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94400000008

第8章 袁枚与天一阁

在天一阁私家管理时期,以八十高龄登上天一阁的,恐怕只有随园老人袁枚了。袁枚的四明之行和他留下的关于天一阁的诗,给我们很多启示。

一、袁枚和随园藏书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又号存斋、淡园、随园老人、石头村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晚居江宁(今南京)。乾隆三年(1738)举人,四年考中进士,即入翰林院为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庶吉士三年期满,袁枚因满文不合格,不得留翰林院授编修,散官改知县,历任溧水、江浦、沭阳知县,复调江宁,皆有政声。乾隆十三年(1748),年仅三十三岁的袁枚即蓄隐退之志,决心不为大官作奴,而以文章报国。因以母病辞官,移居南京小仓山随园。赋闲三年,因经济拮据,于乾隆十七年(1752)再度出山,改发陕西以知县用。不到一年因父病故,回家守孝,绝意仕官之志益坚,至乾隆十九年(1754)吏部批准其终养文书,从此不复出仕,如鸟归林,似鱼返渊,过起了名正言顺的家居生活,优游名山胜水达五十年。袁枚以诗文名,论诗主张抒写性情,为“灵性说”的创始人,与蒋士铨、赵翼并称“江右三大家”。而他又好游,故而被史书称为“备林泉之清福,享文章之盛名,百余年来无及者”。主要著作有《小仓山房诗集》、《随园诗话》等三十余种。1993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苏州大学王志英教授校点的《袁枚全集》八册,为袁枚著作的集成之作。

自袁枚第一次挂冠而去,即开始营造随园。随园坐落在南京小仓山北麓。据袁枚《随园记》记载,小仓山为清凉山支脉,分两岭而下,蜿蜒狭长,中间为清池水田,俗称干河沿。当年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胜地。登上小仓山,南望雨花台,西南眺莫愁湖,北峙钟山,东为冶城,东北是孝陵、鸡鸣寺,金陵胜景皆隆然上浮,尽收眼底,实是隐居佳境。可是当初袁枚接手时,一片荒芜,杂草丛生,荆棘遍地,看不见一朵鲜花,听不到一声鸟鸣。经他从乾隆十四年(1749)至乾隆三十三年(1768)的一造三改,愈修愈美,俨然江南名胜,所谓“随园形胜俨蓬莱,中有人藏命世才”是也。

在营建随园的过程中,他为自己精心设计了好几处藏书处,有所好轩、双柳轩、小仓山房、书仓等。袁枚藏书,最多时达三十万卷,这与他自幼喜书有关。袁枚在《所好轩》中说:“余幼爱书,得之苦无力,今老矣,以俸易书。凡清秘之本,约十得六七。”他一生除了“好味,好色,好葺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圭璋彝尊、名人字画”外,“又好书”,他认为“书之为物,少壮老病,饥寒风雨,无勿宜也”。他的藏书量在当时已是首屈一指。这从他自己的相关诗文中也可窥见一斑。其《随园四记》云其藏书“横陈数十重”;其《衰年杂咏》曰:“三尺遗书楹下藏,半生甘苦最亲书”;其《随园二十四咏·书仓》则是这样写的:“聚书如聚谷,仓储苦不足。为藏万古人,多造三间屋。”袁枚的藏书印有“己未翰林”、“百石山房”、“道素之门”、“华里神仙”、“钱唐苏小是乡亲”、“此间乐”、“小仓山房”等。

作为一名藏书家,袁枚晚年的达观、开明值得一书。他有一首《蠹鱼叹》,模仿蠹鱼的口气写道:“蠹鱼蠹罢发长叹:‘如此琳琅满架摊,富不爱看贫不暇,世间惟有读书难!’”正因为读书难,故而“子孙未必看”,他认为只要藏书散得其所,就不必传诸子孙。乾隆三十八年(1773)诏求遗书,袁枚就将自己所藏传抄稀见者主动献于四库全书馆,数量达百十余种。同时,他又通过散书形式,赠与宾朋者十之六七。这在他的《散书记》和《散书后记》中有充分的记述。他的这一举动是藏书家“爱书以德”精神的真实写照,对后世的江浙藏书家有深刻的影响,是与保守相对应的另一类藏书家的代表。

