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90800000007

第7章 禅的传承(1)

§§§1、禅是一朵花

放下我们内心的一切无明烦恼,只是单纯地、全身心地穿衣服、吃饭。简单地生活,单纯地存在,别把杂念妄想带进来,当下解脱,这就是自由。这就是差别,一样的吃饭、穿衣,禅者赋予它截然不同的内涵,赋予它钻石般的品质,这就是超越。没有烦恼就是解脱,这就是禅师给我们的点化。

一、拈花微笑

禅最早的起源是“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的典故。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大梵天王把一枝金色婆罗花敬献给释迦牟尼,请佛祖为众生说法。佛祖在台上只是轻轻地拿着这枝婆罗花,环绕一圈,静静地展示给大众看,以身示法,不发一言。众弟子面面相觑,困惑不解……静默中,唯有大弟子摩诃迦叶心领神会,破颜会心微笑。于是,释迦牟尼说:“吾有正法眼藏,涅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以心传心,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现以嘱咐摩诃迦叶。”

禅,就在一花一笑一静默之间诞生了,这就是禅在印度的起源,这就是禅门第一公案。从此,佛法便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禅就这样开始传承下来。所以摩诃迦叶尊者是印度禅的第一祖,一直传到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再由菩提达摩传来中国。换句话说,菩提达摩在印度是第二十八祖,在中国就是禅宗初祖了。

生命是一个神奇的奥秘,它有着无限的深度和广度,你了解越多,你就越感觉到它海洋般的浩瀚,在真相面前,你只能目瞪口呆,它不可能用语言去描述和表达,语言多么肤浅,只有沉默。所以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不发一言。

神话传说中,汉字是由仓颉创造的。据说仓颉从小聪明过人,自然界现象如日月星辰、山川湖泊、花草树木……不断触发他的灵感和想象力,最后,把所有的自然存在加以综合、形象化,就创造出方形的文字。仓颉的创作是背着苍天偷偷干的,文字形像而神不像。苍天知道了,感觉自己完美的形体被扭曲、被丑化得面目全非,完全失真,勃然大怒!顿时,天空阴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暴雨、飞沙走石……语言文字虽是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但它的出现使人类越来越不自然,从某种程度上损害了真实。比如水可以解渴,而“水”字不可以。如果你没喝过茶,你是亲口去品尝茶水的味道呢,还是去阅读大量茶的书籍呢?看来还得靠实践。

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慧能是一字不识的文盲。

有位叫无尽藏的尼姑,常诵读佛经,慧能若在旁听,就能为她解说其中意义。一日,尼姑拿着经卷来请教六祖,六祖说:“我不识字。”尼姑讶异:“那你怎么给人讲解经文。”六祖笑答:“我用手指着月亮,如果你能直接看到月亮,就不需要手指了。”

六祖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经书只能指示佛理,但不是佛性本身。手指象征文字,月亮代表真理。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真正的禅是无法用任何语言文字来表达的。但是,禅仍然需要以文字来指导修行,就如同以手指指月,手指虽非月亮,但能让我们循着它看到月亮。禅门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然而不立文字并非不依文字,教外别传并非不依经教,而是要行者不得拘泥于文字、经教。须知文字、经教只是“方向标”、只是“指月手”,只是传播工具,其目的在引导学人见自本性,悟自本心。

二、禅,妙不可言

一朵水灵灵的荷花,它的鲜活、洁净、清丽、芬芳,它的真实存在给你的触动更深,还是“荷花”两个字给你更多的感受。“荷花”只是两个字符,它是死的,非实有。语言文字只是真实存在的幻影,只是水中花、镜中月,它给你方便,却能误导你,使你远离真相。语言是头脑的专利,头脑是逻辑的、理性的,头脑依靠语言来思考,语言是一道障碍,因为内在的体验经常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所以禅宗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宇宙无尽藏,生命如此浩瀚,不是理性可以解决的,不是逻辑可以推理的。生命是一个谜,永远无法通过理性的思维或是逻辑的推理来得知谜底,就像这样一个古老问题: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问题似乎很简单,但头脑永远不会有答案,你理性的头脑会突然缠在荒谬的死结中。鸡生蛋,蛋生鸡。因为不论你是说先有鸡还是说先有蛋,你都是对的;不论你是说先有鸡还是说先有蛋,你都是错的。丰富多元的生命是那样荒谬绝伦,所以禅不能想,不能说,一说就错。禅是有生命的,所以禅超越了头脑,超越了一切逻辑和理性,以心传心,妙不可言。

傅大士善慧说:“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这种不合情理、非理性、反逻辑的语句,完全是在扫除头脑的分别意识,免于自我,以破除迷妄执著。离凡尘最远,靠心灵最近,禅以独特的方式,使人进入一个最真、最善、最美的空灵境界。禅语是荒谬不合逻辑的,但他有更高的境界;禅语是不合情理的,但它有更深的涵义。

