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86400000020

第20章 杨黎光(2)

面对这个难题,黎光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尝试。他借鉴电影和纪录片手法,将各方当事人不同的采访内容,与他们的对话原始记录,旁观者的述说,包括当事人的行为举止,作者的议论和当时环境再现等等,与真实事件以及有关调查结论等加以链接。这样一来,呈现在读者面前一幅幅精心剪接的画面,如同影视的镜头语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传达了人物内心深层次的情绪和难以言说的微妙。这不仅使他笔下的人物更生动,更具张力,同时避免报告文学中对真实人物内心的臆想。

《没有家园的灵魂》中的主人公王建业的犯罪事实放在那儿,但面对这一事实,每个人有不同的视角和解读方式。王建业的口供,以及他关押受审期间的行为表现;情人史燕青深含负疚的述说,包括她在监狱服刑期间对王建业动情的追忆;同事对他的评价和看法;办案人员和监管人员眼中的王建业等等,不同人物有不同说法。这一组组文字,客观地拼接成一个最接近事物真相的版本,传达了王建业内心的真实状态,为读者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犯罪前的王建业本应该成为一名优秀国家干部,是我们见过的无数公务员队伍中的一员,甚至工作能力很强。从这个意义上,他彻底坠落的悲剧顿时有了更深的含意。人们情不自禁地想到有关权力的制约,以及如何避免这一悲剧重演。

在后来的《伤心百合》中,作者“我”索性作为一个人物进入事件(不是勉强,而是非常有机地切入)。这部报告文学以人性的真诚打动了无数读者。几家影视公司先后买下影视版权,准备拍一部现代爱情绝唱,结果都未能如愿。许多人包括黎光本人,对此都感到某种遗憾。我对此并不奇怪。这是一部近似小说体的报告文学,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小说元素。大量的人物内心活动组接而成的现实中的爱情悲剧,其人性之美很难以影视的外化行为所取代。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一部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不可复制性。

黎光笔下许多人物在现实的无奈和残酷中,似乎难以逃脱悲剧的宿命,最终成为命运无解方程式的牺牲品。他们所以如此,因为灵魂没有找到精神家园。正因为如此,寻找人类失去的精神家园,成为他竭力追求的文学使命。那远古的、诗意的、单纯的、牧歌式的田原始终萦绕在他心头。文明似乎遗失了这样的乐园。人心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复杂,欲望和期望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在商品经济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心灵被眼花缭乱的物质遮挡,迷失了方向。

相比之下,他的纯粹也许显得天真。有什么办法?他天生就是这种人。他沉迷于自己的世界,成为文学领域中麦田的守望者。每到秋天收获季节,他满头大汗地看着他的爱情怎样遭遇魔鬼;阴暗怎样被阳光蒸发;公平正义怎样被欲望收买;细菌怎样在变异中与人类赛跑……

来深圳短短十多年,是他文学创作的高峰期。他先后发表了三百多万字,多次获全国性文学大奖,朋友们开玩笑地称他为获奖专业户。此间,他曾应国外学术机构邀请到日本、瑞士等国讲学,参加有关文学专题研讨。这是对他文学创作所取得的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他在人类精神领域中的不断探索的肯定。

他的报告文学挖掘了人性,人性的深邃使他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二十多年前,他曾写过一个长篇小说《大混沌》。他在这部长篇小说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千辛万苦地寻找杀害自己亲人的凶手,结果发现凶手正是自己。这个主题,在今天,已被现实演绎得更加深刻。真希望他能以知天命的阅历,重写这个题材,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现在,我们可以期待他的又一部长篇小说《园青坊老宅》。他以安庆地区一座深宅老院为背景,描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生活在其中各式各样人物的坎坷命运和不同经历,展示了一幅生动鲜活的市井生活画面以及人们的躁动不安和对未来的憧憬。这是一部思考贫穷、信仰、改革的小说。我们信仰什么?为什么我们有如此丑陋的贫困?人性因为什么如此扭曲?贫困本身,并不至于令人如此无地自容。他在这部小说中尝试着在追寻故乡湿润温馨的伤感中,探索被我们遗失的某种东西。他试图展示出文明的多样化,生存的无奈,还有冥冥之中被狐仙抽象出来的中国文化的表达。人类因为迷信包藏起罪恶,还是罪恶包藏起迷信,这也许是一个神仙也说不清楚的悖论。

