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54000000015

第15章 克骄防矜,成就功绩(1)

孔子论破满

◎置虚器于水中,未充则唱,既充则默。——《庸言》

仲由(公元前542—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末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敢于批评孔子。孔子了解其为人,评价很高,认为可备大臣之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并说他使自己“恶言不闻于耳”。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勇于进取,曾任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是孔子“堕三都”之举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后为卫大夫孔悝家宰,在内讧中被杀。

有一天,孔子带着弟子子路去周代的祖庙参观,看到一个制作巧妙的陶器,就问看庙的人:“这叫什么陶器呀?”

看庙的人回答说:“这大概就是‘破满’吧。”

孔子说:“我听说过,这个被名为‘破满’的陶器装满水,它就翻倒;空着,它就歪在那里;只有把水装得正好,它才立着,是这样的吗?”

看庙的人回答说:“是的,正像你说的那样。”

为了弄清真相,孔子就叫子路取水来试一试。子路取水来试了一下,果然如孔子说的那样:装满水,它就歪倒在地上;空着,不装水,它就躺在那里,立不起来;只有水装得适中,不多不少,它才能直立起来。实验完了,孔子长叹一声,说:“唉!哪有满了不倒的呢!”

子路看明白了这个“破满”,又问孔子说:“老师,您说要保持不倒,有办法吗?”

孔子回答说:“保持满而不倒的好办法就是要抑制、减少水,让它不满,它才不倒。”

子路又问:“要怎样才能抑制减少呢?”

孔子回答说:“德高望重的人,就要谦虚恭敬而有礼貌;拥有大量财产的人,就要勤俭节约而不奢侈;官大俸禄愈多的人,就要愈保持有所畏惧的态度;见多识广的人,就要保持浅薄无知的样子,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做,我想就可以抑制减少‘满’的倾覆了。”

孔子以物喻人,指出抑制自满的办法,就是要谦虚,以礼待人。而且,孔子不但这样教育学生,还为人师表,亲自去实践。

有一次,孔子问子贡说:“你与颜回比较起来,谁好?”

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比颜回呢!颜回听到一点,就懂得十点;而我听到一点,只能懂得两点。”

孔子说:“不如颜回啊,我和你都不如颜回啊!”(颜回也和子贡一样,是孔子的学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的这句至理名言,就是孔子谦虚精神的写照。

◎故事感悟

如果说谦虚是前进的助推器,那自满则是进步的绊脚石,毛泽东主席说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青少年朋友一定要像孔子一样,破除自满,保持谦虚的精神,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史海撷英

仲由路边难师

据《史记》记载,有一次,孔子师生一行数人到卞国的都城(今泗水之卞桥)东边游玩,走到仲村时感到口渴,就向正在提水的仲由讨水喝。仲由说:“要喝水,先认一字。如果不识此字,须叫我三声老师。”孔子不以为然,满口答应。只见仲由将扁担在井口中央一放,站在井边一动不动,说:“这字念什么?”孔子师徒围着水井面面相觑,不得其解。

仲由说:“井口加一竖是中,旁有一人是仲。”满腹经纶的孔子被这样一个少年难住,不禁叹曰:“神童仲子,乃我师也。”这句话一说出来,仲由连忙跪下说:“仲由有罪,本想与您开个玩笑,没想您却当真了,请受我三拜。”孔子扶起仲由,说:“仲子路边难师,实为奇事,你就取字‘子路’吧。”

房玄龄谦和忠诚终生为相

◎人必有一善,集百人之善,可以为贤人;人必有一见,集百人之见,可以决大计。——吕坤《呻吟语》

房玄龄(579—648年),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唐朝的开国宰相。18岁时举本州进士,隋末投李世民,成为秦王府的重要谋士。唐武德九年(626年)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贞观之前,他协助李世民经营四方,夺取皇位;贞观中,他辅佐太宗掌政务20年,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还参与修唐礼。他善于识人用人,不求全责备,随材授任;恪尽职守,不自居功。后世合称他与杜如晦为“房杜”,有“房谋杜断”之誉。

房玄龄身处宰相职位能够一直得到皇上的信任,在大臣中有极高的威信,是因为他坚持忠于皇上、忠于国家,为人谦和的处事原则。

宰相,身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宰相的职责是辅佐天子协理阴阳,选拔人才。宰相之下是群臣是天下百姓,而在宰相之上就是一国之君。所以处理好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对于宰相来说非常重要。房玄龄凭借自己忠诚谦和的个性,很好地平衡了这一关系。皇上是宰相之上的唯一一人,宰相的命运是由皇上来决定的。如果身为宰相,过度表现自己,必然会引来皇帝的猜疑,认为宰相要夺权篡位,从而引出杀身之祸;当然,身在相位,却拿不出相应的作为,也是很难让皇帝信服的。所以既要展示出自己的才能,又要取信于皇上,这就需要两者兼顾。既要让皇上知道自己的本领,又要让他放心,身为一朝之相不会对皇上构成威胁。

