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2600000064

第64章 吴廷翰的哲学思想(2)

同样,他也反对程颢“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二之则不是”之说。虽然在理学诸家中,吴廷翰对程颢批评最少,且对其“生之谓性”一语甚为赞赏,但对程颢这个观点中所表现的二元论,则直斥为“未达之论”。吴廷翰认为,性即是气,论性即是论气,气即是性,论气即是论性。程颢此语之失,在于以性为理,性与气为绝然相反之二物。他指出,孟子性善之旨,其关键在“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而“其情”,正是气的作用。孟子性善,在于探讨性的来源,其落脚点在气。而告子的“生之谓性”,若善加理解,则其落脚点亦在气,而且与孔子“性相近”之说可以会通。这里吴廷翰对孔子、孟子与告子的性论,皆以气会通。虽然他的解说与儒家正统相距甚远,仍不失为一种较为融通的观点,他的观点与后来气上说性的哲学家颇多相合之处。

不仅如此,吴廷翰对于以气论著称的张载的《西铭》也提出批评。他指出,《西铭》中“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二句意思未尽善。“天地之塞”指气,“天地之帅”指志,也即天心、天理。承认人之形体为气,而同时承认天心天理为人之性,则有差。吴廷翰提出,天地生人,一气而已,此气即人性的根源。“内焉则为人之心,外焉则为人之体,体者气之充,而心者气之灵,岂有二乎哉?”(《吴廷翰集》第39页)《西铭》以天心天理(天地之帅)为性,是昧于心性之辨。吴廷翰对于心性,辨之甚精,他常说:“心性之辨何如?曰性者,生乎心而根于心者也。人之初生,得气以为生之之本,纯粹精一,其名曰性,性为之本,而外焉者形,内焉者心,皆从此生。是形与心皆以性生。”(《吴廷翰集》第23页)

此处性“生乎心”是说,人之有心而后有性之名,心为性所生并所居之地。而从根源上说,性最为根本,因为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据,人的形体、精神皆是气,人的形体精神之气皆因性而生。所以吴廷翰又说:“心之初生,由性而有;及其既成,性乃在焉。”(《吴廷翰集》第23页)若以朝廷与人君为喻,则可说心为朝廷,性为人君,朝廷是政教号令所自出,喻人心为情感所发之地。但人君主宰朝廷,喻人心由性主宰。朝廷是人君所建立而又居住之地,喻心为性所建立而性居于心中。

通观吴廷翰对于太极、阴阳、道、理、性、心诸概念的解释,可以看出,吴廷翰是气一元论者,他以气为其哲学的根本出发点,一切皆统一于气。甚至孟子之性善,《中庸》之“天命之谓性”,宋儒之“德性之知”这些伦理意味极浓的范畴命题,皆婉转以气解释,并对离气言性,性气二元并立等说法进行批评。他的气一元论是很彻底的。

但是吴廷翰以气言性,亦有明显的不足,他对人的行为的善恶,也用气禀清浊厚薄来解释。气的清浊美恶决定人的仁义之多寡厚薄。仁义之多而厚,即性之善,薄而少即性之不善。这样解释,排除了从后天的修养说善恶,将伦理完全归因于自然,减弱了他的理论的一贯性

与完整性。

二对心学的批评

吴廷翰本其气一元论,对宋明理学家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杨简、王阳明都提出了批评。他对二程、朱熹的批评集中在性理的本质上,他说:“所论与先儒不同处,只是以气即理,以性即气,此其大者。”(《吴廷翰集》第33页)对陆九渊、王阳明的批评,全在“以心为性”四字。吴廷翰对陆王之学贬斥尤甚。他说:

自陆子之学,有“先立乎其大者”与“求放心”云云,若独指心而言,已有独任本心之失。至其徒杨敬仲一误,遂至以心为性。而曰“道心”,谓心即道也;“心之精神谓之圣”,谓心即圣也。夫以心为道为圣,而一切由之,以为言下有悟,言心下自省,便即是道,便即是圣人。此非释氏明心见性成佛之旨而何?今之人好异自高,遂窃其说而张大之,曰“致良知”。而其徒从旁窃听,以为妙道精义;且指其一种虚闻虚见者即妙解神悟,学不知性而专任心,其流之弊一至于此。然则心性之间,其儒释之辨欤?(《吴廷翰集》第34页)