总之,杨黎光是值得期待的作家。他始终是用生命在写作。这部即将问世的长篇小说再次证明了他创作上的潜力。他以他的真诚和善意向读者吐露心声。正因为如此,他与他的读者之间从来没有隔阂。人类的存在,需要以智慧汲取大自然的善意,也需要文学表达出人与人之间、人对大自然的善意。

文学,就是人学。人的复杂性,正是文学永无止境的魅力所在。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我们书写,我们阅读,因为我们作为同一个物种的心灵在根本上是相通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一样,是人类存在的哲学期待。文学的本质,是人类的精神探索,是灵魂跨越时空的互动。唯有美的运动,才能创生,才能构筑起人类伟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愿为文学殚精竭虑的杨黎光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中,继续以他特有的真诚,对人性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希望他的小说像报告文学那样注重述说方式,以及富有特色的语言风格,保持他贯有的真诚和激情。真诚是灵魂,激情和技巧是翅膀。灵魂插上翅膀,必将飞得更高更远。这是我的期待,相信也是许多读者的期待。

3.一位了不起的“业余作家”——关于杨黎光的片断回忆

何镇邦

查阅作家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的《杨黎光文集》第三卷,即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大混沌》,我为这部书写的“序”写毕于1993年7月6日清晨。由此可以确定,我第一次见到杨黎光乃是当年的春天,他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两位编辑李昕、彭沁阳陪同到我处求序。序写成之后不久,我又利用暑期南下惠州、深圳和广州,在深圳与黎光有过一段不短的相处时光。打那以来,我与黎光从认识到定交,已有整整十四个春秋。

杨黎光的文学创作,大概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写小说、散文,也写报告文学,搞影视创作。最初引起人们注意的是他于20世纪90年代初先后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两部长篇小说《走出迷津》和《大混沌》。1992年春他南下深圳之后,才转向报告文学创作,接连写出了《没有家园的灵魂》《伤心百合》《惊天铁案》《生死一线》《瘟疫,人类的影子——“非典”溯源》等一系列长篇报告文学,在文坛内外引起轰动,并连续三届获“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而他的散文《走不出外婆的目光》又获冰心散文奖。不到二十年的时光,十三卷文集,近四百万言的作品,三届“鲁迅文学奖”,五项国家级文学大奖(包括三届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主办的“正泰杯”报告文学奖和徐迟报告文学奖以及冰心散文奖),这就是杨黎光在文学创作上的业绩,也是他向广大读者交出的“答卷”。

然而,从杨黎光踏上文学创作道路至今,他在文坛的身份始终是“业余作家”,而且看来他不准备改变这一身份。因为他也信奉宗璞大姐提出的“面向文学,背靠文坛”的原则,不想卷入文坛的是是非非,甘心当个“业余作家”,而且他作为深圳报业集团的副总编辑兼《深圳晚报》的总编辑,够他忙活的了,他要挤到文坛来干什么?不过,人们要探问的是,作为一个“业余作家”,他怎能取得如此丰硕的创作成果?而作为《深圳晚报》的总编辑,从早忙到晚,他又是用什么时间来写作的?我是看到过他在上班时那种忙碌状况的。2006年5月,我到香港办点事,回来时在深圳逗留了一天,因住在五洲宾馆,离黎光的报社近,给他打了个电话,他即派车来接我到报社,可在他的办公室待了一个多小时,他不是接电话,就是接待人,其中还开了个小型碰头会,连同我说几句话的时间都没有。据说,他每天都要这样工作。于是,写作的时间只好留到晚上开完编前会后或双休日、节假日期间。于是,他获得了“拼命三郎”的美称。

