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13400000016

第16章 文坛狂澜——“胡风事件"(1)

胡风是晚年鲁迅最得意的学生之一,却不料因文得祸,“文字狱”兴,由批判胡风竞导致肃反运动的开展,新宪法的个人自由规定转瞬间无影无踪……

历史的裂痕

胡风,原名张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和诗人。他早年投身于进步文艺事业,自觉、坚定地追随中国新文化的旗手鲁迅,积极倡导左翼文艺运动,曾出任左翼文联的宣传部长、常务书记;后因故辞去“左联”书记职务,开始职业作家的生涯。抗日战争时期,胡风参加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筹备工作,任该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兼研究股主任。他相继独立创办了《七月》和《希望》杂志,发表了大量进步作家包括延安等革命根据地作家的作品,在当时大后方的进步青年中具有阳当影响,成为坚持抗日,坚持民主的一个重要文艺阵地。抗战胜利后,胡风编印出版了共约40多种作品的《七月文丛》和《七月诗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共两党围绕抗战胜利后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激烈斗争。胡风很早就觉悟到以俄国无产阶级作家协会——“拉普”为代表的机械决定论和庸俗社会学的恶劣影响,在长期的革命文艺实践中,他始终不懈地同“拉普”思潮的各种表现作斗争。在整个三四十年代,胡风撰写了大量的文艺理论及评论文章,分别按时期编为共计9本评论集,近100万字,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自成一体的胡风文艺思想。先后出版的胡风评论集,集中反映了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上历次重大问题的争论,同时也记录了革命文艺运动中胡风同一些共产党员作家的思想分歧和历史裂痕。

胡风长期置身于革命文艺运动,政治上反对国民党的专制统治,思想理论上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真谛的执著追求。他和进步的文化界人士一起共事,但在文艺观点上却从不苟同于他人,特别是在文艺的本质、文学的创作方法、创作对象、创作主体以及民族形式与传统的继承等方面,他和很多人都有分歧。早在1936年左翼文艺界内部关于“两个口号”的论争中,胡风就因最早公开提出鲁迅、冯雪峰主张的“民族革命战争大众文学”的口号,而被周扬等主张提“国防文学”口号的“左联”成员视为“蓄意标新立异”,受到批评、责难乃至中伤。尽管当时鲁迅在致徐懋庸的公开信中为胡风辩诬,仍未改变左翼文艺界围攻胡风的局面。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为后来的文艺论争埋下了隐患。

1939年至1940年,延安和重庆文艺界围绕如何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开展了关于民族形式的讨论。当时向林冰等人提出“民间文艺形式”是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进而一概否定五四文学革命对外来文艺形式的汲取。胡风写了《论民族形式问题》的长文予以反驳,突出强调五四新文学运动接受了世界进步文学传统的影响,形成了与封建文艺“截然异质”、与中国固有的文学传统划着巨大“鸿沟”的革命传统,这是必须继承和发扬的;用所谓“民间形式即民族形式”的公式来否定五四新文学,就等于取消整个文学战线,带有极大的危害性。胡风认为,中国文化史上的民主主义思想成分,在封建文化的强大压力下,没有发展成为认识和改造现实的思想体系,民主主义观点在文艺上也得不到反映,这种封建文艺再也不能向前发展了;只有以现实主义的五四传统为基础,在对象上更深刻地把握民族的现实,在方法上加强接受国际革命文艺的经验,才能创造出反映新民主主义内容的民族形式;而从传统民间文艺里汲取营养,正是为了克服它们而创造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

在同向林冰等对垒时,胡风也提到与他观点相通的延安方面的一些作家,直接点名的就有郭沫若、周扬、何其芳、艾思奇、陈伯达等著名文化界人士。这主要是因为胡风认为这场文艺论争是左翼进步作家内部的思想问题,’论战双方应取相互平等的态度。这就使胡风实际上处于独挡一面的“孤军”地位,受到各方面的责难。他关于五四新文学革命运动是“以市民阶级为盟主”的提法,被认为是否定无产阶级思想对五四文学革命的领导;他关于“民间文艺形式”的看法,被认为是反对毛泽东关于民族形式的论点,是对祖国传统文化采取虚无主义态度,等等。胡风关于五四文学革命传统的正确见解,却被批评者所忽略,而未得到应有的支持和肯定。

