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23600000007

第7章 宏伟壮观的古名祠(2)

林氏宗祠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新中国成立后,祠堂被征用作闽侯地区团委图书馆。地区机构外迁后,祭祀活动仍未能正常开展。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政策落实。祠堂年久失修破损不堪,在海内外族亲合力集资捐助下,于2004年开始重修,2005年秋竣工。从此,又恢复了每年一次的祭祖活动。

螺洲洲尾林氏家族现已衍发了数十世。现居本地人口约有两千多人。

洲尾林氏,在古代人才辈出,如:明永乐年间,洲尾林氏出有闽中三才子——林岊、林峦兄弟及其侄林頳。他们曾为螺洲的自然风光、景物名胜作四季八景(螺渚春烟、春潮带雨、平波澄练、远屿堆蓝、龙津夜月、秋江渔唱、野渡横舟、雪屋书檠)之咏(时贤灵武王偁同飘所道人林敏共为《螺江八咏》作序)外,还著作宏富。他们三人虽均有才气,却无意功名,宁为当世的隐逸高士。林镒,字世栋,自号抱璞子(寓“怀宝弗售”之意),性恬淡而善文,曾为陈若霖的业师,只惜科举不顺,于四十多岁时便弃儒业而隐居山谷,以诗酒自娱,是当时一位颇有才气的诗人。其诗见录地方志。林瑞春,字子卓,又字芝谷,为清嘉庆辛酉科进士,授官内阁中书,也任过顺天府分试同考官,因母丁忧辞官回故里教书,闽海将军萨新建曾聘之为龙光书院山长,后福州太守戴又也聘他主讲越山书院,曾著有《中庸仪礼》等。林希五,字雨化,为乾隆二十三年举人,性情耿直,不阿权贵。

在现当代洲尾林氏也涌现出不少的高官名贤,如:林庚白,字举衡(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委员);林炘,字而一(1934年在南京步兵学校任研究员,领少将军衔);林立,原名林笑幼,化名萧一秋(在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曾历任中共工委、县委地下党及闽支纵队政委等重要领导职务,1948年不幸牺牲);林浩藩,字孟屏(先后任福一中、福四中、福商中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又任福州市民政局局长和福建省政府副秘书长等职);林宪民,字子群(全国及福建省书法协会会员、福州林则徐书画院院长),其书法作品有《<红楼梦>诗词曲赋行书字帖》、《常用六千汉字行草字汇》、《四季风景诗行草书》、《古诗文标准行草帖》、《毛泽东诗词行草字帖》等。

以下为螺江林氏行第世序(第8世始有表字):

公廷重汝 文道以昌 用昭世美 于宗有光

日东应祥 时华懋章 建子继祖 克贤元良

创垂统绪 景维莆阳 聪听彝训 亲显名扬

学颜希孔 仕虞佐唐 家声丕振 忠孝泽长

继颍水簪缨望族 开闽疆文教先河

杜园陈氏宗祠

杜园陈氏宗祠坐落于螺洲镇杜园村(旧称杜亭头或杜尾,后与花园村合并,便取名为杜园)。祠堂始建于明崇祯年间,虽屡经修缮,但还是到1931年重修后,才初具规模。

20世纪50年代起,祠堂被先后充作小学仓库和工厂等,祠堂建筑受到严重破损,且年久失修,时至1993年后方由陈氏族人经交涉后收回。在全体族亲的积极支持和协助下,杜园陈氏成立了宗祠建祠理事会,1996年便从新建起了宗祠。现今宗祠已成为融文化宫及老人活动场所为一体的综合使用场所,共耗资两百多万元。

祠堂宽20米,深43米,面积为1300平方米,坐南朝北,背靠五虎山,面向白龙河,硬山顶,三进双天井。

祠堂门墙前为绿树成荫的祠埕。在红色大门的上方,镶嵌有“杜园陈氏宗祠”金字石匾。正檐翘角,羊梁檐下有六个斗拱与悬钟。门侧立有一对石狮。门墙顶为三层斗拱式金黄琉璃瓦顶,中央顶脊上有双龙戏珠的雕刻,生动形象;墙顶下方又有白瓷彩绘衬托,美轮美奂。

