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100200000004

第4章 松下幸之助 将事业变成一种信仰

Panasonic——相信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曾与这个名字发生过交集:它可能是你第一部随身听的名字,也可能是你昨天刚买到的摄影机的名字,它可能是你家中的电视,也可能是你办公室里的一台打印机、传真机……

如今,松下生产的电器已经走入千千万万的家庭,人人都知道松下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跨国公司,它的年营业额已经达到1000亿美元,位居世界500强的第50位(2011年数据)。我们不禁要问,这样一个实力雄厚的企业,究竟是如何炼成的?

提起松下王国,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松下幸之助。他是日本著名的“经营之神”,他是松下王国的缔造者,是无数年轻人创业的偶像。然而,除了这些世俗的名号之外,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佛教徒。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因为佛教的信仰,才使得松下幸之助参悟了经营的真谛,让他的事业从简单的创业变成一种泽世的功德。

松下集团究竟是如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松下幸之助又是如何找到自己精神的归宿,并以此来推进自己的事业?就让我们一道,去了解松下成长背后的故事。

◎鱼和熊掌的抉择

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要做出选择,买菜的时候、选衣服的时候,选择专业的时候、选择行业的时候,挑选恋人的时候、想要结婚的时候。有些选择,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微乎其微;有些选择,却可能决定我们的一生。在鱼和熊掌之间,我们又该听从谁的指引?做出怎样的选择?

在日本和歌山市,沿着关西县东行约8公里有个村庄,村里有一棵树龄高达800年的老松树,因而村里人大都姓“松下”。这里就是松下幸之助出生的地方,在地图上的名称是日本和歌山县海草郡和佐村千旦之木。

1894年11月26日,松下幸之助在这里降生,作为家中8个兄弟姐妹中的老幺,他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的父亲松下正楠,是当地的一个小地主,在村子里担任村民代表的职务。虽然他的家世并不显赫,却也衣食无忧,松下的幼年时代,过得平凡而幸福。

然而,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卷走了他们的房子和财物,全家人顿时陷入绝境。为了改变自己的境遇,进取心极强的父亲开始到交易所去做投机买卖,不幸把祖辈留下来的土地和房子都赔光了。一家人迫不得已,离开了千旦之木,到和歌山市讨生活。

没有了固定的经济来源,一家人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雪上加霜的是,在松下幸之助入小学的时候,大哥、二哥和大姐相继染病去世,年幼的他成了全家人唯一的希望,也开始慢慢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任。就这样,在他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被迫辍学,到大阪的一家火盆店做了学徒。

这时的松下幸之助只有9岁,可以说还懵懂无知,在父亲的安排下到了火盆店,每天的任务就是帮店主看小孩,顺便用砂纸擦火盆。一个9岁的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出门在外,内心的孤寂可想而知。幸好,这样的生活只持续了3个月的时间,他便转到了脚踏车行当学徒。在这里,他找到了新的乐趣。

当时的脚踏车在一般人眼里还是稀罕的东西,只有有钱人才买得起。因为工作的缘故,干完平时的杂活,他也可以练习骑脚踏车,这可以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当时,各地纷纷举办脚踏车竞赛,为了能取得好成绩,松下幸之助每天早晨四点半就要起床,跑到竞赛场练习。连日的苦练终于换来了回报,他好几次都在竞赛中拿了第一名。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这对松下幸之助来说是最快乐不过的事情,也就是从这时候起,他养成了坚韧的性格。无论做什么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11岁的时候,他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选择——做学徒还是读书?当时,母亲和姐姐也从和歌山搬到了大阪。姐姐在大阪的储蓄局计算事务所里找到了一份差事,当时局里刚好招工友,母亲就想让他去试试。母亲对他说:“幸之助,你连小学都没毕业,以后读书写信都不方便,所以,利用这个当工友的机会,夜间就可以到附近学校去读书。”

四年级就离开学校的松下幸之助多么希望可以有机会继续学习,当工友可以和母亲、姐姐一起住,晚上还能去夜校读书,当然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于是他再三央求母亲帮助自己换工作。可没想到这件事却遭到了父亲的反对。父亲对松下幸之助说:“你妈要你当工友,夜间去读夜校,我反对。希望你继续当学徒,以后做生意。我认为这是最好的一条路,不要改变志向,继续做学徒吧。我知道现在有好多连一封信都不会写的人,都能做大生意,手下用很多人。只要生意做成功,就能雇用有学问的人,所以绝对不要想去当工友!”

一面是半工半读,一面是继续做学徒,在这两者之间,究竟应该如何取舍?年仅11岁的松下幸之助自然不会考虑得那么长远,甚至连未来的方向都没有找到,不过他决定听从父亲的话,继续当学徒,而后走上从商之道。

对于当初的选择,松下幸之助后来在自传中回忆说:“现在回想起来,父亲的想法是了不起的。一想到我有今天,便感到父亲的判断正确。这并不是我为自己的没有学问而辩护。不错,学问很可贵,可是如果不能活用的话,反而会成为包袱,阻碍一个人的发展。我暗自想,没有上学,反而使我提早领悟到另一方面的道理,才有今天的成就。有福气得到学问的人,要小心不使学问成为包袱,真正地活用它,为人类、为世界做有意义的事。这样,学问才是可贵的,做学问才有意义。”

许多时候,选择都是沉重的,这意味着你不得不放弃许多事情。可是,比选择更困难的是坚持,没有人知道,一个人究竟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才能始终忠实于自己的选择。

