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43500000027

第27章 原型与行为模式(1)

在对原型不同的理解中!有一点应该说是基本相同的!这就是都强调了原型的“模式”化的功能特点,以及由不同个体所体现的具有“集体”性的相似的体验和感受。在揭开原型之谜的时候,它的模式化功能特征和“集体”性质应该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切入点,或者说是探究原型内在特质的一个基础。

对于原型的“模式”化和“集体”性的解释,纯粹的直接的遗传理论显然难以令人信服,而纯粹的社会性继承理论似乎离荣格的原意太远。也许,实事求是的方法是应该正视原型现象的不同的表现形态和各种生成要素,首先弄清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人类生存和社会活动中这种模式化和集体性。

(第一节生理本能与原型心理的深层联结)

虽然原型不能说是生理遗传,但是,原型现象确实程度不同、方式不同地以类似于人的生理本能反应的形态存在和显现,它具有类似行为模式的功能。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

对这个问题,荣格进行过广泛的探讨,取得了一些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有说服力的结论,同时也暴露出荣格理论的偏向。其中关于本能的定义一一典型的行为模式及其与集体无意识的关系的论述,我以为是最重要和最富于启发性的!因为这在客观上为原型心理的探讨找到了一个现实的可见的“参照”,也打开了探讨心理原型来源的一个重要的角度——生物学之维。

1919年,荣格在《本能与无意识》一文中,对本能与无意识的关系进行探讨时,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他认为,本能是“典型的行为模式”,本能不同于无意识强迫冲动和生理的极端反应,它具有普遍一致性与反复发生性。

荣格指出:本能行为的一个特征就是意识不到隐藏在行为后面的心理动机,本能被感觉为一种内在需要。本能活动必须包括在无意识过程中,但是无意识与本能又有区别。本能行为的最大特征就是它具有普遍一致性和可重复发生性。这种特性与无意识强迫冲动不同,因为后者仅仅孤立地发生,并不具有普遍性。他举例说,人遇见一条蛇被大大地吓了一跳,与某人遇见一只完全无害的公鸡就恐惧得不得了是不同的,因为前者有普遍性,是人人具有的本能,而后者不具有普遍性,它只是一种个别的“极端反应”。他认为,这些反应都必须从本能过程中区分出来。“只有那些来自遗传的、普遍一致的和反复发生的无意识过程才能称为本能过程。”荣格关注人的本能特性并与原型的探讨结合起来,我理解主要是因为,原型与本能有存在方式上的相似性,又有内涵上的相关性。在方式上,本能与原型都是“模式”,都有典型的反复发生性和普遍一致性;在内涵上,本能与原型都表现为一种内在需要,都意识不到隐藏在行为后面的心理动机。从荣格的论述里可以推论出:普遍一致性与重复发生性可以说是本能类似于原型的关键。重复发生表明它的世代相承,普遍一致表明它的“集体”性质。而当本能普遍地在世世代代的不同个体身上得到重复时,它就与体现心灵世界的原始意象的反复重现具有同样的功能和特征,因而也有了类似原型模式的特征和功能。所以在为原型下定义之前,搞清与原型相关的本能的特性及其与原型的关联是重要的一环。当然,二者又有区别性,这种区别在于,原型是领悟模式,本能是行为模式。

