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47700000022

第22章 中国哲学史研究(1)

《中国哲学大纲》评介

周桂钿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中国哲学林纲张岱年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8月出版521千字

张岱年是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生于1909年,1933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同年受聘到清华大学任教。1952年以后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他治学严谨,著述勤奋,学问博精,成果甚丰。著作有《中国哲学大纲》等十二种。张岱年是中国哲学史界德高望重的学者。1979年以来,他被推选为中国哲学史学会第一、二、三届会长。

《中国哲学大纲》是张先生的代表作。写成于1936年,先作为讲义用于教学,1958年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署名“宇同”。这是第一部以哲学问题为纲来写的中国哲学史。该书严格地从翔实的、丰富的史料出发,以辩证唯物论为指导,阐明中国哲学固有的概念、范畴和命题的本义及其发展变化,从而再现中国哲学的固有体系和本来面貌。由于按哲学问题写,中国哲学的发展过程就有了比较清晰的脉络,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概念、范畴的演变过程的一致性也得到了体现。该书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日文译本题为《中国哲学问题史》。到了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认为此书还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决定再版,于是作者在旧本的基础上加了一些“补录”和补充性的“附注”,将研究的新成果充实原书,使之更臻完善。新版刊行以后,国内兴起了一场研究中国哲学范畴的热潮。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哲学范畴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哲学范畴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也出版了《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天道篇),浙江人民出版社也出版了《中国哲学史主要范畴概念简释》。

《中国哲学大纲》主体分三大部分,即宇宙论、人生论和致和论。前有“序论”,后有“结论”,共五个部分。“序论”主要确定中国古代学术中哪些内容相当于西方的哲学,这些中国的哲学有什么特色和是如何发展的。“结论”就是对中国哲学的分析评价,并与西方哲学比较优劣。该书主体的第一部分是宇宙论,包括本根论和大化论两篇,相当于现在的自然观和辩证法。第二部分是人生论,相当于现在的人生哲学,包括天人关系论、人性论、人生理想论和人生问题论四篇。这一部分篇幅最大,占全书的一半以上,体现了中国哲学重视人生问题的特点。第三部分为致和论,相当于现在的认识论。全书结构严谨,资料丰富,体系完整。

序论

“序论”首先给哲学下一个定义:“哲学是研讨宇宙人生之究竟原理及认识此种原理的方法之学问。”先秦的“子学”,魏晋的“玄学”,宋以后的“道学”、“义理之学”、“理”,都属于中国哲学。世界哲学分为几个系,即西洋系、印度系、中国系等。中国佛学属于印度系哲学。

中国哲学的特色有六条:第一,合知行。中国人探索真理是为了在生活中实行,所以研究宇宙人生的大问题经常从生活实践出发,最后又归于实践,并将理论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也就是知行合一。第二,一天人。中国哲学有一个根本观念,即“天人合一”。西方哲学把宇宙看做外在的客体加以研究,中国人认为宇宙本根与心性是相通的,所以,研究宇宙也就是研究自己。中国哲人的宇宙观以不分内外物我天人为其根本观点。第三,同真善。中国哲人认为真理就是至善,求真就是求善。西方哲学只求知、求真;中国哲学研究的目的在“闻道”,这个道包括真和善。道是宇宙的基本法则,也是人生的至善准则。第四,重人生而不重知论。第五,重了悟而不重论证。第六,既非依附科学亦不依附宗教。这些特色就是与西洋系、印度系哲学相比较而显现出来的。中国哲学的创始者是孔子,以后有墨子,再后又涌现出许多思想家,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秦统一中国,汉承秦制,建立中央集权制。汉代思潮的权威,就是建议罢黜百家的董仲舒。他好讲阴阳五行,及天人相应,产生很大的影响。魏晋时代,玄学大盛,又传进一股“客流”佛教思潮。南北朝至隋唐,儒释道三家斗争几百年。北宋时代,产生新儒学。新儒家以古代儒家思想为本,而融合老庄思想、佛教思想及道教思想,更有所创造,以建成新的思想体系。新儒学的开创者是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二程影响更大。南宋时代,朱熹推崇小程(颐),以居敬穷理为宗旨;陆九渊推崇大程(颢),主张发明本心。这就是宋明时代的理学和心学两大派。

