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90800000006

第6章 生活中的智慧(5)

§§§61、无水也无月

千代野(1223-1298),是日本禅宗历史上著名的女禅师。生于名门望族的千代野长得美艳绝伦,而且是位极富才情的诗人。当时,她的仰暮者不计其数,其中甚至包括当时的嵯峨天皇和大权独揽的武将北条实时。但千代野拒绝了所有的追求者,因为在她眼里,俗世的男人都不完美。在她少女的梦中,只有天神是完美的,她迷恋着心中的神,她想成为神的爱人。就这样到了二十多岁依然没有嫁人,这期间,日本国内经历了一场战乱,刀光剑影,生灵涂炭,有感于人生无常,于是她便真正开始了自己的求道之路。她去了许多寺院,希望成为一名僧尼,但都被寺院里的住持拒绝了,因为她绝世的容貌。住持说:“你在这里,那寺里的徒弟们怎么办,他们还未开悟,尘缘未尽。他们会忘记宁静、忘记佛的经典以及所有的一切!你的美貌会惹是生非,而他们会发疯。”

为了坚定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千代野强忍着剧痛,用钳子夹着烧红的木炭灼伤了整个的脸,毁掉了自己皎洁的容颜。常乐寺的住持,来自中国的大觉禅师被她这种坚持到底的决心所感动,终于答应为她剃度出家,取法名无著,她成为一个真正的修行者。

出家后的千代野,每日都在挑水、扫地、种菜及听经参禅中度过,这样的工作她重复了三十多年。千代野早已不再是曾经风华绝代的美人了,少女时期曾经迷恋的天神,也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行渐远。但她依然没有悟道。

直到1280年一个静静的月夜,千代野像往常一样提着盛满水的旧木桶,在通往寺里的小路上,默默地走着,她看着映照在水桶里的满月……突然间,那破旧的竹编的水桶箍断了,水桶散了架,水全跑了出来,水中之月也消失了——而千代野开悟了。于是,她写下了这段诗:

这样的方法和那样的方法,

我尽力将水桶保持完好,

期望脆弱的竹子永远不会断裂。

突然,桶底塌陷,

再没有水,再没有水中的月亮,

在我手中是空……

今天,那口她打过水的井也因此而闻名了,这口井就名曰:底脱井。直到现在也是日本海藏寺最著名的游览景观。井边还留有千代野的那首《无水也无月》的诗。

古往今来,被树上掉下的苹果砸到脑袋的人很多,却只有砸到牛顿头上,才会顿悟出万有引力定律。并不是因为牛顿是个幸运儿,在此之前,牛顿一定做好了一切准备,相关知识的积累。我不知道那个明月的夜里,在水桶散了架的瞬间,在千代野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因为开悟是绝对内在的、私人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三十多年来,千代野为此做了很多的积累和准备,从而悟出了一切是空。

千代野经历了从等待完美天神的懵懂少女到日本禅宗史上著名尼师的蜕变。这期间,经历了毁掉绝世容颜的苦痛、佛堂前参悟禅机的寂静。她尝试了一切方法,或许心中并没有完全摆脱过去,或许求道的内心仍存执著,或许虽然挑水、扫地、种菜,但心性高傲却让她无法安于平凡。

总之,开悟并没有发生。竹编的水桶不可能永远坚韧,木桶里摇晃的月亮也只是虚幻!就在木桶崩塌的刹那,看着空空的双手,刹那间心如冰雪般澄明。千代野完全放开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一种溶解,一种苏醒,一种空前的愉快感在宁静中爆发,千代野开悟了。

所谓开悟,即是明心见性,是认识到自己本来的真我,得到一种正确的对待生命的态度,能够圆融处理世间的事物。开悟是一种内在体验,是心理上的完满状态。

禅语人生

宇宙万物是至上完美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宇宙智慧的开花,生命是一个圆。开悟意味着智慧之门的开启,开悟的内涵是体证生命至上完美的本质,宇宙万物的圆性。开悟是人与宇宙融为一体,是宇宙智慧与人类心灵的共振共鸣。不要把开悟神奇化,以为开悟就可以呼风唤雨、上天入地……

§§§62、一切现成

浙江的法眼文益禅师往闽南参访时,行脚途中遇雪,就暂在地藏院中借住。因为风雪多日,与院主桂琛禅师相谈甚契,雪停后,文益辞别桂琛禅师,拟继续行脚。桂琛想送法眼一程,当两人走到山门外时,桂琛禅师指着路边一块大石头问道:“大德常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不知道这块石头在你心里还是心外?”

