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07100000003

第3章 人生需要多几分留白

人世间的世态变幻莫测,芸芸众生有万千种脸谱,到处都隐藏着令人猜不透的机心。所以人生才需要多几分留白,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与其与人钩心斗角,不如弃智绝俗,少点计较心,少算计他人,生活自然能多一些快乐和坦然。

多面之人心不可测

《庄子·内篇·人间世》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

颜回想去卫国劝谏卫灵公,孔子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冒昧前往,没有皇帝的诏书,王公大臣看到你这个年轻人,并且知道你是我的学生,妒忌心就来了,“必将乘人而斗其捷”,必然会乘机争斗你。接下来孔子为弟子勾勒了一幅生动的众生相,孔子说:“你一到卫国,卫灵公左右的人一定找机会跟你斗一下。”“而目将荧之”,每个人看到新来的,都用眼睛瞄他一下,表面上的样子还很好看,下来以后,大家就批评开了,成见就来了。

【悟在当下】

这里描写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细节。处在人世间,庄子的白描,剥掉世俗的遮掩,即为世态人情。

这世间的人,仿佛都是戏台上的表演家,每个人都可以变换几种不同的脸谱。

人之所以要有这些脸谱,都是因为隐藏着机心,各种各样的机心就像不同种类的化妆品,涂抹在人的脸上,可能会使人看起来更漂亮,但是失去了自己的本色。同时,也让人与人之间更加隔膜、更加陌生,难以真诚相待。

千方百计,算来算去算自己

有一个名叫石的木匠,去往七国,来到曲辕,看见一棵被奉为社神的栎树。这棵树大到可以隐蔽几千头牛,树干有数百尺粗,树梢有山头那么高,树干几丈以上才分生枝杈,很多枝杈都可以做成小船。很多人都围着看,但是这个木匠却不瞧一眼,继续赶路。他的徒弟仔细看够了这棵树,赶上师傅说:“自从我和师傅学艺以来,就为看看这么好的木材,您却不肯看一眼,为什么呢?”木匠说:“那是没有用的散木。用它做船会沉,做棺材会很快腐烂,做器具就会毁坏,做门窗会流出汁液,做梁柱会生蛀虫。这样的木材没有一点儿用处呀!”

从这个故事我们就可以看出,每个人在看一件事物时,都会用一种势利的眼光去判断其有用无用。

杜甫诗云:“翻手为云覆为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你很会结交朋友,那你觉得和你相交的那些人都是没有目的,只有感情的吗?《庄子》中指出:“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这是讲,因利害关系相结合的人,在遭遇困难逆境时,很容易背弃对方。与此相反,“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以天属者”是指彼此结合是建立在极为信赖的基础上,这种朋友关系即使在逆境中,也会禁得起考验,彼此相互帮助,同舟共济,患难与共。

长平之战前,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免除了赵国当时唯一能指挥军队抵抗秦军的廉颇的职务。这一免职的结果是,赵国痛失国之千城,廉颇喜得世态三昧。“失势之时,故客尽去。”然而天道轮回,不久,赵国为救亡图存,再次起用廉颇。“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悟在当下】

以小人之眼看这个小人社会,看得很准。这位门客是小人,也是痛快人,一语点破了世态真相:这些所谓的朋友不过是因为你的利才依附你而已。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许多人都隐藏着一颗势利的“机心”,这就是社会中真真切切存在的现实,他们“机关算尽”,巧舌如簧,千方百计,为达目的甚至不择手段,却不知,算来算计,最终却会算计在自己的头上。

