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65900000031

第31章 孔子与他的弟子们(1)

第77问:孔子为什么最喜欢弟子颜回

在孔子所教的所有弟子中,他最喜欢的自然是颜回。颜回为什么会成为他的得意弟子呢?从《论语》关于颜回的记载中,我们至少可以找出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颜回本就是个聪明而勤奋的学生,聪明人一般都会受到老师喜欢,自古皆然。孔子曾经赞扬子贡,说他是“告诸往而知来者”的聪明人。但孔子问子贡他和颜回谁更强时,子贡自称不如,说颜回是闻一以知十,而自己不过闻一以知二。孔子听了也说,我赞成你说比不上他。这侧面反映了颜回的聪明。颜回的聪明不仅是天资问题,而且因为他非常勤奋。在颜回英年早逝之后,孔子谈论他时,还惋惜地说,可惜他死得太早了,我只看到他不断的进步,没有见过他停滞不前。在和季康子等人谈论时,孔子也屡屡说起颜回的好学。

第二个原因是,颜回虽然很聪明,但他并不骄傲,他非常尊敬老师,并且恪守学问之道。在尊敬老师方面,连孔子都感到惊异。孔子曾经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没提出过什么不同的意见,像个愚笨的人。但观察他私下和别人谈论,才发现他对我的见解发挥得很好。这种尊重老师,不轻易从知识上当面辩驳老师的做法,大概在颜回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三个原因是,孔子喜欢颜回,其中可能含有孔子爱怜的成分。颜回一生学问虽高,但并无政治成就。孔子说颜回贤德,所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其中显示出的不仅仅是颜回的贤德,而且有他的穷困。孔子因此愤愤不平地说,颜回的道德和学问都差不多了吧,可他却那么贫穷!颜回也曾经向孔子问怎样治理国家,表现了他有意在政治领域一展才华的抱负。谁知天不予人,竟让他英年早逝!孔子回忆起来,自然充满了悲痛和爱怜之意。

孔子喜欢颜回的第四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从颜回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对孔子而言,他的思想与行动是一致的。而在弟子中,大概只有颜回才能做到。比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固穷的做法,只有颜回能够与他相比。在政治理想上,孔子对颜回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只有我和你能这样了。这简直是孔子看到了跟随自己一身的影子!所以他说“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时,简直就是在说自己和颜回!颜回大概也知道自己和老师不仅是师生关系,更是知音关系。孔子出游列国时被囚禁在匡地,颜回落后了,后来赶到时,孔子不无欣慰与忧虑地说,我以为你死了呢。颜回既安慰孔子又尊敬道:老师还活着,我怎么敢死呢?

在颜回死后,孔子表达了自己最沉痛的哀思。《论语》记载道:颜渊(即颜回)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孔子说,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还为谁悲伤呢?

知识链接:

颜回如何善解人意

颜回既能深得老师思想学说的精髓,又具有超出其他弟子的胸怀,尤其是在身处穷途的情况下,他仍能给老师以精神上的理解,给老师以心灵上的安慰。在这一点上他要远远高于自己的师兄子路。孔子与众弟子在陈绝粮,很多人病了,不能走路,此时子路“有愠色”满脸恼怒,“君子亦有穷乎”的发问道出了心中的疑惑,像老师这样注重道德修养、心怀天下的人无论如何是不应该有这样的磨难和困窘的。莫非老天真的不长眼睛?子路不理解老师内心的苦楚,率直倒是率直,老师却仍然无法开心释怀,要知道老师也不想做个空悬无用的“匏瓜”,但他的苦水能倾诉给谁呢?别看颜回比子路小20多岁,但在善解人意这一点上要远远胜过子路。《史记·孔子世家》有一段是记载孔子师徒被困陈蔡时的对话:

孔子曰:“回,《诗》云:‘匪兑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夫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当时为了坚定弟子们的信念,孔子把弟子们叫到身旁,对他们说:“《诗》里说:‘不是老虎,不是犀牛,徘徊在旷野,是何缘由?’我的主张不对吗?为什么受困在这里?”颜回说:“老师的主张是伟大的,别人不接受,那是他们的责任。如果我们的“道”没有修好,这是我们的耻辱;我们的“道”已经完善而不被采纳,那是各国掌权者的耻辱。正确的主张不被人家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很是高兴,说:“好样的,颜氏之子,如果将来你发了财,我愿替你当管家。”颜回真正理解了孔子的君子观,理解了孔子的自强不息精神的内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追求人生的几个境界,其中修身是最基本的。