1906年9月,父亲突然去世,年仅12岁的他,成了家中唯一的男子汉,开始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由于父亲做投机生意,赔光了祖先的遗产,因而到他死的时候也没能挽回自己的声誉。为了遵从父亲的遗训,也为了完成他未竟的事业,松下幸之助更加坚定了自己从商的决心。15岁的时候,他离开了脚踏车店,进入大阪电灯公司,自此开启了他的电器生涯。

进入电灯公司,可以说是松下幸之助一生的转折点。在这里,他如鱼得水,从一开始的见习生顺利升职为正式技工。由于他技术好,年龄又小,经常被派到高级住宅去作业,有时还会被客户指名担任特殊工程。在7年时间里,他做遍了所有的工程。其中有许多规模大、难度高的任务,像每日新闻社在滨寺公园开设的海水浴场的电路铺设、芦边剧场改建为电影院等,这些任务对于一个20岁的青年来说,是过重的,可是当时的松下幸之助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成了名副其实的工作狂。这不仅仅是为了生存、为了薪资,“当我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之后,就对自己有了很大信心”,他在这份工作中找到了生活的乐趣。此后的几年,松下幸之助一直在电灯公司就职。他利用晚上的时间到夜校学习,甚至还在20岁的时候,就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结婚。

22岁的时候,松下幸之助再次遇到了关乎未来命运的选择——做检查员还是创业?

由于松下幸之助的工作出色,22岁的时候被升职为检查员。这是许多工人梦寐以求的职位,每天的任务就是去客户家检查前一天技工所完成的工作,十分轻松。起初,松下幸之助从繁重的工作岗位上走下来,换了一份轻松的工作,十分得意。可是过了几个月,这样轻松的工作却让他觉得若有所失。他每天9点从公司出发,两三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当天的工作,然后回公司聊天或者到处闲逛,这样的日子原本是他梦寐以求的,可是得到之后,他体会最多的却是空虚。

由于精神上缺少紧张感,疾病伺机而入,他患上了肺尖炎,医生建议他静养一个月。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开始反思过去,反思自己的生活。人人都向往安逸而又待遇好的工作,我现在拥有了,为什么还不快乐?我的下半生是不是继续过这样的生活?我想要的是什么……

这些问题每天萦绕在他的心头,他感觉到自己要想恢复以前的状态,就必须做出改变。只有不停地工作、不停地创造,自己才会感到充实,才会享受到生命的乐趣。这时,他又想起了自己之前制造的电灯插座。

那是他还没有升任检查员之前,花费了很多心血制成的一个电灯插座。他对自己的新作品十分满意,满怀信心地拿给主任看,希望能得到领导的肯定。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主任一口否定了这个产品。现在,他重新拾起了制作电灯插座的念头,决定辞去工作,一心一意地改良插座,就像父亲说得那样“继续做学徒,将来以商立身”!他毅然决然地递交了辞职报告,踏上了自己创业的路。

当时,他的退休金、薪水和储蓄加起来不到100元,甚至都不够买一台机器。没有厂房、没有合伙人、没有经济支持,他所拥有的,只是一个不成型的插座模板和满腔的创业热情。就这样,在万事不备的情况下,他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孕育了15年的婴儿

无论是新生儿的成长,还是一个企业的发展,起步阶段都是最为艰难的,松下幸之助常把松下集团最初的15年比喻为“胚胎期”。松下集团的发展充满了辛酸和坎坷,同时也收获着成功和喜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究竟是什么让松下集团一路披荆斩棘迎来了自己的新生?

许多人都知道佛教,知道和尚要参禅、打坐、诵经,还应遵守五戒十善,不能吃肉,不能喝酒,不能娶妻,但大多数人却对禅宗知之甚少。那么,什么是禅宗呢?

简单来说,禅宗就是佛教与中国文化相结合而诞生的一个佛教宗派,从天竺来到中国的达摩就是禅宗的祖师。我们经常提到的六祖慧能,就是将禅宗发扬光大的人。相传,当年释迦牟尼在灵山为众弟子说法,众人坐下之后,只见佛祖手持一花,默默不语。众人面面相觑,不解何意,唯独摩柯迦叶对着佛祖微微一笑。释迦牟尼便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咐嘱摩诃迦叶。”

这就是禅宗的由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见心明性,顿悟成佛”,这也成为禅宗最核心的思想。对禅宗来说,吃斋、打坐、念经都是无用的,人们所要做的就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顿悟成佛。正如日本著名禅师铃木俊隆所说:“做任何事,其实都是在展示我们内心的天性。这是我们存在的唯一目的。”

可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我的兴趣是文字,可是家长和老师们都说,学文没有前途,将来不好找工作,连自己也养活不了——事实上,许多人的确如此。我应该遵从自己的声音,还是应该听从别人的建议?

我是真心地喜欢这位姑娘,可是,我们两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消费观念也不同,这些会不会影响到我们未来的生活?我应该听从自己的内心,还是向现实妥协?

许多时候,我们都生活在纠结之中,不知道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甚至是懂得越多,了解的知识和信息越多,就越纠结。遇到这样的情况,禅者是怎么处理的呢?

