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65900000025

第25章 孔子的思想魅力(3)

泓水之战:

也称楚宋泓水之战。春秋无义战之一。公元前638年冬,宋襄公为接替齐桓公的霸业,率兵伐郑。郑向楚求救。楚不救郑,而派兵直接攻宋都睢阳。宋军回救,与楚军遇于泓水(今河南柘城北)。楚军渡河来攻。襄公大谈仁义,不肯袭击半渡的楚军,结果大败,他本人受伤,不久丧命。

城濮之战:

亦称晋楚城濮之战。春秋时晋文公战胜楚军,建立霸权的战役。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与齐、秦、宋等国联合,进攻依附于楚的曹、卫二国。楚军北上援救,联合陈、蔡在卫国的城濮(今河南濮城)与晋交战。战争开始,楚占优势。晋军尊重诺言,先“退避三舍”(三十里为一舍,即后退九十里),然后选择楚军力量薄弱的左右两翼予以猛击。楚军大败,晋国从此成为霸主。

第63问:孔子热衷于政治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孔子只是一个终生追求政治的私塾先生,尤其是在周游列国的14年中,做梦都想弄个一官半职,哪里有心思授业、解惑?正应了贾宝玉的一句话:“入了国贼禄蠹之流。”

孔子对政治热衷到了什么程度呢?孟子说:“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意思是说:孔丘如果三个月没有君主任用他,他就焦急不安,每离开一个国家一定要带上晋见他国君主的信物和见面礼。“君命召,不俟驾行矣。”就是说在国君召唤时,孔子不等车马准备好,就立即步行前往,再也没有回答颜路时:“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之语。

纵观孔子一生,为孔丘之徒所津津乐道者,一是齐鲁夹谷之会,一是堕三都杀少正卯。先说齐鲁两君之会,当时,齐欲与鲁修好,约以夹谷之会,归还侵鲁之地实属必然,以当时齐强鲁弱之势,齐没有必要乘演艺之机而袭鲁君。然孔丘以倾国之兵而备此“文事”,两君会晤之时,又完全不顾大局,一会儿指责表演节目不当,一会儿又借礼之名杀齐之艺人,使老于政治的齐景公颇为不满,也使修好的气氛颇为不睦,可鲁以倾国之兵为备,景公也只能以大局为重了。假使景公有心袭鲁君,靠孔丘之力护鲁纯属妄想,假使景公不以大局为重,随后报复,则孔丘就是为鲁招祸的魁首。

再说堕三都,当时鲁国王室已大权旁落,鲁昭公、鲁哀公出奔而国家百姓不乱,足能说明政归“三桓”已久,鲁君之位已是名不副实,孔丘之中都宰、司寇、摄相事等职位,皆是季斯所赐,名为鲁定公之官吏,实为季斯之家臣。堕三都之举中途夭折,既丢尽了鲁王室的颜面,又激化了孔丘与“三桓”的矛盾,最终导致季斯的抛弃,连郊祭的一块胙肉都没有分给他。

孔丘由大司寇摄相事之时,其得意忘形之状,被弟子们看了个一清二楚,门人问孔丘:“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丘说:“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孔丘有了“乐其以贵下人”的权力之后,便迫不及待地杀了鲁大夫少正卯,还冠以五种“莫须有”的罪名。《论衡·讲瑞》记载:少正卯在鲁,与孔子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唯颜渊不去。可见,少正卯讲学比之孔丘更吸引人,最难堪时孔子膝下只剩颜渊一人,少正卯之死的根由也在于此。弟子们对杀鲁大夫少正卯也很不理解,就问孔丘:“夫子为政而始诛之,得无失乎?”(《荀子·宥坐》)孔丘随即抛出“五恶”之说,恐怕也是难以服众。

孔丘经历以倾国之兵备“文事”的闹剧,继之以堕三都激化与“三桓”的矛盾,再之以辨言乱政杀了鲁大夫少正卯,有孔丘之快意处,少有描写鲁定公、季斯的文字,这自然有孔丘之徒为其粉饰的成分,但其荒唐、狭隘、独断之行为,实在不具备一个政治家应有的素质,受到鲁定公和季斯的猜忌与冷落也是必然。以鲁弱、政散之国情,以当时之政治经济条件,“与闻国政三月,鲁国大治”之说可信否?最终在父母之国呆不下去,只得悻悻而奔向他国。

孔丘为实现其步入仕途的理想,带领弟子们辛辛苦苦14年,然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困于陈蔡,受屈于季氏,见辱于阳虎,戚戚然以至于死,累累若丧家之狗。孔丘想尽办法钻营,千方百计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最终竟无所遇,与他在鲁之所作所为不无关联。世之不用孔子,绝非偶然,非不遇也,是不合时宜也!孟子说:“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反观同时代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都有所成就,仕途哪有孔丘之坎坷,孔丘之政治智慧,阿木也未曾见到分毫。

