登陆注册
63251900000005

第5章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与其在意自己缺少的,不如正视自己拥有的

要说一个人想要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从道理上来说应该是件非常简单的事——这世上有谁能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有谁能猜到你此时此刻在想什么呢?

只是,虽然别人肯定猜不到你在想什么,但你,也并不一定是最了解自己的那一个。

打个简单的比方来说,你知道你自己长什么模样吗?

你不知道。

你以为你的模样,只是你从镜子里、照片里或其他任何可以反光的东西里看到的模样。这些模样都是通过别的物体反馈给你的模样,而我相信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用眼睛直接看到自己的模样。它与其他物品反馈给我们的模样是有差距的,比如我家卫生间镜子里照出来的我,感觉着比我实际年龄应该小四五岁,人也看着挺漂亮的。而写字楼卫生间的镜子照出来的我,又丑又老,感觉比我实际年龄起码老四五岁。所以,你能如实判断这两个你哪个是别人眼中看到的你,也即真实的你吗?

你判断不了。

相信作为长相普通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也有被人夸“你很漂亮”的时候。同样,你也看到过自己的丑照,在删除丑照之前内心肯定一片荒凉:天哪,我真的长得这么丑吗?如此,在别人眼中,你到底是漂亮的那一拨还是丑的那一拨,你真的知道吗?

你很容易就能给你的同事长相打个分,甚至她是72分,她是71.5分这种细小的差别你都能在心里做个判断。然而,你能知道以那个72分的女同事为参考,给自己打多少分吗?

你不知道!

因为你的眼睛看不到真实的你!

你不知道你到底是比她丑一点还是漂亮一点,而且丑与美也不仅仅是以五官做判断的,比如气质、走路姿势等,都是判断因素。有些女人五官看上去很美,但就是给人的整体感觉不漂亮,还有的人哪儿哪儿都漂亮,但就是走路躬肩驼背的让美感值大打折扣,这些你都能明明白白地看到,但唯独你看不到自己的,所以你没办法以你同事为参考而给自己的长相打分。

这是件挺有意思的事儿,我有时觉得人活着就挺哲学的。作为女人,我们无形中就会评价这个女人好看还是那个女人比她更好看,但是你就是不知道你自己到底在哪条水平线上,这真的是件挺有意思的事儿。

好了,扯远了。说了这么多,我想说,人对于自己的了解同样也存在这个问题。只是相对于自己看见自己这件完全没办法做到的事情来说,自己了解自己,通过学习,通过思考还是能做到的。当然,就算你不能做到,或者你判断不了哪个才是真实的你也不重要,我们只要学会尊重自己就好了。

如何做到尊重自己呢?

简单一句话,不妄自菲薄,接纳自己就好了。

某天,我的一个刚刚被提拔为副主编不久的编辑朋友,在我们只有几个好友的小群里发了一句感慨:唉,我觉得我活得太累了。早知道当个副主编这么累,我就不当了,又要抓业绩又要抢业务,还要上下平衡关系,真是太累了。你们不知道,我有个下属,与我一起进公司的,业务能力应该比我强一点吧。这次副主编的位置空出来的时候,她满心以为自己会顶上。没想到老总直接提名了我。所以现在她超难搞,处处与我做对,你们说我是不是太差劲了,连这点事儿都搞不定?

然后又说了一大堆这个下属如何难搞的事儿,最后,说了这么一句话:我的个性缺乏攻击性,所以遇到事总是慢半拍,很少把人往坏的地方想。真羡慕王颖,平时总是吊吊的样子,如果是你,肯定不怕得罪她(难搞的下属),我是不是太软弱了?

我笑:千万别像我,像我这种充满了攻击性的人,其实是从小没被肯定过的孩子,总是被打压。而你柔和的性格,这也正说明了你从小是被爱着长大的。

其实,职场中的女强人,你反观她的成长过程,基本都是小时候被忽略、被打压的那一类人。

朋友又说,可是在职场中,像我这种性格是不是很吃亏?然后继续说还是喜欢我那种强硬的性格。

我告诉她,凡事都是有利有弊,性子太软的领导,在某些时候可能是压不住个别刺头下属。但有那么多与她同时进公司能力也不差的同事,领导不提拔他们为什么提拔你呢?你都说你的能力并不如你的那个难搞下属,领导还提拔了你当副主编,难道领导瞎吗?

领导肯定不瞎,也许领导考虑过,单纯从业务能力来说,她比你还强几分。但是作为一个副主编,一个小领导,除了要有业务能力外,还要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和凝聚力。那个比较难搞的下属,与其他同事之间是不是相处得不太好,相反,同事们都很喜欢你呢?