禅宗不讲知识,甚至视知识为最大的敌人,在知识的领域里,人们会因为别人的声音而迷失了自我。所以,禅者在追寻自我的过程中,其过程和手段,往往不顺人情,不合知识,甚至是违反常理的。维摩禅祖师善慧曾作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其目的就是希望可以破除一般人对知识的执着,消除人的迷妄和分别意识,以进入更加纯净的心灵境界,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而后听从它的指引。

松下集团在最初发展的15年里,曾遇到过许多的风险,松下幸之助正是如禅者一般,抛却知识的蒙蔽,只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才让自己的企业化险为夷、赢得新生。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战后的日本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这一年,松下幸之助和自己朋友合伙开办的松下电器制作所也开始正式运营。当时,由于技术不够发达,合成原料的制法被看作是一个工厂的机密,多半是由工厂主人的兄弟或近亲负责。可是松下幸之助觉得,如果把它当作机密技术,在制作过程中就得多费些心神,在经营上并不合算。所以,当其他工厂都在想方设法地保护自己的秘密的时候,松下幸之助却完全对自己的员工开放。即便是第一天进厂的职工,只要他觉得那个人可以信任,就会毫无保留地传授。

当时,曾有许多同业者警告他说:“松下君,那是危险的。你把那么重要的机密技术教给进来才一天的人,等于把技术公开,这样一来,等于制造竞争的同行,你自己要受害的。应该多多考虑啊!”而他却在自传中坦承:“员工彼此信任,比什么都重要。”他一直这样说,也是一直这样做的,因而在当时的制造业中,松下工厂的发展特别快。原因很简单,他把每一个员工都当作“自己人”,所以员工也开始把松下工厂当成自己的事业。

后来,有一位同行也搬到了大开路,成了松下机器制造所的邻居。那家制造所的老板名叫K,由于是同行,大家总免不了要互相竞争,你加班到10点,我就加到11点,双方都在比着拼着往前冲。一年之后,K的工厂搬走了。几年后,K回来拜访松下幸之助,被松下工厂的兴盛吓到了,他没想到一个小厂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可以发展得如此迅速。于是心悦诚服地向松下幸之助请教:“我也是下了相当大的苦功,可总是不顺利。偶尔顺利就会遇到倒账,或是所依赖的店员要辞职,等等,至今尚不得志。同时开始做生意,你却一天比一天发达,一帆风顺,真是奇怪。”

松下幸之助告诉他说:“像你那么认真工作,事业仍然不成功,在我看来,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我一向认为,事业有大小之别,可是,付出多少,必定会回报多少。常常有人说做生意有赚有亏,就在赚赚亏亏之间,事业会发展下去的。我可不这么想。我认为生意是拼出来的,跟真剑决斗一样,绝对不可能在砍掉或被砍掉之间,慢慢获胜。同样的道理,做生意,下多少功夫,必定能获得多少成功。如果不是这样,那一定是因为经营不得当。生意人,若把买卖看成‘时也,命也’‘有时亏,有时赚’是根本的错误。我们一定要相信,做生意是:不景气也好,景气也好,都能够巩固进展的基础。这一点,好多成功人士的事迹可以证明。所以,你首先要改正你那种世俗的、没有信心的观念才行。”

许多人觉得做生意就是有赔有赚,可是在松下幸之助看来,做生意的目的就是为了“赚”,无论时局如何、经济形势如何,经营者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巩固和扩大自己的事业。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与众不同的理念,有了对成功的渴望,他才能不断地克服困难,不断地壮大自己的企业。

信念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没有人可以很明确地做出说明。不过,松下幸之助在自己的自传中,却充分肯定了信念的作用。

一开始,松下电器制造所制造的电灯是由山本商店独家销售的。尽管双方的合作是一件互利共赢的事,但是由于经营理念的不同,在销售方法上山本和松下幸之助存在意见分歧。当时,炮弹形的灯泡是市场的主流,十分受欢迎。而松下工厂刚刚研造出一种角形灯,也想投入市场试一试。由于山本商店买断了松下工厂电灯的销售权,松下幸之助不得不请山本氏做出让步。可是,强硬的山本氏无论如何也不答应松下幸之助的请求,最后,双方协定由松下幸之助拿出1万元现金,自行销售角形灯。

当时这项新产品刚设计好,还未经过市场的检验,究竟是好是坏谁也不晓得,在这种情况下拿出1万元的巨资对松下幸之助来说,无疑是一次故意的刁难。山本氏的目的无非是要打消松下幸之助自行销售角形灯的念头,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松下幸之助居然答应了自己的无理要求!

山本氏开始为松下幸之助的执着所打动,为了表示自己的敬意,他特地请了松下幸之助到高野山去吃饭。高野山是日本佛教密宗真言宗的本山,也是世界各地求学东密佛法的圣地,许多人都说“高野山之于日本相当于拉萨之于中国”。松下幸之助对这一次高野山之行,印象十分深刻,几十年后他在自传中这样写道:

我从来没有去过高野山,这是头一次。1万元变成高野之行,印象也特别深刻。这座高野山有弘法大师从唐代中国带回来的“试运石”。我们走过那块石头前时,山本氏说:“松下君,这块石头是弘法大师从中国带回来的‘试运石’。能够把这块石头抱上架子的人,表示那个人的运势很强。”山本氏自己先试,怎么也抱不起来。接着,木谷总经理也试,还是抱不起来。我突然想,今天我付出1万元才被带到高野来,到底今后命运如何,不妨借这块石头问问。我在心中把意思向神明说清楚,然后试着抱。说也奇怪,三个人当中最没有力气的我竟轻松地抱起了石头。真是不可思议的奇迹!这一瞬间,我的心中产生了强烈的信念:“角形灯一定能成功!”

这次高野山之行,坚定了松下幸之助自行销售角形灯的决心。回到公司后,为了加大宣传力度,他做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决定——免费提供1万个角形灯样品给市场。当时,一个角型灯的售价是1.25元,也就是说,角形灯在还没有盈利之前,除去生产成本,就又额外增加了两万多元的成本。问题是,只有电灯是不行的,还要配备相应的干电池,已经无力投入更多资金的松下幸之助又做了一个破天荒的决定——说服电池公司免费为自己提供1万个电池。

如今看来,这两项决定都是前所未有的:一方面要把自己的产品免费提供给用户;另一方面,还要劝说别人免费把电池提供给自己。人人都说商人是唯利是图的群体,如果说把自己的产品免费给用户是割自己的肉,那么让别人免费提供商品无疑是割别人的肉,这可能吗?

