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65900000023

第23章 孔子的思想魅力(1)

第57问:孔子所谓的“礼”是指什么

现代一些书上有人常以孔子是讲“礼”,说“仁”感到自豪,孔子成为一个完全正义的化身。不错,“礼”,在现代社会我们都理解为一些仪式,或一种文明的行为。“仁”字解释为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一个人讲文明行为,讲仁义,讲友爱,互助,有同情心有什么不对?

我们知道,任何事情不理解它根本,理解就会天壤之别。其实熟读论语的人必知,孔子的“礼”与“仁”的总概早已经在《论语》之中;《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从这里我们可知道孔子“仁”是以“礼”为前提,为依归,不是简单的只谈人与人之间的仁义。

那孔子所述的“礼”又是什么呢?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七七一年是中国历史上的西周时期。为了加强统治,周王朝初期的统治者实行了“封诸侯,建同姓”的政策,把周王室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西周的属国。周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继位,武王的弟弟姬旦即周公辅政。周公旦是位德才兼备并且忠心耿耿的臣子。周公在“分邦建国”的基础上“制礼作乐”,总结、继承、完善,从而系统地建立了一整套有关“礼”“乐”的完善制度。主要有“畿服”制、“爵谥”制、“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和“乐”制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和贵贱等级制。在殷商时,君位的继承多半是兄终弟及,传位不定。周公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即以血缘为纽带,规定周天子的王位由长子继承。同时把其他庶子分封为诸侯卿大夫。他们与天子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小宗与大宗的关系。周公旦还制定子一系列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制度,以调整中央和地方、王侯与臣民的关系,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这就是所谓的礼乐制度,后来称“周礼”。

然而周公作的这套礼制还没来及完全的实施,转眼到了东周各路诸侯群雄并起,逐渐厌恶这种完全的奴隶制度,各自想摆脱,甚至有不少霸主反对这种奴隶式的集权制度的统治。社会不断向前变化,动摇了原奴隶社会,那种世世代代只吃血缘关系的贵族、奴隶主们的利益。孔子作为这将要没落的一员,看在眼里,非常反感这种变化。于是公元前497年(鲁定公十三年),孔子带着一班贵族、奴隶主的子弟,以保住、恢复周礼制度为目标,周游列国,到处劝说、谋官力求施展自己的主张。社会在朝前走,各霸主当然不肯往后走,孔子无果而回。因此念念不忘记“周礼”,愤愤不平的孔子,只能转向在读书人中实行他的说教,在书籍上删除不合周礼一套,在文化资料上下手。如此虽不能看到后世的孔子,他的“恢复过去”的思想,果然在后世的中国社会文化与政治上起了牵动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宣称“吾从周”的孔子,一生以“周礼”为说教目标,他的所有说教仅是围绕、牵引向着这个,他说的“礼”则是“周礼”,而“克己复礼为仁”更是说明他述的“仁”来自他的“周礼”。所谓的核心的“仁者爱人”的“仁者”同样是指“服从周礼的人”,说白了就是指服从奴隶制尊卑、贵贱等级的人。所以说孔子所讲的“礼”与“仁”根本与我们当今所理解“礼”与“仁”不是一回事。奴隶制是什么样一个社会?对现代社会来说,如果说封建社会是体现贪婪的必经社会,那奴隶制则是一个体现原始混沌,愚昧的社会。因此,当我们搞错那个时代词语,无形中是在传颂一个远古愚昧不堪的社会制度。这些或许孔子可以搞错,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搞错就不对了。

知识链接:

仁义礼智信合称五常,是什么意思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五常”在封建社会中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和伦理原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依五常之伦理原则处之,则能直接沟通;通则去其间隔,相互感应和和洽。所以五常之道实是一切社会成员间理性的沟通原则、感通原则、谐和原则。

仁:仁省,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埋,乃推己及人意也。所以仁字,从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

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

礼: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释名:礼,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

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信: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就是“言出由衷,始终不渝”。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也。诚心之意也,以诚居心,必然诚实。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

第58问:孔子所谓的“仁”是指什么

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那么,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具有一些什么特征呢?在《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达109次之多,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孔子所谓的“仁”究竟是指什么?不同场合,不同时间,针对不同主体对象,孔子所阐述的“仁”的含义是不完全一样的,这样一来,就给不同的价值主体在施行“仁”的过程中造成了理解上的自由空间,任何一种学说都可以从孔子的论述中找到其需要的理论根据。

具体说来,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孔子的“仁”:

第一,对待“仁”的态度。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表明孔子认为“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态度端正,就可以实现“仁”的要求。孔子强调在内心的价值观念上首先要明确对“仁”的态度,孔子这种在内心深处对“仁”的价值追求的思想,被后来的孟子引申为“四端说”理论。孔子对“仁”的思想的重视,表明“仁”的思想和学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

第二,“仁”的价值内涵。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达到理想人格的问题,“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孔子“仁”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一切都奠定了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思想家的地位。不仅如此,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仍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永恒价值。