以卫国的弱小和卫灵公的昏庸,孔子竟好几次离而复返,不知是对仕途抱有幻想,或是迷上了南子,或是走投无路。在陈国住了三年,不闻有什么建树,“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最终成了政治笑话儿。虽然如此,对管子、晏子却也是多有非议,对管子小之,见景公而不见晏子,还疑其为人,被晏子讥为:“是犹泽人之非斤斧,山人之非网罟也。”

齐桓公好色、好味,与易牙、竖刁、开方亲密,管仲容之,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如此环境,孔丘能有何作为?晏子事三君,二桃杀三仕,出使不辱使命,为政如此之久,孔丘有如此智慧否?一旦掌权,就杀大夫,一块胙肉未到,就离开父母之国,其胸怀、其智慧实在不值得称道,《论语》与《管子》《晏子》比照,看不出有何治国之道。有人自比于管仲、乐毅,可有人比于孔丘乎?

知识链接:

古代读书人谋生:首选当官,其次教书,再次经商

古代的读书人怎样养活自己?当然最好有个正当职业,首选是做官。官银靠不上,就得自己想办法,最常见的是教书。这种职业,是孔夫子开的山,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个个都收费。后世业此者,有功名者容易些,不用弟子三千,有钱人家教一个半个,则衣食俱足。没有功名的,则要差得很多,就算有学生可教,也养活不了自己,该种地的时候,还得下地。还有一种职业叫师爷,给官老爷当幕僚,据说也很滋润,但多半被绍兴的读书人包办了,别的地方的人插足很难。

发达地区的读书人,还可以经商。但比较省事的挣钱方式,还是卖文鬻画,很接近做工卖手艺。卖文有两种,一种是写书编书,一种是卖字。两种方式都有高下两等。自宋朝开始,出版就是一个发达的事业,出版商出书,很有市场。有市场的书,得有人写,有人编,这就用得着读书人了。水平高的自己写,用今天的话来说是创作;水平低的,则编,把人家的东西拆开了重新组合,再加上一个香艳刺激的书名,跟今天许多书商干的活计完全一样。卖字也一样分高下,字写得好,有名气的,论幅卖,一幅字很多银子,当年苏轼一幅字就可以换几十斤上好的羊肉。没名气的,则给雕版者往刻版上写字,写上一堆,也能换几个银子。卖画,比较简单,只要卖得出去,都论幅,只是价高价低,差距相当不小。

第64问:孔子有哪些政治智慧

孔子对政治的迷恋程度前文已述,为什么终生孜孜以求而一无所成?周游列国14年而一无所遇?

所谓圣贤智者,应该顺天应人,与时俱进,这样才能谋无不中,事无不成!如果食古不化,死守经典,梦想以“先王之政而治今世之民”,空言误国,注定要被时代所抛弃,“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说于孔丘之徒再也恰当不过。

春秋战国时期,“国无宁日、岁无宁日”,各国诸侯争战不休,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孔子置这一现实于不顾,不识时务地推销既不能富国安民、又不能强兵御敌的所谓“礼乐”,其结果正如史记所载:“世以混浊莫能用,是以仲尼干七十馀君无所遇。”

把孔子不遇的原因归为社会混浊,似乎有失公允:难道七十馀君皆昏庸无为?非不遇也,是无用也。孔子好学、好礼有余,但于治国安邦则不足。百里奚、蹇叔、管仲、伍子胥、孙武、乐羊子、邹忌、吴起、商鞅、孙膑、苏秦、张仪、乐毅、冯谖、蔺相如,等等,皆孔子先后人物,一遇君王,片言立要,遂得君欢,委以专任,成就大业。岂是举世混浊耶?乃举世以为无用也!

孔子官迷心窍,为求官而不择其主,以鲁之乱、费之小,尚且有盘桓“东周”之意,以卫之弱、灵公之庸、南子之风,竟反反复复五入五出卫国,到了有奶就是娘的地步。居陈、蔡各三年,不闻有何见教于陈、蔡两国,只是在两国多事而溜之乎时提一下此子,阿木看不出丁点的政治智慧!

