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96900000008

第8章 惩罚与奖励的使用误区

父母亲总也想不通,自己小时候都傻傻的,很容易中大人的圈套。爸爸说给买包糖果,小时候的自己就乐呵呵的;妈妈表扬了一句“你真聪明”,那一天自己也喜滋滋的。可现在的孩子呢?表扬多了,孩子就骄傲地翘起了尾巴,要求一个比一个提得高;批评多了,孩子就浑身泄了气,再怎么讨好他也没用了。也就是说,家长或教师在教育孩子时很容易走进惩罚与奖励手段的使用误区,本章将会介绍实施惩罚与奖励手段会存在哪些误区,并简要分析一下如何解决。

第一节 奖励的使用误区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奖励却不能与之比肩,它与父母的爱不同。要知道,当无条件地把爱奉献给孩子的时候,种种奖励的字眼对于孩子便是多余的了;而当这种爱游离开去,那任何奖励也无济于事。

误区一:对孩子早已熟练的行为也赞不绝口,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听不得批评

现在的孩子对自身价值非常敏感。很多人认为他们的自我意识太强,甚至有膨胀的趋势,简直变成了“自我中心”。其实,孩子们是没有过错的。自我意识的膨胀,最主要的根源还是在于父母没有能够一贯地坚持把孩子放在与他们人格平等的位置上。

同时研究发现,那些在做了一件富有创意的事而受到赏识的孩子做另外一件事时却往往会出错,还不如那些没有受到赏识的孩子做得好。这是因为:一是赏识给了孩子一种要把事情做好的压力。二是孩子一心想着怎样保住大人的赏识,唯恐把事情做坏而不喜欢冒险,但冒险恰恰是创造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

美国华盛顿的《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说:如果小孩子因在校成绩好或天资聪颖而受到赏识,这对他们可能有害无益。因为小孩子学习成绩优异就奖励他们,结果会使他们认为,与学习新东西相比,追求高分更重要。而这篇报告的主要作者、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德韦克说:如果总是赏识自己的孩子天资聪颖,就会使他们养成患得患失的毛病,比如害怕失败、避免做任何大胆的尝试等。

因此,当孩子解决困难时,不要一直奖励他们,这样会导致他们形成既害怕失败又以自我为中心的双面性格。应当教导他们如何集中精力,如何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以及如何努力学习,这样他们就会保持学习的动力和自尊心,并不断取得进步。

误区二:对孩子期望太高,拔苗助长

我们周围有很多朋友,他们年龄还不到四十,就觉得自己已经老了,年轻时候的理想、憧憬和希望都转而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于是就对孩子提出很高的要求,让孩子在他们理想的重压之下直不起腰来。

我们自己也见过类似的情景:

一次去朋友家,一进门就见朋友一脸怒气,其女儿正坐在钢琴旁边流泪。朋友见了我们,马上向我们诉苦。原来,这位年轻的母亲曾经想当一位钢琴家,为了女儿将来能够实现这个梦想,她不惜花了一万元给女儿买了一架钢琴,希望女儿在这方面能有所建树。哪知女儿对钢琴一点也不感兴趣,从而使这位母亲的一番心血付之东流。

是的,本来她省吃俭用给女儿买钢琴足以博得我为她掬一把同情的眼泪,但她的这种教育方法却实在令我无法与之苟同。的确,天下父母有哪个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对孩子一定要因材施教,特别是教育孩子时不能有虚荣心,不能人云亦云,不能给孩子“造框框”,让孩子按照定格好的“模式”去发展。这样做不但不能使孩子有所发展,还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发生在青海一个叫做夏斐的孩子身上的悲剧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9岁的夏斐在期末考试中数学得了82分,全班第二;语文得了79分,全班第五。本来已经够好了,他母亲却硬性规定每次语文、数学考分必须过90分,夏斐怕挨骂,就谎称都考了90分以上,结果他母亲知道实情后,从中午12点到下午4点持续对孩子进行殴打,最终造成孩子惨死。

假如你的孩子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那就让他做一棵默默无闻的小草吧,他一样可以给你带来春天的美丽;假如你的孩子不能成为一片汪洋,那就让他做一朵最小的浪花吧,他同样可以带给你跳动的喜悦。