法眼文益毫不考虑地回答道:“依唯识学讲,心外无法,当然是在心内。”

桂琛禅师抓住了话柄,就问道:“你不是在行脚云游吗?为什么要放一块石头在心内?”

法眼文益瞠目结舌,不知回答,因此就决定留下来解开这个谜团。法眼在地藏院每天都向桂琛禅师呈上自己的见解,但桂琛禅师总认为法眼的见解不够透彻,桂琛禅师总是对他说:“佛法不是这样子的!”

法眼不得已,再从另一个角度报告自己的心得,桂琛禅师仍然否定说:“佛法不是这样子的!”

经过多次呈报,均不蒙桂琛认可,法眼只得叹道:“我已经词穷意尽了。”

桂琛禅师听后,补充一句道:“若论佛法一切现成!”

在这句话的引导下,法眼文益禅师大悟,后开法眼宗,门徒千余,得法者八十三人。

我们心上放着的岂止一块石头,名利、是非、得失、荣辱、苦乐……这些顽石已经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宇宙万物安详自在,自在自清静,如果明白一切现成,何用劳烦于心识?

禅语人生

爱因斯坦说:“我们不能了解的东西,实际上是存在的,它以最高的智慧与内在的美丽表现出来,而我们愚笨的感官只能感受它们最初浅的形式。”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更是指身体、心理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63、一切都在

有好多天了,小一休独坐参禅,但似乎有些心神不宁。从他紧锁的眉峰,师父看出其中玄机,便微笑着领他走出寺门。寺外,春意盎然,初绿的新芽,斜飞的小鸟,潺潺的流水……天地间弥漫着清新的空气。

师父在大树下结跏而坐。一休只好陪坐身旁,但有些坐立不安,而师父始终静默,一言不发。

眼看一天就要过去了,总算熬到师父起身,示意他一同回寺。刚到寺门,师父突然跨前一步,轻掩寺门,把一休关在寺门外。

很快天色就暗了下来,雾气笼罩了四周的山冈,树林、小溪、连流水声也不再明晰。

这时,师父在寺内朗声问:“外面怎么样?”

“全黑了。”

“还有什么吗?”

“什么也没有了。”

“不”,师父说,“外面清风、绿野、花草、小溪……一切都在。”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多么美的诗句!但这两句诗若被翻译成英语,外国人就觉得不好懂,难以体会诗中的意境。在外国人看来,这几个名词组合起来,没有情感的抒发,很难被当成一首诗。但在中国文人看来,此诗即景即情,意境深远,令人叫绝。

“万法本闲,唯人自闹。”师父从小一休紧锁的眉峰,看出独坐参禅的他有些心神不宁、忐忑不安。一切现成,狂心顿歇即菩提,师父希望他从无谓的杂念妄想中走出来。

禅语人生

清风、绿野、花草、小溪……一切都在,它们并没消失,如果你有慧眼,即便天黑了,你的心里还装着它们。其中的禅悟境界有谁能真正参透呢?

§§§64、从这里进入

一个和尚急于学禅,问:“我才开始参学。请师父慈悲指示禅道。”

禅师说:“此时此刻,你有没有听到河流的声音?”

和尚说:“听到了。”

禅师说:“从这里进入吧。”

“一切皆流,无物常住”,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河水是时刻流动的,而生命也是流动的。当你再次踏入时,不论是那个人还是那条河都已经不同了,人和河流也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了。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河流也是。河流不用为过去而烦忧,也不为未来设计方案,河流只有一个时刻——此时此刻。

禅语人生

人类不应活在过去的阴影中和对未来的梦呓里,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有发生,所以根本不存在。我们的生命也和河流一样,只有一个时刻——此时此刻。活在当下,在河流般纯净的声音里,和河流一起流淌。只有此时此刻才是唯一真实的,此时此刻,心随境化,全身心地融入存在,从这里进入,这就是道之门。

§§§65、木樨花香

儒者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书法家,自称山谷道人。

一日,黄庭坚来拜访晦堂禅师,他相信禅宗一定有什么是秘而不宣的,他问道:“禅宗究竟有什么奥义?”

