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46500000004

第4章 生存与竞争(1)

由于我们生活在一个穷奢极欲,拼命追求占有财产和利润的社会里,所以我们很难见到以存在作为生存方式的范例。大多数人都把占有财富式的生存看作为理所当然的、也是惟一合理的生活方式。这一切给理解存在的生活方式的特性和弄懂占有财富只是一种可能的生活方式带来了特殊的困难。尽管如此,这两个概念还是与人们的日常经验紧密相连的。仅仅以抽象的和纯粹的合乎理智的方式去探讨其中的任何一个概念,不仅不应该,而且不可能。两者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反映,因此可以作具体的研究。

下面这些取自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将使读者较易懂得如何去区分占有与存在。

把占有的生存方式作为准则的大学生听讲座时,他们只听讲课老师的话,抓住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和意思,并尽可能完整地把听到的一切都写到笔记本上,但这都是为了以后就能牢记他们的笔记,以应付考试。可是他们并没有丰富和扩大自己的思想,而讲座的内容也没有成为他们自己思想的组成部分。他们把听到的东西塞进他们僵死的思想大杂烩中或他们所储存的各种理论中。讲座的内容和大学生彼此仍然陌生,这种大学生个个最多不过成了某个由别人提出的观点的所有者(这一观点或是由哪个人提出,或是他由其他的来源获得)。

以占有的方式去生存的大学生只有一个目标:死记“学过的东西”。他们使用的方法不外两种,不是把学过的东西硬塞进记忆里就是小心翼翼地保存他们的笔记。他们不需要一点创新或有所发挥。实际上,在更多的情况下,“占有型”学生会被他们所学科目的新观念、新思想弄得心神不安,因为新的东西向他们已经占有的总信息提出了挑战。对于一个把占有作为他与外界接触的主要形式的人来说,那些不易记录和记牢的思想是令人害怕的,这些新思想就像所有成长中的东西一样,它们不断地变化,因此摆脱控制。

对于以存在的方式与外界接触的大学生而言,学习过程显示了质的不同。首先,他们不是被动地去听讲座的。他们事前就在脑中考虑了讲座所要涉及的主题;有些疑难问题甚至还使他们反复地思索。他们已经对有关对象做了一番研究,而且对此产生了兴趣。

他们听讲座不是仅仅被动地接受演讲者的话和思想。他们用心听,但不是光听,而是以积极和创造的方式去接受和回答。他们听到的东西又激活他们自己的思维过程,此时此刻,新的问题、新的想法、新的观点纷至沓来。听课的过程是一个生气勃勃的过程;大学生一边听教师的话,一边活跃地回答。他不光是获得了可以带回家和背诵出来的知识。每一个大学生都深入到问题中,并且自身也发生了改变,即每一个人在听完讲座后都成了与以前不同的另一个人。这种类型的学习也只有当讲座提供的是新的和启迪思路的信息时,才有可能。一大堆空话决不能引起存在方式的反应,学生倒不如不听,把注意力集中到他自己的思想上去。

人们既可能以占有的方式又可能以存在的方式进行记忆。这两种记忆形式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们建立联系的方式不同。如果人们以占有的方式进行记忆,那么,联系完全是机械的,这种情况就好像:通过经常及时的使用,两个词之间的联系成了习惯。再不然就是一种以纯逻辑关系为基础的联系,如一对对的正反义词、会聚的概念,或者基于时间、空间、大小和颜色的联系及以归属于某种思想体系为基础的联系。

以存在的方式进行的记忆是积极的活动,人们通过这种活动回想起讲话、思想、一瞥、图画和音乐。在人们想回忆的事同与此有关的许多其他事之间建立了众多的联系。这些联系不是以机械的、纯逻辑的方式,而是以活泼的方式建立的。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或感觉)活动,每一个概念都同另一个联系在一起。以便找到正确的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通过“头痛”联想到“痛”或“阿斯匹林”,那么我就在循蹈逻辑的、习惯的规矩。要是我通过“头疼”联系到“紧张”和“焦虑”,那么我就把这种事实同我发现可能的原因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我研究了这种现象。这种记忆类型的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思维的类型。在这种有活力的记忆类型方面,最值得注意的例子就是弗洛伊德发现的“自由联想”。

谁要是对储存本身不特别感兴趣的话,他就会发现,为了让记忆力发挥更好的作用,就需要浓厚而直接的兴趣。例如,有些人曾有过这种体验,在生命攸关的困境中迫使他们去运用某一特定的词时,他们往往想起那些自以为忘了的外语词句。我可以以我自己的经验为证,尽管我从来不具有出类拔萃的记忆力,要我能回想起一个我分析过的病人的梦,只要我再见到他,并把注意力集中在他的全部个性上,那么,不管过了两个星期还是五年,我都能想起这个病人的梦。