朱陆两派之外,还有以陈亮、叶适为代表的功利学派。自宋至清,哲学三大派,程朱理学是唯理的潮流,程颢、陆九渊、王守仁的心学是主观唯心论的潮流,张载、王廷相、王夫之是唯气派。“序论”最后说:“西洋哲学及其思想方法已输入了中国,人们虽一时不免为西洋哲学所震炫而低伏,但需要新哲学的呼声已可以听到。我们可以期待着一个可以媲美先秦的哲学灿烂的情形之到来。”

宇宙论

战国时代的惠施说:“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这个“大一”就是无所不包的宇宙。宇宙概念在《尸子》一书中有明确的界说:“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是整个空间,宙是整个时间。合而言之,宇宙即是整个的时空及其所包含的一切。最初的哲学家孔子和墨子都把天看成是最根本的。孟子之前的老子认为最根本的是道,比天还先存在。他说:“域中有四大”,即道、天、地、人。这个“域”,它的意思与后来的“宇”相同。所以说老子是中国宇宙论的创始者。自老子始,乃有系统的宇宙论学说。宇宙论主要分两个问题:本根论和大化论。

本根论

宇宙论的第一篇为本根论。“宇宙中之最究竟者,古代哲学中谓之为‘本根’。”本根一词出于《庄子》。不同哲学家对本根有不同的说法,《淮南子》叫作“一”,董仲舒称为“元”。到魏晋时代,讲有无、体用,均不是宇宙之最究竟者。宋代所讲的道体,与老庄的道一样是本根,相当于现在所谓本体,指宇宙中至极究竟者。本根有三个意谓,一是始义,是宇宙中最早的存在;二是究竟所待义,即万物存在变化的终极原因;三是统摄义,即对一切的总概括。西洋哲学和印度哲学都有哲学家认为本体是唯一的实在,万物都是虚幻的。中国哲学认为本根与万物的关系是体用、原流、根枝的不同,不是实幻的差别。先秦哲学没有万物是幻象的思想,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才有以外界为虚幻的思想。本根有四点特性:一是不生或无待。本根产生万物,它无从生,是本来就存在的。二是不化或常住。万物都在变化生灭之中,本根是不生不灭也不变化的。三是不偏或无滞。万物都是相对的、有限的,而本根却是无限的、绝对的。四是无形或形而上。一切有形之物都不能作为本根,因此,本根就是无形的,或者超越形体,叫形而上。本根虽然不是万物中的一物,但它也不是脱离万物的虚幻的东西。事物从本根生出,而本根就在一切事物之中。

总之,中国本根论的最大特点有三:“一,不以唯一实在言本根,不以实幻说本根与事物之区别。二,认本根是超乎形的,必非有形之物,而寻求本根不可向形色中求。三,本根与事物有别而不相离,本根与事物之关系非背后实在与表面假象之关系,而乃是原流根枝之关系。这几点实是中国本根论与印度哲学或西洋哲学根本不同的。”这一章是总论本根,下面各章则分别论述中国古代各种本根论。