1945年1月,重庆文艺界结合延安整风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展开学习讨论。在讨论中发生了认识上的分歧,分歧的焦点主要是围绕国民党统治区进步文艺界究竟应该反对“非政治倾向”,首先解决“文艺为什么人、为哪个阶级”的问题,还是应该反对“主观教条主义”、“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倾向。胡风主张后一种意见。为了打破分歧带来的思想沉闷空气,胡风在他主编的《希望》创刊号上,发表了舒芜的长篇哲学论文《论主观》。该文从宇宙本性、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证了“主观”的意义和作用,自称这是“人类”、“社会”与“主观”的“三位一体观”。胡风对这篇文章的观点很费踌躇,但认为整风学习既然要批评主观教条主义,就应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开展群众性批评,对此,胡风在《希望》编后记中推荐《论主观》一文说,它是“再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使中华民族新求生的斗争会受到影响的问题”,要求读者“不要轻易放过,要无情地参加讨论”。这里所谓“再提出了一个问题”,其实是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特定环境下,暗指延安整风中毛泽东批评主观、教条主义“妨害革命”、“祸国殃民”的话,试图再次引起人们对延安整风的注意。但是这种不太清晰的说法,却被误解为直接对抗毛泽东发动的反对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

《希望》创刊号一问世,立即引起强烈反响,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的文艺界负责人召开座谈会,批评胡风和《希望》的思想倾向是同延安整风和毛泽东文艺思想相违背的;批评《论主观》从思想本源上论证“主观精神”,是宣扬“个性解放”,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胡风当时没有接受这种批评,随之而来的抗战胜利及国内形势的急剧演变,使这一文艺论争被搁置下来。

1948年,文化界一批共产党员在香港创办《大众文艺丛刊》,邵荃麟、乔冠华、胡绳、冯乃超、林默涵等相继发表文章,点名批评胡风。该刊同仁认为,当前文艺思想上的“混乱”,主要不是客观主义或主观公式主义,而是以个人主义的意识和思想代替了群众的意识和思想,即“所谓追求主观精神的倾向”;认为胡风等“主观论者”在哲学上的“中心错误”,是把“生存斗争代替了阶级斗争”;“主观论者”把“主观精神”、“战斗要求”、“人格力量”作为文艺的根本问题,是同文艺“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的方针根本对立的。对于胡风认为“人民大众身上负有统治阶级加给他们的‘精神奴役的创伤”’的观点,批评者说这是歪曲和丑化劳动人民;胡风认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作家在反动环境下也还有可能用真诚的态度深入生活,和人民结合”,也被批评为过分强调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进步作用,忽视他们的世界观改造,等等。

胡风对这些批评作了严肃的、负责任的思考,于1948年9月写了《论现实主义的路》的小册子,作为对香港友人批评的总回答。胡风一开篇就提出了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文艺实践的问题。他认为只能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这十年间文艺运动发展的实际出发,历史地、具体地来讨论文艺创作的现实主义原则,而不可以抽象地谈论一般性的原则问题。联系国民党统治区文艺界的实际状况,胡风提出“在不是‘火热的’战场而是灰色的战场上面”迎接逻辑性思想革命大潮的问题,这就是说,面对国统区“现实生活中的读者”,而不是“思想概念上的读者”,现实主义作家的任务就是“努力地表现出现实的历史动向,广大人民的负担、潜力、觉醒、和愿望”,使人们看到受长久压抑的民族的伟大潜力和正在觉醒的带着历史创伤的人民的蓬勃青春。胡风认为“主观公式主义”不能深入和接触到深刻的历史变动的实际内容,只能脱离和歪曲现实;“客观主义”不能在创作过程中深入现实对象,“进行搏斗”,把握并再现客观现实所具有的丰富、真实的思想内容,因而不具有艺术力量,所以必须反对这两种倾向。胡风还从知识分子是“劳动力出卖者”的角度,论述了知识分子革命性的“物质的根源”,并从知识分子的革命『生与游离性的“二重人格”,分析了知识分子虽然参加了实际斗争,其思想立场往往停留在概念里或飘浮在现实表面的深层原因,实际上论证了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必要性。

