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100200000003

第3章 林尚沃 修商成佛

“红顶商人”胡雪岩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为官必读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这句话如今流传甚广,足见商人胡雪岩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然而,早在胡雪岩之前,朝鲜便已经出现了“红顶商人”。他一生所创立的成就,所达到的高度,恐怕要远在胡雪岩之上。他就是素有“天下第一商”之称的朝鲜首富——林尚沃。

每个国家都有首富,甚至是白手起家的首富也不在少数。所以,如果林尚沃仅仅是从一个杂货店的小商人成长为朝鲜八道的首富,这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夸耀的地方。可是,他的一生却比任何人都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年少时从寺庙还俗,开始经商;而后借助朝鲜权臣的力量,富甲天下;因为平叛有功,他成为朝廷的“二品大员”;可是为了一个女人,他又锒铛入狱;最后,他散尽家产,抛下情欲,归隐山林。他的一生与寺庙、高僧、佛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如历代高僧一样,他写下自己的“临终偈”,慨然赴死,完成了师父对自己的期望——修商成佛。

如果要为“佛商”这个称呼寻找一个源头的话,那么林尚沃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甚至“修商成佛”这四个字也似乎是为他“量身打造”的。这位首富身上,有太多的谜团需要我们解开:他是如何成为朝鲜首富的?他又是怎样走上政治之路的?他为什么会散尽家产,回归山林?他的一生究竟走过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

1853年春,在朝鲜义州的一处普通的农家宅院中,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正在院中给小鸡仔们喂食。这不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他是朝鲜八道中最富有的商人——林尚沃。他的家产到底有多少?没有人确切地知道。但是人们相信,即便是在富商众多的中国,林尚沃的财富也能排进前三甲。

不过这时候的林尚沃并没有在意自己的家产是涨了,还是在缩水。他脑子里想的,只是眼前的这只母鸡和几只刚孵出的小鸡。春日的阳光暖暖地照着院子,母鸡领着小鸡在院子里四处觅食,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祥和的画面。可就在这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两只在高空中盘旋的鸢不知什么时候盯上了院子里的鸡,一只鸢飞快地掠过地面,把鸡妈妈掳上了天。林尚沃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另一只鸢又俯冲下来,抓走了一只小鸡。

这就是自然界中亘古不变的规律——弱肉强食。

目睹了残忍杀戮场面的林尚沃,开始陷入了沉思:

在院子的母鸡和小鸡全然不知噩运什么时候会降临,然而灾难一旦降临,对于它们来说便是致命的。可是,这种无常的噩运只会发生在鸡的身上吗?

自幼便熟悉中国文化,打算做一名出色“译官”的林尚沃,想到了《庄子》中的《山木》篇:

庄子去雕陵之圃游玩,看见一只异鹊从南方飞来。这种鹊的双翼有七尺多长,眼睛又圆又大,它飞得很低,触到了庄周的脑袋,而后停在了栗林中。

庄周心下生疑,这是什么鸟啊?翅膀这么大却飞不高,眼睛这么大却看不清东西。于是便快走几步,手拿弹弓,准备伺机教训教训它。

这时,庄周看到有一只蝉因为找到了一块浓阴而得意扬扬,后面有一只螳螂正利用树叶做遮挡,准备攻击它。而这时候呢,异鹊看到了螳螂,准备吃了它,却不知道庄周正拿着弹弓准备打它。看到这一幕,庄周十分震惊,感慨地说:“唉,原来物种相害的根源,是因为利害将它们都牵扯在一起了呀!”于是便扔掉了弹弓,急忙转身往回走。可是守园人看见了他,以为他是进来偷东西的,就一边骂一边追赶他。

庄周回去之后,三天没有出门。他的弟子便问他,究竟出了什么事。庄周说:“我因为身外之物而分心,一时走神迷失了自我,就像是迷恋流水而忘却了清水本身。我曾从先师那里听到过‘入乡随俗’这句话,我从一开始进入栗树林子起就已铸成大错。这次我在林间散步,因为迷失自己而进入本不该进的地方,又因迷失本性而遭到守园人的辱骂。我心情不畅的原因就在于此,所以我三日不出门户。”

林尚沃用了一夜的时间,来参悟《庄子》里的这个寓言。

蝉享受着眼前的阴凉,而没有注意到身后的螳螂;螳螂只专注捕食,而对鸟儿毫无防备;鸟儿聚精会神地盯着螳螂,却没有注意到庄周的弹弓;庄周因为捕鸟,却没想到守园人把自己当成了窃贼。就像小鸡在院子里觅食,却没发现鸢早已盯上了自己一样;也许,目睹了小鸡危险的我,也没有察觉正有未知的灾祸或者死亡在注视着自己。

“我因为身外之物而分心,以至于完全迷失了自我。”林尚沃一下子惊醒了!自己不就一直在盯着财富、追求财富吗?会不会也因此而迷失了自我?

他忽然想到,50年前,自己从少年时出家的寺庙秋月庵下山之前,石崇大师曾经再三叮嘱:“如果你在生意场上出现完全出乎预料又非你所愿的亏损,哪怕这种亏损只是一分半文,那么你必须明白,你的商运已经到头,必须散尽所有,急流勇退。明智的人,看到从屋顶落下的一滴水就能立时预知房屋不久即将倒塌。这个道理你懂吗?”

难道那只鸡就是那“从屋顶落下的一滴水”?自己辛辛苦苦构建起来的“房屋”就要倒塌了吗?林尚沃深谙“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的道理,他知道,无论一座房子盖得有多坚固,总有一天会倒塌的,这是自然的法则。那么自己这个“天下第一富”是不是也有一天会散尽家产、回到原点呢?最后,林尚沃终于想通了,自己损失的那只鸡便是从屋顶滴下来的一滴水,自己急流勇退的时候到了。

第二天一早,他便让跟随了自己几十年的老伙计朴钟一把金银都搬到院子里去,然后拿出往来的账目,把上面所有欠债的人都召集到自己的小院里。

城里的商人几乎没有不向林尚沃借债的。这些人听到林尚沃的召唤,都一口气跑来,心里忐忑不安,担心林尚沃会让他们在短时间内还债付息。可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林尚沃当着他们的面,把账簿上的名字一一勾去,又当着他们的面把账簿烧毁了。临走时,林尚沃还让每人拿一块金银回家。商人们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仅债务被免除了,还发了一笔横财,这是怎么回事?

朴钟一对东家的举动也十分不解,为什么要烧毁账簿?为什么还要把辛苦积攒下来的钱财平白无故地分给别人?等到四下无人的时候,他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疑问。

“原因很简单”,林尚沃笑了笑说,“如果我在木头上钉了一颗钉子,即便我拔掉了钉子,还会留下窟窿。我将名字勾去了,可是上面还会有痕迹,只有付之一炬,才能从心里彻底抹掉这个痕迹。也只有这样,我才算是回到了一无所有的从前。”

“那么为什么还要把金银分给他们呢?”

