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8500000005

第5章 朱子“中和说”略论(1)

在朱子个人的思想发展历程中,“中和”问题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尽管从时间上来讲,朱子接触这一问题并不算很早,但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间,该问题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从最初的疑惑、排拒,到逐步地接纳、在各种说法中摇摆,再到最后的定论,朱子经过数易其说,终于找到了自己思想的立足点。他后来对许多问题的解释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由于中和问题的这种特殊地位,历来的朱子研究者们都对此非常重视。王懋竑作《朱子年谱》,对朱子苦参“中和”的历程有一个详细的叙述和考辨,黄宗羲在《宋元学案·晦翁学案》中首列的也是“中和说”四篇,近人更从儒佛之辨、心性论、工夫论等多种角度对该问题进行解读,以牟宗三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则把“中和说”看成是朱子一步步地歧出孔孟儒学大宗的表征。尽管理解有分歧,但各家都同意的是,由“中和”问题出发才是我们进入朱子庞大思想迷宫的一条最方便的捷径。

一、问题的提出

“中和”一词出自《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朱子接触“中和”一词当然很早,据《朱子语类》载:

某年十五六时,读《中庸》“人一己百,人十己千”一章,因见吕与叔解得此段痛快,读之未尝不悚然警厉奋发。

某年十七八时,读《中庸》《大学》,每早起,须诵十遍。

但是,“中和”之成为问题,则是他从学于李延平之后的事:

余蚤从延平李先生学,受《中庸》之书,求喜怒哀乐未发之旨,未达而先生没。余窃自悼其不敏,若穷人之无归。

李先生教人,大抵令于静中体认大本未发时气象分明,即处事应物自然中节,此乃龟山门下相传指诀。然当时新炙之时,贪听讲论,又方窃好章句训诂之习,不得尽心于此。至今若存若亡,无一的实见处,辜负教育之意。

据王懋竑《年谱》,朱子见李延平凡四次,初见时廿四岁,第三次正式受学,年三十一,两年后第四次见到李延平,过了不久,李延平就去世了。前后算来,朱子受学于李延平不足四年。朱子称自己因为“新炙”而不得尽心于李延平所教,自是实情。

尽管如此,从学李延平的经历还是对朱子的学术路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正是通过李延平的引导,朱子才从禅学中逃出,重回儒家的传统。另一方面,李延平默坐澄心、体认天理的教导却使朱子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究竟应该如何理解“未发”和“已发”的关系?如何在静中体认未发时之气象?这个问题也成了他后来多年孜孜以求的中心问题。

就“逃禅归儒”而言,李延平说服朱子的方法是“理一分殊”:

文公尝谓师夏曰:“余之始学,亦务为笼统宏阔之言,好同而恶异,喜大而耻小。于延平之言,则以为何为多事若是?心疑而不服。同安官余,反复思之,始知其不我欺矣。盖延平之言曰:‘吾儒之学所以异于异端者,理一分殊也。理不患其不一,所难者分殊耳。’此其要也。”(赵师夏跋《延平答问》)

以“理一分殊”区别儒家与异端,始于小程《答杨时论〈西铭〉书》。小程的意思是,《西铭》一文既讲理一又讲差别,可谓仁义兼顾,与墨家兼爱而无义有实质的区别。李延平这里进一步引申到儒、佛之别,认为儒家之理属实理,必贯穿于人伦日用之中,佛教之理则是空的虚的,无法落实到人伦日用中,因此区分两者的关键在分殊。从朱子的话语来看,他显然接受了李延平对佛儒的判释。

但是对于“中和”问题,李延平与弟子之间却无法达成一致。对此,朱子的解释是,他当时正“贪听讲论”,“又窃好章句训诂之习”,因而没能尽心于此。但问题恐怕并不如此简单。

李延平对“中和”的理解主要得自于罗从彦,罗从彦又得自于杨时,它是道南学派一脉相传的宗旨。其主要特点是给《中庸》以工夫论的解释,使未发之“中”变成体验的对象:

学者当于喜怒哀乐未发之际,以心体之,则中之义自见。

某曩时从罗先生问学,终日相对静坐。只说文字,未尝一及杂语。先生极好静坐,某时未知,退入堂中亦只静坐而已。先生令静中看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未发时作何气象。(《延平答问》)

由于“体验未发”需要在“静”中进行,所以罗从彦、李延平都强调终日静坐。可此时的朱子刚刚从禅学中逃出,正忙于在日用间做工夫,他对“终日静坐”一类的体验之学保持相当的警惕自然一点儿都不奇怪。朱子在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近岁以来,获亲有道,始知所向之大方。竟以才质不敏,知识未离乎章句之间。虽时若有会于心,然反而求之,殊未有以自信。