二、袁枚祖籍与四明之行

清乾隆六十年(1795)春天,袁枚以八十高龄登上了向往已久的天一阁,实现了他多年的心愿。他翻阅了天一阁的藏书,看到橱内所存宋版秘抄俱已散失,十分痛心。他还到范氏族人、书画收藏家范永祺家中欣赏范氏收藏的明清两代名人尺牍,看到他的手迹也被收藏时,又欣喜不已。他用诗记录了这两件令他一叹一喜之事。其一云:“久闻天一阁藏书,英石芸草辟蠹鱼。今日椟存珠已去,我来翻撷但欷觑。”另一云:“莪亭尺牍善收藏,三百年人聚一堂。采到袁丝真椟幸,涂鸦也厕二三行。”在甬期间,袁枚还游览了千古名刹阿育王寺、天童寺和雪窦寺,写下了不少诗作。

袁枚的这次四明之行,除了作为当时一流的大藏书家对天一阁自然心仪已久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赴慈溪寻根问祖。早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袁枚已七十五岁,时年他久病不愈,自认大限将至。他仿效陶渊明《自祭文》,抱病写下了长篇五古自挽诗,题曰《腹疾久而不愈,作歌自挽,邀好我者同作焉,不拘体、不限韵》,中有“人生如客耳,有来必有去”等句,表达了自己达观的人生态度。次年,袁枚痊愈,大喜,作《除夕告存戏作七绝句》分送诸友,并欲更名为“刘更生”、“李延寿”。到了乾隆六十年(1795)三月二日,袁枚过了八十寿诞,回首人生历程,心潮起伏,思绪绵绵,一连写了《八十自寿》七律十首,为一生作自我评价。诗中称“此翁事事安排定,生冢营成傍草庐”,有享成清福、等候归天之意。但他内心深处还存有深深的遗憾。他一生知迷山水,不知游过多少地方,可是自己的祖籍却从未去过。人已进入了“老境”,时不我待。袁枚终于在这年春天踏上了寻根之路。

袁枚的祖籍在旧慈溪的祝家渡。据光绪《慈溪县志》卷八“舆地三”之“海江河湖浦渡”记载:“祝家渡,县西三十五里。”清人孙旭照有《过祝家渡诗》,诗云:“一抹林梢落照留,片帆如驶坐中流。芦花似识诗人面,满岸秋风乱点头。”祝家渡是一处不错的乡村渡口。而渡口边的“祝家渡袁”也是宗姓大族。追溯袁枚先祖,其第九代祖袁安道已赫然名门。袁安道,名载,号滨阳,嘉靖二年(1537)进士,授文上知县,改南漳,迁承天同知,入为刑部员外郎,出知肇庆府,转副使,备兵临清,调海南兼督学政。他载性介洁,归家惟图书,四壁萧然。袁安道之子袁环,孙袁宗泗,虽仕途不顺,但俱以儒业名。宗泗之次子袁茂英、即袁枚第六代祖又踏入仕途。袁茂英,字君学,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授行人,历礼部郎中,典四川试,寻以副使督学广东,迁湖广参政,升云南按察,官至布政使,尊称方伯,为一省之最高行政长官,也算显赫。袁茂英之子袁槐眉,名宏勋,字尧夫,槐眉为号。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官侍御史,仕至大理寺少卿。袁枚《示香亭》诗谓:“高祖槐眉公,乌台称矫矫”,“我家虽式微,氏族非小草”。很为其先祖自豪。袁槐眉之子袁象春,有兄弟七人,俱以孝闻,同居三十余载,无间言。他一生好游,官至知府。袁象春之子袁琦,即袁枚祖父,字旦釜,清初在世。他为人性格豪爽,一生依人作幕僚,未曾谋得一官半职。他在袁氏家族中的“壮举”,便是将袁氏由慈溪祝家渡迁入杭州,使袁氏由盛转衰。袁琦有二子,长子袁滨即为袁枚父亲。袁滨对先秦申不害、韩非等法家刑名之学颇有研究,但一生不得志,为谋生计,游幕四方。袁枚于清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日(1716年3月25日)生于杭州运河南侧艮山门内大树巷。从上面的叙述可知,袁氏在慈溪曾有显赫的地位,而袁枚祖父迁杭州,对袁枚来说也只是隔代,并不十分遥远,故乡慈溪在他的心中还是十分有吸引力的。