晦堂禅师答道:“论语上说‘吾无隐乎尔’,那么,禅对你也没有什么可隐藏的。”

黄庭坚说:“我不懂。”禅师默然。

后来,他们一同在山路上漫步,时下正值木犀花盛放的季节。

禅师问道:“你闻到木樨花的香味吗?”

黄庭坚回答:“有。”

禅师说:“那么,我没有隐瞒你什么吧?”

黄庭坚言下开悟。

另一则:

一个和尚请问佛教的最终意义,禅师答道:“溪水流自山间,没有东西可以阻止它的去路。”又说:“山花开放如金锦,这是文殊师利直接呈现在你的眼前;林深处,鸟雀各随自己的方式唱歌,这是观世音充满你的耳朵。和尚啊,是什么使你反观思虑呢?”

“吾无隐乎尔”出自《论语》。原文是: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这句话的大意是:孔子的学识高深莫测,以致学生们怀疑他有所保留。于是,孔老师说:“同学们啊,你们以为我还有什么隐瞒起来不传授给大家吗?其实,我对你们没有什么可隐瞒的呀!我平日的所作所为没有你们看不到的,这就是真实的孔丘啊。”

春天从不隐藏绿意,花儿从不隐藏芳香,整个自然界都是透明的,它从来没有隐藏过自己。道不远人,宇宙把它那完美和谐的、没有形质的神性,通过一滴露珠、一片落叶、一缕阳光,通过一阵花香、一声虫鸣……显露无遗。

道法自然,禅对你也没有什么可隐藏的。

禅语人生

英国诗人威廉·布雷克有一句著名的诗:“一粒沙子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看出一个天堂。”就像是一个生命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整个生命体所有的遗传信息;在自然界,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涵盖了整个宇宙的真理——佛性。

§§§66、一曲心笛

觉阿是第一位到中国学习佛法的日本禅师。留学中国期间,他并没有四处游山玩水,只是选择一深山幽谷打坐参禅。

觉阿得传正法后,如果有人找他讲学开示,他就略说数语,然后往更深的山林行去,只有白云深处才能寻得他的踪迹。

觉阿在中国的深山丛林修禅多年后,终于回到了日本。天皇听说觉阿归来,特地请他来宫中为自己及臣子们教禅开示。

觉阿默默地站在天皇面前,不发一语,然后从衣袖里取出一支笛子,吹了一曲短调,接着他轻轻地鞠了一躬,非常礼貌地转身离去,就此从江湖中消失。

苏轼在《琴诗》一文中,这样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因为觉阿留给后人的只是一曲短调,没有别的脍炙人口的轶事以及精妙的开示,所以人们并不认为是他将中国禅带进日本。但是每当春晨中传来婉转的鸟鸣时,每当月光下的小溪之水淙淙流唱时,每当夕阳里晚风从叶缝间梳流而过时……那清长悠扬的笛音仿佛又在我们的心田、在星际间韵绕……妙心为曲,笛传禅音,那是生命里永恒的天籁。

再声明一下,关于觉阿禅师,我觉得所有的赏析、所有的语言都尽显苍白,唯有攀登至高山之巅,用最虔诚的心,用湿润的唇,吹响一支叶笛与之共鸣……

禅语人生

悠扬悦耳的琴声,是从哪里发出的呢?如果是从琴弦上发出,那么把琴放在匣中,无人弹奏,为什么又没有声音呢?如果说,琴音是从琴师的手指上弹出的,为什么又不从他的指头上去弹听琴音呢?美妙的旋律不过是演奏者内心世界的物化而已。

§§§67、了解生死

日本亲鸾上人禅师九岁时,就已立下出家的决心,他要求慈镇禅师为他剃度,慈镇禅师就问他:“你还这么小,为什么要出家呢?”