在职场中,性格硬有硬的好处,软有软的好处,我们好好利用自己的长处就好,不要急于羡慕别人,而把自己批评得一无是处。要知道,我曾经也非常羡慕她呢,因为她的好性格,喜欢她的人特别多,而因为我的攻击型性格,造成喜欢我的人特别少,相反,不喜欢我的人特别多。

说到这里,我也曾经因为没有朋友,曾经因为很难讨得别人的喜欢很是自卑过,这也是我去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的原因。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知道了我为什么形成了这样的性格,我也有努力去改(当然,这个改是理智上的,就是清楚地知道自己要改,但在现实中,你已经形成的性格无形中总是会显露出来。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是个漫长且艰苦的过程),虽然成效不是特别大,但是我终于不再自卑、不再讨厌自己了。

以前的我总是觉得自己活得很失败,没有人喜欢,所以除了自卑,我还讨厌自己。但现在不一样了,当我明白已入中年的我很难再把自己的性格变成讨人喜欢的那种性格后,我接受了这样不完美的自己。你不喜欢我?好,无所谓,我们不做朋友就是了。你讨厌我?好,无所谓,我也不去喜欢你就好了。我说话经常得罪人?好,无所谓,我少说话就是了。

这不是逃避,相反,这正是我的对策。因为我说过,我有努力在改,但有些东西不是努力就能做到的,所谓知易行难。当你努力之后还做不到的事情,那就不要自己跟自己较劲了,我们换个角度看世界不好吗?

我告诉我的主编朋友,你没必要羡慕我那种活得吊吊的样子,你也不必羡慕我不怕被人不喜欢的样子,那不过是自己保护自己的壳。因为,你没被别人讨厌过,体会不到那种总是不被人喜欢的痛。做你自己就挺好的,我不去羡慕你走哪儿都被人喜欢,你也不必羡慕我的“吊”。

每一个错误,都是通往成长的车票

尽管前面一篇文章说到了,我接受了总是不被人喜欢的自己,但不代表我不需要被人喜欢,不代表我不需要朋友。而我最近好像又得罪了一个朋友。都是成年人,甚至是老成年人了,我若是得罪了人,对方肯定不会直接告诉我,尤其是我们曾经是朋友,但从她对我的渐渐疏远,我感觉得到——一个从小总是被人疏远的人,对这太敏感了。

她不说,我就不方便问,问也问不出个结果。比如:“某某,我发现最近约你出来你总是没空,是不是哪个地方我做得不对?如果我做得不对跟你道个歉,你知道的,我说话不经大脑,经常说错话还不自知。”

她一般会回答你:“哪有,你想多了,我只是最近太忙了。”

你看,你问不出来的。于是,我也就不问了。但不问不代表我不反思,一个不会反思的人是社会欠缺型人格,这种人是有人格问题的。他们会活得任性而张狂,无视规则与道德。

比如前段时间出的一则新闻,事件地点我忘了。

一位即将毕业的博士,在开车进收费站的时候,因为没让一辆车插队,被那个没插成队的小车司机一顿拳打脚踢,导致半身不遂。

这件事的发生,除了让人震惊、惋惜之外,更多的是不可思议。

仅仅是没让你插队,你就打人?

打就打吧,给两巴掌就算了,你能把人打瘫痪了,这得是多大的仇多大的怨呀?

谁给你这么大的胆?

很多人由这起事件会联想起多年前发生的“我爸是李刚”事件。这起打人事件没有后继报道,打人者是不是有高职位的父亲可以倚,不知道。但我知道,他之所以如此无法无天就是人格缺失的原因造成的,他不会反思。为什么不会反思是人格缺失,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我们这里不多说了。我插进这么一个小插曲,是想说明,一个心理健康的社会人,都具备基本的反思性。

所以,我会反思,而且,随着我接纳自己的程度越高,我就越会反思。这个不是想强调我有多高尚,似乎人们对于擅长反思的人总是高看一眼,觉得多高尚。诚然,会反思的人比不会反思的人要高尚那么一点。

反思是件好事,它会让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变、纠正、成长。所以犯错误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因为有错误你才会反思,你反思了,才会纠正、成长。但有些人却总对自己犯的错误念念不忘,然后呢?然后除了或抱怨或后悔,就没了。

比如,“你当初怎么不拉着点我呀,对方说我没素质没文化,我一听火就上来了才去打他的,可是你要是拉着点我就不会出那么大的事了,还闹到了派出所,多难看”。这种人,是抱怨型的。

“唉,你说当初我怎么就不能克制下自己呢,他骂就让他骂,我忍下就好了嘛,又不会少块肉。这倒好,事情弄到了派出所,单位的同事会怎么看我,我男朋友会怎么看我。唉,我怎么就这么冲动呢?”车轱辘话她会说上一遍又一遍,这是后悔型的。

当然,还有自怨自艾型的,就是那种我怎么这么没用,这种事儿都处理不好,还跟人动上手了,吧啦吧啦的。

不管是哪种类型,错误,人人都会犯,从来没犯过错误的绝对不是人类。你不摔跤还学不会走路呢,可是,作为一个不到一岁的婴儿,你尚且知道,我摔倒了,爬起来重走就是,顺便看下我为什么摔倒,哦,这里有个小坎绊了我一下,所以我摔倒了。好,我等会儿走这里时绕过去。于是,从这个错误中,学走路的小婴儿学会了路遇不平不用一声吼,绕道走就成。他们可从来不会说:“你当初怎么不提醒我那儿有个坎啊,你提醒我一下我就不会摔倒了。”或者“唉,你说我当初怎么就没看到那里有个坎呢?我要是先绕过去就不会摔倒了呀”。

婴儿时的我们尚且知道犯了错误要找到错误的原因,然后修正、成长,为什么成年后的我们在面对错误的时候,要么害怕犯错,要么抱怨、后悔呢?

