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31400000034

第34章 行动代号——“迪克西”(2)

“衡阳国民党第十军军长方先觉将军作了率部死守该城的准备,可是蒋介石在这方面没有考虑如何打退日军的进攻。”谢伟思低声说道。

“这个蒋介石,简直就是俄国的克伦斯基。他宁肯败在曰本人手里,也不愿意看着中国的旧制度垮台。吹什么牛,他和陈纳德都像是些江湖骗子。怎么样,日本人在大半个中国横冲直撞,他倒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了,陈纳德的飞机都跑到哪里去了!这些幸好是我在中国亲眼看到的。”华莱士显得有些激动了,要把这样一个国家的两个政治集团糅合在一起执行统一的行动纲领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不要说史迪威,就是换了华莱士自己,他最终也要与这位委员长闹翻的。

第二天的会谈刚一开始,简直意想不到蒋介石竟板着面孔说出了华莱士最关心的问题,虽然蒋介石是害怕,由此将得罪美国人而迫不得已说出的,但毕竟使会谈的局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蒋介石心情沉重,几乎是咬着牙关说:“华莱士副总统昨天会谈中提出关于派驻延安观察组的问题,我认为还是可以同意的。”

“是吗?委员长。这在我们美国政府来说纯粹是为了中国的抗日,也是为减少苏联对中国的影响。”华莱士在忽然听到蒋介石的话的时候差点惊呼起来。

蒋介石看到华莱士为他的回答而激动不已的时候,自己相反倒有些后悔了,他的脸色阴沉得有些吓人。

文森特怕蒋介石随时可能改变主意,忙说:“延安方面更接近日军,从那里获取日军的情报会更快一些,更准确一些。听说他们那里有几百名日军俘虏,这对我们是十分有用的。我们还将在延安建立气象站,收集对我们的空军有用的气象资料,这些是我们的本意,请蒋委员长不必介意。”文森特的这些话本想用来加深对这一话题的印象,使蒋介石不能轻易收回已说出的话。

可是蒋介石似乎比谁都明白“言多必失”的道理,他不想顺着文森特的话题再往下说什么了,他一言不发,只是听别人讲,嘴里不时含含糊糊地发出一些嘟嘟囔囔的怪声音,叫人弄不清楚是什么意思。

华莱士比谁都急于成功,他趁热打铁,要谢伟思把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的具体情况提出来与蒋介石当面协商。

蒋介石听说让谢伟思谈具体问题,心里就老大不高兴,索性将目光移到一边去了,他对这个恨透了的美国人是不屑一顾的。

谢伟思把一些诸如飞机导航、西安机场使用、电台使用和班机飞行日期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提了出来,同时还提出了第一批前往延安的人员名单,他们是:

戴维·D·包瑞德上校,观察组组长。

约翰·S·谢伟思先生,大使馆二等秘书,中缅印战区司令部政治顾问。

梅尔文·A·卡斯伯格少校,医疗队员。

雷·克罗姆林少校,美军航空兵军官。

约翰·C·科林上尉,步兵军官。

查尔斯·G·斯特尔上尉,信号兵。

保罗·C·多姆克上尉,信号兵。

亨利·S·惠特尔赛上尉,信号兵。

安东·H·雷米尼赫,空军参谋军土,信号兵。

这9个人当中,蒋介石只认识谢伟思和包瑞德,包瑞德曾做过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武官,现主持桂林美军训练基地的工作,他是一位能用标准流利的北京话表达思想的美国军人,他总是那么乐哈哈的,经常在宴会上跟中国军人们划拳饮酒。这个人虽然过去是史迪威的下属,但蒋介石对他的印象倒还不坏。至于谢伟思,蒋介石早就了解他时常出入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与共产党打得火热,尽给史迪威出些歪点子,他曾让戴笠派人调查此人是不是美国共产党的间谋。

可是,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也只好微笑着点头同意了。至于其他那些人,名字太长了,简直像是成串的糖葫芦,叫人记不清,蒋介石对他们也一个不认识,他也不想深究每一个人的情况,就将名单递给了身旁的何应钦:“何总长,这事就由你操办一下,”说着回过头来对谢伟思说,“你还有什么具体的事就请与何总长面商吧。”

