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84600000009

第9章 岁时部(分)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爆竹:用纸把火药卷起来,两头堵死,点着引火线后能爆裂发声的东西,多用于喜庆事。也叫炮仗或爆仗。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魈恶鬼。”

明·张岱《夜航船·天文部·冬·爆竹》:“上古西方深山中有恶鬼,长丈余,名山魈,人犯之即病寒热,畏爆竹声。除夕,人以竹烧火中,毕剥有声,则惊走。今人代以鞭炮。”

(子鱼注:自古除夕之夜民间有守岁的习俗,《东京梦华录·卷十·除夕》载:“士庶之家,围炉团座,达旦不寐,谓之守岁。”无论士人还是老百姓,都围炉团座,守岁一直到天亮,可见守岁的习俗由来已久。

古代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西晋·周处《风土志》中有关于除夕守岁的最早的记载:“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到了隋唐时期,守岁之风极为盛行,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守岁诗。如“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除夕夜热闹的场景跃然纸上。等到除夕时分一过,有便儿童绕街呼叫“卖痴呆”,吴地的儿童唱道:“卖汝痴,卖汝呆,谁来买?”以此希望让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变得更聪明活泼。

宋·范成大有一首读来诙谐可爱的《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二物于人谁独无?就中吴侬仍有余;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

更阑:午夜时分。厌穰:以巫术祈祷鬼神除灾降福。钝滞:迟钝呆滞。

大意是:除夕之夜直到午夜时分人们还没有睡意,都在祈求神灵除灾降福,大家都呆滞地等待着新年的到来。小孩子们笑着叫着跑过长街,嘴里吆喝着“谁来买我的痴呆”。谁人没有痴和呆呢,吴地的人们还有余呢。跑到南边没人买,跑到北边也没人买,一回头正碰见其他小伙伴也没有卖掉,哈哈笑着说你的痴呆也没人买呀!老人们一块坐在暖帘下聊天,听见孩子们在卖痴呆,笑着说我要买痴呆,你的痴呆想卖多少钱呀?孩子们嘻嘻笑着说老爷爷买痴呆不用钱,我愿意赊给你成千上百年。)

(子鱼注:除夕是一年之末,又称“岁暮”、“岁除”。除夕正值新年旧岁交替更代之际,人们在此日的岁时习俗有两个主要内容:除旧布新和驱邪避厉。岁暮之日,家家都忙着准备蔬菜和饭肴,人们称之为“宿岁之储”,用此来迎接新年。岁暮之日,人们相聚酣饮,互相邀请。这种习俗被称之为送岁。岁暮之日,人们不把饭吃完,总要剩下一部分,称之为“宿岁饭“。到新年的十二日,将此饭扔到大街上。人们以此象征去故纳新,寄托自己除贫取富的希望。在驱邪避厉方面,民间有镇宅之俗,即在十二月暮日,挖掘住宅四角,各埋一块石头。在北朝,朝廷把腊月举行的大傩仪式放在十二月末。

爆竹、燃草。正月一日清晨,人们闻鸡鸣而起,先在庭院中爆竹,燃草。所谓爆竹,即将竹子放到火中燃烧,令其发出叭叭的爆裂声,据说这样做,是为了吓走一种名为“山臊“的恶鬼。传说山中有一种怪物,人形,身长一尺多,只有一只脚,其名为“山臊”,又称为“山猓”。它不怕人,人若触到它,便会染上忽冷忽热之病。这种东西最怕毕毕剥剥的声音,所以人们借燃竹的爆裂声吓退“山臊”。

——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中国魏晋南北朝习俗史》)

(子鱼注:南朝·梁·宗懔的时代是用火烧竹,使竹节爆破发声,而宋代则是用纸装填火药,使之爆炸。南宋施宿嘉所编《会稽志》载:“除夕爆竹相闻,亦或硫磺制作爆药,声尤震惊,谓之爆仗。”这时可能真正意义上的爆竹和火药爆仗并用,并且“爆仗”有取代“爆竹”之势。早在北宋时期,城市里就流行火药爆竹了。——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