入祠门即为戏台,两侧为看台,分别绘有“二十四孝”故事和《三国志》的人物图像。前天井有可闭合的双拱形玻璃顶棚,明亮而颇具特色。

过大天井,登石阶入祠厅前,有一对石雕龙柱。厅内16根石制厅柱上,分别挂有由名书法家陈曦、陈奋武及曾子敏等撰写的十多幅楹联。其中“开闽疆文教先河不愧蒸尝永世,继颍水簪缨望族务须建树当今”尤其引人注目。另,厅梁上还悬有“南国儒宗”等多面牌匾。

大厅后座设有本家族的神主龛。龛前摆有古式大供案。案上摆着香炉和烛台。龛上方立有“庆源堂”金匾堂号,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受。

杜园陈氏家族入闽始祖是陈勋,为河南光州固始县万善乡人,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甲午科进士,官拜大司马。其于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入闽,赐第福州南营石井巷,后辞武就文,大兴文化教育,建立学校,特设四门,世称司马先生。其十七世孙陈子政,于明万历癸酉年(1573年)迁亭头(即今杜园),繁衍至今,已38世。分支族人分布于福州市建新、马尾、连江一带及三明、南平、晋江、厦门、漳州与台湾、香港。少数族人还旅居美国、马来西亚等国。现本地陈氏人口约四百余户,两千余人口(不含历年来入迁的外来居民)。

杜园陈氏,从二十六世到三十世,有世裔陈星拱、陈鸿均、陈鸿筠、陈文铨等人中举。陈鸿筠历任山西省沁水、汾西、左云等县知县。

新中国成立后,杜园陈氏历代还出了不少人才,如有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23人,其中有福建省电力工业局副局长的陈文庚、原闽侯县县长的陈传恭以及福建省委党校理论部主任陈福寿等。

以下为螺洲杜园陈氏第6世至第38世行第世序:

名:文章华国 诗礼传家 学如孔子 贤有曾生

于时作述 其道大成 用以为本 聿修乃来

字:振尔世德 长昭永克 念祖与宗 承恩积庆

发起明声 诒谋清正 善能兴邦 福元主信

颍水迁闽檄公祖 鳌山派属古灵陈

鳌山古灵陈氏宗祠

古灵陈氏宗祠位于于螺洲镇鳌山村,清顺治初年,在家庙基础上扩建为宗祠,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改建,道光十六年(1836年)复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再进行扩建,总占地面积达一千多平方米。

由于历史原因,祠堂屡遭厄运,受到了严重的破损,于是到2004年,便成立宗祠董事会,决定重建。经过近一年的修复工程,2005年初宗祠终顺利竣工。

重建后的宗祠仍保留清代建筑风格,砖木结构,硬山顶,燕尾脊,国公墙,飞檐翘角,吊悬钟。祠门上镶“古灵陈氏宗祠”青石金字匾额。门前两侧立有石鼓,门墙下方有“花开富贵”、“梅雀争春”两块精美浮雕。大门两边为仪门,上方分别镶嵌着“入孝”和“出悌”的石匾。祠埕以花岗石铺地,两边有双斗旗杆碣座。祠埕上植有翠柏古榕。门墙右侧立有宋重和戊戌(1118年)进士、给事中陈向神道碑,宋宝祐丙辰科(1256年)状元、佥判陈赏神道碑和清道光年间重修宗祠石碑。

从祠埕登三级石阶入祠堂大门,一进为木构戏台。戏台顶为钟式喇叭形藻井,雕刻精美,古色古香。戏台四周是贴金彩塑的“二十四孝图”樟木浮雕。台柱有原福建省人大主任袁启彤所写的“弘扬始祖圣德,继承中华文化;光大神州文明,共创世纪新风”贴金楹联。东西樵楼和游廊有族人、福建省委政法委副书记陈友荣所撰的《古灵陈氏义山支源流考》、《古灵陈氏宗祠重建记》等石匾镶嵌墙上。