林尚沃正色道:“古人常说,‘小富在勤,大富在天’。如果没有上天的帮忙,我是不可能成为天下第一富商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种南瓜,一个蒂上结两个瓜,却从来没有掉过或烂过;我买来的东西多倒是多过一两件,却从来没有少过。这都是上天的庇佑。而那天,我亲眼看见鸢把一只母鸡从自家院子叼走了,就在那一刹那,我才明白了经商之道。”

而后,林尚沃写了一幅字:“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

这句话,从字面意思来看,无非是说对待财物要公平如水,做人要像秤一样正直。而作为朝鲜第一商、又精通汉学的林尚沃,穷尽毕生之力所领悟到的“商道”绝对不止这么简单。

林尚沃年少时跟随父亲到中国经商,从朝鲜到中国,每次都要经过山海关。山海关“天下第一关”的匾额一直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他也暗暗立下重誓,自己要努力成为天下第一商、天下第一富。后来,他真的做到了,可是他却渐渐发觉自己连一个“商”字都没有弄明白。直到那天,他看到鸢用利爪把一只鸡抓走的那一刹那,才忽然明白了经商之道。

大哲学家老子曾经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世上最高的善行就像是水一样,水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在众人所厌恶的低处,所以最接近于“道”。林尚沃忽然领悟到,世间的财物和水并没有什么差别。流水不腐,只有不断流动的水才有生命力,如果一个人想把水据为己有,圈起来、固定住,那么最终就会变成一潭死水。同样,财物也是在不断流动中才具有生命力,如果一个人只是把财物聚敛在自己的家中而不使用它,那么财物就没有任何价值。财物是没有归属的,人们所拥有的财物只不过是暂时停留在自己手中,最终都会流出去,但人们却总想把原本没有归属的财物据为己有。如果想把流水用手握住,也只能暂时将水握在手中,水终究会从手中流失,复成空拳。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将财富看得过重,它就像水一样平常,也像水一样不可占有,我们必须遵从它的天性,而不能将它据为己有。人生来并无贵贱、贫富、美丑和高低之分。一个人无论如何高贵,也只不过是在短暂的人世间借助于高贵的名誉,穿着绸缎衣服罢了,脱去了绸缎衣服,即与平凡的人没什么两样。所以,人,无论是谁都应像秤一样公平正直,不要因为自身以外的东西,如财富、地位、衣着、家世,而对人产生分别心,应当一体视之。

这就是林尚沃古稀之年才领悟到的经商和做人的道理。

虽然散尽了千万的家产,不过此时的林尚沃就像是小孩子得到了自己最喜欢的棒棒糖一样,欢喜得很。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自己的收获与最亲近的人分享。于是,他让朴钟一带着自己的这幅字,不远千里去拜访金正喜。

金正喜,金石学家、诗人,号秋史,被誉为“韩国王羲之”,从这一点就足以看出他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他曾拜清代学者翁方纲、阮元为师,独创“秋史体”,是当时举世闻名的学者和诗人。一个是“书圣”,一个是“商圣”,两人惺惺相惜,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长达半个多世纪。

其时,秋史金正喜也已经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他历经坎坷,寓居在当时的奉恩寺中。朴钟一千里迢迢赶到奉恩寺,带去了林尚沃的问候和礼物,最为重要的是林尚沃那幅“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的字。

金正喜看完之后,便问朴钟一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朴钟一将林尚沃免除商人债务、将家产布施出去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金正喜。

金正喜听后,高声赞道:“这个躬耕菜田的老人终于在菜田里刨出金佛像来了!”

林尚沃号“稼圃”,所谓“稼圃”就是“在菜田里种菜的人”,所以,在菜田里种菜的老人就是喻指林尚沃。说林尚沃在菜地里刨出金佛像,就是暗示林尚沃得道成佛了。金正喜随即挥毫泼墨,写下了林尚沃的十字偈语。

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金正喜也打算送给林尚沃一份礼物,跟他分享自己在寺院里修行的心得。他把自己关在房中,苦思十日,最后终于画出了一幅自己十分满意的画,交给朴钟一。

朴钟一带着金正喜的字画回到了义州,林尚沃早已是迫不及待。他特别想知道,老友看到自己的字之后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朴钟一把见到金正喜的情况一一汇报,然后递上了金正喜的礼物,说:“秋史大人让我转告您:‘住在天竺的老人给在菜田里种菜的老人送来一枚老果,让种菜人好好品尝’。”

“种菜的老人”指的是林尚沃,而“住在天竺的老人”则是终生信仰佛教的金正喜自己,“老果”正是金正喜晚年所用的号。金正喜送给林尚沃的这件礼物,就是他这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幅作品《商业之道》:

这是一幅风景画,远有低山,近有田园。田园上有一方菜地,一个老人正在地里拾掇着蔬菜。菜田的旁边,有一条小溪在流淌。画幅里正在拾掇蔬菜的老人的形象正是林尚沃,而老人的用笔也极尽简练,画中人物乍看像山、溪、岩石等风景的一部分。画卷最后的部分是金正喜为林尚沃所做的题跋。那是金正喜为了详细解释画题“商业之道”所做的说明:

《史记》太史公云:“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此言有理,然非仅富而仁义附焉也,与其曰人富,莫若言循人道方使仁义附之,盖可谓商业之道。

稼圃平生积富,终富甲朝鲜八道。所谓稼圃经商,如孔子云“非逐利而求义也”,故其乃平生重道之君。经识“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之利理,故优于人而非优于财。

虽终生积财,而不拘一物;竭生平劳作,实无为之人;尽终身蓄金,仍侍蔬不辍,可谓一老菜农也,故称其商佛,于此何乐而不为,乃幸事。

老果老人书

林尚沃看完之后,也跟金正喜一样,拍膝叫道:“老果果然熟了。”

据史书记载,林尚沃和金正喜在此后不久相继离世。而《商业之道》也被看作是金正喜最后的遗作,是比他那幅国宝级的画作《岁寒图》艺术价值还要高的作品。

两个行将就木的老人,一个在菜地里挖出了金佛像,一个在艺术上得到了“老果”,他们的一生可以说是圆满了。一个人修商成佛,一个人在艺术上成佛,这两位青年时就结识的朋友,最终一起达到了人生的至境,不能不说是他们人生的一大乐事。

作为局外人,我们没办法对他们的欣喜感同身受,也没办法了解两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内心世界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沧桑。成佛只在一瞬,而漫漫求佛路却需要每个人倾尽一生的心血,阅尽世间的冷暖,这其中的辛酸又有几人可以体会?

◎商道即人道

林尚沃——天下第一商。虽然他生活的年代距今并不久远,可是关于他的身世、他的经历却有许多的谜团。直到近年来,韩国作家崔仁浩的历史小说《商道》问世,人们才了解到这位商界奇才不平凡的一生。

林尚沃1779年生于朝鲜平安道义州,父亲是一位小商人。当时朝鲜的商人和中国贸易往来频繁,由于语言不通,经常需要一些翻译随行。年少时的林尚沃,立志成为朝鲜的第一“译官”,于是他努力学习中国文化,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位“中国通”。但是,当时的考试营私舞弊现象十分严重,屡受打击的林尚沃弃文从商,跟随父亲一起到中国做贸易。就是这一次北京之行,他结识了生命中十分重要的两个人——李禧著和张美龄。

当时的李禧著已经是小有名气的富商,他和林尚沃在经商的过程中结识,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在“天下第一关”山海关相遇,相逢恨晚,对酒高歌。年轻气盛的林尚沃,豪情万丈地说自己要做“天下第一商”,而李禧著则更加野心勃勃,他最渴望得到的是权力。两个年轻人豪气干云,谁也没有想到,两人酒后的一番狂妄之言竟决定了他们一生的经历。

到了北京之后,李禧著带着林尚沃去见世面。在青楼里,林尚沃见到了张美龄——一个因为欠债而刚刚被卖到妓院里的漂亮女人。张美龄的泪水和哀求,触动了林尚沃,让他想起了自己在秋月庵出家时,石崇大师对自己说过的话。

林尚沃年少时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到秋月庵出家。每天打完柴回寺庙的路上,他总能碰到石崇大师。

有一次,石崇大师伸出攥紧的拳头,问林尚沃:“我手里攥着什么?”