虽说犯错不可怕,但是不同的年龄段,对待犯错这件事,也要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我建议二十五岁以上的中青年要尽量做到少犯错,凡事先思考后再行动,减少犯错概率。而二十五岁以下青少年在不违反法律和道德的情况下(杀人放火为犯法,祸害人家闺女又不负责任有违道德),不妨多犯些小错。我这一想法居然与被称作日本第一东洋思想家田口佳史说过的一段话颇有几分相似,田口佳史说:

十到二十岁以前要多锻炼体能。因为体能是一切的基础,所以不论参加社团活动或任何其他活动都好,都要找机会运动。另外,努力准备升学考试,也是锻炼身心的好机会。

二十到三十岁以前不妨多与人争吵。他的解释是:二十岁以前如果培养好体力,就具备与人冲撞的能量。而且,即使稍微莽撞,二十多岁的争吵,只要赔个不是就可以收场,不至于酿成大祸。就算偶尔使用暴力,尽情地去吵架也无妨。

三十到四十岁重要的是学习与人和睦相处……

我分得没有田口佳史细致,但大的思想内容也差不多。所以错误不可怕,只看要你现在处在什么年龄段,如果尚年轻,犯了错,思量一下就过去拉倒。而作为犯错者的亲人好友,也尽量不要去埋怨、指责。帮助他更好地度过自责期,然后抬起头来向前走。

如果到一定年龄了,就要深刻反思一下为什么会犯错,今后该怎么做。只要不是致命的、不可挽回的错误,当错误发生后,我们自己要做的不是抱怨和后悔,而是应该向婴儿学习,找到犯错误的原因,然后修正,前进。

承认错误的意义在于避免错误。如果我们还没做好认错的思想准备,那就必须做好一错再错的准备。

犯错是一种常态,不值得纠结,关键是要在错误中学会反省和总结。每一个错误即是我们通往成长的车票,也是我们不同于他人的特殊人生经历。

我们每个人都是时间的过客,也是生命的过客,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人生无所谓得与失,也没那么严格的对与错。无论发生什么,遇到什么,我们都要去接受去经历就好,因为那是我们独一无二的人生。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今天刷手机,刷到了这样一篇文章,感触良多。

文章中写了一位“过气网红”(作者原话)叫“大喜哥”,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

“大喜哥”走入人们的视线是缘于2012年冬天的一场大火,记者赶到现场报道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穿着粉色衣裙,扎着两条辫子,浓妆艳抹的男人。文章里配了图,记者的描述确实一点也没夸张,图片的视觉冲击力比文字描述还要大得多。大概因为这个原因,于是,“大喜哥”“火了”。

但这篇文章显然不是只介绍下“大喜哥”是怎么火的,重点是“大喜哥”拾荒二十年还了十八万元外债的事。

“大喜哥”经历了幼年被亲生父母遗弃,中年女儿因车祸去世,妻子精神失常失踪,再被人骗去房产等一系列人生重大打击后,还欠下了替养母看病借的十八万元外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寻找童年的温暖,“大喜哥”才穿上了花棉袄高跟鞋,因为这样让他想起小时候,养母给他梳辫子的温柔。其实,在遭受那么多打击,失去所有亲人及丧失生存下去的勇气后,“大喜哥”的这一决定是很好的伤痛转移,但看在世人眼里,他却是“妖孽”“奇葩”等。

让我感触良多的不仅是他的不幸,也不是他的奇怪打扮,甚至不只是他为了不欠人一针一线硬是用二十年时间还完了那十八万的巨债,而是因他的“奇装异服”失去工作(没人肯雇用他),失去住所(不肯租给他,被房东赶了出来)后,他说的一段话:“我穿了二十多年的女装,从来没有犯过法,也从来没有害过人。”言外之意,为什么我这样一个从没犯过法害过人的人,仅仅因为喜欢穿女装,你们就这样对我?

是呀,或许,他的打扮确实不符合大众审美,但他确实从未犯过法,害过人,还非常有信义,否则就不会靠拾荒去还那十八万元的巨债了。而这样一个经历了不幸,依然自立自强的人,世人为什么仅仅因为他的穿着打扮就嘲笑他、打击他,甚至不给他工作来变相剥夺他生存的权利?这又是为什么?

有时候,我觉得世人对于那些迥异于众人的人过于苛责,甚至充满恶意。比如大龄不婚者,就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比如婚而不育的丁克家庭,就是自私自利只想自己快活……

包括埃航失事,网友对其中一个二十一岁的姑娘的言论,已经不能简单用恶意来评价了。

为什么会这样?

仅仅因为人家姑娘坐那趟飞机是想去非洲看长颈鹿吗?

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来寻找光明。

为什么有些人的眼睛却总是看到黑暗?

当我们对这个社会抱以恶意的时候,其实是对自己抱以恶意,是对自己的不接受。

因为自己不敢直面自己的渴望,比如异装,比如为了看长颈鹿的小理想就飞去非洲。

他们也不敢直面自己的无能,比如想去非洲看长颈鹿却没钱也没能力赚到钱的事实……

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骂他、打他、痛恨他就会消散你的恐惧和无能。与其在网上发泄那些无知和那些连自己都恶心的言论,不如好好审视一下自己,想想自己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进步。想一想自己想要过什么的生活,如果要过这样的生活,需要什么样的物质条件,为了达到这个物质条件,又该做出什么样的努力与付出,这样岂不更好?