最早的本根论,就是老子首先提出的道论。老子认为道在天之前就产生了,它派生了万物,是一切之母。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二三都是有,有先于物,无先于有,而宇宙之究竟本根是道。这是老子倡导、庄子发挥的道论。汉代的《淮南子》也继承这种道论,程颐以理为宇宙本根,而理实际上就是道的别名。《易传》以太极作为宇宙之究竟本根。它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董仲舒的“元”,扬雄的“玄”,都是太极的别名。《易传》中讲阴阳,《洪范》中讲五行,北宋周敦颐把阴阳五行和太极融为一体系。五行原于阴阳,阴阳出于太极。邵雍认为“道为太极”,把道论与太极论合而为一。在中国哲学中,类似西洋所谓原子论的,是惠施的“小一”说。他说:“至小无内,谓之小一。”一切物都是由小一组成的,所以是“毕同”的。中国哲学以物的范畴解说一切之本根论,乃是气论。气就是最细微最流动的物质。西洋哲学的原子论认为一切气都由微小的固体而成,中国哲学的气论认为一切固体都由气凝结而成。明确以气为万物本根的是后汉的何休,他说:“元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也。”北宋张载的宇宙本根论主要观点是:以气解释一切,认为宇宙乃一气之变化历程;太虚并非纯然无物,是气的本来状态;气包含内在的对立,是气能动变化的根本原因。一切变化都是气所固有的能变性所引起的。张载气论是“宏大而丰富”的。

战国时道家以道为宇宙本根,又有“通天下一气”的观点,有道气二元论的倾向。北宋程颢程颐讲理气关系时,认为万物有一个总的理,这个理就是宇宙本根。朱熹继承二程的理气观而有所发挥。朱熹认为必须有气才能生出天地万物,也才有人类。理跟气又是不可分的,从理论上讲,理在先。他认为天下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理,总天地万物的理,就是太极。太极是一切理中的根本大理。太极生出天地万物,所以万物中各有这么一个太极。太极是自然的究竟根本,又是事物的最高表准,也是人类行为的最高准衡。朱熹认为理在气先,所以他的宇宙本根论是理一元论,是一种客观唯心论体系。

南宋陆九渊少年时就悟到“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发展这种思想,认为万物之理莫不备于吾心,吾心即宇宙之缩影。明代王阳明是主观唯心论之大成者,他继承陆九渊的心学,认为“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即知道、知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这才充分表达了一切唯心的成熟的主观唯心论宇宙观。湛甘泉也主唯心,认为心无所不包,无所不贯,宇宙乃在心内,天地万物,只是一心。明代由王阳明和湛甘泉提倡,讲唯心的宇宙本根论的人很多,盛极一时。

张载的气论,由于程朱的理气论和陆王的心论盛行,未有继承人。明中叶罗钦顺在心性论修养论方面推崇朱熹,在宇宙论方面则认为气是最根本的,理只是气的条理,理在气中,形成唯气的宇宙论。同时代的王廷相也是唯气论者。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是张载以后第二个伟大的唯气论者。而清朝的戴东原是气论的完成者。理气论和唯心论都有较圆满的发展,而气论却未有圆满的发展。

向秀、郭象在《庄子注》中提出一种多元论,认为万物都是自生自化的,并没有主宰一切的究竟本根。这种宇宙论在历史上影响不大。

总之,中国哲学的本根论主要有三种:一是理则,二是气体,三是心。现在说法就是唯理论、唯气论与主观唯心论。在中国历史上,本根论是互相转化的。例如北宋张载提出气论,他又认为气的变化有其必然的理则,二程认为这种必然的理则是气的根本,就产生了唯理论。“宋以来的本根论演变之环,是由气论而转入理气论,由理气论而转入主观唯心论,由主观唯心论又转入气论。”

大化论

宇宙论的第二篇是大化论。宇宙论除了本根论之外,其次重要的就是关于宇宙演变历程的内容和变化及其规律的研究。这方面理论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叫“大化”,所以称大化论。中国哲人对于变化有很多深刻的见解,多数哲人认为变易是普遍的事实,变易又有常则,变易的基本规律为反复,变易的根源在于事物内部的两一即对待而合一。这些变易是有目的的,还是机械的?宇宙有无始终?天地万物为有,物之未生或已灭为无,无与有,哪一个更根本?这些都是宇宙变易中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大化论中列“反复”、“两一”、“大化性质”、“始终、有无”、“坚白、同异”各章,再版时又补录“形神问题”。