《论现实主义的路》尖锐地提出了一个基本问题:究竟是用革命圣地延安和解放区的大原则来套国民党统治下的文艺实践?还是使理论原则在基于现实、针对现实的实践中引导文艺发展和前进?这正是胡风和香港友人们思想分歧的实质。这关系到评价文艺实践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关系到如何使文艺批评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大问题。这本小册子中,胡风原计划写十几个题,但写成两章之后,即得到通知让他转道香港进入东北解放区。批评与反批评暂告中止,论争双方一同踏上了筹建新中国之路。

论争再起与升级

1949年3月至7月,胡风作为全国第一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筹备委员之一,参加了这次解放区和国民党统治区文艺工作者胜利会合的盛会;随后,他又出席了为新中国奠基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胡风强烈感受到一个伟大时代的来临,他饱蘸诗人的激情为共和国的新生谱写了《英雄史诗五部曲》……然而,历史的裂痕并未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弥合。1949年7月一届文代会的主题报告中单有一节概述了批评胡风文艺思想的斗争,标题为“关于文艺中的‘主观’问题,实际上就是关于作家的立场、观点与态度问题”。胡风感到当年他的“论敌”大多成为文艺界领导者,如今带着“文坛征服者”的神气,借着革命胜利的形势,愈益发展了“对文艺问题的形式主义和公式主义的理解”,结果是解放区以前和以外的文艺实际上被否定、贬低了;五四文学被说成是小资产阶级的,不采用民间形式也被说成是小资产阶级的。胡风认为这种理论和现状,预示着文艺潜伏着危机。

与此同时,何其芳出版了《关于现实主义》一书,他在自写的序言中,以加注解的方式,把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的观点,界定为小资产阶级的文艺理论,并强调自毛泽东的《讲话》传到国民党统治区以后,“对于这种理论倾向的坚持实际上成为一种对于毛泽东的文艺方向的抗拒了”。这是一种严重的判断。在共和国成立以后,这只能意味着一向被看作是纯属文艺问题的论争,带有了越来越明显的政治斗争性质。胡风没有注意到新旧制度更替下环境因素的重大改变,他仍然因循以往进步文艺界内部争论的惯性,也采取出版评论集加注解的方式,同何其芳重开“笔战”。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结果,都是他始料所不及的。

1950年新中国文坛进入了批评的季节。首先是《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两篇批评所谓胡风“七月派”作家阿垅的文章;接着《光明日报》、《文艺报》相继批评胡风的新诗作《时间开始了》以及路翎、冀汸的作品。周扬在文艺界的报告中批评阿垅,把问题提到“小资产阶级作家‘小集团’抬头”,“危害性等于社会民主党”的高度。胡风陷入文坛历史是非的纷争,工作安排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新写的作品也时常听到“歪曲毛主席”、“没有写集体精神”、“不该写消极的阴暗的一面”等指责。

1951年毛泽东发起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引起文艺界强烈震动。在“清除文艺工作中浓厚的小资产阶级倾向”的主旨下,文艺界拉开了整风的帷幕,其内容为重新学习毛泽东的《讲话》,确立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绝对领导地位,改造所有文艺家的思想。胡风尊重毛泽东作为政治家的文艺观,但他并不因此而轻视自己作为文艺思想的价值。他尤为担心的是文艺界把特定环境下的《讲话》奉为“图腾”,造成“皂隶式的机械主义”,导致把现实主义的生机闷死的局面。对此,胡风认为自己应当承担起“历史责任”。正在这时,曾给胡风带来过很大麻烦的《论主观》的作者舒芜,站出来“反戈一击”,使胡风陷入困难境地。

