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47700000023

第23章 中国哲学史研究(2)

中国哲学大化论主要贡献在于变易、反复、两一的学说。西洋和印度哲学有认为变动是虚幻的,中国则一致认为是实在的。西洋辩证法有的是倒置的,认为事物辩证乃是概念辩证的反映,中国则认为事物的辩证是根本,是事物本来的理则。西洋哲学大化论中是目的论与机械论之争,中国既无纯粹目的论,又无纯粹机械论,只有近似目的论的天志论和包含机械论的自然论。多数哲学家主张自然论,而最发达的是一种非机械论的自然论,即神化论。神化论既反对目的论,又反对机械论。

人生论

《中国哲学大纲》的主体第二部分是人生论。人生论是中国哲学的中心部分,发生也比较早。孔子、墨子没有谈宇宙论系统时就开始谈论人生问题了。孔子被称为中国哲学的开端,就因为他是第一个提出人生论系统的。以后哲学家虽然也谈宇宙论,学说的核心部分仍在人生论。世界上关于人生哲学的思想,实以中国为最富,其所触及的问题既多,其所达到的境界亦深。

中国哲学不重区分,所以宇宙论与人生论也常合在一起讲,第一句讲宇宙,第二句讲人生。中国哲人多认为人生的准则就是宇宙的本根,宇宙之本根便是道德的表准。中国哲学的人生论比宇宙论详细,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天人关系论、人性论、人生理想论、人生问题论。中国人生论的立论步骤经常是这样的:先讲宇宙论的普遍道理,接着讲宇宙与人生的关系,即天人关系,进而论人的本性,再由人性讲人生的最高理想,由此推衍出一系列的关于人生的各种问题。本书就是按中国哲学人生论的逻辑顺序来进行叙述的。

天人关系论

人生论的开端就是天人关系的问题,天人关系论的开端问题,就是人在宇宙间的位置问题。在这一问题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人是藐小的,在宇宙中不占重要地位;一种认为人虽然藐小,却有优异的性质,在天地间实有卓越的位置。前者以庄子为代表,后者则为多数哲人的见解。老子将人和天、地、道并列为“域中四大”。荀子说人“有义”,知道分辨是非,所以“最为天下贵”。周秦之际儒家所作的《礼运》说人是“天地之心”。汉代董仲舒将人和天地并列为“万物之本”,超然万物之上。“天地之性人为贵”的说法在汉代颇流行。北宋周敦颐和邵雍也都认为人为万物之灵。以后的朱熹、戴震也都强调人的卓越。人与宇宙的关系,中国哲学有一特异的学说,即天人合一论。天人合一有二义:一是天人相通,二是天人相类。前者发端于孟子,大成于宋代道学,后者则是汉代董仲舒的思想。也有不讲天人合一的哲学家,如战国时的荀子强调天人的分别,他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他认为社会治乱在人不在天。唐朝刘禹锡提出天人相胜的学说:在自然方面,天胜人;在人事方面,人胜天。

人性论

人性是中国哲学长期讨论的重大问题。第一个讲性的是孔子,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与习相对,不讲善恶。只说人的天性是相近的,后来的相异是由于习。孟子讲性善,荀子讲性恶。后来讲性,善恶成为争论的焦点。告子认为性无善恶,庄子道家认为人性是超善恶的。介于性善与性恶之间,还有两种学说:一谓性有善有恶,后来发展为性善恶混。一谓有性善有性不善,后来发展为性三品论。性有善有恶论,始于战国时的世硕,后来董仲舒作了详细论述,扬雄发展为性善恶混。性三品论,最初明白的说法出自王充,他认为人性有善、中、恶三等。后来的荀悦、韩愈也都是性三品论者。另有一种性善情恶论,这是董仲舒的思想,后来刘昼、李翱也持这一观点。李翱著《复性书》,主张复性去情。宋代思想家如王安石等人都反对性善情恶论。他们认为:性者情之本,情者性之用,性情是相应的。