“机心”正是人的痛苦源

杨修是曹操门下掌库的主簿。此人生得单眉细眼,貌白神清,博学能言,智识过人。但他自恃其才,竟小觑天下之士。

一次,曹操令人建一座花园。快竣工了,监造花园的官员请曹操来验收察看。曹操参观花园之后,是好是坏是褒是贬没说,只是拿起笔来,在花园大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便扬长而去。一见这情形,大家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也猜不透曹操的意思。杨修却笑着说道:“门内添‘活’字,是个‘阔’字,丞相是嫌园门太阔了。”官员认为杨修说的有道理,立即返工重建园门,改造停当后,又请曹操来观看。曹操一见重建后的园门,不禁大喜,问道:“谁知道了我的意思?”左右答道:“是杨修主簿。”曹操表面上称赞杨修的聪明,其实内心已开始忌讳杨修了。又有一回,塞北送来一盒酥饼给曹操,曹操没有吃,只是在礼盒上亲笔写了三个字“一合酥”,放在案头上,自己径直出去了。屋里其他人有的没有理会这件事,有的不明白曹丞相的意思,不敢妄动。这时正好杨修进来看见了,便堂而皇之地走向案头,打开礼盒,把酥饼一人一口地分吃了。曹操进来见大家正在吃他案头的酥饼,脸色一变,问:“为何吃掉了酥饼?”杨修上前答道:“我们是按丞相的吩咐吃的。”“此话怎讲?”曹操反问道。杨修从容地应道:“丞相在酥盒上写着‘一人一口酥’,分明是赏给大家吃的,难道我们敢违背丞相的命令吗?”曹操见又是这个杨修识破了他的心意,表面上乐呵呵地说:“讲得好,吃得对,吃得对!”其实内心已对杨修产生厌恶之情了。可杨修还以为曹操真的欣赏他,所以不但没有丝毫收敛,反而把心智用在琢磨曹操的言行上,并不分场合地卖弄自己的小聪明,从而也不断地给自己埋下祸根,最终因“鸡肋”事件被曹操诛杀。

【悟在当下】

《庄子·人间世》中有一段话:“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泰至则多奇巧。”意思是:再说,用智巧角力的人,开始时手段光明,最后常常使用阴谋,到了极点就诡计百出。最终还是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一个人如果总是以“机心”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迟早会遭到别人的打击报复,即使别人一时报复不了你,你也要殚精竭虑谋划保护自己的各种措施,以致劳神伤心。如果你想要的东西始终得不到,又会陷入欲望不能满足的泥潭之中。用这样的机心去对待身边的各种人和事,你怎么能不心生痛苦呢?

苏轼在其《洗儿》一诗中这样写道:“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轼对自己一生因聪明而受的苦真是刻骨铭心,以至于希望自己的儿子愚蠢一点,才能躲避各种灾难。“机心”实在是人的痛苦之源。

聪明累

尧的老师是许由,许由的老师是啮缺,啮缺的老师是王倪,王倪的老师是被衣。

尧请教许由说:“啮缺可以担任天子吗?我想通过王倪邀请他。”

许由回答说:“这样恐怕会危害天下呀!啮缺这个人,为人聪明睿智、机警敏捷,天赋过人,又能以人力去成就天然。他懂得去防堵过失,但却不能知道过失从哪里产生。要他担任天子,他就会凭借人力而摒弃自然。他将会以人为本体而区分人我,将会看中智巧而急着使用,将会被小事役使,被外物牵绊,四处张望而应接不暇,事事苛求完美,随着外物的变幻而不能保持常态。他哪有资格担任天子呢?”

【悟在当下】

人所依仗的聪明才智有时是工具,凭借它,或许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够走得更顺畅,但不要忘了,过分依仗工具,有时反而有害无益。

《道德经》中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充分表明老子反对标榜圣人,反对卖弄世智辨聪的思想。老子认为:人们如果不卖弄聪明才智,本来还会有和平安静的生活,可是,平静的生活却总被一些标榜圣人、标榜智慧的“才智之士”所搅乱。世人都渴望聪明,但是他们不知道,有太多的人为聪明所累、所误。

绝圣弃智,安然度日

《庄子·杂篇·外物》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寓言:

宋元君半夜里梦见有人披散着头发在侧门旁窥视,说:“我来自名叫宰路的深渊,我作为清江的使者出使河伯的居所,渔夫余且捕捉了我。”宋元君醒来,派人占卜,说:“这是一只神龟。”宋元君问:“渔夫有名叫余且的吗?”左右侍臣回答:“有。”宋元君说:“叫余且来朝见我。”第二天,余且来朝。宋元君问:“你捕捞到了什么?”余且回答:“我的网捕捉到一只白龟,周长五尺。”宋元君说:“献出你捕获的白龟。”白龟送到,宋元君一会儿想杀掉,一会儿又想养起来,心里犯疑惑。卜问吉凶,说:“杀掉白龟用来占卜,一定大吉。”于是把白龟剖开挖空,用龟板占卜数十次也没有一点失误。孔子知道后说:“神龟能显梦给宋元君,却不能避开余且的渔网;神龟的才智能占卜数十次也没有一点失误,却不能逃脱被剖腹挖肠的祸患。”