林尚沃不明所以,只好回答说:“不知道。”

石崇大师听了,丝毫不留情面,拿起禅杖就敲他的头,疼得林尚沃直摸头。“小子,这你都不知道?以后我还要问你,答不上来,就要挨我禅杖。”

在此之后的一连几天,林尚沃头上都要挨几下。长久的苦闷让他心生一计,再遇到石崇大师时,还没等大师说话,林尚沃就伸出拳头问:“大师,我手里有什么?”

石崇大师笑着回答:“这你可难不倒我,你手里有一把刀。”

林尚沃心里得意,把答案记了下来。再遇到大师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就回答“你手里有一把刀”。不过大师也变“聪明”了,他接着问:“这把刀是救人的刀,还是杀人的刀?”

林尚沃完全没有提防,这次又挨了打。若干天后,他向方丈请教,才知道如何回答石崇大师的问题——“大师手中所拿的刀,既可以是杀人的刀,也可以是救人的刀。”

这段经历一直刻在他的脑海里,有时他还会觉得自己的头像是被大师敲过一样,隐隐的痛。今天,面对一个初入青楼的女子,他该怎么办呢?举起杀人的刀——像嫖客一样,付钱买肉;还是举起救人的刀——救她脱离苦海?

虽然眼前的女子正值豆蔻年华,貌若天仙,林尚沃还是克制住了自己,举起了救人的刀。他私下动用东家的财产,加上自己的积蓄,一共五百两银子,帮张美龄赎了身。

张美龄自由了,可是林尚沃却因为挪用公款,失去了诚信,被驱逐出了商人的队伍,只能回到秋月庵继续修行。

让林尚沃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当年的“一时冲动”反倒为他日后的成功埋下了伏笔。张美龄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成为光禄大夫夫人,她没有忘记林尚沃,托商人朴钟一带着5000两银票去秋月庵找他,让他重返商界。而在此后林尚沃与北京商人的人参贸易中,她也多次施以援手,成了林尚沃的“贵人”。

“小生意旨在得利,大生意旨在得人”,这就是林尚沃一直奉行的“义重于利”的人生哲学。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与人打交道,要做成任何事都必须有人帮忙,因此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也是生意所能够得到的最大利润。所谓“商道”,归根结底还是“人道”。

得到张美龄资助之后,林尚沃从秋月庵还俗,又开始经商。没过几年,他便借助人参和貂皮的贸易,成为义州最大的商人。这时,朝鲜和中国人参贸易往来的数额已达几百万两,朝廷自然不会轻易舍下这块肥肉,于是便颁布了新政策,对人参交易进行垄断,只有得到人参交易权的商人才可以与中国进行贸易。如果不能取得人参交易权,那么林尚沃这个义州最大的参商,以后就只能靠杂货铺为生了。

当时,新皇帝刚刚即位,朝廷的大权掌握在两个人手中,而林尚沃把目标锁定在了朴宗庆的身上。其时,这位权臣的父亲刚刚离世,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普通商人,大家都以赙仪的名义借机行贿、避人耳目。林尚沃也在其中。

然而,究竟多少银两才能打动这位天下第一权臣的心,让他另眼相看以获得私下见面的机会呢?林尚沃和朴钟一一直在商量,他填了几张银票,从几千两到几万两,自己都不满意。古往今来,商人要想获得更大的商权就必须借助更大的权力,而要借助更大的权力就必须给当权者足够的利益。林尚沃苦思冥想了一夜,终于给出了一张自己满意的银票。

之后,林尚沃一直待在小旅店中等待消息。果然没出几天,看到银票的朴宗庆便请林尚沃到府上做客。当时,朴宗庆宴请的宾客足有几十人,席间,他给大家出了这样一道题:“你们如果谁能说出一天有多少人出入汉阳的城门,我便满足他的一个愿望。”

宾客们面面相觑,不知道朴宗庆葫芦里到底装的什么药,不敢妄下结论。只有林尚沃说了一句:“小人知道,每天出入汉阳城门的只有两个人。”

看着大家一头雾水的样子,林尚沃继续解释说:“一个是对大人有利的人,一个是对大人有害的人。现在屋子里的人,也是如此。要么对大人有利,要么对大人有害。”

朴宗庆知道,林尚沃并不是普通的追名逐利之辈,他有这样的见识,就必定有更大的抱负。宴会结束以后,他把林尚沃单独请进了书房。

在书房里,林尚沃看到了自己送给朴宗庆的那张银票,那是一张空白的银票,上面没有具体的数字。也就是说,得到这张银票的人可以随意填写数字,而林尚沃必须如数提供,显然,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行贿”。

朴宗庆拿起银票问林尚沃此举到底是何用意?林尚沃恭恭敬敬地回答:“假如我开千两,就有千两的回报;开万两,有万两的回报。不管我开出一个什么数目,只要我写得出,就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这样做,终不过是一笔交易。我和那些来您府上拜访、以求飞黄腾达的人并没有什么两样。但如果我献上一张没有数目的空白银票,我就能够得到对方的真心,这就不再是交易,而是友情。人的好奇心与关心虽然用金钱可以买得到,但真心是多少金钱都不能买到的。所以,真心是无价的,我只能开出一张空白的支票。”

显然,林尚沃把自己和其他人分得十分清楚,别人贪图的是利益,而自己看重的则是信义。贪图利益的人,总是以自我利益为中心;讲求信义的人,首先考虑的则是别人的利益。这一张空白支票让朴宗庆看到了林尚沃的与众不同,两人之间从此建立起了一种不远不近、若即若离的关系。

这是林尚沃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权钱交易,但因为他没有在空白银票上填写具体的贿赂金额,也就没有沾染上黑色幕后交易的污点。林尚沃借此取得了人参交易权,为自己成为“天下第一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一次和朝廷官员打交道的过程中,林尚沃始终秉持的还是自己“义大于利”的人生信条,所谓商道即人道,就是投资于人。从救助张美龄到“行贿”朴宗庆,这是林尚沃一以贯之的商业理念。

林尚沃掌握了人参经营权之后,迅速发迹。有许多商人或者想从商的人都来向他借债,而在投资这一方面,也彰显出他“投资于人”的经营理念。

林尚沃因为资助朝廷平叛有功,被封为郭山郡守。一天,有三个人一起来向他借钱做生意。林尚沃给了他们每人一两银子,让他们去外面赚钱,然后再根据他们赚钱的情况决定借给他们多少银两。

五天后,三个人来到林尚沃的住处。其中一个人,用一两银子买了些草绳,然后编成草鞋拿到市场上去卖,赚了五钱银子;另一个人,用一两银子买了竹子和窗纸,做了风筝拿出去卖,恰好赶上春节,赚了一两银子;第三个人,拿着一两银子去喝了一天酒,花掉了九分,然后用最后的一分买了一张白纸给府尹老爷写了一份信,说自己正在庙里读书,请求资助,得到了官府赠予的10两银子。

林尚沃听了三人的话,然后根据自己的判断,借给第一个人100两银子,第二个人200两银子,第三个人1000两银子,让他们去做生意,一年之后,再来这里碰面。

周围的人对他的做法很不解,林尚沃解释说:“编草鞋的人很勤快,但是做生意不能用一两去挣一分,不能像农民种地一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样只能保证自己饿不死,但不会成为富人。做风筝的人头脑聪明,懂得审时度势,这样的人可以成为富人,但是不能成为巨富,因为他容易被眼前的事物迷惑,看得不够长远。第三个人虽然游手好闲,但是他是唯一一个不为金钱所累的人。为了钱而去拼命挣钱的人根本挣不到大钱,一个人只有把挣钱作为一项事业,顺其自然而为之才是挣钱的最高境界。如果过分追逐钱财,他的事业肯定要失败。”

一年之后,三个人又聚到了林尚沃的家里。第一个人开了一间铁匠铺,第二个人开始在沿海和内陆之间做贸易,专门出售那些当地没有的商品。第三个人则显得比较落魄,他在平壤被一个漂亮的妓女迷住了,把银子全都花光了。

林尚沃听后,只是淡淡地问了一句:“你今后准备怎么做?”那人竟回答:“如果大人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想向大人借点钱去做生意。”更让人不解的是,林尚沃居然又给了他2000两银子,让他一年之后再回来见面。

这一次,大家还是十分不解,林尚沃解释说:“麻雀会因为看到眼前的食物而欢欣鼓舞,叽叽喳喳围上去吃,而有的鸟却是三年不飞,一飞惊人。庄子曾经说过一种大鹏鸟,谁能断言这个人不是一只大鹏呢?”