以存在的生存方式进行的记忆含有把人们曾经看见或听见的东西复活的意思。每个人只要在记忆里把他曾经看见过的面孔和风景努力唤起,就能进行这种创造性的记忆。面孔和风景并不是立即出现在脑海,它必须去再创造,去唤醒。这并不总是很容易的。前提是,这面孔或风景是我在注意力非常集中的情况下观察到的,这样做为的是清楚地记住它们。倘若这种记忆法成功了,那么,面孔为我所记忆住的那个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风景如此生动逼真,就像真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一样。

若以占有的方式来记忆一个面孔或一幅景色,那么典型的莫过于如大多数人看一张相片的这种类型和方式。相片成了他们记忆力的支柱,以便识别某一个人和某一处风景。他们对照片的反应差不多是“呵,这是他”,或者“哎,我到过那儿”。对于大多数人说,相片变成了一种异化了的记忆。

还有一种异化了的记忆形式是把想记住的东西都写下来。通过写在纸上,达到占有材料的目的,但却没有把它们印进脑子里。这种占有倒是很稳妥,除非万一失去了记忆,才会因此失去了要记住的东西。记忆能力抛弃了主体,因为靠记录形式的记忆已经成了自我转让的一个部分。

鉴于现代的人要记住大量的数据,所以完全不用笔记和参考工具书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取消记忆的趋势有增无减,这是一种非理性的现象。至于记录会降低记忆能力,这一点我们可以非常容易和清楚地在自己身上看到。也许还是举几个例子为益。

举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说商店里的售货员:几乎所有的售货员都用计算器来代替两位或三位数的简单加法,而不愿用脑算。又如在学校:教师可以观察到,那些一心抄写每一个句子的学生十有八九比那些信任自己的能力的学生在理解和记住本质的东西上要差,其理解力和记忆都不如后者。音乐家懂得,那些喜欢看谱演奏的人,一旦没有谱,演奏起来就有较大的困难。

我在墨西哥观察到,那些文盲和很少写点什么的人的记忆力比工业国中既能读又能写的人的记忆力要强得多。从这一事实和其他一些事实可以推测,读书和写作的艺术并不像通常所说的那样只是上帝的赐福,特别是当读那些使感受力和想像力退化的东西时更是如此。

两种生存方式之间的区别通过交谈马上就可以感觉出来。我们举一个典型的两个男人的交谈为例,A先生占有观点X,B先生占有观点Y。每个人都多少知道一些对方的观点。俩人都不放弃他们各自的见解。他们须得提出更好的,更合适的观点维护自己立场。他们害怕放弃自己的观点,因为观点属于他们的财产,放弃了它,不就造成一大损失吗?

非争论的交谈情况有所不同。谁都经历过同一个有名的或著名的或以其人格品质优良著称的人在一起时的情形,谁都经历过期待着从某人那里弄到一个好工作或者得到爱和赞赏的情形。许多人在这样的情况下都烦躁不安、胆怯,为这种重要的会面做种种准备。他们考虑,哪些题目会使对方感兴趣,事先就计划着如何开场,有些人甚至草拟整个交谈的内容,只要这跟对方有关系。有的人看到自己占有资本,也许就有了勇气。这些资本是:他过去的成绩、媚人的性格(或恐吓别人的能力,假如这比谈成绩更有效的话)、社会地位、社会关系、外表以及服饰。总而言之,他在思想中估计他的价值,靠这些在交谈中显示他的商品。倘若他做的很巧妙,便会给许多人以很深的印象,这与其说是他的态度所致,不如归结为大多数人缺乏判断的能力。倘若做的不够巧妙,那么再怎么显示也引不起多大的兴趣,他让人觉得笨拙、不自然和无聊。

另一种人的态度与此相反,他毋须准备,也不装模作样,他的反应是自发的,富有创造性的。这种人会忘掉他自己、他的知识、他的地位;他的“我”,并不妨碍他;正由于这个原因他可以完全针对他人和他的思想来行动。由于他不谋求抓住任何东西不放,所以他不断地产生新的思想。