杨黎光不仅对自己要求严,分秒必争地工作,连出差都带部手提电脑进行写作,不仅用人们喝咖啡的时间进行写作,而且主要是用减少睡眠所获得的时间进行写作。他还把这种近似残酷的自我要求用来要求他的朋友。1995年春,我被戴上糖尿病的帽子,随之发现心脏供血不足,多种疾病袭来,迫使我暂停写作。1997年春应友人之邀到珠海疗养,路过深圳时见到杨黎光,他照常热情接待我,也关心我的身体,但又当着不少朋友的面批评我那些年写得少了,对我的消沉表示不满。对于这种直爽的批评,我一时不快,但过后一想,这正是黎光对我关心爱护的另一种表现。

这就是杨黎光,不仅自己要做个“拼命三郎”,也要求他的朋友都做“拼命三郎”!

黎光主张“慎交友”,但是一旦同谁交上了朋友,他总是赤诚相待,百般关怀。同黎光交往十四余年之间,我时时感受到他友谊的温暖。

1993年暑期,我趁假期到惠州、深圳、珠海以及广州转了一圈,曾几度出入深圳。其时黎光也刚到深圳一年多,立足未稳,但却费尽心思安排我的食宿等事宜,照顾得极为周到,使我十分感动。

1995年以后,我身患多种慢性病,尤其是心脏供血不足,时时感到胸闷或心悸,他不仅经常来电话来信慰问,还多次托人从深圳带药来京。其中有一种比较贵重的中成药,服用后使胸闷、心悸症状消失,心脏供血状况大为改善,作为一位朋友,他的这一举措使我十分感动,铭记终生。

黎光对朋友的关心十分周到。我每次到深圳,或路过,或参加别的活动,他都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看望我,或鲜花,或果篮,总要送点礼物。2001年秋,我们一行访台后经香港到深圳参加深圳作家彭名燕的作品研讨会,他执意要请赴会的朋友吃一顿饭。我原建议于我们下榻处的宾馆喝个早茶就行,可他坚持无论如何要请大家到特区报新落成的大厦里吃一顿比较地道纯正的西餐,以表达他的诚意。结果弄得他忙,大家也忙。这些年来,逢年过节,还可以收到他远从深圳寄来的礼物,真是既感到友谊的温暖,又感到心中不安。因为杨黎光自己除了是个工作狂外,生活上是不讲究的,不讲吃,不讲喝,不搓麻,不泡吧,可对朋友,却尽力让人家生活得好,提高生活的质量。这种先人后己的人,也快变成“稀有动物”了。

在创作上,黎光称得上是多面手。

在他的文学创作起步期,他是多种文学体裁都尝试过,这从他收在十三卷文集的第一卷《月光曲》中大体可以看得出来。其中既有中、短篇小说,又有报告文学和特写。在此之后,是两部长篇小说《走出迷津》和《大混沌》的写作。其中当然有他的一些艺术探求,诸如把通俗小说与严肃文学结合起来,也就是借用通俗小说的躯壳进行纯文学的严肃的艺术追求,把影视叙述方式引入小说文体等等,从这些探求中可以看出黎光之志不在小也。可是当他结束第二部长篇小说,正在构思另一部长篇小说《孤宅》的时候,他南下深圳,并做了报人,从一家法制报到特区报,从普通编辑记者到报社的老总,特区瞬息万变的生活以及他的报人岗位使他从小说创作转向报告文学创作。在深圳的十五年间,他写出了一系列轰动文坛内外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并屡屡获奖。正在这个时候,他再次回归小说创作。新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隆重推出的长篇小说新作《园青坊老宅》就是在十五年前构思的《孤宅》的基础上于近一两年间利用业余时间写就的。我还没有读到这部作品,读过书稿的老编辑崔道怡兄在电话中告诉我,此作相当精彩。当然,黎光的有限的业余时间,除了大块时间用于报告文学与长篇小说创作外,一些零碎的时间还用来写散文、写时评短论。文集第十一卷《走不出外婆的目光》就是散文卷,其中收入的五十多篇文章,有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叙事抒情散文,有的则是时评短论了。

