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36700000048

第48章 文化心态对诗赋文体的吁求——对北朝诗赋的特质成因的文体学考察(1)

文体不是孤立的语言现象,在其话语体式的背后,有一个话语主体的心理——精神结构所指向的社会文化背景。作家创造的话语符号结构,与其精神、心理结构具有同构对应性。文体作为文学话语的结构模型,既受到文化的制约,也同样表征着文化。特定文化中主体的行为方式与精神结构,包括体验世界的心理图式,是文学文体话语体式演化的内在规律。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化往往以胡、汉文化,也即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冲突为表征。文化的整合形成北朝士人的特殊文化心态,如文化隔漠心态,畏祸心态与羁臣心态等。这是造成北朝诗赋凝重古奥的文体特点的内在原因。一文化隔漠心态在诗赋文体上的投射北朝文化整合过程,实质是汉族文化与游牧文化的整合过程,一个由碰撞走向融合的过程。碰撞和斗争表现在社会心理方面,就是北方少数民族对汉族文化持排斥态度,对汉族士人采取杀戮政策;这导致了胡人统治集团对汉族文化的隔漠心态。中原汉族文化的传承在战乱时期的北方主要依赖于留存北方的士族大姓和其他文士。胡人的文化隔漠心态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投射于文学创作,就是对汉族文人和诗赋创作的蔑视和禁止。这种情形以十六国时期与孝文帝实行汉化之前的北魏时期最为突出。如十六国时期羯族石勒的后赵,以民族矛盾为号召,对汉族不论士庶一概屠杀。十六国时期近一个世纪时间,有名姓可考的赋家才15人,赋作才12篇。流传至今的只有1篇。除去几乎为汉族统治的“五凉”政权下的张斌、段业、李、刘、梁中庸、秃发归、张穆等七人,作者寥寥,作品也无一篇留传,辞赋创作几乎完全停滞。(1)如果不是“五凉”文人的努力,恐怕辞赋创作在北朝早就灭绝了。北魏建国,为了便于统治,借鉴汉族制度朝仪。

太武帝拓拔任用汉族士人,但又很反感汉族文化。《魏书·贺狄干传》的记载,及《崔逞传》的记载就是显例。北魏前期胡人统治集团文化隔漠心态的另一个典型事件是崔浩国史案。《魏书·崔浩传》及《北史》本传说崔浩因修国史“备而不典”,“北人(鲜卑)咸悉怨毒,相与构浩于帝”。于是夷浩九族。“清河崔氏无远近,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皆浩之姻亲,尽夷其族。”实际上崔浩之死是胡汉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国史案只是借口。魏收修史,为何于《崔浩传》中不肯明确道出原因,而只是提出修国史一事?周一良先生认为这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北魏旧史可能不愿暴露鲜卑统治者与汉族高门间之冲突,于是魏收只沿袭旧文,而在《卢玄传》的行文中微见其意。第二是魏收修史时正当“鲜卑车马客”高欢统治的时期,他不敢详细叙述崔浩事件的经过和真正原因,怕因文遭祸。(2)周先生所言应有所据。由上可见,时至北齐,虽经魏孝文帝实行汉化后较长的时期,以出身六镇的军人掌握政权时,不仅仇视汉族士人,而且仇视汉化的胡人士族,文化隔漠心态仍然存在。史载尔朱荣攻占洛阳后,费穆劝告他说:“今以京师之众,百官之盛。一知公之虚实,必有轻侮之心”(《魏书》卷四十四本传)。这种出身和文化上的自卑心理驱使尔朱荣屠杀胡汉门阀士族。《魏书》卷七十四载尔朱荣入洛,将朝士们骗至河阴,“列骑围绕,责天下丧乱明帝卒崩之由,云皆缘此等贪虐,不相匡弼所致。因纵兵乱害王公卿士,皆敛手就戮,死者千三百余人”。由是北朝士族人物几乎尽歼。当然,统治者具有文化隔漠心态,并不是说他们对汉族文化完全排斥,他们对于汉族的制度礼仪、经学、儒家思想等有利统治的一面还是接受的。而对于汉族的审美情趣、生活习惯、语言文学则持漠视态度。这必然会造成对诗赋创作的排斥。诗和赋对于汉族文人而言,是中原汉族文化的标志,是他们高门身份的标志。而对少数民族中怀有文化隔漠心态的人来说,则是其文化心理上的对立的表征。所以他们对之加以蔑视和禁止。曹道衡先生分析认为:北魏初年的文化本来比较南朝落后,而统治阶级对待士人的政策,更使北方文学的发展受到不利的影响。由于拓拔氏上层分子不甚理解汉族文化,又对汉化怀有一定的敌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当时的士人较少在这个领域里作努力。……统治者对诗赋既不欣赏,对辞藻华美的骈文也不感兴趣。(3)统治者的文化隔漠心态,是造成北朝诗赋创作总体上不如散文的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不会产生像南朝那样的创作风气,更不用说有意识地探讨诗、赋的体式与技巧了。由于文化隔漠心态的间歇性出现,诗赋创作的真空状态在北朝后期也还存在。北魏诸帝中,除孝文、孝静外,多不尚文雅。北齐开国皇帝高欢“指事论心,不尚绮靡”(《北齐书·高帝纪》);孝昭帝“所览文籍,源其指归而不好辞采”(《北齐书·昭帝纪》)。周的开国皇帝宇文泰更是反对华丽的诗赋,“性好朴素,不尚虚饰,恒以反风俗,复古始为心”(《周书》本纪)。