“占有式的人”指望他占有的东西,而“存在式的人”却相信这种事实,他存在,充满了活力,而且只要他勇于放开来回答,就会产生新的东西。他在交谈中的作用是活跃的,因为他没有由于过分认真地坚持他所占有的东西而使自己窒息。他的活力感人至深,甚至常常能使对方克服自己的自我中心主义。会谈不再是商品(资料、知识、情况)的交换,而成了一次对话,谁对谁错,都无关紧要。决斗者开始时一起跳舞,他们分开时没有胜负感,这对双方都没有什么异议而是感到充满喜悦。(精神分析疗法中最重要的治疗因素是治疗者赋予别人活力的品质。如果治疗气氛很沉闷,不活跃,让人感到无聊,那么哪怕是最为详尽的开导也没用)。

我在交谈这一节中叙述的也同样适用于阅读。阅读是或应该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对话。当然在阅读时(同样如在交谈中)我读“什么”(或者我同谁谈话)是很重要的。读一本毫无艺术价值、廉价的长篇小说犹如白日做梦。读者不会产生创造性的反应,原文就像贫乏无味的电视节目,或人们在一边看一边心不在焉吃的油煎马铃薯片。相反,一本巴尔札克的小说就可以激发想像,促使人以内心的同情,就是说以存在的方式去阅读。可惜,就是这样的书籍,也许大多数人都是以消费的态度即占有的方式来读的。由于好奇心的驱使,读者想知道情节的发展,主人翁死了还是活下来了,那个姑娘让人拐骗了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小说成了一种激动人的序曲,幸福或不幸的结局成了高潮。如果他知道了结尾,他就占有了整个故事,差不多真像他从他自己的记忆里挖掘出来的一样。但是他却没有得到任何认识。光抓住小说中的人物,既没有使他加深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也没有使他学到一点关于他自己的东西。

读哲学书籍或历史书籍也有这样的区别。如何读一部哲学著作或历史著作,其读书的方法(哪怕是不好的方法)取决于教育。学校千方百计地输送给每个学生一定量的“文化财产”,并在学习结束期间给每个学生发证明,证明他至少占有最低限度的知识。所以,教师教学生的方式是,让他能够把作者的主要思想复述出来。学生就以这种方式“认识”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和康德直至海德格和萨特。从高中到大学的各个教育阶段的主要区别在于教育财富的输送量不同,这与占有物质财富的多少差不多,也许学生在未来将拥有这些物质上的占有物。能够最准确无误地复述每一个哲学家所说过的话的学生被视为卓越的学生。他就像一个熟练的博物馆导游。他没有学到一点超出这些占有知识之外的东西。他没有学会怀疑哲学家,同他们交谈,没有学会看到哲学家们自己充满了矛盾,看到他们忽略了某些问题,对某些题目故意避而远之。他没有学会把(由于在那个时代被当作“有理性”的东西)值得被迫接受的观点和作者思想中真正的新东西区别开来。他感觉不到作者什么时候只是让理智说话,什么时候是使用了心和大脑。他觉察不到作者是真心实意抑或只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士,等等,不一而足。

相反,存在方式的读者会坚信,即使是一本获誉极高的书也不是白璧无瑕。也许有的时候他理解一本书比作者还要透澈,因为在作者看来,他所写的似乎都很重要。

行使权威是区别占有以及存在的生存方式的又一个例子。关键性的一点是,人是占有权威还是作为权威存在。几乎每个人在他生命的某一阶段都要行使权威。教育儿童时,为了不使儿童遭到危险,告诉他们在某些场合下如何行动,不管你是否愿意,你就得行使权威。在家长制的社会里,妇女也成了大多数男人行使权威的对象,除了社会的最底层之外,后者只是权威的对象。

为了理解两种不同形式的权威的含义,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一概念的含义极为宽广,往往具有“理性的”和“非理性的”权威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意义。理性的权威促进信任它的人成长,它以权威为基础。非理性的权威依仗权势,在它的屈服者头上滥施淫威。

在最早期的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的原始社会,行使权威者的权能都是当时部族中人人共知的。这种权能基于哪些才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验、智慧、宽宏大量、技能、人格和胆量,这些权能常是最先考虑的。在许多部族中不存在永恒的权威,而只是在需要的情况下才产生,如由于战争、宗教礼义、调和争端等各种原因形成的各种权威。随着权威赖以存在的各种特性的消失和减少,权威亦告终。在许多灵长目的动物身上可以看到一种极其相似的权威形式,这些动物并不一定靠身体和力气,而是靠经验和“智慧”这一类的特性来得到权力。