由天井登石阶上祠厅。厅上设有神主龛,供奉古灵一世祖陈檄及其夫人画像和历代本家祖先灵牌。神龛上方镶挂有“不忘始祖”的牌匾。龛前有大香炉和烛台。厅上有许多石制方柱和原木圆柱共撑祠梁。前后厅梁上分别高悬有清康熙钦赐的“义山衍古堂”及“古灵陈”派支宗裔“工部尚书”、“状元及第”、“给事中”、“武德郎”、进士、文魁、武魁等古代名宦官职和功名牌匾。此外,还有名人陈立夫与省领导宋峻等的题匾。陈立夫所书赠联“至孝治国世泽悠远,笃亲齐家亙古绵长”尤为难得,而且还在祠左侧边墙挂有名书画家绘制的《古灵陈氏历代祖宗圣像》,也充分显示了“古灵陈”的荣耀。雕梁画栋,联匾交辉,彰显了祠宇的富丽堂皇。

古灵陈氏的入闽始祖陈檄,官授太尉大都督节度使、检校司空左武卫上将军,封推诚奉国功臣,于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随王审知入闽。其下发有三支:长子陈令镕,累官至大中大夫、补阙上柱国颍川郡开国伯,为闽侯大义祖;次子陈令图,累官至客省使、金紫光禄大夫、左骁卫上将军、颍川县开国子,为古灵晓洞、长乐东渡珠湖、福清陈库祖;三子陈令猷,官至建州长史,擢升御史、工部尚书,为古灵崎峬、福和,长乐岱峰,福安,罗源祖。后世陈襄,字述古,号古灵先生,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辛巳科进士。其五世孙陈向为北宋徽宗重和戊戌科进士,官给事中;十世孙陈赏为南宋丙辰进士,殿试中榜眼,宋理宗恩赐状元及第,官授佥判、翰林院学士、崇政殿说书。

从宋至明、清,古灵陈派下共出3名举人、10名进士。新中国成立后鳌山陈族出有厅级干部如:原福建省人民检察院代理检察长、党委书记、省委政法委副书记陈友荣(福州民俗文化的守望者和耕耘者,出版多部老福州民俗画卷,被誉为开创闽都民俗风情画之先河,用画笔“守护”福州传统文化第一人,其作品新版《二十四孝图》发行全省),原国家公安部二十六局局长陈斌得,福建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副主任、办公室主任陈国政,原福建省石油化学工业公司副总经理陈传生,原福建省广播电台副台长陈夏尔等人,另有一批教授、博士和县处级干部。

迄今,本族姓已衍有五千余人,除世居本地外,还遍布国内各地,部分旅居东南亚与欧美。

祠内藏有宋、明、清时期编撰的本族谱碟及2001年重修的《古灵陈氏鳌山族谱》等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

以下为鳌山古灵陈氏第13世至第72世行第世序:

可法文天伯 孔孟仲叔德 仕君必宗存

世继维尔则 治国传善政 忠爱道宜知

允守高曾志 祥和永在斯 敬睦敦孝友

勤谨致荣光 齐家思承泽 贤才望裕昆

祠侧左右双高坊 院前中央一清池

天福陈氏宗祠

天福陈氏宗祠位于螺洲镇天福村,为鳌山古灵陈氏派下2005年新建支祠。祠宇坐北朝南,建筑面积为750平方米。整个祠区占地面积达两千五百多平方米。祠宇两旁建有土木结构的四柱三门的祠坊,形制古朴壮美。

祠堂为三进两落,硬山顶,国公帽夹墙的仿古建筑。顶脊有双龙戏水的生动造型。祠门前,立有一对汉白玉狮子,大门上方有“螺洲天福陈氏宗祠”的金字门额;两侧为仪门,上面分别有“入孝”、“出悌”嵌墙石匾。在宽阔的祠埕前有一口大水池,池周植有花木,与清澈的池水互为映衬,构成了颇为夺目的景观。

入祠门,迎目便是“琴、棋、书、画”的插屏,屏上刻绘有花鸟、二十四飞天仙女与百个童子,雕刻精致,栩栩如生。步至天井前即见戏台。戏台与樵楼边墙上分别有“三国演义”与“隋唐演义”人物雕刻,十分生动形象。