(子鱼注:鞭炮起源于古代的“爆竹”,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是这样记载的:“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也就是说,最初,人们燃放爆竹的时候,是把真正的竹子点上火,让它发出爆裂的声音。据《说郛》所引《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可见当时已经有了春节放爆竹的习俗,而且这一时期燃烧“爆竹”,是希望利用竹子着火之后爆裂的声音来赶走怪兽恶鬼。到了唐朝,爆竹又被人们称为“爆竿”,也是燃烧竹竿,使其发出爆裂声的意思。唐朝诗人来鹄的《早春诗》中有“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的句子,这里的“爆竿”就是指的“爆竹”。

从唐代开始,爆竹开始有了新的发展。唐初,就开始有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燃放。后来,炼丹家在炼制丹药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试验,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烧和爆炸,于是便发明了火药。火药出现之后,人们就开始把火药填充在竹筒里燃烧,这样爆炸之后产生的声音更大。此后,火烧竹子这一古老的习俗也就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上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鞭炮”,并且已经有了单响双响等不同的种类。)

桃符:古代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古人认为桃木能驱邪,故新年风俗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鬼邪。后来在上面贴春联,因此借指春联。

明·张岱《夜航船·天文部·春·桃符》载:“黄帝于元旦立桃板,门上画神荼、郁垒。尧时献重明鸟如鸡。国人利宝鸡,户上悬苇索,插符。三代异尚,夏插茭苇,明代插芝麻秸。殷螺首以谨闭塞也,一名椒图。周桃梗。神荼、郁垒:黄帝时,有兄弟二人,名神荼、郁垒,能执鬼除疫。后世祀以为神。”(子鱼注:门神有两种说法,一为神荼、郁垒;二为秦琼、尉迟恭。)

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明·孔尚任《甲午元旦》:“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子鱼注:桃木,被古人认为有压服邪气、抑制百鬼的功效,所以魏晋南北朝时人们有的也将桃板或桃符挂在门上。关于门神神荼和郁垒也有一个传说:远古的时候,有两兄弟,一个叫荼,一个叫郁,他们住在度朔山的桃树下,监察百鬼,发现有随便迷惑人的鬼,就用蒲苇绳将其捆起来喂老虎。所以魏晋南北朝时,人们在元日这天,或将蒲苇绳悬挂在门上,或将神荼、郁垒的画像贴在左右两扇门上。

——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中国魏晋南北朝习俗史》)

(子鱼注:春联,又名对联、楹联、门对。它也源于古代的桃符。最初,人们在桃符上画门神或写神荼和郁垒四字,后来,人们又在桃符上写一些驱灾避邪、保佑平安的词。关于中国最早春联的记载很不一致。据黄休复《茅亭客话》记载:五代后蜀每到除岁,诸宫门各给桃符一对,一般都写“元、亨、利、贞”四字。当时蜀太子长于文词,在本宫策勋府桃符上题了“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字,“以为词翰之美”。有人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据《蜀梼杌》和《宋史·西蜀孟氏世家》记载:后蜀孟昶在归宋的前一年,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岁除日,自命笔题桃符,其辞为:“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后人大都认为“楹帖始于桃符,蜀孟昶‘余庆、长春’一联最古。”后人大都认为春联源于五代时的后蜀。

20世纪40年代,在莫高窟藏经洞里的敦煌遗书中,发现了我国最早的春联。卷号是斯坦因0610,录文如下:

岁日: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福庆初新,寿禄延长。

又,三阳■始,四序来祥。福延新日,庆寿无疆。

立春日:铜浑初庆垫,玉律始调阳。五福除三祸,万古殓百殃。宝鸡能辟恶,瑞燕解呈祥。立春著户上,富贵子孙昌。三阳始布,四孟初开。■■故往,逐吉新来。年年多庆,月月无灾。鸡■辟恶,燕复宜财。门神护卫,厉鬼藏埋。书门左右,吾傥康哉!