那么,本能从何而来?荣格认为这种广泛认可的观点具有合理性:本能起源于反复重演的意志行为,这些意志行为先是个别的,以后则成为共同的。为了把人的本能与动物本能(如动物的某些神奇本能)区分开来!荣格借鉴了柏格森的直觉说。他认为,“直觉类似于本能!其差别仅仅在于:本能是执行某种高度复杂的行动时的合目的的冲动;直觉则是对高度复杂的情境的无意识的、合目的的领悟。因此,在某种意义上,直觉乃是本能的另一面”。荣格把直觉的概念引入到对本能及其与无意识关系的研究中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不仅由此区分了动物的本能与人的本能,也为阐述原型的“领悟模式”的观点找到了一个中介。荣格说,“我把无意识定义为所有那些未被意识到的心理现象的总和。这些心理内容可以恰当地称之为阈下的一如果我们假定每一种心理内容都必须具有一定的能量值才能被意识到的话。一种意识内容的能量值越是变低,它就越是容易消失在阈下。可见,无意识是那些所有失落的记忆、所有那些仍然微弱得不足以被意识到的心理内容的收容所”。此外还包括梦、或多或少故意予以压抑的思想感情等。这是“个人无意识”。在更深的层面,“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先天固有的直觉形式,即知觉和领悟的原型,它们是一切心理过程必需事先具有的决定性因素。正像本能把一个人强行迫入特定的生存模式一样,原型也把人的知觉和领悟方式强行迫入特定的人类范型。本能与原型共同构成了集体无意识。我把它称之为集体的是因为与个人的无意识不同,它不是由个人的,即或多或少具有独特性的心理内容所构成,而是由普遍的、反复发生的心理内容所构成的。本能本质上是一种集体现象,也就是说,是一种普遍的、反复发生的现象,它与个人独特性没有任何关系。原型也和本能一样,它也同样是一种集体现象”。在《集体无意识》的概念中,荣格又说,本能“形成了与原型极其相似的形态,相似得使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原型实际上就是本能的无意识形象,如果换句话说,也就是本能行为的模式”。基于这种基本的认识,荣格为本能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本能是典型的行为模式,任何时候,当我们面对普遍一致、反复发生的行为和反应模式时,我们就是与本能打交道,而无论它是否与自觉的动机联系在一起。

本能是典型的行为模式,原型是典型的领悟模式,这两种区分极为重要,说明了本能和原型都有模式的特征和功能,但本能是通过人的行为的普遍一致性和反复发生性体现出来,而原型则是对于人的心灵深处的集体无意识起一种领悟的作用,即“激活”作用。而这种领悟又是以同样的反复发生性和普遍一致性体现着它的心灵模式的特点。行为模式是生理的功能,联系人的生物性;领悟模式是心理功能,联系人的精神性。二者的共同点还包括了它们都不需要“意识”。正因为如此,荣格又说,“在最深的深处,本能和原型是彼此决定的”。

对此,我认为,本能与原型作为集体无意识的两个方面和两种表现方式,从理论上可以进行假定性区分,即如荣格所说,一个是典型的行为模式,一个是典型的领悟模式;而从它的相互关联性来说,人的本能行为模式又是心理领悟模式的生物基础,通过直觉的中介而“启动”领悟模式,激活心理原型。所以,荣格在后来的一系列对于原型和集体无意识的探讨中,都把本能及其与它们的关系作为重要的对象,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荣格把本能问题与原型和集体无意识问题联系起来,虽然产生过把二者混淆的后果和印象,但是他的本意,他从人类行为模式方面去推论人的心理模式仍然是有意义的,从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起点探讨人的精神来源的思路也是值得重视的。

原型心理学所探讨的是人类心灵的共通性、相同性,是体现在原型现象背后的深层心理原因和基本结构)这种深层原因和基本结构既与人类的文化模式相关,也与人类共同的生理本性相关。而人类的不同的文化模式的形成,其最初的起点不在于文化本身,而在于人类最基本的生存发展的基础,即人的基本生物本能。我们对于作为人性体现的原型的研究首先要回到人的生物性方面,换句话说,人的生物特性是研究人类原型心理的第一个层次,一个不能忽视的角度。

