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56900000017

第17章 幸福之路(5)

努力在婚姻中是否必要,这要视不同的情形而定。在那些某一性别的人居于少数的地区,这个性别的人一般无须多大的努力,就可以获得满意的婚姻。然而,如果这一性别的人居于多数,那情形则恰好相反。在女子占多数的地区,她们为了结婚所费的努力与心思是很显著的,只要研究一下妇女杂志上的广告就可以知道。在男人占多数的地区,他们为达到结婚的目的,往往采用更加直截了当的方法,如采用手枪。这很自然,因为大多数男人是经常处于文明的边缘的。如果有一场瘟疫只让男人幸免而使他们成为多数,我们真不知道他们会怎么办,他们也许又会回复过去的殷勤而又豪爽的风度。

成功地哺育儿女,显然需要极大的努力,对此无人能够否认。凡是信奉放弃主义以及被误解了的“精神至上”的生活观的国家,总是有极高的儿童死亡率。药物、卫生、无菌操作、合适的食物等,如果不依靠世俗的职业就不可能获得。这些东西能够使人获得应付物质环境的能量和智慧。凡是将物质看成幻像的人,往往也无视污秽不洁的存在,结果导致了孩子的死亡。

然而,放弃在征服幸福的过程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这种作用比努力所起的作用并不逊色。

聪明的人虽然不愿意在可以避免的不幸面前坐以待毙,但他也不愿意在不可避免的灾难上徒费时间和精力,而且即使这些灾难本身是可以战胜的,但只要它们会引起时间和精力的过分消耗,以致妨碍他追求更为重大的目标,那么,他也宁愿屈服。许多人为了一点不顺心的小事便会焦虑不安或者过分恼怒,这样就耗费了许多有用的精力。一个人即使在追求真正重要的目标时,也不应该陷得太深,使可能出现失败的想法长久地困扰着自己,威胁心灵的平静。在实际工作中,效率与我们对这一工作的感情并不谐调。实际上,感情有时倒是效率的绊脚石。恰当的态度应该是:尽力而为,把得失留给命运去安排。

放弃有两种形式,一种来自于绝望感,一种来自于倔强的希望。前者是不好的,后者是好的。

一个人遭受了彻底的失败,以致于对一切重大的成就失去了希望时,很可能会学会绝望的放弃。如果他真的学会了这种放弃,他便会放弃一切重要的活动。他可能用宗教的教义,或借着冥想才是人类真正目标的学说,来掩饰他的绝望。然而,无论他用何种伪装来隐藏内心的失败感,归根结底他是无用的和不幸福的。

把放弃建筑在倔强的希望之上的人,则与前者有完全不一样的行动。倔强的希望一定是伟大而非个人的。无论我做什么,我可能死亡、可能生病、可能被对手击败;或者可能发现自己走了一条不明智而永不能成功的路。无论情形如何,纯粹个人希望破灭的命运是无法避免的,然而,如果个人希望只是人类的伟大希望的一部分,那么,个人希望的破灭就不会是彻底的失败了。一个希望有伟大发现的科学家可能会失败,或因某种疾病而不得不放弃工作,但如果他由衷地希望科学进步,而不仅仅希望个人有什么贡献,那么,他决不会如一个纯粹由自私动机驱使的科学家那样感到绝望。诸如此类的人,所关切的是人类的命运,而不仅仅是自己能否参与其中,因此,他们不会因为放弃而陷入彻底的绝望之中。

以上所说的放弃都是很难做到的,此外还有一些放弃做起来要容易得多。在这种情形中,只是次要的目标受到了挫折,而人生的主要目标依旧有成功的希望。例如,一个从事重要工作的人,如果由于婚姻的不幸而苦恼,那么,他就是不能在应该放弃的地方放弃;如果他的工作足以使他沉溺,他就应该将这类偶然的麻烦视为潮湿的天气一般,当作一件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

