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98100000053

第53章 新形势下大学生助学帮困(2)

人是共时态意义上的类存在,社会存在和个体存在的统一体,是历时态意义上的过去(历史)的人,现在(现实)的人,未来(后代)的人的统一,是人的内在结构意义上的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的统一,是人的本质发展的历史过程意义上的现实的人和理想的人的统一。存在论认为:人的存在根本性的存在,是决定一切存在意义的存在。价值论认为:人是一切价值产生的最终的根据和目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可置换、不可替代的。每个人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具有人格上同等的价值与尊严,每个人的生命存在都弥足珍贵,自成目的,需要被尊重。可见,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发展需要,给予人文关怀,决定“三育人”工作存在和发展,是决定“三育人”工作价值的最终的根据和目的。因此,缺失人文关怀的“三育人”工作就如无根之树,无法开花结果,因而得不到受教育者的认同和接受,所以其价值就无法实现,其教育效果不理想。

二、人文关怀,当前高校“三育人”工作的软肋

目前,高校“三育人”工作正朝着“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方向发生重心转移,但并没有完全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工作格局,缺少应有的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理念滞后于实践的发展

教育理念是学校在长期发展中积累起来的教育价值和方法论,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高等教育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高校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落后于整个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步伐,教育远离社会、生活、个性,依然带有明显的“计划”色彩:统一的培养方案、相似的课程设置、一样的教科书、类似的教学过程,教学时间、地点、方法等都有严格规定,最后,还有形式大于实质的考试。教育理念的滞后阻碍了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使教育成为一个标准化的生产流水线,教师的创新和独特教学方法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和表现。尽管各种人才培养的新教育方法不断出现,但由于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有效的保障机制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常常如流星一样匆匆而来、匆匆而去。面对时代和世界的挑战,原有的高等教育理念需要更新,教育理念的定位和原则需要进一步明确。

(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是高校教育存在的重大弊端之一。教师向学生灌输既成的书本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单一、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作为教育对象和中心的广大学生则处于学校教育的从属角色,缺乏应有的主体地位。学生不被看做发展中的独立个体,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的积极性受到压制,不能充分享受他们应有的权利,更无权参与选择学习方式、课程内容,除了模式化学习,他们的日常生活、思想动态也时刻受到各种规定的约束。课堂的中心是教师的权威,家长式的严厉管理,师生之间缺乏信任,没有亲和力与亲切感。智育挂帅的旗帜下,忽视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缺乏时代与实践的精神,导致“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形成了被罗马俱乐部称之为维持性学习的教育模式。

(三)育人手段僵化单一

高校教育手段较为单一,教育活动的空间局限在课堂、局限在教师、局限在书本,形成高校学生教室、图书馆、食堂、寝室四点一线的生活。大学教育内部德育工作者、业务课教师、管理工作者、教育服务人员之间相互独立、各自为政,极大地制约了教育效果的实现。大学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社会教育缺乏有效、协调的内外互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高校培养的学生社会不需要,社会需要的专业学校没有,学生理论一大套、事情不会做、眼高手低的现象。此外,教育评价重智轻德、重分轻能,致使“教育与精神建构的分裂、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冲突、全面发展和专业训练的分裂……”

三、人文关怀,高校“三育人”改革的切入口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对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的转变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采取切实手段推进“三育人”的贯彻落实,真正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升,促进整个教育事业跟社会接轨、与时俱进。

(一)发挥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与主体角色

教育活动的中心、过程和内容都是围绕受教育者展开,以培养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和归宿的,因此,作为受教育者个体的“人”的预设是教育的元理论,也是教育工作的主体和决定因素。