无论从事何种文体的写作,黎光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他在十三卷文集第十一卷卷首的《我的文学家园》中所说的:“我的创作成熟于一个社会转型期,在这个转型期中,几乎人人都在经受着考验,包括我自己。人们在遍尝诱惑之苦后,又在寻找着自己的精神家园。我把这个精神家园物化成为一个‘枕头’,一个让你想睡就能睡着的‘枕头’,我希望人人都有。”简言之,杨黎光的文学创作就是要为人们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也就是那个让人想睡就睡得着的“枕头”。作为一位“业余作家”,杨黎光在他的文学创作中,有如此明确的思想追求与艺术追求。这种追求,不仅明确,而且自觉,贯穿于他业余创作的始终,这应该说是不简单的,甚至可以说是很了不起的了。

黎光正当盛年,无论作为报人还是作为作家,他都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愿他走好每一步,取得更令人瞩目的成绩。

同类推荐
  • 如樵采拾集

    如樵采拾集

    本散文集以文化抒怀为目的,对历史上一些已然淡远的镜头或久已沉寂的人物重新捕捉梳理,掬呈上一份自家的理解和怀恋,而对那些坐落在都市间的山水风物并不着笔亮丽的景致,只一味从厚重的人文角度出发,予以品读和寄情。全书分闲话、人物、山水三部分,其中闲话篇包括将军与美人、问景渔樵、失落的天衣等十二篇,人物篇所回顾的人物包括作者的奶奶、外公及闽王王审知、柳永、李清照共十二个人物,山水部分描写了鼓山、西湖太姥山等福建知名山水景胜,全书等共三十篇,约十二万字,另有九幅硬笔书法作品,分别为作者对书中部分作品有感而发所的诗歌。
  • 思想钝刀

    思想钝刀

    这是一部思想文化类散文随笔集,全书包括《每代人,都有十年好时光》《如果你真的花痴》《偶像的早晨》和《书架上的自我》四部分,主要记叙了作者对当代生活和文化热点的客观看法,以及个人阅读心得等内容。表达了自己热爱生活、品味生活的积极态度。
  • 婉约词

    婉约词

    婉约词以其优美的语言形式、含蓄的美学意境,为我国词坛增添了无限的光彩。婉约词以描写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致而独树一帜,在情绪上对诗文形成了鲜明的补充。作者们将自己的身世使伤感离别之痛,或打入艳情,或寓于咏物,将人类共通的情感以及美的艺术形式传递千年。婉约词是继花间词后,以柳永、李清照、温庭筠、周邦彦等名家为代表的词派。其词意含蓄婉转,修辞委婉、表情柔腻。“婉约”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的“故婉约其辞”,“婉”为柔美、婉曲;“约”的本意是为缠束,引申为精练、隐约、微妙。宋代词人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指出:“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这可看作婉约词的艺术手法的标准。
  • 毛泽东品评四大名著

    毛泽东品评四大名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图书《毛泽东品评四大名著》,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历史学家盛巽昌先生与北京自由撰稿人、著名畅销书作家与策划人李子迟先生合著。《毛泽东品评四大名著》分为“毛泽东品评《三国演义》”、“毛泽东品评《红楼梦》”、“毛泽东品评《水浒传》”、“毛泽东品评《西游记》”4个部分,广泛、全面、详细、生动地介绍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与四大古典名著在各方面的经过、事件、知识与思想。
  • 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同栖生活