北朝统治者的这种隔漠心态是阻碍诗赋这两种美文在北朝充分发育的重要原因。南朝文坛上诗赋两种文体之间相互渗透的现象在北朝并没有大规模出现。在北朝文坛上,散文的成就总体高于诗赋,也就不足为怪了。二畏祸心态与诗赋文体的复古倾向北朝士人的政治焦虑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实际上是险恶的政治环境造成的一种紧张情绪。这种情绪积累到一定限度,必须要释放出来,才能保证士人心理的平衡。其实,从中国士人阶层产生起,由于其特殊的社会角色(民、官、文化承传者),政治的焦虑就是士人阶层的基本焦虑之一了。因为士人阶层除了知识以外一无所有,因此,期望从根本上改变外部政治环境,实现自己入仕的理想或改变仕途受挫的境遇,以消解政治焦虑是不可能的。从先秦到南北朝,士人阶层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消解政治焦虑的方式,那就是诗化的士人自我超越。中国古代士人的自我超越具有内倾的特点,它是士人心灵借助文学趋向宁静平和的过程。孔子说:“诗可以怨”;司马迁也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报任少卿书》)。文学,尤其是诗歌,是士人完成自我超越,消除政治焦虑的最好手段。这一点,南北朝时期的士人也有很深的体会。钟嵘的《诗品·序》说得好: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之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可见在南北朝士人心目中,不仅人生的喜怒哀乐之情可以借诗歌来渲泄,而且现实世界的其他种种挫折也可以借助诗化境界的营造而得以化解。北朝士人政治焦虑的消解,主要是在诗与赋的创作中营造一种超越现实的理想境界,一种被美化和装点过的历史的空间。这个消解方式对诗赋关系形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士人诗赋创作中的咏史寄慨模式。这又形成诗赋在语体上的复古倾向。咏史寄慨是中国古代士人消解基本焦虑的惯常方式,北朝士人也不例外。咏史寄慨造成诗与赋在语体风格、句式、声律等方面共同的复古倾向。从诗歌创作方面说,北魏前期的诗歌复古的倾向最为明显。北魏中后期及北朝后期,虽然南朝文学对北朝文学的影响日益深入,但是在北朝文坛上,复古的创作倾向仍然存在,比较典型的作家如高允、韩显宗、常景、郑道昭等人。他们中间,有的人亲历崔浩国史案,以及汉族士人(包括汉化胡人)遭迫害的惨状;有的人则仕途受挫,才高见弃或沉沦下僚,灰心丧气。对他们来说,内心的恐惧、苦闷在现实中是无法消除的。这些无法消除的焦虑,迫使士人转而追求内心世界的营造,将焦虑的心态在文学创作中诗化或淡化。高允早年曾和崔浩一起修史,北魏初年所作《答宗钦诗》十三首,表达了对身在北凉的宗钦的思念。公元439年,北魏攻破北凉,宗钦随之来到平城,作者十分兴奋,在诗中写道:在昔平吴,二陆称宝。今也克凉,吾生独矫。道映儒林,又为群表。我思与之,均于缟。这些诗采用四言体写成,古朴真切,体现了北魏初期诗歌的普遍状况。《征士颂》作于太和初年,上距崔浩国史案发虽已二十多年,但士人的恐惧心理仍然存在。在《征士颂》序中,作者战战兢兢而又无不沉痛地写道:昔岁同征,零落将尽。感逝怀人,做《征士颂》……日月推移,吉凶代谢。同征之人,凋歼殆尽。