传说世尊临入涅,文殊菩萨请佛陀再转法轮,世尊咄曰:“文殊!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汝请吾再转法轮,是吾曾转法轮耶?”世尊恐后人执著经文,曲解涅妙心,坚持说经文背后的真理必须用心体验,他说,谁如果说我曾讲经说法,谁就是诽谤佛。

佛陀谈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经典浩瀚无涯,可是,这些无数的文字般若,与禅宗的起源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把佛说的话记录下来的是经典,而连佛自己都说不出来的才是禅。意在言外,没有办法用语言表达内心的自受用,这才是禅。所以佛陀说:“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

《大佛顶首楞严经》云:“但有言说,皆非实义。”

传说,空生菩萨须菩提在深山空谷的一块石岩上独坐,进入禅定,“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人与自然深深地和谐,天帝被那空灵境界深深地震撼,便不禁散落天花赞叹:“真是善于演说般若性空的道理!”须菩提答道:“我可什么话都没说。”天帝回答:“尊者,你能以不说说,我能以绝听听。像这样的说和听,才是真正的般若智慧。”

蝙蝠是天生的瞎子,却能在夜间飞行,它具有以听觉代替视觉的本领,它能听到人的耳朵听不见的次声波,从而判断出物体的远近大小。拈花微笑,你能听到佛陀沉默中所发出的“次声波”——无声之声吗?“以心传心,不立文字”,佛祖以不说说,你能以绝听听吗?

禅语人生

《金刚经》里云:“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2、面壁十年

一、面壁十年,深入禅定

摩诃迦叶为了要续佛慧命,使法水长流,于是把正法眼藏的微妙法门和衣钵以直指单传的形式,再传给阿难尊者,这是西天第二代祖师。再由阿难传法给商那尊者,法灯续焰,一直传到第二十七代般若多罗尊者,般若多罗又将正法眼藏和衣钵传付于菩提达摩,为西天第二十八代祖师。据说,当时般若多罗嘱咐达摩大师说:“吾灭度以后六十年,希望你将此正法眼藏和衣钵传到中国去,普利众生。”

到了梁武帝大通元年(520),达摩大师秉承了般若多罗的遗训,乘一只商船,远涉重洋,航海东来。在海上颠簸了三年之后,终于到达了中国的南海。广州刺吏萧昂上表奏禀梁武帝萧衍。武帝笃信佛教,看了奏章,立刻派遣使臣奉诏到广州迎请,达摩到达首都金陵(今南京)。武帝接见了达摩大师,就请求开示法要(开示主要是指对于佛法的正确解释,开示的目的在于断除疑惑)。下面是达摩大师和梁武帝的经典对话。

武帝问:“朕即位以来,营造佛寺,译写经书,度人出家不知多少,有什么功德?”

达摩答:“并没有功德。”

武帝又问:“为什么没有功德?”

达摩说:“这些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然有,却非实有。”

武帝心想我如此辛劳,怎么会毫无功德,好大喜功的武帝对达摩祖师的回答并不满意。

武帝再问:“那怎样才是真功德呢?”

达摩说:“清净、睿智、圆妙,体自空寂。这样的功德,不是尘世俗人所能追求的。”

武帝又问:“什么是圣谛第一义(什么是宇宙至高无上的真理)?”

达摩说:“廓然无圣(宇宙辽阔、虚净,空无一气)!”

武帝又问:“回答朕问话的人是谁?”

达摩说:“不知道。”

梁武帝萧衍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善书法、长文学、通音律,文治武功,并有很深的佛学造诣的皇帝,这也是他的出名之处。但他还是没有领悟达摩大师的直心之言,一头雾水的武帝龙颜不悦。达摩见彼此的心思没有契合,便悄悄回到长江北岸,转往河南洛阳,在嵩山少林寺的一个山洞里,面壁十年,深入禅定。

二、心似明镜台

有时我们帮助别人,只是出于非常世俗的功利目的,一种社交或某种回报,比如获得精神上的感恩戴德或物质上的报恩回馈,或许还有某种虚荣心在作祟。当然,你绝不会承认,有时候,我们帮助别人,只是希望借此增加自信(强有力)或自我肯定(一种优越感)。在潜意识里,是为了满足那份心底的渴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接受别人帮助或施舍,因为人人生而平等。尽管你显得很热诚,许多助人行为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

那些行为全都是以“我念”为出发点的,而并非发自慈悲心的善。慈善不应该是交易,它不是一笔买卖,真正发自慈悲心的善,是与“我念”无关的。但是,那些伪善者似乎对你的悲惨更感兴趣,如果你不开心,他可以安慰你;如果你不幸,他会同情你;如果你贫穷,他能资助你;如果你健康又快乐,那他唯一能做的只有妒嫉了。