第78问:孔子眼中的宰我是个坏学生吗

中国批评不肖子弟,不成材学生最狠的一句话就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而这句话最早的出处便来自于孔子的《论语》。原来是这样的:宰我在杏坛,本该好好学习立志成才的,却在大白天睡起了觉,孔老夫子看见后自然是怒不可抑,以至于大骂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而且还说“始吾於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於予与改是。”从这句话里面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已经把宰我贬得很低了,明摆着说宰我是个懒惰、言行不一致的坏学生。那么在孔子眼中宰我真的就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坏学生吗?

读《论语》,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宰我。他调皮捣蛋,能言善辩,专门跟孔子作对。比如父母去世,古礼是儿子要守丧三年。有职的要辞去职位,穿麻布衣服,吃粗食,在父母墓旁挖坑蜗居三年。春秋时礼崩乐坏,此礼已不太有人遵守了,所以宰我问孔子“守丧一年就可以了吧?”孔子的一生都为恢复周礼而奋斗,怎么能听下去这个话呢?就反问宰我“守一年丧后,你穿好的吃好的,心安吗?”但宰我脖子一拧,居然回答“我心安”!这下把老师给气坏了,孔子说“你心安你就去做吧!”宰我一赌气出去了,孔子发火道:“宰我不仁啊!”

又有一次,宰我问孔子:“那些追求仁的人,如果你告诉他们说,井里有仁,他们真的会跳到井里去获取仁吗?”宰我之所以问这样的问题,就是孔子说过:仁,宁可舍弃生命,也要获取。这个问题显然难住了孔子。他如果回答说,是的,那就会被溺死。如果回答说,不会,那原来说过的杀身成仁的话,就算白费。孔子只好文不对题地说,你不能陷害君子啊。

其实孔子和学生的关系是很微妙的。宰我虽然言词锋利,思维活跃,多次让孔子不高兴。但孔子是何等人,是个空前的大教育家兼思想家,怎么能不理解和接受宰我呢?所以晚年的孔子还是经常念叨学生宰我的,孔子曾经说过:我的学生中呀,在德行方面最优秀的是颜渊、闵子骞;在政治上最优秀的是子路,在外交上最优秀的是子贡和宰我。原来宰我是个出色的外交家,有一次,遇到诸侯国间一个很棘手很重要的问题,让子贡去孔子都不放心,就派了宰我。宰我呢,果然是不辱使命。毫无疑问,宰我是个优等生,他不仅是成名的七十二贤人之一,还属于那七十二个“三好学生”中最优秀的一小部分。所以,骂归骂,不满归不满,孔子在心里还是很喜欢这个学生的。

知识链接:

宰我问丧——仁与礼冲突吗

宰我问:“父母死了要守丧三年,从上古到现在,很古老了。三年什么都不能动,结果什么都坏了,像稻谷一样,旧的割掉了,新的又长起来。钻燧改火,时令也改变了,岁月换了,我看守丧一年就够了。”孔子说:“父母死了,你认为过了一年就可以去听歌跳舞,你觉得心里安吗?”宰予说:“安啊!”孔子说:“你心安,你就照你的办法去做吧!一个君子,父母死了,内心悲愁,吃饭都没有味道,听到音乐也不快乐,睡觉都睡不好,所以三年之中,没有礼乐。我现在问你一年能不能心安,你说能心安,那你去做好了,不必要提倡改为一年。”于是孔子告诉其他同学,宰予这个人一点良心都没有。他说,小孩子三岁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三年之丧,就是对于父母怀抱了我们三年,把我们抚养长大了的一点点还报。这是天下人类都一样的。宰予没有用三年怀念父母的心情!