汉唐时代讲情性,到了宋代,产生性两元论,认为人性有二:一是“天地之性”,或“义理之性”,或“性”;一是“气质之性”,或称“气质”。天地之性是纯善的,气质之性是有善有恶的。这种性两元论支配北宋以后数百年的思想界。北宋以前和明朝开始,多主性一元论。王阳明、刘宗周、黄宗羲、王夫之和清朝的颜元、戴震都主张性一元论。

与性密切相关的是心,心也是中国哲学中一个极重要的观念。第一个注重心的哲学家是孟子,他说:“心之官则思”,心是思维器官。心与性的关系,性在心中,性的四端也都在心中,所以,“尽心”就能“知性”。荀子认为心是感官的总枢,“心居中虚,以治五官”,所以,心是身体的主宰。荀子认为,心与性的关系是性的改变由于心的作用。后汉徐干和晋代傅玄都认为心中含理。二程讲人心道心,以人欲为人心,以天理为道心。论心最详细的是朱熹。朱熹论心有四点:一,心的特质是知觉;二,心是身之主宰;三,心统性情;四,人心道心。

历来的人性论可以按三种标准来划分,一是“性同”与“性异”;二是“性一”与“性两”;三是“性可言善恶”与“性不可言善恶”。性善论、性恶论等属性同,有性善有性不善说和性三品论,属性异。分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属性两,性不可分则为性一。性不可言善恶,是告子的说法,宋明清都有推崇这种说法的,但毕竟不如性可言善恶的势力大。按历史发展,性论也有几个比较明显的阶段。在先秦百家争鸣时代,性善、性恶、性无善恶、性超善恶、性有善有不善、有性善有性不善等各种观点同时或先后发生。那时没有公认的一致意见。西汉学者多主性有善有恶论,东汉到唐代,性三品论成为多数学者的共同思想。北宋以后,性两元论有独霸的形势。到明清两代,有些学者主性一元论,与性两元论对抗。讨论人性如此之多,似乎都是为了讨论修养、教育、政治。所以对于性的内容却并不注意。本书对性的内容根据古代哲人的讨论进行条分缕析。性的第一种意谓是“生而自然”。第二种意谓是人之所以为人者,即区别于兽性的人性。第三种意谓是人生之究竟根据。所以,各家所讲的性,名词虽同,含义实有大异。在现代,人性是什么,仍然是一个在争论中的问题,而且人性现代还没有一定的界说。

人生理想论

中国哲学的中心部分是人生论,人生论的中心部分是人生理想论。人生理想论就是关于人生最高准则的理论。人生理想论发生最早,创始于孔子。孔子和墨子的哲学的主要部分就是人生理想论。人生理想,古代称为人道,在《论语》中,所谓“道”,即专指“人道”。人道有“当然”之意。中国哲人论人生理想,对哲学有较大贡献,有比较丰富渊闳、博大精深的理论。

中国古代哲人各有自己的人生理想论。儒家创始人孔子则以仁为人生理想,墨家创始人墨子则以兼爱为人生理想,道家老子则以无为作为人生理想。以后各家又各标一帜,成为丰富的人生理想论系统。

孔子以仁为人生理想。仁的含义,孔子有多种说法,后来各家有不同理解。本书认为仁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求立,并使人亦立,自己求达,并使人亦达,也就是说,自己要自强不息,同时要善为人谋。简单地说,就是成己成人。仁的观念,所涵甚广,境界极高,是一个宏大而切近的生活准则。孔子对仁的论述包括三方面:一忠恕,二克己复礼,三力行。进一步解析,有四方面内容:一是人己兼顾;二是尊重别人;三是由己及人,以自己为起点;四是仁固然包含情感上的爱及物质生活上的扶助,而更注意道德上的励导。仁者对别人的爱助,目的在于使其成为有德行有成就的人。孔子对中国思想的贡献,就在于阐明仁的观念。孔子也讲义,义是宜,指当然的准则,其内容就是仁。所以,孔子的义不是一个特殊的道德。孟子发挥孔子的思想,以仁为人生的第一原则。同时极注重义,仁义并举,都作为基本的实践准则。孟子认为实行仁义,达到生活的最高境界时,便有一种浩然之气,到达这种境界,不止是个人有至高的快乐,而且对别人也有感化力。这里有一种神秘的成分。孟子以后,汉代董仲舒对仁义有新的阐析,他认为爱人为仁,正我为义。仁用于对人,义用于自制。他又认为仁智必须并举,惟仁而无智,则虽爱人,而不能明辨祸福利害,结果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仅智而不仁,虽知利害,不肯救助,也不行。这是对孔子思想的推衍。

