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22800000031

第31章 贯通三元求新雅:闽派诗人

闽派代表人物陈衍,生于1856年,比王闿运小二十三岁,死于1937年,已是抗战之初。字叔伊,号石遗,侯官人。光绪八年举人。戊戌变法时在京,作《戊戌变法榷议》十条,曰《议相篇》、《议兵篇》、《议卒篇》、《议将篇》、《议械篇》、《议税篇》、《议农篇》、《议学篇》、《议译篇》、《上书言事篇》,相当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变法主张。变法失败后,应湖广总督张之洞之邀,前往武昌,任官报局总编纂。曾为张之洞财政出谋划策,有实效。后为学部主事,京师大学堂教习。清亡后,讲授南北各大学。最后寓居苏州,与章炳麟、金天翮共同创办国学会,任无锡国专教授。卒于乡。刊有《石遗室诗集》、《文集》等。

衍少时读书极博杂,于文学,除唐宋诗文集外,还常 “私看小说传奇”,曾戏作《水晶宫》、《雁门关》两传奇(参见《石遗先生年谱》)。年长学富,除诗文集外,还著有《说文举例》八卷,《石遗室诗话》三十二卷,另有《续编》六卷,《辽诗纪事》十二卷,《金诗纪事》十六卷,《元诗纪事》二十四卷,《石遗室论文》五卷,《史汉文学研究法》一册,及《近代诗钞》二十四册等。尤喜说诗,上下古今,涉及极广,尤其是对同时代诗人也有相当广泛的评述,为后人研治清代诗歌提供了较丰富的资料。论诗大旨已见前述,具体的谈艺见解也极为丰富,对古今诗人的艺术分析有相当的启发作用。

陈衍本人正面持论比较通达,对历代著名诗人的褒贬相对来说并不偏执、谿刻。而他自己的爱好和师法当然并没有其所论那么广泛,他曾对人说:“江右诗家,五十年来,惟吾友陈散原称雄海内,后生英俊,谬以余与海藏侪诸散原,方诸北宋苏、王、黄三家。以为海藏服膺在荆公,遂以自命;双井为散原乡先哲,散原之兀傲僻涩似之,皆成确证;因以坡公属余,余于诗不主张专学某家,于宋人固绝爱坡公七言各体,兴趣音节,无首不佳,五言则具体而已,向所不喜,双井、后山,尤所不喜,日本博士铃木虎雄特撰《诗说》一卷,专论余诗,以为专主张江西派,实大不然!余七古向鲜转韵,七律向不作拗体,皆大异山谷者,故时论不尽可凭。”(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引)可见苏轼、黄庭坚、陈师道诸家并非其刻意师法的对象。他虽未明言自己实际趋向所在,然就其诗歌风格而言,近于王安石、杨万里。他曾说:“诗直不可为,为直不可工矣乎。”(《丁戊山馆未定稿叙》)又说: “宋诗人工于七言绝,而能不袭用唐人旧调者,以放翁、诚斋、后村为最大略。浅意深一层说,直意曲一层说,正意反一层说。诚斋又能俗语说得雅,粗语说得细,盖从少陵、香山、玉川、皮、陆诸家中一部分脱化而出也。”(《石遗室诗话》卷十六)相当重视用笔的曲折,而陈衍从王安石、杨万里那里得到的也主要是用笔的曲折。

