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65900000009

第9章 孔子的生活与追求(1)

第22问:孔子有哪些老师

据《论语·子张》记载,卫国大夫公孙朝问子贡,孔子跟谁学习。大概是这位公孙朝先生的话里有嘲讽孔子并非名师高徒的意思,子贡也毫不客气地予以反诘:“文王、武王的大道并没有崩坏,还在人间。贤者理解它大的方面,不贤者了解它小的方面,文武之道,无处不在。夫子哪里不能学习?他为什么要有固定的老师呢?”

这一段文字,给了我们两个信息:一、当时一般人都不知道孔子的老师是谁;二、孔子的学生(包括子贡)也承认孔子没有固定的老师。之所以这样,除了孔子青少年时代因为父亲早逝家境贫寒的确没有拜过名师之外,还有可能是,孔门弟子有意不提孔子的老师有哪些人,为的是把孔子塑造成横空出世的“至圣先师”。

事实上,孔子承认,自我并非生而知之的“天才”,他只是一个因为喜欢古代典章制度,所以努力去钻研、了解的人。小时候学习各种“鄙事”(大约指吹拉弹唱、驾车、射箭之类技艺),十五年立志学习古代礼仪典章知识,五十年以后研习《易》,无不表明,孔子是一个学习上不知满足的人,而且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孔子更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他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话,可以肯定,他也是一个为了获取知识可以“不耻下问”的人。

孔子的学习,固然相当程度上是自学行为。但是,这不等于说,孔子一直没有向他人求教与学习过。孔子很可能只是没有正式、长期地拜某个人为师,进行系统的学习。但是,私淑前贤、短期求学、向他人学习某一项具体技艺之类的事情,孔子做过不少。换言之,孔子的学习道路上,可能不曾有过狭义的老师,但广义的老师肯定是有过的——事实上,还有过不少位。下边我就分类略作介绍:

乐曲老师。孔子最爱学习的是乐曲,包括器乐与声乐。《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在齐国的时候,跟齐国的宫廷乐师谈乐曲,听到周朝的宫廷乐曲《韶》,喜欢得不得了,立即拜齐国的宫廷乐师为师。学习演奏《韶》的几个月时间里,因为全身心沉浸于美妙的乐曲之中,连他平日里最爱吃的肉的味道都闻不到了。可惜的是,这位教孔子演奏《韶》的老师没有留下姓名。不过,另外一位教孔子弹琴的老师,却留下了姓名,他就是鲁国的师襄子。师襄子在宫廷乐队中的专业是击磬,但是,他也很擅长抚琴。孔子就曾经跟他学了一段时间抚琴,直至把一曲《文王操》彻底掌握并深刻理解。《论语》记载,孔子跟人一块唱歌,假如觉得别人唱得好,就会让人重唱,自己学会之后,再跟人合唱。遗憾的是,这些教过孔子声乐的老师,都没有留下姓名。教过孔子乐曲的,还有一位周朝的大臣苌弘。《大戴礼记》有孔子到周“学乐于苌弘”的记载。

其他技艺的老师。有一次,达巷党人嘲讽孔子,说他博学无所成名,孔子说自己掌握了驾车技术。孔子还说过,自己年轻的时候,身份低贱,因此学会了不少雕虫小技。合理想象,孔子学习这些技艺,都应该是有老师的。

为人、思想方面的老师。《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如下一段话:“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于齐,晏平仲;于楚,老莱子;于郑,子产;于鲁,孟公绰。数称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孔子皆后之,不并世。”

“严事”,就是心怀敬意地对待,实际上也就是以他们为学习榜样,以他们为师。有的学习他们的为人品德,有的学习他们的思想观点。这其中,老子是曾经对孔子作过当面点拨的老师,临别之际,还语重心长地送了孔子如下几句话:“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接受了老子的一番教导之后回到鲁国,孔子身价提高了不少,投到门下的学生明显增加了。《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子感慨自己年老体衰,很久没有梦见周公了。显然,周公是孔子思想方面最重要的老师。他的礼乐治国思想,就来自周公。

知识链接:

古人拜师有哪些规矩

在此说说梨园拜师学艺的规矩。旧时,拜师学艺有四种方式:即科班学艺、做手把徒弟、请家中传艺和票友学艺。

科班学艺,学员入科后,必须按科班排名顺序,另起新名,并以名字中的某一个字作为标志,显示科班的特点或学艺的先后。学员多是贫寒子弟,入科班目的是学习技艺,以谋衣食。凡进科班,都要履行入科手续,立“关书”(即学员家长与科班订的契约字据)。学艺时间多是7年,有的还外加帮助科班1或2年。科班负责学员的吃穿,但“天灾人祸、车轧马踏、投河觅井、悬梁自尽,各听天命,不与班社相干。”若学生逃走或半路退学,家长与中保人还要赔偿科班7年的损失。科班里教学时采用“打戏”的方式,即“不打不出功”,这是祖师爷传下来的规矩。在科班中,学员最怕的是“打通堂”,即一人犯错,全体挨打。由于挨打时趴在板凳上,故科班演员都自称“啃板凳出身”。老艺人常将学员的7年学艺称为“七年大狱”。

做手把徒弟,即演员在家中收徒进行的个别传艺。学艺时间、拜师立字据与科班相似。生老病死,老师亦不负责。学艺期间,可任老师打骂。演出收入归师。学艺之余还要帮老师做家务。手把徒弟要想搭班演出还要另拜老师,叫“带道师”,否则,同行不予承认。

请家中传艺,由于出钱请老师教戏,学生一般不太受罪,老师教授也较仔细。一般家道殷富的梨园人家方能做到。这种学艺与手把徒弟一样,都要借台练艺,即搭科班进行演出练习,早晚仍在家中学戏。

票友学艺,票友的家庭条件一般较好,可出钱请老师教戏。他们若以唱戏为生(即“下海”),也需要拜“带道师”,否则将受到同行的歧视。

旧时,拜师学艺有一套程序。尤其是拜著名演员为师,拜师仪式更为隆重。拜师要有引荐人,即“引荐师”,征得老师同意后,方可择定吉日,正式拜师。

拜师仪式一般在饭庄举行,学生负责所需费用。仪式开始,学生先向祖师爷磕头,然后分别向师傅、引荐师、师伯、师叔磕头认师。再拜见各位师兄。行礼完毕,设宴款待。宴席结束后,新徒随师回家,拜见师娘、师兄、师嫂等,一一呈上见面礼。师傅也要给徒弟回礼,称为“衣包借牒”。从此,此徒便成了该老师的入室弟子。按传统,这种师徒关系如父子,即“一日为师,终生若父”。

第23问:孔子招生要收多少学费

孔子一辈子周游列国,东奔西跑、颠沛流离,政治幻想彻底破灭之后,便神情黯然地回到了故乡鲁国。这时候,他已经是将近七十的老人了。他争不动、也跑不动了,来日无多,不如办个私塾讲学吧。泗水、洙水是两条古河,淙淙流水环城而过,孔子创办的私塾就坐落在曲阜的松阴柏影之间。

据《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有七十又二人。”“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礼”,指礼仪制度、道德规范;“乐”,指音乐、诗歌、舞蹈;“射”,指射箭;“御”,指驾车;“书”,指文字读写;“数”,则是算法。孔子的教学概括起来就是全面发展,所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泗洙书院的学生也是大杂烩,什么人都有。颜回“贫居陋巷,箪食瓢饮”,是个穷苦人;子路先后做过两家贵族的家臣(宰);子贡则在曹、鲁之间做生意,而且富至千金,还当过鲁、卫的行政官员,是聘问各国、与诸侯分庭抗礼的重要人物。尽管弟子们贫富悬殊,还是要出些钱物供养孔子的,否则招收一大群学生乱哄哄的,白吃白住不干活儿,书院早就关门歇业了。那么,孔圣人教书,究竟收多少学费呢?

《礼记·少仪》说:“其以乘酒壶、束脩,一犬赐人或献人。”这里的“乘壶酒”是“四壶酒”;“束脩”则是十条绑在一起的干肉,古代诸侯大夫拿这些东西互相赠送,学生入学时也向老师进献这种礼物。

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什么意思呢?“只要人家能送我十条肉干儿做见面礼,我不会拒绝收留他做学生的。”朱熹又做了进一步的解释,说:“古者相见,必执贽以为礼。束脩,其至薄者。”

原来,几条肉干儿算不得什么值钱的东西,而是“至薄者”,带一点儿这个,有聊胜于无吧。看来,泗洙书院的门槛并不高,学费近乎象征性的,简直就是一所平民学校。

知识链接:

我国古代的私塾教育有什么特点

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唐代,明清时期走向全盛,清末走向衰落。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于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

私塾的学生启蒙时间大多在6岁左右。学生入学也不必经过入学考试,一般只要征得授课先生的同意,并在孔老夫子的牌位或圣像前恭立,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个头或作一个揖后,即可取得入学的资格。私塾规模一般不大,收学生多则二十余人,少则数人。私塾对学生的入学年龄、学习内容及教学水平等,均无统一的要求和规定。

