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23600000009

第9章 宏伟壮观的古名祠(4)

斗 拱 我国木构建筑特有结构,即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托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块木,称“斗”,合称做“斗拱”。

仪 门 边门、旁门。祠堂有两道仪门,门上分别镶嵌有“入孝”和“出悌”的石匾。这也是祠堂的重要标志。

屏 门 中隔祠堂大门与祠厅的单开两扇门。设有屏门的祠堂一般是在祭祠或别的庆典活动时方打开。

廊 庑 厅堂下两侧或四周廊房。

谯 楼 原为城门上的瞭望楼。祠堂戏台前两侧走廊上建有的看台,也俗称谯楼。

祠 厅 即主厅,旧称为享殿,为祭祖的中心场所。

厢 房 指类似房子隔间的地方,祠厅两侧的隔间也称厢房,如:厅堂为一中两厢。

二、祠堂文化的相关词语诠释

郡 望 春秋战国到隋唐,地方行政区划称为“郡”,如秦朝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魏晋到隋唐时期,每郡均有显贵的世族,世称之“郡望”。意为世居某郡,为当地民众所仰望。例如:河南“颍川陈氏”、苏南浙北的吴氏、山东“济南林氏”等等,都是当时有名望的家族。

堂 号 有别于郡望的姓氏宗祠之称号,如“德星堂”、“六桂堂”、“同德堂”等。不少宗祠不立堂号。

始 祖 最早的祖先。有血缘关系的最早祖先为“血缘始祖”;确定姓氏的最高祖先为“得姓始祖”;最早迁居福建的各派支祖先,为各派支的“入闽始祖”;带领家人或族亲,最早卜居某地的祖先,称“肇基始祖”。

宗 裔 同一祖宗的后代。也叫后裔。

晋 主 进奉祖先灵牌安置于神主龛,并举行祭拜等隆重仪式。

祠 埕 祠堂前比较广阔的场地。

照 壁 也叫照墙。正对祠堂大门,在祠埕竖立的矩形矮墙,并在墙壁上绘有或镶嵌飞龙、神兽、神禽(如麒麟、大象、神鹤等)寓意吉祥的图像。

旗杆碣 封建时代有功名的姓氏祠堂或府第,立有两片相同的牌石,石上凿有菱形或圆形的孔,牌石间以绳索穿孔绑竖旗杆,为荣誉的象征。

神主龛 为供奉祖先神像、灵牌而制作精良的木构层级房台。

灵 牌 俗称神主牌,即灵位。

祠 联 写或挂在祠堂立柱上的楹联,而且是颂扬宗功祖德、倡导敬宗睦族等有关祠堂文化的内容。

祠 匾 高悬于横梁、梁架、内墙、门楼以及走廊前后的古代进士、文魁、武魁、显宦高官、近现代将军、政要、科学家等名人名家的族贤牌匾或贺匾。

执事牌 古时重要庆典活动时所用的牌伞等,牌上多写有官职官衔、郡望、堂号等。多见于有古代高官名臣的祠堂。

谱 牒 即族谱。家族或宗族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等方面的书。

昭 穆 旧时宗庙按辈分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下以父子(或祖、父)递为昭穆。按左昭右穆,嫡庶分列排列行礼祭祖。所以昭穆就是区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的次序。

行 第 有血缘关系之姓氏世代相传的先后顺序,即辈分、排行,俗称行第。宗祠每隔若干代或一定年限(旧时,一般为60年)就要续编一次世序、排行,并以文字形式规定先后排行的称谓,而且须记入新修族谱中。

俎 豆 “俎”与“豆”都是古代祭祀所用祭器。俎豆的引申意就是崇奉祭祀的意思。

家 声 家族的名望声誉。

世 泽 先辈给予后世子孙的恩泽和影响,也指祖宗留给子孙的余荫。

世 系 某个姓氏世代血脉相传的系统。

簪 缨 “簪”和“缨”都是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用以将冠固定在头上,后借此代称做官的人。

三、古代科举制度与主要职官简介

《帝师之乡话螺洲》既述介了螺州古镇的历史沧桑、名胜古迹、祠堂文化、姓氏源流,又重点展示了螺江陈氏族群繁衍发展的脉络,以及后裔许许多多的爱国勤政、艰苦创业的辉煌业绩。全书分为钟灵古镇的历史沧桑、丰富多彩的名胜古迹、宏伟壮观的古名祠、创造人文奇迹的螺江陈氏家庭、古镇旅游开发的美好展望等六章。

古代科举制度是始于隋,立于唐,并沿袭到清代的各封建王朝分科选取后备文武官吏的制度。元、明、清时,考制分“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及第(即考中举人)可否任官,各代规定不一。但“殿试”及第,取得进士出身资格后,即可量能授职。

明、清两代文科只设进士一科,考八股文;武科考骑射、举重等武艺。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考举前,首先要通过“童试”(即童生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统称童生,是明、清两代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也是读书士子的进身之始)。“童试”包括“县试”(考点在县城,考取后称为秀才)、“府试”(考点在府城,与县试一样每年一次,中榜者称贡生,谓“优贡”;“优贡”的第一名称“优元”)和“院试”(也称乡试,考点在省城,每三年一次,考中后即为举人;文武举人分别称“文魁”、“武魁”;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亚元”)。