人的行为、意识等不是先天遗传的,人的本性不是纯粹生物性。许多例证,比如人们熟知的关于狼孩的例证说明后天环境对人性形成的重要性。但是,人们在运用这个例子的同时,却恰恰忽视了对这个问题的反证,即,虽然后天的环境、文化的作用是重要的,它可以使一无所知的人变得有具体的人性;然而,同样的文化背景、后天环境和教育,却不能使一只狼仔变成人或有人性的动物。这说明,后天的环境、教育是重要的,但是不论它重要到何种程度,它都必须有一个最基本的起点,这就是它必须是在人的生物性或人的生理本能的基础之上接受后天的教育和学习!而生物性在这种意义上说就是人性生成的前提和基本要素人的生物本能并不是对后天的行为模式毫无意义的。在这一点上!西方哲学史上的“天赋观念”论与“白板说”长期争论,而荣格、皮亚杰分别从精神现象的分析和心理学实验提出的一些观点是有道理和依据的。问题主要在于弄清人的生理本能在何种意义上对于原型的生成发生着作用,以及人的生理本能在原型的承传中有着什么样的作用,或者说,原型是通过什么途径在个体身上得到“再现”。正是在这里,我们有可能在人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生理本能与文化心理的关系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新的启示。

我以为,本能在荣格原型心理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就在于:它在客观上提供了一种新的启示,即原型是一种与人的生物本能相关的心理现象,我们必须充分重视人的生物学之维在人性中的不可代替的地位和意义,从包括人的生物学在内的完全意义上的人性去回溯人的原型心理生成的机制)说得再清楚一些,就是原型之“原”与“型”都与人的生物遗传相关,与人的生理本能相关。“这并不是因为存在某种支配知觉或梦幻意象的神秘意识流或集体精神,而是由于一个明显的事实:出于同一根源的条件符号趋向于具有某种家族相似性。”!虽然原型不是生物遗传,而是人类一种共通的心理表现和文化现象,它反映着人类历时过程中的相通性,个体之间、民族之间在共时性中的共通性。但这种共通性、相通性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先在的,而是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通过实践过程产生的,是有前提条件的。这个前提条件就是(人,作为地球上一种有共同特性的生物,它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属于自己类属的生物特性,这种共同的生物属性是人类经过了不知多少万年与自然搏斗而形成的本能反应。这种本能也是人类形成共同心理现象的最为基础的条件,换句话说,人的原型心理现象的最初条件,不是先于这种物质存在基础的独立精神,而只能产生于这种物质存在基础上,原型的溯源,追溯到的最深的基础层次不是纯粹精神,而是与人的共同的生物本能相关的人类的劳作实践。在人类生物基础上,在人的食色的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在人类面临的生、死、性等不可回避的问题面前,人类开始了自己的历史实践过程。在这里,我说的是生物基础,而不是直接原因。在这种共同的生物基础上,人类展开了自己的历史实践,创造了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精神财富,原型,即生成于这个过程中。原型的反复性,与人类共同的基本的生物本能相关,具体来说与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本能反应相关。

荣格的假设提醒人们不要忽视一个最清楚却往往被有意或无意略过的基本事实:人首先是宇宙中的一种生物,生物性是人的一切特性的物质基础;其次,人是动物,人具有动物的特性。当然,人不同于动物,人除了生物性、动物性外,人有属于人类的社会性。所以,人性应该包括社会性与动物性,换句话说,人性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总和。研究人类的历史,包括人类精神发生、发展史时,不能忽略人的生物性特征,或者说不能离开人的生物学基础和起点。而以往对于人性的研究则缺乏这种自觉而囿于传统的观念。在人类历史上,不管中国还是西方,都有过割裂或脱离人的生物性、非理性因素探讨人性的偏向。在中国,自先秦时期起,在西方,从柏拉图起,在探讨人性时实际上把人分成了“灵与肉”,即肉体的与精神的两部分,强调精神而轻视肉体,突出社会性而忽略生物性,割裂了人的整体特性。而人性的生成,首先是在生物基础上的生成和发展。人的历史实践是具体的、通过个体的具体活动。离开了具体的、有着生物特性的人而去谈人性是片面的。“自然人性”是人的本来特性。如果一说人的自然性,马上就说是把人降低到动物,只是讲食色,这种观点从根本上实际否定了人是动物,人有动物性的一面,也就是否定人的自然属性,否定人的生物性对于理解人性的意义。实际上,人的自然属性应该恰恰是人不同于动物的重要属性。这种属性也是人在创造物质世界、创造自身及其建立精神世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