中国哲学有一个根本的一致的倾向,认为宇宙一切都在变易之中,变化是根本事实,化是变之渐,变是化之成,化是渐变,变为突变。西洋及印度哲学家有认为变动是虚幻的,中国似乎没有。中国哲人都认为变化是根本的事实,而且变化是有条理的,这种条理就是常则,也叫常,常就是规律。中国哲人所讲变化的规律就是反复。事物在一方向上演变,达到极度,无法前进,必变为相反的方向。这一方向达到极度又会变到反面,如此不已。这就是反复。反就是否定,复就是反之反,否定之否定。西洋哲学所谓否定之否定,是正反之综合之意。中国则无综合之意,所以二者不尽相同。中国的反复与西洋的辩证法颇有相似之点。但西洋哲学所讲辩证历程是无穷的演进历程,中国的反复则有循环的意味。

与反复密切相关的是两一的观念。两就是对待、对立,一就是合一、统一。两一就是对待合一,也就是对立统一。中国两一思想在《老子》、《易?爻辞》中就已存在。北宋张载乃创立“两”与“一”的名词,成为一对哲学范畴。张载认为对待遍于一切,对待与合一是相联的,由于两一的作用才有万物的变化。这个两就是气中的阴阳,一切现象都是阴阳对立斗争和解的表现,一切物还有若干对待。总之,张载两一学说是“极其精湛”的,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对待合一的思想的最高发展。可见中国哲人对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原则所作阐发“已精而详”,这实在是中国过去哲学中之可贵的贡献。

宇宙中的一切都在变化,叫大化。大化是有目的,还是无目的的?有没有主宰者?上古时人们以为天是宇宙一切的主宰者,后来才逐渐认识到一切变化都是自然而然。前者是神学目的论,有墨子、董仲舒等人。后者是自然论,老子是第一个倡导自然论者,以后的哲学家多持这种观点。

宇宙变化是否有始有终呢?以前没人讨论这一问题,又是老子先提到的,他认为“天下有始”,是道生出天地万物。庄子认为在“始”前还有更“始”的时候,因此无所谓始。他的后学明确提出天地“无始无终”。以后的邵雍、二程、朱熹、蔡沈、王夫之也都主张宇宙无终始说。

有与无哪一个根本的问题,也是老子首先提出的。老子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比有更根本。庄子认为有无是统一的,互为根本。魏晋时何晏、王弼则继承老子思想,认为无是根本,主贵无论。裴頠作《崇有论》,以驳贵无论。北宋张载、明清时代王夫之都认为只有有,没有绝对的无,所谓无极太虚,那里充满着疏散的气,还是有。

战国时辩者提出二十一事,其中一部分是诡辩,但提出坚白、同异等问题,注意事物的分析,在中国哲学中还是很有特色的。

关于形神问题,最早见于《管子》书。它认为人的精神来源于天的精气,形体来源于地的气。桓谭、王充都认为神要依赖于形。范缜提出形质神用的光辉命题,得出形亡神灭的正确结论。明代学者何塘讲形神二元论,受到王廷相的反驳。王廷相重新肯定形神的唯物观点。

同类推荐
  • 不疯魔,不哲学:最最欢乐版西方哲学

    不疯魔,不哲学:最最欢乐版西方哲学

    这位清华大学哲学女博士本是无心插柳,没想到一夜蹿红。她以清新健雅的笔法写了历史上最著名的二十余位哲学家的生平传记和代表哲学思想,把一个个遥远生疏的面孔拉到读者面前,鲜活,生动,触手可及。本书写法独特,戏谑,解构,颠覆,又充满了情怀,令普通读者和哲学爱好者们或大呼过瘾,酣畅淋漓;或莞尔一笑,点头称是。绝对是哲学爱好者必读,茶余饭后谈资必备之良品!
  • 西方美学史(全2册)

    西方美学史(全2册)