吴廷翰这里,对从陆九渊到杨简,再到王阳明、王门后学的心性学说都提出了批评。陆九渊之独任本心,朱熹在鹅湖之辩时即已指出,朱熹批评陆九渊专事尊德性,遗却道问学,以心为理,以心为性。吴廷翰对陆九渊的批评也沿着这一方向,认为只以“先立其大”为学,于考究物理之道问学上终有欠缺:“陆子之学但求本心,于思字尚欠一格。”(《吴廷翰集》第59页)又指责陆九渊只讲求心,遗缺性:“陆子论学,独于性上不甚发明。”(《吴廷翰集》第61页)陆九渊的学生杨简将心推至极端,其《己易》以心与易道同其广大。又援引“心之精神之谓圣”之说,以心为道,以心为圣,而一切由之。功夫惟在悟,惟在内省,当下一悟,便是圣人。吴廷翰认为,此与禅宗所谓明心见性相同。这里,吴廷翰是以心性皆气,心性并重批评陆九渊师徒任心遗性之弊。

吴廷翰批评陆九渊和杨简的地方,在他的著作中还不甚多,而批评王阳明的地方,则有多处。对王阳明批评最多的,是“以心为性”。他的心性论,首辨心性为二:“心、性字,似一而二,今人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为学易差。”(《吴廷翰集》第35页)《传习录》中比较浑融的地方,都被吴廷翰拿来作为混淆心性的例证,如“性一而已,自其形体谓之天,主宰谓之帝,流行谓之命,赋于人谓之性,主于身谓之心。心之发也,遇父便谓之孝,遇君便谓之忠,自此以往名至于无穷,只一性而已”一段,吴廷翰认为,这一段性、天、帝、命、心、忠、孝不分,是抹杀心性之别。他指责王阳明:“以心为性,乃此老根本之误。”(《吴廷翰集》第35页)下面这一段更是被吴廷翰斥为“知觉作用为性”的佛论:“知是理之灵处,就其主宰处说便谓之心,就其禀赋处便谓之性,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无不知敬其兄,只是这个灵。”(《吴廷翰集》第35页)吴廷翰认为,王阳明之失在以心为性,以为心中流出者即性,所以其功夫在推致良知,能致得良知,便无适而非道。吴廷翰指出,心生于性,而性的根源是气。心中有生于形气之恶。发于性者,可谓道心,而心中潜伏之恶,亦乘间而出。若恃任心之发,以为心之发者就是良知,就是道,则有认贼作子之患。吴廷翰提出,心中流出者,须察识辨别,孰为性之所发,孰为非性之所感,否则将流为猖狂自恣。

吴廷翰不仅批评王阳明以心为性,而且认为,王阳明的为学宗旨致良知理论上有漏洞,他说:

凡言知者必是心之已发,若未发之知,浑然之良,何从而致?然已发之知则有良不良,人何由而知之?又何从致之乎?若曰良知自知,殊非圣人能之。……故圣人之学,必须格物以致知。如《书》所谓“学于古训”,《易》所谓“学聚问辨”与“多识前言往行”,孔子所谓博文、学文、明善,孟子所谓博学、详说。验以吾心,获于古人,才于理之是非、念之善恶晓然分明,而后其知庶几可得而致。不然,则中人之资,心体未莹,知之所发,善恶纷如,何以考据证验?一切念虑,皆非实体。其不至于独守自心,抱空妄想,认昏昧以为虚灵,呼****以为至理,猖狂自恣,无所忌惮,而卒为佛老之归、小人之党者,几希矣!(《吴廷翰集》第64页)

吴廷翰这里指出的,确实是王阳明之学一个关键性问题,也是王学之外的学者最难契会因而致诘最多的地方。在朱子学中,已发未发是斩截的。已发是情,未发是性,性为形而上,情为形而下,形而上之性不可推致于外。并且对已发的照察是形而下的活动,是心作为校验官对已发进行的察识与判别。吴廷翰也沿袭了这一见解,故对王阳明致良知之学隔膜不通。吴廷翰提出用以代替王阳明之学的是传统的朱子学的方法。吴廷翰认为,能够推致于外的必是已发,必是形而下的心的活动的产物。未发则不能推致,心的发散流出与对此发散流出之价

