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98100000056

第56章 构建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

体系的几点思考

王胡英

一、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

什么是人文关怀?从哲学意义上说,“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人的权利的尊重,对人类发展前景和历史命运的思考。具体地说,也即是对人的现实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的解放与自由,特别是对人的精神解放、心灵解放、精神自由、心灵自由的追求,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是对人自身的命运与价值高度关注的精神体现。“它是一个以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为前提,以肯定个人的自由和平等为基础的概念。它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因此,人文关怀作为一种对于人的全面关怀,它是以人为对象,把人作为主体存在,关注人性的提升,注重生命意义和价值,引导人们在自由创造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逐渐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这一现实进程中,显然,高校贫困生的成长与成才乃是首要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已经基本建立了贫困生资助体系,但贫困生问题还很凸显,让人揪心的事件屡有发生,甚至影响恶劣。在此构建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已经很紧迫。

(一)社会和谐稳定迫切需要加强高校贫困生的人文关怀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经济、社会蓝皮书》显示,现在上学“贵”已成为新的民生问题。另一个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数字更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相关人员开展的“2005年中国教育满意度调查”表明,近八成公众对教育的总体情况“不满意”。高校中数字庞大的贫困生,都涉及每个贫困生家庭,这是构成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理性观之,许多高校的资助工作还局限在物质层面而精神层面的关怀较少,解决好高校的贫困生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贯彻人文关怀理念下的“合力作用”。

(二)和谐校园创建迫切需要构建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

近几年校园里因贫困生引发的矛盾和恶性事件,屡有发生,甚至引发杀人事件的严重后果,高校贫困生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高校贫困生工作是否到位,是否“以人为本”,已经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发展,所以在资助工作和校园氛围的创建上人文关怀的理念贯穿在资助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是和谐校园的关键所在。

(三)高校贫困生的健康成长成才迫切需要人文关怀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贫困生经济上的困难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学习质量和身心健康。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进而帮助他们在学习、心理上脱困,特别是贫困生心灵的茁壮更需要人文关怀的滋养。所以要以人文关怀的理念,把他们的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相结合,使他们养成健全的人格,懂得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关怀人类、关怀自然的意义和价值,使他们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笔者认为,强调构建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及其价值并不是偶然的,这是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高校贫困生工作自身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对贫困生资助工作重新思考的定位的结果。重视贫困生人文关怀及其价值的建构,是顺应时代发展和新时期贫困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资助工作“以人为本”的生动体现。

二、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的构建

确立贫困生的人文关怀的目标、理念、内容,是贫困生人文关怀价值实现的重要步骤,“以人为本”是贫困生人文关怀的核心理念,贫困生的“主体构建”是它的目标理念,以解决实践问题与思想问题相结合是它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来构建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一是从观念形态上来构建;二是从实践系统上来构建。

(一)从观念形态上来探寻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的建构

这种建构思路主要依据“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直到与之相关联的体系建构,使之具有观念形态的主导功能、制约功能,能够服从于“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具体地说,这种体系建构的特点是:以充满人文关怀的价值理念,来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建构一种新的贫困生资助模式。在这里“以人为本”不只是一种口号,或是一种策略,而是一种价值理念、指导思想,是在贫困生资助工作过程中有效地贯彻落实人文关怀精神的关键。“以人文本”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其宗旨是:在贫困生资助模式结构中,强调人文关怀对贫困生资助实践中的主导作用,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贫困生资助新模式,使整个贫困生工作中能够贯穿“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其一,在学校贫困生资助管理者层面贯彻人文关怀理念。思想上,要求我们教育者应有平等意识,注重言传身教,善待每一个贫困生,充分考虑他们在物质和精神上的特殊需求,用真情和关爱化解彼此之间的隔阂;政策上,做到资助工作公平、公正,使广大贫困生都能享受到资助政策的“阳光普照”;在具体操作

上,要重视个体需求的差异,特别是在生理、心理上关怀他们的不同需求,不要搞一刀切;在宣传上,开展感恩教育,同时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给他们积极面对生活的勇气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其二,在学生层面以人文关怀理念为引导,创建平等、友爱、互助的和谐氛围。学生层面要注意两个群体的引导,使贫富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贫困生之间建立友爱互助的氛围。当前,在高校中学生贫富分化问题已经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严重障碍。这里,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合法的财富都是依靠自己的拼搏获得的,因此,现在没钱的大学生不等于将来没钱,而现在有钱的学生,如果不是靠自己能力获得也不值得骄傲。高尔基曾说:苦难是一所大学。俗话也说,贫穷是暂时的。所以,一方面可以树立贫困生自立、自强,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信心,另一方面,让“富”学生真实感受贫困生的现实生活,并学习优秀贫困生的事迹和聆听他们的心声,来改变对贫困学生的看法,消除彼此间的隔阂,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