松下幸之助找到当时冈田干电池制造厂的老板,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他,请他帮忙免费提供1万个电池,一起配送。冈田氏的惊讶可想而知。松下幸之助胸有成竹地劝说:“冈田先生,你吃惊是肯定的。可是,我十分有把握,所以才敢这么做。但我不会向你白要,我们可以附带条件。现在是4月,我保证在年底以前卖出20万个,到时候请你赠送1万个给我。如果卖不到20万个,你就一个也不给。我有信心,所以我敢先向你要那免费的1万个。怎么样?”冈田夫妇不得不佩服松下幸之助的魄力,最后,他们笑着答应说:“松下先生,你真了不起!我们做生意15年来,从没有人来这样跟我们谈生意。好吧,年内若能销售20万个的话,就赠送1万个给你。”

事实证明,松下幸之助并非夜郎自大,角形灯试销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第一年便售出47万个,角形灯生产也成为松下工厂的支柱产业。对于这次“冒险”的做法,松下幸之助自己也在自传中说:“松下电器后来规模更大,却再也不敢冒这么大的险。”

对于经营者而言,事业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重要的不是他们能在得意时乘胜追击,而是可以在失意时“杀出一个黎明”。

1927年,日本银行业发生动荡,许多银行纷纷倒闭。虽然松下幸之助凭借良好的信用使自己的企业幸免于难,但是1930年政府的财政紧缩政策却让他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当时,国家颁布了黄金解禁的政策,引起财经界一片混乱。不但物价下跌,而且销售量也锐减。报纸每天都在报道工厂萎缩或关闭的消息,还有员工减薪及解雇,产生了很多劳资纠纷。财经界的不稳定,带来了社会的不安定,情况越来越严重。甚至当时的财政部长井上准之助也被暗杀。在这种情况下,松下电器也和其他行业一样,销售额下滑,产品大量积压。新建的工厂由于资金短缺,挣扎在倒闭的边缘。而这时的松下幸之助,也因为健康问题而躺在病床上,真应了那句老话“屋漏偏逢连夜雨,行船又遇打头风”。

当时,替松下幸之助管理工厂的两位朋友经过慎重考虑,做出了一个决定:为了应对销售额减半的危险,生产量只好随着减半,同时员工也要减半。这是许多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一贯做法,缩小规模,降低成本,静待经济复苏。可是没想到,松下幸之助却不同意这个做法。他说:“生产额立刻减半,但员工一个也不许解雇。工厂勤务时间减为半天,但员工的薪资照全额给付,不能减薪。不过,员工们得全力销售库存品……如何使员工们有‘以工厂为家’的观念,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所有员工都必须照旧雇用,不得解雇一个。”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工人们最害怕的就是下岗和失业。松下幸之助不减薪、不裁员的决定,无疑大大鼓舞了工人们的士气。他们都做出保证,一定会大力推销工厂的产品!令人吃惊的是,在困难时期,松下公司所生产的产品,由于员工的倾力推销,不但没有滞销,反而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创下公司历年来最大的销售额,解决了公司的危机。后来,松下幸之助在回忆录中说:“松下电器‘任何事情,只要坚持到底,最后一定会成功’这种强而有力的信念,就是在此时培育出来的。有了这次经验,松下电器的经营可以更大的信心向前迈进。”

依据经济学界或者是以往人们应对经济危机的经验,在经济萧条时期,人们应该节衣缩食,工厂也应减量生产,静待政府的调控或者外来因素的“救援”。而松下幸之助却有截然不同的见解,在他看来,为了要达到繁荣的目的,应该要“活动,再活动”。本来走路的地方,要改骑脚踏车;本来骑脚踏车的地方,要改开汽车,借此提高活动效率。东西用得越多越好,这样才能促进新旧产品的更新循环,工业技术才会更加提升,才能消除不景气,实现繁荣日本的目标,国民才会有朝气、有干劲,国家才会富强。

松下幸之助只接受过4年的正规教育,对经济学理论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政府的紧缩政策,让不懂学术理论的他感到一头雾水。没有了可以依赖的“金科玉律”,他只能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应对,他采取了与众人截然相反的方法,最终让企业在危机中获得新生。

松下幸之助后来很庆幸自己没有为世俗所动,没有被知识左右,他说:“当时我采取了相反的方法。否则的话,我自己也会被拖进旋涡里去。”

◎企业和我的第二次生命

在松下幸之助创业的过程中,一直都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高野山之行对他产生的影响,而在此之前,幸之助就曾向真言宗的加藤和尚取过“经”。

加藤先生的童年是在寺院度过的,30岁时患了一场大病,3年不能站立,由于一心信佛,依靠佛的力量才能走路,由此加深了他对佛的信仰,终于入了真言宗的僧籍,被任命做“权中僧都”。但他并没有自己的寺院,也不是靠做和尚生活的人。松下幸之助在京都住家执行业务时,加藤先生与他同住一室。那时的松下幸之助,生活中有许多迷惑,常被种种欲望困扰,经常失眠,过着没有精神、没有灵性的生活。

他向加藤先生倾诉自己的苦恼和困惑,加藤先生开解他说:“如果常常失眠,事业做得再大也没有用。我已经70岁了,一躺下去就呼呼大睡。到底谁才是人生的成功者呢?你的公司有5000个员工,你是他们的首领。我虽然是寄居在你家,心情却平静,不知道什么叫失眠。你真可怜。好好拜佛吧。”

这时的松下幸之助,一心想要恢复自己的精气神,便问道:“我的失眠什么时候才会好呢?”