然而虽同擅曲折,陈诗与江湜的诗歌却并不一样,江诗善于白描,而陈衍却用典较多。有时还点缀以僻语,其诗如 “名滩高下渐钩辀”,(《将至水口山势其峭》)“钩辀 ”本指鹧鸪之声,李群玉诗云:“行穿屈曲崎岖路,又听钩辀格磔声。”陈诗似括李诗,转用 “钩辀 ”一辞来表现溪滩的曲折多变。而“骳骩村楼依树杪,躴躿岸影压孤舟。”(同上)中的 “骳骩”、“躴躿 ”两辞,一意曲折,一意身长,皆极罕用之辞汇。再如 “登顿已百步,尚未艮其背”(《同人泛湖之孤山》)中的 “艮其背 ”语出《易经》,在诗中也鲜用。再如 “风平帆张鲞”(《吴山晚眺》)之“鲞”,“絙如偪阳布忽悬”(《水帘洞歌》)之“偪阳布 ”等皆非习用之字面。然而陈衍也有以白话和新名词入诗的例子,如《题为壬戌冬月与宗孟会于京师属以白话诗成十八韵》、《畏庐同年书来劝省食报以长句》、《元旦见桃开效香山体》等皆是明白如口语的作品;而如《岁除诗》“懒把电光替灯火,照将须鬓白如银”,《残腊偕子培过江宿苏龛铁路局楼上,相约暇时相督为律诗,新正卧病,连日读荆公诗,仿其体寄苏龛》“与君隔水上高层,斜角相望认电灯”,《苦热》“电扇终嫌风力微,未能勉强著单衣”,等又以新事物、新名词入诗,由此亦可见同光体诗人亦非冥顽不化之辈。陈诗的句式比较流畅,时常以虚辞疏通气势。其诗如:

如此弦歌堪坐啸,翻然归去不斯须。(《江上望彭泽县》)

未知太华如何碧,想见洞庭无限秋。(《雨后同子培子封对月怀苏龛兼寄琴南》)

未遭田父缘多病,屡简吴郎益近题。(《再答子培》)久狎风涛轻险阻,惯凌冰雪踏纵横。(《夜过泰山下作》)

便教但作梅花看,破费天公已不赀。(《自浦江至京师三千里大雪一色》)

故有以东坡论拟其诗者。这种表达方式其长在气势贯畅自如,其短在影响诗句容量,利弊互见。而其章法运思颇能洄湾曲折,故能避免坦直泄泻之弊。其诗如《江上望彭泽县》,前两联: “一幅江城好画图,江南江北古今无。青山奔赴来彭泽,湖水清泠接小孤。”从正面渲染彭泽湖风光。颈联出句 “如此弦弞堪坐啸”承上,对句却猛然一转 “翻然归去不斯须”,令人莫知思路所去。于是有尾联:“南窗寄傲平生志,未有田园可暂芜。”经过前面一跌,有力地强调了田园之志,与题意相呼应,这比从正面直叙题旨要巧妙得多。再如《夜过泰山下作》首联 “天寒岁暮复长征,朋好依依惜此行”,写岁暮去家时的依依惜别之情。颔联 “久狎风涛轻险阻,惯凌冰雪踏纵横”,戛然一折,斩断情丝。颈联叙写自己的经历,抒发遨游四方的豪情。这豪情理应受到熟悉的山川盛情款待,然而,沧海桑田,眼前的一切却是那样的陌生:“济河淮海联新轨,江汉萦波厌旧程。”高振的情绪与陌生的现实形成对照,诗思至此似乎是 “旋旋回湾似尽头”,然而,诗人又出乎意料地巧驾诗舟 “更向青山里处游”:“惟有岱宗曾识我,炎凉不改送迎情。”经过颈联一顿,尾联显得特别有力,突出了诗人见到泰山时的万千感受,融进了诗人对世态炎凉苦涩的体味。

如果说上述两个例子是通过比较明显的章法转折来开掘诗意,那么下面的例子却是不露形迹地让诗思盘旋于空中:

卅年不到国花堂,万事人间未足伤。

闻说杜秋垂老日,扫眉重换内家妆。(《极乐寺是二十九年前旧游,海棠数十株,大皆合抱,今十无一二矣,国花堂匾尚存》)

诗人完全是用反语寄托他的无限伤感。罗隐诗有 “杜秋在时花解言,杜秋死后花更繁 ”句,即使是杜秋本人,于垂老之日尚换上了艳美的宫装。可是而今又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诗人虽一字未言,但是强烈的情,深沉的意却在这空白之中荡漾开来,引起无限的伤感。再如:

昔者杜少陵,万卷读已破。所以浣花溪,并无楼一个。(《万卷书楼》)闽有万松关,浙有万松岭。岭上无一松,禅关足清景。(《万松叠翠》)两诗皆诙谐幽默。前一诗由 “破”字着眼,生发诗意:“万卷书楼 ”何在? ——在少陵诗笔里。后一诗从 “禅”字开掘:“万松叠翠 ”何在? ——在一片禅机里。

陈衍善用曲笔,造成诗意的回旋含蓄,对于表现对象的把握,不以缒幽凿险、雕肝镂肾见长,而以中距离的整体概括为主。其诗如:

晴湖青濛濛,澄江白晃晃。烟开塔旋螺,风平帆张鲞。

(《吴山晚眺》)赭山不能云,逭暑苦无计。夜谋月湖宿,晨鼓渡江枻。有路入万荷,有台矗水际。稍觉窗棂间,新翠欲染袂。晚来隔江雨,欲至旋开霁。终分雨绿气,烟水澹摇曳。风萤升复沈,云月出还闭。(《沈乙庵招游月湖夜话达曙》)昨闻东山下,寒色足泱漭。千松聚一壑,中有一泉响。稍为群赭山,一洗貌粗犷。(《冬述四首视子培》)诗境并不新颖奇特,但“兴味高妙”。陈衍论诗曾有 “四要三弊 ”之说:“骨力坚苍为一要,兴味高妙为一要,才思横溢、句法超逸各为一要。然骨力坚苍其弊也窘,才思横溢其弊也滥,句法超逸其弊也轻与纤,惟济以兴味高妙则无弊。”(《石遗室诗话》卷二十三)可见 “兴味高妙 ”乃是他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因追求 “兴味”,故造语也时有妙趣,即使如论诗之作,也并不枯燥乏味。如《审言见示论诗之作次韵奉答》:

文章变化无定形,夜行冥索无不醒。可怜百眇引千瞽,下筯莫辨熟与腥。载籍极博欠格致,空谈腔子常惺惺。何尝昆仑遗星宿?未道岳渎泛溟。散原蚊鼍跋巨浪,海藏玄鹤梳修翎。闻风江表竟兴起,滕薛争长筍惊霆。浔阳九派接江汉,注河八水首渭泾。嗟余疏凿不自量。欲追禹迹穷桑经。陶熔万卷入千首,写定忽忽侵颓龄。要从残夜生海日,启明以后稀晨星。多君谬瞻余马首,愿出兵甲农抽丁。如萘如火赤白羽,胜看孔雀张围屏。

议评陈三立、郑孝胥及他本人在当日诗界的声望,生动诙谐,得意之情溢于言表。陈衍也有一些诗设想颇新奇。其诗如:

此雨宜封万户侯,能将全暑一时收。未知太华如何碧,想见洞庭无限秋。(《冬日四首视子培》)中峰劈成青玉峡,见说白龙出其内。我观是龙还是剑,雷焕张华昔所佩。延津飞跃去何之,还过丰城艮其背。尚余双鞘化双峰,夹峙香炉峭天外。(《雨后问子培子封对月怀苏龛兼寄琴南》)

前一首不传雨之神形,却写雨之功,而想象超远。后一首也不写山水形态,而着眼于山水的精神气势:水如脱鞘之飞剑,峰犹出剑之神鞘,比喻独特,神彩四溢。

然而在整体上,陈诗并不以新奇深刻取胜,也很少通过大胆奇幻的想象去开辟一个灵异缥缈、光怪陆离的世界,即使如较多采用喻拟手法的《水帘洞歌》,也并不神异。陈诗表现客观对象的变形幅度不大,然而也并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对于客观对象的描写叙述,以及对于主观情怀的抒发,或交替出现,或融为一体。诗思曲折含蓄,诗境超旷,而颇乏激楚苍凉,沉痛哀至之作。