当然唐太宗对房玄龄的信任也不是凭空而来的,是从房玄龄的人格品行中看到的。房玄龄虽不如魏征那样敢于直言进谏,但他觉得皇帝言行上有不当之处时,还是会在唐太宗面前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房玄龄进谏的方式和魏征不同。魏征发现唐太宗的过失是不留情面地提出意见,好在唐太宗是个知好歹识大体的人,又有反思能力,所以成就了魏征的直名。而房玄龄进谏,总是注意方式方法,给唐太宗留面子,和风细雨委婉说理,既说明了道理,又合乎人情,因此效果就分外好,唐太宗对房玄龄可以说是言听计从。

贞观十七年(643年)的一天,唐太宗突然问周围的大臣们:自古至今,得天下以后的皇帝们,当子孙们开始执政的时候,多数就开始天下大乱了,这是为什么?房玄龄在一边回答道:那是因为开国之君是在沙场上赢得国家的,但赢得国家后年轻的国君是生长在平安的环境里,在深宫之内享受着荣华富贵,又没有机会接触深宫以外的世界,体会不到人民的疾苦,自然久而久之就丢弃了原来的治国方针。房玄龄说这句话的用意,在于告诫唐太宗不能够过分溺爱子孙,要给他们以适当的锻炼,避免因子孙荒淫无度而误国。

从贞观十六年(642年)开始,到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对高丽发动了多次战争。战争不仅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负担,还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多的灾难,对国家军事力量的消耗更是严重。其中在贞观十九年的一次战役中,仅战马就死掉了一大部分,可见这场战争给国家带来的损失和负担。房玄龄是不赞同消耗国力、民力对外用兵的。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龄已经重病缠身,但当他听到唐太宗打算再次东征的消息时,他对儿子说:“如今国家刚刚稳定下来,各项事业都在顺利地进行,应该注意国家的发展,而不要把精力放在讨伐东边的高丽国这件事上。那是劳民伤财,对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这将要成为国家的最大的祸患。皇帝含怒下了决心,下面的臣子们都因惧怕皇帝而不敢进言,我如果知道不说,就会含恨入土,死不瞑目的。”于是在唐太宗出征前,他不顾重病,抱病写了《谏伐高丽表》,文章言辞恳切,将讨伐高丽国的弊端一一写出,劝皇上不要因为一时之气,不顾百姓安危而出兵征讨高丽国,这样做只会失去民心。此表写得诚挚恳切,唐太宗看后十分感动,叹息道:“房玄龄病危疲乏到这种程度,还一心忧虑着我们的国家,为国家操劳,能够做到这点,实在是太难得了。”

房玄龄十分注意自己的劝谏方式,不会全面否定皇上的意思,但会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准备任命李纬为户部尚书,派人去征求房玄龄的意见,房玄龄没有表示明确的态度,但是却说:“李纬长得是一副好胡子呀。”唐太宗与房玄龄相处甚久,自然明白房玄龄说此人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于是便不再提拔此官员。房玄龄并没有当面否定唐太宗要提拔李纬的想法,而是在话语中巧妙地带出了自己的想法,既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又没有在颜面上对皇帝造成影响。

对上,房玄龄将忠诚放在了第一位;对下,房玄龄为处理好将相大臣同僚之间的关系将谦和放在了第一位。房玄龄与杜如晦之间的深刻友情,是历朝历代大臣之间非常难得的。两人身为左、右仆射,配合得极好,太宗每次同玄龄谋事,房玄龄一定说:“非如晦不能决定。”等到杜如晦来了,用的仍是房玄龄的计策。房玄龄善谋,杜如晦能断,两者合起来,即为完璧,每算不失。虽然因杜如晦病逝,两人只在一起合作了两年的时间,但是两人却一起为唐朝制定了许多典章制度,而且在杜如晦去世后,房玄龄也一直坚持执行两人一起制定的制度,并对其进行了发展。在历史上人们将两人誉为“房杜”,实为胜过“萧曹”的千古名相。