否定“旧我”的反戈一击

1952年5月,舒芜以从头学习《讲话》为题发表文章,彻底否定旧我,把过去十年的文艺实践自贬为“渺小可怜的活动”,把《论主观》的写作归结为对马克思主义的“厌倦”,是从“主观对客观的反作用”找到“理论依据”,把“主观”当作“个性解放”的代名词大作文章。舒芜为了表示与胡风等人划清了界限,在文中点名批评了介绍他与胡风认识的路翎,说路翎的作品“丑化”和“歪曲”了工人阶级的“品质特征”,要求路翎和“其他几个人”也像他这样来一个“从头学习”。6月8日《人民日报》全文转载此文,并加编者按认定确有一个以胡风为首的“文艺上的小集团”,在文艺创作上片面夸大“主观精神”的作用,追求所谓“生命力的扩张”,说“这是一种实质上属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的文艺思想”。对于舒芜“反戈一击”所造成的影响,胡风不能不起而申辩。他直接写信给周恩来,要求讨论他的文艺思想。经周恩来同意,由周扬主持召开了几次胡风文艺思想讨论会。

在正式开会之前,周扬向胡风传达了周恩来对讨论会的指示,即:“不要先存一个谁错谁对的定见,平心静气地好好地谈谈”;对于胡风,则要求“除文艺理论以外”,还“应该检查‘生活态度”’。但是讨论会早已确定胡风文艺思想是“抗拒毛泽东文艺方向”的基调,一上来就让胡风从“现实主义”、“生活”、“主观精神”、“民族形式”、“五四新文艺”等几个方面进行检讨。9月25日,不顾胡风、路翎的反对和申辩,《文艺报》发表了舒芜带到讨论会上来的《致路翎的公开信》,信中称胡风“根据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指导,形成了按照小资产阶级面貌来改造世界的完整的一套”;“在文艺活动上形成一个排斥一切的小集团,发展着恶劣的宗派主义”。《文艺报》编者按则断定胡风“小集团”在“基本路线上是和党所领导的无产阶级的文艺路线——毛泽东文艺方向背道而驰的”。

同类推荐
  • 戏说三国

    戏说三国

    一个浪漫的相遇,一个古玉的赠送,让一个聪明小子穿越三国,带着生存的欲望与返回现代的寄托,勇闯三国,给刘关张公正结拜,为曹操上课,告诉周瑜小子别嚣张,小心提前气死你,可歌可泣的各种奇葩,我们的主角要翻天嘛,就因为一句“我想保护你”。
  • 莽明

    莽明

    (群号:964439395)一个不懂发明不知历史的普通人,来到刀头舔血的明末乱世,能否小有成就。古人并不傻,像我们一样的后世普通人,身处地狱模式能否有机会踏上巅峰,爽一次?答案好像是,有!。常规简介……。璀璨数千年的华夏文明,在明末被打断脊梁。做为一个普通人,方景楠不熟知历史,只记得几个人名。他不会炼铁造枪玻璃水泥,也不擅长杀人。古人并不傻,各有性格与立场,朝臣也不笨,你明白的他们也知晓。可还是被异族夺了天下。是天灾?兵祸?腐败?鼠疫?方景楠不清楚……既然来了,尽管他什么都不会,但做为炎黄子孙心是热的,血也是热的,独善其身绝对不行,没有退路,也要一波,莽上去,干!
  • 战争的曙光