由天井升三级石阶便到祭祀祖先的祠厅。祠厅正中设有神主龛、供案、烛台和香炉。额悬本家族“天福堂”堂号的金字匾。整个厅堂雕梁画栋,联匾交辉。祠宇前翘角飞檐,琉璃黄瓦装饰,丹红梁柱彩雕,给人以气宇轩昂和金碧辉煌的美感。

宗祠系在宗祠理事长陈统训带领下,在海内外族亲的积极献资和村两委大力支持下,历经三年的努力顺利完成的。

以下为天福陈氏第13世至第72世行第世序:

可法文天伯 孔孟仲淑德 仕君必忠存

世继维尔则 治国传善政 忠爱道宜知

允守高曾志 祥和永在斯 敬睦敦孝友

勤谨致荣光 齐家思承泽 贤才望裕昆

中国祠堂文化探论

祠堂,对于广大社会民众,尤其是居于村镇的乡民,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

祠堂,也俗称为家庙、祠庙、庙堂或宗祠。笔者认为以“宗祠”称之是最为确切的。在古代,祠堂多建于墓所,故将祠堂称之为祠室。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祠堂一般多建于同一姓氏的聚族地或其附近。

建祠是为尊宗敬祖,只是民间的合群族姓祠堂是把祭祖的场所称之“祠堂”,而帝王的祖祠则尊称为“太庙”,其实是同源而异流,都是表示对先祖的崇拜、尊敬或纪念,从而反映了家族血脉相承的强烈观念。因此,祠堂在几千年来对封建宗法制度的延续、发展和维护、巩固历代贵族的统治地位,起着重大的作用。其地位之重要,简直可以与社稷并列。皇室家庙在后世继续得到承继,而民间的祖庙也逐渐兴起。尽管在某个历史时期有过波折,但到了宋代,随着程朱理学的兴起,民间祠堂纷纷起建。在明、清两代,宗祠有更大的发展,尤其在江南诸省,民间祠堂十分昌盛。经调查,八闽的许多祠堂,基本上都在这两个朝代里肇始的。据悉,江苏无锡附近的一个乡村就拥有一百多座祠堂,也多建于这个时期;而螺洲陈、吴、林三族姓祠堂亦然。

追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来,由于朝代更迭与社会动乱,有许多同姓氏的家族只好背井离乡逃离故土,四处颠沛流离。他们每到一地,因人口增加往往需再分支分流择地定居繁衍。

同类推荐
  • 锋矛破盾

    锋矛破盾

    现代雇佣兵穿越到一个冷兵器的世界,利用手中获得的逆天能力,制造现代武器,称霸世界。锋锐无比的矛对战破落不堪的盾,这是一场屠杀式的战争。
  • 中国历史全知道

    中国历史全知道

    为了反映中国历史的真实面目,让读者更加科学全面地解读历史,我们精心编写了《中国历史全知道》。《中国历史全知道》采用了“全史”体例,取材广泛.多视角、全方位解读中国历史。选取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成就和灿烂文化.连点成线.系统而完整地勾勒出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作为全书的主干。这些历史往往与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里面充满着尖锐而复杂的矛盾冲突与利益纠葛,云诡波谲、神秘莫测。精练简洁的文字、多种视觉元素、全新的视角、科学的体例,结合全面丰富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一条回归历史真实的通途,做到融知识性、可读性、观赏性于一体。
  • 广东举人黄虞龙

    广东举人黄虞龙

    黄虞龙,广东举人,崇祯末年知清平县,时值苗乱,内抚字而外御侮,备极苦心,后擢黄平知州。土贼蓝二攻陷州城,死之。-----------嘉庆《黄平州志》黄虞龙,广东高明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生,顺治四年(1647年)卒。少时受先生及名士区大伦影响,心中萌生以范文正公为榜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根植心中。天启四年(1624年),黄虞龙以乡试第一中举。天启七年(1627年),发动乡贤筹集银两修建横桐堤官窦,以节旱涝,一方至今食其利。崇祯十三年(1640年),崇祯帝慨叹无人可用,颁旨“特用”贡士二百六十三人,黄虞龙列其中,知清平县。任内,时直苗乱,虞龙内抚字而外御侮,备极苦心,抑恶扬善,拓荒开垦,爱民如子,清平县现历年少有之太平。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黄虞龙擢任黄平知州。时崇祯帝吊死于煤山之上,大明朝廷崩析,清兵入关,农民军混战,苗民作乱甚。清顺治四年(1647年),苗民蓝二率众攻城,黄虞龙与百户长刘三牛奋力守城,拼死杀敌,城破身亡。黄虞龙,兴修水利,拓荒开垦,守土安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乾隆四十年(1775年),赐谥“节愍”,祀忠义祠。
  • 司法大明