所谓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指确立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受教育者扮演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角色。主要表现在明确意识到活动目标和方向的自为性,以自己的意愿和需要出发改造主体的自主性。主体性的获得不是自然的行为,必须在观念转变基础上,通过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才能逐步建立起来。首先,平衡教师和受教育者的主体间关系,教师是教育主体,受教育者是学习主体,教育的实质是受教育者主体在教师主体帮助下,消化、吸收、实践的过程,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学活动民主化,尊重受教育者独立人格,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和谐的环境。其次,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重视受教育者自身成长的需要、动机和兴趣,遵循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形成规律,引导受教育者正确面对挫折,克服和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来转移、升华由挫折导致的需要受阻。最后,发挥受教育者主动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主体参与,必须完成四个转变:即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以受教育者“学会”为主转向受教育者“会学”为主,以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以注入式教学转向启发式教学,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发挥受教育者个性特色。提倡并开展探索式、研究式和批判式的学习方法。

(二)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科学知识和思想文化的传递者、传播者和创造者,是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建设者、塑造者。

教师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和需要追求,了解并尊重他们的不同个性,如强烈的独立意识、略带偏激的批判性思维、丰富充沛的创造力等,从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性心理出发,正确对待学生在智力和非智力上的差异,启发、强化他们不断成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观念;细致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道德、行为、能力、爱好等,促进个体在群体中相互接纳、相互融合、相互陶冶;激励学生自强、自尊、自立、自信,帮助学生确立发展目标、找到前进动力、开辟发展途径、探索前进方法。特别是在社会开放和观念激荡日趋激烈的当代社会,教师更要承担起社会变动的思想疏导和指导责任,培养社会主义的公民观念、法治思想,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的行为,针对性地进行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正确辨别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价值观、利益观,并给予学生思想和行动上的正确引导,心理上的合理疏导,避免人际冲突,养成完整的人格精神。

(三)在人的自我实现与超越(创造性)实践基础上培养创新精神

所谓创新,就是开创前所未有的事物、制度和观念。美国创造心理学家托兰斯将其定义为对问题、缺陷、知识上的空白、失落的要素和不协调变得敏感起来,认识困难,寻求解法,提出猜想或假设,反复检验或修改这些假设,最后将结果表达出来。在科技已经成为生产力第一要素的情况下,高等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不仅是高校教育的历史使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国际竞争中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品质。人本主义“三育人”模式就是调动教育的各种能量,根据创新的形成机制,提供创新的外部环境,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主体价值为取向,培养追求真理、不断超越的进取意识,主动、好奇、敏锐的个性品质,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态度品质以及良好的修养、自信心和危机感。

(四)理解贯穿整个教育过程

“自然需要解释,而人需要理解”(狄尔泰)。教育活动本质上是生命与生命、心灵与心灵相互影响、交流的精神活动过程,无论是学生主体还是教师主体,都是主体间的关系互动,带有明显的主观成分。因此,人本主义教育的实施方式在于倡导一种理解式的启发教育。

理解的前提是沟通和了解。在教师为中心的关系中,学生和教师相对于对方都是它者,二者建立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学生成为纯粹的知识获得者。学生主体指导下建立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即我—你关系。……师生各方并不把对方看做是一个对象,而是看做与我讨论共同话题的对话者,……在这个关系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作为真实的完整的人在交谈、相遇,各自的情感与理性、直觉与感觉、思想与行动、经验和知识等都时时展现在对方面前,……双方都在理解中获得了沟通和共享。”教师真诚地与学生交往、双方平等地了解和沟通,正确理解大学生的思想、宽容大学生的行为。面对飞速发展变化的外部世界,青年学生不时会陷入困境而无所适从,人格发展中形成激烈震荡。对此,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意向,不武断和专横,也不对学生放任自流,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思自己的生活、展望自己的未来,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

同类推荐
  • 文化十日谈

    文化十日谈

    本书采用对话方式,对知识分子之命运、历史研究之要义、出版阅读之现状、文学艺术之真谛、公共政策之得失等,作了深入的探讨。
  • 世界文化博览4

    世界文化博览4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回族解读

    回族解读

    本书为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六篇论文论述了回族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在构建和谐民族关系中的作用。第二部分选择全国十个省区的回族地区,逐一解读其文化特点,第三部分是作者对吉尔吉斯斯坦东干族(中亚回族)的面面观。
  • 思想课堂-战争笔记