墨子以兼爱为人生的最高准则。他以利来解说孔子的仁和义,认为能为天下人民兴利除害的人就是仁者,有利于天下人民的事是应当做的,这样做了就是义,反之就是不义。墨子所以贵义,就因为义可以利人,可以利民。他认为要使天下安定,就要实行兼爱。兼爱,简称“兼”,兼统各种道德。只要兼,那么其他道德也就会齐备了。墨子认为只要办事都为天下大众着想,不谋一己之私利,也不为亲近的人谋私利,就是实行兼爱了。墨子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表现了崇高伟大的精神。后来宋钘和墨家后学继续宣传兼爱主张。周秦之际儒家著作《礼运》中的“大同”说,也是以兼爱为原则的社会理想。《礼运》对有秩序的社会分为小康和大同。小康即儒家理想的社会制度,大同是墨家兼爱的社会制度。《礼运》吸收墨家思想而产生大同说。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他以无为作为人生理想。老子的贡献在其宇宙论,他的人生论是以宇宙论推衍出来的。他认为宇宙的本根是道,道是无为的,人应遵循道,所以人也应当无为,无为就成了老子人生论中的中心观念。老子之后,彭蒙、田骈、慎到、庄子都深受老子的思想影响。庄子以神秘的精神生活为人生的最高理想,由无为发展到逍遥。他主张忘世、忘一切物,忘掉自己,这样就能达到一种新的境界。达到这种境界,就能得到最大的自由,庄子称为“悬解”。达到“悬解”境界的人,庄子称为“真人”。真人就是一切任其自然。汉代《淮南子》认为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干,而只是要随顺万物的必然趋势,遵循万物的发展规律来干一切事。总之,不违背自然规律的作为,就都是无为。魏晋时代,何晏、王弼、阮籍、向秀、郭象也都主张无为,其大意与庄子、《淮南子》相同。向秀、郭象《庄子注》认为,凡出于本性的活动,都是无为。无为就是“任其自为”。

孔、墨讲有为,老、庄讲无为。战国末期的荀子针对庄子的极端的无为思想,提出了彻底的有为哲学。先秦哲学家多数是尊崇天的,以天为人的表准,以合于天为生活的理想。惟独荀子不尊崇天而持重人,不赞成使人合于天,主张使天合于人,用人为来改造天然。荀子认为不需要讲宇宙之道,不求知天,只要讲人生之道,发挥人为作用,就可以宰制天然。荀子与西洋科学倡导者不同,在于:西洋科学倡导者认为了解自然乃克服自然的途径,知天然后才能胜天。英人培根认为“知为力”,知自然乃所以征服自然。荀子不重知识,以为人只要团结成群体就能战胜自然。用礼和义来团结人群。实行礼仪,就是荀子的人道。

荀子的有为哲学是道家无为的反动。魏晋时代又盛行无为,于是有裴頠的崇有学说。裴頠的崇有论不及荀子所讲的宏大而卓拔,但有一点较优越,即所谓择宜、存宜,颇近于进化论中所谓适应之义。

战国时代,子思的《中庸》以诚为人生之最高境界,人道的第一原则。诚,按古训是真实无欺的意思。本书“补遗”中,认为诚的意思可分为两个层次:一,诚就是有常而不已;二,诚又是自然与当然的结合。如春夏秋冬的变换是一定的,就是有常,年年如此,以至无穷,就是不已。有常而不已,便是诚。自然有常而不已,其中有当然之理。人按这种当然之理行动,也是诚。诚相当西洋所谓合理性。黑格尔讲:“凡现实的必是合理的,凡合理的必是现实的。”诚兼实在与有理二者,与黑格尔所说的意义相当。

诚是天之道,人如能诚,就与天合一了。诚是合内外之道,也可以说是合天人之道。与天为一,是北宋张载及程颢的思想。张载认为万物同属一气的变化,人物本性都是气,因此人生的最高原则就是泛爱所有的人,兼爱所有的物。所有的人都是自己的同胞,所有的物都是自己的同类。