以上文句从内容、形式上分析确为春联无疑。首先,时间上吻合。“岁日”、“立春日”正是我国春节书写春联的时候。第二,文句对偶,为联句格式。春联源于对偶句,经汉魏时代的骈体文、隋唐律诗的长期影响,逐渐形成以文句对偶对仗为特征的春联文体。敦煌春联大部联句工对,名词、副词与动词对偶相当,符合春联的文体。第三,内容多为祈福禳灾之言。对偶句、联语起源很早,但不能算做春联,这是因为它们没有新春喜庆的内容。而敦煌春联中“福庆初新,寿禄延长”“年年多庆,月月无灾”等内容都反映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第四,敦煌春联最后明确指出:“书门左右,吾傥康哉!”表明这些文句是写于门之左右的,所以,当为春联无疑。

敦煌春联写在斯0610卷的背面,前后均无题记,其正面是《启颜录》的抄本,尾题:“开元十一年捌月五日写了,刘丘子投二舅。”这可以确定春联的年代,在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左右,比孟昶写春联早240年。这样,我们可以说敦煌春联是迄今为止,得以保存下来的我国最早的春联。——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

(子鱼注:新春佳节贴春联早已成为中国人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这项活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从传统的文献资料来看,最早的对联是五代时期后蜀君主孟昶写的。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孟昶在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岁除日,自命笔题桃符,其辞为:“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楹联丛话》对此评论说:“楹帖始于桃符,蜀孟昶‘余庆’、‘长春’一联最古。”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敦煌藏经洞出土的一份唐代时期的文书,为人们了解这一久远的民俗,提供了详细的资料。这份卷号为斯坦因0610的文书中抄录了当时的桃符题词和对联,内容如下:“岁日: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福庆初新,寿禄延长。又,三阳■始,四序来祥。福延新日,庆寿无疆。

立春日:铜浑初庆垫,玉律始调阳。五福除三祸,万古殓百殃。宝鸡能辟恶,瑞燕解呈祥。立春著户上,富贵子孙昌三阳始布,四孟初开。■■故往,逐吉新来。年年多庆,月月无灾。鸡■辟恶,燕复宜财。门神护卫,厉鬼藏埋。书门左右,吾傥康哉!”

据敦煌民俗专家谭蝉雪的研究,这一文书上所载的对联从时间上看,“岁日”、“立春日”正是我国传统习俗书写楹联的时候,也是唐代人挂桃符的时候;从内容上看,这些对联全都是祈福禳灾的内容;从句式上看,文句对偶,正是对联的格式,而且文中有“书门左右”的明确交待,因此,这一文书所载的无疑就是桃符题辞,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对联。这些对联都是写在文书的背面,前后均无题记,正面是《启颜录》的抄本,尾题:“开元十一年捌月五日写了,刘丘子投二舅。”结合对联中所提到的民俗流行的历史时期,这些对联的写作时间大体上应该是在盛唐。也就是说,在唐代,不但已经有了对联,而且春节贴春联的习俗也已经形成了。)

履端,是初一元旦;人日,是初七灵晨。

履端:开端,指正月初一元旦。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曰:“秦二世三年正月,以避秦始皇讳,改名端月,至汉始易。”

元旦:也称元日,伏羲置元日。汉武置岁元、月元、时元。

明·张岱《夜航船·天文部·春·元日至八日》载:“东方朔占曰:‘正月元日至八日,一鸡,二犬,三豕,四羊,五马,六牛,七人,八谷。其日晴明,主所生之物繁衍,阴雨则夭折。’”

人日:明·张岱《夜航船·天文部·春·人日》载:“宋富郑公于正月七日朝见,真宗劳之曰:‘今日卿至,可谓人日。’”

(子鱼注:夏历正月初七为人日。魏晋时人董勋《问礼俗》说:“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南朝·梁·宗懔也在《荆楚岁时记》中描述过南方人过人日的情形。北魏末期,魏帝曾向臣下问起人日的来历,魏收曾援引董勋的《问礼俗》进行回答。由此可见,过人日的习俗经历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遍及北方和南方的广大地区。