孔子参政要价甚高,经常念叨“沽之哉、沽之哉!”为官必正名,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最后也没有卖个好价钱。孔子也很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去齐国晋见景公而不见齐相晏子,子贡说:“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所谓“疏不间亲”,以景公与晏子的关系,不先见晏子而见景公,已经犯了从政大忌,而且还诋毁晏子,好在晏子也是当代人物,自有舆论渠道反讥,否则,晏子小人之论当流行于今日矣!齐景公之不用孔子,不在自己年老,而在当年夹谷之会孔子的拙劣表现而已。

管仲为相,上有好色、好味、好名之桓公,旁有易牙、开方、竖刁三个“小人”为患,临死之时要桓公远之,曰:“臣之(平日)不言,将以适君之意也。譬之于水,臣为之堤防焉,勿令泛滥。今堤防去矣,将有横流之患,君必远之!”孔子可有此胸怀,有此智慧,有此权谋。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孔子之政动辄以武会齐君,继之以武堕三都,再之以杀胁大夫,所行“仁政”,竟如此耶?

孔子评人必以小人、君子之分,孔子所到之处,轻则引起朝野的争论,重则挑起君臣的不信任。试看在鲁从政几年,挑的鲁国上下势同水火,让季斯左右为难。郊祭,不分胙肉给孔子,孔子这个摄相事之从大夫,便不辞而行他国。今之精英不用于国家,既奔走于美欧,与孔丘之徒无二也。如此之人,别说见七十馀君,就是见七百馀君,终不能用也,能让吃住已经是明君圣主了,孔子知礼,孰不知礼!孟子继承孔子之衣钵,不自反省,最终也于“仕”无补。

孔子之礼,多是丧葬之礼,岂是治国之理;孔子之道,多是虚伪之道,岂是治世之道。所以,当世弃之,唯其徒子徒孙死抱经书不放也。史记载:“及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沿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真有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味道,如此无心无肺、不知廉耻之儒,于国何益,于家何益?孔子之道与天道相违,非天道不予孔子,是孔子自绝于天道也,谋无所中,事无所成,犹无头之蝇乱冲乱撞,智者、圣者竟如是也?丧家狗之说,由来已久,非李零教授独撰也。

所以,孔子被评价为教育家和思想家,还是比较公允的。理论思想不一定正确,能自圆其说,自能系统,就不失为一个思想家;但一个教育家如果到处钻营仕途,就难免有辱于斯文!

知识链接:

古代官、僚、吏的区别是什么

明清时代在衙门里做事的人,有官,有僚,有吏。官就是正职,即长官;僚就是副职、佐贰,即僚属;吏就是办事员,即胥吏。官和僚都是官员,有品级(比如知县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叫“品官”。又因为自隋以后,官和僚都由中央统一任命,因此也叫“朝廷命官”。吏则“不入流”,由长官自己“辟召”,身份其实是民。也就是说,官僚都是“国家干部”,吏却只好算作“以工代干”。他们是官府中的“服役人员”,其身份与衙役(更夫、捕快、狱卒之类)并无区别,只不过更夫、捕快、狱卒或服劳役,或服兵役,胥吏则提供知识性服务而已。因此胥吏地位极低(常被呼为“狗吏”),待遇也极低(往往领不到薪水)。此外,还有一条规定,就是胥吏不能当御史(监察官),也不能考进士。官和吏,就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了。

不过胥吏的地位虽然低,政治影响却大,因为国家事务,尤其是地方行政,实际上是靠胥吏来处理的。进士、翰林出身的“官”们,“学问”虽好,能力却很可疑。他们往往不屑于(其实也未必能)处理繁琐的具体事务。“吏”却是这方面的专门人才。而且,由于胥吏没有别的出路,无法像官那样步步高升,也就更加努力地把自己打造成“专门人才”,并在执法领域“大显身手”。结果,在处理国家事务和地方行政时,官是外行,吏是内行。外行虽然在名义上领导内行,内行却可以在实际上糊弄外行。要知道,帝国的政策和法令往往都是些“原则性意见”,是用漂亮的文言文写成的,因此是含糊其辞和语焉不详的,具体尺度全靠执行者掌握。官们既然不懂行,则升迁的快慢,处分的轻重,赋税的多少,工程的增减,便都由吏们说了算,或者被胥吏牵着鼻子走。所以,明末的顾炎武,便说当时的情况是“百官者虚名,而柄国者吏胥也。”清末的郭嵩焘,也说有清一代是“与胥吏共天下”。一个王朝的政治,如果居然实际上是由一大批永无出头之日的办事员(胥吏)来操纵的,那光景大约可想而知。

同类推荐
  • 活了很久的智慧:东取《道德经》西问《沉思录》

    活了很久的智慧:东取《道德经》西问《沉思录》

    本书是将中外经典著作《沉思录》与《道德经》进行新鲜结合的哲学普及读物。这两部著作分别是西方和东方的经典哲学著作,都是关于人生、社会、自然多层面的思考。本书将采用年轻人喜欢的新鲜元素进行排版和阅读形式设计,精选梁实秋、胡适等名家译本及解读,帮助当下读者在困顿和迷茫中于哲学经典里寻得人生答案,让这部作品既“好读”又“好玩”,亦让《沉思录》与《道德经》里沉睡千年的哲思与年轻的读者们产生一场奇妙的化学反应。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犹太人的智慧来源于他们的民族经典——《塔木德》。
  • 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