像梁武帝一样,大肆建造寺庙,烧香拜佛,即便乐善好施,小恩小惠,也不过是出于一种功利目的,有所求,别有用心,充其量不过是叶公好龙,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所以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小德小智、轻心慢心,在禅师的眼里,与开悟的道是无关的,有为之因,不得无为之果,所以达摩回答:“并没有功德。”做好事以求功德是伪善,不是慈善。

发自慈悲心的助人行善,不含自我的色彩。“知善者心能行善”,行善只是本心的自然流露,不但不求别人知道,连自己也不会记挂在心上。别人需要帮助,就尽力帮助,事情完了,便告终了,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夫惟不居是以不去。”这种无执无求的德行也就是禅宗所说的“无功用行”。

佛陀在《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春秋时期,有个人自称叶公,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如此酷爱龙,非常感动,从天而降,特意来拜访叶公。真龙将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见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魄散,脸色都变得苍白了,急忙躲藏起来。天龙非常失望,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据传,叶公见过真龙后,从此自命不凡,自称为真龙天子,那些虚伪的皇帝不正是如此吗?

武帝又问:“回答朕问话的人是谁?”我是谁,怎么可能知道呢?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你是一个梦,“自我”只是一种幻觉,空无是生命的本相,诸法无我,岂是世俗的头脑所能理解。比如在房屋里放一面镜子,当你走到镜前,镜中就有你的影像,你走了,影子也就消失了;当猫走到镜前,镜中就有猫的影像,猫走了,影子也就消失了。其实,镜中的影像只是一种错觉,镜子里其实什么也没有,甚至连影子都没有,因为影像是光从镜表面反射到眼睛里。镜子里没有实体,无形无相,其性本空。

“心似明镜台”,头脑就像一面镜子,它的本质是空无的,这就是我们的本心本性。生活是一出心理剧,头脑的世界是一个不断上演的影子戏,不论那影子怎样变来换去,唯有空白的银幕才是真实的。“本来无一物”,凡人的头脑执迷于影像——清净、睿智、圆妙,体自空寂,佛的头脑是一面空空的镜子——明镜亦非台。

佛陀告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空无是宇宙的本质,空无是光,空无是喜悦、是极乐,空无是生命的真谛,是生命存在的最高度。

佛祖又告示:“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禅语人生

有形的必然会消失,空无被留下来,那最终的真实将在无为中显现。金钱、权力、名望、成就、功德,一切的欲念以及感官的表象,都是头脑的幻影。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禅是实相无相之微妙法门。

§§§3、断臂求法

神光禅师法名僧可,俗姓姬,河南人。自幼博览群书,精通儒家典籍,但深感儒家训令未尽妙理,无法解其人生疑惑,便矢志出家,栖心佛理,遍游各地,怡然自得。后来,翻山越岭到嵩山少林寺,来拜谒达摩大师,要求开示,并请为入室弟子。

据说,达摩只顾面壁而坐,根本不予理睬,神光遂在洞门外伫候。时值严冬,风雪漫天,寒风刺骨,不久,雪深及腰。达摩见他确实真诚求法,问道:“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

神光答道:“唯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达摩祖师道:“诸佛无上妙道,须精进勤苦地修行,行常人所不能行,忍常人所不能忍,方可证得。若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来希求一乘大法,是不会有结果的。”

神光并不气馁,内心反而愈发恭敬和虔诚。为了表达自己求法的坚决和诚心,暗中拿起锋利的戒刀,干净利落地砍断了自己的左臂,并把它放在祖师的面前,顿时鲜血如柱,染红了雪地。达摩祖师被神光的虔诚举动所感动,知道是个法器。就问他:“汝究竟来此所求何事?”

神光答道:“我心未宁,乞师与安!”(弟子内心不安宁,请大师为我平静!)

达摩喝道:“将心来,与汝安!”(把心拿出来,我替你为它安宁!)

神光愕然地说:“觅心了不可得!”(我找不到心呀!)

达摩于是说道:“吾与汝安心竟!”(我已经为你将心安宁了!)

神光听了达摩祖师的回答,豁然大悟,当下释怀,获得大自在。

“觅心了不可得!”,你若无心,那谁在感到不安呢?原来并没有一个实在的“心”可得,没有一个实在的“烦恼”可烦,也没有一个实在的“不安”可安。

诸法无我,心性本空,谁在不安?一些人感到悲观绝望的事相,另一些人可以感到乐观并充满自信,反之亦然,所以人们所谓的幸或不幸是多么的唯心。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留下一句名言:“我是我自己的各种痛苦的主人!”