如果说古人把元日视为万象更新的开始,那么人日就是人的生活更新的起点。正月七日这天,人们的种种活动,都表达了这样一种愿望,即人入新年,生活更新。

第一种活动是食“七菜羹”。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究竟是哪七种菜,由于史料缺乏,已不可考。但有一点可知,这七种菜都是新菜。在北方,人们在人日也讳食旧岁的剩菜,只吃新菜。

第二种活动为剪綵人。《艺文类聚》载:正月七日这天,人们“剪綵为人,或镂金薄贴屏风上,忽戴之。像人入新年,形容改新”。同样记载亦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十,“忽戴之”为“亦戴之头鬓”,意思更为明确,即人日这天,人们用彩色的绢或纸剪成人形,或用金薄刻成人形,贴于屏风之上,或戴于头鬓,象征着人入新年,面目一新。

第三种为互赠华胜。古代“华”“花”二字相通,华胜即花胜。花胜为古代妇女头饰的一种。

第四种为呼牛马招杂畜。人日清晨,人们走到门前,呼唤牛马杂畜。还将粟豆放入灰中,撤到宅内,据说此种方法可以招致新年的牛马成群,杂畜满圈。

第五种为登高。东晋人李充于人日登安仁山,并作铭文说:“正月七日,厥日惟人,策我良驷,陟彼安仁。”在人日登剡西寺时,又留下“命驾升西山,寓目眺原畴”的诗句。北方也有人日登高的习俗。

——摘选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中国魏晋南北朝习俗史》)

元日献君以椒花颂,为祝遐龄;元日饮人以屠苏酒,可除疫疠。

元日:元日为夏历的正月一日,又称为“元正”、“正旦”。因为它处于一年的开端,四季的开头,一月的开始,所以又称为“三元”或“三正”。

椒花颂:晋朝人刘臻的妻子陈氏,在元旦向皇帝献了一篇《椒花赋》,祝皇帝万寿无疆。

《晋书·列女·刘臻妻陈氏》:“刘臻妻陈氏者,亦聪辩能属文。尝正旦献《椒花颂》,其词曰:‘旋穹周回,三朝肇建。青阳散辉,澄景载焕。标美灵葩,爰采爰献。圣容映之,永寿于万。’又撰元日及冬至进见之仪,行于世。”

晋·刘臻妻《元日献椒花颂》:“璇穹周回,三朔肇建;青阳散辉,澄景载涣。美哉灵花,爰采爰献;圣容映之,永寿于万。”

遐龄:高龄,长寿。

唐·韩愈《河南少尹裴君墓志铭》:“何寿之不遐,而禄之不多,谓必有后,其又信然耶!”

屠苏酒:唐代圣医孙思邈在除夕教人把药浸入井中,元旦那天取井水加入酒中,喝了可以使人不生疫病,此酒即屠苏酒。这种做法流传下来,成为风俗。

明·张岱《夜航船·天文部·春·屠苏酒》载,“屠苏,庵名。汉时有人居草庵造酒,除夕以药襄浸酒中,辟除百病,故元日饮之。其饮法:先少者,后老者。以少者得岁,故先之;老者失岁,故后之。”

叶颙《乙酉新正》:“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疠:1,恶疮,癞疮。2,瘟疫,疫气。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疬,去死肌,杀三虫。”

(子鱼注:正月初一这一天,在民间,百姓也以家族为单位举行类似的活动。据南朝·梁·宗懔所写的《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人们闻鸡鸣即起身,无论长幼,全都穿戴上整齐的衣帽,以次拜贺。然后一起饮椒柏酒和桃汤。饮酒的次序都不同往日,是先幼后长。这是因为,元日是新的一年开始,这标志着幼童又向成人迈进一步,所以先酒贺之;而老年人又失掉一岁,所以后喝酒。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人们都希望在新年中健身去病,驱邪降福。

饮椒柏酒、屠苏酒。元日饮椒柏酒、屠苏酒,其用意为去病健身。传说天上玉衡星散落为椒,人吃了身轻健走。晋人成公绥曾写《椒花铭》说:“喜哉芳椒,载繁其食。厥味惟珍,蠲除百疾。肇惟岁始,月正元日,永介眉寿,以祈初吉。”