亲鸾:“我虽年仅九岁,父母却已双亡,我因为不知道为什么人一定要死亡?为什么我一定非与父母分离不可?所以,为了探索这层道理,我一定要出家。”

慈镇禅师非常嘉许他的志愿,说道:“好,我明白了。我愿意收你为徒,不过,今天太晚了,待明日一早,再为你剃度吧!”

亲鸾听后,非常不以为然:“师父,虽然你说明天一早为我剃度,但我终是年幼无知,不能保证自己出家的决心是否可以持续到明天。而且,师父,你那么高年,你也不能保证你是否明早起床时还活着。”

慈镇禅师听了这话以后,拍手叫好,并满心欢喜地说道:“对的,你说的话完全没错。现在我马上就为你剃度吧!”

禅,就是要了解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出家的因缘之一,便是由于亲眼目睹生老病死的现象而引发的。

生死问题是一切宗教的问题,更是人生的大问题。生从何来?死往何处?生命之后还有存在吗?还是并不存在?如何正确地对待死亡是人生的必修课,佛禅的根本目的就是启悟众生对生死真相的了知,把握生命的永恒真相。

禅语人生

牛顿因苹果从树上掉落而发现万有引力;禅师因飞花落叶而能悟道,一切现成。人是活在无处不在的真理中,大自然没有什么可隐藏的。佛性在万物中,在任何时空里,在每一寸的时光中都有欢喜,在每个地方都有禅意。

§§§68、花落,絮自飞

在秋天的原野上,一个修行者问赵州禅师:“槿花带凝露,桐叶舞秋风,如何从这些自然现象中了悟人生?”

赵州答道:“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人是唯一知道自己将会死去的动物——人有死亡意识。所以人类忌讳死亡,对人终将会死的现实采取逃避的态度,或者把它转化为宗教性问题。

不是风吹雨打才使花儿凋零的,花朵的凋零和风雨没有必然的关联,风雨不过是花朵凋落的“助缘”而已。

其实,山花早在烂漫盛开时,已经预示着凋落的命运,只是人们执著于它灿烂鲜艳的外表,而忽略它转瞬凋谢的必然结局。

禅语人生

花落不因雨下,絮飞不因风吹。从丰美到凋零,生老病死是生命的自然现象,死亡只不过是生命过程的必然终结。禅师要求我们透过生灭的表象,深入事物内在了解其不变的本质,洞穿“花开自会落,人生必会死”的自然法则,从而抱持着超越达观的人生态度。

§§§69、紫罗兰浸染的田野

蜷川新左卫门是一位写韵诗的诗人,也是禅的忠实热爱者,他希望成为著名的禅师一休的门徒。

一休是大德寺的住持。应该说大德寺是诗意的,青山碧水,鸟语花香,那是禅者最现成的诗。“天下名山僧占多”,自然和禅的精神是不二的,因为大自然比朝廷、比市井纯净得多。大德寺就是坐落在一片深紫罗兰浸染的田野上,所以大德寺又有一个十分诗意的名字“紫野”——紫罗兰色的田野。

就在大德寺门口,蜷川拜见了一休,下面是在寺庙门口发生的对话:

一休:“你是谁?”

蜷川:“佛教的忠实信徒。”

一休:“你从哪里来?”

蜷川:“你的地方。”

一休:“这些天来那里正发生什么?”

蜷川:“乌鸦呱呱呱,麻雀喳喳喳。”

一休:“你认为你现在在哪里?”

蜷川:“在一片深紫罗兰浸染的田野里。”

一休:“为什么?”

蜷川:“紫罗兰花,晨光青花,干红花,菊花,紫苑满天星花。”

一休:“那么它们谢了之后呢?”

蜷川:“是一片秋花盛开的田野。”

一休:“在那片田野里发生了什么?”