华莱士见派驻延安观察组的事情已经落实,就准备心满意足地离开重庆了。华莱士对重庆炎热的气候太不适应,心里烦躁不安,就是蒋介石为他专门举办的盛大宴会,也不能给他增加更多的快乐,他急着飞往四季如春的昆明。

6月24日,华莱士离开重庆去昆明,蒋介石夫妇亲往机场送行。宋美龄挽着华莱士的胳膊,请他上了蒋介石的车,并暗示他有重要问题在车上与他商议。

一直半步不离华莱士身边的文森特准备跟着华莱士一起跨进蒋介石的大轿车时,华莱士用手挡往了文森特,指着后面的一辆车说:“你上那一辆车去。”

文森特只好悻悻地上了后面一辆车。

在蒋介石车里。蒋介石握往华莱士的手说:“华莱士先生,这次访问重庆有什么想法?”

通过宋美龄的翻译,华莱士眉飞色舞地说:“我认为蒋委员长是我们美国人最可信赖的朋友,中国不可少的领袖,中国的抗战也只能在阁下的统率下才能取胜,这一点我通过访问更加深信不疑了。”

华莱士的这一席话,说得蒋介石不住点头微笑。

“不过,美国朋友中有些人并不这样认识问题,我感到罗斯福总统最好能派一名私人代表常驻重庆,处理军政事务。我说这话的意思是感到高斯大使对我们已怀有一种极不友好的态度了!”

“这次我们有意没有让他参加一些重要的会谈,也正是考虑到这种情况。你的意见,我一定向罗斯福总统本人汇报!”华莱士说这话时双手抱在胸前,似乎表示已经把这话牢记在心!

“另外,关于在会谈中,你所提到的史迪威权限的问题我没有正面回答你,请你相信,并不是我不愿意让我的部队接受一位美国将军的指挥,我只是不同意交给史迪威这个人。请转告罗斯福总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请把他调回去,他不能留在中国,因为他不仅与我诸多不合,而且很多时候已经干预到中国的内政了,这是我不能容忍的。”蒋介石说这些话的语气那么强硬,使华莱士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华莱士同意了蒋介石的意见,在他看来似乎这一切罪过都是史迪威造成的,只要另换一个人,不论是谁都可以将中美关系保持下来的。

在通往白市驿机场的途中,蒋介石和华莱士好像一下子就消除了原来的距离,他们之间对问题的认识是那么一致了,特别是在对史迪威问题上是那么一致了。

马歇尔将军披着欧洲大陆新开辟的第二战场的烽烟从英伦三岛飞回了华盛顿。他一钻进五角大楼,就急忙叫来了陆军部作战司司长汉迪。

马歇尔告诉汉迪,说他这次英伦之行时,英军参谋长布鲁克向他要求撤换史迪威。原因是今年3月英帕尔战役开始以后,他与东南亚战区统帅蒙巴顿已出现严重分歧,行动很不协调,在英帕尔遭受曰军围攻最激烈的时候,史迪威却集中力量开辟缅北密支那战场,这些指挥上的分歧,已经严重伤害了彼此的感情。

汉迪听罢,沉默了一会说:“史迪威开辟缅北战场是经过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的,他在密支那的战功是应该受到嘉奖的。我认为目前应尽快将他晋升为上将,让他去统帅中国的所有军队,他在印度的职务可以移交给索尔登,东南亚战区副司令由韦洛将军担任,这样可以两全其美,一来可以安抚英国人,二来可以增强中国军队作战的指挥力量。”

“对,你这办法不错,”马歇尔用手理了理头上不多的头发,从桌子旁站起来,有些担心地说:“我在飞机上就读了中国的战报,那真是一败涂地,局势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让史迪威全权来协调和指挥中国的各派军事力量,共同抗击曰本军队是有必要的,关于我们的谈话内容,请你拟一个电文,征求一下史迪威将军的意见。”

在缅北前线指挥攻打密支那的史迪威将军接到了马歇尔拍来的电报,自己高兴得喜出望外,这种高兴是一种经受了时间考验而最后获取了胜利的高兴。他一想到那位受雇于蒋介石,完全丧失了美国军人立场的陈纳德心里就想发笑,他的飞机没有能够挡住横下心来的日军,相反国民党军队连他的机场都无法保护,第十四航空队的机场连连丢失。这个流氓,事实教训了他,他那喋喋不休的高谈阔论鼓吹的空中作战计划,如今早已成为不堪回首的往事了。时间,最终能检验一切。