不论从传说还是当时人作品中看,人们元日饮椒酒,都表达了一种健身除病、益寿延年的愿望。柏树果实也被人们视为仙药,传说古代仙人赤松子喜欢吃柏实,结果掉了的牙齿又重新长出。晋人左九嫔写《松柏赋》说:“赤松游其下而得道,文宾餐其实而长生。诗人歌其荣尉,齐南山以永宁。”至于屠苏酒,其去病的说法,直至唐宋时仍在流传。

——摘选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中国魏晋南北朝习俗史》)

新岁曰王春,去年曰客岁。

王春:春秋时,周室衰微,君王懦弱,孔子作《春秋》曰:“元年春,王正月。(谷梁传)虽无事,必举正月,谨始也。”意思是,鲁隐公元年,春天,是周历的正月。(谷梁传)即便没有发生什么事,也要从正月开始记,是表示重视君王的开始。(子鱼注:《春秋公羊传》说的更为明白些。汉·公羊寿《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曰:“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简单解释一下:“鲁隐公元年春天,周历正月。元年是什么意思?是一位君主开始的第一年。春是什么意思?是一年的开始。这个‘王’说的是谁?说的是周文王。怎么说才算是先说王再说正月?周历正月。为什么要说周历正月呢?因为我们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客岁:即旧岁,也称去岁。

年、岁:《尔雅·释天·岁名》:“载,岁也。夏曰岁(取岁星行一次。岁星,即木星。),商曰祀(取四时一终),周曰年(取禾一熟),唐虞曰载(取物终更始)。”

明·张岱《夜航船·天文部·时令·改岁》载:“唐虞纪岁曰载,夏改载曰岁,商改岁曰祀,周改祀曰年,秦改年曰遂。”

《尚书·洪范》:“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

(子鱼注:祀,年。周文王十三年,武王向箕子咨询治国之理。十有三祀,周文王十三年,武王灭商的第二年。箕子,纣王的叔叔,武王灭纣,立纣王的儿子武庚为后,然后带着箕子返回镐京。)

(子鱼注:对于改岁的原因,我想可以用东汉·班固《白虎通义·卷八·三正·上论改朔之义》来大体解释一下:“王者受命必改朔何?明易姓,示不相袭也。明受之於天,不受之於人。所以变易民心,革其耳目,以助化也。故《大传》曰:‘王者始起,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也。’”意思是说,始称王者接受天命后为什么必定要改换历法?是为了表明王者的姓氏已经改变了,用改变历法来表示与前朝不相沿袭。是为了表明王者受命于天,而不是受命于人。因此改换历法用来改变百姓的思想,改变他们的见闻,以辅助教化。因此《大传》里说:“称王者兴起后,改换历法、变易衣服的样式和颜色、变换旗帜和名号、使用不同的器械、穿不同的衣服。”)

(子鱼注:古代改朝换代,新的王朝为了表示“应天承运”,往往要重定正朔,即一年的第一天。正,一年之始;朔,一月之始。在一个时代中,奉什么正朔,也就意味着以谁为正统。夏代历法以孟春之月【相当于现在农历的一月】为正,平旦【天明】为朔;商代历法以季冬之月【相当于现在农历的十二月】为正,鸡鸣为朔;周代以仲冬【相当于现在农历的十一月】为正,夜半为朔。从汉武帝以后,历代一直奉行夏历。)

火树银花合,谓元宵灯火之辉煌;星桥铁锁开,谓元夕金吾之不禁。

火树银花: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雪亮。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唐·崔液《上元夜》:“玉壶铜漏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元宵灯火:明·张岱《夜航船·天文部·春·元夕放灯》载:“以正月十五天官生日放天灯,七月十五水官生日放河灯,十月十五地官生日放街灯。宋太宗淳化元年六月丙午诏,罢中元、下元两夜灯。”

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子鱼注:新年元旦之后,人们忙着拜年、贺岁,虽然穿着新衣吃着美食,但是娱乐游赏的活动还是比较少的,元宵节的热闹则打破了这种沉闷的气氛,把新年正月的欢乐气氛推向了高潮。绚丽多彩的元宵灯火将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甚至一直绵延不绝地似乎与灿烂的月光练成了一片。