《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以及《女儿经》、《教儿经》、《童蒙须知》,等等,是我国古代通行的私塾教材,有学生进一步则读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其教学内容以识字习字为主,还十分重视学诗作对。

私塾的教学时数,一般因人因时而灵活掌握,可分为两类:“短学”与“长学”。教学时间短的称为“短学”,一般是一至三个月不等,家长对这种私塾要求不高,只求学生日后能识些字、能记账、能写对联即可。而“长学”每年农历正月半开馆,到冬月才散馆,其“长”的含义,一是指私塾的先生有名望,其教龄也长;二是指学生学习的时间长,学习的内容也多。

在蒙养教育阶段,私塾十分注重蒙童的教养教育,强调蒙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如对蒙童的行为礼节,像着衣、叉手、作揖、行路、视听等都有严格的具体规定。在教学方法上,先生完全采用注入式。讲课时,先生正襟危坐,学生依次把书放在先生的桌上,然后侍立一旁,恭听先生圈点口哼,讲毕,命学生复述。其后学生回到自己座位上去朗读。凡先生规定朗读的书,学生须一律背诵。另外,私塾中体罚盛行,遇上粗心或调皮的学生,先生经常打学生的手心,揪脸皮和耳朵等。

第24问:孔子到底收了多少弟子

有关孔子弟子数量的说法,最早出自秦丞相吕不韦的《吕氏春秋·遇合》一篇。其中讲到孔门传承情况,有“委质为弟子者三千人,达徒七十二人”一说。吕不韦生活在孔子之后二百多年,他这一说法的可信度,就好比今人说清代中期之前的事情。

在《吕氏春秋》之后的文献中,还有一个说法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于是便有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的说法。但是,从此书的用语来看,司马迁给“弟子三千”说,加上了一个表示或然的“盖”字,显然对这一说法也没有什么把握。

《论语·述而》:“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脩”指的是干肉。“束脩”就是十条干肉。束脩是古人初次拜见别人时常用的礼物,学生登门拜师,也是要送点礼的。不知道古代一条干肉有多重,姑且算一斤鲜肉吧,风干了也就细细的一条,一束就是10斤。如果孔子真的教过三千名学生的话,算起来他光第一次的见面礼就至少收到过三万斤肉。他家必须天天吃掉二斤肉,也得要40年才能吃完。孔子当时收徒,也不同于现在的招生。学生是单个地来拜师的,不是成批地来上学的。孔子早年在鲁国是有职位的,不可能将主要精力用来当教师,后来周游列国,经常流动不居,也不适宜招生办学。现在的大学老师,年年换新班级上课,一个班几十到上百人不等,要想累积见到三千学生的面孔,没有三五十年是不行的。孔子那种带学生的模式,结合他自己经历的实际情况,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有三千学生的。

关于孔子弟子的确切人数,儒家的亚圣孟子的看法比秦代和汉代都要早,也许比较接近实际情况。《孟子·公孙丑》的记载是“七十子”:“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现代学者钱穆作《孔子弟子通考》,将传世文献中能够落实的孔子弟子全列出来排比,确认有名字和籍贯记录的仅仅是二十七人。还不到“七十子”说的半数。至于弟子三千的后起说法,钱穆认为是捕风捉影的虚构,不足为信。

知识链接:

孔子是自学成才吗

孔子少时家贫,并无固定学塾教师。那时候似乎没有学堂,但是有老师。孔子自己博学多闻,算是自学成才。自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其母可算第一教师。据说他周游列国时,曾经短期问学于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等。据传他从一个难为他的稚童那里也学了一招。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同类推荐
  • 诸子的声音

    诸子的声音

    本书通俗地叙述了先秦诸子的主要思想,分析了个中优劣,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是一本相当不错的入门级读物。从春秋到战国,从老子到韩非子,这本书跨越了数百年的历史时期,呈现了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思想主张,以及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等多位思想家的学说及其流变,涉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样貌,同时展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交流、学术论辩、理念争锋、门派兴衰。
  • 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