误区三:总是奖励孩子的结果,而不奖励孩子取得成绩的努力过程

奖励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鼓起不断前进的勇气,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事实上,很多时候,即使已经花了很大的工夫,可还是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特别是很多父母对孩子孜孜以求的所谓“第一”。很显然,不断上进是可能的,可是一定要“第一”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第一”只有一个,而取得第一的因素又是那样复杂,所以不要把目光集中在所谓的“第一”上。因此,父母对孩子进行奖励时,要奖励孩子努力的过程,让孩子喜欢上努力的过程,而不过多地注重结果。

下面这个案例可以帮助父母理解这个问题:

一位孩子对母亲说:“这一次月考我又是第二名!”母亲听出话中有话,问:“以前是不是都考第二名?”孩子说:“不要说了,每一次第一名都是学校老师的孩子,不公平!”孩子告诉母亲,原来他常输给另一位男生,而这个男生是学校老师的孩子。然后母亲告诉他说:“孩子,你先不要管他是谁的孩子,说说看你哪一科输给了他?”孩子说:“他数学100,我考了98;他语文98,我97.”母亲答:“所以你只输了3分,对不对?”孩子点点头,心里好过了一点。母亲又说:“比赛是公平的。你输他3分,所以他第一名,并不是因为他是老师的儿子;而且说真的,你比班上另外43个同学好得太多了,不应该难过。下次把数学、语文考好一点!”他抬头看着母亲,说:“万一他又是第一名怎么办?”母亲笑笑说:“恭喜他,对他说你真的很不错!”孩子也笑了。过了一个月,母亲又问他:“怎么样,这次第几名?”孩子说:“你猜猜看?”母亲说:“第二名,对不对?”孩子头也不抬,好像“认命了”,回答说:“他还是第一名!”母亲想和他开个玩笑:“有没有跟他说恭喜啊?”孩子说:“没有啊,不过没关系,我还可以再努力。”听到这句话,母亲感到很高兴,因为孩子已经懂得“尽力在我”,有了心理准备,不再埋怨考试不公平了。

误区四:吝于表扬,伤害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我们中国的父母大多比较含蓄,即使孩子有好的表现,也只是轻描淡写地带过,顶多说句“好乖”而已。但是这样会伤害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孩子没有动力去学习和创造,使孩子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下面这个案例介绍了一位母亲是如何奖励和赏识自己的孩子的:

我儿子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作文一度连续几次不及格。我当初也有拍桌子来个“横眉冷对”的冲动,可我冷静了下来,知道这不仅无济于事,而且会伤害儿子幼小的心灵,使他产生反感心理。

我反复看了儿子的作文,发现语句还算通顺,错别字不多,句号和逗号也还会点,立刻抓住这点赏识他。我首先肯定他学习认真。字、词、句、标点掌握得很好,这说明写作文的基础是存在的。这样一说,儿子的神情开朗,对作文有了初步的信心。

然后我话锋一转,说道:“只是你的作文内容太空洞,也许你觉得没什么好写,所以写得很短很短,老师才给你不及格,是吗?”

儿子坦率地承认了。

于是我委婉地说:“这都怪妈妈不好,没带你出去多玩玩、多看看,你当然会觉得没东西可写。这不是你的错,是妈妈的错。”

星期六,我带儿子参观了工艺美术展览,引导他注意观赏每一件工艺品,并让他选两件最喜爱的,反复看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回到家,他以此为题材写了一篇内容充实、篇幅较长的作文。

为了让儿子打好作文“翻身仗”。我花了很多力气帮他修改作文。结果,这篇作文得满分。从不及格到满分,这是多么大的一个进步啊!

后来我又用这样的办法让他得到了几次高分,儿子终于完全有了自信心。更让我高兴的是下面这件事:

一次,我发现他背着我偷偷地写,没让我过目便交上去了,作文本发下来居然得了满分!我明白儿子在这篇作文上花了很多心血,就对孩子说:“以前只有妈妈帮你改作文,你才能得满分,现在不要妈妈帮你修改,你也得了满分,说明只要努力就能够把作文写得更好。”就这样,儿子从不喜爱作文到喜爱作文,变成了一个优秀的作者。我深深地感觉到赏识的神奇功效!