人的生物本能,一方面保留着其基本的特性和功能,一方面,表现出缓慢的演变。人对于外界事物的反应,既有着人类基本的特性,有与祖先完全相同的方面,又有着逐步进化而出现的新的机能和反应机理。我们现代人与远古祖先的精神联系,是通过两种方式的共同作用达到的,一方面人类在其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包括了人类生物本能对于外界反应能力和心理机制的进化。从这个角度说,现代人身上就已经存在着荣格所说的那种种族经验,那种含有进化成分和融入了人的主动精神的生理反应本能!并逐步生成一种命之为本能的“典型的行为模式”。

“我们可以假设!这些原始意象或者说原始模型的形成过程持续了几千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人的神经和意识从一种动物状态浮升出来。可是它们!即这些原始模型的再现形象仍然具有一种原始性质!并依它们对之显现的时代而有所增减或改变。某些原型,特别是那些对心理协调起重要作用的原型,便出现在一种抽象形式或者几何形式下面,如一个正方形,一个圆,一个球下面,它们单独或者以多少被加工过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典型的象征。”!另一方面,现代人与祖先的精神联系则主要还是通过后天而获得,通过文化的承传、人的社会化而获得。哲学、生物学和人类学都告诉我们,人与其他动物相比,人是未特定化和未确定化的动物,人一生下来并不像其他动物一样,就能以确定的生物本能适应特定的生存方式,人要经过很长的幼年和童年期,要学会适应环境并创造环境,在这个过程中,人有一个漫长的学习前人知识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对祖先精神遗存的承接过程。而进化着的生物本能与发展着文化精神的相互演进,也就是现代人与包括远古先民在内的前人精神相通的现实方式。

同类推荐
  • 斗智斗勇的中国战争

    斗智斗勇的中国战争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美丽、古老的东方大国。本丛书是反映中国社会风貌的百科读物,通过精练的文字,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的文化、艺术等异彩纷呈的画卷。
  • 法老归来:神秘的古埃及文明

    法老归来:神秘的古埃及文明

    埃及,一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古埃及人创造了众多的奇迹——神庙、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帝王谷等古代遗迹令人无限神往,图坦卡蒙法老、拉美西斯大帝、埃及艳后等历史人物让人艳羡不已。如今,对他(它)们的不解之谜又产生了新的解答。
  • 陕西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

    陕西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文化产业的历史与现状、发展中的陕西文化产业、广告业、会展业、广播影视及音像业、纸质传媒业、动漫业、民间美术品业、网络文化业、文化旅游业、艺术演出业、娱乐休闲业等。
  •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12、13合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12、13合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纂,是一本有较高学术质量的不定期学术集刊。目前已出十一辑,在学术界获得良好的口碑。此次为其第十二、十三合辑。收录近期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社会、风俗礼仪等多方面的论文,见解深刻,颇有新意。“传统中国”的概念,似乎可以从纵、横两方面来理解:就时间即“纵”而言,始自上古三代,历经汉唐宋元,降及是有清诸朝,均在其规范之内;就专业领域即“横”而言,则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风俗、宗教等等,全都包罗其中。
  • 生肖——猪的民俗与科学文化艺术

    生肖——猪的民俗与科学文化艺术

    本书以生肖猪为中心,从猪的进化过程,不同种类的特性等自然属性。到猪文化在民俗文化中的作用地位等,以及猪文化与天象星宿的关系。与猪有关的成语,俗语,传说,谜语等,还包括与猪有关的逸闻趣事。最后介绍了历史上属猪的名人,和猪年大事记。内容全面详实。
热门推荐
  • 我只是系统的打工仔