房玄龄对待其他大臣也是一样的谦和,绝不居功自傲,总是给予其他人以最大的支持。《资治通鉴》载,肃宗时修过国史的柳芳说:房玄龄辅佐太宗平定天下,一生二十二年都奉献在宰相这个职位上,称得上是天下贤相,但他的成绩却从未见他炫耀。太宗平定国家动乱,而房玄龄、杜如晦不讲自己的功劳。魏征、王珪善于向皇上谏诤言,所以房玄龄、杜如晦就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英(李勣)、卫(李靖)善于作战带兵,房玄龄、杜如晦就帮助他们发挥所长。这个品评将房玄龄谦和大度的精神充分表现了出来。其中说房玄龄从不炫耀自己成就的评价最为贴切,表明房玄龄功劳极高,但事事谦退。和是谦的前提,只有这样,才可以使群臣信服,树立自己的威信。

谦和与大略,既是才能,更是气度,这就是房玄龄终身稳居相位的秘诀。

◎故事感悟

房玄龄用自己一生的谦和、忠诚、辛劳换得了唐太宗的信赖,为唐朝的昌盛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人民谋取了幸福。虽然他一生操劳,但却名垂千古。

◎史海撷英

房玄龄对中华文献的贡献

房玄龄对历史和经藉图书进行了整一。由于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重视历史的皇帝,他有一句名言是:“把铜片作为镜子,可以帮助人来整理衣装;用古代的历史经验为借鉴,可以让人明白历史是如何更替的;用别人的行为作为镜子,可以看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因此,唐太宗一直重视记录历史。重礼人才的唐太宗,还是秦王时身边就开始云集着才子,号曰“秦府十八学士”,而房玄龄为十八学士之首,所以修订史书的重任自然就落到了房玄龄身上。

从贞观三年(629年)起,房玄龄遵从唐太宗的指示着手对两晋、北齐、北周和梁、陈、隋六朝史进行编纂。房玄龄是齐、周、梁、陈、隋五朝史的总监,是《晋书》的监修。五朝史修成于贞观十年(636年),《晋书》最后完稿于贞观二十年(646年)。同时从贞观三年(629年)起,房玄龄开始对唐国史和实录进行编纂和修订。在对唐国史进行编写的时候,房玄龄坚持忠于事实的写作手法,将历史上发生的事情按原来的面目进行写作,不夸张好事,也不掩盖坏事,更不会因为皇帝的喜好而改变历史。

◎文苑拾萃

七爱诗·房杜二相国

(唐)皮日休

吾爱房与杜,贫贱共联步。

脱身抛乱世,策杖归真主。

纵横握中算,左右天下务。

肮脏无敌才,磊落不世遇。

美矣名公卿,魁然真宰辅。

黄阁三十年,清风一万古。

巨业照国史,大勋镇王府。

遂使后世民,至今受陶铸。

粤吾少有志,敢蹑前贤路。

苟得同其时,愿为执鞭竖。

柳公权除满破骄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金楼子·戎子》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有自己风格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柳公权小时候字写得并不好,七扭八歪,常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和父母的训斥。柳公权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心想:为什么别人能写好,我就写不好?我非得写出个样子给你们看看!

怀着这种心情,柳公权发愤练字。别人去玩,他写字;别人睡觉了,他就着油灯写字;老师留的作业别人写一遍,他写十遍。经过勤奋苦练,柳公权的字写得大有长进,横平竖直,整整齐齐。老师也不再批评他,还经常拿他写的字教训别的孩子:“你看,人家柳生写得多好,你们要好好向他学习。”父母看到他的进步也高兴,给他买来最好的笔、最好的墨。

听表扬听得多了,柳公权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渐渐地,他有些自以为是,以为天下“唯我独尊”了。

同类推荐
  • 奇妙成语

    奇妙成语

    最经典、最精选、最常用、最需要的多功能幼儿必背名篇,在最容易记忆的年龄里,记住终身受益的……内容丰富,图片精美。
  • 课外侦探组:番外版—老鼠画廊奇案

    课外侦探组:番外版—老鼠画廊奇案

    本书是中国的名侦探柯南系列。小主人公米多西、欧木棋和马威卡三人同第九探案组的表姐麦洁一起,对种种诡异的案件进行了细致调查。凶手是如何嫁祸《韩林的自画像》而逍遥法外的?高空表演的小丑为什么系有保险绳却不幸坠亡?进行全国巡演的天才琴童为何突然失踪?为什么档案室恰巧被雷电击中着火,而其他科室安然无恙?一切的悬疑和罪犯的诡计都没有逃过课外侦探组的缜密推理。这本书可以锻炼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并使读者的知识面得到扩大。
  • 不可不读的最伟大的发明故事

    不可不读的最伟大的发明故事

    在成长的道路上,最快乐的体验是求知;在探索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帮助是引导。希望这套书能引导小朋友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遨游,成为小朋友们的良师益友!
  • 魔法物品系列1:魔法眼镜