“虽时若有会于心,然反而求之,殊未有以自信”最足以摹状朱子此时的矛盾心境。朱子后来评论他的老师说:

今终日危坐,只是且收敛在此,胜如奔驰。若一向如此,又似坐禅入定。

或问:“延平先生何故验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而求所谓中?”曰:“只是要见气象。”陈后之曰:“持守良久,亦可见未发气象。”曰:“延平即是此意。若一向这里,又差从释氏去。”

这虽是朱子思想成熟以后的说法,但未必没有包含他早年的一些感受在内。

二、丙戌之悟

李延平去世,对朱子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

熹少而鲁钝,百事不及人,独幸稍知有意于古人为己之学,而求之不得其要。晚亲有道,粗得其绪余之一二。方幸有所向而为之焉,则又未及卒业,而遽有山颓梁坏之叹,伥伥然如瞽之无目,擿埴索途,终日而莫知所适。

大概也正是从这个时候,朱子开始认真地思考并身体力行延平“默坐澄心”的教导:

某块坐穷山,绝无师友之助。惟时得钦夫书问往来,讲究此道,近方觉有脱然处。潜味之久,益觉日前所闻于西林而未之契者,皆不我欺矣。

西林是朱子从学李延平时所住之处。经过“潜味”、“块坐”的工夫,朱子感到自己好像契接上了李延平之教。

不过,这只是假象而已。在37岁的一天,朱子突然对“未发已发”问题有了自己的一种崭新理解。他后来这样追述道:

余蚤岁从延平李先生学,受《中庸》之书,求喜怒哀乐未发之旨,未达而先生没。余窃悼其不敏,若穷人之无归。闻张钦夫得衡山胡氏学,则往从而问焉。钦夫告予以所闻,余亦未之省也。退而沉思,殆忘寝食。一日喟然叹曰:“人自婴儿以至老死,虽语默动静之不同,然其大体莫非已发,特其未发者为未尝发耳。”自此不复有疑,以为《中庸》之旨不外乎此矣。后得胡氏书,有与曾吉父论未发之旨,其论又适与余意合,因是益自信。

详细的内容保存在朱子给张栻的四封信中:

人自有生,即有知识。事物交来,应接不暇。念念迁革,以至于死。其间初无顷刻停息,举世皆然也。然圣贤之言,则有所谓未发之中,寂然不动者。夫岂以日用流行者为已发,而指夫暂而休息、不与事接之际为未发时耶?尝试以此求之,则泯然无觉之中,邪暗郁塞,似非虚明应物之体。而几微之际,一有觉焉,则又便为已发,而非寂然之谓。盖愈求而愈不可见,于是退而验之于日用之间,则凡感之而通,触之而觉,盖有浑然全体应物而不穷者,是乃天命流行,生生不已之机,虽一日之间,万起万灭,而其寂然之本体,则未尝不寂然也。所谓未发,如是而已!夫岂别有一物,限于一时,拘于一处,而可以谓之中哉?然则天理本真,随处发见,不少停息者,其体用固如是,而岂物欲之私所能壅遏而梏亡之哉?故虽汨于物欲流荡之中,而其良心萌蘖亦未尝不因事而发见。学者于是致察而操存之,则庶可以贯乎大本达道之全体而复其初矣。

盖通天下只是一个天机活物,流行发用,无间容息。据其已发者而指其未发者,则已发者人心,而凡未发者皆其性也,亦无一物而不备矣。夫岂别有一物,拘于一时,限于一处,而名之哉?

同类推荐
  • 中国哲学的历程(修订本)

    中国哲学的历程(修订本)

    任何一个民族,无论其哲学思维在后来的发展中多么宏富博深,人们在对其开端的探寻中也总是感到茫然和困惑。中国哲学和古希腊罗马哲学可以说最初都是“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的,在发轫的初期,其形态往往是朦胧的、混沌的,经历过与原始宗教意识、神话形式的若即若离的分化、过渡、转化阶段。
  • 低调做人的哲学全集

    低调做人的哲学全集

    本书主要指导读者如何为人处世,荣辱不惊,以获取生活事业的成功。
  • 梁启超其人其书

    梁启超其人其书

    作者系中国近代史、中国经学史研究名家,长期收集、整理近代思想家文献,对于戊戌变法研究尤为深入,此书系作者近三十年研究梁启超的心得,对梁氏生平与论著的重要侧面进行探索,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 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