在当时陈衍以说诗著称,而得大名。汪国垣先生《光宣诗坛点将录》目之为 “广大教主”,陈衍本人则隐然以陈三立、郑孝胥和他本人为同光诗坛鼎足而三的巨子。其实,在闽派之中,陈衍的实际创作成就,尚不能居首,郑孝胥和陈宝琛的成就,不在陈衍之下。而陈宝琛的成就又不在郑孝胥之下,钱仲联师《近百年诗坛点将录》认为:“其诗在闽派中并不被推为首领,实则太夷、石遗诸家,皆不能驾其上也。”刘成禺《洪宪纪事诗本簿注》至称:“《光宣诗坛点将录》上散原而次弢庵,似疑失置。”

陈宝琛生于1848年,比陈衍长八岁,死于1935年,比衍早逝二年。字伯潜,号弢庵,又号橘隐,福建闽县人。同治七年进士,光绪元年大考二等,记名遇缺题奏,回翔翰詹,光绪八年以侍讲学士简江西正考官,转侍读学士,就简江西学政。陈三立即是其所得士。翌年擢内阁学士,光绪十年,中法衅起,与张佩纶、吴大澂同受命参军务。陈宝琛在朝时,与张佩纶、张之洞等,以敢于言事著称,号为 “清流”,陈与张佩纶尤为风厉。光绪六年,慈禧侍庵李三顺一案,陈宝琛于西太后盛怒之下,抗疏力诤,稍杀奄竖之焰,尤为士林称誉。后因曾保荐唐炯、徐延旭而被贬,遂归居二十余年。宣统元年被征再起,授读毓庆宫,为溥仪师傅,官至弼德院顾问大臣。辛亥革命后,成遗老。一说当溥仪被挟至天津,欲去东北时,陈宝琛伏地陈七不可,痛哭而返,伪满洲国成立,屡征不出,饶有风节。有《沧趣楼诗集》行世。

陈宝琛虽能诗,而不以诗相标榜,论诗之言极少。其诗,初学黄、陈,后喜王安石。陈衍曾说:“弢庵意在学韩,实似荆公,于韩专学清隽一路。”(《知稼轩诗叙》)陈宝琛学王安石,能得其“深婉不迫之趣”。陈三立称宝琛诗 “感物造端,蕴藉绵邈 ”(《沧趣楼诗集序》),汪国垣亦谓 “深醇简远,不务奇险而绝非庸音,不事生造而绝无浅语,至于抚时感物,比物达情,神理自超,趣味弥永”(《光宣诗坛点将录》)。

《沧趣楼诗集》造语自然隽永,属对流畅精严。其诗如:

此别岂徒吾辈事,即归能复曩时欢。数声去雁霜将降,一片荒鸡月易残。(《七月廿五夜山中怀蒉斋》)梦中相见犹疑瘦,别后何时已有髭。(《蒉斋以小像见贻题寄》)断钟坠涧无寻处,佳月笼月恣赏难。(《十一月十四夜听水斋同苏庵待月即送北行》)国门一出成今日,泉路相思到此山。月魄在天终不死,涧流赴海料无还。(《鼓山觅宝竹坡题句不得怆然有赋》)人世阴晴那可料,山门钟梵故依然。(《石鼓山中送瑞裕如户部丰还京》)诸如此类,皆一气贯注,妙手偶得,非刻意造对者可比。情景浑成一片,尤善于以景写情,令人回味无穷。即使如长篇七古,也不好大段铺张,而以夹景夹情、夹事夹意为主,融情景、事意为一体。其诗如《次韵答俶玉》、《次韵答几道即以赠别》、《珍午和诗感及昔游因叠前韵奉答》、《幼点风雨中拏舟枉存见和前作,并示去夏寄太夷词再叠以答》等无不如此,而且用韵轻松贴切,游刃有余,功力极深。写景长篇如《游方广岩》也以洗炼简远取胜,造语之精如 “烟丝动丹碧,忽讶白点晴溅裙。穿松踏苔饱古绿,入门绕殿相惊呼 ”等皆深得王安石炼字之法。而最能见陈诗之长的是寄思深远。作于光绪二十一年的名篇《感春四首》以春事寄兴,寓喻时事。其一:

一春无日可开眉,未及飞红已暗悲。雨甚犹思吹笛验,风来始悔树幡迟。蜂衙扰乱声无准,鸟使逡巡事可知。输却玉尘三万斛,天公不语对枯棋。

春天本是万物欣欣向荣之日,然而,在这艰难的时世,却无一日可展其眉。暴风骤雨摧花扫叶,令人生悲。虽欲吹笛止雨,然而事与愿违,中日一战,一败涂地,最后被迫议和,受尽耻辱,赔款二百兆以结。其二:

阿母欢娱众女狂,十年养就满庭芳。谁知绿怨红啼景,便在莺歌燕舞场。处处凤楼劳剪彩,声声羯鼓促传觞。可怜买尽西园醉,赢得嘉辰一断肠。

甲午海战之败,与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三千万两营造颐和园,致使军费欠缺,武备不振大有关系。该诗讽刺慈禧在颐和园中挥霍无度,纵情娱乐的丑行。最后一联以兵败断肠为慈禧六十嘉辰之祝,辛辣尖锐,殊无余地。后两首亦围绕战争以后的时局抒发感叹,诗情沉痛哀伤,而诗意却蕴藉含蓄。再如《大悲寺秋海棠》:

当年亦自惜秋光,今日来看信断肠。涧谷一生稀见日,初花偏又值将霜。

此诗作于宣统二年,此时诗人虽被重新起用,但清王朝已经奄奄一息,毫无希望。第一句明写秋日海棠自惜无多之时光,而暗寓诗人当年曾为已入残秋的清王朝尽过心力。第二句明写诗人重游故地,来赏又名 “断肠花 ”的海棠,而双关朝政日非,真堪断肠。第三句明写海棠生长环境,而暗喻自己二十多年乡居鼓山听水斋,未得一睹天颜。最后一句又明写海棠花发之时,而暗寄自己虽被召用而已难补清室之衰运的感慨,无一句不扣题,又无一句黏于题。诗思深曲,寄情邈远。他如:

江心忆拜张都像,热泪如潮雨万丝。(《蒉斋以小像见贻题寄》)记取吴淞灯里别,不须寒雨忆洪塘。(《沪上贻蒉斋三宿留别》)颇闻休暇中,诗卷自料理。思旧搜遗文,无人会微旨。

(《寓斋杂述》)书壁会当思鲁直,裂麻竟不相延龄。陔余未乏酬恩地。勤与乡邻讲《孝经》。(《送江杏村归养》)不是侍中归五柞,柄臣学术有谁知。(《读汉书》)谁分梨园烟散后,白头及见跳灵官。(《六月初一日漱芳斋听戏四首》)委蜕大难求净土,伤心最是近高楼。(《次韵逊敏斋主人落花四首》)平生相许后凋松,投老匡山第几峰。见早至今思曲突,梦清特地省闻钟。(《散原少予五岁,今年八十矣记其生日亦九月赋寄庐山》)

这些诗句皆用典切当,诗意深微,而思绪委婉不迫,却又感慨万端。真切地吐露了这位末代老臣复杂的心曲。在艺术上都有很高的造诣。与陈衍相比,陈宝琛更长于抒情寄兴、寓言时政,诗情也更为感伤沉郁,造语也尤为精严自然。

闽派的另一位巨子郑孝胥,生于苏州胥门,故以孝胥名。生于1865年,比陈衍小九岁,1938年毙于伪满洲国。字太夷,号苏戡,又号海藏。祖籍福建闽县。郑氏一生比较复杂,十八岁中解元。驰誉京国,为部郎。好新政,主立宪。尝保萨镇冰堪大用。后赴湖北,从张之洞游。曾渡日本,通立宪之政,归国后,又赴广西为边防督办。解职后,客于上海,与张謇等组建立宪公会。既而出任湖南布政使,辛亥革命后为遗臣。然当冯国璋奉清室之命攻打武汉三镇时,又曾致电海军将领萨镇冰,劝其毋以政治种族关系祸及人民,则有益于民国。后入商务印书馆,先后十余年,袁世凯屡征不出。而晚年竟效忠溥仪,经营伪满洲国,受庇于倭寇,进退失据,大节有亏。程康先生有诗讽曰:“高名一代海藏楼,晚节千秋质九幽。片语救亡臣有策,终身为虏我何尤。宁将国命酬孤注,未必行藏不赘疣。谁识南台起长夜,陆沈久已志神州。”(《哀郑重九》)然“就诗论诗,自是光宣朝作手 ”(汪国垣《光宣诗坛点将录》)。

