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06400000004

第4章 母题的民族性与人类性(3)

记得也是在一个夏天,在北京大学举办的一次主题词为“多元之美”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法国比较文学大师巴柔动情地说:“中国的‘和而不同’原则定将成为重要的伦理资源,使我们能在第三个千年实现差别共存与相互尊重。”西方思想文化界近年来盛行“互动认知”的思考方式,据悉,他们把孔子和老子、庄子、墨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列为人类古代最杰出的思想家,六位中中国就占了四位。强调“和而不同”,除孔子以外,老子的道义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子的理想是“太和万物”;载于十三经的中国最早的美学着作《乐记》,集“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的学与术之大成;另一部《礼记》,也从礼乐相成的角度,力主“以多为贵”,其达道乃“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凡此种种经典论说,莫不以和谐与发展为追求。“和而不同”因之而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它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影响世界文明进步的文化观念。这一观念也为华文文学带来智慧和器度,即便是流散于世界各地的华文作家,都在同一天空下呼吸,都有特异的姿态,都可以各擅胜场,对于不同的思想观点、创作流派、艺术风格乃至新生事物,此道中人都应该持一种能坚守母体又包容他者的态度。此一文化之脉,如今也如汩汩清泉,潜在地流淌于中华文化母题与海外华文文学的展开之中。

(二)意识之链

文化之脉又接通意识之链。

细心阅读海外华文文学作品,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作家的意识深处与中华文化的链接。

当鲁迅把中国视为一个革命和和改造的对象时,在马来亚出生的华人辜鸿铭对中国的思考与意识又有所不同。辜鸿铭是上个世纪初少有的对中西两种文化均有透彻了解的学者。正值国内五四精英们大力宣传西方文化时,他却礼赞传统中国文明和儒家学说的优秀。他知道如何运用西方的语言,对西方社会和文化的弊端进行攻击,说明只有东方文明才在世界上最具有发展的前途。当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认识被无知、偏见和歧视所笼罩的时候,他力推中国文明的价值,称之为有着真正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辜鸿铭把精神作为文明发展的基本条件,认为一种文明的成功,并不在于看这种文明是否产生了城市、贸易、汽车和其它物质的财富。对文明的评估,最重要的是要看这一文明产生了什么样的人。中国文明的博大,也正是因为中国的君子风度和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创造了中国文明的灵魂——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从这些男人和女人的个性里,他看到了有着和西方人一样的沉潜(deep),豁达(broad),纯朴(simple),并且还有着他们所不具备的优雅(delicacy)。这几种优良素质的总合,使中国人给人一种温良的印象(gentle),在有“赤子之心”的同时,又具备“成年人的智慧”。他所阐发的“中国人的精神”和他以中救西的“春秋大义”,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和中国人的自我认同上,无疑写下了独特而醒目的一笔。他通过比较文化的方法对中国文明和中国人精神的把握和强调,是将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文明放在同一平面加以对照分析。这种弘扬中国传统精神而抵御西方“妖魔化”中国的文化策略,无论从方法论本身还是它反映的社会情绪上,都体现出了某种二十世纪思想界的前沿意识。

中国意识往往哺育着炎黄子孙的心智,启发着华文作家的创作灵感。苏雪林在192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棘心》,是赴法国留学历程的自叙传录,小说题名《棘心》,就出自《诗经·邶风》中的《凯风》一诗:“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和煦的风从南方吹来,抚摸一丛丛枣树的幼苗,幼苗感激地睁开眼睛,思念着辛苦操劳的母亲,《棘心》以刻骨的疚心和长长的哀慕,纪念自己最敬爱的有着刻苦耐劳、敬老爱幼、怜贫惜弱传统美德的母亲,作品似歌似泣地沐浴在博大的母爱之光里。

旅居加拿大的洛夫,在长诗《漂木》中化用李白《将进酒》的诗章,也以“朝如青暮丝成雪”起兴:“朝如青养成雪,发啊/我被迫向一面镜子走近/试图抹平时间的满脸皱纹/而镜子外面的狼/正想偷袭我镜子里面的狈”,生命有“狼狈”之说,时间追逐着一个寂灭,这种人生感悟,与中国古代诗人的生命浩叹遥相呼应。