当然,为这节日增光添彩的少不了年轻姑娘们的欢声笑语。宋代以后,元宵之夜的繁华和热闹更是盛况空前,人们不但在灯火之夜观灯赏月,尽情歌舞,明·唐伯虎《元宵》更有“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满地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之句。更为浪漫的是年轻的男女往往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于月亮落在柳梢、太阳安眠群山之后,在这朦胧清幽之夜,偷偷的相约相聚,柔情蜜意,两情依依,倾诉爱慕之意。)

星桥铁锁开:指元宵夜取消了宵禁。

星桥:古时城关外即是护城河,这里的桥指护城河上的桥,平日里总是黑沉沉的,今天换上了节日的新装,点缀着无数明灯。灯影照耀,护城河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河,所以称为星桥。

铁锁:指城门上的铁锁。由于元宵晚上任人游赏,所以城门的铁锁大开。

金吾:即执金吾,禁止夜行的官。相传金吾是龙子之一,形如美人,终夜不寐。

(子鱼注:古代通常在城中实行宵禁。汉武帝时改中尉为执金吾。对这个名称解释不一:一说“吾者,御也,掌执金革以御非常”;一说“金吾,鸟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职主先导,以御非常,故执此鸟之象,因以名官”。另说“汉朝执金吾,亦棒也,以铜为之,黄金凃两末,谓之金吾,御史大夫,司隶校尉,亦得执焉”。总之,“执金吾”是负责京城治安的长官。东汉沿置,三国时或称中尉,或称执金吾。晋以后废。清代常以金吾为步军统领之别称。)

东汉·班固《汉书·百官表》云:“中尉,秦官,掌徼巡京师。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应劭云:“吾者,御也。掌执金吾以御非常。”颜师古云:“金吾,鸟名,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职主先导,以备非常,故执此鸟之象,因以名官也。”

明·张岱《夜航船·选举部·官制·执金吾》:“汉武帝改秦中尉,更名曰执金吾。盖吾者,御也。执金刀以御非常者也。又曰:金吾,鸟名,取以辟除恶鸟。”

明·张岱《夜航船·人物部·仪制·戒不虞》载:“《汉官仪》:属车八十一乘,作三行。《尚书》:‘御史乘之。’最后一乘悬豹尾于竿,豹尾过后,执金吾方罢屯解围,所以戒不虞也。”

明·张岱《夜航船·选举部·御史·豹直》:“汉《舆服志》:大驾属车八十一乘,皆尚书台省官所载,最后一乘,侍御史所乘,独悬豹尾,故名‘豹直’。”

明·张岱《夜航船·四灵部·鳞介·金吾》:“亦龙种,形似美人,首尾似鱼,有两翼,其性通灵,终夜不寐,故用以巡警。”

金吾不禁:西汉·刘歆《西京杂记》:“西都京城街衢,有执金吾晓夜传呼,以禁止夜行,惟正月十五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谓之放夜。”

(子鱼注:传说还有一个钱王买灯的故事。上元张灯,止三夜,其十七、十八,始于钱王,入贡疏买两夜灯。宋太祖乾德五年正月有诏:“上元张灯,旧止三夜。朝廷无事,区宇安,方当年谷之丰登,宜纵士民之行乐。其令开封府更放十七、十八两夜灯。”)

刘肃《大唐新语》记载:“神龙(唐中宗年号,公元705-707年)年间,京城正月望日(即十五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驰禁,特许夜行。贵族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车马喧阗,人不得顾。”

(子鱼注:提到正月十五,人们立即会联想到灯和元宵。然而观灯和吃元宵的习俗,是魏晋南北朝以后的事。

元宵,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是古代祭祀“太一”的节日。在汉代,元宵祭祀已有燃灯之俗。到隋唐时代发展成娱乐性的元宵观灯。隋朝初年,每逢正月十五夜,京城和各州县,人们“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隋文帝提倡节俭治国,于是下令严禁元宵张灯及娱乐活动。而他的儿子隋炀帝却与他相反,竭力铺张奢侈。他所举行的元宵节盛典,规模宏大,戏场绵亘八里,演员达三万人,京兆地区为赶制几万件歌舞戏装,致使京城绢锦全部用完。《隋书》形容当时的盛况是“大列炬光,火烛天地,百戏之盛,振古无北”。