钱基博先生论其诗学而谓 “三十以前专攻五古,规抚谢灵运而浸淫于柳宗元,又以孟郊琢洗之。沈挚之思,廉悍之笔,一时殆无与抗手。三十以后,乃肆力于七言,自谓为吴融、韩偓、唐彦谦、梅尧臣、王安石,而最喜王安石”(《现代中国文学史》)。而陈衍又比之以元好问,云:“昔赵瓯北谓元遗山专以精思健笔,横绝一世,苏戡之精思健笔,直逼遗山。黄仲则诗云:‘自嫌诗少幽并气,故作冰天跃马行’。苏戡少长都门,自具幽并之气。”(《近代诗钞》)郑诗与陈宝琛诗相比,思深是其所同,然笔墨尤洗炼入骨。其诗如:

天风海色飒成围,独倚三更万籁稀。不觉肺肝生白露,空怜河汉失流晖。东溟自窜谁还忆,北斗孤悬讵可依。今夕太虚便相见,屋梁留照梦中归。(《日本望月怀沈子培》)幽人独卧意殊适,江声入梦含苍茫。惊回云气忽逼帐,雷奔电激还绕床。(《八月十一夜雷雨》)平生纵眼殊有力,超海穿山随所击。目光注射遂无坚,何物相遮笑墙壁。去年连城千万峰,溃围为我皆辟易 ……只今边帅用诗人,端遗书生来岸帻。欲凭秀句洗瘴疠,复恃丰年抛剑戟 ……沈吟远意当语谁,的的飞鸿黯将夕。(《题西厅新作二窗》)水痕渐落霜渔汀,秃柳枝疏也自青!唤起吴兴张子野,共看山影压游萍。(《题吴氏草堂》)思致深入物表,勾摄神魄,而锻炼洗削之功极深,得力于谢灵运、孟郊、王安石三家。又善写重九登高诗,故雅号郑重九,其诗如:

新霁云归江浦暗,晓风浪入石头腥。忍饥方朔非真隐,避地梁鸿自客星。(《己丑九日独登清凉山》)秋怀闭户兀嵯峨,都付登临眼底过 ……楼西地尽邻斜日,海上帆收展夕波。(《辛卯九日爱宕山登高同秋樵衲海》)端居秋气最先感,起与虫鸟争号翔 ……登高聊欲去浊世,负手天际终旁望。空中鸟迹我今是,底用著句留苍苍。(《癸巳九日大阪登高》)此州乃井底,无处见天日。从跻万山巅,犹在千文窟。三秋不易过,业满当自脱。(《乙巳九日不出》)国亡安用频伤世,病起犹思一仰天。几换园林吾亦老,休谈人物梦何年。(《癸丑九日病愈出游》)十年几见海扬尘,犹是登高北望人。霜菊有情全性命,夜楼何地数星辰。晚途莫问功名意,往事惟余梦寐亲。枉被人称郑重九,更无豪语压悲辛。(《壬戌九日》)登临感慨,诗意苍凉,眼底情景皆化作诗人主观意绪盘郁而出。然而又并非虚构的神幻世界,一切都是实闻实见,却又非尘垢包裹着的凡目所见,而是脱去凡表的心灵所见。精思隽骨,体会渊微,与明七子的 “高调 ”迥然大异。又喜作夜起诗。诗人早眠早起,寒暑无间。示石遗诗云:“寐叟深言夜坐非,石遗却道宵行奇。海藏夜夜楼头坐,恰是晨钟欲动时。”早岁读书福州时亦有诗云:“海日生未生,有人起长夜。”故又自题所居曰 “夜起庵”,其诗如:

望前及望后,未晓见月落。明镜斜入窗,可爱伴寂寞。连宵光渐缩,半规尚抱魄。一瘦成蛾眉,悄然傍帘幕。吾斋不施灯,幽若在岩壑。夜起定何心,无心亦无着。

(《夜起庵杂诗》)立于万物先,向明我得天。衰残何足叹,皦日在窗前。

(《夜起绝句》)沈吟送尽西窗月,回首东方白竟天。(《十六晓月》)诗格亦如黎明前的清景一样幽邃,后两诗竟充满了对黎明的希望。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新时代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郑孝胥自然不可能自觉意识到未来新中国的诞生,但他的夜起诗却仿佛是诗谶一般,隐含着一种预言未来的哲理。当然,这只能是后人的体会和领悟,是诗本身的历史效应。

比较而言,郑诗虽然比陈宝琛诗更洗炼隽深,但却不如陈诗真挚质实。林庚白评郑诗曾谓:“如郑珍、江湜、范当世、郑孝胥、陈三立皆不尽雕琢,能屹然自成一家,固矣 ……而孝胥诗情感多虚伪,一以矜才使气震惊人。”(《丽白楼诗话》上编)当然,我们并不能认为郑诗因此就真全是虚伪的,我们应该看到诗人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海藏楼诗集》中有一些诗的情意和他的行为有所不合,有许多诗真挚感不强,但应该承认郑诗基本上真实地表现了他的曲折矛盾的心情,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封建末世士大夫灵魂的一个侧面。

同类推荐
  • 感动心灵的精品美文:人生立志卷

    感动心灵的精品美文:人生立志卷

    《别停下生命的脚步》,讲述的是人生的梦想与追求,生命的感悟与思考,人生的启迪与智慧。本卷中所精选的一篇篇华美文章,是作者用自己敏锐的目光捕捉生命的雨丝,用丰富的内心去感悟生活的真谛,用美丽的情怀追忆岁月的风尘,用睿智的大脑思考未来的命运。
  • 书林佳话

    书林佳话

    往昔袁叶劝学文曳唱道,院野娶妻莫恨无良媒袁书中自有颜如玉。曰富家不用买良田,袁书中自有千钟黍曰。安居无需架高堂袁,书中自有黄金屋遥冶。其实,袁读书本身就有。福袁何必拿书去做名缰利索,遥倘若达不到这种境。
  • 新的一天

    新的一天

    本书汇集了许立志2010年以来所写的近200首诗,其中大部分诗作是在富士康打工期间内完成的。在艰辛的打工生活中,在劳碌的流水线生产操作之余,他一直坚持颇具水准的诗歌创作。他的诗朴素、斩截而又强烈,兼具抒情性与批判性,常以荒诞的或令人震惊的笔触书写悲辛的底层生活与幽深的死亡诗意,以此来为两亿多命运的同路人立言,为底层的生存作证。
  • 女囚档案

    女囚档案

    想要作品好看,足够的文字功夫也是必不可少的。尽管生活远比虚构的故事精彩,但具体到某个案例中,能够把案件故事讲述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并且讲出点社会意义或者人性特点,这就犹如戴着镣铐跳舞,还要舞出精彩来。深入的采访、独特的角度、深厚的文字功底,是一个纪实作家必备的素质。来自真实的震撼,加上理性的法律思考和人文关怀,正是丁一鹤这套图书的突出特点。本书解密中国女囚鲜为人知的隐秘生活。
  • 文学创作问题六章

    文学创作问题六章

    本书为《童庆炳文集》之一,包括上、下两辑,上辑收录了童庆炳作品《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下辑收录了童庆炳先生近年来关于形式相互征服说、语文教学、经典化、历史语境等诸问题的论文,计划为:第一章文学创作的意义;第二章文学创作的一般准备;第三章文学创作的客体;第四章文学创作的主体;第五章文学创作的至境追求;第六章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第七章文学创作的样式和技巧等。
热门推荐
  • 我家外挂没那么强