(二)从实践系统上来探寻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的建构

这种建构思路主要强调建构“以人为本”的资助理念,使贫困生资助工作能够产生最佳的效果。事实证明,贫困生人文关怀理念的倡导,本身就是要落实在具体的资助实践过程之中,要通过具体地资助措施来获得实效。从贫困生人文关怀的实践上来看,所构建的模式在三方面显示出成效。

其一,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贫困生的个体差异,更具体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高校贫困生群体有其共性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贫困生资助的人文关怀理念要求我们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可以根据他们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主要从能力、身心健康等方面给予资助。对于学习、心理、能力各方面发展均衡、表现优秀的贫困生,除在经济方面给予适当的资助外,在人文关怀方面只需“锦上添花”即可;对于在表面上看起来很优秀,但事实上,心理上存在薄弱环节的贫困学生,需要循循善诱,帮助他克服心理上脆弱的一面,引导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养成乐观的处世态度;对于能正视自己的经济困难,但学习上基础确实比较差的同学,需要给他配一些学习上的优秀同学,多给予指导,基础扎实了,成绩上来了,其余都会朝好的方向发展;对于能正视困难,但学习主观不努力的这类同学,资助工作中要“以情感人”,过多的批评不会产生效果,而用父母的艰辛、生活的压力、成才的需要等方面的道理来感化他,效果会非常好;还有经济上、学习上、心理上都困难的“三困生”,对于这部分同学,思政工作者需要花大力气,定期沟通,鼓励信心,分析道理,并可以聘请教师担任“困难学生导师”,增强工作力度。总之,需要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掌握每位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服务,使贫困生在资助过程中得以全面的关怀,并健康成长、成才。

其二,着手于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其全面、协调的发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和“授之以鱼”的区别在于:“授之以渔”是要教会学生“捕鱼”的技巧,注重能力的培养;而“授之以鱼”则是不断地给学生现成的“鱼”。笔者认为,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理念要求高校资助贫困生工作要逐渐改变以往单纯“授之以鱼”的途径,紧密结合“授之以渔”,从而使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就业能力得到提升。“授之以渔”一方面可以通过参加实践活动的途径,比如担任社会工作、参加集体活动或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等等,对此,高校要特别探索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和新途径;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为他们特别设计一些培训课程或培训项目,比如:在素质提升方面的沟通能力训练班、素质拓展训练,在技能方面,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的特点,如电脑维修、小电器维修等。

其三,高度重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使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每个贫困生的背后都隐藏着不同的辛酸与艰辛。一般他们更懂得自尊自爱,比同龄人更早的感悟了自立、自强的深层内涵;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自主性、适应能力方面都略显优势;他们有着强烈的逆境成才愿望,然而他们的思想却往往处于矛盾之中,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冲突、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冲突、独立意识和依附心理的冲突、追求上进与自我消沉的冲突等等,不断地影响着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如果善于引导,他们会成为良性发展群体;如果疏于引导,缺少人文关怀,他们可能成为高校稳定和谐发展的阻力。笔者认为,一方面需要高校思政工作者的情感投入,在一切工作中充满爱心,加强与贫困生的情感沟通。具体地讲:创造一个温馨的育人环境,让贫困生感受到学校和社会的温暖,感受到平等的待遇和人格的尊严,激发起奋发学习、全面发展的愿望;平时要在真诚的沟通中善于发现每一个贫困生潜在素质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建立足够的自信心,因材施教,使他们形成独立、和谐的人格;还要帮助他们了解自身所具备的素质同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进而使他们产生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以及为将来的良好就业做好充分准备。另一方面,高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高校贫困生群体不仅需要在物质层面给予资助,而且需要重视精神层面的资助,并以人文关怀理念对贫困生资助工作重新思考定位。所以构建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更能使贫困生资助工作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只有利用体系去指导工作,才能使工作更好的落实,贫困生更好的发展,学校更加和谐,从而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本文作者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辅导员、讲师)

参考文献

[1]王东莉著.德育人文关怀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陈龙春主编.高校贫困生家庭学生资助工作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张晓霞,李莉.对我国高校贫困生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

[4]许浩.大学生贫富分化与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中州学刊,2006(4)

[5]齐平.分层助困:关于扶助贫困大学生工作的新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6(6)

同类推荐
  • 脉-我对山姆的回应

    脉-我对山姆的回应

    本书以作者和美国教授山姆谈话的表现形式和生动的史实,介绍中华民族文化十大特征:以和为魂、以德为本、和平主义、爱国主义等等。
  • 中华成语故事(第八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八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希腊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希腊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十三经开讲:左传开讲