    思想课堂-战争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内容简介:世界遗产包含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它们或是鬼斧神工的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或是人类自身的杰出创造。了解这些世界遗产对于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独特的自然风貌、民族风情、社会历史、建筑艺术、价值观念、文化内涵等具有窥斑知豹的作用。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造物主爱上我妹妹

    造物主爱上我妹妹

    一个豪门有多少心?韩家活着并不是痛苦,但游戏真的能改变世界吗?还是说,世界也本就是一款游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反派养成计划

    大反派养成计划

    邢川穿越至六百年后,变成了一个残疾人,身边还多了一个异父异母的漂亮妹妹……武道兴盛,妖兽横行,来到这个暴躁的世界,他能做些什么?他什么都不想做,他只想把自己的双腿治好! 邢川:“这穿越也太坑了吧,谁能救救我啊。”系统:“骚年,莫慌,我来拯救(坑)你!”……残疾人踏上武道之路。
  • 弦尽

    弦尽

    晓筱与魏梦辰从小在一起,没了,自己看下去。
  • 如果有晴天

    如果有晴天

    爱与不爱仅在一念之间,恨与不恨却以伤痕累累。人生最大的错误就是:偏偏爱上了那个最不该爱上的人。懵懂初恋爱上的那个男人,成为了我青春时期最美的噩梦。时隔几年,再次相遇却更是物是人非。他的主动接近,主动示好和偶尔的温柔,是几年前的自己做梦都不敢奢望的事情。没想到再次相见的他会对我如此的关心和爱护,自己被这种猛烈的热浪熏得失了心智,忘了之前的悲伤。直到:他提出让我为他爱的人捐献肾脏,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之前的温柔不过是今天的伏笔。(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影帝已就位

    影帝已就位

    做了一辈子配角,就要拿到金鸡影帝的他却穿越了!平行世界?他是《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是《活着》里的富贵,是一路跑下去的《阿甘》……这一次,他的目标就是影帝!
  • 偏执薄爷又来偷心了

    偏执薄爷又来偷心了

    “再敢逃,我就毁了你!”“不逃不逃,我乖!”薄煜城眼眸深邃,凝视着曾经试图溜走的妖精,当即搞了两本结婚证,“现在,如果你再敢非法逃离,我就用合法手段将你逮回来。”女孩小鸡啄米式点头,薄爷自此宠妻成瘾,护妻成魔。但世间传闻,薄太太痴傻愚笨、身世低贱、丑陋不堪,根本配不上薄爷的宠爱。于是,全球的十亿粉丝不高兴了,“谁敢哔哔我们家女神?”世界级的医学研究院跳脚了,“谁眼瞎了看不上我们的继承人?”就连顶级豪门的时大少都震怒,“听说有人敢瞧不起我们时家的千金?”众人问号脸,震惊地看着那被各大领域捧上神坛、身份尊贵的女孩。薄爷旋即将老婆圈回怀里,绯唇轻勾,“谁再敢惹我老婆……弄死算了。”【斯文败类偏执大佬VS红颜祸水苏爽女王】
  • 惟剑仙

    惟剑仙

    惟,仙侠至尊也!剑,兵之王者也!仙,悟脱于生死,永恒也!惟剑仙,天之剑,地之情也!
  • 双面千金

    双面千金

    穿越遭遇半路认亲,幸也?不幸也?暗杀,权术斗争本来统统与死宅的她无缘的,为何偏偏不幸被卷入?配给自己的最佳男主腹黑又恶劣?那她能不能选择卷铺盖走人?什么?不行?那只好给她含着泪死撑下去做个最佳女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