【悟在当下】

如此说来,才智也有困窘的时候,神灵也有考虑不到的地方。即使存在最高超的智慧,也匹敌不了万人的谋算。鱼儿即使不畏惧渔网也会害怕鹈鹕。

聪明虽然是一种先天的东西,人们总是羡慕聪明人的智商,但这种表面的光芒不一定能令聪明人成功,在现实中也确实存在着众多一事无成的聪明人。“聪明”这种天赋犹如水一样,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

众所周知,在音乐的世界中,技巧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过多的花哨技巧只会减弱情感的表达。人生也是如此,人人都玩弄聪明才智,只会让世界繁杂凌乱。绝圣弃智,才能朴实安然地生活。

短视之害,远视之德

春秋时期,一年夏天,鲁宣公兴致勃勃地把渔网撒在潭里准备捕鱼。正在这时,里革刚好从潭边路过,见到后立即把鲁宣公的渔网的绳剪断,并且把网拉上来扔掉了。

鲁宣公不知何意,正要发怒,里革忙解释说:“我主可曾听说过,古时候,春暖花开之际,万物复苏。这时候,鸟兽刚好怀胎,水中的动物却基本成熟,狩猎师就下令禁止用兔网、鸟网捕捉鸟兽,而只用矛等刺取鱼鳖,将它做成鱼干,以备夏天食用,这样做是为了促使鸟兽生长;到了夏天,鸟兽长成,水中动物又开始孕育,渔师在这时又下令禁止使用大小渔网捕鱼,只是设陷阱,在陷阱中装设捕兽的装置,捕取禽兽,这样一来,不论鱼虾鸟兽都能有休养生息的时候了。如此都是为了积蓄物力,补足国家所需。那个时候,人们不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贪得无厌,一味索取。比如,人们在山上不会砍伐树木所生的新芽;在草地里,也不会随意割取未长成材的草木;捕鱼时,禁止捕捞有卵的鱼和小鱼;狩猎时,要等到那些幼鹿等小兽长大后再猎捕;抓鸟也要先等那些鸟卵孵出,小鸟长成;就是对可食的虫子,也要留下卵和未生翅的幼虫。这样各种植物、动物才能生息繁衍,人们也才能有源源不断的食物供给啊。如果古人为了一时痛快、一时的满足而不计后果,恐怕现在留给我们的就所剩无几了。现在鱼正在产卵,您不等鱼生长,又用这样的小孔网捕捞,大王这可是有些贪心不足啊。您是一国之君,如果下面的人效仿你的样子,更加贪婪,干脆把这潭水都抽干了不更可以把所有的鱼都捉到吗?但这样做以后这里还会有鱼吗?所以说,贪得无厌最终只会让自己和让子孙后代一无所获啊!”

【悟在当下】

道家认为天地是一大宇宙,人身是一小天地,地球也是一个有生机的大生命,就如人身一样。地球同样富有生机,是一个生命体,不可轻易毁伤它,不然,对人类的生存,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古人虽然早就知道有“天材地宝”的矿藏,也绝不肯轻易去挖掘。即使挖掘,也要祭告天地神祇,得到允许。人心即天心,人们的传统思想是如此,神祇的权威就起到了震慑之效。正因如此,地大物博的泱泱中华才能有幸将其丰富的矿藏保留至今,作为未来子孙们生存的资财。

迷途不知返,只会越走越远

孔子的徒弟子贡从南方的楚国返回晋国,经过汉水南岸时,看见一位老人在菜园中劳动。这位老人凿通一条地道到井边,抱着瓮装水过来灌溉,费了很大的劲,效果却很差。

子贡说:“现在有一种机械,每天可以浇灌一百块菜园,用力很小而效果很好,老人家不想要吗?”

种菜老人抬起头来看着子贡说:“怎么做呢?”