旅美的白先勇,在《台北人》的扉页上,引录的是中唐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头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纽约客》的卷首,白先勇又引录了初唐诗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浪迹天涯,漂流他乡,因时空的迁移、变化,面对沧桑与旷远,不免生发陈子昂式的生命浩叹。空间的迁徙固然是对人生难以应对的困惑的一种回避,但生命仍有无法承受之重,成败难定,得失难辩,尤其在新境中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纠葛更是如此。白先勇的《纽约客》系列包括了九篇短篇小说。在开篇《芝加哥之死》中,主人公吴汉魂赴美拼打六年,刚刚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然而在博士帽到头之日,恰是他人生悲剧之时。生命之“始”与“终”于同一天完成,倒不是小说家的刻意安排,而是无法逃避的必然。吴汉魂属自费留学,租了潮湿阴暗的地下室一住就是六年,恋人离去,母亲病逝,一连串的打击已不堪忍受。当他学业有成,冲出自囚般的“地牢”,来到地面之后第一次“性”的放纵,竟浑然不觉地跟别人买醉,最后倒在了妓女萝娜的床上。他有意无意地拿生命作了抵押,终于一次性地投入湖中,结束了年轻的自己。我们可以注意作家给主人公起的名字叫“吴汉魂”。这是“无汉魂”的谐音。“无汉魂”并非生来就“无”,恰恰是赴美以后才失去的。学了六年西洋文学,既视祖邦为畏途,又见美国不是理想的天堂,他生命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塌,旧“魂”既失,新“魂”不得,一个空壳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成为一种宿命。在另一篇小说《冬夜》中,白先勇为主人公取名“无柱国”,也如“吴汉魂”一样,是“无祖国”的谐音。没有祖国的吴柱国,尽管已是美国大学的资深教授,但他仅仅表面的风光,老伴过世,无儿无女,与外国弟子无法沟通,孑然一身地承受着故国之思的心痛。

我们还不难发现,有的作家引录古诗起兴,喜欢发思古之幽情,浇心中之块垒,启灵感与遐思。如瑞士的赵淑侠《举头望明月》:“翻开唐诗宋词,举目皆是月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满月撩人乡愁,残月陷入孤绝。元曲西厢记里‘云破月来花弄影’,却又把月亮形容得鲜活香艳,一派风流体态。”①① 赵淑侠:《情困与解脱》第109页,台北健行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4年版。而有的作家则采取汉语修辞中的“谐音”技巧,可以说是巧用汉字同音异字的特点,以近音表达双关义,既是谐趣的联络,又有隐含的谐音字义,述事精当,耐人寻味。

不独如此,更有一些海外华文文学作家,甚至在作品的布局、结构上,干脆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作为叙事方略。旅英的虹影,受中国古代笔记小说启发,开掘家藏之宝,写了《垂榴之夏》——男有刚、女(镇长的女儿)有烈的现代笔记小说,用她的话说,是“将传统连接现代,有意与冯梦龙、纪晓岚等大师握手言欢。以古今辉映的手法,营造出穿越时光、前世今生的魔幻之感。”①① 参见胡辙:《解读虹影》,《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6年第2期。旅居荷兰的林湄,在其长篇小说《天望》①① 林湄:《天望》,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中,由弗来得的传道和荣微云的移民两条线索互动,全书则借助五行之说,分“水”、“土”、“火”、“金”、“木”五大部分,以“水”象征传道者、移民者之漂泊,以“土”象征人在红尘中之污染,以“木”象征枯木逢春之希望,以“金”象征拯救与自赎之淬炼;以“火”象征心灵枯竭的人们所承受之火浴,从而把五行循环相克相生的自然观,融入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和求索之道。可见,中华文化思想和审美意识,如此深深潜入了海外华文作家的灵思。

(三)习性之缘

无论是祖辈“过番”下南洋,还是今世“西渡”去欧美的华人,总会装一缕乡情在心间,传一代又一代的连绵。这种乡恋,这种文化情结也可以从作为物的“食文化”中体现出来,化作经常书写的内容。

孔子曰“食色性也”,“食”是摆在第一位的;鲁迅说“先有温饱后有发展”,“食”是人生的前提。

马来西亚华文作家田思有一篇题为“父亲与粥”①① 田思:《父亲与粥》,《马华文学大系·散文(二)》第392—页,彩虹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版。的散文,写于1993年3月。文中提到,那时他的父亲已八十多岁了,仍保持着每天早餐“吃白粥”的习惯——

(每天清早)总见母亲在灶边添柴煮粥,脸庞给灶火映得红彤彤的。有时在干柴爆裂的“噼——啪——”声中,听到屋外鸡鸭的呱噪声,那准是母亲到小寮子捡鸡蛋去了。而我知道,当天父亲吃早粥时,会多了一碟煎得黄澄澄的荷包蛋,父亲经常买了三分钱的马来糕给我当早餐,但他自己和母亲还是天天吃粥。他说这种习惯在唐山祖家就养成了。父亲过番之前,曾干过好几种行业,包括卖熟食。他兴趣来时也可以烧得一手好菜,特别是五香春卷更是他的拿手绝技。但他坚持以吃白粥来作为他日常的早餐,几十年来绝不改变。在日本占领时期,米粮缺乏,他就在海外渔村的内陆自己种谷子,用自己椿出的白米混和着番薯熬成浓粥来吃,就这样挨过了三年八个月的黑暗日子。