有些人不能忍受那些小麻烦,殊不知那些小烦恼可以充塞生活的大部分。如果这些人误了火车,他们会大发雷霆;如果饭煮糊了,他们会怒火冲天;如果火炉漏烟,他们会陷入绝望;如果洗衣店没有及时送还衣物,他们会发誓要对整个工业体系进行报复。这些人在小麻烦上所浪费的精力,如果使用得明智的话,足以建成或毁灭一个帝国。明智的人则不会注意到女仆没有拂去灰尘,厨子没有煮好土豆,扫帚没有扫去烟垢。我们并不是说他即使有时间,对之也不采取办法加以补救。我们只是希望他不动感情地对待它们。

焦虑、烦躁、恼怒,都是毫无用处的感情。那些强烈地感到这些情绪的人,也许会说他们无法克制这类情绪,然而,除了上面提及的基本放弃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克制它们。集中精力于实现伟大的而非个人的希望,不仅能使一个人承受住个人工作中的失败、或婚姻生活的不幸,而且也使他在误了火车或将雨伞掉在泥沼中时不再烦躁不安。如果他是一个天性易怒的人,我们也不知此外还有何种方法可以应用。

一个从焦虑王国中解放出来的人,将发现生活远比他一直恼怒的时候轻松得多。熟人们的怪癖,以前会使他失声而呼,现在只觉得有趣。在他匆匆忙忙赶早班火车的时候,鞋带断了,他只作临时补救,之后便想到在广阔的宇宙中,这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毕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重要性。他正在向人求婚,一个令人生厌的邻居突然来访,求婚被打断,这时他想到所有的人都可能遇上这一不幸,惟一的例外也许是亚当,但亚当也有自己的烦恼。依靠奇特的比喻和怪异的类比,人们可以无限地从小小的不幸中找到慰藉。

许多充满活力的人认为,哪怕是最小的放弃、最雅致的幽默,都将消耗他们借以工作的精力,同时,正如他们相信的那样,损及他们借以取得成功的决断力。这些人是不正确的。那种值得一做的工作,即使那些在工作的重要性上、或者在完成工作的难易程度上并未自我欺骗的人,也可以顺利地完成。而那些只有靠了自我欺骗才能工作的人,最好在开始工作前先学会如何接受真理,然后才继续其工作,因为靠骗人的鬼话来支撑的需要,或迟或早会使他们的工作变得有害无益。而有害之事还是不做为好。

世上一半的有益的工作,是在与有害的工作作斗争的。把少量的时间用于学会鉴别事实,这不是浪费,因为以后所做的事便不大可能是有害的,而那些需要自我的一贯膨胀来刺激其精力的人,他们做的工作就不同了。在面对自我的真相时,虽然开始时会有一定的痛苦,但最终却给予你一种保护——惟一可能的保护——使你免遭自欺者常有的失望和幻灭感。没有什么比天天试图相信越来越变得不可信的东西更令人疲倦了,如果长此以往,那就是更令人恼怒的了。放弃这一努力,是获得可靠而又持久的幸福的必要条件。

幸福的人

按语:

幸福,显然一部分靠外界环境,一部分靠个人自己。罗素发现,在涉及个人自己的范围内,幸福的窍门是很简单的。在外界环境并不是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一个人应该能够获得幸福,只要他的热情和兴趣不是向内发展而是向外发展。所以,我们都应该避免自私自利的情欲,尽可能地去获得那些阻止我们的思想永远专注我们自身的情爱和兴趣。

幸福,显然一部分靠外界环境,一部分靠个人自己。在本章中我们一直探讨的是靠自己的那部分,而我们发现,在涉及个人自己的范围内,幸福的窍门是很简单的。

许多人认为,如果没有一种多少含有宗教成分的信仰,幸福是不可能的。还有许多人认为,他们之所以不幸福,是由于他们的忧伤有着错综复杂而高度的理智根源。我们并不相信,那是幸福或不幸福的真正原因;我们认为,它们仅仅是现象而已。通常,一个不快乐的人会采用不快乐的信仰,而一个快乐的人则会采用快乐的信仰,两者都将快乐或不快乐的原因归之于各自的信仰,而事实上,真正的原因却截然相反。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某些东西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东西也是简单的:衣食住行、健康、爱情、好的工作以及来自同伴的尊敬。对某些人而言,拥有儿女也是必需的。在缺少这些东西时,惟有非凡的人才能获得幸福。但是,如果一个人并不缺少这些东西,或通过正当的努力能够获得它们,而他仍然不快乐,那他必定存着某种心理上的失调,或许需要一个精神分析学家的帮助,但在通常情况下,病人自己也可以医好这种失调,只要他把事情安排恰当。

