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66400000023

第23章 中国政府管理与改革五十年(3)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最具有直接实践价值的。邓小平论述最多的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实行党政职能分开。邓小平指出:“党政分开,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就提出了这个问题。我们坚持党的领导,问题是党善于不善于领导。党要善于领导,不能干预太多,应该从中央开始。这样提不会削弱党的领导。干预太多,搞不好倒会削弱党的领导,恐怕是这样一个道理。”第二,实行下放权力。邓小平认为,在我国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种种弊端中,权力过分集中是个“总病根”,我们已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现在必须要给以解决了。他强调,要把下放权力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第三,大力精简机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必将引起各级党和政府机检职责权限的变化。因此,机构改革势在必行。邓小平认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如果不搞这场革命,让党和国家的组织继续目前这种状况,就不可能得到人民的赞同,甚至要涉及到亡党亡国的问题。第四,改革干部人事制度。邓小平把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摆在了突出的重要地位。他提出:“建立干部的退休制度,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的终身制”,“健全干部的选择、招聘、任免、考核、弹劾、转换制度,对各级领导干部(包括选举产生、委任和聘用的)职务的任期以及离休、退休,都要按照不同情况,作出适当的、明确的规定。”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政治体制改革作为当代中国全面改革、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五大强调从现阶段我国的国情出发,有领导、有步骤地稳定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报告中从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第一,健全民主制度。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各种形式的基层民主建设,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第二,加强法制建设。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第三,推进机构改革,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务员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第四、完善民主监督制度。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

加强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滥用权力。第五,维护安定团结。这些重要举措的贯彻与执行,必将使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大大向前推进一步。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民主政治是当今世界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赋予理论以活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向前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将会有新的重大的发展。展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前景,我们充满必胜的信心。

(本文作者: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体制改革与政府管理创新的系统思考

李习彬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也有许多久攻不破的难题:国企改革一直不能取得突破,党的农村政策不时在一些地方执行中出现偏差,政府职能转变步履艰难,许多改革方案在执行中严重走样,腐败现象和社会不稳定因素有增无减,等等。出现这些问题,客观原因是改革本身的复杂性和无成功经验借鉴,而主观原因之一则是缺乏深入的理论思考与支持。

这些出自不同领域、看似互不相干的问题,有着共同的信念(哲学)基础和共同的理论(认识)基础,有着共同的管理思维模式与管理行为模式根源。本文从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技术角度,从政府管理哲学、政府管理理论假设基础、政府管理模式三个层次上论述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政府管理创新的内容。有了两种体制下政府管理这三个层次的对比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就会变得显而易见。

一、体制改革与政府管理哲学的转变

我国改革首先从农村兴起。我国是农业大国,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把发展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基础的重要地位。但是,几十年来,一直是80%的人口搞农业,却一直解决不了全国人民的温饱这个最起码的社会经济问题。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联产承包制,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便使中国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全国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解决了,还坚定了改革开放的信心,推动了各个领域的全面改革,在经过10年动乱、百业凋敝的情况下启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功不可没。

农村改革的成功有目共睹,然而,对农村改革成功的解释却不尽相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解释是,联产承包制适应了农村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笔下之意,未必适应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一些人认为这种单干式生产制度只是权宜之计,随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还必须重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发展集体经济。换句话说,他们对吃“大锅饭”的农业生产体制基本上仍持肯定的态度,对于已为实践证明的弊端,以超越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解释。正是在这种认识基础上,才不时出现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理由、以将土地重归基层政权控制为途径(“两田制”为一种具体实施方案)的偏离农村现行正确政策、否定农村现行体制的做法。这种错误认识,其核心是否定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个体经济和农民自己(不是经由基层政权)组织起来的合作(合伙)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在这些人看来,只有原来的集体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这是“姓社”、“姓资”争论在农村改革中的反映。

显然,认为只有由政府组织和直接管理的经济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经济,这一困扰改革深入发展的所有制误区在各行各业都存在。以是否“由政府组织和直接管理”来划分不同经济成分“姓社”、“姓资”之外,这种所有制误区还以种种变态形式表现出来。