“按照现在的生活方式,到死也好不了。我不大好意思开口,你的欲望太深:又要事业发达,又要钱,又爱名誉,又想服务社会,又希望员工高兴,又想游山玩水,又想身体健康……这样继续下去,失眠是不会好的。即使不全部丢掉,也该有所节制才好啊!”

这时的松下幸之助,创业刚刚获得成功,一心要壮大自己的企业,做出更大的事业。对于加藤先生的话,虽然相信,却并未放在心上。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忙,他有太多的抱负要去施展,哪里有时间关照自己的内心呢?不过,这次谈话为他后来的皈依埋下了伏笔。

金融危机的冬天直到1932年才过去,当时的内阁提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财经界人人面露喜色,松下幸之助也准备借机大干一场。就在这时,他的一个经销商U氏却来劝说他信教:

松下先生,说实在话,我自从几年前开始,样样不顺利,不幸的事情连续发生,使我很头痛。我的某位朋友一直劝我信仰宗教,那位朋友经常带我去听教理。起初,我实在不怎么感兴趣,半推半就地去听了一两回,慢慢地产生感谢之念,才知道我以前对事情的看法完全是错误的。以前什么都不顺利,是应该的。而现在的我,对任何事情都心怀感激。以前令我暴怒的事,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可笑。心胸突然变得开朗,不安的心情也随之消失得无影无踪,每天都能快乐地工作。后来,去参拜的次数越来越多,对自己能够信仰宗教感到非常的愉快,店里的生意也越来越顺利。这才使我领悟到,人生是很有意义的。

松下先生,你现在很幸福,是企业界的成功者,看到你的经营作风,感到你是我的知己。私底下,对你的人格非常敬仰。你这样的年纪就有这样的作为,未来你的锦绣前程是无可限量的。

像你这样的人,若能走上信仰之路,以宗教的信念去推进你的事业,一定会如虎添翼,获得更高层次的成功。因此我来劝你信仰宗教,把我的快乐分享给你,请你好好考虑,最好和我一同去参拜一次。好吗?

U氏的真诚、热情和恳切打动了松下幸之助,他觉得信仰一定是件很好的事。可是,他那时对任何宗教都没有兴趣,没有要信仰的念头,也不想去参拜。U氏的第一次“游说”可以说是铩羽而归。但U氏并没有放弃,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他三番五次地来拜访松下幸之助,诚挚地邀请他一同去寺院参拜。他的耐心和毅力,终于打动了松下幸之助,他同意了U氏的请求。

松下幸之助之前也进过许多大大小小的寺庙,到哪里参拜都像是在走过场。对他来说,那无非是一种仪式。不过这次,由于U氏的解说,他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主殿的规模盛大,用材精美,雕刻细腻,尤其是场地的清洁,好像连一粒尘埃都没有。看到这种壮观景致,头都会不由得低下去。其他的信徒在神殿步行,都是恭恭敬敬的。我也感染了这种气氛,恭恭敬敬地礼拜。”

在辉煌而肃穆的大殿里,松下幸之助第一次对宗教产生了敬畏感。接下来的见闻,让他对人生、对事业有了更深的思考与更清醒的认识。

他和U氏在大殿参拜完毕,就在寺院参观。当时,主殿正在兴建之中,U氏告诉他,参与建筑的工人都是自愿服务的信徒,为数众多。由于登记愿意来义务帮忙的信徒太多,以致无法使每一位加入,不能让每一位愿意帮忙的信徒满足意愿,使这里的和尚感到很为难。松下幸之助发现,这里的气氛和其他建筑工地截然不同,大家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自己的工作,没有喧嚣,每个人都像是在完成一项很神圣的事业,他们的专注和用心深深地震撼了他。

最后,他们又参观了制材所,这是专门为寺院建设制造木材的地方。“我们一走进工厂,就听到马达和机械锯锯断木材的声音。在轰隆轰隆的嘈杂声里,见很多工人流着汗,兢兢业业地工作着。那种态度,有一种独特、严肃的味道,与一般木材制造厂的气氛截然不同。听说这些人大部分也是义务工作者。无论如何,我觉得大制材公司也少有如此规模庞大的场面。我看了制材所后,有股强烈的夹杂着感动和感激的心情涌上我的心头。果然,宗教的力量是伟大的。像这么大的建设事业,依靠义务服务的信徒来进行,而且所需要的木材全部都是捐赠的,真使我感慨万千。”

这次参观给松下幸之助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在这里感受到了一种与现代工厂截然不同的氛围。许多人都在一丝不苟地工作,并且是快快乐乐地工作,认真、用心,把自己的工作看作一种神圣的事业。我们能不能也这样呢?把我们的事业变成一种信仰,让员工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以之为乐,而不是把8小时看作一种巨大的煎熬。

宗教事业的重点在于开导有烦恼的人,让他们心安,这是一种神圣的事业。而经营者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生活上的必需品,这也是一种神圣的事业。一个是关注人的内心世界,一个是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两者缺一不可。既然宗教可以是一种神圣的事业,那么是不是也可以把我们的事业经营得比某种宗教更为神圣、更为兴盛?人们常说“穷病最苦”,而经营者努力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财富、消除贫穷,比之宗教,经营是一种更为现实的事业。

