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46300000014

第14章

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建了一批砖墙瓦顶的平房,许多村民都搬了进去,名单上也有吴仁宝,他却愣是不动,一家七口仍挤在三间“袓传”山屋里。负责新村建设的葛玉歧拿着图纸给他看,说搬也得搬,不搬也得搬,这是集体的决定,作为支部书记你要带头执行。”“迟早我会搬,但得等全村所有的人家都住进新房我再搬,这是我在群众大会上的表态,说到我就要做到,否则怎样取信于民。”他说。

“那你看,”葛玉歧将规划图纸摊开在他面前,“你不搬,新建房的地基就要占你家旧房一角,你看怎么办?”“按规划办,该砍多少就砍多少,该锯多少锯多少。”“这”葛玉歧犯难了。

“要不,我自己动手?”吴仁宝笑道,“别因为是我的房子就不敢动,也别再婆婆妈妈拖拖拉拉的。”于是,村里人看到一个奇特的景象,吴家的旧屋缺了一角,还用一根绳子斜拉着。直到最后一户村民也住进了新房,吴家才迁入新居。

八十年代初,大多数村民搬进了楼房,即第三代住房,干部群众接踵而来劝说,让他搬家,他不为所动,依旧是一句老话:“你们不要劝了,我是要搬的,最后一个。”九十年代中期,华西盖了成片的别墅群,即第四代住房,村民大多住了进去,吴仁宝还是不动。

进入新世纪,第五代豪华欧式别墅又在村中和龙西湖畔一幢幢拔地而起,连小青年、外来的“移民”和残疾人都相继住了进去,而吴仁宝仍旧住在二十多年前那座老式楼房里。

我曾专门探访了这座被戏称为“兵营”的农舍,已经是十分苍老了,屋内没有任何像样的装饰,楼下卧室仅有一台壁挂式空调,床、桌子、沙发,都是老式、过时的,天花板巳有几处坍落,人造革贴面的墙有明显的裂缝,地板有的地方也已腐烂,惟有小客厅(实际上是过道)里靠东墙边的一架老式纺车特别显眼,那是赵根娣纺纱用的。楼上是会议室,华西村的许多重大决策,都是在这儿作出来的,有一台立式空调,这大概就是吴家最高档的设施了。

当然,也有特别之处,楼上楼下挂满广吴仁宝与各方人士的合影,上党和国家领导人,下至省市官员,有知情至今,吴仁宝仍住在这座旧宅内者告诉我,这些珍贵照片,在吴仁宝看来是一笔精神财富,挂在墙上,不是在炫耀自己,而是让自己和华西村党委一班人从中受到鞭策,不为荣誉所累,而将荣誉变作动力,更好地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可再怎么说,这房子太口太差,吴仁宝简直在苛求自己为何不搬呢?”我问反正孩子们。旧宅大门。

都搬走了,我和老头子够住,等村里所有的人都住进别墅再说吧。”赵根娣说。

走出房间,到了客厅,赵根娣坐下摇动老式纺车,纺起纱来。据说她九岁就进了无锡恒德织布厂做童工,一做就是几十年。退休后,闲不住,总时不时地摆弄一阵,纺的纱拿出去卖。吴家又不缺钱,做啥?她积攒下来给村民“救急”用。一次,村民田志康的妻子因车祸受伤,昂贵的医药费压得田家苦不堪言。赵根娣知道了,二话没说,带上两千元钱登门探望,令田志康夫妇感动不已。

老人纺了一会儿纱,起身带路踅入左侧的院子,不大的面积,集果园、温室、菜地于一体,满眼绿色,欣欣向荣,九棵橘树枝繁叶茂,老人告诉我,每棵挂果总在七八十斤,加起来好几百斤哩,分给子孙们“解馋”,还送给来串门的村民尝鲜。一旁,狭匕的菜地里种着时鲜蔬菜,以雪里蕻居多。赵根娣说广老头子最喜欢吃腌雪里蕻,每年我都要腌上一缸。家里吃的菜都是自产的。”旧宅后院,自种果蔬同行的人提醒我,菜吃不了,也拿到集市卖。

我想从老人嘴里得到证实,便冒昧地问道听说,您还卖菜哩!”她笑了笑,说不多,一点点。”“钱不够用?”“那又为啥?”“救救急。”“救急?是自家,还是为别人?”这回她没有回答,却开心地笑出声来。

这是一位贤惠、淳朴、善良的老人。作为吴仁宝的妻子,尽管她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普通的村民,可客观地讲,目标也挺大哩。她的天地在家里,平时,做啥不做啥,她也给自己立了个规矩,叫“两问两不问”。