古代,有一县令请主簿(办理文书事务的官员)来家中饮酒。

酒席设在厅堂里,北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弓。由于光线折射,弓的影子映入酒杯中。主簿看了,以为是一条蛇在酒杯中蠕动,顿时心生不安。但县令是他的上司,又是特地请他来饮酒的,不敢不饮,所以硬着头皮喝了。

回到家里,主簿越来越疑心自己饮下的是有蛇的酒,又感到随酒入口的蛇在肚中蠕动,觉得胸腹部疼痛异常,难以忍受,最后,连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家里人赶紧请大夫来诊治。但他服了许多药,病情还是不见好转。

过了几天,县令听说主簿病危,便到家中探望,问他怎么会病成这样,主簿便讲了那天饮酒时酒杯中有蛇的事。县令安慰他几句,就回家了。他坐在厅堂里反复回忆和思考,弄不明白主簿酒杯里怎么会有蛇。突然,北墙上那张红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立即坐在那天主簿坐的位置上,取来一杯酒,也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结果发现,酒杯中有弓的影子,不细细观看,还真像是一条蛇在晃动的酒杯中蠕动。县令马上命人用马车把主簿接来,让他坐在原位上,叫他仔细观看酒杯里的影子,并解释说:“你看到杯中的蛇,不过是墙上那张弓的倒影罢了,没有其他什么怪东西。现在你可以放心了!”

主簿弄清原委后,疑虑立即消失,如释重负,病也很快痊愈了。

据说,“杯弓蛇影”的事后来就传开了,邻里议论,那个主簿顿觉颜面尽失,不久便又得了抑郁症,落下病根,从此没好。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有八万四千种烦恼,都是空穴来风,因妄心而起。烦恼本空,识心寂灭,无妄想动念处,即是正觉,若能会心,佛性当下开显。

禅语人生

宇宙无心而万物自律,烦恼因妄念故有,无心烦恼何居。一切烦恼因心受而生,因心不受故一切不碍心。烦与不烦、安与不安,因妄心而起,全是虚幻。

§§§4、汝得吾髓

传说,中国禅宗鼻祖菩提达摩后来回到了印度。回去之前,他把所有的弟子叫到跟前,对他们说:“我想知道你们悟道的境界。”一个名叫道副的弟子说:“我以为不应执著文字,也不应舍弃文字,因为文字是求道的工具。”

达摩便说:“你得到我的皮。”

一个名叫总持的尼姑说:“据我了解,如庆喜之见阿国,一见便不再见。”

达摩便说:“你得到我的肉。”

另一名叫道青的弟子说:“地水火风,四大皆空,眼耳鼻舌身等五蕴亦非实有,依我之见,整个世界无一法存在。”

达摩便说:“你得到我的骨。”

最后,轮到神光,他只是向前跨出一步,对达摩恭恭敬敬地鞠躬行礼,然后退后站立原处,一动也不动,不发一言。达摩便对神光说:“你得到我的髓。”

于是,达摩祖师将神光的法名改为“慧可”。以心传心,达摩就把正法眼藏和衣钵传给慧可,同时又把从印度带来的《楞伽经》一部共有四卷传给慧可大师。《楞伽经》是如来心地法门,就是称性而谈的法要,要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特别是对于如来禅学理论讲得十分透彻,达摩大师在传法与慧可大师时又说了四句偈子:

吾本来此土,传法度迷津,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慧可大师当下就一肩担荷,承受达摩大师的法灯心印,成为中国禅宗第二代祖师。

《维摩诘经》云:如是诸菩萨各各说已,问文殊师利:“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文殊师利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随后,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禅,妙不可言,不能想,不能说,一说就错。

禅语人生

看来,要想修炼成不二法门,需要达到某种境界,那就是无言胜有声,无为胜有为。

§§§5、罪业无体

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公元?-606年),出生于北齐时代,姓氏不详,原来是一位虔诚信仰佛教的居士。当他在四十多岁的时候,百病缠身,病苦的折磨使他感觉自己罪孽深重,必须彻底忏悔。有一次见到二祖慧可大师,就恭敬地请教。

僧璨问:“弟子身患重病,罪业深重。所以特地来恳求和尚慈悲为我如法忏悔业障。”

二祖回答说:“将罪来与汝忏。”(将你的罪孽拿出来,我为你忏悔。)

僧璨大师当下回光返照,忽然领悟说:“觅罪了不可得。”

二祖曰:“与汝忏罪竟。”

同时慧可大师又开导说:“你一定要依佛、法、僧三宝安住,如法修持。”

僧璨又问:“今见和尚,已知是僧。未知何名佛、法?”