蜷川:“小溪流过,清风吹过。”

惊讶于蜷川禅一样的语言,一休引他进了房间并给他敬茶,然后即兴说了一首偈:“我想款待你美味佳肴,哎,禅宗什么东西也拿不出。”

蜷川随即应对道:“那用‘无’来款待,我的头脑本来就是空的,它是美味佳肴中的美味佳肴。”

大师被深深地感动了,他说:“我的孩子,你已经学到很多了。”

天真就是诗意的,它是诗人不落尘俗的美质,像没有污染的山泉,像没有脚印的雪野,让心灵之歌自然地流淌,感受一种天真的快乐,如野紫罗兰般的快乐。诗是当下的、即兴的,靠思考来写诗,那不是诗,那只是文字游戏。

禅者是另一类诗人——生命的诗人,因为他的诗是关于生命的。禅者也像诗人般流露出孩童般的天真,只有安徒生笔下的天真孩子才会说“我们的皇帝根本就没有穿衣服”。

诗人鲍尔吉·原野问女儿鲍尔金娜:小河在哪里?得到的回答是:小河在水里。你若问一个禅师:春天在哪里?得到的回答也一定是:春天在春天里。能说出这种话的除了小孩、诗人外,就只有禅师了。

禅语人生

一旦空灵的心与自然的美相撞击,才能看到那真实的,这正是诗的成因,一种永远新鲜的体验。诗意是短暂的、闪电式的禅境,禅意也是当下的、即兴的。

§§§70、没有来路也没去路

就在诗人蜷川快要去世之前,一休禅师前来探望他。

“要我来引导你吗?”一休问。

蜷川回答道:“我赤裸裸地来,也独自一个人去,大师能帮我什么忙呢?”

一休回答道:“你有生死之念,你的路还有‘来’‘去’之别,这只是你对表象的错觉。我的路不生不灭,没有来也没有去,让我来指给你看吧。”

一休心灯照引,蜷川很清楚地看到那条路,他微笑着闭上双眼,非常平静地离开人世。

蜷川去了,前仆后继,不断会有新的生命前来,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诗人。在后来的诗人中,有没有一个叫“蜷川”的?或者,在后来的和尚中,有没有一个写诗的禅师?

佛讲无常,是因为宇宙万物乃至有情生命,一切有形质的东西都不断经过成、住、坏、空四劫。万物无时无刻都在变化之中,生生灭灭循环不已,但在物之外、形之上的真如本性却是恒常不变的。这就好比水,不论是冰雪融化变成液态的水,还是液态的水雾变成水蒸气,不论形式上怎么变化,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汽化的雾,它们共同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它们都是由水分子(H2O)构成的。宗衍禅师曰:“人之生灭,如水一滴,沤生沤灭,复归于水。”

来和去、生与灭,只是人们的错觉——分别意识。禅宗的人不认为有死亡,生命不死,因为你的本性是不生不灭的。死亡就好比是一朵浪花消失在海洋里,浪花只是回到最初的故乡——海洋,每一次起浪都是海洋溅起的水花,浪花源于海洋,归于海洋。

禅语人生

人的一生在时间的长河里只是极短暂的一瞬间,出生之前你的存在是空无,死亡之后你还是回归于空无。源于女空无,复归于空无,你只是空无海洋中的一朵浪花。生命的河流,最终汇成永恒的海洋。

§§§71、生死由他

后唐保福禅师将要辞世圆寂时,向大众说道:“我近来气力不继,大概世缘时限已快到了。”

门徒弟子们听后,纷纷说道:“师父法体仍很健康”、“弟子们仍需师父指导”、“要求师父常住世间为众生说法”,种种请求不一。

其中有一位弟子问道:“时限若已到时,禅师是去好呢?还是留住好?”

保福禅师表情非常安详,用非常亲切的口吻反问道:“你说是怎么样才好呢?”

这个弟子毫不考虑地答道:“生也好,死也好,一切随缘任它去好了。”

禅师哈哈大笑道:“我心里要讲的话,不知什么时候被你偷听去了。”

言毕跏趺圆寂。

有一种观点,人只能活一次死一回。只有一次机会,而人们总是把生命看成是珍贵的、值得庆祝的,而死亡则是悲哀的、痛苦的,所以人们贪生怕死。其实,世人所谓的生与死对于禅宗的人来说,是不存在的。

蝴蝶的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等阶段。从生命的片段来看,卵孵化成幼虫,卵消失了;幼虫发育蛹,幼虫消失了;蛹变成虫羽化成蝶,蛹死亡了吗?卵、幼虫、蛹、成虫的不同阶段,它们的身体已完全不同了,但虫子内在的自性并没有改变。虫也许不知道它会变成蝴蝶,以蝴蝶的形式存在着,可能它也会认为自己死了。