其实,孩子与成人一样,具备人性的一切弱点,甚至表现得更为直率。因此应该尊重孩子,决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反而应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注意儿童的健康发展,讲究教育的科学性,这比什么都重要。其中奖励和赏识他们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所以,对于那些不习惯于奖励孩子的父母来说,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无疑也是一种挑战。不过只要你敢于迎接这种挑战,无需多久,你就会取得预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在教育孩子时还会存在诸如以下几种误区,以供家长进行参考。

1.不分情况滥用奖励:“乖孩子,快起床,妈妈晚上回来给你带玩具……”

2.不懂得换位思考,随便笑话孩子。

3.只重视物质奖励,养成孩子骄奢攀比的习气,不爱惜物品,不珍惜他人劳动:“把这个记住,妈妈就带你吃肯德基快餐”“画完这个,就去买玩具”……

以上是讲父母在奖励孩子时可能会进入的误区,如果进入了这些误区,奖励就有可能会由好心变成办坏事,使事情变得更加复杂,甚至有时会取得相反的效果,得不偿失。因此,父母在奖励孩子的时候要时刻警惕自己避免走入这些误区,从而能够更好地教育孩子。

第二节 惩罚的使用误区

惩罚确实存在着误用与滥用的风险,过分迷信惩罚与盲目反对惩罚的人都有可能是因为对惩罚有非理性的认识,从而走进了惩罚的使用误区。要让惩罚得到相应的重视与正确的运用,必须走出惩罚的使用误区。许多有关惩罚的研究中都谈到,人们对惩罚的重视不够是由于人们对惩罚存在错误认识,把惩罚等同于体罚、羞辱与报复。但对惩罚的误解远非这么简单,应该矫正的惩罚的使用误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误区一:恐吓威胁孩子,使年幼的孩子很容易因此变得胆小怕事、敏感多虑

当孩子不听话或是出现了错误时,有的父母就会吓唬孩子说:“你再不听话,我就把你扔了,让大灰狼吃掉。”对孩子来说,吓唬的正面作用很小,而负面作用却不堪设想。资料表明,美国监狱里的很多重犯从小听到父母所说的话就是“你要不好好念书,就没有饭吃”!结果,还真吃不要钱的饭了。这句话如果反过来说,“好好读书,长大了就能够吃好饭”,其效果可能会好得多。“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肯定比“你要不好好念书,就没有饭吃”好。

误区二:讽刺贬低孩子,使孩子自卑、自我否定

“真没出息,看你长大能做什么!”这样贬低孩子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专家指出:那些被认为没有自尊心的孩子,是外界没有给他们提供使自尊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他们的自尊心是残缺的、病态的,他们是被别人否定的受害者。在父母的眼里,往往觉得孩子很小,什么都不懂,殊不知孩子正处于成长期,他对周围的人和事会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情感倾向,也需要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父母只有尊重孩子,用科学的方式对待他们,才能很好地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责任感。因此,在训斥孩子时一定要注意场合和分寸,要给孩子留面子,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训斥孩子,在批评的时候也不要说粗话和讽刺贬低孩子的话。

下面的案例便说明了这个问题:

有一次,一位儿童教育专家带孩子上公园去玩,碰上她的朋友正带着孩子在看小朋友攀爬支架,那孩子露出很羡慕的神色。

她对这孩子的妈妈说:你为什么不让孩子去玩呢?

她说:一般孩子都有自我保护能力,他能玩,没关系的。

那位妈妈听了这话,就让孩子去攀爬了,孩子很开心,攀爬得也较熟练。突然,孩子的母亲说她发现一根杠子松动了,可能是坏了,会摔下来的,脸上马上露出担心的神色。孩子得到了母亲的“暗示”,果然犹豫不前,不敢继续玩了。可见孩子的激情已经被“打击”掉了。

父母给孩子输入的信息,往往决定了孩子在未来世界中的角色。所以,从现在开始,你就不要对孩子说“你真没出息,你真没用”,父母应把这些否定面的词语吞进肚子里。

误区三:训教孩子没完没了,翻出陈年老账,使孩子对父母亲的话感到厌烦

“我的话你怎么就是不听?说了多少次了,昨天刚跟你说过……”在父母一次次的教训中,孩子会渐渐习惯,从而变得麻木不仁、缺乏自尊心,成为人们常说的“草白脸”——无论别人怎样指责都“脸不变色,心不跳”。从表面上看,遭到训斥的孩子很快表示服从,问题似乎很容易解决。但是事实上,在孩子的心目中,常常考虑的只是斥责给自己带来的痛苦体验,而对自己的过错行为本身却很少进行自我反思,因此,斥责一般都会削弱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并且,过多的斥责会造成孩子的对立情绪,孩子即使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也由于严重的情感障碍而拒绝承认自己的错误。