在者数子,然复分张。往昔之忻,变为悲戚。张仲业东临营州,迟其还返,一叙于怀。齐衿于垂没之年,写情于桑榆之末。其人不幸,复至陨没。在朝者皆后进之士,居里者非畴昔之人。进涉无寄心之所,出入无解颜之地。顾省形骸,所以永叹而不已。夫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亦可以长言寄意。不为文二十年矣!然事切于心,岂可默乎?从这段序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北魏统治者的文化恐怖政策下,士人阶层“凋歼殆尽”的残状,以及笼罩于幸存士人心灵深处的痛楚和恐惧。崔浩国史案后,高允“不为文二十年矣”!可见其惧怕之深。“然事切于心”,“事”盖指崔浩等北方士族被诛等一系列事件。这些事积聚心中,不吐不畅。所以做颂“长言寄意”。作者要“寄”的“意”,就是对被杀害的崔浩、游雅等士族文人的悼念,和自己被恐惧情绪长久地折磨,而又无处发泄的苦闷和焦虑。在颂的末尾,作者说:“披巾散想,解带舒怀,此昕如昨,存亡奄乖。静言思之,中心如摧。挥毫颂德,潸尔增哀。”也说明了作者作“颂”的用意。作者用颂体来“寄意”,也是有其惧怕文祸的心理背景的。颂体一般用于歌功颂德,用颂体之名,行寄意之实,也不至于有撄逆鳞之忧。在序文末尾作者说:“夫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亦可以长言以寄意。”可以看出作者在特殊的心理背景的支配下选择文体以渲泄内心焦虑的苦心孤诣。《征士颂》表面上是歌颂北魏前期统治者“登延俊造”“梦想贤哲”的功德,实际上是对崔浩、卢玄等四十多个士族“冠冕之胄”的惨遭荼毒表示哀悼痛切之情,也是对压抑了二十多年的悲愤恐惧的渲泄。一定的社会心理通过对创作主体的作用,可以吁求相应的文体。童庆炳等《文学艺术与社会心理》一书对于这个问题作了深入的探索,书中说:“对创作主体来说,外部的社会心理作为他的内化对象,重复作用于他,当这种重复达到一定数量时,外部的社会心理内化到他的头脑中,成为一种概括化、言语化的、简缩化的‘情结’。”“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心理作为一种题材,就会吁求艺术形式,吁求真正的理想的形式,以促使题材(社会心理材料)向真正的艺术作品转化。”(4)高允的政治焦虑心态在北朝具有代表性,因此他们的诗赋创作采取咏史、怀古、忆旧以寄托己义的间接深隐的语体就不足为怪了。高允的五言诗《罗敷行》《王子乔》也是仿古之作。有的学者指出《罗敷行》是模仿《陌上桑》和曹植的《美女篇》。(5)《王子乔》则是借歌咏仙人寄托自己对现实的厌倦之意。形式上也刻意模仿汉乐府民歌。诗歌语体的复古倾向还表现在韩显宗的作品中。韩显宗,北魏昌黎棘城人。性刚直,有才学,能言敢谏。随孝文帝南征,屡建奇功。后因恃才傲物,被免职。诗人心中愤愤不平,又无可奈何。因赋《赠李彪》诗一首,以贾谊、董仲舒才高被弃自比,以平心头之怨。诗云:贾生谪长沙,董儒诣临江。愧无若人迹,忽寻两贤踪。追昔梁阁游,策驽厕群龙。如何情原夺,飘然独远从。痛哭去旧国,衔泪届新邦。哀哉无援民,嗷然失侣鸿。彼苍不闻我,千里告志同。太和二十一年,即公元497年,诗人随孝文帝南征,旋归被免,作此诗。作时约当南朝齐永元年间,上距“永明”末年约四五年左右。这时在南朝诗坛上,正是声律说盛行的时候;北朝诗坛上则是北朝诗人努力模仿南朝诗风的时期。《魏书·成霄传》载成霄“好为文咏,但词采不伦,率多鄙俗……知音之士,共所耻笑”。可见当时北朝文人,知音者已不在少数。而韩显宗的这首诗,从声律上看,仍然很古朴。除避免了沈约所说的“上尾病”外,诗句的平仄并不讲究,甚至连最起码的声律因素:句中的“二、四、六分明”也没有考虑。从诗的构成上看,全诗七联十四句,这种形式在汉魏时还能见到,但在当时的南朝文坛上已经很少见了。这一方面是因为北朝文学总体上比较落后所致,但主要还是与北朝士人的焦虑心态有关,设想他们激愤之情充斥于心,在正常情况下又不能得到宣泄,只能以诗赋来咏史寄慨,这样的创作,必然会“情”胜于“文”、“质”胜于“文”。在情感的抒发和文体形式的经营上,首先考虑的是前者。北朝的辞赋,大多数直承两汉,并不取法魏晋及南北朝,这还与北朝士人渴望南北统一的心理有关。汉代武功强大,服四夷,一天下的宏伟时代精神,在北朝士人处于文化和人生的双重重压时,不能不说是一剂精神的安慰剂。因此他们的诗赋在文风上直追两汉,又多咏汉代故事,也就不足为怪了。