第三,“仁”的表现方式。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泛爱众而亲仁。”这首先是自我认知上的一种升华,是自我精神状况的内在反映。“仁”作为价值主体内在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实现理想人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只有内心以“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仁”的境界来考察自己的思想,是达到真善美崇高境界的前提条件。孔子“仁”的表现方式还体现在时时处处以人为主,以人为研究和关注的对象,一切围绕“人”的思想行为的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在孔子看来,一个本质上有问题、思想上有邪念的人是不可能达到“仁”的境界的。

第四,“仁”的实践价值。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他把关注的焦点投向社会,投向现实,时刻关注现实生活中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孔子关于“仁”的学说不是纯粹思辨性的形而上的理论体系,更多的是结合具体行为方式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这不是哲学意义上的实践理性的体现,而是对一般民众人格升华、人性解放的终极关怀。孔子还认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了崇高的“仁”的境界,绝不做违背最高道德准则的事,必要的时候要不惜牺牲自己来成就这一事业。以至于“杀身成仁”成为后世一些知识分子报国捐躯的行为准则,多少“仁人志士”在此原则的指引下奋不顾身地为国家、为民族事业而奋斗终生。

孔子思想体系中“仁”这一重要概念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有内在的如何达到“仁”的境界,有外在的如何实现“仁”的方式方法;小到个人理想人格的培养,大到治理国家的理想社会行为,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包括个体及群体生活在内的思想和行为各方面的理想人格修养体系。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及适用性,这也是孔子思想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孔子思想为后来的孟子和荀子所提倡的“内圣外王”之道提供了理论参考,其中的某些行为甚至完全被后人所吸取,成为儒家人学思想中永恒的“不灭之火”。

知识链接:

“四书五经”分别指什么

人们常说某个事情“很经典”,或者说“引经据典”,其实这个“经”和“典”说起来很简单,只有九部书。四书五经的“经”本来是有六部,即“六经”,但是后来当中的《乐经》,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被烧掉了,只剩其中一篇,后人就把它并到《礼记》中去了,所以就少了一部,变成“五经”,即《周易》、《尚书》《诗经》、《春秋》、《礼记》。《易》为群经之首,是第一经。“易”是什么呢?易是变化,就是讲变化的学问。毛泽东对《易》的研究非常深,所以经常可以从他的讲话里头看到关于易经的一些言论;《尚书》跟《春秋》、《左传》其实是史书,在中国古代,文史哲是一体不分的。孔子一生最大的业绩,除了教育出一大批杰出的学生之外,就是留下了这几部经书。《尚书》也称《书经》,《诗经》则是孔子之前各个诸侯国和民间诗歌的总集。孔子把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的“风”即所谓“十五国风”,是各国的民歌,主要是民间情歌;“雅”指周王畿所在地曲调;“颂”则是祭拜祖宗的一些可以配以舞蹈曲调的颂词。因为文史哲不分家,所以文学作品《诗经》可以和专门讲等级礼制的《礼记》和权威的历史典籍《尚书》和《春秋》并列。“四书”是三本孔子的言论集和一本孟子言论集的统称,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原来是《礼记》中的两篇关于孔子的言论,朱熹把它抽出来分别独立成篇,《论语》是孔子的学生记录的孔子的一些讲话;《孟子》是孟轲(孟子)的学生记录的孟轲与学生谈话的精髓。就这样,孔孟之学构成了中国的主流文化的内容,即儒家学说。

第59问:孔子的理想人格是什么

“仁”是儒家思想伦理道德的最高境界,但是,落实到个人的具体修养上,“君子”则是其理想的人格典范。

学术界公认,孔子的道德思想可以表述为“成圣之学”,即以一种理想的人格作为道德实践的最高境界。可以说,儒家道德思想的全部内容和思维方式都是围绕着成圣之路而展开的。正是由于儒家的道德实践旨在成就一种圣人的品格,因此儒家思想的落实必然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可以承担这一理想的社会群体。在儒家思想中,能够负载儒家的道德理想、躬行儒家道德规范的现实主体就是君子。在《论语》中,孔子虽然经常表达出对圣人的仰慕之情,但他更多地是把君子人格作为生活的楷模和实践的目标来教育自己的学生。他经常将君子与小人对举,以表明自己的价值倾向和道德追求。“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圣人,吾不得而见之;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圣人固然是儒家道德实践的最高理想,但在现实生活中,人应按照君子的标准来实践儒家的道德,逐渐地向着成圣之路趋近。

同类推荐
  • 浩然孟子

    浩然孟子

    中国人最宝贵的是阳刚精神,最缺乏的也是阳刚精神!孟子说的“刚”不是硬梆梆的刚,而是指仁爱,先天的一股浩然之气,它是刚中柔,也是柔中刚。究其本质而言,孟子说的“刚”与老子说的“柔”,与孔子说的“仁义”,与庄子说的“逍遥游”是一致的。孟子说的“刚”,指内圣之道,不是指外王。圣人之学,不是常人讲的“内圣外王”,君须记取:只有内圣,没有外王。孟子日:“收其放心”,如君心放任为所谓“外王”,则不可救也。
  • 心智时间:意识中的时间因素