精神丰富的人都在努力,只有精神空洞的人才会靠咒骂来满足自己那不可名状的成就感。这样的人,其实内心胆小懦弱,怕失败却常常失败。于是他们连正常的竞争都不敢了,只敢躲在虚张声势的躯壳下咒骂。他们错误地以为,他人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失败。这样的你,真是你想成为的你,真的是你喜欢的你吗?

虽然我这本书的主题是不和自己对着干,但我不是教你什么事都可以不努力不争取想怎样就怎样就是所谓的不跟自己对着干了,相反,我是希望你能通过这本书找回本真的自我,找到那个内心渴望竞争、渴望成功的我。然后通过努力,去与胆小懦弱的自己和解,做回那个真实的、自己喜欢的自己。

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个体能够体会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那么对世界的看法也会截然不同。不再把世界当成危险的所在,也不再活在不必要的猜忌(此处我要加上“恶意”二字,请岸见一郎莫怪)之中,你眼中的世界就会成为一个安全舒适的地方。那才是幸福的人,如向日葵一般,是沐浴着温暖阳光、吸收着充足水分长起来的向日葵,而生长在昏暗背阴处的丝瓜根本不可能那样!

所以,你真的想一辈子都当背阴处的丝瓜,还是活在阳光与幸福之下的向日葵呢?

示弱的勇气

在这个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生存在这个需要剧烈竞争的社会,周遭的资讯都在煽动着我们的欲望。每天都有不同的声音告诉我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要比别人强,要比别人有钱,不能让别人超过自己,要赢过别人,要成为被人羡慕的大人物,要活得高高在上……高、大、上成为每个人苦苦追求的生存目标。

殊不知,精致的利己主义的盛行,短视与功利主义的泛滥,社会的浮躁与冲动,都是一味“要强”惹的祸。人们为了虚荣而勉强自己追求金钱、地位,却忘了自己最初的梦想。回过头来看,你也许会发现你追逐的只是别人的追逐,是别人的梦想,是别人的渴望,而你自己只落得一身虚妄与疲惫,活得寂寞而烦闷。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他们刚刚会叫爸爸妈妈开始,就开始让他听《三字经》《弟子规》;从他们刚刚会走路开始,就让他们数手指头,学习算数;更不说舞蹈班、钢琴班、英语班、围棋班、美术班,更有骑马、武术、击剑等。

为了自己的虚荣,我们勒紧裤腰带买豪宅豪车,我们可以吃咸菜咽白饭,只为买一个印满logo的某大牌皮包。

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我们夸夸其谈,把偏见当个性。

为了掩饰自己的自卑,我们打击嘲笑他人……

我们什么都怕落于人后,却往往忘了,我们实际上一生都在惧怕,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怕别人背后议论自己,怕别人不喜欢自己……

有几个人敢大大方方地承认自己某个地方不如人,就是比别人差的?

很少很少,要知道,示弱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因为你的胆小懦弱,你压根就不敢示弱给人看。

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就说过“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它的意思是:坚强是死亡之路,柔弱是生命之路。一味追求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强者。强者,他们不以示弱为耻。要知道,真正的强者,他们思维柔软,不墨守成规,能以最柔软谦卑的姿态待人接物。

“逃跑”一词在我们的常规理解中,就是弱者的表现,这让不少人感到疑惑,难道中国历史上最高深莫测的计谋,就是走,或者说是“逃跑”吗?

要知道,“逃跑”在一般人的观念中是懦弱的行为,所以很多人明知道赢不了,也要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想法而打肿脸充胖子。

而“走”不仅仅意味着逃跑,也包含着一种善于放弃和退出的学问。同理,“示弱”也是一种需要学习的学问。

比如,我们学会退让,不去争孩子表面上的成绩与分数,学会顺应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给他足够的爱与陪伴,他一定会成长得更快乐更健康。

比如,我们学会示弱,承认自己的经济能力买不起豪宅豪车,我们按照自己的经济实力购置适合自己的房子或车,我们就不会被贷款压得喘不过气来了。

比如,我们常常承认别人的优点,学会观察自己的不足,我们才能在得到别人的尊重的同时,自己也一起进步……

示弱,不是软弱。相反,学会示弱、勇于示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大。

如果,我们只一味为了追求目标奔跑不止,我们就会无法看周边的风景亦忘了周边的人。何不偶尔让自己停下脚步,容自己喘口气,好好看看四周,看看还有谁在身边,然后再精神抖擞地前行。