    我家外挂没那么强

    我,宋玉,24岁,男,国内某著名研究所的在读研究生,某天发现居然我也有了外挂!哈!哈!哈!从此再也不担心脱发,不担心脱单,不担心脱节。用不了多久我就会顺利毕业、考上博士、聘为教授、评选院士、走上人生巅峰!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然!并!卵!我家外挂没得超能力、没得逆天装备、没得大神传承,不能修仙、不能长生、不能觉醒……更有甚者,居然诱惑我去捡垃圾、卖废品、植树、种花、饿肚子!我摔!不要了啦!!!开玩笑,开玩笑,外挂没那么强,总比没有强。嗯,真香!
  • 宿松

    宿松

    石一龙是“70后”诗人之一,其诗也具有很多70后是个的特色,诗歌意象大胆先锋,体现了70后比较丰富的学养和对历史的继承;另一方面在诗歌技巧探索、现实观照上又有与传统不同的地方,这是诗歌向前迈进的明证。
  • 冷宫凰妃倾天下

    冷宫凰妃倾天下

    她不喜钩心斗角为家族嫁入那繁华的牢笼。她嫁于他的第一夜,他便于她约定保她家族繁盛,而她则要在深宫中避门不出,她把别人送上他的榻上。但她不知他已爱她到骨子里了。一场相遇,她爱上了另一人。与他私奔。他恨她,但更爱她。
  • 未来之兽世横行

    未来之兽世横行

    一场流星雨的出现,伴随着七彩之光照亮了整个世界。
  • 英雄无敌之征战天下

    英雄无敌之征战天下

    亚特兰蒂斯大陆,一块神奇的大陆,生活着众多的种族,各族之间分分合合,纷争不断,战火在这块大陆的各处燃烧。莱茵哈特,一名来自泰坦帝国底层的平民,如何在这个动荡的年代战胜一个个强大的对手登上王者之座呢,敬请关注本书。推荐《大宋之杀猪状元》书号1009266《七星决》书号1003621
  • 婳枫之恋:娘子等等我

    婳枫之恋:娘子等等我

    当初,妖神女和帝君一个经历轮回几千年,一个为她寻寻觅觅。万年后,当她遇到他,又会做出什么举动?那个冰冷无情的神界帝君,在她面前,总是一副无赖样。也只在他面前,她,才会卸下防备。上一世,我伤了你,这一次,我不会放手。若你不愿,我……不会纠缠你,我会默默守护你,直到你回心转意。
  • 小萌娃捂热大冰神

    小萌娃捂热大冰神

    一场不打不相识的恋情!看一个小萌娃如何捂暖一尊大冰神!
  • 帝尊的狂傲邪妃

    帝尊的狂傲邪妃

    他邪魅一笑:“取悦本尊,给你世上最尊贵的身份”她漫不经心把包袱一背:“你挡我路了”一阵天翻地转,女人被压在身下,冷酷狂傲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想走?做梦!”当佣兵女王穿越到一无是处的弃妃身上,人生会发生什么样的转变呢?
  • 在路上:赵武松散文选

    在路上:赵武松散文选

    《在路上》所收录的散文作品,其关键词无外乎城市、乡村、游历、亲情、感怀、读书、情趣等等,将它们连缀起来,不难发现,这是一本叙述作者多年生活亲历的心情与心灵简史。作者注重内心体验的倾诉,善于发现包涵于平凡生活中美的趣味,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融化为个人真实的感悟,把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转化成自己的心灵世界。
  • 高调的道门当代天下行走

    高调的道门当代天下行走

    出名要趁早,不只是凡世间的真理,也是修真者间的名言,莫测的气运天机,在这个时代究竟钟情于谁?谁更优秀、谁更博学、谁更受到宗门的重视、谁更受到天地的青睐、谁更强、甚至是谁更~帅!就能得到更多的气运、更多的资源、更多的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