    《西方美学史》是美学泰斗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西方美学专著,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本书选取了西方各个美学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及其美学观点,进行评述。对美学上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作者挑选的这些人物代表了各时期的主要美学思潮,展现了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概况。美学、文艺批评、文艺理论等研究者也能从中受到启发,为进一步的美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 孔孟之说—孟子说处世

    孔孟之说—孟子说处世

    孟子,被后人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书是《孔子说为人》的姊妹篇,作者通过对孟子思想的潜心修炼,联系现实,采撷了一些对人生具有指导意义和警惕句进行哲理性阐述,富含诸多的自我修炼的法门和为人处世的智慧。本书作者在阐述先哲慧语时,谨慎而又随性所致文中哲理性语言读之如醍醐灌顶,古今中外故事巧妙穿插,让你读来恍若与密友窃窃私语,与挚友亲切交谈,于随意中获益匪浅。
  • 未读哲学小经典:瞧,这个人

    未读哲学小经典:瞧,这个人

    尼采曾以“炸药”自喻,是“与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对抗的‘狄奥尼索斯’”,也是进入本世纪才大放光芒的哲学家和诗人。尼采以第一人称的自问自答,在生平第一部自传和绝笔之作中,逐一点评了自己的代表作,对“尼采”如何成为“尼采”,做出了权威的诠释。这是一部以思想为核心的自传,也是阅读尼采其他著作,理解他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之书,为尼采的其他著作提供了某些心理学和传记性的材料。
  • 读懂孔子

    读懂孔子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所生活的春秋末年,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新旧制度交替。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提出“仁”的思想。其核心是关于人性、人道、人生价值等问题探讨,从而建立起人学的思想体系。孔子注重教育,堪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至今还体现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本书以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广大朋友解读中国的历史文化,介绍孔子的著作及其思想学说。
热门推荐
  • 绝战武圣

    绝战武圣

    武道难修,而且是一条不归路,可是他为了出人头地,不再受欺凌,毅然决然踏上一条血路……
  • Smile

    Smile

    人物严重OOC,马修黑化,大概是国设,文笔特渣在黑塔利亚动漫里有一集是亚瑟和弗朗西斯吵架,马修想爆发却最终还是失败了。那么,如果因为这个马修黑化了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逆天医妃:魔君太腹黑

    逆天医妃:魔君太腹黑

    她是科学试验品。一朝穿越成为天元帝国的天才谋师,本是前途无量,却在册封台上潇洒离去。就在所有人感叹她愚蠢行为时,她以医师的身份重新崛起,逆天而行。司法局首领杀她爹,那就灭了司法局!九洲府悬赏她娘亲?那就让九洲府鸡飞狗跳!就连天元帝君的灵丹妙药圣药堂,也是她的小仓库。她剑指苍穹!放下狠话,命运从新洗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世绝宠凤逆九天

    一世绝宠凤逆九天

    天命是什么,能吃么呵呵,不能吃,又何以让我服从
  • 仙体传

    仙体传

    玄幻情节,讲述小人物寒飞被抛弃后,遇见奇葩老师和师姐弟逆天修仙的精彩人生,黄金瞳,翡翠手,烈焰腿,仙体成,供大家无聊时看看……
  • 叫我内瑟斯

    叫我内瑟斯

    急!急!急!各位老哥,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狗头了,怎么办?
  • 倚天拔地

    倚天拔地

    世界喧哗了太久太久......万千神禽异兽,无尽妖魔乱道,自古以来,就在争夺着什么。太极有天,天上有神灵,可怜众生,降下恩泽,普度众生。一只不知从哪里来的小兽,受得恩泽,伴随着女主人,开始了一场君临天下,无人可拦的至尊路!
  • 我的恶魔娇妻

    我的恶魔娇妻

    分手后,迎来的新欢,竟是有我孩子。以前觉得当队长累,如今觉得,当个奶爸才累。
  • 游戏王之卡牌世记

    游戏王之卡牌世记

    当科技进步到无与伦比的巅峰时,曾经的《游戏王》回归了。当卡牌可以……游戏还是游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