“两问”是:过问老头子穿暖了没有,吃饱吃好了没有。老头子平素用餐很简单,也就一荤二素一汤,尤喜面食,如汤面、面疙瘩、烂糊面。赵根娣总是视各个季节自产的时令蔬菜,做出不同花样的笃(煮)烂面。她就喜欢看老头子吃面食的样子,它不像米饭,要细嚼慢咽,面嘛,划拉划拉几下子完事,然后点上一枝烟,心满意足地抽起来。每当这时候,老头子啥也没说,而她却像得到啥奖励似地高兴,舒心的笑挂满脸上。

“两不问”一是不问老头子政务,不问村务;二是不论谁托她找老头子办事,她总说我不管,有事你找老头子当面说。

我问广老书记是不是天天都回家?”她说别提了,我已一个星期没见到他了。让他忙吧!”这话把在场的人都逗乐了。

我们见过、听过许多贪官的老婆助纣为虐的丑闻,那些有资历、有权力、有地位、巧言令色、工于心计的女人,在赵根娣这位农村老妇面前,显得多么卑微、渺小,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最后,要说到吴仁宝的“行”了。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吴仁宝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小船和拖拉机。后来,村里才给他配了汽车,也换了几次,由普通轿车到豪华轿车。但都不是他本人的意思。当然,是经过集体研究决定的,理由似乎是,“坐骑”要与老书记身份相符。

“啥身份?我本来就是个农民,别那么讲究。”可他拗不过别人。如今,他用的是一辆大奔驰,顶级的。然而,吴仁宝视察华西企业他很少用,除非外出办事、开会,图个快捷、稳当。一年到头,他在村里的日子多,陪客人、下工厂、去村民家,他习惯走路,因而,绝大部分时间,大奔总歇着。

多少年来,吴仁宝的衣食住行就这么简单。他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几乎全花在工作上了,每天的日程总安排得满满的。有人说,他是永动机。不对,世上没有永动机,起码迄今尚未发明。又有人说,他不知疲倦。也不对,人嘛,哪能不知疲倦,他也有累的时候,没办法,有太多的事情等着他去做。

吴芳,他的孙女,作为他的翻译曾一度陪伴过他。细心的女孩给他写了工作日志。就看二〇〇一年五月十二日这一天,老书记做了哪些事吧。

凌晨三点,在老伴陪同下,穿行在茫茫夜色中,先后看了毛纺厂、热带厂、化纤厂、线材厂……

六点三十分,(离开华西〕轿车疾驶在沪宁高速,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九点,抵达南京解放军政治学院,稍作休息,为全院一千多名师生作报告;十一点,报告结束,未及吃饭,离宁往回赶;十二点二十分,返回华西,在家吃了一碗笃(煮)烂面,遂赶往华西大会堂,为来自安徽、河南、浙江等五省的近五百名客人作报告;十三点三十分,坐下过有关文件,逐件批示,交待相关人员去办,当场处理有关急需确定的事项;十五点,接受广州卫生广播电台《共和国村支书风雨第七章公仆的人格鱅力历程》栏目主持人一小时专题采访;十六点,与华西有色金属总公司总经理赵志初研究有色材料市场走向;十六点三十分,相继接待来自上海等省市的两批客人;十七点三十分,回家用餐,翻阅当日《人民日报》等报刊,了解国内大事和地方新闻;十九点,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多年雷打不)十九点三十分至二十三点,召开职工大会,总结前段工作,布置今后任务。中心议题为“如何做文明职工、如何为企业搞好有效生产、安全生产、文明生产”,有报告、有演出。

散会后回家休息,次日凌晨三点,依习惯再下工厂……这是一位七十四岁老人的一天,不用什么溢美之辞,这满满当当的内容便能说明一切。

二〇〇五年,吴仁宝已是七周岁(虚岁七十八〕。实际上,他工作的时间已经超过一百年。

有人算过这样一笔细账:

五十多年来,他从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每天起码工作十二至十三个小时,如果每天平均按十二个半小时计算,与八小时工作制相比,每天则延长四个半小时,五十多年来,实际多干了―十九点八一年,加上节假日和双休日二十二点零六年,总计延长五十一点八七年。这样,五十多年里,他实际干了一百多年的工作。