同类推荐
  •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跟黑格尔学人生哲学

    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跟黑格尔学人生哲学

    从不同的角度解读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剖析透彻,逻辑清晰,论证翔实,旨在采撷黑格尔哲学中关于人生探索的思想精粹。本书对黑格尔哲学思想的论述力求深入浅出,结合各种小故事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使得内容变得生动有趣,避免晦涩的理论灌输和道德说教,增强图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让读者对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有全面的了解,给读者以生活中的智慧和哲学上的启迪,让先贤的智慧成为照耀我们前行的灯光。
  •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本书由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燃灯者》作者赵越胜先生亲自选编,精选著名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辅成先生的十三篇文章,并将其分成四个单元,勾勒出周辅成先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问道精神,也体现那一代学者的风骨和学识。
  • 大学论·学习创新论

    大学论·学习创新论

    事实与价值认同是每个生命体思想理念与行为发生的前提,所不同的是思想理念产生是以事实理性为基准,而行为的发生却是以价值性为前提的。
  • 《易经》心得

    《易经》心得

    《易经》似乎深不可测,其实《易经》是来源于现实的,它必然也能指导现实。《易经》是对宇宙玄机的探索,对人生哲学的概括,对天、地、人之关系的总结。一千个人看《易经》会有一千种不同的解读,但也一定会有一千个不一样的收获。
热门推荐
  • 花千骨之前世情再续

    花千骨之前世情再续

    本书中会写花千骨重生之后的故事,不要怪我更新慢啦!她重生后会发生什么事呢?尽在书中哦!
  • 花开初夏

    花开初夏

    花初夏,夏东凯和江诀三个人爱与愁,明明是三个很要好的朋友,却只能在爱的边缘苦苦寻求属于自己的那个人,花初夏叫着哥哥心里却想把哥哥当作爱人,夏冬凯叫着初夏却想把初夏当作爱人,江诀看着两人爱的痛苦心里便想成全却在一场意外里与初夏结婚,三人的爱恋与忧愁结局会是什么?是摒弃前嫌还是虎斗到永远。。。。
  • 混在星际的全能特工

    混在星际的全能特工

    作为一名特工,我死了!可能因为仁慈吧·······本想到这可能就是一生的终点,却没曾想到居然重生了······但是这是什么情况,刚刚活过来,就感觉自己要死了,这是真的要死了,身后被人砍了几刀,血流了一地·······有点懵。不对,我不是特工吗,为什么就在这里等死了,我不应该在挣扎一下,我还年轻还不想死啊,不对死过一次了都,不想死第二次啊!生活还是需要我在机智一下的。
  • 混迹花丛

    混迹花丛

    当我把想搬出学校外宿的想法告诉老爸时,老爸告诉我附近有一个表姐,让我去表姐那里住。我擦,老爹我是希望您老给钱啊,为啥打发我去表姐那边骗吃骗喝?怀着满腔的不情愿,我到表姐家报道。等摸清表姐家情况后,我的不满早抛到了九霄云外!这里有暖心的表姐,贫乳的傲娇,怯生生的软妹纸,聪明地,傻傻地,笨笨地,狡黠地……说得直白点,这是我和一大群妹纸的同居生活,清新暧昧,各种都有。老爹,你真是大好人!
  • 醉千阁

    醉千阁

    被三界之主爱着是什么样的感觉?艾玛。贼爽。
  • 烟雨行客

    烟雨行客

    朝堂动荡,邻国野心,江湖纷争……哦,都和她关系不大。毕竟她老爸是龙傲天,什么都能摆平。这是羽霖铃心中所想。实际上……作为当朝尚书令独女,琴棋书画得会吧。作为大宗师的徒弟,武林大会不能输吧。作为第一商行继承人,商贾之术得学吧。作为蛊毒妖女的闺女,医毒之术要练吧。作为未来唐家宗妇…呸!谁要嫁那个狗世子!总之,就是一个穿二代的成长史。
  • 妈妈和二姨那三三两两的事

    妈妈和二姨那三三两两的事

    过年前后家族的一二三事,重点描写我妈和er?yi?w
  • 光启待明

    光启待明

    姐遇见了谦谦君子的他,便以为几年前的她不会再回来……那个被她亲手埋没的她,到底还是来了……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6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6

    进入战国后期,天下汹汹,列国之间用兵日益频繁,年年大战,血流漂橹。而秦军愈加强大,逐步攻陷关东六国的军事要地。另一方面,战乱频仍的血腥乱世中却孕育了百家争放的思想之花,荀子、墨子、韩非、吕不韦等伟大人物共同演绎出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第一个高潮!此时,秦国人才辈出,名将白起、王翦率军斩首以百万计,更辅以名相范雎、吕不韦和李斯的远交近攻战略和政治谋划。自秦穆公年代开始的秦国统一天下大略,终于在一个名叫嬴政的年轻人身上得到了实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