子贡说:“削凿木头做成机器,后面重前面轻,提水就像抽引一样,快得像沸水流溢。这种机械叫作槔。”

种菜老人面带怒容,讥笑子贡说:“我听我的老师说:‘使用机械的人,一定会进行机巧之事;进行机巧之事的人,一定会生出机巧之心。机巧之心存在于心中,就无法保持纯净状态;无法保持纯净状态,心神就会不安宁;心神不安宁,是无法体验大道的。’所以,我不是不懂得使用机械,而是因为觉得羞愧才不用的。”

子贡满脸羞愧,低着头不说话。

【悟在当下】

上面这则孔子的故事,其实是庄子所著的寓言。这则寓言并非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是在反对科学,他其实是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若在机巧之路上迷途不返,就只会越走越远。就像一个追赶自己影子的人那样,自己跑得越快,影子也跑得越快,永远没有追到的一天。因此,一个人若想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必须祛除机巧之心。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关于他,有一则有趣的故事。

曾国藩天赋不高,少时在家苦读,一篇文章不知重复多少遍了,还没能诵出。时下有一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他睡觉之后行窃,无奈听他翻来覆去地读同一篇文章,却无法记诵。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还读书干什么?”随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比曾国藩聪明,却依旧是个无名小贼,曾国藩一生以规矩之道为人处世,功成名就又全身而退,实乃真修道之人。

【悟在当下】

人们需要抛弃自己引以为傲的聪明机巧,抛弃自私自利的贪图之心,如果人人皆能如此,便不会有作奸犯科的盗贼,这就是老子所谓的“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而人本身,也便因此而进入了“见素抱朴”的人生至境。

在“见素抱朴”四个字中,“见”指见地,观念、思想谓之见;“素”乃纯洁、干净;“朴”是未经雕刻、质地优良的原木。见素抱朴正是圣人超凡脱俗的生命情操,佳质深藏,光华内敛,一切本自天成,没有后天人工的刻意造作,如此才能凸显大智慧,得大道理。

阿谀之害

学习真诚不佞,避免阿谀献媚,历史上有一位标杆似的人物,即唐朝一代直臣魏徵。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无疑是最善于纳谏的封建帝王之一,而魏徵也是最善于进谏和敢于进谏的名臣之一。

魏徵喜逢唐太宗这一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力争,从不委曲求全,唯唯诺诺。一次,唐太宗向魏徵问道:“何谓明君、暗君?”魏徵回答:“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宫,不见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赵高,直到天下大乱,自己还被蒙在鼓里。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县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太宗对这番话深表赞同。

贞观元年,魏徵被擢升为尚书左丞,有人奏告他私自提拔亲戚为官,唐太宗立即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结果,查无实据,太宗派人转告魏徵:“今后要远避嫌疑,不要任人唯亲,以免惹出同样的麻烦。”魏徵当即面奏说:“我听说君臣之间,相互协助,义同一体。如果不讲秉公办事,只讲远避嫌疑,那么国家兴亡,或未可知。”并请求唐太宗要使自己做良臣而不要做忠臣。唐太宗问及忠臣和良臣的区别,魏徵答道:“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疆,是为良臣;使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远。”唐太宗听了也点头称是。

魏徵进谏之时,常常不顾自己的实际利益乃至名誉性命,直言进谏,决不苟且偷安、沽名钓誉。魏徵死后,唐太宗对他思念不已,曾对左右大臣言道:“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悟在当下】

读史学做人,真诚不佞,即便点头称是,也不是唯唯诺诺;阿谀献媚,即便是自作聪明的批评,也是虚伪的变相奉迎。

老子曾经讲到道德最高修养的标准。他说:“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唯”与“阿”两字,是指人们讲话对人的态度,将二者译成白话,在语言的表达上都是“是的”的意思。但同样一句话,“唯”是诚恳接受,“阿”是阿谀逢迎。这就告诉我们,人在接收别人的观点时可以婉转,但是面对真理时却不可以讨价还价,如果唯唯诺诺,乃是小人之举。

有一句谚语说:阿谀这东西,虽然没有牙齿,可是骨头也会被它啃掉。说得正中肯綮,要知道,被阿谀啃掉的是“阿谀者”和“被阿谀者”双方,这两种人,谁都逃脱不掉被伤害的命运。

阿谀之害,更甚于洪水猛兽。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与阿谀彻底划清界限,既不接受他人的阿谀,也不阿谀他人。