改革中所有制误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管理哲学的偏颇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是囿于整体系统观的束缚。社会系统有两类,一类是出于特定目的而完全是人为地组建的组织,如企事业单位和军队,我们称之为人工社会系统;另一类是以原来就存在的部分为基础、为了处理共同事务而组织起来的社会系统,如农村村镇、县、城市、国家,我们称之为自然社会系统或社区社会系统。两类社会系统由于出于不同目的而形成,所以它们管理的哲学基础也不同。人工社会系统的管理,以系统整体功能最大为目标,为此力求实现对其组成部分的最大限度的整合。实际上,人工社会系统组成部分的选择、子系统的划分,均以实现系统整体功能最大为目标。我们将人工社会系统管理的这一哲学基础称为整体系统观。自然社会系统则不同,部分先于整体而存在,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及其管理的存在,首先是为了部分更好地生产和生活。当然,作为整体的系统一旦形成,也就出现了与组成部分相对独立的整体利益和功能。因此,自然社会系统中客观地存在着密切关联但又可分(相对独立)的两种功能和利益:其一是对部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整合而形成的整体功能,其二是部分所具有的相对独立、即未被整合的功能。这就是说,系统对外表现出来的总体功能,为整体功能与所有部分的相对独立的功能之总和。

在系统管理中,除了考虑系统整体(即将管辖范围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功能和利益之外,正视所有部分(子系统、甚至每一个体)均有其特殊利益和相对独立的功能,且把部分所具有的功能视为系统总体功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将这种兼顾整体与部分利益的管理哲学称为总体系统观。很明显,自然社会系统的管理、即政府管理,以总体系统观为基础,由于既能发挥对部分进行整合的整体优势,又能比较充分地发挥系统所有组成部分的积极性,从而使系统具有较大的总体功能。如果政府管理不是以总体系统观为基础,而是建立在狭隘的整体系统观上,必然坠入试图对社会的各个侧面和所有组成部分进行完全整合的误区,仅仅着眼于政府直接管理、可以直接支配(整合)的部分和整体功能,而将存在于部分的相对独立的功能和自主行为视为异己的东西而进行排斥、限制,甚至取缔。姑且不论这种管理模式的内部合理性与合法性,单从该社会系统与外界竞争(凭对外表现出的功能、即综合实力)角度看,也是不可取的。对照分析可以看出,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体制下政府管理以整体系统观为基础,而市场体制下的政府管理以总体系统观为基础。改革中出现的所有制误区,可以从囿于整体系统观的束缚得到解释。

伴随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政府管理创新,首先应该实现管理哲学从整体系统观向总体系统观的转变。否则,就不可能突破原体制的基本构架,甚至对已经取得突破且为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改革,也会产生错误的认识,影响深化改革基本方向的正确选择。上面提到的对农村改革的错误认识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体制改革中只有实现政府管理哲学的同步转变,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所需要的政府管理职能转变与管理模式转变才会有明确的认识,采取自觉的行动。

二、体制改革与政府管理理论假设基础的转变

任何一种管理体制和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的形成和运作,毫无例外地都建立在相互关联的一些基本理论假定之上,不管行为主体是否明确和自觉。

以总体系统观为基础,透过种种表象,可以发现,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的形成和运作,在整体系统观的支配下,隐含着四个基本假定:一元化利益格局、理想化人格、无限理性和社会系统的机器说(即将社会系统视为一部大机器)。