二祖道:“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佛、法、僧三宝,皆依一心而立,同体而异名,非内非外。”

僧璨听了祖师的开示,言下释怀,当下解脱。欣喜道:“今日始知罪性非实有,不在心内,不在心外,不在中间,觅之了不可得,其性本空,法佛无二也。”

二祖听了僧璨的回答,知见正确悟理甚深,是个佛门法器,非常器重他,并当即为他剃发,收为弟子,说道:“是吾宝也。宜名僧璨。”

三祖的法号僧璨就是这么来的。从此以后,他所患之病也就逐渐地好了起来。僧璨大师为了感师为他忏罪的深恩厚德,就放下身心,在祖下执侍巾瓶,做侍者达两年之久。后来慧可大师把正法眼藏与信衣(指金袈裟,释迦佛传下的用以表示正统法脉之所在的证信之物)密付僧璨大师为中国禅宗第三祖。

僧璨大师得法之后,适逢战乱,没有公开弘扬祖师禅法,过着一种隐修的生活,长达十余年。在这期间,僧璨禅师只有道信禅师一个弟子。但是他为后人留下的《信心铭》,虽然文字不多,但可以说字字珠玑,是修习祖师禅的正知正见,对禅修者来说,极富指导意义。

三祖僧璨大师圆寂于隋大业二年(606)。入灭前,僧璨禅师曾告诉大众:“别人都把坐着入灭看得很重,认为这样的走法稀有难得,我则不然,我今天要站着走,以示生死自由。”说完,便用手攀着树枝,奄然而化。后被朝廷封谥“鉴智禅师”。

罪业无体,业障本空,业性本空唯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心生则种种魔生,心灭则种种魔灭。真心忏悔,便会从种种罪恶感中得到解救,恢复平静,放心自在。心亡罪灭两俱空,何必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禅语人生

人类在追求永恒幸福的旅程中,所承受的苦难却是越来越沉重。人,是唯一会喝醉的动物,而禅是人类疯狂和混乱的唯一解药。从人类精神领域来说,禅是灿烂的阳光、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泉水。

§§§6、谁束缚了你

四祖道信大师(580-615),俗姓司马,蕲州人,在做沙弥的时候,就久仰僧璨大师的威望。隋开皇十二年(592),年仅十四岁的小沙弥道信,来到舒州皖公山礼拜三祖僧璨大师,在向禅宗三祖僧璨大师礼拜后就请求开示。

道信问:“什么是佛心?”

大师答:“你现在是什么心?”

道信答:“我无心。”

大师说:“既然你无心,难道佛就有心吗?”

道信又问:“愿和尚慈悲,乞赐我解脱法门。”

大师回答:“谁束缚了你。”

道信回答:“没有人束缚我。”

大师说:“既然没有人束缚你,便是解脱,那为什么还要求解脱呢?”

道信言下大悟,感师法雨之恩,就在僧璨大师门下,服役侍奉九年之久。有一天,三祖提一个玄机妙理来试他,通过勘验之后,知机缘已经成熟,就把正法眼藏和衣钵,传付于道信大师为禅宗第四代祖师。又把《信心铭》所讲理论开示给道信大师。

道信大师初见三祖僧璨的时候,向三祖僧求解脱法门,那么三祖大师就问,是谁捆绑了你?道信大师一想,没有人束缚我呀!原来是自己捆绑了自己,解铃还需系铃人,那么僧璨大师就告诉他:既然没有谁束缚你的心,这就是解脱,那么你还求什么解脱?

《楞伽经》经文:“凡愚妄想,如蚕作茧。以妄想丝,自缠缠他。”

日本京都有一位“哭婆”,雨时哭,晴时亦哭。南禅寺的和尚很奇怪,问她为什么?

她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卖鞋的,小女儿嫁给卖伞的。遇到雨天,我就担忧大女儿家的顾客少,所以哭;晴天,我则担忧小女儿家的伞卖不出去,所以亦哭。

和尚笑了,劝说:为什么不这样,雨天去想小女儿家,为她可以多卖伞而高兴,晴天去想大女儿家,为她生意兴隆而高兴呢!哭婆信了和尚的话,从此,老婆婆笑逐言开。

如果你带着问题去找心理医生,他会对你的问题的前因后果进行系统的分析,而你总会有那么多的问题,最后,你的心理医生也被你的问题折磨得发疯,因为他和你一样都有同样多的问题。头脑不断地制造欲望,这是所有人的问题。

问题就是束缚,头脑(欲望)就是束缚;没有问题,没有头脑就是解脱。无心便是解脱,不要有任何的问题,活在生命里,死在生命里。

放下一切问题,才会有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解脱。人佛一念间,佛是人,佛是一个没有问题的人,一个自在的人,一个内心完满的人。芸芸众生皆具如来佛性,人是佛,人是一个有问题的佛,一个不自在的佛,一个不满足的佛。

禅语人生

事实上,这个世界并没有什么不对,别人也没有什么不对,导致你受苦的不是外界,是你过分地沉湎于自己(我执),是你错误的知见。佛说,根本就没有任何问题,人们总是无事生非,自寻烦忧。喜怒哀乐,因心而起,你就是你的地狱。

§§§7、我性是佛

五祖弘忍大师(602-675),湖北黄梅人。有一天,四祖道信大师观察当地一个7岁儿童相貌非凡,便问道:“你姓什么?”