此后为每三年一次的“会试”(考地在京城,中榜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但唐、宋时会试由尚书省礼部主持,故时称“省试”,第一名则称“省元”)和“殿试”(也称御试,由皇帝主考,一甲前三名,赐进士及第,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二甲第一名为“金殿传胪”;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三甲第一名为“玉殿传胪”)。

童试、乡试属地方考试,会试、殿试是中央考试。由礼部举行的会试,又称“礼闱”或“春闱”(因在春季举行)。

庠 生 明、清时,称入府县学的生员即为秀才,所以庠生也就是秀才。

南 元 清顺天(北京)乡试,无论何省人均可应试,惟第一名解元例属直隶省,第二名则必属南方人,故称南元。

举 人 明、清两代称乡试考取的生员。文魁即第一名举人,武魁为第一名武举人,俗统称为魁元。

进 士 明、清时举人会试中式,殿试二甲以上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状 元 明、清科举,称殿试一甲第一名。榜眼、探花则分别是进士殿试中的一甲第二名和第三名。

翰 林 翰林院唐始设,初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唐玄宗后成为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院里任职者称为翰林学士。后历代沿袭体制,功能略有变动。明、清时,翰林学士改从进士中选拔。清置掌院学士两人,满、汉各一,从二品,无文学撰述之职。其下为侍读士、侍读学士。

太子太傅 明、清时,为继承皇位前的皇子师傅,为正一品官职。与太子太保、太子太师、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均为太子老师的各种称谓,但少师、少傅、少保则官阶为从一品。

宰 相 为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只有辽代实设此官。唐代多数时间称中书、门下、尚书的长官为宰相,参知政事、同知政事、同平章政事等也称宰相。清初内阁大学士称宰相,雍正设军机处后,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称宰相。晚清的内阁总理大臣也等同于宰相。明、清习惯上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宰相级别实权。

尚 书 隋、唐至清末置六部尚书: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兵部尚书。尚书职衔为从一品或二品。各部侍郎为从二品副职。

经 略 明代“经略”,官职略高于总督。在封疆将帅中位居首位。官阶为正二品或从一品。

总 督 明、清两代具有节制地方文武官员权力的朝廷命官。明朝还有管辖专门事务的总督,如漕运总督等。清代总督为管辖一省、两省甚至数省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官阶自正二品或从一品不等。

巡 抚 在清代,巡抚与总督同为封疆大臣,一般授二品级衔。

布政使 布政司为明、清两代一省最高民政机构,布政使为布政司的主官,从二品。

按察使 明、清时,主管一省刑名的长官,正三品。

宣抚使 元时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管理军民的军政长官,一般是二、三品。

振威将军 清代为从一品将军。

提 督 明代为总兵上一级的将官,清乾隆后其官阶定为从一品。

总 兵 明代总兵官阶无定制,清代为正二品。

副 将 明、清两代改称副总兵为副将,为从二品。

参 将 明、清时,下属于总兵,为分守各地的守将,仅次于副将一级的正三品武官。

游 击 为总兵总理军营事务,称为镇标中军游击。清时为仅次于参将的从三品武官。

守 备 明、清两代正五品武官。

千 总 明、清两代正六品武官。

把 总 清代为正七品武官。

光禄大夫 古官名。清代为正一品,无实职。

中奉大夫 明为从二品文官,无实际职权。

中宪大夫 清为正四品文官,无实权的名誉官员。

奉政大夫 元、明、清三代为正五品文官,无实权的荣誉虚职。

太常寺卿 明、清时,掌管寺庙祭祀之事的长官,从三品。

太理寺卿 明、清时,掌管全国刑狱之事的长官,从三品。

太仆寺卿 明、清时,为太仆寺长官,主官传达王命,侍从皇帝出入,掌管车马等职事,从三品。

道 台 清代或有专责,或作为布、按副使。明、清两代为正四品。

知 府 宋至清,地方行政区域“府”的最高长官。清代为从四品。

国子监祭酒 古代公卿的子弟称为“国子”。清代“国子监祭酒”主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其上为监事大臣,辖下有监丞等辅佐官职,从四品。

郎 中 明、清,在六部中仅次于侍郎,正五品。

给事中 明、清时,驳正奏章,稽查六部百司,清雍正七年,升正五品。

员外郎 员外原系指定额以外添加的人。明、清为从五品官。

知 州 宋代为权知州事;为清代州的长官,通常是从五品。

刺 史 与都督在名分上分别掌管州府的民政与军政的官职。清代用作知州的别称。

知 县 主管一个县的长官。明、清均为正七品。

儒林郎 元、明、清均为从六品文官。

儒学教授 清代府、厅、州、县均设儒学。儒学教授为正七品文官。

翰林院编修 明代翰林院,掌管制诏、史册、文翰的事务,下设侍读、侍讲、编修、检讨等,均为文学侍从之臣。明正统七年(1442年)后,翰林院与内阁分离,制诏等机密事务尽归内阁。但内阁重臣皆出身翰林。清官阶仅正七品,但某方面都享受五品以上待遇。