    司法大明

    穿越到落地秀才身上不说,还被一个超重量级的肥婆霸占。陈凡立志要摆脱苦逼的命运,怎奈他手无缚鸡之力,也无经商的本钱,只好在政府找一门公务员的工作干干,当捕快。上班的第一天,衙门就失窃了,丢失了官印的县太爷将他列为最高级嫌疑犯,试看他如何三次入狱,三次为自己洗冤,如何智斗奸臣,成为大明第一神探。
  • 武神赵子龙之李云

    武神赵子龙之李云

    东汉末年,皇帝昏庸,外戚专权,宦官当道。前有黄巾起义,后有董卓乱政,一时间,豪强并起,天下大乱。
热门推荐
  • 佛说法王经

    佛说法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功皇

    功皇

    废材少年周开,经历了人生的低谷后,无意间得到了功皇从此,修炼、锻造、武道,步步惊人,人生从此扬眉吐气―――――――――――――――――――――――――――――――――――――――――――PS:你们的每一个收藏、推荐,都会令我激动万分,感谢!
  • 星河下少年

    星河下少年

    百年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的?地球之外,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星河下的少年,会过起什么样的生活。
  • 场面写作指导与好词好句好段(上)

    场面写作指导与好词好句好段(上)

    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写作文可以培养广大青少年思考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阅读与分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并且可以开阔思维,敞开思想,进行大胆地想象。
  • 桃子与鱼

    桃子与鱼

    在情窦初开的年纪,爱情总会在不经意间发生。我们的人生开始有了青春的彩色,或喜或悲都是经历,无关对错,都是人生的选择。愿年少时的初心从未改变!
  • 赘婿震武林

    赘婿震武林

    新书:武侠之妖怪来了!!!!!!!!!!!!
  • 萌娃有令:爹地,快追我妈咪!

    萌娃有令:爹地,快追我妈咪!

    “爹地,你就是为了这个女人抛弃了我和妈咪吗?”咖啡馆里,一个陌生女人带着与陆庭深长相酷似的奶娃娃成功破坏了这场商业相亲。事后,妄想溜之大吉。陆庭深不费吹灰之力把人揪了回来:“沈星熹,既然你把我的未婚妻赶走了,那从今以后由你代替她。”本以为是场对等的交易,可到头来,沈星熹不仅失身还失心。“陆庭深,你爱的根本不是我,放我走!”男人指着自己胸口心脏的位置,“这里,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步步封圣

    步步封圣

    如果你本是仙界第一仙君,结果被莫须有的罪名陷害,你会怎么办?如果你原本法力无边,结果一朝神魂下界沦为凡人,你又会怎么办?且看唐麟下界之后是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红尘炼心,真我藏纷繁俗世里。极道至简,大成在鸡毛蒜皮中。这,是一个被贬的仙君,在都市凡尘中一步一步证道封圣的故事。
  • 柜台销售——技巧与策略

    柜台销售——技巧与策略

    全书共十一章,包括柜台销售概述、销售柜台的设计、柜台销售中的售前准备、柜台销售中的顾客了解、柜台销售中的顾客接待等。
  • 天瞳无极

    天瞳无极

    一个从天而降的紫色菱晶,一段曲折离奇的异世之旅。一对长枪横扫天下,一人一狐踏遍世间!一对冷眸看遍红尘,一场争斗破天辰!当他站立在众山之巅,才发现,结束才是开始……神秘的顶级功法,嚣张强悍的千年帅哥,莫名衰弱的庞大世家……在这些的背后,真相是什么?(新人新书,请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