史迪威7月4日回电马歇尔,认为总统应向蒋介石明确指出过去不注重陆军改革的失误,并指出挽救目前形势必须采取果断措施,迫使蒋介石同意让史迪威担任统率全中国军队的军事指挥职务。

史迪威在电报中还指出,准备使用中共部队出兵晋豫,攻击汉口的战略考虑,他自信中共军队能够听从他的指挥。

史迪威要求马歇尔用最有力的条件约束蒋介石,防止他背后另搞一套,以致不使他指挥全中国抗曰军事力量的职权落空。

参谋长联席会议认真研究了中国的战局,认为中国的形势已经到了把中国的军权交给一个有力的人物指挥就能产生效果的时候了,而在中国,国民党指挥不了共产党的军队,共产党也指挥不了国民党军队,如果双方都能接受一个美国将军的指挥,则可以把国共军队统一起来。能够肩负起这样使命的只有史迪威将军了。

参谋长联席会议向罗斯福总统提出如下建议。

(1)要求蒋介石任命史迪威统率中国全部军队。

(2)晋升史迪威为陆军上将。

(3)史迪威印度指挥权交索尔登将军接替,东南亚战区副司令职务由韦洛将军继任。

罗斯福总统基本照准了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建议,向蒋介石发出了电报。电报强调了史迪威统率中国国共两党军队的含义,并明确史迪威是在蒋介石的直接领导下行使权力。

蒋介石进走华莱士以后,还沉醉于他与华莱士私下商定召回史迪威的满足之中,忽然又接到罗斯福总统这样一份电报,不觉感到像是遭人当头一击,真想不出这是怎么一回事。

蒋介石怕其中有误,一方面电复罗斯福,一方面电告正在美国的孔祥熙,让他当面向罗斯福总统陈述详情。

蒋介石在拍给罗斯福的电报里,照样像过去一样耍了个花招,首先对罗斯福电报里提出的要求表示“原则赞同”,但一个转折,又要求罗斯福能给他一个准备的时间,要求总统能派出私人代表协调他与史迪威之间的矛盾。这是蒋介石使用的缓兵之计。

7月15日,正出使美国的孔祥熙被罗斯福总统派来的汽车从大使馆接到了白宫。

罗斯福总统满面笑容地接待了这位蒋委员长的连襟。孔祥熙当面向他递交了蒋介石给罗斯福的电报,罗斯福看过后满意地点着头说:“委员长电报中对我们的几点要求原则赞同的观点使我感到欣慰,这事我准备交给李海去办理,至于委员长要求派政治代表的要求是可以考虑的。”

孔祥熙文绉绉地说:“中国的军队成分和沿革都很复杂,除了法令以外,人的情感也很重要,里面也有威望、资历的成分,不是简单发号施令就能奏效的,依我看史迪威将军不能胜任指挥全中国军队的关键在于他对共产党一无所知,而又与委员长性格上矛盾太多。”

罗斯福总统对这种要求召回史迪威的暗示感到厌恶,但他尽可能地掩饰这种情绪:“这个问题让我们慎重考虑一下,至于委员长电报中要求派一位政治代表的要求,华莱士先生回来后也向我转达了,这是个好主意,不过,眼下一时还考虑不到合适的人选,其他了解中国情况的人职务都不高,与这个工作不相称……”

这个时候,罗斯福一边应付着孔祥熙,一边在心里盘算着自己的檀香山之行,麦克阿瑟、尼米兹已经准备了十分周密的攻曰战略方案,在那里等候总统最后的拍板。罗斯福对这位孔祥熙博士提出的问题不可能有多大的兴趣,只是出于礼貌,才在这里勉强地敷衍着。他一送走了孔祥熙,便立即踏上了去檀香山的旅程。

塞班岛陷落后,日本国内危机四起,矛盾尖锐,争夺权力的斗争愈演愈烈,东条英机在太平洋战争的失利使他失去了军政界的支持,经过他的最后挣扎,仍无济于事,不得不于7月18日辞职,至此东条内阁彻底垮台,由朝鲜总督小矶国昭将军组成新的日本内阁。