与欲望和谐共处

前几天同先生一起参加他一个堂弟的酒席,先生邻居家已经出嫁的女儿华华也来了,还抱着她刚刚五个月大的二胎女儿。

如果我估算得没错的话,华华今年大概是二十三岁。华华有一点点智障,至于是几级智障因为从未做过科学的检测,不得而知。但一个人是不是弱智不靠机器大家也是知道的。

我认识华华的时候她大概三四岁,长得非常瘦小,头大,眼睛大。说起来她是瓜子脸,大眼睛,但不知道为什么,组合起来却一点都不好看,大概是因为太瘦或者是眼睛没有灵气。

华华到了上学年龄也正常去了学校,却几乎回回考试都是十几分、零分。跟着其他孩子一年年混到了初中,自己就不想读了。家里人本就没指望她能读出个什么,送到学校只是为了有个地方能帮他们看孩子,而且华华也有十几岁了,她只是有点智障但并不是傻子,生活自理等方面完全没问题,所以也就随着她不去学校了。华华就此在家里玩,工作是指望不上的,偶尔能帮家里做点简单的事,闲了四处串串门。因为她不惹事,也挺听话,所以也没人讨厌她。

等我再听到华华的消息时,她居然已经嫁人了。

这点太让我意外了,因为听说她嫁人的时候,我估计她只有十七八岁。当然,年龄还不是最让我意外的,在农村,女孩子一旦不读书了早早嫁人的现象也是有的。最让我意外的是华华这样一个连初中都没毕业,既不能做工又不能做家务的姑娘,谁会娶她呀?莫非也是个智障或是老头儿吧?

可是细问之下,她嫁的男人居然是从智力到身体都健康的正常人,年龄也只是二十出头。华华的婚事是由华华的婆婆做主给定下的。华华婆家也是农村人,住在某个小镇的边上,前两年小镇扩张建厂,华华婆家的房子拆迁,居然赔了好几套房子。华华老公有两个兄弟,他是弟弟。哥哥的婚事也是由婆婆给定的,娶了个腿有点跛但性子温顺的姑娘。

事情听到这里,我就更不明白了,华华婆家因为拆迁的原因赔了不少房和钱,在当地算是小康人家了。两个儿子虽然都没读多少书,但好歹是身心健康,为什么要给儿子娶两个都有点儿缺陷的媳妇呢?

答案是这位婆婆非常强势。婆婆在孩子几岁的时候就守了寡,在农村,寡妇要是想不被人欺负,强势是生存的第一必备条件。大概正是如此,这位寡母在孩子到了该娶媳的年龄,她特意替儿子挑选了两个既不会挑战她权威也不会觊觎她家财的媳妇(至少我知道华华肯定是这样的),其实单纯就他们的家庭结构来说,这位婆婆蛮聪明的。

华华在嫁过去第二年就给婆家生了个儿子,如今又生了个女儿,孩子智力都挺正常。据说华华在家什么也不做,只管带带孩子,婆家既不挑她,她也不会想着挑婆婆什么,这婆媳之间倒是处得一点矛盾都没有。据说与老公相处得也不错,如今见她,人长胖了些(针对少女时过分的瘦),现在看着倒是幸福得很,人也漂亮了不少,甚至连智商上都正常了不少。

由华华我突然就想到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幸福?

对于华华个人而言,她现在的状态应该就是幸福吧?

再由此,我又想到,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幸福难寻?

大概是我们欲望太多吧!

当你只有一元钱的时候,就想有十元钱,有了十元就想要一百元,继而又要一千元、一百万元……最后甚至想要整个世界、整个银河系。你在每一个阶段都会想:假如有了那个,我就满意了,我要的就是那个,可是当你得到他们的时候,你又不满足了。

我在怀孕的时候就会想,不管肚子里的孩子是男是女是美是丑,只要他(她)是个健康的孩子就好了。

可是当孩子出生后,身体各方面都健健康康的时候,你又会想,这孩子如果再漂亮一点,个子再比现在高一点就好了。

等孩子更大一点,你又会希望他比别人家的孩子聪明点、礼貌点、优秀点就好了……

欲望使我们就像一头驴子,面前悬吊着一根胡萝卜,不停地往前赶,却怎么也吃不到胡萝卜。

而华华之所以幸福,大概是华华对婆家没有一点财产和人情上的奢求,能够吃饱穿暖不打骂自己,与老公有正常交往,她就满足了。

由此,我们往大了看、往远了看之后,我明白了,幸福不难找,幸福也不是没有答案,幸福是与欲望挂钩的。

不管是健康、家庭、爱情、友谊、工作、声望、财富等方面,当我们的欲望大于我们的现状时,我们就感觉不到幸福。同理,当我们的欲望值小于我们的现状时,我们就会感觉到非常幸福。

打个最直观的比方,一对父母,原本希望读高中的孩子能考个一本就满足了的,结果孩子在高三最后几个月奋起直追,高考时居然就一举考了个“985”,你说这对父母幸福不?在这件事儿上,他们的幸福怕是要溢出来了吧。

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平时调考分数一直遥遥领先,稳稳地在985线内,结果高考失利,不但211都没考上,一本都只是过线一点点。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父母会觉得幸福吗?

同理,当我们的生存目标是年薪百万,住豪宅开豪车,而我们实际能力只能月收入万元,勉强供个十来万的车代步时,我们会有幸福感吗?当我们期望爱的人能在自己需要关心的时候就嘘寒问暖,在自己需要静静的时候就自动消失,在我们需要钻戒时,他绝对不买白银,我们就是幸福的;而如果当你需要他关心的时候,他却只是一句“我在忙,这点小事你自己解决下”,或者当你忙得屁股都没挨座的时候,她非要你抽空去帮她买一包卫生巾的时候,你会觉得幸福吗?