同类推荐
  • 苏曼殊诗全注全解

    苏曼殊诗全注全解

    苏曼殊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作家、诗人、翻译家,他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汉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尤其在诗歌上成就极高。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并一直流传至今。本书精选了苏曼殊的古体诗百余篇,并对每首诗进行了注释,同时还对诗词的出处及创作背景进行介绍,使读者可以更深刻的理解这些诗词作品,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作品了解诗词的作者和他所处的时代。
  • 诗在

    诗在

    精选诗人、作家汪文勤诗作297首,诗集分中英文两册。中文共分四部分:歌吟、游吟、畅吟、陈吟;英文分为三部分:TheLeeSide、TheweatherSide、TheWind。整本诗集古典与现代结合,佳句与佳篇并重,崇高感与伦理精神阐扬。“世界最美的书”装帧名家朱赢椿倾力设计,中英两册套装,装帧精美。探究书未来的模样。汪文勤的诗透着灵性、朴素、自然之美,诗文源于生活与自然,有感而发,言之有物。
  • 放弃也是一种宽容

    放弃也是一种宽容

    本书选编了古今中外故事中的精品,文字清新隽永,读后令人终生难忘。故事结束后的心灵智语,灵气十足,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故事的寓意,点明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宛如从一线罅隙中奔涌而出的清泉,悄然渗入读者心田。短小、灵动、真切、睿智、感人是本书的特色;青春、活泼、真挚、真情、直爽是本书的感怀。文字清新隽永,读后令人终生难忘。每篇故事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在茶余饭后,品读之后能让人的心灵为之震颤,醍醐灌顶;能陶冶人的情操,历练人的性情,厚实人的底蕴,纯粹人的精神,完美人的灵魂。文中一篇篇闪着智慧火花的文章,为人的心灵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扇扇门,指明了一条条路,让人的生活豁然开朗,意境提升。
  • 云岩河的歌

    云岩河的歌

    本书的作者是一群曾经到陕北插队落户的北京知识青年。他们以不同的经历和感受讲述了40多年前那段刻骨铭心的插队生活,向人们再现了“文革”时期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的真实一幕。
  • 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这是里尔克在其三十岁左右时写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虽是写给“青年诗人”,里尔克却不止于谈论创作和诗艺,他在信中谈及青年人内心面临的诸多疑惑和愁苦:诗和艺术、两性之爱、悲哀和怀疑、生活和职业的艰难,揭示了审美、信仰、寂寞、爱、悲哀等论题的深奥本质。里尔克向身处困顿中的青年人诉说诗人对生命的体验,希望他们能以更大的耐心对待成长中苦闷,向平凡的生活寻求更深沉而本真的意义。这些永恒的话题以亲切平易之语娓娓道来,展现出优美隽永的风格。每个人都是“青年诗人”,都在阅读中分享着一种永恒的流动。
热门推荐
  • 妖精施主:小师父,快还俗

    妖精施主:小师父,快还俗

    阿茶本是顺应天地灵气生长的灵物,因缘际会受全真观道长收留,命定本修行百年济世救人而得到成仙。阿茶秉着长生不老的信念,清规戒律…………,,山上修行的妖精来诱惑山中枯坐修行的僧人“啧啧啧,不过这小生的面皮生的是真好看,仿佛这俗世与他格格不入,没想到一副冷情谪仙面孔的下面竟这般腹黑阴鹜不择手段,,”某男:“你可喜欢?”阿茶:“…………”怎么和前两世不同?天然呆萌修仙小道姑&腹黑冷漠深沉小侯爷ps:前世今生文,女主不是人
  • 剑与罪的救赎之路