自己动手,自给自足

有一天列子带季咸来为自己的老师壶子看相,季咸见了壶子后,出去对列子说:“你的先生动静不定,我无法为他看相。等他平静下来我再看吧。”列子进屋把这句话转告壶子。壶子说:“刚才我显示给他看的是太虚无迹之象,他大概是看到我神情平衡的生机了。鲸鱼盘旋之处形成深渊,止水之处形成深渊,流水之处形成深渊。深渊有九种情况,我在此显示了三种。再请他来看看。”第二天,两人又来见壶子。季咸还未站定,就慌忙逃走了。壶子说:“快去追他。”列子追出去,已经来不及了。他回来报告壶子,说:“不见踪影了,不知去向了,我追不到他。”壶子说:“刚才我显示给他看的是完全不离本源的状态。我以空虚之心随顺他,使他不知我究竟是谁,一下以为我顺风而倒,一下以为我随波逐流,所以立刻逃走了。”经过这次事件,列子才明白自己什么也没学会,就告辞回家。他三年不外出,帮助妻子烧火做饭,对于世间事物毫不在意,抛弃雕琢而回归朴素,超然独立于尘世之外,在纷扰的人间守住本性,终身如此。

列子后来回到家中,在日常生活中修行自己,坚持了“平常心是道”的原则,也向世人说明了“规矩做人”的大道理。

【悟在当下】

做人难,难做人,是规规矩矩、认认真真做人,还是在人生的舞台上做出一个个高难度的杂耍技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世事怎样变化,多少沧海变为桑田,生活会将正确答案告诉你,只有时间能证明一切。做人、做事的道理长篇累牍,并且都有其屹立不倒的理由和根据,但褪尽浮华,你会发现,做人之道其实只有四个字:规规矩矩。这一出自《庄子·内篇·应帝王》的故事正印证了这个道理。

无须界定美丑的标准

东施效颦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庄子》外篇《天运》中讲述了这则寓言:春秋时,越国有个名叫西施的姑娘,容貌娇丽,举止动人。西施素来有个心口疼痛的疾病,犯病时总是用手按住胸口,紧皱眉头。在旁人眼中,她的病容却别有一番韵味,惹人怜爱,楚楚动人。邻里有个丑姑娘叫东施,一次在路上碰到西施,见其手捂胸口,紧皱眉头,路人交口称赞其美貌。她想,难怪人们都说西施漂亮,原来是要做出皱眉抚胸的姿势,于是她便模仿西施的病容。结果人们见原来就丑的她,现在变成这种疯疯癫癫的样子,仿佛见了鬼一样,赶紧把门关上。

【悟在当下】

其实,美丑、善恶没有绝对标准。建立一个善的典型,善便会为人利用,成为作恶多端的挡箭牌;建立一个美的标准,便会出现“东施效颦”的陋习。“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引申开来便是庄子所说的“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与其信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如祈求“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

老子提出,如果天下人都知道了怎样是美,那么,丑便会随即产生;如果天下人都知道了什么是善,那么恶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从原本的无美丑善恶之分到有美有丑、有善有恶,人们其实渐渐被一种人为的标准所左右。老子的告诫,并非混淆视听,自始至终,都是要人勿作祸首、莫为罪魁的教示。与其为真善美设立一个评定标准,不如坚持本性中纯朴的东西,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执着于种种限制,方能体会“道”的本意。

同类推荐
  •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本书系统地讲解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演变,介绍了我国古代哲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而且,本书对冯友兰有争议的思想,也试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并补充了一些新颖的内容,使本书增加了更多的哲学容量。
  • 读哲学

    读哲学

    本书是解读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经典力作,内容涵盖中外著名哲学大师的传世力作,所传达的哲学思想和指导意义可谓是最权威、最丰富的。书中以国内外众多哲学家的著作为主,深入分析人性、生活、事业、社会等几方面的意义与精神,本书虽讲哲学,但并不枯燥乏味,书中语言生动质朴,逻辑性极强,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其中的理论指导意义是通俗易懂,很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的。本书可谓是集众家哲学理论为一身,读者每天阅读一篇,久而久之必能获益匪浅。
  • 卢梭论理想人生

    卢梭论理想人生

    卢梭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作家、思想家。是人类近代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著作,各种不同的形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本书收录了卢梭数十篇关于爱情、婚姻、家庭、伦理、道德、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的论述手札,是一部难得的传世佳作。
  • 神逻辑2:绝地反击的高级吐槽