有欲望不是坏事儿,欲望也不是个贬义词,相反,我们需要一定的欲望,否则我们可能都会成为“流浪大师”(“流浪大师”乃2019年初的网红,原名沈巍。因“满腹才学”却甘愿捡垃圾、流浪而走红)。“流浪大师”拥有大学文凭,习得一手好字,说得一口好文章却甘愿流浪的原因,大概就是他对这个社会没有什么欲望,而并不是某些心理咨询师说的他有心理疾病、偏执等,事实上,“流浪大师”的心理怕是要健康过很多以他为炒作对象,为了自己能红而去叨扰人家清静的人。他之所以流浪,一则是自己喜欢捡垃圾,二则实在是他对物质和情感上都没有过多要求,或者说几乎是零要求,仅此而已!

我们普通凡人当然做不到沈巍那样的无欲无求,但我们应该合理地认识自己。一方面要认清自己的欲望是什么,即我想得到什么,我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我希望世人怎么看我。在认清这些之后,再认识自己的能力,为了达到上面的欲望,我该做些什么,我是否有能力达到?比如你是一只只会跳的兔子,无论如何你多想,你也是不会飞的。所谓你的才华要配得上你的梦想,你的欲望才会实现。否则,你只会把你自己放进欲望的深渊里,终日仰望着目标,而不能得。

时间久了,你就会颓废了或者抑郁了。

被欲望过分折磨的人,必定不会幸福。但我们亦不能没有欲望,因为人渴了,要喝水;人饿了,要吃饭,这些就是欲望,没有欲望我们就没有前进的动力。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学会与自己的欲望和谐共处,抛下那些过分的欲望,把欲望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让欲望与我们的能力并驾齐驱。

你可以不完美

站在理智客观的角度,我们都知道没有绝对完美的人和事。但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人被完美所困。

几年前,我曾写过一篇禅意小故事,发表在某杂志上,因为故事很短,我把它搬过来给大家看一下:

题目叫《死鱼》:

有个一脸愁容的年轻女子找到智者,请教说:“我和我的丈夫原本都是普通人,过着普通的生活。就在前不久,一个远房亲戚去世,他膝下无子,便把巨额遗产留给了我们。我们在一夜之间成为富人。都说男人有钱就变坏,我很担心我的丈夫在不久之后会抛弃我。”

智者示意年轻女子看不远处的一只小猫,它正在吃一条发臭的死鱼。

智者带着年轻女子向猫走过去,那只猫见有人过来,警觉地叼起地上的死鱼,一溜烟跑了。

“那只小猫为什么要跑?”智者问。

“它担心自己的鱼被抢。”年轻女子回答说。

智者微微一笑道:“可是我们会抢它的鱼吗?”

年轻女子听了若有所思,随即释怀地笑了起来。

基于这篇故事,我的一个朋友因为我这篇小文与我进行了一番讨论。

朋友说:为了防止鱼被抢,就得先把它变成死鱼吗?又或者,如果猫叼的不是死鱼,而是美味的食物,或值钱的财物,那会不会有人要抢呢?

翻译过来,朋友想说的是:是不是为了防止过于优秀的老公被别人抢走,就应该把他变成平庸的人?又或者,如果女人的老公不是个普通、平庸的人,而本来就很优秀,那会不会有人抢呢?

我们之间的争论其实很长,我没必要把它们都搬上来。只不过朋友想表达的观念是:你的这篇文章有失偏颇,不具有普遍性。

她认为我的故事表达的是:因为小猫拥有的不过是你看不上眼的死鱼,所以你才不会去抢。但假如那是条好鱼或宝物,你就会抢了。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女人因为男人发财了,而担心他被抢,你偏劝她不用担心是不对的。因为你主观认为那男人是死鱼,但如果他本来就是宝物,女人的担心是不无道理的。

事实上,我的这位朋友进入了一个理解的误区:她被我文中的“死鱼”两个字误导了。她主观地把人分成优秀或平庸(垃圾人渣不在讨论之列)两种人。那么她觉得,如果自己的男人过于优秀,从而自己担心他被抢,是应该存在的心理。而我教人放下,是错的,是有失偏颇的。

我告诉朋友,首先,什么是优秀?什么是平庸?什么是宝物?什么是垃圾?对于万物来说,皆是这个地球的生物,也皆是没有高低之分的,是平等的存在。

而之所以东西或人被分为好与坏,说白了,这取决于对人类的价值或贡献值。比如我故事中的死鱼,对于人类来说是垃圾,但它对于那只小猫来说,它就是宝贝;菜青虫对于菜农来说是害虫,对于小鸟来说是宝贝;钻石对于人类是宝贝,对于大自然来说,不过是块石头……

而人亦一样,一个对于你来说足够优秀的男人,在他人眼里很可能不过是个平庸之辈;同样地,在你眼里平庸的人,在某些人眼里同样优秀。

比如我们在武侠故事中看到的大侠,他们疾恶如仇,他们惩恶扬善。

作为读者,或者作为故事中的人,都会认为这个大侠足够优秀,是好人。但作为他的对头,作为被他牵连的人,是不是认为这是个爱管闲事爱出风头的人是人渣呢?或者说,你举的例子太极端了,大侠的对头肯定讨厌大侠,肯定认为他不是好人。那么,作为大侠的女人(不管女友或老婆),她们就一定认为自己的男人是个好男友或好丈夫吗?我看未见得吧?且他们的儿女又会如何看待大侠呢?