但是一年过去了,到了约定的日子,那个借钱的人却压根儿没有露面。很快,林尚沃被一个骗子骗走一大笔钱的消息不胫而走。

一晃数年过去了,已被大家忘得一干二净的那个人却出乎所有人意料出现在林尚沃面前。这一次,他向林尚沃要了10头牛和10辆结实的大车,说10天以后再回来偿还自己的债务。

城里的人议论纷纷,说林尚沃又被那个人骗了一次。可是10天后,那个人居然带了10车的人参回来了。这些人参都是质量上乘的6年根参,总价超过10万两,而这些就是他拿来偿还自己债务的。

林尚沃很好奇他这几年来究竟做了什么,便设酒款待。那个人说:“8年前,我借走了2000两白银,又回到平壤去找那个女人,很快银子就花得差不多了。我知道自己不能一直这样下去,便拿着仅剩的100两银子回到了老家。我把这些钱换成了3斗人参种子,然后背着它进了长白山的深山老林里,选一处好的山谷把人参种子随风撒下,然后又回到了平壤。我和那个妓女结了婚,靠卖酒为生。估计人参长得差不多了,我才回来找您,向您借了10辆牛车,把6年前种下的人参全部挖了出来,运回了这里。”

他坚持要把所有的人参送给林尚沃,以偿还自己的债务。而林尚沃坚持只收回自己的本金和利息。最后双方达成协议,林尚沃以5万两银子的价格买下了这10车人参。而那个人也用了3000两银子在8年之内挣来了5万两,成了大富翁。

这就是林尚沃的经商之道。商道即人道,做生意也就是做人。

◎“死”“鼎”与戒盈杯

林尚沃在秋月庵出家时,秋月庵里的石崇大师对他关爱有加,认定他非凡品,将来必定可以有所成就,更对他寄予了“修商成佛”的厚望。石崇大师曾多次指点林尚沃,在他下山之前,大师曾对他说过:“你这一生将经历三大危机,如果没办法度过,就将家破人亡、身败名裂。”为了帮助他化解人生的危机,石崇大师送给他三样东西,两个字和一个戒盈杯。

1809年,林尚沃斥巨资收购了5000斤人参,跟随朝鲜的使团一同来到北京。也就是通过这次北京之行,他结识了秋史金正喜。由于金正喜对汉语不是很精通,而曾经立志做“译官”的林尚沃就成了他的随行翻译,并且林尚沃带到北京的上好人参,正好成为金正喜访友的首选礼品。在林尚沃的陪同下,金正喜访问了翁方纲、阮元等一大批著名的学者,两人成为莫逆之交。然而,北京之行并不只是知音相遇、把酒言欢,更有商场上的生死对决。

朝鲜的人参一直以来都是以一斤25两银子的价格卖给北京商人,这个价位已经维持了200多年。朝鲜商人不止一次想要提高人参的价格,可是无奈本钱微薄,根本没有余力同中国商人打消耗战。人参经营权被垄断之后,林尚沃查清了北京商人已经没有人参的储货,觉得自己孤注一掷的时候到了。他收购了5000斤人参,标价为一斤40两银子。

对于这个破天荒的高价,北京商人们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过,他们很快便达成了共识,决定联合起来抵制林尚沃的提价。要么,林尚沃把人参价格降到25两;要么,他就把5000斤人参运回朝鲜。如果是前者,那么林尚沃将彻底失去人参交易的主动权,以后都要受制于北京商人;如果是后者,结果更惨,林尚沃的人参除了北京商人没有第二家买主,回去就意味着破产。

由于使团第二年春天才会离开北京,所以林尚沃和北京商人一直在相持对峙,谁也不肯让步。林尚沃坚信,他们一定会接受高价;北京商人也坚信,林尚沃一定会降价。就这样双方僵持了两个月,谁也不肯让步。归国的日子马上到了,林尚沃再也按捺不住。他当然知道这一次商战对自己的意义,成功了则名扬天下,成为中朝贸易的主导;失败了,那就是一败涂地,再也无法在商界立足。随着归国日子的临近,林尚沃的担忧与日俱增,他开始被这个问题折磨得茶饭不思。他预感到,自己生命中的第一个危机时刻已经到来,他想到了下山之前石崇大师送给自己的那个“死”字。

石崇大师要表达什么样的意思呢?林尚沃一时参不透了,在他看来,“死”更像是一个结局,而并非化解危机的方法。无奈之下,林尚沃只好向金正喜求教。

“如果一个人登上了百尺竿头,上不去,下不来,他是不是只有等死的份儿?”林尚沃用“百尺竿头”来形容自己的危险处境。

“那倒未必。”金正喜的话让林尚沃精神一振。他接着问道:“应该用什么办法才能求得生存?”

“中国古代有位禅师叫石霜和尚。他曾有过一则有名的偈语,就是教人在百尺竿头活下来的方法。偈语是这样写的:百尺竿头坐底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禅师的意思是说,修行即便达到百尺竿头的境地,也还不算是真得道。必须还要往前走一步,才能看清十方世界,获得大智慧。”

“可是在百尺竿头再向前一步,不就是死吗?”

金正喜正色答道:“必死即生,必生即死。抱定了必死的念头,即可求生;好歹都要求生,就只有一死。”

林尚沃忽然意识到,他已经明白了石崇禅师“死”字的真正含义,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他随即向金正喜叩谢,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第二天,告示便贴了出来,人参的价格不降反涨,涨到了每斤45两。北京商人都觉得这个林尚沃一定是疯了,他就等着把自己的人参原封不动地运回朝鲜吧!

不过,有一点他们没有想到,那就是除了林尚沃,他们再也没有别的途径可以买到朝鲜的高品质人参。而当时,人参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中药材,甚至有“无参不成药”之说。所以,当林尚沃在离京之前放火烧人参的时候,他们都按捺不住了。

林尚沃的5000斤人参可以说是朝鲜这一年最后的存货了,如果他的人参烧没了,接下来一年的时间,北京就再也不会有高质量的人参了。看准了这一点的林尚沃,离京之前,在院子里点燃柴火堆,把人参一袋一袋地扔到火里,准备孤注一掷。人参燃烧的香味飘出十几里地,附近的药材商人都纷纷赶来。形势危急,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考虑,不得不立即做出抉择。在最后关头,北京商人纷纷妥协了,他们接受了每斤45两银子的高价,并且烧人参所带来的损失也由他们全部承担。就这样,林尚沃以烧掉人参这种“置之死地”的方法获得了新生。他不仅赚取了巨额的利润,还从此掌握了人参贸易的主动权,为登顶“天下第一商”铺平了道路。