    同栖生活

    1.出人意料惊心动魄的结局,揭示出潜藏在日常中的人性崩坏。2.第15届山本周五郎奖获奖作品;颠覆你对群租生活的所有认知与想象。3.合租的年轻人创造了专用于这个屋子的“我”,组成了相安无事却暗流涌动的“家”。虽是住满了人的公寓,却像一个真空地带。4.同名电影获第60界柏林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协会奖,藤原龙也主演;同名舞台剧由山本裕典主演。吉田修一获得第15届山本周五郎奖的小说,讲述了五个年轻人在东京一间公寓群租的故事。全书分作五章,分别以五人的视角讲述看似平淡的日常,描述了现代都市年轻人以“表面之交”达成的和谐共处。到最后结局则是出人意料的惊心动魄,揭示出潜藏在日常中的人性崩坏。
  • 彼岸随缘

    彼岸随缘

    彼岸花开,情深似海,随缘飘落。是你信誓旦旦说喜欢我,会保护我一辈子的,你食言了。我恨你。
  • 无极仙兵

    无极仙兵

    千羽,曾经的凡人,那只是曾经。高山上,千羽身着一袭白衫,盘膝坐在一处山崖上,微风吹过,千羽银白色的长发随风而动,苍白的脸颊显得一副病弱的样子,此刻他双目紧闭,眼珠却在不断的颤动着。大风起兮,远处天际忽然黑云压顶,一道黑色闪电破云而出,嘶吼声传来。“千羽小儿,中了我的绝情毒还能逃这么快!看来我小看你了,抢我灵根,就得拿命来偿。”眼看黑色闪电速度奇快,破空间,距千羽只有三丈距离。刹那间,千羽睁开的双目。那是一双无瞳之目。
  • 隋大帝杨秀传

    隋大帝杨秀传

    杨秀,大隋朝蜀王,历史上被杨坚废为庶民还被宇文化及害死,不过现在此杨秀非彼杨秀,本王可是穿越者,杨坚安敢废之?宇文化及安敢害之?且看穿越者杨秀如何在这大隋朝之中觅良臣,收勇将,夺皇位,屠异族开启大隋盛世。
  • 天变之镜中界

    天变之镜中界

    镜子中存在无数的世界,遨游在其中,天地之间出现了异变,神镜为何会选择我?
  • Urban Sketches

    Urban Sketch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清酒王

    大清酒王

    称霸酒业的大清酒王姜世庸,经商手腕强悍,行事作风强硬,对于妄想盗取如意酒坊酿酒秘方之人,绝不手下留情!虽然他明知这个名唤紫薇的新丫鬟,其实是别人派来的贼,但他却不由自主地对她产生莫大的兴趣。她敏锐的嗅觉及识酒的功力,堪称一绝,让他破例不砍掉她的手,改而收在身边当侍妾,夜夜在床上整治她,满足他毫无节制的需求……但他千算万算,却没算到最后被偷走的竟是自己的真心!在惊觉自己爱上她后,他娶她为妻,可这臭丫头表面服从,心却不从,让他又气又急。正当他烦心不已时,却意外发现她居然不胜酒力,只要一喝酒就会讲真话……哈哈!真是天助他也!想不到酒越陈越香,而这顽强的女人是越醉越香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生存之一种

    生存之一种

    卢一萍,原名周锐,1972年10月出生于四川南江县。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曾就读于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2年开始小说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情王国》,长篇纪实文学《八千湘女上天山》,随笔集《世界屋脊之书》及游记《黄金腹地》、《云南天堂》等,作品曾获天山文艺奖、解放军文艺奖、中国报告文学大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及上海文学奖等。《生存之一种》是作者的一部中篇小说集,书中收录了《笼罩》、《如歌军旅》、《二傻》、《生存之一种》、《远望故乡》等5篇,文章笔端细腻深刻,读起来意境深远,值得品评。
  • 清醇,青春

    清醇,青春

    青春,像一杯清醇的香茗.入口味苦,却可体会淡淡的清香.这就是一个逗比的校园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