禅语人生

禅宗认为,生命有轮回,生不是开始,死也不是终结,生死是一个圆,循环往复。所以禅宗的人,直面生死时,会有常人难以想象的洒脱与坦然,死亡就像出了一趟远门。

§§§72、亲自死一回

弟子问神山僧密禅师:“请师父谈一谈生死之事。”僧密禅师说:“你什么时候死过?”弟子说:“我不曾死过,也不会,请师父明示。”僧密禅师说:“你既不曾死过,又不会,那么,只有亲自死一回,方能知道死是怎么一回事。”

茶只有在你喝的时候,才知道它的真正味道。除非你亲自死一回,否则,怎么知道死亡的秘密。任何理论化、概念化的东西都是抽象的,都是真实经验的扭曲变形。关于死亡,你可以去看很多相关的书籍,搜集更多的素材,展开各种讨论,但你仍然保持着无知。

人们关于死后的世界,关于天堂、地狱的种种说法绝不可信,因为他们从未去过,所以都是自欺欺人。死亡只能是永远的秘密,总是生者不能知,死者不能言。

禅语人生

亲自死一回,佛禅的精髓在于亲证离言,别人告诉你的都是别人的东西,不是你自己的。关于真理,我们只能去体验它,而不是做理论上的探讨。不要成为书痴,知识是死的,只有亲自体验才是活生生的。

§§§73、来去自由

法庆禅师的侍者因读了《洞山录》这本禅书以后,感慨地说:“古人在生死中那么任性自在,实在好奇怪!”

法庆禅师答道:“我入化时,你可用话唤醒我,若叫得回来,也算是生死自在,说奇怪,也不奇怪。”

侍者看看禅师,禅师作预言颂云:

今年五月初五,四大将离本主;

白骨当风扬却,免占檀那地土。

时光飞逝,到了五月初五,刚听到子夜的钟声,法庆就趺坐圆寂,脉搏停止,呼吸全无,侍者记取当时的谈话,就唤道:“禅师!禅师!”

许久,法庆睁开眼睛,问道:“做什么?”

侍者:“禅师为什么不将衣帽鞋袜穿好而去?”

法庆:“当初来时,我根本就不曾带什么呀!”

言毕,写了一个偈颂:

十三年如掣电,临行为君通一线;

铁牛跳过新罗,撞破虚空七八片。

写完俨然而坐化。

死亡是唯一公平的。潮起潮落,事实上,生死只是自然界的现象,就好像是白天和黑夜。人的生命在呼吸之间,你不可能只吸气不呼气,也不可能只呼气不吸气。人的生死只是更深长的呼吸,你也不可能只生不死,或者只死不生。

禅语人生

也许是为了让众生起信,禅者面对生死从容不迫,来去自由。真正的禅者,对于死亡丝毫不恐惧,这并不是说他把死亡看得很草率,或漠视生命。

§§§74、自度与度人

道谦禅师与好友宗圆结伴参访行脚,途中宗圆因不堪跋山涉水的疲困,三番五次闹着要回去。道谦就安慰他说:“我们已发心出来参学,而且也走了这么远的路,现在半途放弃回去,实在可惜。这样吧,从现在起,一路上如果可以替你做事,我一定为你代劳,但只有五件事我帮不上忙。”

宗圆问道:“哪五件事呢?”道谦非常自然地说道:“穿衣、吃饭、屙屎、撒尿、走路。”

宗圆终于言下大悟,从此再也不敢说辛苦了。

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有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

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那人答:“是。”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观音菩萨答:“因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不要有依赖心,人格独立,自心自证,求人不如求己,度己才能度人。

禅语人生

路却要自己走,师父只是心路旅程的方向标,自心自内证,路还是要自己走,“迷时师度,悟时自度。”

同类推荐
  • 金阊区志

    金阊区志

    本志上限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9年,重点记述了1951年苏州市金阊区建区以来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 禅意人生