大家都知道,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为了拯救周礼,孔子对古代道德生活作了重要反思,从而开创了“仁”。而所谓“仁”,其实是对每个人内心的要求,孔子对形式与实质的问题反省很深刻,他看到,所有的礼乐规范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而只有“仁”的要求才真正触及到人的实质、本质。一个仁德修为好的人,礼乐的展现会是一种很自然很真实的流露。相反,过分地强调“礼”,强调形式的东西,礼乐就不再是真实的礼乐,而是束缚人性的模子。“人而不仁如礼何”。一年之丧也好,三年之丧也罢,孔子觉得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出发点是不是真诚的,是不是发自内心的。如果你内心不仁不孝,即使守孝十年和不守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孔子问宰我食稻衣锦安否?宰我说安,于是孔子断言,此子不仁。

第79问:敢于对孔子提出批评的学生是谁

在孔子的弟子之中,子路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不迷信任何人,包括他的老师孔子。他几乎是唯一一个敢当面批评孔子,表达自己态度的孔门弟子。这是子路率直、光明磊落性格的体现。他求学,往往穷根究底,并不满足于一知半解,例如,子路问孔子怎样才能成为君子,他就不满足于孔子的回答,接连问了几次“这样就够了吗”?子路到卫国做官,走前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治理国家必先“正名”,子路嗤之以鼻,认为这是迂腐可笑的。虽然孔子后来又解释了半天所谓的“名不正则言不顺”,相信子路仍然持保留意见。

又一次,公山弗就想在鲁国造反,邀请孔子前去,孔子怀着用自己理论治国安邦的伟大愿望,打算前去实现从前的宏伟理想。对孔子的这一举动,子路以为不妥,当面反讥说:没有人用你就算了,为什么要投奔这个叛乱分子呢?急得孔子支支吾吾地回答:我去应召是想借那块地方复兴周朝啊。由于此事于情于理都欠妥,加之子路的反对,孔子未能成行。

另一次,晋国人佛肸叛乱,招孔子去,孔子又动心思了,结果子路旗帜鲜明——反对,说:从前您不是教导我们说:“其身不善,君子不入”么?现在怎么又要出尔反尔呢?孔子面红耳赤,狡辩了一番:白的东西,即使染也染不黑的(白也,涅而不淄)。只好又作罢。

在所有的学生都对老师的见解、教导和行为心悦诚服顶礼膜拜时候,子路却能屡次站出来,表达与老师不同的自己的个人见解,子路就是这样一个光明磊落、伉直坦率的人,只要他认为不对,一定会坚决提出批评,即使是自己尊敬的老师也不例外,这一点在孔子的所有弟子中是不多见的。

知识链接:

古代人是如何拜师的

古代人是如何叩开老师的门的?当然首先就要看诚意了。

《宋史·道学二》载,杨时、游酢二人相约拜师于程颐,那天刚好下起了大雪,两人赶到程家时,不曾想程先生闭目养神养着养着竟然睡着了,两人为了不影响先生休息,就立在门外等候。程颐这一睡不知过了多久,当他醒来时,发现门外的雪都已经一尺多厚,杨时与游酢已成了雪人。

这就是古代尊师典故程门立雪的由来。史书载杨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有人据此认为两人并非立于门外,而是在旁守候,时间显然比较久,因为降雪已达一尺。还有人说其实程颐早就知道俩人来了,故意装睡,为的是考验两人的耐心和诚意。

通过了老师的考验,老师答应收录门下了,就要选择良辰吉日,写个书面的拜师帖子,恭恭敬敬的三叩首,六叩首。民间的一些学徒一般是从师三年,第一年跟着师傅打杂、第二年学艺、第三年就算满师了。满师要办出师酒,出了师要为师傅帮工一年算是熟练期吧。学徒期间,师傅不付工钱但管吃、住,要帮师傅做家务,劈柴挑水做饭带小孩之类的。

古人尊师重教有一定的原因。在古人的观念中,老师对于一个人赖以安身立命和处世的“才”“德”有重要的造就培育之功。“人之常尊,曰君,曰父,曰师,三者而已……君之于臣,父之于子,力有所不及处,赖师之教尔,故师之德配君父”。把老师的恩德比之于父亲,因而老师不但有“恩师”之称,而且被弟子称为“师父”。“德业之师,以父道事之”。“师徒如父子”是古来敬师的名言。

同类推荐
  • 《哲学的贫困》导读

    《哲学的贫困》导读

    《<哲学的贫困>导读》共四章,分别为“《哲学的贫困》的写作背景”、“批判蒲鲁东的政治经济学:《哲学的贫困》第一章导读”、“批判蒲鲁东的哲学:《哲学的贫困》第二章导读”、“《哲学的贫困》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哲学的贫困>导读》以《哲学的贫困》写作背景和内容结构为切入点,引领读者对《哲学的贫困》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研读,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也有助于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缺陷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
  • 大家小书·译馆:陀思妥耶夫斯基