    “和谐文化读本”丛书共五本,包括《以和为美》《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分别介绍和论述以和为美的审美观、以和为贵的处世观、和气生财的财富观、和而不同的世界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每本书都力图以平实通俗的语言,介绍和展示中外文化中和谐、和睦、和美、和平、和顺的丰富思想,在分类归纳的基础上,分别论述其主要内涵及特征,尽可能旁征博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编辑出版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深入浅出地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为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精神、培育和谐文化提供一套可供大众阅读的基本文本。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
  • 走向未来——罗素与萨特,新世纪的曙光

    走向未来——罗素与萨特,新世纪的曙光

    你知道吗,你想过或者没想过的这些奇形怪状的问题,早在几千年前就被哲学家们一本正经地提出,挖空心思地找证据,面红耳赤地争论过了。在整个世界忙着探索、开垦、打仗、上天、发展的漫长历史中,这帮哲学家们却神经质地死磕这个世界的真相和人生的意义,就好像一个网络游戏里的角色试图琢磨自己手里武器的代码是什么……
热门推荐
  • 第四宙纪

    第四宙纪

    “来吧,虚空神王机甲!”洛辉看着这头浮现的粉红色熊陷入了沉思……“想你妹啊!动手啊!”卡某人面对来自神的狂轰滥炸,大声怒吼。“我一个从新手村出来的家伙,你叫我怼神?”洛辉哭丧着的脸突然展颜一笑:“去吧!老大!”卡某人看着那个瞬间消失在原地的身影,陷入了沉思……“当初不应该教他这个法术的!”
  • 神秘教廷

    神秘教廷

    新神统治下的世界,蒸汽的伟力正带来巨大的社会变革。世界是黑白灰,身处黑暗的人们麻木而绝望。沐浴阳光的人们载歌载舞,夜夜欢歌。在看不见的灰色角落,有不可描述的力量蠢蠢欲动。旧神既然陨落,新神可能更替?奥德里奇坐在神秘王座上,等待加冕神祇。
  • 极恶魔王成长中

    极恶魔王成长中

    此书变身,不喜勿看。魔王,恐怖与邪恶的代名词。而她是穷凶极恶的魔王冕下。励志成为大魔王的少女(年),走上了征服世界、娘化世界的极恶之路。我!魔王!跟我征服世界吧!此书又叫《一米一一的魔王大人》或者《幼女魔王的成长日记》。
  • 六壬经纬

    六壬经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能复制诸天秘境

    我能复制诸天秘境

    获得了一片妖魔乱舞的心灵世界!却发现这个世界是有主的……为了不被原世界意志杀死,于是楚河将诸天世界机缘秘境之地,全部复制并偷来,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地图。化诸天剧情为副本,调动玩家大军抵御原世界妖魔!各大诸天世界顿时心态炸了。若干年后....望着宇宙深处杀来,气急败坏的高武世界们,楚河施展了召唤术。“哈!出来吧,网瘾少年们。”…………这是带领“第四天灾”玩家守护家园,抵挡各大诸天世界入侵的故事.......
  • 新宠时代

    新宠时代

    普通宠物魔法宠物全都在手,靓丽校花美艳熟妇这里都有。弄公司玩儿财团富甲天下,小捞钱大玩儿权笑傲云端。请看逆袭的屌丝如何玩转魔幻都市!.................................新嫩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八借

    八借

    八借并不是八戒。这是一种坚韧,也是一轮风尘。一场意外,让废物少年开启了沉睡的身体宝藏,从此一飞冲天,在这风尘中一骑绝尘。
  • 萧笙末

    萧笙末

    世间百态唯有情意薄凉之人居多,爱上他,他却因皇位舍弃了你!世间有真情但不在你我之间,生死一瞬看透了很多东西。从此莫清妍便不是莫清哩是一个帮人换魂便能得到那人10年生命。自此便有一句歌谣:半夜三更,索命来!一盏灯,一座亭,一黑衣女子在喝茶。左手一黑萧,右手协议书……再见时已不识顾笙为何人……
  • 盖世经纶

    盖世经纶

    十八镇魔石柱,三尊先贤真身像,一身浩然正气,驱鬼神,镇邪佞,儒法通天!
  • 向海盗学激励

    向海盗学激励

    看不见目标,人会迷茫;看得见目标,但目标太远,人会沮丧与失望;看得见目标,目标似乎很近,但一直实现不了或没有可以实现得了的迹象出现,人自然会懊恼,进而放弃;只有看得见又似乎触手可及的目标,才能够让人头脑兴奋,气血沸腾。大概每一个海盗船长都明了其中的艺术,所以,他们可以算是目标激励法的自然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