同类推荐
  • 九三六说三国

    九三六说三国

    九三六说三国,不为钱,只为大家开心。看看别人眼中的历史
  • 听黄仁宇讲中国大历史

    听黄仁宇讲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其出版的《万历十五年》等著作畅销海内外,在国内拥有极大的追随者,其独特的“大历史观”思想为许多历史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启发了无数读者。黄仁宇先生的书并非生涩难懂的学术著作,也并不是胡编乱造的野史集成,而是而是写给大多数中国人看的,其观点角度独特,时代感强,非常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但因为他的著作大多是外文写作,而后翻译成中文,难免有些段落和句子略显生涩。
  • 入明之旅

    入明之旅

    废柴男主来到明朝,一上来就遇到谋反案。被牵扯进案件的他,不断地逃避,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死亡。绝望啊。只能放弃了吧。他能否找到避免死亡轮回的方法。不断的死亡后,他又会获得怎样的新生?
  • 最伟大的王①统领欧洲兵团

    最伟大的王①统领欧洲兵团

    欧洲的文明,起源于一场又一场的战争,古老的罗马帝国,强大的土耳其王国,崛起的德意志与普鲁士,激情浪漫的法兰西,每一个国家的传奇下都有一个帝王征战沙场的故事,他们曾经是独裁者,是君主,是无比荣耀的皇帝,他们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王。
  • 幻想三国志之校内枭雄

    幻想三国志之校内枭雄

    一群妄想改变历史来改变自己命运的大学生,参加了一个秘密的时空穿梭实验,回到了三国时期。阴差阳错下,他们各自取替了原来的刘备,曹操等角色,成为改写历史的新人类,然而一切奇幻的经历从一个叫刘达尔的大学生开始……
热门推荐
  • 重游17岁

    重游17岁

    终于知道,原来老天开了i一个玩笑,让我们误会下去了。。。。。。
  • 万界圣地

    万界圣地

    大千世界,争霸天下,洪荒猛兽,妖魔鬼怪,诡异莫测,尽数臣服……
  • 亿万杀手 权少请绕路

    亿万杀手 权少请绕路

    杀手顾天晴人生最大的错误就是遇到他,他是父亲旧友之子。当初甩掉他易如反掌,为什么现在甩也甩不掉呢。“要你何用?”“姐不缺你这一个,滚。”“这个滚的意思,我是这么理解的。”叹当时意气风发,经年过,旧人已成天涯客。但他墨雨宸是随便放弃的人么?“孩子你可以带走,不过有个条件。”“什么?”“孩子他妈留下。”遇到你,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还是最大的不幸......
  • 梦辞

    梦辞

    一个农村出生的少年在迷茫和徘徊的社会中,不敌之下遇险坠入悬崖。竟侥幸大难未死,来到一片宫殿群落中,却始终不见一人存在。又心生恐惧,不敢停留。推那扇不知背后是什么光景的玉门……
  • 仙师宠溺:徒弟犯上!

    仙师宠溺:徒弟犯上!

    这年头,乞丐也能翻身把仙做。拾掇拾掇,照样有春天桃花烂漫。魔尊这朵桃花太强大,惹不起。上仙这朵桃花也强大,怎么办?还是近水楼台先得师父要紧。仙门有徒初长成,某日,某女面红耳赤眼带桃花:“师父,我……我想犯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EXO之偷偷流走的时光

    EXO之偷偷流走的时光

    他们与她们是素不相识,还是似曾相识,我们的初爱,是万劫不复,还是一直幸福下去。真的是吗?难道我们的爱就这么不堪一击吗?
  • 一声姐妹一生姐妹

    一声姐妹一生姐妹

    超虐,超感人的姐妹情深小说来。你以为只有《小时代》才有经典的友情,八次元女生让你看看。
  • 随着大流找到你

    随着大流找到你

    这是一部用口述的方式去写的短篇小说。内容很短,很急躁。文笔就随意看看吧。
  • 上学时候嘚那些事儿——高考篇

    上学时候嘚那些事儿——高考篇

    【2019年现实品类征文之生活大爆炸】高考特别篇:已经度过的时光,再也回不去的过往。一群快乐的学子,回不去的青春岁月。一群负责任的老师,人生路上的重要方向标。这是我的青春,也是你的青春。领略人生百态,环顾社会热点,记录当代人生活,挖掘现实家庭生活。(本文纯属虚构,为了娱乐,请不要将自己带入。)
  • 如果早一点遇见

    如果早一点遇见

    顾筱筱:邵允琛,这辈子我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没有早一点遇见你。如果相遇是注定的,那我希望下辈子能早一点遇见你。那样,我就不会因为别人而错过你。邵允琛:顾筱筱,如果可以早一点遇见你,我绝对不会让你爱上其他人,也绝对不会放开你的手。凌亦泽:如果可以重来,我一定不会对你的感情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