    魔法物品系列1:魔法眼镜

    优秀少儿读物。凯茜无意中得到了一副魔法眼镜,于是她开始追查眼镜的由来和精灵们的期待……
  • 每天一个益智游戏

    每天一个益智游戏

    《每天一个益智游戏》精选了国内外365道最具独创性和趣味性的经典益智游戏。这些游戏难易有度、形式多样,能够锻炼和培养人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是成为优等生必不可少的课外读物。
热门推荐
  • 宇文山记

    宇文山记

    洪武年间,燕王朱棣奉命征服女真各部,途中遇到旷世奇才,江湖人称‘东海神算子’霍江,此时的霍江不到而立,却与燕王一见如故。霍江运用五行八卦之术助朱棣收服女真各部,将其划入大明的版图!朱允炆为帝,不久朱允炆开始撤藩,朱棣得知准备开战。建文得知霍江才能,就派大批武林人士前往刺杀。宇文惠多次保护霍江,两人日久生情,终成眷属。公元1402年朱棣取缔朱允炆,在应天称帝,改元永乐。朱棣论功行赏,因霍江屡建奇功封为“宁国公”赐朱姓-朱丰。十年后,朱丰积劳成疾,不治身亡,留下妻子宇文惠与孩子朱谦-字隐之。朱谦受母亲宇文惠的教导,侠义心肠,性格豪爽,天资聪明,古灵精怪。因母亲和父亲的原因,朱谦从小就认识江湖上的诸多前辈。受宇文、霍家的宠爱,故天生傲气但心地善良。因幼事与太子交好,成年后帮助皇上撤藩,消灭建文余党,在剿灭建文余党过程中,朱谦心生恻隐放了建文后代并与建文之女结为夫妻。其间又结识位为武林好汉和前辈,因在世俗的长期磨打,对世俗产生厌倦。后宣宗皇帝得建文一事,欲灭之。朱谦率妻妾家人逃走并归隐宇文山庄。
  • 银河传说之人间不值得

    银河传说之人间不值得

    她,本是来自人间守护神凤族宜凤身上的一枚凤羽,无神无情,被富有再生力的泪水孕育,幻化成人。他,本是人间正主宜枫的命魄,被赋予强大的灵力与法力重生为神。她与他本为一体。冥冥之中重逢,虽不识来人,命运却早已注定。
  • 团子作死记

    团子作死记

    其实这是饱含对团子无尽怨念的同人因为担心【禁止事项】所以进入创世按计划如果写不下去就选择大纲遁请放心本作者的节操余额干干净净
  • 穿越仙剑追美记

    穿越仙剑追美记

    “长卿大侠跟我说,说我的意中人,他的名字里面有一个字,那个字是抬头就可以看得到的。”“其……其实不是每次都能看见云的,每次都能看见的……是天”许诺换了个舒适的姿势,继续看着仙剑奇侠传,这已经是许诺三刷了。“轰...”一道水桶般粗的闪电在许诺房中炸开............
  • 万古北辰星

    万古北辰星

    荀奉,不我是北辰星。一个有点小猥琐胖子因为空间黑洞穿越到了星辰变的世界中,身怀九转玄功,小李飞刀的他又该何去何从?
  • 云铃风清

    云铃风清

    天道凋零,仙界法则混乱。原本寿与天齐的仙人们也难逃调零的命运。为了继续自己长生不老的悠闲生活,仙人们必须要去找寻有资质的凡人,让他们成仙以此来修补天道。身为有资质的凡人,楚逸得幸成为其中的一员。看到了从天而降的仙女师傅“清”。却在之后的一次机缘巧合下得知了一些往事。
  • 爱在逸启

    爱在逸启

    唐启拉住程逸薇,“逸薇,做我女朋友吧,我们天生就该在一起。”程逸薇抬手取下眼镜,眼中是遮挡不住的流光,“是什么给了你自信,说我们天生就该在一起?”唐启咧嘴一笑,“就凭我叫唐启,你叫程逸薇,我们就是要在逸启。”
  • 如果一生只爱你

    如果一生只爱你

    “你……还爱我么?”“不爱了。再也不会爱了。”我好像就是这么口是心非呢,明明那么爱却只能说不爱。
  • 武侠纪

    武侠纪

    侠者,本应扬善惩恶,替天行道,倘若连天也变了,那就只能逆天改命!一个随家族败落而逃亡在偏隅之地的少年,是不幸,还是侥幸之下,得到一块神秘黑石,自此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中踏出了一条追求武道巅峰,逆天而行的侠者之路。
  • 暖风吹过青春

    暖风吹过青春

    出身豪门哒南宫雨希小盆友自从转入另一个学校后,闺蜜背叛,丢失东西!惨遭威胁。。。然后。。。。她就遇见啦他!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青春,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