所谓一元化利益格局,是以整体系统观为基础,过分强调整体利益、共同利益而忽视子系统、个体的特殊利益。在政府管理中,突出地表现为强调全国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乃至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相一致的一面,并认为各个层次的集中控制决策都能够充分地体现这种根本利益与长远利益,而忽视不同子系统、不同个体需求、利益的多样性、存在矛盾甚至冲突。局部利益应该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利益,甚至在一些紧急关头,为了全局、为了集体,局部和个人应该作出牺牲,这一原则无疑是正确的,但这些原则都有其适用的特定情况和具体条件。一元化利益格局在经济建设中的表现是片面强调“全国一盘棋”,典型的例子是50年代大跃进中发生的“一平二调”共产风。现实社会中多元利益存在的客观现实,即任何主体(个人,组织,团体,包括政府部门和官员)均有其特殊利益(只是追求这种利益的方式有合法与非法、合理与不合理之区分),说明了一元化利益格局对人类社会做出了过分简化的不切实际的假定,这是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难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谓理想化人格,即认为人性处于大化无私与自私自利两个极端。其形成的理论基础是以理想化的抽象化的阶级性代替活生生的现实人性,这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将阶级分析观点极端化的必然结果。在理想化人格假设的支配下观察社会问题,“敌我分明”:敌人是绝对的坏,甚至一个人一旦被视为“敌人”,连其以前的一切行为都得从阶级敌人的虚伪性、欺诈性角度重新分析评估;人民,特别是革命的依靠阶级,更不用说其政党成员,个个都是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典范。理想化人格假定形成的经验基础,是将在特定时期(如民族生死存亡关头、革命战争年代)、特定情景下人民群众表现出来的激情与忘我牺牲精神,视为一切社会活动中普遍存在、永恒存在,并作为制定政策、作出决策的依据。实际社会中人的复杂性有目共睹,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包括其领导层,不断地出现腐化变质分子的严酷事实,说明了理想化人格假定的失误。这一失误,即理想化人格与现实复杂人格的巨大差异,也是计划经济体制不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一元化利益格局的简单化假设,加上理想化人格的假设,在调动人们积极性方面,片面强调精神鼓励而忽视物质激励,农业集体化吃“大锅饭”体制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的现实,无可辩驳地说明了这两种假设的偏颇。农村改革的伟大成功,首先在于承认农民自身利益的合法性并创造了允许农民谋取自身利益自主行为的条件(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依据理想化人格的假设,便可以对计划体制下未能建立防范管理者滥用权力的严密监督体制和制约机制做出解释。

所谓无限理性假定,首先是对人类、特别是先进阶级认识自然及社会运动规律的能力作出了过高的估计,甚至认为已经基本掌握了这些规律。其次是对人类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能力,首要的是科学决策的能力也作出了过高的估计,认为只要采取恰当的方法和程序,就能够充分地保证政府集中管理决策(计划为其中的重要形式)的科学性。计划体制实际运作20余年的严酷事实彻底地否定了这一假定:由于计划本身的科学性不够,再加上部门分割,造成了整个国民经济及许多行业内部结构严重失衡,薄弱环节与重复建设并存;人员、物品等等一切资源的计划调拨,造成一些地方、部门、单位的资源严重积压而另一些地方、部门、单位资源奇缺;商品与劳务的人为(计划)定价,造成价格与价值的严重背离,等等。遗憾的是由于对这一基本假设及其缺憾没有清晰的认识,直到现在,在一些地区和部门,依然严重地存在着沿用计划体制的模式来进行社会经济管理,如以长官意志上项目、作规划,就是一些行业的结构性调整,也存在着计划管理模式的主张和实践。

以理想化人格、一元化利益格局和无限理性三个假设为基础,可以进一步得出一个综合性、结论性的假设,这就是社会系统的机器说,即将极端复杂的社会系统类比为一部大机器,将社会系统的管理、即政府管理视同操纵机器。

同类推荐
  • 理论热点·2011

    理论热点·2011

    为深入回答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了十二个问题,组织理论工作者撰写了《理论热点·2011》这本通俗理论读物。本书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我省在实施“十二五”规划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力求从理论和政策层面进行分析、解读,作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该书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是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组织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辅助教材。
  • 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不断向纵深推进、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变迁的加剧,已经显现和将要显现、可以预知和不能预知的大大小小的矛盾和问题也会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寻求应对之方、解决之道。进一步认识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面;进一步研究和认识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的战略和策略,以早日实现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进一步总结发达国家和地区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选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可以后来居上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探索和倡导新思想、新观念,回答实践提出的新问题,为改革开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 对内保护对外壁垒:欧盟反倾销制度

    对内保护对外壁垒:欧盟反倾销制度

    中国企业应该从生产和营销两方面避免反倾销诉讼的产生。一方面,企业应强化创新意识和品牌观念,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由“以价取胜”转为“以质取胜”和“以新取胜”。企业应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以及档案制度,为应对反倾销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企业应采用现代国际营销手段,积极利用商标、原产地标志、包装、款式、公关、广告等多种非价格竞争手段,推动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企业还应加强对国际市场的调研工作,优化产品的市场结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出口战略,避免由个别国家反倾销引发的连锁性反应。企业还必须加强业内合作,建立起反倾销预警机制,规避反倾销带来的贸易风险。
  • 寒冰访罗明