袁枚四明之行的再一个原因便是游览四明胜境。晚年的袁枚对生活最感兴趣的事,除了广招女弟子外,便是四出游览,登山临水。“红粉有人称弟子,青山到处属先生”,这是他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乾隆四十七年(1782),袁枚六十七岁,他携女弟子刘霞裳游天台,过临海、台州、黄岩至雁荡,后又游温州、丽水,折回缙云、兰溪、金华、桐庐、杭州,返回南京随园。乾隆四十八年(1783)三月,袁枚与刘霞裳又同游黄山。乾隆四十九年(1784)袁枚与刘霞裳出游广东,顺游桂林。此后,乾隆五十一年(1786)八月,袁枚出游福建武夷山,五十三年(1788)重到江苏沭阳,五十七年(1792)二游天台,五十九年(1794)三游天台。袁枚游遍了中国的名山胜水,游遍了大半个浙江,惟独他的故乡仅是梦游。于是,他于乾隆六十年(1795),在他八十高龄的时候踏上了返乡的路程。袁枚的四明之行,可谓一举三得。

三、从袁枚的诗看天一阁藏书的传统保护技术

天一阁作为藏书楼,对于藏书的保护,除了一般藏书家所共有的凿池防火、通风防潮、曝书去蠹外,最具特色的则是芸香辟蠹、英石吸潮了。袁枚《小仓山房诗集》有诗云:“久闻天一阁藏书,英石芸草辟蠹鱼。今日椟存珠已去,我来翻撷但欷觑。”下注:“橱内所存宋版秘抄俱已散失。书中夹芸草,橱下放英石,云收湿物也。”从袁枚的诗我们可以看到天一阁藏书保护的传统特点。

芸草,即芸香草,是古代常用的一种书籍防蠹之物。宋代博物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较详:“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芸,香草也,今人谓之‘七里香’者是也。叶类豌豆,作小丛生,其叶极芬香,秋后叶间微白如粉芋,辟蠹殊验。南人采置席下,能去蚤虱。”至于把芸香作为避蠹之物始于何时,尚难确证,但至少在魏晋时期已出现。据记载,北宋宰相文彦博在一次秘书省曝书会上,曾手指秘书阁前所植芸香问与会者:“芸避蠹出何书?”独苏颂应答曰:出自鱼豢《典略》。鱼豢是三国曹魏史学家,所著《典略》中有这样一段话:“芸香,辟纸鱼蠹,故藏书台称‘芸台’”。可见在三国曹魏时期已运用芸香避蠹。晋人所著《洛阳宫殿簿》也记载:“古者秘阁藏书,置芸以辟蠹,故号芸阁。”因此其俗由来已久,决不是如某些人所谓由范钦发明或发现,范钦只是较好地运用了这一技术。天一阁芸香之所以如此出名,源于一个近似演义的动人故事。