    神逻辑2:绝地反击的高级吐槽

    “女朋友为什么又生气了?”“别问了,说了你也不懂。”“你再努力也得不了奖,那么认真干嘛?”……在现实生活中,让人无言以对的往往不是大道理,而是神逻辑。《神逻辑2》集结各类奇葩人、奇葩事、奇葩问题,以“神吐槽”为切入点,对风靡网络的逻辑学事理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与破解。教你识别语言陷阱,跳脱逻辑怪圈,开始绝地反击!
  • 古以色列道德律:十诫解读

    古以色列道德律:十诫解读

    大约3500年前,摩西给以色列人颁布了十条诫命作为道德准则;后来,这十条诫命成为了西方的社会道德基础。然而,这十条诫命从内容上看,都是针对大奸大恶之事,似乎与常人无关。那么如今应该怎样看待这些道德准则呢?本书对这些道德律进行了探究,为读者展现了古人的准则背后的精神风貌和价值立场,并由此与当今的生活相结合,为现代人提供了大有裨益的参考。
热门推荐
  • 我只想安静的加点

    我只想安静的加点

    异世界入侵!人类发生进化,都拥有属性面板!世界变成真实的游戏!别人在通过天材地宝的增加技能点时候,周凡却已经在杀怪获取技能点。周凡心中咆哮:我只想当一个普通人呀,我一点都不想通过加点变强!嗯?获取了一个技能点!加在了“飞天”技能上。哎呦,我会飞了!啧啧,能加点真好!周凡想了想,还是等获得“遁地”技能之后,再做一个普通人吧。
  • 鹿韭不见见君来

    鹿韭不见见君来

    傲娇小娇妻太顽固了怎么办?但没有什么是谭辞搞不到手的!
  • 元气超人

    元气超人

    在4022年的地球上有一队考古学家发现一个远古遗址但是他们不小心打开了远古遗址里的一个神秘封印放出了一股能量团,能量团飞出了遗址融入到了地球的空气中........后来人类发现地球的空气中多了一种能够使所以生物都能进化的粒子,经过几年的变化,人类已经可以一只手指举起一部轿车,原来可爱的动物也变成了恐怖的异兽........超人大时代就这样开始了.............
  • 快穿撩男神,女配逆袭手册

    快穿撩男神,女配逆袭手册

    苏酒酒惊呆了,穿越成炮灰女配就算了,还和反派大boss春风一度,这是什么节奏?而且面对白莲花,黑莲花,绿茶婊以及极品前任时,反派大boss邪肆一笑秒虐渣,磕了碰了大boss亲自揉腿上药,面对觊觎苏酒酒的人,则是直接让之销声匿迹……苏酒酒:反派好口怕!太凶残!更重要的是在每个任务世界里都有这么一个横行霸道不离不弃的存在。面对恶毒女刁难,苏酒酒淡定举起手里高射炮:来一个轰一个,来两个,轰成灰……系统:女主有金手指。苏酒酒:金手指就是用来碾压的!苏酒酒:女配要逆袭,你有金手指,我有大反派,看谁笑到最后!
  • 异能嫡妻:王妃我最大

    异能嫡妻:王妃我最大

    想她堂堂巫家继承人,二十一世纪最杰出的捉鬼师,竟然会栽在这个法力不高的艳鬼身上!莫名其妙穿越不说,还穿在一个爹爹不疼,娘亲不爱的女人身上!更过分的是,竟然要把她嫁给残废…
  • 人世怪墓

    人世怪墓

    一个黑暗与光明交织的边界线上,正义与黑暗总是那样模糊,凡是企图将两者分开的人都是按照自己的心罢了。
  • 天命乾坤

    天命乾坤

    第一世,他是天师。第二世,他却盗墓。第三世,他是阎罗。第四世,生活在现代,为了救奶奶,他和两个弟弟被骗到抗战,骗到武荒,遇见他们的前世,经历了一幕又一幕的传说。出版请联系,原创QQ:498775557
  • 小余的二次元之路

    小余的二次元之路

    系统:进入此世界后保护剧情正常进行,否则执行抹杀。小余:抹杀?找死,小白,给我把这东西灭了。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徐志摩文集.4

    徐志摩文集.4

    《徐志摩文集:扫荡着无际的青空》收录了徐志摩经典力作,分为散文、书信和诗歌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