“死生亦大矣”,生和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我们都是乐生厌死,用欢歌笑语来迎接新生命的降生,用恸哭哀号来送走逝去的亲人。在我们看来,死亡是最大的恐惧,也是生活中最大的悲哀。然而,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从没人见过,也就没人清楚,因为一切都是未知,所以才令人感到恐惧。石崇大师所写的“死”字,不仅仅是在商战中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求生方法,更是让林尚沃借此来思考生死大事的一个契机。“众人之所恶”并不一定就是坏的,水处于众人所恶的低处,却最接近于道;死是人们所厌恶的,却能助人获得求生的智慧。这一个“死”字和这一次危机,带给林尚沃的绝不仅仅是财富,还有很多很多……

商人要想获得利润就必须与权力结合,这是人人都清楚的道理。可是和权力的结合,又必须讲求一定的策略,这却是许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的。古往今来,许多商人都借助权臣的力量成为巨富,可是也有许多人,因为和权力过于接近而殃及自身。中国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在李鸿章和左宗棠的政治斗争中成了牺牲品,最终落得个悲惨下场。对此,林尚沃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初次见到朴宗庆时便说:“您拥有权力,我作为商人,自然不会远离您。可是,我又不能靠得您太近,为了大人的安全,也为了我的安全,我必须和您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

和权力靠得太近,难免要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虽然,官场中经常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可是一个人的落败和失势,往往也能让许多人成为丧家之犬。在商人们都想依附权势获得利益时,林尚沃却清楚地看到了依附权力之后可能带来的种种弊端,这正是他的过人之处。

人们常说,树大招风,因经商有方而成为天下巨富的林尚沃招来的“风”自然不小,但有一股最为强劲,不仅关乎他的性命,更关系到他百年后的声名。

1810年,久无音信的老友李禧著忽然托人捎来一封信,说有一个朋友想到林尚沃的店中帮忙,请他代为照顾。好友相托,林尚沃自然无法拒绝,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来人竟是洪景来。

洪景来,朝鲜王朝平安道人,《纯祖实录》中对他的评价是“万古逆贼”,他发动了两西大乱,称得上是“朝鲜的李自成”。当然,这时的洪景来还在为造反做准备,而他接近林尚沃的目的十分清楚——想要得到朝鲜首富的经济支持。洪景来到林尚沃店铺做账房先生,过了约半年的时间,他托人给林尚沃送去一只鼎,并问林尚沃这鼎是轻还是重。

林尚沃对洪景来自然有所了解,可是此举到底是何用意,他却捉摸不透。他只好拿着下山之前石崇大师送给他的“鼎”字,再次向金正喜求教。

博学多才的金正喜自然对“鼎”字了如指掌,他说:“这个‘鼎’字是仿照中国古代常用的一种锅的样子造出来的汉字。具体来说,‘日’字也就是太阳,两边有两只耳朵,底下是两只脚,这种锅很久以前是烹煮食物的主要器具,到了殷周时期,鼎作为祭祀上天的祭器又成为天子的象征。”

“那这鼎是轻还是重?”林尚沃单刀直入地问。

“大人可知道,这鼎的轻重是不能随便问的。春秋时代有一位楚庄王,国家的实力十分强大,他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于是便问天子的使臣,九鼎到底有多大、有多重。九鼎象征着天子的权力,他问鼎轻重,实际上就是在觊觎周天子的权力,想要取而代之。”

“那周天子的使者是如何回答的?”林尚沃迫切地想要知道答案。

“使者回答说,鼎的轻重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德’字。大禹时,万民归顺,于是用各方进贡来的金属打造了九鼎;可是,夏桀、殷纣暴虐无道,即便是拥有九鼎,也同样不得民心。周王朝虽然式微,但是天命未改,所以鼎之轻重是不能问的。楚庄王听了之后,便率军回国了,自那之后再也没有问过鼎的轻重。”林尚沃这下清楚了洪景来的用意,他是在试探自己,是否要一起举事,推翻朝廷。可自己究竟应该回答轻还是重呢?这次的选择不仅关乎性命,更关乎声名。如果起义成功,那么就会流芳百世;一旦失败,则会遗臭万年。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办?

林尚沃抱着希望而来,虽然了解了关于鼎的典故,却始终没办法尽释胸中的疑问。他决定告别金正喜,到别处求教。在饯行的酒宴上,林尚沃依然闷闷不乐,解不开这个心结,他恐怕会一直寝食不安。

让林尚沃没想到的是,金正喜将他一直奉若珍宝的石崇大师的“鼎”字夺了过去,付之一炬。金正喜笑了笑,对他说:“我还是再给你讲一个故事吧:德山禅师幼年出家,精通经律,尤其擅长讲解《金刚经》,还特意写了一本《青龙疏钞》为《金刚经》作注解。后来他听说南方禅宗倡导‘见性成佛’‘顿悟法门’,便以为这是歪魔邪说,决心向南方禅宗挑战。他担着自己所写的《青龙疏钞》径往南方,去找龙潭和尚讲法。见到龙潭禅师之后,他讲了许多《金刚经》的义理,龙潭禅师只是唯唯诺诺地应付。天色已晚,龙潭禅师便说:‘今天就到这里,你也暂且回房休息去吧。’德山禅师行礼后往外走,外面已是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便又退回来说:‘大师,外面太黑。’龙潭禅师便卷了个纸卷当蜡烛,点着了递给他,德山禅师刚接到手里,龙潭禅师却又‘扑’地一口把火吹灭,四周又陷入一片黑暗之中。但德山禅师的脑子里却刹那间一片空明澄澈。他明白了老禅师的用意,这分明是暗示他:‘佛性是一个整体。它包容一切,却又超越一切,一片空明,一片宁静,永恒存在。无内无外,无边无际,无明无暗,无生无来,无垢无净。你不要妄起分别,何来什么黑?何来什么明?何需纸烛?一切现成,只需自证自悟,何必借他人之光呢?你自己就是佛啊!德山禅师豁然顿悟,随后,他拿了一支蜡烛到法堂之上把带来的《青龙疏钞》一把火烧了。他感叹道:‘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意思是穷尽了经书佛典,也不过像放在虚空中的一根毫毛;用尽了世间机巧,也不过像投入巨壑中的一滴水珠。

大人对鼎字总是念念不忘,便永远也无法解开其中的奥秘。要想解开心中的谜团,就要像德山禅师焚烧《青龙疏钞》一样,不要总在心里惦念着它,烧掉便一了百了。”

林尚沃若有所悟地说:“纸上的鼎虽然烧掉了,可心中的鼎却没办法去除。”

金正喜说:“心中的鼎不用去除,只要能让它保持平衡就好。”

“怎么保持平衡?”林尚沃忽然来了兴致。

“俗话说,三足鼎立。鼎有三足,三足必须大小粗细都一样,鼎才能站立。这就好比人的三种欲望:名利、权势和财富。在道家看来,人的三种欲望就好比鼎有三足,人们追求长寿、享受名誉与地位、聚敛钱财乃是人之常情,但如果一个人欲壑难填,过分追求这些身外之物,譬如富有之人垂涎于名誉与权势,而有权有势的人又想得到名誉与财富,这些都是违背天命的事情,想满足这三种欲望,恨不得全天下都属于自己一个人,这与渴求仅有一只足的鼎不要翻倒一样都是不可能的。”

第二天早上,林尚沃离开了金正喜的家。他想,他已经参透了“鼎”字的真意。石崇大师实际上是想告诉他,要对自身的欲望保持一种警醒。他已经是朝鲜的首富,拥有了众人艳羡的财富,如果他再帮助叛军起义,那就是想要获得权力。每个人都有他的福分,如果在享福的同时还不断觊觎其他的东西,那是违背天意的事情,必遭上天重罚。于是,林尚沃回到义州,把洪景来的鼎送了回去,但是他暗中把鼎的一条腿锯坏了。洪景来一拿到鼎,那鼎便轰然倒地了。已经明晰了林尚沃心意的洪景来独自离开义州,回到自己的大本营,发动了叛乱。