据谢堃《春草堂集》记载:“鄞县钱氏女,名绣芸,范茂才邦柱室,丘铁卿太守内侄女也。性嗜书,凡闻有奇异之书,多方购之。尝闻太守言:范氏天一阁藏书甚富,内多世所罕见者,兼藏芸草一本,色淡绿而不甚枯,三百年来不生蠹,草之功也。女闻而慕之,绣芸草数百本,犹不能缀,绣芸之名由此始。父母爱女甚,揣其情,不忍拂其意,遂归范。庙见后,乞茂才一见芸草,茂才以妇女禁例对。女则恍然如有所失,由是病,病且剧,泣谓茂才曰:‘我之所以来汝家者,为芸草也,芸草既不可见,生亦何为?君如怜妾,死葬阁之左近,妾瞑目也!”

对于上面这段话,仁智互见,有着不同的理解。许多人仅从表面去意会,认为钱绣芸为“芸草”而去。而事实上决非如此。芸草作为一种极普通的防蠹香草,容易得到,作为一个女藏书家,对历史上的有关芸草的文献记载,不会无知到一点不知。对于一个嗜书如命的人来说,她嫁入范家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为了书。在这里,芸草已成了一种象征,它象征书。这与把藏书处称为芸台、芸阁,把读书人称为蠹鱼是一个道理。由于理解上的误会,人们错误地把芸草神化了。其实正如史书所载,芸草只能“避”蠹,而不能杀蠹;天一阁的藏书也非传言的那样“三百年来不生蠹”,而是有较大的损坏。但芸草本身的避蠹功效还是应该肯定的。天一阁藏书后来生蠹,与范氏后人久未更换芸草,使之失效有很大的关系。自1975年以来,天一阁逐步恢复使用芸草,从1982年起更是大量应用,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至于英石吸潮,其作用如何,尚不能确证。据本馆骆兆平先生考证,英石产于广东英德县,是一种石灰岩石块,并实验证明它并无吸潮作用。但笔者推测,作为石灰岩,如果干燥,应该具有吸潮功能,甚至具有防虫功能。由于年代久远,又置于十分潮湿的环境下,吸潮功能和防虫功能的丧失是必然的,这与芸草丧失避蠹功能的道理如出一辙。但在天一阁的早期历史阶段,尤其在范钦时代,吸潮防虫功能应该是存在的。后世的藏书家在橱下或橱顶撒石灰,或许正受了范钦的启发呢。

同类推荐
  • 大国思维

    大国思维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形象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国在未来的国际格局中将会扮演怎样的角色?中国如何像宣扬的那样,成为主导世界的“英雄国家”?《大国思维》从具体的故事和新闻案例入手,没有抽象的概念,全是一些实际可感的素材和辩论性话语、直率的谈论,可谓一本呼吁“正视内政的愤懑”,“要做英雄国家”的“复兴宣言”。
  • 儒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儒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从儒家智慧的海洋中,撷取到最宝贵的明珠.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本书通过选取经典的儒家故事,以修身做人、处世智慧.正视心欲、直面名利、谦孝美德等篇章淋漓阐释儒家的博大智慧。目的就是通过撩开儒家思想神秘的面纱。
  • 新闻有常俯仰百变

    新闻有常俯仰百变

    一篇好的通讯可以是一篇很好的文学作品。但通讯毕竟不是文学。在实践中,为了不使自己盲目,我注意研究文学作品与通讯作品的差异,并归纳出一些规律:哪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可以在通讯写作中运用,又有哪些文学的表现手法不适宜在通讯写作中运用。
  • 大学生GE阅读(第3辑)

    大学生GE阅读(第3辑)

    本书是大学“大学生GE阅读”第3辑,书中具体收录了《20世纪西方美学的四个问题》、《人性新说:不要忘记我们是人》、《论苏轼的文学创作与禅宗之关系》、《“自由立兹”的周德伟》、《短语评点51则:中国古典诗词的另类品题》等文章。
  • 哈哈!好好玩的创意心理学