    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

    本书面对人生挫折时如何坚定世界观的思维选择,《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尼采的人生劝诫)》给人带来正能量的心理暗示,从容地面对生活。
  •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是亘古难题。乍一看本书的名称,专门研究人生哲学的人,可能会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以为又遇上了一位现实版的唐·吉诃德;一般世人,则可能感觉到这一问题好像是不难回答的。
  •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上下册)》中国第一位哲学家是老子,被称为“哲学之父”;他著的《道德经》,被尊为“万经之王”,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哲学体系,处于主干地位。当年的老子是怎样著这部博大精深的《道德经》呢?尽管《道德经》的注释本不下几百种,但没有一本能解开老子是怎样著经之谜的。这部书的出版,正好填补了这个历史空白,对研究道家学说是有益处的。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一书分为81章,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尽管全书只有五千余字,但从古至今,研究《(道德经》的文字已经有几千万字之多,注解《道德经》的名家也有数十家。可以说,《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本书从《道德经》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谋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关治国、为人处世和个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观点。若能把它用于实践,希冀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完满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凤惑天下:战神王爷妖娆妃

    凤惑天下:战神王爷妖娆妃

    她,二十一世纪的杀手之王,代号F-112567,拥有着世人为之避而不患的紫眸,世称是妖女转世,右肩上还有一朵紫蓝色的幽兰胎记。她,遗忘大陆凤国威王府的幽兰郡主,从小顶着天才少女的头街,不仅有着世人都为之闻风丧胆的修炼以外,还有着强大的靠山和江湖势力,上天总是不公平,比如上天给了她天才头街,却拿走了她的容颜,可谓是天妒奇才。当杀手之王魂穿古代,当丑女变绝色美女,当妖娆的她变成她时又会掀起怎样的风浪?
  • 哎呦呵

    哎呦呵

    每天都发生着看似平常却又乐趣十足的幽默故事。
  • 我不是学霸又怎样

    我不是学霸又怎样

    这是我——狂野雷神的平生文章与自传。我爱这本书。
  • 断情疾

    断情疾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前尘阁忘尘术,忘却相思苦。。。。
  • 于仙世

    于仙世

    明皇六十五年,天下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哀民遍野,恰逢域外邪族进攻人间,烧杀淫掠,无恶不作,世间一片末日之景。天下以清天门为首的五大正派广招弟子,联手进攻域外邪族,却因叛徒的背叛导致原本打开的局面瞬间变成劣势,在人间最危难之际,清天门弟子龙飞翔主动申请前往域外邪族的世界……
  • 精灵收集册

    精灵收集册

    男主陈泽在一次数学课上偶然获得一本书,就这样,陈泽不一样的人生开始了
  • 承蒙之爱

    承蒙之爱

    没想到男朋友竟然是电竞里的队长宋郁,陪你玩吃鸡完全带飞你,苏淋玩吃鸡并不差,可和他玩………所以大神求带飞,我一个小小娱乐圈里的人配不上你啊!
  • 无敌从吞噬万界开始

    无敌从吞噬万界开始

    一座直通天际的大殿最高层....一名身穿黑白色衣的英俊男子负手而立,叹息道:“上!粉碎他们!”敌人:“算什么本事?来一对一?”林辰:“我都说了这是为了我们老林家啊!”敌人:“.......”林辰:“且我一出手,必定天崩地裂宇宙颤抖,何必呢?”敌人:“.......”林辰:“对了你们有没有国色天香、倾国倾城的女儿?”敌人:“......”林辰:“有的话嫁给我吧,以后大家都是亲家,打打杀杀多不好!”敌人:“卒”
  • 我想越级打boss

    我想越级打boss

    晓伊本来以为,在16岁的最后期限还没有觉醒任何异能,获得异能的道路会无比坎坷,然而开局就莫名其妙获得超强异能。晓伊本来以为,追求比自己大6岁的女神会如登天般难,没想到开局直接开启姐弟恋?升级变强的道路总该要披荆斩棘了吧,居然还是一帆风顺。当晓伊越来越了解这个世界之后,逐渐成长后,才发现,要面临的boss,其实一直笼罩着所有人,无可逃避,也无从战胜。那就是现实。
  • 玩转双界:凰女太轻狂

    玩转双界:凰女太轻狂

    【力荐新书《凤逆天行:纨绔嫡小姐》】她是生在以武为尊世界的废材,是昔日长公主之女,因遭人暗算沦落至现代,与母亲相依为命。即使沦落至此,她依然保持着骨子里的那一分傲气。当她在普通界已经身怀妖孽天赋之时,凤临天下,惊艳艳地回到了那个会使她遭人唾沫的地方,凤凰之神灵宠,光明元素,思想空间,任何一样足以亮瞎你们的狗眼!但是不曾想,她复杂的身世又即将揭开一层面纱......这一切的一切,也不知是福,是祸。但是,凤凰始终是凤凰,就算已落下了枝头,依旧也是凤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呵呵,你要来试试么?【男女双强√】【宠文√】-原书名《凤凰舞之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