为了避免斥责带来的负面效应,父母应当尽量少斥责,不要没完没了训斥。

误区四:不分青红皂白体罚孩子,给孩子造成生理、心理双重打击

望子成龙的欲望时时刻刻都在紧紧揪着父母的心,由于某种突发的事故,父母常常会丧失理智而对孩子大打出手。

现在让我们看这样一个案例,这是一个医生的叙述:

有一天,我正在值班,一个妇女抱着约五岁大的男孩子闯进诊室。这个妇女十分着急地告诉我说,这孩子太调皮,玩弹弓把家里彩电荧光屏打烂了。一气之下,她把孩子按在床沿上,用竹板往孩子的屁股上连连乱打,孩子哭叫着,突然呼吸急促,哭叫声断断续续,呛咳着直嚷胸肋部疼痛。她掀开孩子衣衫,除了白嫩的屁股上有血痕之外,胸部、肋部都没出现伤痕。她傻眼了,心想自己又没打孩子身上,怎么会这些地方痛?于是,便抱着他来医院检查。

我连忙给孩子听心肺,又请来放射科医师作透视,结果均属正常。经过综合分析,我给孩子下了个“急性胸肋痛”的诊断。老百姓把这种病叫做“岔气”,但疼痛起来可厉害得很,严重的还会发生休克!我取来中成药,往孩子鼻黏膜上轻轻地吹一点,孩子接着打了几个喷嚏;又给他注射了安定和阿托品,不断地在孩子的内关穴和外关穴上捏揉,没多久,孩子的呼吸平稳了些,疼痛也开始渐渐消失。

这时,我才告诉那位母亲,因为孩子挨打时全身剧烈晃动,加上又急又怕的精神刺激,造成呼吸肌痉挛而胸肋疼痛。看见孩子已基本恢复常态,那母亲似乎还不理解,怏怏地说:“我只打他屁股呀。”我严肃地说:“打屁股的怪症还多着呢。”

这些情况都是常常发生的,年轻的父母们,请放下你的板子,无论孩子犯了什么错误,都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大打出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同类推荐
  • 产孕妇宜忌全书

    产孕妇宜忌全书

    了解孕产过程中的宜与忌,对优生优育非常重要,既有助于保证母体健康,也有助于保证婴儿的平安。分娩既是一个新生命诞生的时刻,也是每一位准妈妈大功告成的时刻。在这关键时刻,准妈妈需要注意分娩方面的宜忌。因为,分娩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胎儿是否能够顺利地娩出有很大的可变性。
  • 中国式教育应避免的16个问题

    中国式教育应避免的16个问题

    本书提炼出中国家庭教育中父母们常犯的16个问题,提供了规避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结合具体既又生动的事例展开叙述。为使父母与孩子有效的沟通起到一定启发作用。
  • 吉祥起名一本通

    吉祥起名一本通

    一个美丽的名字,正如一首诗,会在一个人的周围洋溢出一片诗意,渲染出一片美丽的氛围,它不仅丰富了一个民族的语言,也点缀了人们的生活!总之,人名与人关系十分密切;人的名字作用很广泛。明白了人与名字的意义和关系,将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的名字,并为孩子取个好名字。
  • 让宝宝爱上吃饭:超级妈妈的5分钟创意美食

    让宝宝爱上吃饭:超级妈妈的5分钟创意美食

    对于好奇心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来说,吃饭,不是每日的任务,而是一件愉快的,能够启发孩子智慧、激发孩子想象力的事。现代妈妈工作忙碌,没有太多时间为宝宝精心准备食物。因此我们提倡花最短的时间,做最创意的美味,只要每天多花5分钟,就能立刻将平淡的食物变成美味的艺术品,让宝宝主动爱上吃饭。
  • 父母怎样教孩子才优秀