儿童回答:“姓是有,但不是一般的姓。”

四祖再问:“是什么姓?”

儿童答:“是佛性。”

四祖继续追问:“你难道真没有姓吗?”

儿童答:“性空,故无。”

道信大师听到这里,知道他是法门龙象,就度他出家。他在寺院居住了一段时间后,于十三岁时,正式剃度为僧,法名弘忍。弘忍在道信大师的座下开始清净的修行生活,白天发心作务,夜晚参禅静坐。

弘忍平时沉默寡言,但他对禅法却颇有见解,尽得道信大师的心法。后来,四祖道信大师与传法弟子弘忍大师先后同往东山寺,大阐宗风,所以大家把他们师徒二人称为东山法门。

永徽三年(651),道信大师经过多年的观察,认为弘忍堪当大任,于是把正法眼藏和衣钵传付于弘忍大师,由他继承法席,后世称他为中国禅宗第五祖。同年九月,四祖道信大师示现圆寂,建塔于双峰山。

由于黄梅弘忍大师大弘法化,深得大众信仰和崇拜,当时门下弟子有一千多人,这样就演变成了一个规模很大的佛教教团组织。

在弘忍门下有一位首座和尚,名叫神秀,他博通三藏,常辅助五祖讲经说法,教化四方,弘扬禅学。从五祖起,为了适应当时环境的发展需要,就以《金刚经》般若实相、真空妙理教授弟子,接引众生。从而把过去一向所弘扬的《楞伽经》的主要教义和达摩的二行和四入的禅学道理,就无形中断弘扬了。

禅语人生

在禅师看来,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伟大的,也没有什么事情是微不足道的。不论在任何时刻、在任何地方、在任何事情里,都要轻松、宁静、觉知。禅在一切中,不论在任何时刻、在任何地方、在任何事情里,都可以与禅相遇,它如影随形。

§§§8、佛性无南北

慧能(638-713)是中国禅宗的第六祖。俗姓卢,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砍柴谋生,奉养老母。

一天,他挑柴上市经过一户人家,刚好听到有人在大声诵读《金刚经》,就放下肩上的柴草,静心倾听。当听到经文“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住’即是执著,‘无所住’就是全无执著)时,被深深打动,若有所悟,便上前询问念经人说:“刚才所念什么经?从哪里得来?”

念经人说:“是《金刚经》,从黄梅东禅寺弘忍大师那里得来。”于是,他安顿好老母后,于咸亨三年(672)到了黄梅东山,拜见五祖弘忍大师。五祖对他的悟性进行试探。

弘忍问:“居士从何处来,欲求何物?”

慧能说:“弟子是岭南人,唯求做佛!”

弘忍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獠(当时中原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如何堪做佛?”

慧能说:“人有南北,佛性岂有南北?和尚能做佛,弟子当能做佛。”

弘忍见他谈吐不凡,颇具慧根,遂留在寺院,并安排他在碓房舂米。

人是充满偏见的动物,这种偏见源于人类的自负——我执。其实,不论是美国人、非洲人,还是中国人;不论是白人、黑人,还是黄种人;不论是穷人、富人,还是好人、坏人,并没有本质的不同,他们都有共同的人(佛)性。佛性无南北,没有地域的区别,因为世界上一切的事物本来就是平等的。一人之心,天下人之心,差别只是它的相,平等是它的性,我们要离相而证性,达到无分别。这样才是真正的平等不二。

佛陀开悟时曾说:“奇哉!原来一切众生皆俱如来佛性,只不过是被妄念、执著所迷惑。”

若一沙一石、一草一木、猴、鸡、狗、猪皆俱如来佛性,人人生而平等,人类为何不能和平共处,为什么会有战争和杀戮、有仇视和妒嫉。妄念、执著来自自我,自我是头脑的幻影。

禅语人生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众生被各种妄念、执著所迷惑,如果能断绝一切无明烦恼,心灵纯净,那么,我们的真如本性——佛性就自然开显。

§§§9、时时勤拂拭

慧能在碓房做了八个月的舂米工,此时,禅宗第五代祖师弘忍想以公开招聘的方式,在众徒中挑选一位可以传法的人。于是,弘忍召集众徒,叫大家各自陈述自己悟道的心得,以便从中挑选出合适的继承人,传以衣钵。当时拜在弘忍禅师门下的东山禅众达七百多人,神秀在众多弟子中最为博学多才,可谓一枝独秀,被公认为是最合适的继承人。于是,他在走廊的墙壁上写了一首偈语: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