7月19曰,菲律宾海战中,曰本空军损失惨重。

7月20日,美军在塞班岛以南的关岛登陆,就在同一天,希特勒在慕尼黑险遭德国纳粹党人反对派的暗杀。

可是,7月的中国战场仍然是日军的猛烈进攻和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粤战场上的全线溃退,衡阳成为一座被日军严严实实包围起来的孤城,日军116师团和68师团向广西和粤北展开钳形攻势。

面对美国政府一再要求派人去延安,又一再敦促授予史迪威以指挥中国全国部队的权力,加之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电报不断,蒋介石只好让何应钦去着手拟出一个对付的办法来。

何应钦最痛恨史迪威,上次入缅作战失败后对杜聿明的指责,实际上就是指向他的,史迪威从缅甸退到印度拟就的改革军队的方案,以及背地里与宋子文在一起想搞的“宫廷政变”,实际上也是要搬掉他何应钦,起用陈诚。如果这次当真委以史迪威指挥大权的话,何应钦感到自己在中国军队连一点立足之地都会没有的!

他召集了一班人马,钻到一个防空洞里,拼凑出了一个给蒋介石的密呈意见!

这个密呈意见,把中国各重要战区的军队分为攻击兵团和守备兵团两种兵力,攻击兵团由各战区抽出二至五个军的兵力,交由史迪威指挥,攻击兵团的装备与后方供应勤务由美方承担,这些部队的兵员补充与人事调配归蒋介石掌管!

至于中共军队,在中国内政处理没有解决之前,不应列入史迪威统率的范围!如果美方一定要坚持他们的意见,或者以停止援助相逼,则中国宁愿单独与日军血战到底,也决不做与共产党合作的让步。

何应钦抓住蒋介石的民族意识,在密呈中强调指出:中国军队内部复杂,全部交给史迪威统率,是难以胜任的,即使勉强为之,堂堂几百万中国军队竟全部拱手交给一个外国人来指挥,将失去中国独立主权的尊严,也决不是中国人民与日军血战7年以争取平等自由之本意。

何应钦主张多给罗斯福一些原则性、概括性的搪塞,具体细节与史迪威面商,与史迪威打交道时,尽可能在一些原则分歧问题上坚持自己的意见,史迪威一定不会让步,这样就可以将此事拖延下去,以待变化。

蒋介石捧着何应钦这份密呈意见,反复考虑后,叫来了陈布雷,让他当面记下了自己对史迪威考虑的新职务名称及划定的权限范围:

一、名称:定为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兼中美联军前敌总司令。

二、职权:前敌总司令承中国战区统帅之命令,负指挥本战区前线各军作战之全责。

三、指挥部队范围:凡中国战区内各战场列入战斗序列之前线作战各部队,皆归前敌总司令指挥。战斗序列:另定。

四、作战地区:另定。

同类推荐
  • 第三条道路(第3卷)

    第三条道路(第3卷)

    本书从阐发“新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其理论体系入手,重点研究马尔库塞的马克思观、社会发展观和意识形态批判观,着重分析哈贝马斯对马尔库塞的继承发展、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及其技术意识形态观,进而对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的第三条道路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和批判之批判。
  • 党员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廉政箴言

    党员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廉政箴言

    本书从十个方面,例举前人的一些名言名句和一些相应的历史故事,收录了古往今来从名家先哲到平凡大众的至理名言、廉政体会和人生感悟,奉献给大家共勉。相信这些独具特色、富有启迪性的廉政名言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清白为官、坦荡做人有着良好的启示作用。我们相信,廉政之道绝不是小问题、细节问题,而是领导干部掌权、用权的灵魂。它直接关系着我党的形象,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
  • 中国国际关系现代化

    中国国际关系现代化

    国际关系现代化,就是使国家之间的关系由非现代状态向现代状态转变的过程。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国际关系现代化的现实基础与环境、国际关系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国际关系现代化的目标形态、中国推动国际关系现代化的方略等,如何扮演好新的角色,发挥好国际体系建设者的作用,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国际关系进一步现代化,这是中国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 大名师范志