    剑与罪的救赎之路

    这是一个充满秘密的世界,背负着各自命运的神秘使徒孤独而又坚定地前行着。名为安德烈的少年为了她,放弃了救赎者的传承,遗忘了自己的使命,成为命运所抛弃的人。失去法术天赋的他捡起了剑,为了站在与世界为敌的她的身边,毅然踏上了这剑与罪的救赎之路。
  • 我从不柔软,直到你来到我身边

    我从不柔软,直到你来到我身边

    仲寅帛:我和很多人说过再见,最舍不得的就是你。为何偏偏是你?岑德珍:你是不是觉得我没那么喜欢你?不是这样的……有些人吃东西习惯先挑最好的吃掉,有些人总把最好的留在最后,你不能因为我把你留到后面,就以为我不喜欢你……你有没有遇见过那么一个人,为了爱他,放下你所有娇矜。你有没有遇见过那么一个人,为了离开他,耗尽你一生勇气。他们太相似,又太不相似。他精明而慎戒,却总拿他那慑人的眼神端详她,审视她。她曾放言永远不会喜欢他,却在此后离奇的因缘际会中淡忘了誓言,被他吻,被他牵手……靠近,抗拒,逃离,放任,臣服,妥协。人在爱念中,如同孤海泅渡。谁可将谁解救?
  • 败给时光的暗恋

    败给时光的暗恋

    中文系唯一盛世美颜霸教季象天温柔内敛、品行高洁,突然某天绯闻缠身。众人私下热议,号称演艺圈“咸鱼影后”的夏霓,一定是对季象天有所企图,不然,怎会突然从她家大宅搬来季漂亮对门当邻居呢。直到有一天,营销号拍到咸鱼夏霓十分热情的进了季象天的公寓。后来,娱记们几乎天天都能拍到:季漂亮车上的司机是夏霓,家里有夏霓,更过分的是,一向不爱学习的夏霓还亲自教他学习早已滚瓜烂熟的诗词歌赋……娱记们要疯了,天啊!有谁能告诉我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 青春,就是一张录取通知书

    青春,就是一张录取通知书

    目标为最优秀的高中——五中的林夕,意外的变故之后,只能去最不被看好的学校——三中。但是,青春任在继续,在不断的成长中,他渐明白所谓的青春,不过就是……
  • 桃花源梦

    桃花源梦

    一不小心穿越到桃源村,开始了刷怪打BOSS的生活。不行不行,太枯燥了,于是神奇的事情开始了。出门遇险被一枚酷大叔救了,没想到酷大叔竟然才20岁,都怪胡子长得太明显了!不小心看到大叔洗了个澡,大叔秒变小鲜肉,分分钟让人想扑倒啊!吃个桃子,桃子却跑了!?好吧,是桃灵,其实就是一枚长着粉色翅膀的桃子。会嘟嘴,会卖萌,爱斗嘴,爱睡觉……一个600多年的老桃了,还能不能有点桃样。据说还是桃子6代,我没有听错吧?6代?不会是苹果6代吧?想不到我穿越之后,依然还是个果粉!且看我带着小桃子和小鲜肉一起闯荡江湖啦……
  • 聊斋世界

    聊斋世界

    穿越到聊斋世界,成为一名贫寒少年书生;在这个上有天庭、下有地府,人间有皇权的仙侠世界;面对一一向他袭来的美丽的女鬼,婀娜的狐狸精……李睿如何一步步走向巅峰!
  • 云海时代

    云海时代

    世纪之交,地球陷入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地表陷裂,岩浆肆流,核辐射遍布其间。地表已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为了生存,人类建立了庞大的浮空城市,云海纪元从此开始。(本文是一个披着科幻外衣的奇幻文,实际上是两者之间的杂糅。)建了个群,喜欢本书的可以加进来讨论一下,关于设定,或者是人物之类的。群号:590391617
  • 侠义情

    侠义情

    宋代狸猫换太子一案并未落幕,刘太后垂帘听证,真真假假,侠肝义胆,由此引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江湖风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