北宋程颐以“与理为一”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他认为持敬可以明理,严肃专心,就可以致知穷理,能知而后能行。所以,明理是道德实践的根本。明白一切道理,那么一切行动就都能循理,这样就达到了与理为一的境界,这是人生最高的理想境界。他也讲天人非二,但不是人与万物为一体,而是人与万物共一理。朱熹发挥程颐的思想,认为“心与理一”,就是“心中天理流行”。天理指什么呢?“在天地则坱然生物之心,在人则温暖爱人利物之心”,天理就是仁,“复乎天理”就克服私念,恢复仁。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程朱主张“与理为一”,注重知识与人生的关系,而不喜欢读神秘经验。这也是程朱学派的最大特色。

与程朱理学对立的有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讲人生之道,以发明本心为主旨。所谓本心就是人所固有的仁义礼智之心,即人所固有的道德意识。所谓发明本心,就是彻底反省自己心中固有的道德意识。他认为人只要明心,就自然会循理办事,就会具备各种道德,而不必勉强。朱熹讲穷理明心,陆九渊讲明心穷理,朱学以理为先,谓理学,陆学以心为本,谓心学。王阳明发展了心学。心学家注重内心的修养,也最注意于神秘的经验。这是心学家修养的一个特色。

心学注重“内心”修养的时候,引起了一种注重“向外发展”的哲学。这种哲学持重人为,是王夫之、颜元、戴震的哲学。这三人的哲学注重形体的发展,与理学家注重致知穷理、心学家注重发明本心,正是鼎力的三说。本书称王夫之等人的人生论哲学的“践行”。践行的意义有两方面:一是发展形体的各方面机能,使之达到完善的程度;二是使形体的各部分都达到合理的程度。这里反对两种倾向,一种是世俗之人唯以形体为重,不知如何合理;另一种是鄙视形体,如庄子和佛教都重精神而轻形体。践行说认为形体与道是统一的,以形体去实行道德。王夫之践行说重人为,重形体,强调人能思能勉,实是有唯物倾向的人本的有为哲学。颜元认为性行是合一的,要尽性,就必须践行,如何践行?必须“见之事”,“征诸物”。要在事物中践行、尽性。因此颜氏之学,可以名为“事物之学”,事物之学强调干实事,反对冥想和空谈。戴震在宇宙论方面也重视事。因此,颜、戴之学,可以简称为“事学”或“气学”。

总之,自南宋到清朝的哲学主要有三大派:即理学、心学、气学或事学。理学的人生理想是“与理为一”,心学是“发明本心”,事学是“践行”。理学的特点是阐明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心学的特点在于提出一个最简易的内心修养方法,事学的特点则在启导一种活泼充实的生活。心学注重神秘经验,理学重知识不太讲神秘,事学的人生理想最合乎人类生活的本质,完全没有神秘的成分。

同类推荐
  • 思维的模式

    思维的模式

    “知道如何知道”,探索思维的奥妙,这是人类千百年来面对的难题和谜题之一,也是这本由包霄林著的《思维的模式》试图寻求的答案。人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始终依靠大脑中思维的模式,这个模式类似于“软件系统”,是一种包括有机结构在内的知识系统与情感、意志等因素组成的统一体。《思维的模式》从哲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语言学、社会学等角度,深入阐述了“思维的模式”是怎么构成的,有什么样的本质和特性,它在模式识别、语言理解、意义赋值、问题解决等方面有哪些功能。
  • 非理性的人(译文经典)

    非理性的人(译文经典)

    威廉·巴雷特(William Barrett,1913~1992),美国哲学家,存在主义主要代表之一。其主要著作有《非理性的人》、《什么是存在主义》、《自我与本能》等。《非理性的人(精)》是威廉·巴雷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被公认为英语国家中研究、解释和介绍存在主义的优秀的著作,在美国和整个西方哲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它在问世后多次再版,畅销不衰,至今仍被一些大学列为“当代哲学”和“存在主义哲学”课程的教科书。
  • 周国平尼采译著系列