松下幸之助将自己多年来的经营经验和这次宗教之旅的体验结合在一起,反复思量,终于找到了经营的真谛,这就是被后人无数次提及的“自来水”哲学。

我们都知道,加工过的自来水是有价值的,如果谁偷取有价值的物品,就会遭到处罚,这是人人都懂的常识。尽管自来水是有价值的东西,但是如果有一个乞丐打开水龙头,痛痛快快地畅饮一番,大概不会有人去处罚他。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自来水很丰富,只要它的量足够,偷取少许,可以被原谅。从这一再寻常不过的事例中,松下幸之助找到了生产者的使命:“制造业者的使命,就是要把生活物质变成如自来水一般的无限丰富。无论多么贵重的东西,只要有足够的量,价格便会一降再降,低到几乎等于是免费。只有做到这一步,贫穷才可能消除,而因贫穷产生的烦恼,也才会消失。生活的苦闷,才会减到最低。以物质作为中心的乐园,再加上宗教的力量,获得精神的寄托,人生就可以无忧无虑、逍遥自在了。”这就是松下幸之助半生坎坷、半生思虑所得出的最终结论。

人和佛的区别是什么?仓央嘉措说:“人是未来佛,佛是过来人”。佛教中也有“众生是未觉悟的佛,佛是已觉悟的众生”这一说。人和佛的区别有许多种,而导致这些区别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悟。

禅宗二世祖慧可断臂求法,希望达摩祖师可以帮他安心。

达摩说:“把心拿来,我为你安!”

慧可愕然,说:“我找不到心呀!”

达摩微笑说道:“我已经为你将心安好了。”

于是,慧可顿悟。

在顿悟之前,慧可是人;顿悟之后,慧可是佛。对于松下幸之助来说,也是如此。顿悟之前,他所思所想,都是为自己、为企业、为员工;顿悟之后,他把自己的目光转移到全人类的身上,试图通过生产来消除贫困,让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

一个人,念念不忘的是自己,那么他始终只是一个人;一个人,念念不忘的是众生,那么他终究可以成佛。人与佛的区别在于慈悲之心,以爱己之心爱人,爱天下所有人,这就是“佛”。

如果说松下幸之助之前的探索都是在冥冥黑夜中摸索前行,那么现在,他已经拨开云天见明月,见到了信仰之光。自此,松下幸之助和他的松下集团,脱胎换骨,迎来了自己的新生。

1932年5月5日,那天正好是日本的男孩节,松下幸之助召集了松下电器的全体员工,向他们说明了经营的真正使命:

我们松下电器创业以来,历时15个年头,从当初一个员工开始,到今天店员100多,作业员1000多,销售金额高达1300万元。一年年、一步步向前迈进,终于有了今天的成就……回忆过去,对各位一直为松下电器流汗、尽力,要表示十二万分的谢意……松下电器现在已经有十几个工厂,虽然都是小工厂,数量也很可观了。专利品也有280多件。最近研究人员增加不少,申请专利品每日平均十几件。在金融方面,获得了银行的信用,因此能周转顺利。到了今天,虽然是私人经营,但也已成为一个强大、坚实的工厂。可是我冷静地思考,这样的发展也只不过是一种生意人的成功而已。工厂方面也只不过是经营得法而已。我认为目前的成果很值得安慰,可是在另一方面,我心中却有了疑问:我们可以满足于现状吗?

最近我参观了某宗教总部,那种盛况令我惊异,于是开始想:宗教的使命到底何在?和制造业者的使命不正有相似之处吗?都是为了更幸福的人生而努力。企业家的使命是彻底消除贫穷。作为生意人或生产者,其目的并不单单是使零售店和经销商繁荣,而是要使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富有。制造商和商店只不过是社会繁荣的工具而已,所以商店和制造商的繁荣是次要的。那么如何达成这个使命呢?唯一的方法就是生产、再生产。

大家都知道,偷取加工过的、有价值的东西,应该受到处罚。

自来水是加工过的、有价值的东西,直接能够维持生命,但只要它的产量丰富,偷取少许,就可以被原谅。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制造业者把生活物质变成如自来水一般无限多,就可以降低产品售价,消除贫穷。宗教道德给人精神上的安定,充分的物质供给使人身体舒适,双方面都能够圆满,才能真正获得幸福。我们搞实业的人,真正使命就在这里。现在我要告诉各位,松下电器的真正使命,就是生产再生产,使物质变成无限多,使人们能买到便宜的东西,过舒适的生活。

为了完成这一使命,他做了一个长达250年的规划。也就是说,250年以后,松下集团要把这个世界变成一片物质丰富的乐土。松下幸之助将每年的5月5日定为松下集团的创业纪念日,并把1932年取名为“命知”创业第一年。“命知”就是“知道生命”的意思。松下幸之助将松下电器过去的15年,看作是胚胎期,而1932年的5月5日才是松下电器正式降生的日子。“释迦牟尼在母亲胎中3年3个月,所以他会有异于常人、不平凡的创举。松下电器在母亲肚子里待了整整15个年头,我们应该有超越释迦牟尼的表现,完成我们的任务才行。”

这就是松下集团的新生,也是松下幸之助事业的新起点,人生的新起点。

◎信仰与事业

“当员工1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最前面,身先士卒,发号施令;当员工增至10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中间,恳求员工鼎力相助;当员工达到1万人时,我只有站在员工的后面,心存感激即可;如果员工增到5万至10万时,除了心存感激还不够,必须双手合十,以佛的虔诚之心来领导他们。”

有了宗教精神的指引,再加上自己苦苦思索得来的经营真髓,松下幸之助的事业开始腾飞。

1932年5月5日,在松下电器创业纪念日那一天,店员和工厂员工合计1260多人。而1933年的5月5日,人数就已增加到1800多人,这在当时算是迅速成长。另外,员工的工作态度也有明显的改变,工厂内士气如虹。而这时的松下幸之助并没有停下不断追求的脚步,对他来说,认识到真正的使命,了解了经营的真谛,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松下集团到底能走多远,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和员工的态度。