    哈哈!好好玩的创意心理学

    本书以轻松实在的语言风格,巧妙性地运用创意引发出心理学中一个又一个好玩的点,将心理学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创意心理作为一种无中生有的生活智慧,让与众不同的多样生活与趣味人生呈现在了你我他的面前。
热门推荐
  • 家有地下城

    家有地下城

    世界各地同时出现的地下城使现代文明进入了新时代。孟明,一位籍籍无名的青年。直到一天,家中地下室变成地下城迷宫,而他凭借一部特殊的手机,开始攻略地下城,冒险就此展开!
  • 邪佛修神

    邪佛修神

    一心向佛的杂役沈锋处处受人欺压,被逼走上绝境,生死关头他成就邪佛之心!扭曲佛理,他将众生当蝼蚁,随意屠戮!诡异度化,他将妖魔当灵丹,血腥吞噬!慈悲?善良?在他眼中,只有对力量的渴求!他只坚信:拥有足够的力量,我就是诸天六道最慈悲的神佛!
  • 公子一诺

    公子一诺

    晏初:“这姑娘的眼睛好看,本少主要了。”残风哀怨:“少主,人家可是位姑娘……”晏初扇扇子:“怎么,只能动男的?”残风使劲点点头:“动男的行么?”晏初烦躁的疯狂扇扇子:“那就送上门这个吧!”残风伸长脖子瞅了一眼:“这个好,那您是要胳膊还是要腿?”晏初冷笑一声:“都不要。埋了吧。”……残风一面刨坑,一面忍不住嘟囔:“怎么不见您在念慈姑娘面前嚣张?”一个是嚣张跋扈的谙声楼少主,一个是武功尽失的天才少女,治病之旅却牵扯出了一件陈年旧案……【公子当年一诺,此生以命相护。】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毕业季分手季

    毕业季分手季

    本书讲述的是从小认识的两人阴差阳错的认识,没想到为了心目中爱情宁愿舍弃国外的生活进入全国著名的大学内想与她在一起,却面临重重的波折,没想到毕业前夕却分手,造成了两人美好的初恋没有遇到好的结果!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火舞龙腾:废物大小姐

    火舞龙腾:废物大小姐

    一朝醒来,迎接她的是一场华丽丽的穿越。没爹没娘,只有一个极疼自己的爷爷和一个孤零零的小弟。这也就算了,可是……这位大爷,你好歹是当今圣上的皇弟啊,这么缠着我真的好吗?他眉毛一挑:“怎么?本王喜欢!”
  • 江湖无泪

    江湖无泪

    序江湖,有江有湖,有剑有酒,有情有爱,有恩有仇。这就是江湖。但这只不过是笔下的江湖。而真正的江湖……而真正的江湖又是什么?没有人知道,当你被最亲的人出卖的时候,当你被敌人的剑刺穿胸膛的时候,当你流血的时候,当灵魂离开你身体的那一刻你还在想——江湖。究竟什么是江湖。真正的江湖谁也不懂,谁也不知道,因为:根本就没有江湖。或者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 大风萧萧

    大风萧萧

    皇权更替,史海沉浮。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军情,打破了这片大陆维持近百年的平静。青楼里的名妓爱礼佛,一个侏儒身后有百万军,无双公子微微笑,乱世佳人总多情。这里有暗潮涌动的庙堂,这里有快意恩仇的江湖,这里有金戈铁马的沙场,这里有明争暗夺的权谋。醉卧林中凭虎啸,冷看谁家傲。九州十府,列国纵横,看河汉皎皎。枉把真情赋谁心,叹身后寥寥!洒英雄血,笑了恩仇,只余风萧萧!
  • 天才萌宝傲娇妻

    天才萌宝傲娇妻

    一个阴谋命运把他们连在一起,一夜情后,她离开了苏家独自一人来到国外五年后她携萌宝归来,他,被儿子女儿算计,再次相遇‘苏秘书,你不解释一下,为什么你的儿子和我这么像。’‘我……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