在外界环境并不是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一个人应该能够获得幸福,只要他的热情和兴趣不是向内发展而是向外发展。所以,在教育方面和在我们适应世界的企图方面,我们都应该避免自私自利的情欲,尽可能地去获得那些阻止我们的思想永远专注我们自身的情爱和兴趣。

大多数人在监狱里是不会感到幸福的,这是他们的天性,而把我们幽禁在自身内的情欲中,确是一所最可怕的监狱。在这类情欲中,最普遍的是:恐惧、嫉妒、犯罪感、自怜和自我欣赏。在这些情感中,我们的欲望都集中在我们自己身上:对外界没有真正的兴趣,只是担心它在某方面会伤害我们或不能满足我们的自我。

人们极不情愿承认事实,急切地想躲进温和的谎言长袍里,主要的原因是恐惧。然而,现实的荆棘刺破了长袍,刺骨的寒风从裂缝里长驱直入,这时一个已经习惯于温暖舒适的人,比一个从一开始就艰苦磨练自己的人,要遭受更多的痛苦。何况一个自欺的人往往心里知道他们欺骗自己,他们整天恐惧多疑,担心某些不利的事情迫使他们沮丧地面对现实。

自私自利的情欲的最大缺陷之一,在于很少使生活丰富多彩。一个只爱自己的人,当然不会由于情爱的杂乱而受人指责,但最后他必然会感到烦闷不堪,因为他热爱的对象永远没有变化。一个受着负罪感折磨的人,承受着一种特殊的自恋之苦。在如此广大的宇宙中,他觉得最重要的莫过于自己的品性高洁。鼓励这种特殊的自我专注,是传统宗教所犯的最严重的错误。

一个幸福的人,以客观的态度安身立命,他有着自由的情爱和广泛的兴趣,因为这些兴趣和情爱,也因为它们使他成为他人的兴趣和情爱的对象而快乐。能成为被爱的对象,这自然是幸福的一大源泉,然而,索取爱的人并非就真正得到了爱。广义地说,得到爱的人正是给予爱的人。但是,如果像为了利息而放债那样,一个人在精打细算之后才给别人以爱,这是无益的,因为有算计的爱不是真诚的,得到爱的人也不会感到它是真诚的。

那么,一个被囚禁于自身之内而感到不幸福的人又该怎么做呢?如果他总是想着自己不幸福的原因,他就依然是自私自利的,永远也跳出这个牢笼。如果他要跳出来,就得借助于真实的兴趣。

虽然困难确实存在,但如果他能正确诊断自己的问题所在,他能做的还是很多的。例如,要是他的问题源于意识的或无意识的犯罪感,那么,他首先可以使自己的意识明白,他没有理由感到罪孽深重,然后,把合理的信念植于无意识之中,同时做些多少是中立的活动。如果他成功地清除了犯罪感,那么,真正客观的兴趣大概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的。要是他的问题源于自怜,那么他首先可以让自己明白,在他周围并没有什么天大的不幸,然后,再用上述的方法去解决这一问题。要是他的问题源于恐惧,那么让他做一些有助于培养勇气的练习:

每天你至少承认一个令你痛苦的真理,你会发现这非常有益。你得学会去如此感受:即使你在品德上、才智上远不如你的朋友们(当然事实并非如此),人生依旧值得体验。这种练习,几年后最终能使你面对事实而不畏惧退缩,并因此将你从大范围的恐惧中解放出来。