值判断者为同一人。在未有格物功夫之前,在良知判断是非的功能被锻炼之前,人怎能判断善恶是非?能保证所推致者皆善,这只有圣人。

所以,必须改致良知为格物致知;必须有学问思辨,博学详说,明善诚身诸功夫,才能对善恶是非有敏说的识别力、判断力。这样推致的才是经过过滤、筛选、调节的知。无有此等功夫,心之所发必至善恶杂夹,必至“认昏昧以为虚灵,呼****以为至理”,为一无忌惮之人。这里,吴廷翰是站在传统的朱子学的立场对王阳明提出诘难的。阳明之学对于拘守传统的人来说,确实如徐爱初闻王阳明之教:“始闻而骇,既而疑”。但若站在王学立场,则吴廷翰所提出的问题,皆不足为阳明病。如前所述,王阳明良知之学是在遵循朱熹格物说去做而扞格不通,经龙场之悟转到心学上,又经一系列大考验大事变,通过实践中的体悟和理论上的提炼而得到的。阳明良知之学中,形而上之性和形而下之心是打通的,这个打通基于他在长期道德实践中对于私欲的克治,对于智慧的凝聚,对于境界的提升。理论上的根据是孟子的“良知良能”的自然发用。他的弟子王龙溪对于他最后境界的概括是“开口即得本心,更无假借凑泊”,就是说,心中流出的是本心,本心即性。所以王阳明说“良知即天理”、“良知即性”。并且王阳明的致良知,致字即是行字,良知推致之处,就是私欲克治之处,天理流行之处。所以致良知同时即是“格物”,即是“正其不正以归于正”。王阳明明确把良知规定为“所性之觉”,即良知天理的时时发露,时时呈现,时时为心觉知。良知又在推致的过程中锻炼了善恶是非判断能力。其晚年化境至如黄宗羲所谓“如赤日当空而万象毕照”。吴廷翰批评王阳明,而对其良知之学的精髓实未能知。他的批评多由己学出发,显得隔膜、肤廓。

吴廷翰对阳明格物说、知行说也提出了责难:

今人为格物之说者,谓“物理在心,不当求之于外;求之于外,为析心与理为二,是支离也”。此说谬矣。夫物理在心,物犹在外,物之理即心之理,心之物即物之物也。(《吴廷翰集》第45页)

吴廷翰又说:

“致知在格物”,格物只是至物为当。……分明使致知者一一都于物上见得理,才方是实。盖知已是心,致知只求于心,则是虚见虚闻,故必验之于物而得之于心,乃为真知。此正圣贤之学,所以内外物理合一处。(《吴廷翰集》第45页)

这里吴廷翰承认心中有理,此理与外物之理同一。心中之理只有与外物之理验证吻合,才是可以运用之实理。所以,他认为格物就是至物,至物是就外在事物上知其理然后与心中之理验证。这就是他说的“必验之以物而得之于心”,也就是他所谓“内外物理合一处”。只于外物上求理与只于心中求理都是片面的。只求于心,所得为“虚见虚闻”,必须在外物之理上验证。王阳明的“物理在心,不当求之于外”,是是内而非外,陷于一偏。他的根本观点在求理于物而与心中之理验合。

同类推荐
  •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孙子的《孙子兵法》讲究克敌制胜,比较强势,教导世人在各种境遇中,以主动出击的方式把握主动权;而老子的《道德经》则与之相反,讲究“以柔克刚、以曲求全”,引导世人以“守弱”的方式来达到“强大”。本书汲取《孙子兵法》与《道德经》的精华,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攻能胜,守能赢”,“能攻能守,能进能退”。本书包含着深奥、经典的大智慧,是帮你敲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其中既有老子“修身立世”的道家绝学,也有孙子“百战百胜”的兵家制胜法宝。 本书的案例由古至今,从中到外,内容形式多姿多彩、耐人品读,或者为你指点迷津,或者为你锦上添花。
  •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政治学

    政治学

    《政治学》被公认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也是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形而上学俱乐部:美国思想的故事(译文纪实)

    形而上学俱乐部:美国思想的故事(译文纪实)