在洪景来之乱中,林尚沃选择了和朝廷站在一起,他出资支助朝廷的军队,大败敌军。他也因为平叛有功而被封为五卫将,从二品官员,这在士农工商等级十分严格的时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如果说北京商战考验的是林尚沃对生死大事的感悟能力,那么洪景来事件考验的则是他对权力的免疫力。古往今来,财富、权力和声名一直都是人们最渴望得到的,欲望就像是一个无底洞,越是尝到了甜头的人越是难以自拔。有了名,便想求利;有了利,便想获得权力;有了权力,就想占有财富,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正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所揭示的那样,权力永远与风险同在,财富和声名也是如此。一个人越是有名、越是有钱、越是有权力,他承担的责任也就越重,他活着的风险也就越大。可是,人们通常看到的都是有权人、有钱人表面的风光,却没有意识到在这些光鲜的外表背后所暗藏的危机,因而也就无法对欲望保持一个警醒的态度。

人的一生,其实是一个不断满足自身欲望的过程,也是一个同欲望做斗争的过程。欲望的满足可以为我们带来名誉和地位,也可能将我们引向万劫不复的深渊。欲望的“度”究竟应该如何把握?这是决定我们人生的方向和高度的大问题。在林尚沃的一生中,也是如此。如果能克制自己的欲望,那么就可以保全自身,甚至是获名得利。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就会招来灾祸。

林尚沃虽然被朝廷封为五卫将,但是他清楚自己身为朝鲜首富不应该再占有权力,于是坚持拒绝。1833年,皇上特旨让他担任郭山郡守,皇命难违,他只得赴任。在职期间,他施行仁政,政绩卓著,被擢升为龟城府使。但时隔不久即遭朝廷严查与革职,离开了仕途……林尚沃这次出事的表面原因是所建豪宅与身份不符。

林尚沃在他的《稼圃集》序文里是这样说的:“丁丑年,在先父的坟庙下盖起了房子。房子上的椽子犬牙交错、错落有致,来往的人朝夕都能见到。别人觉得房子好像宫殿似的,可我对此称谓却不敢当。房子盖起来了,在房子的周围垒起长长的围墙,这样房子看起来比较壮观、豪华一些,但要满足远亲近戚们居住在一起的愿望,房子还是应当盖得更体面一些。”据说,林尚沃的房屋是一座拥有99间屋子的“大宅院”,亭台楼阁蔚为壮观。在等级制度森严的时代,大门的宽度是几尺、柱子的高度有多高等都有严格的限制。另外,私宅不得建有三门,不得有双梁两层的柱子,也不得使用附椽和刷漆涂彩。不仅如此,在日常生活方面也不能随心所欲,各种规矩繁多,如在吃饭时因身份不同而应分别使用金筷子、银筷子等。同样,头上的着饰也有“程子冠”(儒生平时所戴的帽子)和“平凉子”(平民百姓平时戴的帽子)之分。因此,林尚沃盖起了近百间的私宅就如同让平时戴着“平凉子”的平民百姓戴上皇家贵族的“程子冠”,是非常惹眼且有违法度的。他被微服的备边司一纸诉状送进了大牢,差点连性命都不保。

“屋大必有灾”,这并非耸人听闻,林尚沃没有克制住自己的欲望,才会修起这样有违规格的宅院,最终取祸。然而,这只是表面的原因,他应该清楚地知道,以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名声,即便是拥有小的私宅,也会成为别人议论的口舌。正如唐朝的御史大夫柳玭所言:“夫门第高者,可畏而不可恃。”一个人越是富贵、越是地位高,就越应当小心谨慎,而不能依仗自己的权势和财富胡作非为。可畏的原因就是,如果门第高的人在立身处世方面有一点失误,那么他的罪过就要比普通人大。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众人关注的对象,更是大家热衷探讨的话题,有一点过失就可能被舆论放大。不可恃的原因在于,门第高的人家本来就被人们所忌妒,即使有美好的品行,人们不一定相信;可是如果有了一点点差池,人们便会争相指责。林尚沃既是巨富,又是官员,集这两种特殊的身份于一身,自然会招来别人的妒忌,成为众人所指责的对象,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一个人富有了,却不被穷人指责;如果拥有了权力,却能被没有权力的人拥护,那么他做人就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林尚沃虽然没有完全做到,但至少也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为富不仁、为官不正。他锒铛入狱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一个女人——一个与他有着复杂渊源和深情厚谊的女人。

林尚沃到郭山担任郡守时,见到一名貌若天仙的官妓。所谓官妓,大都是因为父辈犯了罪而受到株连,被迫沦为下人。官妓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只有到了老年,若能出钱买一个年轻的女子代替自己,才能摆脱这一身份。林尚沃见到的这名官妓名叫松伊,他之所以对她念念不忘,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美貌,而是因为她像极了自己的一位好朋友——在洪景来之乱中被凌迟处死的李禧著。

林尚沃曾私下找松伊的养母打听她的情况,他十分肯定,松伊就是自己的莫逆之交李禧著的遗腹子。该怎样救这个女孩子出苦海?这是林尚沃了解到松伊的真实身份之后,一直在考虑的事情。

他做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决定,纳松伊为小妾,买一个女子代她做官妓,让她成为良民。对于一个地方长官来说,这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在此期间,林尚沃也疯狂地爱上了松伊。然而,政治斗争无处不在。这些年,朝鲜几易其主,形势已经和以前大不相同。林尚沃救下了叛臣的女儿,可以说是犯了一个极其严重的“政治性错误”,这也是他入狱的真正原因。

在朴钟一的四处奔走下,林尚沃得以出狱回家,但是他的人身自由受到了限制,被判“围篱安置”一年。这一年内,为了林尚沃的安全考虑,朴钟一坚决反对他再见松伊,林尚沃饱受相思之苦,有几次甚至不顾安危想要逃出去见她。

佛祖曾说,人之不愿放弃财与色,犹如贪舔刀刃上的蜂蜜,其实是根本舔不到的,但总有人不惜用舌头一再去舔,以致伤害了自己的舌头。人之所欲,莫大于色,色欲永无止境。为爱欲所溺的人如同手持火炬逆风而行,即便是烧灼了自己的手,他也不愿放弃。就连佛祖本人也曾感叹:“幸亏爱欲是唯一的,否则就没有人能修炼成佛了。”

正如石崇大师所预言的那样,林尚沃人生中的第三次危机已经到来,这最后一个诱惑就是松伊。而帮助他度过危机的戒盈杯也正式登场了。

戒盈杯只是一个普通的酒杯,杯内刻着“戒盈祈愿,与尔同死”八个字。但是,由于这个杯子是石崇大师所赠,所以林尚沃将其奉若珍宝,藏在家中的柜子里,谁也不让动。这一天,他却不得不把戒盈杯拿出来,因为今天的访客关乎他后半生的命运。

林尚沃虽然被释放,但是仍在家中“服刑”,而这次来的备边使正是当下的门阀大族。如果他看好林尚沃,那么林尚沃自然能够逢凶化吉;如果他不高兴,林尚沃以后的苦果子少不了。来人是一个贵族中常见的纨绔子弟,好酒好色,他在无意中看到了林尚沃珍藏的戒盈杯,便要拿出来用一用,林尚沃只好从命。

可就在林尚沃为他倒酒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满满的一杯酒,竟好像被人偷喝了一样,一点不剩。莫非杯子内壁有裂缝?可是桌子上一点酒都没有洒出来。林尚沃的注意力全部在这个杯子上,备边使却认为林尚沃对自己不敬,非要他重新斟酒。可是,众人试了许多次,还是如此,只要酒倒满,一会儿便消失了,谁也看不出其中的奥妙。林尚沃又尝试着往杯中倒酒,这次,他只倒了七分满,出乎意料的是,杯中的酒居然没有消失!