    父母怎样教孩子才优秀

    现在家庭教育往往被溺爱所误导。由于疼爱孩子。再加上生活条件好了,于是很多父母对孩子非常娇惯。非常溺爱,这样的父母无疑是孩子成长的最大障碍。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夸张。一些孩子之所以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父母的教育方法扭曲有关!父母可以疼爱孩子,但不要娇惯孩子,娇生惯养的孩子不会赢得成功和幸福的人生;父母可以爱孩子,但不要溺爱孩子,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经不起生活的磨难!记住,要想让你的孩子成为最优秀的人。就要让自己的爱变成有意义的爱,而不是一种伤害!
热门推荐
  •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文苑茶香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文苑茶香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丛书公共30册,是一套汉语与英语的双语丛书。丛书内容包括星宇迷尘、科普长廊、网络生活、网络前沿、电脑学堂、心灵密码、健康饮食、生命律动、体坛经纬、影视千秋等30个方面。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本套丛书把比较前沿的信息教育化,在学习科技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英语的阅读能力。
  • 青颜天下之沉浮篇

    青颜天下之沉浮篇

    李瑜的挚爱守护,伴秦清走过惨淡的年少岁月,流落异世,他们不忘白首之约,却终难逃天各一方;与萧璟的一场偶遇,是她不愿回首的刻骨铭心,深情为牢,权力为笼,她挣扎沉浮,历尽千险百劫。
  • TFBOYS我的总裁老公

    TFBOYS我的总裁老公

    17岁的雨季那么美好,童年的回忆那么幸福……我们一起走过的点点滴滴……我没忘,我从来都没忘!如果结局是这样,那么我宁愿从未来过!我爱你,非常爱你,可我不得不放手,因为那样才不会伤害你!我们之间没有缘分。算了吧!“世间最毒的仇恨,是有缘却无份……”再见,曾经的恋人……我回来了,这熟悉的城市,却到处都是我的伤。呵,你还好么?
  • 地摊交流群

    地摊交流群

    无意间加入仙界地摊交流群,苏铭开始了与神仙们称兄道弟的生活,摆摆地摊,做做首富,再跟七仙女夜听风雨畅谈人生理想。摆地摊怎么了?摆地摊也能创造人生巅峰。
  • 造车记

    造车记

    从两轮到三轮,从人力到物力,从陆地到海底,从天空到宇宙,从简单到舒适,从单一到全面。诗曰:飞天遁地车为本,行走山河滴水真。诸般形象工造化,万千世界寻道人。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河山的壮丽,也可以看到宇宙的浩瀚。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生命的神奇,也可以看到人类的智慧。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异界的文明,也可以看到修真的秘密。
  • 无良报社

    无良报社

    又名《灵侦怪谈档案》无良报社,黑暗终结者。————那些看不见的,是不是真的不存在?而那些看得见的,是否又是所谓的真相?而你,又是否真实存在着?————算了,那都不重要。那些隐藏在心中的恐惧,慢慢在时间中变成最柔软的绳子,然后捆绑住我们。————努力睁大双眼,却什么也看不见。放弃挣扎吧,谁也逃不脱。————执笔于2019.12.13
  • 九州之驭魔纵兽

    九州之驭魔纵兽

    手持九州神器,誓踏九州大陆。杀尽天下鬼魅,练尽至尊武魂。脚踏白羽紫灵兽,身披帝皇龙腾铠。进神魔道,入乱世尘。立秋,我入神道为你。天羽,我入神道为你。九州,我入魔道却为你!我要踏遍九州大陆的每一寸角落,我要平定九州大陆的每一颗人心。"花明!为何你还不走!你会死的!""我本就不被九州容,何惧生死?"
  • 域主

    域主

    破败之地,万载尘封之后,劫难再起……一片被镇压亿万岁月的界域,一鼎残破的界鼎,一个背负血海深仇的少年。终搅动这亿万载下的尘埃。在破败中奋起,与万域争雄……
  • 只手遮天:名妻归来

    只手遮天:名妻归来

    六年前,她潇洒的丢下一张欠条,带着儿子拍拍屁股走人。六年后,她带着卖萌耍宝的腹黑儿子回来,却没想到被宝贝儿子直接卖进权氏集团。而她的顶头上司竟然是欠条男!臭女人,竟然感动一张欠条打发我,这次一定要你乖乖认怂!当腹黑遇上腹黑,拼的是能力,拼的是演技,那么看谁戏高一筹!
  • 天命九州志

    天命九州志

    天命即将重临世间,九州豪强纵横争霸。矗立于不周之上的不朽天宫,谁将成为它的新主?元神残缺的他,原本一心只想活下去陪伴她前行。谁知自常山走出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将要搅动天下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