    我只是系统的打工仔

    林曦得到了一个奇怪的系统,当天就发布了一个奇特的任务,让他去经营一家即将倒闭的游戏工作室,并且要求当天就要获得一百万的天使投资,否则,他就会被从老板变成女老板,且获得一百万的系统提供资金……天呐噜!这很难搞啊!上哪去找一个脑袋出了问题的投资人?于是,他终于不负众望的成了一个女老板……
  • 大宋苏轼

    大宋苏轼

    苏轼生于公元1037年,过世于公元1101年,一生所系,大约是宋帝国最为辉煌的时代。其将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了新的强度。一方面,苏轼忠君爱国、学优而仕、抱负满满,另一方面,他好美食、好交友、好品茗、好游山林,用腼腆的力度感唱出时代的旋律:“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这种禅意玄思的人生感喟,是其意志对美的反映而取得的对痛苦和痛苦之智慧的胜利。本书通过对细节的追索,力图描绘出文学史上和历史书中没有记载过苏轼。通过求访苏轼的词、生活和情感,去想像和拼凑“清明上河图”般波澜壮阔的大宋。
  • 万界修元

    万界修元

    聚天地之元而化海,凝无上神种以生莲,化一象可渡万道劫,寻本源,铸不灭灵,是为元修之道!
  • 初见:一世情缘

    初见:一世情缘

    那年她与他相遇。她9岁,他15岁。早早的仅15的他便已封王,在这个时期里被封王有了封地就代表失去竞争皇位的资格……她是富商的女儿,本是很幸福的。但母亲在她5岁时就过世了。父亲忙于家业顾不上她,哥哥又不在家中,奶娘对她又怀恨在心…………看他如何帮她恶斗自私自利的奶娘吧!
  • 年少朦胧不懂爱

    年少朦胧不懂爱

    漫漫流年金不换,纯纯爱恋惹人怜。陈佳茹邂逅了一路的风景,酸甜苦辣都尝遍,以为可以换来一个人的回头,可终于还是太天真……落叶随风飘满地,年少情愫成回忆。陈佳茹最终明白,人生中会有很多的过客,想起他们时,不再有留恋,也不再有放不开,只是充斥了流年的味道,阳光,和风,夏天树上鸣叫的知了……曾满身是伤的陈佳茹呵,要知道,所有的路都不会白走一趟,所有的经历都是为了磨砺,才能在恰当的时候遇到最合适的人。
  • 银瓶梅

    银瓶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能动无敌

    能动无敌

    龙游都市,穿梭花丛,看主角怎么样从一个天才孤儿,成长为异能世界的巅峰王者,看主角怎么样左拥右抱纵横花丛!
  • 若苍穹有光

    若苍穹有光

    “人都是为了别人而活着的,不是吗?”“那你呢?”“你看,这苍穹缺失了一份原本属于它的光,需要有人补上,我想,我应该可以。”是的,我可以。我要变得更强,更强才可以。在那座诸神林立,群魔乱舞的世界里,有人许下了这样的诺言。沧合,奕中,繁幕,三界注定走向覆灭。(ps:愿世间温暖。)
  • 夜笙圣曲

    夜笙圣曲

    一个人称王不是王,难得的是让所有人都坐上属于自己的王座。一个孤独的血精灵,他会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艾露恩真正的教义,解放族人的思想和灵魂,让他们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未来。这不是一个称王称霸的故事,在这里,有的只是一个孤独的寻者在寻找一个解放世界的真理和属于自己的命运与归宿。
  • 我不能白重生啊

    我不能白重生啊

    罗敬言重回高考失利的2009,这一世,他要按着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考一所不错的大学;利用课余时间做点生意赚点儿小钱,实现财务独立;和前世的朋友们多吹吹牛逼,重新加深一下感情;少花点时间打游戏,多去图书馆陪妹子上上自习……民族广场跳街舞,风雨操场看晚会,时光塔下赏夕阳,碎心楼旁逛夜市……这才是重生应有的意义。建了个群:103604990有兴趣交流的亲们加群吹牛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