求满而不可得,难道这就是戒盈杯所蕴藏的奥秘?

正当林尚沃出神时,备边使却已经恼羞成怒,他认为这是林尚沃故意找一个附有鬼魂的酒杯来诅咒自己。一怒之下,他把酒杯扔出窗外,拂袖而去。林尚沃顾不上管那个掌握生杀大权的人,而是第一时间跑到屋外,捡起了那个破碎的杯子。奇怪的是,他在杯子上隐隐发现了一丝血迹。此时的林尚沃,已然明白石崇大师的苦心,戒盈杯意在让他戒除自己过多、过满的欲望,以求明哲保身。

此后不久,林尚沃被正式释放,重新获得了自由。原因就是那个傲慢的备边司觉得自己打碎了别人的传家宝,十分不好意思,于是在上呈的折子中替林尚沃说了很多好话。最终,还是戒盈杯帮林尚沃度过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危机。

◎修商成佛

危机虽然过去了,可是林尚沃的心里却有了新的疑问:戒盈杯到底是何人所制?石崇大师与戒盈杯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为了探寻戒盈杯的秘密,他孤身一人来到京畿道广州。这里有专门为皇家制造瓷器的燔造所,每年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都会聚集到这里,为皇家制造瓷器。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一点眉目,戒盈杯是一个名叫禹明玉的匠人所制。

禹明玉是当代烧制白色匣燔瓷器的第一名匠。他的一生坎坷不平,充满了挫折与不幸。他出生于富贵之家,享尽了各种荣誉和快乐,曾沉迷于美酒与女色,中年之后幡然醒悟,倾尽全身精气打造了戒盈杯,而后音信全无。

心有不甘的林尚沃又回到了金刚山秋月庵,打算当面向石崇大师请教。可是,正如他所预感的那样,石崇大师已经在不久之前圆寂。戒盈杯上的“与尔同死”并非虚言,而是大师对自己死亡的洞察。通过住持之口,林尚沃了解到昔日的第一名匠禹明玉正是今日的大德高僧石崇。

虽然是林尚沃自己在经商,但是他为人处世的内核却是在践行石崇大师的佛学理念。从对生死的参悟到对欲望的克制,再到戒盈杯;从“救人的刀”“杀人的刀”,再到“散尽所有,急流勇退”,石崇大师可以说是他精神上的指引,是他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精神支柱。诚如林尚沃在《稼圃集》自序中所写:“生我者父母,成我者一杯。”

如今,精神世界的支柱轰然倒塌,林尚沃忽然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已经了无依附。他虽然有妻室、有仆人、有后代,可是他在精神上却成了一个彻底的孤独者。30年前,自己下山时,石崇大师的谆谆教诲仍在耳畔;30年后,寺庙依旧,佛像依旧,只有人阴阳两隔。这30年,林尚沃经历了太多太多,如今想来却恍如一梦。人生不也如此吗?即便曾经权倾天下,即便曾经富甲一方,即便曾经名动四方,最后都会化为乌有,一切成空。

林尚沃在大殿内庄严的佛像前跪了下来,开始叩头。他决心要跪拜1000次,这到底是对石崇大师的感念,还是对佛祖无边佛法的敬畏,抑或只是为了排解自己内心的空乏与愤懑,他已经分不清。他只是虔诚地跪拜,一百下,两百下……虽然年迈的他已经精疲力竭,但是他仍然极力地控制着自己,激励着自己,一定要完成在佛像前立下的宏愿。

1000次跪拜终于完成了,寺庙的法钟也开始鸣响。林尚沃就这样趴伏在地上,听着清晨的钟声,老泪纵横。在这一刻,林尚沃的内心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沧桑巨变,没有人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次秋月庵之行,让他大彻大悟。他在《秋月庵晨钟》一诗中写道:

野村喔喔呼更鸟,

山寺隆隆报晓钟。

天风欲破人间梦,

引下千层万丈峰。

从秋月庵回来之后,林尚沃做了三件事:一是把原来的豪宅拆掉,恢复成以前的样子;二是去郭山把松伊的身世告诉她,然后斩断情丝,永不再见;三是将自己的生意全部交给朴钟一,从今之后,做一个“歌者”。

拆掉原来的豪宅,这在许多人看来都不可思议。他的夫人就曾质问他:“这么好的房子,为什么要拆掉?您可是为此付出代价了的!”林尚沃只是微笑着回答:“我拆掉这房子是为了盖更大的房子。”

夫人急忙问:“那么,您到底想在什么时候、在哪儿盖更大的房子?”

林尚沃没有说话,只是指了指自己的胸口。

至于放下经营权对他来说更是易如反掌,朴钟一是自己的老伙计、老朋友,把经营权交给他,林尚沃一万个放心。

“从今以后,商业上的事全要劳烦你了。”林尚沃握着朴钟一的手,郑重地说。

“您现在可是朝鲜八道的首富,您的生意如日中天,不经商,您要干什么?”

“我要做一个歌客。”林尚沃答道。所谓“歌客”,就是善于作诗和吟唱的人。他们居无定所,漂泊无定,是靠乞食为生的歌人。

林尚沃此后在自家的院子里建造了一个小莲池,莲池周围种了树,栽了花,池塘边还盖了一座小房子,并自号“稼圃”,意为“在菜地种菜的人”。自那以后,他就像一个种菜人一样隐遁起来,过着隐居生活。

在这三件事中,最难办也最不容易斩断的是情丝。

林尚沃是如此热烈地爱着这个女子,这个女子又是如此深情地盼望着他早日归来。可是林尚沃很清楚,爱欲对自己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很早以前,佛祖就在经典中说过,爱欲是生死的根源:天下众生,本有各种爱情、贪心和淫欲,因此生死就是轮回。由于淫欲,才产生了人的性情和生命,因此轮回的根源就是淫欲。人若被爱欲所纠缠,内心就会沉迷混乱而目不见道。仿佛搅动清澈平静的水而无论如何也看不到自己的影子一样。只有抛弃爱欲,清除爱欲的污垢,才能得道。

就像佛祖所说的一样,林尚沃只有离开松伊,斩断爱欲,心中的污浊才会完全沉淀下来,才能摆脱生死的轮回。或许,这对松伊来说,也是一种解脱。是让她在盼望、等待、焦急、欣喜、悲伤的爱欲中解脱出来的唯一方法。

“既不要拥有你所热爱的人,也不要拥有你所憎恶的人。见不到所爱的人非常痛苦,而见到憎恶的人也非常痛苦。因此,不要特意制造爱情,爱情是憎恶的根本,没有爱情和憎恶的人,也就没有任何束缚和忧虑。”正是为了达到《法求经》中所讲的无拘无束的境地,林尚沃才毅然决然地和自己的情人松伊彻底告别。直到去世,他也没有再去郭山。

1855年初秋的一天,林尚沃像往常一样,早起,洗漱完毕。然后他让朴钟一拿来笔墨纸砚,在纸上写下:

死死生生生复死,

积金候死愚何甚。

几为闲名误一身,

脱人傀儡上苍苍。

这时的林尚沃已然感觉到自己大势已去,这首诗也可以说是他的“临终偈”。看破生死,看透名利,林尚沃终于完成了石崇大师对他的期望,也实现了自己最终的价值,修商成佛,“脱人傀儡上苍苍”。