    寒冰访罗明

    本书作者以对话的方式记述了罗明先生一家与中国、与北京大学的情缘,更是通过两国领导人的一些交往细节的回忆和当时国际背景的描述,展现了一部活生生的当代中罗关系史。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导读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导读

    本书对汉、唐、宋、明、清诸代的政府组织,考试选举监察制度,财经赋税制度,军事与兵役制度,民族、宗教制度与政策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并对每一制度进行了利弊得失分析,对每一朝代的政治进行了评述。
热门推荐
  • 诛鸿记

    诛鸿记

    至于作品简介吧,我真不知道怎么写,你说类。呃呃呃.我认为吧。一看就受个心像感好用佳身小要人用说要好咯,我就不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了。我是个新手,多多关照!我也是几个朋友拉进来的。有时间也可以看看我师傅的作品《项羽重生在校园》很有名的,问度娘就知道了。希望大家看我的作品开心。谁给我票,我卖身一晚上!哈哈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邪尊的废柴王妃

    邪尊的废柴王妃

    她,是21世纪地下排行榜的第一杀手,佣兵之王,特工之主,被人称之为恶魔,嗜血无情,冷酷残忍,却被从小栽培她的组织所忌惮。一朝穿越穿成同名同姓的凤家嫡女身上,但年龄却不足六岁。说她丑陋废柴,却不知那只是封印盖住了她的绝世容颜。当封印解除,绝世容颜,倾国倾城,看呆众人,全系灵力天赋更是一绝。当她知道自己真实身世时,用一双芊芊素手搅动风云,却不曾想惹到了一个妖孽缠身……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祝你安息

    祝你安息

    他,似乎是一个没有任何希望的宅男,一场大病重生之后,却遇上了想都不敢想象的一段奇遇。。。。
  • 神的书店

    神的书店

    十六年前,地球上的所有神明同时得到一个启示,再有一人成神,神界将会达到饱和。因此,神明唯唯诺诺生活了十六年,小心避免着任何人成为神明,就这样过去了一十六年,但最终,他们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南浩以及在座的诸位,欢迎来到神的书店......
  • 末日骷髅召唤师

    末日骷髅召唤师

    末日降临,在他人还在为了如何躲避丧尸的时候,无意开启游戏系统的诺秦却希望找到丧尸,用丧尸的血与肉来成就自己的辉煌之路.应召唤而生,为战斗而亡,守护的准则,骑士的宣言--骷髅骑士
  • 花开茶蘼,以命续缘

    花开茶蘼,以命续缘

    她含恨而归,破国灭仇,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手染万千血命,身负千古骂名,失了心想殒了命;他才华绝代,再醒来,对她避由不及,想冷眼旁观她步入深渊,终是不忍,凝望窗外翻飞雪心叹:避无可避,是命是缘?红尘十丈,凡人爱憎痴癫,一切有为法,尽是命缘和合而生,拔无因果。
  • 千里残

    千里残

    忆初见,瑶池上:你是六界敬仰的天族太子,四海中唯一一个达三品上神的人;而我,只是仙帝膝下最不受宠的女儿,一个二品仙道。漠然的擦肩而过,决定了我们几世的纠葛。再见:你我被绑在诛神柱上,一个二品上神,一个一品上仙,或许冥冥之中早已安排妥当。又见:你我互不相认,形同陌路。这便是天帝给我们的惩罚吧,让你我喝下忘川水,至此从不相见。末见:是在神魔大战中,你的昆仑剑与我的天水笛相冲,产生的仙力解开了我们的忘川印,望着你湛蓝的眼眸,我第一次产生了逃避的心理,我不想面对也不敢面对我们的曾经,或许是这样,我用自己封印了魔尊,从此堕落凡尘,跌入六道轮回,或许多少年后,你我会再次重逢,但到那时,我再也想不起你来了。
  • 最后穿越者

    最后穿越者

    在他穿越之前,有佛门圣童,有幻术大师,有修真小强,有武林高手,有狂暴剑圣,而他只是一名妇科医生。看他如何利用自己的医术,睥睨天下!又如何利用他之前穿越者留下的秘密,驰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