所以,这世间之物本无好坏,你人为分出好坏皆在你自心。

我朋友始终认为,我的故事中的人设,那个男人就不够优秀,如果足够优秀,她担心自己的男人被抢,是应当的。

事实上,她始终没明白,这个所谓的优秀,不过是猫眼里的死鱼,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未可知呀!你的担心不是杞人忧天是什么呢?

即使被大众所认为优秀的人:比如比尔·盖茨,比如扎克伯格……他们也不过是在某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已。但在你的眼里,你会因为他们的成功就认为优秀到非抢不可吗?他们的妻子是不是每天都要活在自己的老公如此优秀,从而要担心他们会被人抢走中呢?换句话来说,这些担心也并不因为你担心了,他们就不会被想抢的人抢啊?到头来你的担心一点用没有,你要做的不过是做到足够好,从而让别人抢不走他罢了,而非仅仅是杞人忧天的担心。

好了,啰里吧唆讲了这么一大堆,让我们回到我故事的主题,也就是这篇文章的标题上来——你可以不完美。

或许你认为我前面讲了这么多似乎都是与主题不相干的事。其实很相干,来,我们把事情反过来看一下:

很多人认为自己有不足的地方,有值得提升的地方,这当然是好的,人唯有不断要求自己,唯有向上而看,才能不断进步。再往大点讲,这也是人类进步所必须具有的。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这个人有多能干多坚强,他也不可能达到每个人眼里的完美,这正如我前面讲的故事一样,猫之宝物,人之死鱼。所以,你在要求你自己往前走,往上升的时候,在你觉得累了的时候,在你觉得不堪其重的时候,这说明你的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那么在这种时候,你是可以停下来歇一歇的。

在你补充了足够的能量之后,如果你觉得你还能往前走,还能让自己更完美,你就继续前行。如果你觉得你即使在补充了能量之后,你也不能再往前了(运动员对这一点体会最深,有些极限真不是自己多努力就能够得着的),那么这个时候,就不要再强求了,接受自己的能力好了,接受自己就只能走到这里好了。

我认识一个姑娘,国内读的硕士,国外读的博士,还是双料的,除了中文还会三门外语,在我们眼里可谓优秀得不得了。

回国后这位姑娘在上海工作,两年之后就已经是公司中高层,还谈了一个美籍男朋友,两个人的年薪是两百余万人民币——啊,在我们眼里又是羡慕得不得了。

但是姑娘最近颇为不开心,因为她觉得她活得不够完美:她觉得虽然每年都有给父母寄钱(她寄的可不是小数字,最少都是六位数),但没有陪在父母身边,她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女儿(父母是北方人,不愿来上海);同时因为工作的关系,她陪男友的时间也不多,她觉得她不是个好女友;更重要的是,世界那么大,她想去看看,她好想走遍全世界啊……

你看,在我们眼里她足够优秀,是足够让人羡慕的人,她还是不会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还是会觉得自己不够完美。

可这世界哪有什么完美?

所有的完美都是你想象出的样子,你觉得有钱了还得懂艺术,懂艺术了还得有好身材,有好身材了还得有情趣……人的欲望有多高,人的心就有多大。

我说过,有欲望并向前走,不是坏事。但在你走不动的时候,不要强求自己往前走,不要把自己搞得痛苦不堪。你可以不完美,你的心,也应该学会包容自己的不完美,因为这世界压根儿就不存在完美!

同类推荐
  • 成功之道大全

    成功之道大全

    每一个成功的商人都明白“诚信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可以大大加重你的份量”。李嘉诚深深懂得这句话的含义,他对诚信的追求已经近乎执着,他为了维护信誉,不惜自己吃亏。他正是由于肯“吃亏”,既赢得了别人的赞誉。又获得了丰厚的收益。然而世事难料,用中国俗话来说,就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奥纳西斯和包玉刚的第二次会面,只用了三十年的五分之一,地位却已倒了个个儿,这一次,是奥纳西斯递上了“拜门帖”。
  • 最经典的世界名言

    最经典的世界名言

    名人名言既可以成为攀登者的动力,也可以成为夜航者的灯塔,还可以成为人们治学报国、事业成功的向导。青少年朋友不妨多读读,《最经典的世界名言》(编者盛文林)分为名人论人生与幸福;名人论信仰与真理;名人论朋友与友谊等内容。
  • 女人若能柔弱,何须动用坚强