早在1922年创业之初,松下幸之助便认识到员工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当时,松下工厂已经是有70多名员工的正规厂子。这一年的除夕,为了迎接新年,大家从一大早便开始大扫除。可是当松下幸之助检查时,却发现员工厕所没有人打扫。因为M主任没有分配这项任务,老职员也没有管,他们两个好像发生了摩擦。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呢?松下幸之助只好自己拿来扫把,提来水,亲自打扫起来。这时,有个工人看到了过意不去,主动过去帮忙。而其他的工人却都站在那儿发愣:他们不知道到底是帮忙好呢,还是帮了被认为多管闲事反而不好?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让松下幸之助有了很大的触动。他暗暗意识到,工厂这样下去是不行的,管70个员工的老板却要亲自动手打扫员工厕所,而大多数员工却站在那里发呆,不会判断这是好事或坏事;即使会判断的人,也因为大家都袖手旁观,感觉自己挺身而出会难为情。像这样的员工能做什么?虽然是工作以外的事,可是连最起码的礼仪常识都没有怎么能行呢?教育员工是老板的责任,如果一般的常识都不懂的话,那就是老板的过错。为了全体员工的教育,松下幸之助觉得自己一定要确立公司的精神指导方针。

借此,松下幸之助提出了自己的“两个轮子”哲学:“员工和经营者,是公司经营的两个轮子。只有当两个轮子处于协调、均衡状况时,我们才能真正得以生存、发展和繁荣,厂方和员工也能得到收益,两个方面本来就是相互依存的。”

经过不断地修正和完善,他最终确定了松下电器员工应该具备的“七大精神”。

1.生产报国的精神。我们从事生产事业的人,一定要以“生产”作为第一个目标。

2.光明正大的精神。做人如果不光明正大,无论他的学识、才能多么高,都不会被人尊重。

3.亲爱精诚的精神。如果只有优秀的个人,却不能团结,就如同一盘散沙,毫无用处。

4.奋斗向上的精神。奋斗到底才是我们达成任务唯一的原动力。没有这个精神,就没有真正的和平与进步。

5.礼节谦让的精神。如果做人没有礼貌,社会秩序便要混乱。有了进退合宜的礼仪,人与人之间才能和谐相处。

6.顺应同化的精神。主动接受一切好的事物,有一颗包容万物、忠诚服务的心。

7.感恩图报的精神。一个社会的发展最初需要社会的扶持,而壮大之后更应该反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生产报国的精神,是将企业的生产和日本经济的繁荣视为一体,不仅求一商一家之发展,更是以振兴日本经济为己任。光明正大、亲爱精诚、奋斗向上和礼节谦让这四种精神,是松下幸之助对员工精神品质的具体要求,而顺应同化和感恩图报则是松下幸之助在佛教的信仰中获得的启示。

在松下幸之助看来,任何一种“相信神”的宗教,其实都是一种“顺应神、与神同化”的精神。无论是佛教、基督教还是其他教派,他们所信奉的“神灵”都是博爱的、仁慈的,都是普通人一生追求的方向。因而,有了宗教的信仰,便可以让人们消除自己的私心,完成精神上的大我。所谓“顺应同化”就是顺应“神”的同化,用宗教的信仰来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同时还要顺应其他人的同化,用榜样来不断敦促自己、鼓励自己。

而“感恩图报”的精神则是最高表现。释迦牟尼和耶稣基督之所以令人尊敬,就是因为他们比别人更具有感恩图报的精神。在他们看来,能够活在世上就是一件很快乐、很令人感念的事,因此他们要用自己的博爱来回馈世人。在松下幸之助看来,一个人若是“有了感谢报恩之心,会带来无限的光明和温馨,也能成为我们进步和幸福的源泉。年轻人若有此观念,我认为他一定有前途”。

这“七大精神”是松下集团员工的行为准则,无论是干部还是见习员工,每天朝会的时候全体都要朗诵一遍。直到今天,朗诵的仪式未曾一日间断过。如今的松下集团,被各界认为具有独特的风格,员工们认真工作、士气如虹,相信这都应归功于松下幸之助制定的“松下员工守则”。

在加强员工精神教育的同时,松下幸之助一日也没有停下思考的脚步。通过生产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消除贫困,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而要以一己之力来完成,更需要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

1933年的5月,松下幸之助创立了各部门独立经营的“事业部制度”。这样做有两个目标:第一,成立事业部,能够清楚地看到工作成果;第二,责任经营会带动整个事业不断自我检查。一个部门赚钱了,绝不会分给另一个部门。每一个事业部要靠自己想办法获利。由于每一位事业部的主管在自己责任范围内都能主动热心地发挥创意和才能,所以当时尚属中小企业的松下电器能不断推出新产品,屡创佳绩。同时由于会计预算独立的缘故,各事业部绝不会超出自己实力去扩充,而是按部就班地巩固经营根本。还有一个好处是权责清楚。把同一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放在一条线上,具有小企业灵活机动的优点,在面对市场竞争时能充分发挥功能。这在企业管理方面,无疑是一次创举。

在松下集团成长的过程中,类似这样的探索和尝试数不胜数。1965年,松下电器先于日本其他大企业采取5天工作制;另外在工资体系方面,废除年功序列制;1966年实行男女工资平等制;奖励工人的个人开发,设置较充足的以国语教研室为主的教育设施和工人闲暇活动服务设施。让每位员工到35岁时都有一套自己的住宅也成为公司的一个目标……