他的辛劳、他的贡献,在华西内外,尽人皆知。为此,华士镇政府按责任制合同、贡献绩效,几年来陆续给他颁发奖金五千多万元。跟所有获奖人一样,他可以毫无愧色地揣进腰包。但他不,一分钱钞票也没过手,他将这笔巨款全部留给了集体,作为发展基金和流动资金。他是怎么想的,我没有问,倒是华西一位村民解答了我的疑问,他说广不这样做,就不是吴仁宝,在华西,在中国,吴仁宝不就一个嘛!”我不知这话是否贴近老书记的想法,但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吴仁宝就是吴仁宝。

“特色思维”一华西富甲天下的秘签走过旧、新两个社会,经受过历次政治运动的淬火、锻炼,吸纳了无数次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吴仁宝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对国情、党情、民情的深刻了解,对涉及农民利益的事,即便是来自上面的指令,他也不是即到即办,看了、听了,他总要在头脑里多转几个弯,结合华西的实际作出判断,再决定怎么去做。

吴仁宝有句口头禅我伲从村情出发。”说白了,就是从华西的实际出发,形成其“特色思维”,以指导工作。

吴仁宝有思想,这集中体现在他的“特色思维”,而所谓“特色思维”实际上是创新思维。其内容相当丰富,贯穿于吴仁宝半个世纪的实践之中,我不可能道来,只能择其要者,介绍给读者。

一、坚持“大队核算”,不搞“分田到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安徽凤阳小岗村闻风而动,在贫瘠的土地上率先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大包干,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到一九八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村都跟着干,被“一大二公”日体制束缚的生产力获得了解放,包产连获丰收,使得那些对这一新生事物持怀疑、批评态度的人也三缄其口、改变态度。一包就灵,“包”字万能。这本来是一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体制的改变。但很快又据此画线:凡实行“包干到户”就是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而不搞“包干到户”的便是反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显然,这是农村改革的一个关键时刻。

上面的红头文件肯定、推广了小岗村的做法,各种媒体所造的舆论更是铺天盖地,周边地区大多也都照着办了,华西却迟迟不动。省、地、县都把目光盯着华西,盯着吴仁宝,一批批官员相继来到华西,加以督促,让华西抓紧实行大包干。

吴仁宝告诫自己要沉住气。他不赞成将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当做中国农村发展的惟一模式和道路。中国这么大,各地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一种模式就能治天下吗?又是“一刀切”!一阵风吹来随风倒,跟着转,上面咋说就咋干,别人咋干就咋干,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吃的苦头太多了。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要实事求是,就要吃透两头,即中央的精神和华西的村情。怎样才能吃透呢?

他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文件找来反复地琢磨,终于弄明白了,它的精神实质是对于一切有利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做法和责任制都应予以支持,并没说小岗村模式是惟一必须实行的,就是说不搞一刀切。

再看华西的实际,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同类推荐
  • 李国文说三国演义(上):世事成败

    李国文说三国演义(上):世事成败

    《李国文说三国》在原有的李国文评《三国演义》篇幅基础上,减冗增新,拓展成240篇精妙文章,观想洞见首次以最完整面目出版面世。《三国演义》是国粹经典,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历史小说,堪称中国历史上的一部奇书。著名当代文学作家李国文以一个文人的身份,用文学折射历史,用人物辐射时代,用过去映照当下,评书而不拘泥于书,说史而不局限于史,对当代文坛、社会、民族有感有悟有话说,可见知识分子之气节与社会责任感。上部《世事成败》,针对《三国演义》前40回的内容,一回两评,言之有物,见解新颖,博引《三国志》《后汉书》《史记》《资治通鉴》等史学文献,以史实为依据,在各家观点基础上发表独特见解,对读者了解真正的历史有很高参考、引导价值。行文洗练文雅的同时,兼顾口语、俚语的运用,在轻松有趣的阅读氛围中,渗透历史文学,传播中华文化。插图以《遗香堂绘像三国志》(明末黄氏刻本)及《第一才子绣像三国志演义》(清初)穿插选排,以经典绣像版本插图让读者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 八月天

    八月天

    本书是萧红所有诗歌、戏剧、书信的合集。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在小说、散文之外的另一个萧红,以此为参照,可更贴切地理解萧红留下来的那些经典之作。这些在萧红创作中处于相对边缘的体裁的作品,同样是萧红文学人生的重要注脚,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立体而丰富的作家萧红。
  • 笑看沧海欲成尘