偈语,是在禅宗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成熟的禅宗文体,是一种略似于诗的有韵文辞,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内容多为习禅所得所悟。

这首偈语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无不认为神秀通晓佛法。大意是:我们的身体有一棵明净的菩提妙心,我们的内心就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我们的烦忧和妄念,就像落在镜台面上的尘埃,每时每刻都要掸拂擦拭,才能维持镜面的清净光洁;要不断去除私心杂念,才能不让内心被世俗的尘垢污染而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弘忍大师看了偈子后,认为此偈对一般信众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却没有表达出禅宗的根本见地,从而认为神秀“只到门外”,尚不具备继承禅宗衣钵的资格。便说:“后代依此修行,亦得胜果。”

神秀(606-706),唐汴州尉氏人(今河南省)。俗姓李,为禅宗五祖弘忍弟子。弘忍死后,在荆州当阳山玉泉寺传法,声名远播。后为武则天召到京师,朝野景仰。因在北方传法,故其法系称为北宗。因南宗认为他所传的禅法是渐悟法门,故称其禅法“北渐”或“渐门”。

禅语人生

众生的身体就像一棵没有觉悟的智慧树,如果没有佛性,不能明心见性,他就会有烦恼和忧愁,如果时时为烦恼而烦恼,那就达不到佛的境界。仅仅靠拂拭的方式除去烦恼,这种方法并不够高明,所以弘忍认为神秀修炼还没到家,因此就需要考察新的传人了。

§§§10、本来无一物

整日在寺里做粗工,毫不起眼的慧能闻诵神秀偈子后,则说:“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写得是不错,但对佛法的了解并不透彻)。”众僧人听了都笑他庸流浅智。慧能并不介意,说我也有一偈,于是,目不识丁的慧能请人代笔,在神秀原偈旁写下这首千古名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众徒见偈惊异,议论纷纷,奇哉不可以貌取人。

这偈语的大意:我们无常的身体只是生灭的现象,它的本质是空的。明亮的镜子里面本来就空无一物,一尘不染,我们所有的烦恼如水中月、镜中花,都是虚幻。我们修炼到明净的心灵,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人人皆有佛性本心,它本来清净,但被世俗“妄念”所掩覆,不得显现。促使各种执著妄念断灭(心行处灭),便能做到明心见性。钻石就是钻石,不论是埋藏土里,还是捧在手里,它都不失为钻石,就像我们本不生灭的本心、本性。“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的偈子一针见血,使人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视自性,直指本心。“一悟即至佛地”,使人放下身心,如释重负;给人当头棒喝,如梦初醒。这首偈子更深刻地表达了佛法妙谛,也反证了慧能的佛学境界和悟性。

据此,五祖认定慧能一定能将禅宗发扬光大,决定把衣钵传给他。由于众弟子尚未悟出舂米工慧能偈语的深刻内涵,若公开传衣钵给出身贫贱,处在寺院最下层的苦力行者,恐众人不服,慧能会受到众僧伤害。所以五祖不动声色,故意说:“亦未见性。”众以为然。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梦中成为大富豪,梦里一定狂喜,在梦中那狂喜又是多么真实,当局者迷,因为梦者不觉是幻境,总是信以为真。清醒后,才发觉昨夜暴富只是一场美梦(本来无一物)。那么,金钱、权力、房子、小车、爱、恨、情、仇……一切的一切,看起来多么真实。既然是梦,那你还会为虚幻的梦而烦恼吗?

在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森林里的一只猴子跳到一口井旁玩耍。当它趴在井沿,好奇地往井里看时,不禁惊叫起来:“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去了!”叫声惊动了猴群,老猴带着一大群小猴都朝井边跑来。当它们看到井里的月亮时,都一起惊叫起来:“完了,完了!月亮真的掉到井里去了!”猴子们唧唧喳喳叫嚷着、闹着。还是老猴有主见,说:“我们快想办法把月亮捞起来吧!”于是,众猴都义不容辞地行动起来,加入捞月的队伍中……

其实,我们就是这些猴子,井里的月影就是我们每日的烦恼。

慧能认为一切的烦恼都是虚幻的,只是杯弓蛇影,而我们为烦恼所做的努力,都是猴子捞月做无用功。

禅语人生

诸法无我,若能明心见性,当下解脱。反之,若未能悟出烦恼本空,就会为烦恼而烦恼,即便是时时勤拂拭,烦恼总是挥之不去,如影随形。这就好比是不论你怎么努力,都不可能从水中捞到月亮,因为水中本来就没有月亮,那只是你的幻觉。我们每日的烦恼就是一种幻觉,无中生有。