    战争的曙光

    悲催的高中生王毅在经过数次雷劈之后,终于启动了他真正的霸业。请看王毅如何本着不坑爹不骂娘不刨祖坟不歧视的友好姿态面对这个崭新的世界。
  • 叱咤神州

    叱咤神州

    宋朝,一个最好的时代,儒学复兴,经济繁荣,科技水平突飞猛进;宋朝,一个最糟糕的年代,每年输金纳绢数十万计,以求与辽、金“结为兄弟之国”乞求不再南侵,以维护自己腐败的统治……如今,这一切都因一名解放军退役小军官的到来而发生了巨变。且看他如何汇集民众,创建一支威武之师,金戈铁马、南征北战,枪指广袤大地,叱咤神州风云,复中华浩气,红旗所指所向披靡,用血与火铸就了中华民族奋勇崛起的民族之魂!
  • 三朝纷争之英雄辈出

    三朝纷争之英雄辈出

    风云涌动,硝烟四起,诸侯争霸,权力纷争;权利、女人、战争……诸侯与帝王之争,忠臣与奸臣之斗,最终化尽一缕灰烬。500年夏朝,600来年商朝,800年的周朝,无数硝烟弥漫,一切只是镜花水月。
热门推荐
  • 穹屠

    穹屠

    一位少年心生疑惑,在一场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傍晚,偶识一场仙缘。修仙?到底修的是什么?该如何面对,未来坎坷曲折,凭借怎么聪睿的心智,迈向艰难离奇的仙路。如果是你,默默无闻继续做平凡的人,还是混迹在战乱不休的时代,力挽天穹……
  • 我的仙剑式

    我的仙剑式

    当你打通95版仙剑时,你会不会记得那个拯救苍生的赵灵儿,那个舍己救人的林月如。当你打通仙二时,你会不会记得默默注视小虎的苏媚和被灭门心里难受的七七。当你打通仙三时,你会不会记得舍身跳炉的雪见龙葵,会不会记得为了天下而散尽灵力的紫萱。我是萧林,李逍遥的发小。我要改变这一切。
  • 遇狼路天涯

    遇狼路天涯

    女主:苏遥瑨男主:伊岸爵男二1:神丞男二0:白榆佘男三:帝尊女三:苏苏她本以为自己这一生应该是平淡的,她本以为自己这个人就很平淡,可从来没有想到,因为一纸千年的婚约,就这样嫁给了狼王……先婚后爱,彼此相依,日久生情……二人本想浪迹天涯,不管这狼族是非,但……从此平凡少女蜕变成巫族少主,狼王变为忠犬,凤凰纳为己用,打破九天神规……初心是否还在?懒惰活泼矛盾体巫族女主vs高冷闷骚体贴人狼王男主简介仅供参考,详情请见内容。
  • 可乐系统来自可乐星

    可乐系统来自可乐星

    男主陈忱,突然因为一杯可乐而改变人生,从普通人一越成为人上人,打败那些曾经欺负他的人,走向人生巅峰。
  • 联盟盲僧在异界

    联盟盲僧在异界

    盲僧传承,穿越异界,异界纵横?“吃我一记天音波!”“天哪这是什么技能,一种非常奇特的能量方式!”“回音击!”“这又是什么神仙技能?!”“猛龙摆尾!”“参加龙神大人!”“嗯!??”
  • 苍寒步樱

    苍寒步樱

    当傲娇的王子殿下遇上萌系略带腹黑的萝莉会发生?奇怪的手链究竟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各种疑问之中萝莉却发现万众瞩目的王子殿下竟然是猫?!导演,这剧本不对呀!
  • 全相平话三国志至治新刊

    全相平话三国志至治新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你是我迷失的时光

    你是我迷失的时光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顾兆(留)
  • 念念终有声

    念念终有声

    跋山涉水也好有头无尾也好我都不在乎从一开始我对你都是简单明白直接的喜欢所以我不计后果即使没有结果我也爱你有始有终.
  • 异界之荒岛求生

    异界之荒岛求生

    现代版鲁滨逊,荒岛、求生、独自一人,没有援助、没有后援、没有其他人、一个可有可无的系统商店。无争霸打脸,逆袭。享受一个人的宁静,过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日子。能求一下收藏和推荐吗?无比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