到了唐代,以观灯为中心的元宵节,气势更为壮观,内容更为丰富。根据唐代政府规定,元宵节期间,取消夜禁三天【十四、十五、十六】。金吾开禁,让市民上街观灯,纵情欢乐。

唐代元宵节是一项全民性活动,上至皇帝后妃,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上街观灯。唐诗中有许多诗篇描绘灯节的盛况。佚名《正月十五夜》诗序中说:“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火之会,金吾驰禁;贵戚及下里工贾,无不夜游,车马骈阗,人不得顾,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夸竞,文人皆赋诗以纪其事。”如崔液《元宵》诗曰:“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元宵佳节彻夜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在这欢乐的时刻,谁能在家闲坐呢?

——摘选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

同类推荐
  • 谋之演义

    谋之演义

    一国之皇后,新婚之时却要成为贡品,初夜权交于他人;父子三人权倾朝野,视天子为傀儡,却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皇上意气风发,欲重振雄风,与皇后珠联璧合,怎奈为人作嫁;遍揽谋士爪牙,劫而复生,铲除对手,可惜山外有山,为人鱼肉;殚精竭虑,一心为主,但不知谁是主,主是谁,风风雨雨,也只是万千尘埃;你是计,我也是计,计中有计,你有谋,我有谋,刀光剑影。唐末,大将朱温废唐帝建梁,开始了五代十国之乱象,割据之国狼烟四起,郭威之后周实力最强,东冲西进,北拓南并,后唐、吴越等众多小国臣服朝拜,周太祖郭威逝,柴荣即位,史称世宗,不想托孤之臣张宝昌及两个儿子权倾朝野,不断出损招,挑拨宗藩矛盾,毁坏天子名声,尤其对江南之唐格外关照,唐主纳后之时,却强令侯任之皇后纳贡于朝,做天朝皇上之玩物。谁承想,这个唐主之皇后,看似弱不禁风,却心怀天下,顺水推舟,将受辱之旅变成了逆袭,卧榻之侧,垂帘之后,将天子,权臣,玩于股掌间,几乎实现自己的惊天宏愿。计中计,谋中谋,你方唱罢我登场,云与诡谲,悬念丛生,让人眼花缭乱。
  • 工业造大明

    工业造大明

    王晨,一个人到中年的坏蛋来到了大明,看着满目苍夷的中华大地,不由得端起了自己坏蛋的饭碗在这个前有李自成、后有后金铁蹄、身边环绕着正义感十足的东林党、王晨该怎么在这个血与泪交织的大明混下去呢?
  • 大同之歌

    大同之歌

    时间会杀死所有的野心和欲望,只留下一座冰冷的坟墓,这是权利最后的归宿。一个刚刚从天牢出来的皇子被送往敌国和亲,从此卷入这乱世的洪流,波云诡谲,奏响天下大同的歌声………【亲友群(724016940)】
  • 方寸唐人

    方寸唐人

    这个世界,远不是眼睛能看头的。隐藏在平凡世俗中,那些不一样,与世无争的方寸中人,他们存在吗?大唐初建,繁荣昌盛,却,此时的江湖上,血雨腥风,一场波及甚大,事关于江湖人存亡大事,正悄然发生。
  • 石门山谷之鬼域

    石门山谷之鬼域

    大兴安岭的深处有个叫石门山谷的地方。在山谷里日本人用中国劳工的血汗修了个军需库。日本战败后,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之前,有一个曾效忠日本的人为逃避人民的制裁就逃往了山谷里,恰遇上了没逃离的军需库机要员远藤美子。他们就纠结到了一起,与蛤蟆绺子用军需库的剩余军需品换得的权利。就入驻石门山谷,之后与山外的土匪联系拓展势力投往在通辽与共产党军队拉锯战的国民党军队。原派到劳工里组织劳工抗日的共产党在此时接受了新的任务,要用以少胜多的战略清扫这群土匪为内蒙古自治区证成立清除障碍。
热门推荐
  • 只爱莉莉