    思想是一种怀疑,而不是意识形态。第86届普利策奖最佳历史类图书,从内战的阴霾到平权运动和冷战,以思想的历史照见未来。美国经历了一场内战,其政府形态却没有遭遇变革。内战期间,美国没有抛弃宪法,没有暂停选举,也没有发生政变。但从其他几乎所有方面来看,美国变成了另一个国家。战争本身没有让美国变得现代,但战争标志着现代美国的诞生。对于亲历内战的那一代人来说,战争似乎不只是民主的失败,也是文化的失败,思想的失败。创痛深沉的内战使战前的信仰和期望轰然崩塌。在战后的新世界,这些信仰显得极为过时。内战扫除了南方的奴隶制文明,随之也几乎完全扫除了北方的知识分子文化。美国花了几乎半个世纪才发展出可以取而代之的文化,找到一整套理念、一种思考方式,来帮助国人应对现代生活的种种情形。这场上下求索就是本书的主题。
  • 常识与洞见

    常识与洞见

    《竟业旬报》——“重要出发点”、《新青年》——自此“暴得大名”、《努力周报》——“忍不住谈政治”、《新月》——争人权的“斗士”、《独立评论》——“诤友”与“诤臣”之间、《自由中国》——勉为其难的“教父”、言论自由与个性发展、言论自由与人权保障、言论自由与民主宪政等等。
热门推荐
  • Missing盛夏的初遇

    Missing盛夏的初遇

    高静雯是一个外表逗比,内心成熟的善良妹子。隐瞒家境身世,即使外表没心没肺,但内心还是感到孤独,于是就写起了小说,沉浸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偶然的一天,她竟然遇到了自己小说中的人物!无论是颜值还是体形,都和自己写的小说里的主人公极其相似!主动搭讪,成为了朋友之后才渐渐发现,就连性格也有相似之处!天呐噜!我们的女主已完全崩溃!结下深情厚谊,却不曾想过会遭到背叛。“你好,我叫高静雯。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 梅花有泪

    梅花有泪

    一座梅山,15年间,两次大火,是意外?是阴谋?痴心将军、风流公子,为佳人奋不顾身;神医毒娘,是神医?是毒娘?她究竟是谁?梅山之约故人归来,良缘孽欲何时休?
  • 未闻盛夏

    未闻盛夏

    那一年我们在一起。毕业以后,大家分道扬镳,几乎没有联系。可是一次机会,她遇见了他。他喜欢上了她,她却不知道自己还有感觉吗?一个暴雨天,她跑到他们家门前吼着:“冬陌曦,我喜欢你!”可不管玥芝瑶怎么喊,冬陌曦都不理她。最终她还是倒在了雨里,任凭豆大的雨珠打在脸颊上,却也感觉不到一丝疼痛。“唉,你总是这样不爱惜自己。”少年把自己抱起进了屋,心里一阵暖流袭来。
  • 元潕传

    元潕传

    玄曜大陆自古分两大派少林派武乾派少林主张武功武乾主张兵器玄幻爽文,欢迎阅读
  • 天岚乱

    天岚乱

    究竟是先有国家,还是先有江湖,这是一个理不清的问题。
  • 战服天下

    战服天下

    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忽然间,时空错乱,出现了时空漩涡,雷电交加,在哪漩涡中出现了六道门,每道门都浮现着奇怪的图像,六道门形成了一个类似八卦图的图案。六道门全在漩涡中消失,然后一切都平静了。这是一个异世界的作品,是主人公争霸的过程。新手上路,如写不好多多体谅...
  • 偏执乔总太危险

    偏执乔总太危险

    爷爷病危,未婚夫和姐姐苟合掌控公司大权,她无奈之下只有找到那个恨她入骨的男人,求他救爷爷,谁知面对的是更痛心的侮辱。“就算我死,也不可能对你有感情,又凭什么牺牲我去救你的爷爷?”凌千若空有千金之名,却狼狈不堪,谁料曾憎恨嘲讽她的男人突然回头,滔天权势变成了唯独给她的万千宠溺。有多爱才有多恨,是他蒙蔽了自己的心。幸好,一切还不晚。
  • 男主总以为自己是炮灰

    男主总以为自己是炮灰

    本文为系统穿越文。顾见深每天上班都在穿越时空,上班内容就是拯救世界,你以为他是个救世主大英雄?不好意思,他不过是第二世界维护组的50000名成员之一而已。顾见深:“别这么看着我,我不过是个炮灰而已,男主在那边。”系统:“主人,发生了这么多事,你头上带着什么光环,你心里没点儿数么?”
  • 城市猩红

    城市猩红

    没想好,看心情写吧,之前的文章也没人看了,看心情更
  • 辛亥:国运1911

    辛亥:国运1911

    本书介绍了清末黄花岗起义、立宪运动、保路运动、武昌起义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展现了1911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