    禅意人生

    本书的内容性质,是以禅法的观念及禅修的方法,通过深入的体验及简明的介绍,推广到人间的现实生活中来,以期使得不论年龄性别、职业层次、教育程度的社会大众,都能分享得到挥法的利益。若能定时禅修者,本书中提供了基本的撵坐方法;若是忙碌异常的人士,也不妨试著用本书中介绍的禅修观念,调整自我,消融自我。
  •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道教史著作。全书分为八章,对道教的学术渊源,道教的建立、成长、扩张和演变,道教的流派、人物与经典,帝王与道教的关系,以及道教的研究情况等,做了简练系统的叙述。书末附有道教资料和《道藏》介绍,可资参考。
  • 圣经故事3

    圣经故事3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金瓶梅里的心经

    金瓶梅里的心经

    本书是文人讲《心经》,借文学人物,用心参悟。作者亲近三宝,生活中有感悟,诵经时能感通,读书时有感应,其用通俗语言讲经,引人颂善,以《金瓶梅》里的芸芸众生为案例,用心良苦。本书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开示。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后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热门推荐
  • 月翼华歌之依羽圣蝶

    月翼华歌之依羽圣蝶

    这是一曲命运的歌。因为它所对抗的,是亲自设下的命运齿轮。须臾之中,所有杂念被摒除。当你能够以一个胜利者的心态睥睨天下,你将有资格成为天下的神明。然而,要想成功,就要对着神明起誓:我一生的雍容,谨献给天下曈昽。为光明与黑暗友好并存,穷尽生命,无所畏惧。为天下子民,为苍苍众生不惧霜雪,因事在人为。无视命运,因举世无双。
  • 雨天的白云

    雨天的白云

    她是米雪雅儿,是一个富家女,她遇见了表姐,哥哥,以及自己的。。。。看起来生活不错的她,但后来缺真相大白了,你们自己看到后面就知道了
  • 绝代尊皇

    绝代尊皇

    千万年后,玄灵繁衍,魔乱将至,神尊之子被迫流落下界,为寻得自己的身世,他扶摇直上,为兄弟情义,他力战群族,为一段爱恋,他与天争命,仗剑执萧,开启了一翻艰苦的修炼之路。
  • 穿梭于无限的旅者

    穿梭于无限的旅者

    因为一场意外,他获得了时空穿梭的能力,他时而是金庸小说世界的第一高手,时而是漫威世界的超级英雄,时而……什么?正义人士?这可就错了,正义与邪恶在他心中都不存在,他只是在享受每一个世界生存的快乐,随心所欲的做自己的事情,不留下一丝遗憾,这便是旅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网游之血战江湖

    网游之血战江湖

    虚拟现实技术成就了无数人,其中也包括梅石。可惜短短一年,正在事业全速发展的时候,梅石被逼放弃了自己的事业,转而进入游戏《血战江湖》。在那里,他重新站立起来,继续着他传奇的人生……
  • 昊阳纪

    昊阳纪

    原本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在校大学生,却稀里糊涂的穿越重生到异界,当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与新的文明碰撞时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一个个强大的修行者,一个个离奇的事情即将上演,在死亡与阴谋中寻求真与假,道与理。
  • 观蜀

    观蜀

    中原西南有斗牛借地势而生,似苍劲根茎地接万里昆仑,似花繁树冠通连九霄云外,书若手谈棋局六副,一页说不完儒家正义,一篇道不尽道廷苍生,一本诉不遍佛门精博,此中有登天捷径,也有人间沧桑。修得道廷四派佛门八宗儒教天下,末尾不过是修欲。欲登仙途,先得人道。
  • 尽付余生

    尽付余生

    沈暮歌回国追查真相,却遇见了六年来一直忘不掉的初恋。曾经青梅竹马的他将她玩弄于股掌之间。追凶路上危机不断,幕后黑手布下杀局,情敌暗算成了家常便饭,然而比小命不保更让沈暮歌觉得棘手的难题却是:“宋亦城,如果我还是爱你,怎么办?”
  • 血色彼岸:花开时节待君归

    血色彼岸:花开时节待君归

    三生三世的追随,是否,终究神女无心?最后一世,亦是最后的机会。他和她又将何去何从?有人说:“或许,爱你的人很多。但,能不留余地,宁负苍天不负你的,不过一个宫离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