    大名师范志

    大名七师党组织建立后,以扩大“读书会”名义吸收更多学生参加革命活动,组织他们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宣传革命思想,抨击黑暗势力,在社会上颇有影响。至1927年1月,大名七师党组织在校内又发展10多人,其中有解蕴山、裴志耕、曾则西等。此时,赵纪彬、刘大风和李大山三人到北京,经李素若、刘伯庄联系,找到了中共北方区委、汇报了大名七师党组织的工作,并提出去武汉学习的要求。
  • 国情读本

    国情读本

    本书是《新世纪农村青少年必读》的其中一本。本书主要从伟大祖国国情概况、专题国情两个大的方面讲述国情知识,其中第一编又分为我们的家园、硕果累累的中华文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三大块,第二编分为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对金融危机三大部分进行讲述。内容浅显易懂,文图并茂。
热门推荐
  • 诱捕男神

    诱捕男神

    在别人面前,他是温润如玉,谦和有礼的豪门公子。在她面前,他是独裁腹黑、却温柔情深的完美丈夫。
  • 龙之无源

    龙之无源

    龙之国度,龙的大陆,与龙作伴,与龙作战,觉醒龙之力量,超越龙之力量,这是最真实的大陆。
  • 少女你还在吗

    少女你还在吗

    一个家庭不美满的花季少女的成长之路,她安静又吵闹,丧又积极向上,是一个双面娇娃,在面对自己喜欢和喜欢自己的人时,她又该怎么办呢?满怀心事的少女和干净清爽的少年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成长之路漫漫,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 噬剑万古

    噬剑万古

    本为天生灵体,却不料被人觊觎而夺去。所幸少年从未放弃,得断剑而知天下功法若干,武学万千。所谓武道一途,不过是淬体为始,开五行而知天地,涵养旋丹。成太一之道,而悟玄关之妙。知命而后可御天,从龙而入圣。诸天大道我为峰,噬剑万古,念化九天。迎风心高百尺浪,一念热血称少年。
  • 飞仙灵羽传

    飞仙灵羽传

    九天之外,到底是什么;又是谁控制着整个天地。爱恨情仇,到底谁能看透。千年宿怨,一朝化飞烟,蓦然回首时,还有谁值得珍惜、留恋……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看我如何纵横寰宇,澄清宇内。
  • Trees and Other Poems

    Trees and Other Poem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极品妖孽女帝

    极品妖孽女帝

    讨厌我的人有很多,你又是哪个东西?喜欢我的人有好多,可我都不喜欢。有人无缘无故冒犯我,说我活着本身就是罪恶。我笑地云淡风轻,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御兽吗?我的灵兽里好像有一头是百兽之王,妖兽们希望被我收服,我就收了几只好的。炼丹吗?我是绝世第一炼丹师。修炼吗?我都成女帝了,世上第一个打破自然规则的人。炼器吗?我虽然没有兴趣,但是那个被人们所敬畏的炼器老人都喊我一声师父。这世界,真无聊。总有人把我当朋友,可根本就,没人算是我的朋友。
  • 罗曼蒂克在凌晨三点半

    罗曼蒂克在凌晨三点半

    在春节即将来临的时候,暴雪阻断了人们回家的路,男主人公在返乡过年计划失败后,只好留在异乡独自过节,但回到出租屋后,一系列怪异事件发生,主人公在现实与梦境之间徘徊,逐渐一层层剥开事件的真相;但自己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 游戏竞技时代

    游戏竞技时代

    新书《绞明》已发布,求支持!…………………………………………街机的光辉已经落幕,家用机掌机是不可撼动的霸主,电脑游戏刚刚起步,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一本开发游戏的小说,在这里你将见到很多熟悉的游戏。它们是游戏,是青春,也是美好的回忆,游戏世界是我们的第二人生!【先期互联网发展为主,中期游戏和电竞为主】读者群:731,354,478
  • 谁给了我鬼瞳

    谁给了我鬼瞳

    从小就酷爱看闲书的明小伍在清明节去给爷爷扫墓的时候不小心在墓地睡着了,醒来后发现自己竟莫名地出现在医院里,而且拥有了一双能看见鬼的眼睛。妈呀,太吓人了,谁说鬼怕医生呀,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一个浑身血肉糊糊的婴孩坐在一个女医生的脖子上,用类似胎盘样的膜状物蒙住了她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