    十三经开讲:左传开讲

    本书解读《春秋左传》,先述先秦史官文化的渊源,从《尚书》《春秋》两部著作的特点揭示《左传》产生的背景与学术继承性。对于《左传》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倾向,作了细密的评说。对《左传》的人物形象、战争描写、叙事写人、行人辞令,甚至虚构的故事情节等进行了简要剖析。书中还探讨了《左传》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关系,认为《左传》作为史传文学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源头之一。
  • 中华典故故事

    中华典故故事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中,保存和记载着无数的典故,所谓典故,就是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热门推荐
  • 我要我的心情

    我要我的心情

    叙事艺术的时尚化表达,是王钢作品最受儿童读者欢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王钢小说呈现了今天儿童生活的时尚性的一面,而且用很新鲜的、具有当下气息的语言准确地表现了校园生活和儿童内心。王钢的时尚化表达,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用幽默的场景和夸张而富有情感冲击力的语言来展现形象的特征。二是小说里每一个小角色的性格和语言都是很独立性的,作家给每一个孩子都画下了一幅喜剧化的脸谱。值得注意的是,王钢意识到了儿童生活时尚化的一面,将这种时尚化加以艺术的呈现,给予审美的观照,赋予爱的色彩。
  • 盛宠之权臣大人的嗜血妻

    盛宠之权臣大人的嗜血妻

    云氏家族,三朝世家,底蕴深厚,功高震主。他们深知现在的满身荣耀会把云氏家族退入无尽深渊,所以决定辞官退隐。可是总有些人不可放过他们,辞官退隐之时,就是满门灭亡之际。一夜之间云氏上下几乎不留活口,血流成河,只剩下十岁的云是嫡女云烟苟延残喘。自次小小的她踏上了充满血雨腥风的道路,步步为谋,以天下为棋局,搅乱这太平盛世,颠覆那可笑的皇权。苏凛,他是弃子,是他人眼中的蝼蚁,他孑然一身在黑暗中踽踽独行、暗自谋划。一步一步地往上走,最终啊,他成了一代权臣,玩弄着算记着,众人都道他冷血无情,其实他所有的柔情都给了一个人。他们都是在黑暗里诞生的人,是彼此唯一的光。复仇腹黑贵女vs白切黑权臣大人本是两个强者之间的交锋,最后不知怎么变成这样:媳妇,刀快放下,我来,不要累着自己了,看看你的小手都红了。众人:大人,我们都流血了!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妖精之触

    妖精之触

    消失千年的妖精再次现身大陆,乡村少年意外与调皮妖精签订契约得到妖精之力,种族的碰撞,世纪的交接,妖精、人类、魔王看少年与妖精破乾坤,战苍穹调皮的风妖精,热情的火妖精,温婉的木妖精,傲娇的寒霜妖精……风妖精:"萧豫,陪我去逛街吧。"火妖精:"今天该轮到我了吧!"木妖精:"萧哥哥,你答应我要陪我赏花的~"寒霜妖精:"哼,本小姐只是为了逛街,才不是为了陪你呢!"……也许只是个开后宫的故事?
  • 混入西游的复读机

    混入西游的复读机

    猴子的滔天恨意,唐僧的忿忿不平,八戒的精细义气,早就埋没在了漫漫西游路。西游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我,又为什么来到这里?沙清,杀清?沙悟净,杀务尽?
  • 重生之星战燃烧

    重生之星战燃烧

    看了才知道,这里是另一个世界。。。。。。
  • 沐云辞

    沐云辞

    她沐雨栉从小命苦,好不容易被家人送去当王府丫鬟,没想到是冲喜去了!新婚之夜,南安王在她眼前去世,她便是世人唾弃的克星!而与只比自己小三岁的那个阴翳的男孩子江云熙居然要叫自己娘亲?在王府里被折磨的日子不好过,到她亭亭玉立之时。却已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水眸藏玄机,挥手一点江山画。已是万人之上,可是偏偏还有几个硬是把她当做心间宝!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盗贼时代

    盗贼时代

    一觉醒来,高三学生林星惊讶的发现自己成了异世界的一名盗贼。这里升级靠击杀,技能会冷却,灵力有损耗,物品有特效。这里你会经常听到别人说:“糟糕,我没灵力了,放不出技能了。”“等一下,再等10秒我们就回头反杀。”“这个盗贼人头让给我,我快升级了。”当众多侠客围住刚放完大招的林星,讨论这个人头该给谁的时候。林星默默按下手中的刷新宝珠,数秒后,他的脑海中响起那熟悉的声音。“Rampage(暴走)!”交流群:217667234
  • 大云无想经

    大云无想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