    大家小书·译馆:陀思妥耶夫斯基

    本书系194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纪德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经典名作。本书主体部分是纪德1922年所作的关于陀氏的六次讲座。本书是两位伟大作家的一次隔代的心灵交流,向读者展示了一种健康的心智生活。纪德关于陀氏的这些论述带有浓厚的法国阅读经验,早已被公认为是研究陀思妥耶犬斯基的珍贵文献。
  •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思维决定成败。思维控制着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了人的视野和成就。正确的思维方式,让你事半功倍,青云直上;错误的思维方式,让你茫无头绪,劳而无功。然而正确的思维方式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提高。本书概括总结了12种思维方式、精选了54道思维名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你如何正确地思考和选择,让你在一筹莫展中找到突破,在乱七八糟中理出头绪,在山穷水尽时峰回路转,从而增强你的思维能力,激发你的大脑潜能,在现代社会中脱颖而出。"
  •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是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学派。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称为一家。
  • 启迪智慧的金钥匙:逻辑思维方法纵横谈

    启迪智慧的金钥匙:逻辑思维方法纵横谈

    本书吸收了当代形式逻辑的新成果,又兼收了非形式逻辑的新观点,运用辨证逻辑的思维方法,通过一系列案例,对逻辑学的基本原理作了通俗的讲解。
热门推荐
  • 地下城外传

    地下城外传

    一个《地下城与勇士》的角色突然有了自我意识,为了反抗命运的操控和TP的压制独自走上一条无法想象的历练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每天都能看见阎王大人在寻死

    每天都能看见阎王大人在寻死

    刚刚高中毕业准备上大学(还不一定考不考得上)的准大学生闫三三,高考完过于兴奋,和同学聚会时,为缓解尴尬,猛灌一瓶RIO后不省人事。此刻她还不知,一个新的世界正缓缓向她打开。这里有:牛头和马面不可说的二三事。无良老板费尽心机压榨员工。xx或成为最后赢家。“阎王大人,我来接你回家”(一个洁白圣父笑容)“不必,别阻挡我吃香喝辣。”
  • 观念

    观念

    全球最畅销图书《致加西亚的信》的作者继《自动自发》之后的又一颠峰力作。一本改变人生和命运的必读书。《观念》一书是从阿尔伯特·哈伯德众多著作中浓缩出来的商业思想的精华,书中洋溢着勤奋、敬业、忠诚、主动的“罗文精神”,强调转变观念才能改变一生,是继《致加西亚的信》、《自动自发》之后所有公务员和公司职员的又一必读之书。
  • 我的梦想是当白莲花

    我的梦想是当白莲花

    所以女生都不喜欢白莲花因为她们做作她们嘤嘤嘤骗男生但是,我的梦想是当一个白莲花!!!
  • 爱你这只是理由

    爱你这只是理由

    这是写作者在初中的所见所闻在郑州市五十八中,一大批新生在各个的教室里,女主遇见了心仪的男生,那个男生好像也喜欢她,但女主不能早恋。。。。。
  • 纪念18

    纪念18

    纪念骄傲,纪念曾经,纪念遗憾,纪念那个无数次从睡梦中挣扎的夜晚,最敬重的人离开时的背影,清晨打着背包奔跑的追梦少年,还有那难得的站在三尺讲台侃侃而谈的机会。为了不留遗憾,挑灯夜读,拼命奔跑的18年。
  • 所谓学霸的奋斗史

    所谓学霸的奋斗史

    传说中的学霸,我,17岁,被牛撞昏迷了,做个一个长长的梦,谈了一场甜甜的恋爱,醒来却发现:28岁的高龄,还没谈过恋爱,被父母逼得要去当尼姑……不是呀,我要甜甜的恋爱!
  • 四冥轩之灵魂假面

    四冥轩之灵魂假面

    四溢之灵魂,冥轩化假面。前世擦肩的我们,时逢千年,再次牵起彼此的手。假面掩下了时间的痕迹,却留下了心中的伤,当时间再次重叠,夕阳下的我们对视一笑。“你会爱我多久?”“直到世界的尽头。”一个多么美好却脆弱的承诺......
  • 新末世

    新末世

    曾经的文明时期,如今的黑暗时代。无法打破的一切,无法更改的历史。只有面对,才有一线生机,却并未有多少人敢。……唯一重生的叶天,再次行走末世之路。感受非凡力量,踏上王者巅峰!世间万物,归谁所有?是九重帝尊,还是另有其人……群:31238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