    只爱莉莉

    没落在城市中的小男孩和那个她,真人真事哦。
  • 山海梦千载

    山海梦千载

    天地初开,万物被创造,并分为了灵、魔两族,以蚩尤为首的魔族妄图消灭灵族统一大陆,以人类为首的灵族在山海守陵人的带领下,将魔族击退,并驱赶至极北荒原,千万年过去了,守陵人一脉渐渐落魄,魔族又蠢蠢欲动,且看新生守陵人如何逆天改命。
  • 早晚见星辰

    早晚见星辰

    轻松甜文,男女主1v1双洁,不喜勿喷!当叶槿晚遇到自己的转学生同桌时,才突然发现,星辰,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某个从初中就暗恋叶槿晚的高冷大神:媳妇儿,我来了!小情节:体育课的长跑练习,倒数第二的叶槿晚转头嘲笑:“同桌你到是快点呀!”倒数第一的顾言辰面无表情道:“哦!”于是……叶槿晚瞬间变成倒数第一,然后嗷叫:“大哥,你到是等会我呀!”
  • 在异世界大吃大喝

    在异世界大吃大喝

    成不了勇者的我勉强只能靠吃吃魔物勉强维持生活这样子。
  • 罗总的春天

    罗总的春天

    遇到欧多的罗总有点眼瞎,先入为主的以为人家是女人,结果悲剧了。一个亡羊补牢的故事。
  • 新版足部按摩医百病(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新版足部按摩医百病(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足部按摩是一种简便、安全的自然疗法,早在《内经》里就有详细记载。后来,经人体解剖学研究发现,人的双脚合并正是组织立体分布的缩影。也就是说,当某个器官或腺体发生病变时,其足部反射区就会有结晶沉积而成为“痛点”,每个“痛点”触觉反应不同,有的像沙子,有的像颗粒状,有的则只有肿胀的感觉。这时,如果刺激足穴,便可疏通循环管道之障碍,促进血液循环,使体内毒素杂物排出,使器官功能恢复,人体重现健康。
  • 手速慢到时间停止

    手速慢到时间停止

    前书名《联盟之绝对零度》李维,人送外号兵长,职业圈骨灰级元老中单。一场BO5,一纸渐冻症诊断书,一双颤抖的手,一代老将,终将迟暮。故事,从大司系统开始。渐冻症?也许不是一件坏事。PS:简介无力,平行世界,请勿过度对号入座已有高订1w8完结作品联盟之佣兵系统,质量保证!
  • 爱妻爱逃跑,先生爱闷骚

    爱妻爱逃跑,先生爱闷骚

    一次偶然得知男友得重病,逃离某少的魔掌,又乖乖的回去。别人追女孩隔泰山,只怕咱们闷骚的贺少追女孩隔了座珠穆朗玛峰。互相恋着,却倔强的闭口不承认,兜兜转转的他们......
  • 可爱公主惹人爱

    可爱公主惹人爱

    【暂停】她,7岁离家出走,只为了躲避订婚,然而偶遇让她的身份曝光。
  • 独家蜜宠名门妻

    独家蜜宠名门妻

    她是颜家的掌上明珠,一场被精心算计的丑闻,让她嫁给了玩世不恭的秦家三少!错误婚姻的开始,让他算计她,为难她,他要让她付出一切的代价。而明明看上去柔弱的颜家小姐,却又是夜间最妖娆的玫瑰,刺了手也让人忍不住想要占有她,在商场上的她,游刃有余,独当一面,精明的不像话。他的小妻子好像并不是他所看到的那样,多重面孔下,到底什么样的她才是最真实的,秦三少的猎妻之途却是阻碍重重。远走他乡的前女友归来,心爱妻子的前未婚夫想要和她重修旧好。秦三少欺身而上,“依依,这蜚子你只能是我的妻子!我养着你!”“如果我不呢?”“那就你来养我!我不介意做你的小白脸!”无耻,流氓!而她的心却早已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