同类推荐
  • 不可不知的圣经故事全集

    不可不知的圣经故事全集

    本书反映了犹太民族的形成发展,赞颂了犹太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这些美丽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曾给无数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提供无穷的灵感与启迪,至今仍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 佛家智慧一点通

    佛家智慧一点通

    在古代,不管是君王还是庶民,只要遇到难以解开的疑惑和难题,他们往往会去深山古庙去寻找高僧大德,虔诚向他们求教,以求得问题的圆满解决。因为人们相信,只有生活在清静之中的人,才会有通天彻地的大智慧。如今,生活在现代的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房子问题、婚姻问题、工作问题、人生问题等等接踵而来,但是我们又去哪里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呢?事实上,高僧虽然远去了,但是他们却把智慧留给了后人。本书立足于佛教圆满无上的智慧,从人生、工作、社会、婚姻等不同的角度着手,依靠古人的智慧,去解决现代的问题,以处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以此给忙忙碌碌的人们一个智慧参考。
  • 光明大手印:文学朝圣

    光明大手印:文学朝圣

    《文学朝圣》写大手印智慧在文学创作中的妙用,以及雪漠以文学创作的形式实践大手印的生命轨迹,包括创作随笔、创作谈、作品序跋集、文化随笔、文学演讲和文学对话等。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开启文心、文学的精神、文学的故乡、文化般若、文学演讲和文学对话。本书回答了三个问题:文学衰微的真正原因何在?我们的文学将走向何处?文学应该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格?作者认为:真正的文学,应该在无常中抓住永恒,应该在虚无中建立存在,应该在虚幻中实现不朽;真正的文学,应该承载神性的大美,应该承载利众的大善,应该承载智慧的大真。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谈佛说道悟人生

    谈佛说道悟人生

    这不是一本说佛论道的书,这是一本让你用佛的境界和道的胸怀来点释人生的书,情感·利益·事业·修身·修为·修性。人生说起来或许真的很沉重,一路生活,一路坎坷。难以设计定局,一个偶然的选择,便被归入了另外一种生活,我们要明白人生的短暂以及命运的不可预知,所以只要安于生活,我们就能够活得精彩。
热门推荐
  • 斗罗之血狱神魔

    斗罗之血狱神魔

    这是一个斗罗大陆的平行世界,与斗罗大陆相似,却又不似。道路的尽头是毁灭,毁灭之后是新生。在新生世界,冒险就此展开。ps:本书前期属正常轻松,中后期为黑暗文。另外本书前一、二章有这部分是有借鉴其他书的,所以见到了请不要误以为是抄袭,除了前一、二章,后面的内容全部都是原创的,所以请千万千万不要误会成抄袭。最后,因为是第一次写书,可能有点不是很好,希望大家谅解与支持,欢迎大家提出作者的一切不足!
  • 霸道狂王妃

    霸道狂王妃

    她本是21世纪人人都惧怕的闻风丧胆人物却被自己的未婚夫给杀了,当她发现自己穿越了老天还是对她很公平的给了她一个非常富裕的家族,既然上天重新给了她重生的机会她一定不负众望的……
  • 穿越之拿下大将军

    穿越之拿下大将军

    21世纪的土肥圆穿越到古代变成了极品大美女,不过在这青楼里长得太美貌似不是啥好事啊……老板拿你当摇钱树,小伙伴们拿你当仇人,各位姐姐真没人愿意跟你们抢客人啊啊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麦子

    麦子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仗剑天涯沦落人

    仗剑天涯沦落人

    苍啷啷拔出宝剑…一个因一场意外,误入歧途的男子,为让世间和平而踏上旅途。这是一个真正的江湖…
  • 百鬼夜行

    百鬼夜行

    我们生活在城市里,每一座城市都有那不为认知的一面。当探索者在午夜触发到那个世界,丧钟又会为谁而响起,你听,死亡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 我的男神来自前世

    我的男神来自前世

    何绪,“小俏,重生后才知道不是每一世你都爱我。”
  • 魔超能

    魔超能

    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让五颗魔晶石掉入,附到五个小学生的身上,让他们奇迹般的获得人类梦寐以求、只源于神话的超能力。控火、瞬移、意念控物……这都不再是梦里出现的。但是,这五颗魔晶石是宇宙经过数亿万年生成的,拥有着巨大的宇宙能量。也就是说——得魔晶石者,得整个宇宙。个个得知有魔晶石的星球打得不可开交。获得魔超能的那几个小学生更是不惜一切,竭尽全力的保护着魔晶石。因为,想获得蕴含着巨大能量的魔晶石的星球的主宰个个都是狼子野心,没人知道他们到手后会做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
  • 纯西

    纯西

    我们出生在同一天,却注定有着不同的命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