“饥者易为食”,如果说田思所写的父亲食粥是因饥饿而养成的饮食习惯,那么,另一位马来西亚华文作家沈观仰笔下的母亲食粥,已是养生求存的不二法门。他在《粥之糊涂乐》①① 沈观仰:《粥之糊涂乐》,《马华文学大系·散文(二)》第360—363页,彩虹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版。中写到这样的细节:

(母亲)年老时体弱多病,又择食,唯独对粥有天生的喜爱,每餐无粥不欢,就着丁点小碟的酱瓜酱菜咸蛋咸鱼腐乳等,舌间“的”、“得”有声地享受晚年的清福。

同类推荐
  • 三峡交响曲

    三峡交响曲

    这是一首表现三峡工程建设的长诗。诗人将长诗置于广阔而深远的历史背景上,经过精心选择,择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件、人物、场景和画面,歌吟了三峡工程的宏伟与壮丽,描绘了三峡工程建设者的英雄群像,现出他们朴实的品质和献身精神,使长诗涵蕴工程可歌可泣的场景、人物和故事,从而使长诗具有了深远的历史感和浑厚的文化意蕴。
  • 林徽因精品选

    林徽因精品选

    林徽因是我国著名女建筑师、诗人、作家。她的文学创作是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古典主义三者的交织融合,既充满了女性的温柔婉丽,又有学者式的聪慧睿智,同时还隐含了先进知识分子的忧时伤世情怀,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简单与复杂、宁静与喧哗、婉约与雄浑、静态与动态多元化的审美风格。
  • 爱的接缝在此处

    爱的接缝在此处

    日本现象级畅销神秘诗人最果夕日,诗集三部曲继《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后第二辑:《爱的接缝在此处》。开创现代诗的新纪元。围绕“爱”的43首诗篇,没有人与生俱来携带着爱。与生俱来彼此了解的人,更是哪里都不存在。纵然有相互理解的意愿,当伸出指尖试探的瞬间,便已是爱情的、温柔的、体恤的、所有一切的终点。而在这漫无边际的可能性中,我们,竟得以相遇。
  • 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

    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

    王开岭文集之自然美学卷,系作者最新文字结集,作者的注意力从自然细节开始,从那些曾经来过却正在消逝的风物开始,从那些被人类辜负的美好元素开始,从儿时的记忆和笑声开始,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的无限眷念。
  • 以笔为枪:重读抗战诗篇

    以笔为枪:重读抗战诗篇

    70年前,抗战诗人以笔为枪,为祖国而歌。血里生长的抗战诗篇,再现了中华民族共同抗战的伟大历程。那些披着征尘的诗句,其实就是四万万中华同胞“还我山河”的呐喊,沿着诗词中国浩瀚文脉流淌而来的吟唱,都化作了力透纸背的滚烫血液。
热门推荐
  • 末世:危机

    末世:危机

    一个宅男,遭遇末世浑然不知看他如何在末世中交到一个又一个好友如何越来越强大称霸世
  • 横炼宗师

    横炼宗师

    进入神奇的武道空间,从开启第一项横炼天赋开始,李玄踏上了一条直通最强的崎岖道路。正邪侠魔谈笑过、仙女魔女心中留。做男人就要强,就要硬!群号:254526016,欢迎大家来耍。
  • 离乱烟尘

    离乱烟尘

    她说,我跨过千年来与你相遇,相知,相恋。最后却是与你相忘于江湖?他说,我定不负你千年之约。穿越千年的藤蔓,跨过时间的长河,历经千难万险我们依旧在一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我想永远对你好

    我想永远对你好

    小时候她认真的对他们说:“放心吧,我会永远对你们好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猎杀恶人系统

    猎杀恶人系统

    你是啥东西?恶人猎杀系统。啥,恶人猎杀系统?对!就是杀死恶人,我就可以获得奖励的恶人猎杀系统?对!于是伦迪走上了猎杀恶人的不归路。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爱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爱

    农门长女陈小鹤凭借自己的勤奋,一路从小山村奋斗到大都市。嫁给同是凤凰男的苏发之后,顺利成为两个男娃的母亲。然而,生活是一团麻,总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原生家庭的泥淖,让陈小鹤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先有戏精公婆大战三百回合,陈小鹤被迫成为全职妈妈;后有真爱父母隐藏天大秘密,且看姐妹兄弟如何相爱相杀。一个关于原生家庭、女性成长、子女养育的原创故事,与你共同开启追爱的旅程。
  • 从王者荣耀开始制霸诸天

    从王者荣耀开始制霸诸天

    王者大陆之中,少年仗剑把酒而行,把他师傅的洒脱学了个十成十。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之中,向莱傲天学习剑技,向帕克学习魔法。狐妖世界之中,试剑王权,与王权霸业比拼剑心。武庚纪世界之中,以剑仙之名相助纣王,讨伐诸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咖啡馆日记

    咖啡馆日记

    苏桐晖在大学生活的第二年,在咖啡馆遇到了来自泰国的帅气学长。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