在明确了松下电器的使命之后,松下集团的上升之路并不平坦,“二战”后的经济困难、1964年的经济危机都曾让松下电器一度陷入绝境。特别是“二战”之后,日本受到经济制裁,三井、三菱以及松下这些大企业的经营都受到限制。贷款全面取消,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工资发不出来。到1949年年初,松下公司所欠税款数额居全日本第一,许多员工辞职了,松下幸之助的个人生活入不敷出,只能靠朋友借贷度日。

类似的困难在松下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次。这时,坚定的信仰成了松下幸之助强有力的精神支撑,无论企业处于什么样的境地,他都能沉下心来,冷静地思考,“静虑”这一禅宗最主要的修行方法,在这期间给了他莫大的帮助。他的所思所想,在许多人看来往往是破天荒式的——不合逻辑、不合常理,甚至让人感到莫名其妙。可是,在紧要关头,他总是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正是这一系列的探索和努力,才让松下公司从1945年战争后的废墟上崛起,到1969年发展到顶峰。1969年日本国税厅最高收益企业一览表中,松下电器名列榜首,一年收益866.6亿日元。接着,松下集团又与飞利浦集团合作,开始进军国际市场。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松下电器已经由一个3人的小作坊,发展为今天拥有职工36万多人的跨国集团。在几次大的经济危机冲击下,许多企业倒闭,而松下却稳稳地站住了脚跟,甚至在“乱世”中异军突起。作为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可以说是日本经营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而从他的一生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日本现代工业发展的轨迹。

1990年年初,即松下幸之助去世的第二年,日本一家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报纸举办对企业经营者评价投票,松下幸之助名列“最受欢迎的经营者”榜首,被誉为“经营之神”。这是所有人对松下幸之助本人的赞赏,也是对松下电器集团的肯定。

“松下幸之助简直是一个阿修罗(战争之神),不管白天或夜晚,总是不停地战斗——为了做商人赚钱而不停地战斗。然而,从他的精神看来,这种战斗并非他的本能。从他创办企业以来,他经常精神郁郁,几乎一直陷身在苦斗中。我想最后总有一天,他会从战斗中败下阵来,含悲饮恨而终。我所说得战败,是指身体健康受损而言。他是抱着崇高理想的一个人,对于任何艰难险阻都能泰然处之,并以积极顽强的忍耐力加以克服、解决。他非常尊崇佛教,但并未表示皈依的心愿。我也认为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人,实在没有皈依宗教的必要。仔细想来,经商本身就是佛法,认真依照商业道德去做,此即佛家的行为。何况一般人所说的‘经济’,不就是‘经世济民’的意思嘛。改善动荡不定的物质生活,拯救人类于穷困之中,这就是‘经济’一词的真意。松下幸之助所表现的精神与作风,让我们清楚地看出他正是朝这个目标在努力,一般企业经营者并不了解这方面的道理,因为他们的人生还没有达到如此崇高的境界。”

这是立花大龟师父对松下幸之助的评价。90岁时,松下幸之助将这段话放在了自己自传的最后,这也是他对自己的最终“定论”。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纨绔将女

    纨绔将女

    大梁国无人不知,战神萧忆情独女萧子鱼神勇。直到萧大将军战死沙场,便女承父业上了战场,谁知敌国派出了美貌盛名的纨绔王爷。完了,大梁国所有人都跟死了爹一般,这仗还打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斗罗无敌升级系统

    斗罗无敌升级系统

    阳光明媚的早晨,在一间小房间里林焚在电脑上睡着了。突然哄的一声,一场地震打破了早晨的宁静。当林焚睁开眼睛眼前的一切已经焕然一新,茂盛的树木还有一个人的身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锦上书

    锦上书

    每一次开始,都是新的遇见,总有一卷故事,能打开你的心房
  • 我有一只鬼猫

    我有一只鬼猫

    二十八岁女博士穿越到十八岁姑娘的身上怎么算都是赚了。只是。。。我的天!这儿的人会法术?!
  • 异邦人永不为亡

    异邦人永不为亡

    来自东方的佣兵长明,在一次围剿北方蛮族势力的过程中当场被打成残废,因为他是男主角,别说残废了,就是被人大卸八块,作者也会让他匍匐前进,踏上冒险旅程的。这是一个不死的异邦人,漫游在这魔法大陆的奇幻物语。
  • 凤霸天下:逆天冷妃

    凤霸天下:逆天冷妃

    “逆我者,杀!辱我者,死!”声音未落,女子手中的一颗赤红的血球,直抛向天空,轰隆几声后,碗口粗的闪电劈下来!面对百万大军,她没有任何恐惧,一张美得妖孽的容貌,神色诡异!她——冷月,天注定她将万劫不复,可是她偏要逆天改命,成为一代违背天命复仇的女帝。
  • 世界神秘现象

    世界神秘现象

    在无边的黑暗里,众多的未解和神秘静静地守候,等待那支探索火炬的亮起。幽暗的地宫、离奇的谜案、远去的传奇、隐藏的真相……那些沉睡在未知世界里的人和事在渐行渐近的好奇下,缓慢开启岁月的封印,褪去寂寞的外衣,展示出一幕幕尘封已久的画面……探索发现系列,宛如一个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万花筒,真实再现了大干世界的神奇瞬间,精彩诠释了人类文明的隐秘片段。神秘的、奇幻的、悬疑的……令人目眩神迷,欲罢不能。娓娓道来的传奇故事,弥足珍贵的彩色图片,打造出一席华美的文化盛宴。《图说天下·探索发现系列》编委会编著的《世界神秘现象》是“图说天下·探索发现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