    周国平尼采译著系列

    尼采代表作全集,探寻人生意义之书。哲学家周国平翻译并撰写长篇导读,准确、优美、流畅,带你读懂原著,走近真实的尼采——天才、狂人、世纪末孤独的漂泊者、20世纪最走红的哲学家。根本的问题只有一个:如何为本无意义的世界和人生,创造出一种最有说服力的意义来。《周国平尼采译著系列》收录《悲剧的诞生》《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教育何为?》《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偶像的黄昏》五部代表作品。
  •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庄子在思维上很通透,在情感上很洒脱,在生活中很有趣,他解构了世间所有的尺子,生成了一种独立自由的人格。庄子思想具有极强的自省与批判精神,以语言、卮言、重言的独特写法,生成了一种最不容易被概念化与意识形态化的活泼文本。《庄子》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很多扇门,道术,生死,天人,美丑,善恶,真假,梦醒,……每一扇门都是通向自由的方便法门。本书立足学术,面对现实,针对工业化与信息化时代的焦虑、困顿、颓丧等实际生活处境与心灵生态,系统讲解了《庄子》内七篇,引领我们通过自省与批判,解除外在的尺子;通过修身与功夫,解除内在的尺子,身心合一,万物一体,合乎大道而能游刃有余。
  •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共三章,分别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写作原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主要内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发表的重大意义”。《<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以《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写作背景和内容结构为切入点,引领读者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研读,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也有助于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缺陷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
热门推荐
  • 无男不欢

    无男不欢

    听说有个地方叫禁区,她不知道偏要去尝试!最后怎么样,丢盔弃甲被人吃干抹净,跑又跑不掉,逃又逃不了!对于他来说,女人穿上衣服和脱了衣服的感觉只有他自己最清楚!眼前这个女人,滋味甚好!
  • 弑阳之月

    弑阳之月

    没有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自以为在玩弄命运的人实际上早已成为提线木偶生命的价值在这寒冷的世界里没有任何意义,谁也没法保证下一刻死的人会不会是自己可是即使是这样的世界,人也要继续生存下去
  • 小二斗罗

    小二斗罗

    一个生活落魄的悲催青年,一个毁灭了的宇宙到来的系统,他们在一起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从斗罗大陆开始新的征程,看主角如何走出属于自己新的人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橘树橘花

    橘树橘花

    前世今生,爱橘之人,日本少年与种橘少女的故事。
  • 是你甜进我心里

    是你甜进我心里

    (超宠超甜)她最近发现她的男朋友很不对劲,为何有时气质干净澈如小天使般惹人怜爱,有时沉稳内敛气场强大如权势滔天令人心惊胆寒,,,这不是精分???可以选择分手吗???“我喜欢你,也只想和你在一起。”年少时,她眼中的他,温柔,容易脸红、害羞,又有些忧郁的美好少年。“你的书。”她将书递给他,“谢……谢谢……”听到他的略显羞涩声音,她的目光才从眼前修长白净的双手移走,却惊奇般的发现,他,脸红了,好想摸,她想。结婚后,别人眼中的他,豪门世家的楷模,男人中的典范,标准的三好丈夫。她眼中的他……一言难尽,哪里有后悔药买???洛先生,我有没有说过,从见到你的第一起,我就看到了,那如梦一般的场景。
  • 花谢侯

    花谢侯

    从前,花、谢、侯这三位好朋友在一起,如今,落入了黑暗的阴谋,他们能否重重破密找到主谋?逃离黑暗的阴谋?在这次旅途中,他们三人也认识到了许多好朋友,与他们一起逃离黑暗的阴谋?
  • 他只是短暂的爱了我一下

    他只是短暂的爱了我一下

    一切都像是一场梦一样,却没有长过半浮生。是默默守护的他,还是情深不寿的他,怎么选?普通女孩苏怡在线等!
  • 十灵传

    十灵传

    生命,被誉为最完美的创造。命之初,生其魂,塑其体,造其意。看似相同的过程,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结果。
  • 勋鹿之你真撩人

    勋鹿之你真撩人

    他和他无意中相识后而相恋,但是他们的爱情道路并不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