    圣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智者淡泊为人,宁静致远。《易经》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大智慧,是一部包罗万象的文化巨著。弘扬易经智慧,关键在于学以致用,达成高层次的人生境界,相信本书对读者会大有裨益。
  • 修好你的包容心

    修好你的包容心

    什么是真正的包容?我们应该包容什么?是什么让我们拒绝包容?不懂包容的人会有怎样的痛苦?包容会为我们带来哪些奇迹?我们如何做到包容?
  • 毓老师说管子

    毓老师说管子

    本书是根据毓老师2000年在台北奉元书院讲授整理而成。《管子》虽非管子所著,但可体现管仲的主要思想。孔子特别赞赏管子,以管子为儒家,《论语》中有言:“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管子之德不同于匹夫匹妇的小诚小信,包含治国安邦的大智慧,对中国政治思想和实践有重要影响。毓老师认为《管子》,道约言要,晓合经义。毓老师讲《管子》,非讲管子学,而是要我们学习管子,着重在于学会怎么做事。
热门推荐
  • 一梦荒古

    一梦荒古

    一梦醒来却在荒古之前,躺在草地上牧牛羊,追寻了千年的秘密,只待今朝解锁。彼时荣光不在,命运转轮依旧旋转,怕是到头又是黄粱一梦。故此少年执板而起,问鼎玉宇苍穹!
  • 李义山青年事迹考

    李义山青年事迹考

    这本书杀青有一段时间了,一直待字闺中。她本来的名字叫《无题》,因为已经存在重名的作品,不得不改换另一个。苏雪林女士曾撰写《李义山恋爱事迹考》,依此启示,遂暂且称其为《李义山青年事迹考》吧!李义山本人的诗文集、欧阳永叔的《新唐书》、苏女士的著作和刘学锴先生的《李商隐传论》等不同时代作家的作品共同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人物生平的详实资料,因篇幅有限不能一一胪列,在此一并致谢。这个故事虽然取材于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件,但在嫁接到现代之后,她必然是虚构的、杜撰的、不能拿索隐考据的眼光去审示的“故事”。无论如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喜欢这个故事。我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 校长的管理创新与策略(下)

    校长的管理创新与策略(下)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不定期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工作,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 爱欲之苦菩提

    爱欲之苦菩提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穿越之月老结

    穿越之月老结

    一个被不靠谱神仙坑了的穿越故事。一个工具人如何厚着脸皮勾搭男神的故事。一个工具人不想当工具人的故事。
  • 我能无限升级阵法

    我能无限升级阵法

    穿越到仙侠世界,林风发现自己的右眼可以无限升级阵法。故事从林风得到第一个探石之阵开始。······[名称:探石之阵(不入流阵法)][效果:探石——从方圆三丈以内的环境中,感知其中蕴含的一阶以下品质指定矿物,并指明其方向位置。][注:矿物槽内已指定一阶下品矿物‘灵铁’。][可解锁相关阵纹知识:][1:感知范围直径扩大到十丈。(花费两块灵石碎片)][2:额外增加一个矿物槽,能同时感知两种矿物。(花费五块灵石碎片)][3:感知矿物的最大等阶提升到二阶。(花费十块二阶中品灵石)][4:未知功能。(查明需花费一块灵石碎片)][简介:我是幸运小矿工。]······书友群:594039322(欢迎进群讨论剧情)
  •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探索数学发展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探索数学发展

    追溯数理化的演变历程,对话最新颖权威的方法,探索最成功的课程教学,感受最前沿的科技动态,理科教育的全程解码,数理化的直面写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权宠废后

    权宠废后

    她两年前被他害得家破人亡......两年后她重新归来,定要亲手剁了那个负心汉。你喜欢皇位?我就把你从皇位上亲手拉下来!现在说喜欢我?!那就到阴曹地府后悔去吧。只剩一年寿命的她,本以为最后的生活只有黑暗的复仇,没想到,他如太阳一般,又重新给了她希望......
  • 特工少女

    特工少女

    现代清纯女孩,穿越时空,摇身一变,成为长州藩的美丽女特工,做事狠辣,从不手软,却在遭遇身为日本幕末剑客的他后,一再心软。他,温柔阳光,却为了幕府和队友而双手沾满鲜血。当新选组的天才剑客,一道暗杀令,让他违心地将剑刃砍进她的身躯,他的心在滴血。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