    笑看沧海欲成尘

    役使造化,驱遣幽明,唐代的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诗句中的密码,它经历了千年的时光,依然沉默在《全唐诗》的暗黄书页中。天后、金母、玉女、仙姬,写不尽那碧落黄尘间的缱绻情丝。灯魅、花精、獭怪、狐妖,吟不完那荒烟蔓草中的冷隽诡秘。
  • 刘师培讲读书

    刘师培讲读书

    民国时期风云变幻,学人辈出,学术名作纷纷涌现,此次结集百册经典出版,欲为复兴中华文化,助力全民阅读贡献力量。
  • 工说工有理

    工说工有理

    本书收集了作者近十年来的时评文章。共分为五部分:酒中拾趣、世态百相、山河千里、众生万象、网络无界。内容贴近时代,评论酣畅淋漓。文章高屋建瓴,笔锋尖锐,又拿捏有度,网络评论的特点让其选题广泛、言语活泼。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最佳女主角

    重生之最佳女主角

    上一世,她用尽心血去拍电影,却在得奖前夕遭人陷害,“倾城一跳”震惊全国,数十年努力付诸东流,要她如何甘心?这一世,她从头开始,誓要将这娱乐圈搅个天翻地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有你在我就很幸福

    有你在我就很幸福

    徐清风因为她的亲生爸爸赌博,赌的倾家荡产。她的妈妈离开了他们。她的爸爸把她卖给了福州城一家经济条件不错的人家。她在这里每天都跟小心翼翼的生活。这个户人家的邻居有一个跟他一般大的孩子他叫林囡。因为林囡知道徐清风的来历,所以林囡从小就看不起徐清风。在高二那年林囡突然发现自己喜欢上这个自己讨厌了十多年的人。林囡从小就看不起她,这样的两个人会有什么样的火花呢。
  • 科学天才之热血少年

    科学天才之热血少年

    这是一个热血冒险的科技时代,世界各国无不涌进科技的历史潮流。各国人才辈出,纷纷投入科技的激烈竞争中。生在科技时代,热爱科学发明的中学生明哲,经常沉迷于自己的发明创造之中。有一次,明哲设计出栩栩如生的机械风神翼龙。操控着机械风神翼龙,明哲到处抱打不平,阻止了一些犯罪现象。
  • 绝世武君

    绝世武君

    从来就没有所谓的废物!只不过每个人都是被埋没的天才,问题在于谁更够发掘自己的潜力去追求巅峰!天才少年柳峰遭遇家族变故,从此他以此为动力,踏破山河,最终成就王者,俯瞰天下!
  • 嚣张王妃要改嫁

    嚣张王妃要改嫁

    左小浅从来不敢相信,穿越这档子时髦的好事会落在她的身上。什么?王妃?哇哈哈哈,她仰天长笑,老天爷对她还是不错的,顶着王妃的头衔还怕不能吃香喝辣么?可是等等,她这个所谓的王妃为什么住在这么寒酸的小黑房子里头?为什么连个像样的侍婢都没有?靠,就连送来的饭菜,都飘着馊味……这就是王妃的待遇?有没有搞错啊?不行,她一定要为自己争取到正牌王妃的待遇,不然,她就改嫁——嗯哼,这个少年郎不错诶,秀美绝伦,温润优雅……就是身子骨太弱了点,不过没关系,她看得顺眼。【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了难公司

    了难公司

    “了难”一词来源于南方,是指有能力有实力的个人或组织帮助别人了结某种困难从而获取报酬。了难公司需要帮助别人了结的困难,总是处在两个极端。至于了结困难的手法,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但无论是用哪种手法了结任何一个困难,都至少是专家级的,而个中精英,更是大师级甚至是宗师级的水准。何不静下心来,让我们围观徐如林和他的朋友们是如何了结一个又一个不可能了结的困难?
  • 极品捣蛋系统

    极品捣蛋系统

    一个写网文的人正经人谁写网文啊?是啊你写网文吗?我不写你写网文吗?谁能把心里话写网文里呀?写出来的哪能叫心里话?下贱!(干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狂帝的金牌宠后

    狂帝的金牌宠后

    被父亲当做利益的棋子出卖,被卑鄙狡诈名义上的夫君射成重伤,告别了一个目不识珠的渣男,上天又给她送来了一个绝世极品好男人。传言他俊美如天神,心狠如魔鬼,传言他不近女色,不好男风,不苟言笑,不设后宫,天下为重。传言还说什么?传言就是屁!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梦洁四叶草

    梦洁四叶草

    有点甜的校园文叶子灵x顾辰16岁的顾辰遇到了他一生保护的女孩子15岁的叶子灵遇到了她一生依靠的男孩子 而他们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