    心智时间:意识中的时间因素

    里贝特的实验揭示出在任何有意识觉知之前有一个实质的时间延迟。如果所有有意识觉知之前都有一个无意识过程,那么一个必然的事实是,无意识过程启动了我们有意识的体验,因此自由的自愿行动是在觉知到该行动意图之前被无意识地启动的。这个发现对我们理解自由意志有着极为深刻的后果。
  • 沉思录

    沉思录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孙子的《孙子兵法》讲究克敌制胜,比较强势,教导世人在各种境遇中,以主动出击的方式把握主动权;而老子的《道德经》则与之相反,讲究“以柔克刚、以曲求全”,引导世人以“守弱”的方式来达到“强大”。本书汲取《孙子兵法》与《道德经》的精华,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攻能胜,守能赢”,“能攻能守,能进能退”。本书包含着深奥、经典的大智慧,是帮你敲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其中既有老子“修身立世”的道家绝学,也有孙子“百战百胜”的兵家制胜法宝。 本书的案例由古至今,从中到外,内容形式多姿多彩、耐人品读,或者为你指点迷津,或者为你锦上添花。
  • 官道曾国藩

    官道曾国藩

    曾国藩的评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誉之者称其为实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完人”、“千古圣相”;毁之考’称其为“汉奸”、“刽子手”……曾国藩是一个永远值得你去认识、了解的人物。官道亦为人道,人道成就官道,为官之道,学曾国藩。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离开这片伤心的地方

    离开这片伤心的地方

    细腻的文笔,淡淡的忧伤,数不尽的忧愁,压抑沉重的心.......别了,年少轻狂的岁月;别了,岁月如歌的时光......
  • 忘忧酒馆之无限轮回

    忘忧酒馆之无限轮回

    忘一世之忧,入一世轮回。少女君忆辰接任阴阳交接处的“忘忧酒馆”,倾听路过灵魂带来的无数故事。意外之下,也忆起自己前世今生之忧:前世情结何时可解?路途的终点又在何方?轮回无限,我只待你。我有酒,你有故事吗?阴阳交界处有忘忧酒馆,你舍不得的酸甜苦辣忧愁都会在忘忧酒馆淡却。倾诉烦恼,清空身心,才能重新进入人界。
  • 我要放玩家了

    我要放玩家了

    他们是虚空无数世界的梦魇。他们是所有残酷命运的终结者。他们是传说中疯狂而恐怖的第四天灾。现在,我,李奇,新来的虚空吞噬者。要把他们放出来了……PS: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无限流加上无数玩家凑起来的“故事”。另:本书主角存在感较低。
  • 岁月沉淀的七彩花

    岁月沉淀的七彩花

    本文集是我在生活中总结的文字,有我的感悟,有我的所见所闻……让生活中的点点趣事,构建一幅充满生趣的生活画卷
  • 前世今生——幻梦

    前世今生——幻梦

    。。。。。。我突然怔住,我似乎遗漏了什么。心里划过一丝丝暖流然后又变得寒冷,犹如瞬间从温室跌进冰窖。脑海里不断回想起那夜的场景。晚风徐徐,一轮明月高高的挂在天边,繁星点点的星空下。醉眼迷蒙的男子,双目满含柔情,嘴角微扬,低沉沙哑的嗓音。“是不是只要我每天弹这支你最爱的‘幻梦’,就能将你唤醒?”。。。。。。“可是,若活下来的是安素呢?”“不论活下来的是谁,她都是我的女儿,都是木尔特家族的人!”。。。。。。
  • 英雄联盟之剑神纪

    英雄联盟之剑神纪

    之前曾经说过只要还有一个人看就会一直写下去,结果工作原因半年没写,没想到还有人在追,感动的之余决定兑现承诺。顺便提下半年后的我看了曾经写的文,感觉当时自己写的极其sb,所以我决定重新写,同时也会加上一些以前忽略的东西。最后再次感谢过了半年还在追的同学们。。。。
  • 为何我的魔法这么秀却很费蓝

    为何我的魔法这么秀却很费蓝

    一个少年被情绪之神剥夺了‘’开心‘’与‘’悲伤‘’两种情绪,却拥有时间神的传承。
  • 蓝影传奇

    蓝影传奇

    有一种兵,叫特种兵;有一种部队,叫特种部队。有一种荣耀,叫传奇;有一种精神,叫蓝影。中国的精英部队,踏足于世界战场的特种兵,他们肩负着国家重任,他们承担着人民的希望。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他们的功绩与世长存。中国军人的骄傲,中国部队的传奇!屹立于特种部队的顶尖存在!为民而战!为国而亡!为中华民族而浴血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