    女人若能柔弱,何须动用坚强

    生活的多元化,让当代女性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得不去独当一面。身为女人,即便想柔情万种,也会被“女人不狠,地位不稳”“女不强大天不容”“女人要做狠角色”等口号狠狠地扇一记耳光,终硬起头皮,披甲上阵。其实,没有哪个女人天生就很坚强,更不会表现得强势。她们披着“坚强”的外套,告诉别人“我过得很好”,只是想掩饰内心的无奈与落寞。世间时有险恶,岁月时有薄情,人生时有波折,不坚强,她们要怎么活下去?坚强是这个时代给女人的附加属性,柔情才是女人的处世能力、生活意趣和必备技能。希望所有女人都能释放温柔天性,不必去讨好谁,也不必去取悦谁,而是回归原本的样子,做真实的自己。毕竟,女人若能柔弱,何须动用坚强。
  • 人生的九项修炼

    人生的九项修炼

    本书是引导读者加强个人修炼、提升素质的励志性读物,对缺乏人生修炼提出了解决方案,帮助读者早日走向成功,有很强的实用性。
  • 做事做到位

    做事做到位

    “做事做到位”不仅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更是21世纪至高无上的做事准则。美国著名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说过:“不必等待他人的安排,自觉而出色地把工作做对做到位,世界将会给他巨大的回报,无论是金钱还是荣誉。”可见,能否把事情做到位关乎着一个人的前途命运。对于现代组织来说,也许最应该提的两个字就是“到位”。毫不夸张地说,现代组织里从来不缺聪明人,也从来不缺能够做大事的人,但是缺乏那种能够将工作踏踏实实地做完并做到位的人。不管你是初入职场的新人,还是久经磨炼的职场老手,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把工作“做完”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做到位”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热门推荐
  • 敖氏伤寒金镜录

    敖氏伤寒金镜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传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传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他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他是诗人、散文作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他是政治上坚持己见的人,是月下的漫步者,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而这些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纵然在宦海中沉浮,几起几落,但他的风骨坚不可摧,从不阿谀奉承,从不背叛自己坚持的立场,不以个人得失为怀,而是以谈笑于生死之际的旷达情怀,在动荡不停的政治风雨中,捍卫良知,特立独行。
  • 万界微信红包群主

    万界微信红包群主

    见过观音菩萨把玉净瓶借给你装水没有,海神唐三的三叉戟借给你玩,盘古的斧头拿给自己开山,轩辕皇帝的轩辕剑那给自己打太极剑…………这一切都在万界微信红包群主里面,至于我就是群主,谁不爽直接屏蔽!
  • 重生之世子妃倾天下

    重生之世子妃倾天下

    前世,她倾尽自己所有助他登上皇位。不曾想在他登上皇位的第一天,她的外祖一家满门全灭,她被他处以绞刑,最令他不敢相信的是,他的父亲,眼睁睁看着被处以绞刑,冷漠的好像她不是他的女儿。哈哈哈哈这一生!她被骗的好惨啊!若有来生,她发誓!“一定会让负她欺她辱她之人血债血偿!”只是这一世,她怎么被这个妖孽男子缠上了。花子修:“我不想让你做我的眼中人了,我要你做我的世子妃。”
  • 高三考生

    高三考生

    施芸、朱刚、裴小军、宋海涛是高三文科班学生,四个人由于来往密切,在课堂上经常窃窃私语,被数学教师称为“四人帮”,但他们都是心地善良纯朴的孩子。施芸美丽而活泼,裴小军单纯而偏执,来自煤矿的朱刚很有才华宋海涛由于家庭不幸而沉默寡言。四个人在高考的压力之下,变的焦躁不安。颜明的“出走”,马莉娅的精神失常,即使他们震惊,又使他们恐慌,他们不得不借助“恋爱”排遣心中的寂寞和忧伤,但是美丽而短暂的早恋并没能使他们跳过高考这跟魔棒的“追杀”,他们像被恋人追赶的兔子左冲右突。庆幸的是他们有一个善解人意的班主任“曹老”,在曹老的呵护和帮助下,他们度过了这段人生最重要最苦闷的时光,并留下最美好的记忆。
  • 异界之轮回两界

    异界之轮回两界

    这是主角在他的世界,被封印后,意外掉入另一个世界的奇妙之旅,然后慢慢变强大,终有一天返回他以前所在的世界,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 斗罗之灾厄之瞳

    斗罗之灾厄之瞳

    21世纪青年唐耀因熬夜看小说猝死穿越到了斗罗世界,开局一双写轮眼,励志百级成神(新人新书不喜勿喷)
  • 顾少的醋味婚姻

    顾少的醋味婚姻

    新婚当晚女主:(一脸惊讶)新郎怎么是你?男主:不然呢?你还想嫁给谁?女主:(有点儿尴尬)我不是这个意思~男主:赶紧的‘叮咚’手机短信来了男主:(黑着脸,冷冷的看着女主)又是他?女主qwq:惨了~~~
  • 当往事随风

    当往事随风

    她和他青梅竹马,他去为了她在众人面前打她。她说:“待我长发及腰”他回:“我娶你可好”时间可以增进友情,却可以削弱爱情
  • 失去爱的城市

    失去爱的城市

    因为一个奇怪的梦、缘分让他们在电波中相遇、相见、相知、相恋、相爱、再到相伴一生……但即使美妙的缘分完美的家庭、上天有时也会和人开开玩笑、或许是人心终经不起考验还是守不住道德的底线、一个温馨而又让人羡慕的小家庭正在步入背叛的危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