写罢这首诗,他又给朴钟一留了几句话,这就是他的遗言。虽然遗言内容没有完整地保存下来。不过有一点很清楚,他死后没给子孙留下任何遗产。

就在这一天夜里,林尚沃撒手人寰。

佛教讲求“空手而来,空手而去”,林尚沃在商界叱咤风云,积累下千万家资,而后又散尽家产,成为一个普通的“菜农”。正像他在诗中所描绘的那样,抛弃了人间的世俗,是个只身来去的歌者。

林尚沃走了,他留给世间的不只是一个传说,更是无穷无尽的做人智慧、经商智慧、禅的智慧。

同类推荐
  • 怎样从男孩变成男人

    怎样从男孩变成男人

    生活在阳光下,少年时代的男孩,真是幸福无比,他们像鸟儿,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怎样从男孩变成男人,家庭教育,从小培养孩子成长,学习做人处事
  • 感谢压力

    感谢压力

    代人最常见的精神问题就是巨大的生活压力,因为压力我们变得烦躁不安,进而导致各种疾病,而冥想(Meditation)是缓解压力的一个好方法。作为一种精神实践,冥想在佛教中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对于都市中的人,在身体、心智、情感,心理和精神等多个层面,冥想能帮助人们顺利走出困境,为自己营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间,不仅使心灵获得最大的安定,身体也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
  • 贺卡题辞(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贺卡题辞(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淡然:幸福的人生不较真

    淡然:幸福的人生不较真

    《淡然:幸福的人生不较真》讲述在这个忙碌的、充满诱惑的世界上,生活的焦虑和工作的压力,常常让我们无法开心和快乐起来。于是,就出现了一些社会现象。比如:有些人患得患失,有些人苛求完美,有些人悲观失望,有些人烦躁不安等等。这一系列的现象都让我们痛苦不堪,甚至有人开始抱怨命运、抱怨社会的不公。其实,与其说是这些外界因素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让我们的生活少了份安宁,倒不如说是我们的内心少了一份淡然,少了一颗平常心,毕竟有些东西是强求不来的。
  • 思维模式决定成败:影响一生的20种思维

    思维模式决定成败:影响一生的20种思维

    本书将人类的思维模式分为两大类:有利于成功的思维模式和倾向于失败的思维模式,透过对“成功模式”和“失败模式”的系统性对比,论述了成功与失败的深层次原因,如同绿灯行(油门)、红灯停(刹车)的交通指令(操控系统),指导着我们启动“生产成功的流水线”以创造成功,提醒着我们关闭“生产失败的流水线”以规避失败。
热门推荐
  • 无限之圣杯降临

    无限之圣杯降临

    |被无良主神拉入无限世界的全能型神秘少年||现世的隐秘,空间的危机,自己存在的意义,都要努力探寻||不拒绝黑暗,不忘记光明||这样的他,能否被世界温柔以待|
  • 最强纹章

    最强纹章

    ……“少年,为何如此执着?”陆天闻言,溅满朋友和敌人鲜血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表情波动…“因为…”他一字一顿地说,“…我要与这个世界为敌!”
  • 快穿之女主你皮了

    快穿之女主你皮了

    她,是一个富有神秘色彩的人。他,是一个痴情难忘的人。他为了她,甘愿进入万千世界,一次又一次的寻找她。她为了他,甘愿自爆而亡,让他存活。年少时,他记得她最喜欢吃奶糖,最喜欢喝奶茶,最喜欢他。虽然有些毒舌,但他知道她只是有些傲娇罢了。可是……万年一遇的命运之轮选择了他.她为了他,甘愿进入命运之轮感受轮回之苦。他苏醒了,神色慌张的到处寻找她,最后,却只留下了她的噩耗。“筱筱,爱过你,这辈子也值了”“筱筱,快来看!这就是我们的恋爱方程式!”“筱筱……”“筱筱……是谁……”“璃,爱过你,我悔了。”“璃,这是什么新的方程式吗”“璃……”“璃,你真的不记得我了……”“我,白筱,愿以积攒的所有碎片来换取夜璃之魂,我咒你,孤独终老!”“筱筱,不!你回来啊!”万年后……一个容貌英俊的男子站在一座宫殿前,手中拿着一束奶糖做的玫瑰花,他望着宫殿,笑了笑说:“筱筱,你真是狠心,明明知道我最爱你,还开玩笑呢,你什么时候回来啊!”男子像小孩子一样哭泣着,最后走向最华丽的那间房间,望着冰棺里那个依旧美丽的身影,他与她共同躺在了冰棺里继续沉睡……“我,等着你归来……”
  • 月寒微凉

    月寒微凉

    她是举世傲娇的朝露公主,他是身世凄迷的非花殿主。“你叫什么名字?”“沐凉言。”“金玉良言?”“非也非也,薄凉无言是也。”慧黠闪着精明的星辉,不点而朱的唇,微微上翘。“公子,你长得恍若天人,我见之难忘,不然就依着我,随我回宫吧!我定将你好好收藏。”苏寒澈轻摇着手中的折扇,似笑非笑的一双眉眼,不露一丝波澜,“哦,定将我好好收藏?倘若你要是把我弄丢了,该当如何?”“那就让我这一生都得不到所爱之人,孤独至死。”“只不过,当初的随口之言,就真的成了现世报,苏寒澈,对不起,当初欠你的我现在通通还给你。”当沐凉言跪在行刑的刀下,那把斩杀无数人的刀斧闪着摄人寒颤的冽光,沐凉言笑了,倾世容颜,独得娇宠冠极后宫的她,也有今日,这就是世间最大的讽刺。简介实在是无能者,麻烦各位看看正文吧。
  • 南武林北江湖

    南武林北江湖

    澄江为界,天下两分,自大乾南渡,此等局面以有一百八十余年。如今南方大乾朝堂混乱,昔年武林旧事再起,局势波诡云谲;而北方大苍治国无道,民不聊生,义军自江湖而起,则烽烟之下,往日恩仇必将分明。那一年,大乾尚在,大苍未亡,一个怀揣光明的年轻公子带着满心的希翼,走过大乾武林,渡过澄江,来到大苍江湖。
  • 摄政王家的小狐狸

    摄政王家的小狐狸

    别人的重生都是识人不明骗财骗色诛九族,叶婷晚的重生就不一样了,自己病死的。 对,病入膏肓药石无医的那种。父母健在,九族尚好。但是,别人重生都还是个人,为什么自己在一只狐狸身上。 当只狐狸也就算了,怎么还稀里糊涂成了某腹黑王爷的爱宠了。 好吧!爱宠也没什么。 但这货为什么总是动不动就占我便宜。狐狸也得要贞操呀!
  • 心理学

    心理学

    心理学在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是一本可供师范专业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使用的心理学教材,本书充分反映现代心理学学科发展的丰富内容和知识特点,体现时代精神,主要从心理及其实质、感觉与知觉,意识与注意,记忆与思维,想象与创造力智力与能力,情绪与情感,需要动机,人格,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也包括对现代西方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派别及人格评估方法等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和测验方法等的介绍。体例设置上,各章节设置了学习目标、内容提要和“本章思考题”。
  • 想要一个完整的家

    想要一个完整的家

    全部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我相信也有很多人跟我经历过相同的事情,请大家细心地读完!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 还好那时是你

    还好那时是你

    在我最美好最充满期待的年纪里,能够遇见你是我的幸运
  • 那时泪雨

    那时泪雨

    听李威说他和张霞在老家开了一家冰淇淋甜品店已经准备开分店了;柳永和利娟也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其他人消息全无,我用家里的资金办起了一家婚纱影楼,名字就叫晶天新娘,现在想起离别时那天的小雨和脸上滑落的不知名的液体,我最重要的四年时光就在这所藏满了我们喜怒哀乐的大学内。那时泪雨,那时明月,那时年少的我们,和我们不知所措的爱情,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