当你战胜了自我专注的毛病,至于以后你能有什么样的客观兴趣,那只能由你的天性和外界环境决定,你的客观兴趣会由此自然产生,并不需要你去费心。不要一开始就对自己说:“如果我能迷上集邮,我一定会幸福。”并由此开始集邮,结果你可能发现自己对集邮并不感兴趣。只有真正让你感兴趣的东西才会对你有益,但是,你完全可以相信,一旦你学会了不沉溺于自身时,真正客观的兴趣便会自然产生。

在很大的程度上,幸福的生活犹如善良的生活。职业道德家们太偏重自我克制,因此他们把重点放在了错误的地方。有意识的自我克制,使一个人变得专注于自己,并清楚地知道他所做的牺牲,结果在当前的目的上,它往往失败了,在最后的目标上,它几乎总是落空的。人们所需要的不是自我克制,而是那种向外的兴趣,后者能产生自发的、不经雕琢的行为,而相同的行为,在一个专注于追求自身德性的人那里,惟有依靠有意识的自我克制才能做到。

罗素认为,在他和传统的道德家们所提倡的人生态度之间,存在着一些更加微妙的差别。例如,传统的道德家往往会说爱情应该是无私的。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是对的,换言之,爱的自私不应超过某种程度。然而,毫无疑问的是,爱应该具有这种性质,即一个人能从成功的爱情中获得幸福。如果一个男人向一个女人求婚,理由是他真诚地希望她幸福,同时认为她能给他带来自我克制的理想机遇,那么,那个女人能否获得幸福便成了一个疑问。

毋庸置疑,我们应该期望自己所爱的人幸福,但不应该将它作为我们自己幸福的一种替换。实际上,一旦我们对他人或身外之物产生了真正的兴趣时,那么,自我克制学说所包含的自我和他人的全部对立便立即化为乌有。由于具备了这种兴趣,人才会感到自己是生命的一部分,而不像台球那样,自身只是一个坚硬的实体,除了互相撞击之外,不再与其它台球发生任何关系。

所有的不幸福都基于某种分裂或不和谐: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缺少协作和配合,因而造成了自我的分裂;自我和社会的联结要靠客观兴趣和情爱的力量,由于没有这种力量,又造成了自我和社会的不和谐。一个幸福的人,决不会遭受这两种分离的痛苦,他的人格既不分裂来对抗自己,也不分裂来抵御世界。

这样的人觉得自己是宇宙的公民,自由地享受着世界所给予的五光十色和舒畅快乐,他不会被死亡的念头所困扰,因为他感到自己不会真的与后来者分离。

将自我完全自然地融化于生命之中去吧!无与伦比的幸福在向你招手!

同类推荐
  • 加措活佛人生智慧三部曲(套装共3册)

    加措活佛人生智慧三部曲(套装共3册)

    1.《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全书共分九个章节,以人生、情感、信念、生活、爱、快乐、幸福、智慧、情绪为主题,教我们如何对待生命中的困惑与迷茫,增强面对世事无常的内在力量。2.《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2》:有人问佛陀,你今生得到了什么呢?佛陀说:“我今生什么都没得到,我失去的只是我的无知。”没有什么比失去无知更让人安心、欢喜。如果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越早失去无知,越来越多的时候失去无知,我们就能享受得到佛陀的加持,改变“一切是常,一切都不会变”的执着,终于懂得“无常,就是无限的可能性”,从此不再盲冲瞎撞,开始勇猛精进,把无常变为奇迹,把充满缺陷的人生转为圆满。也从此,活得欢喜,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3.《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3》:本书是这一系列的完结篇,加措活佛在书中对于学会放下后,人生如何精进等问题给出了暖心开示。全书共分七个章节,以自我、内在、逆境、情绪、相处、快乐、生活为主题,详细讲述了我们在遇到人生种种困顿、挫折、痛苦时,如何有效地实现自我、突破自我,活出生命美好的样子。
  •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本书通过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求知格物、创立“心学”的经历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深刻分析了心学中蕴涵的强大能量。比如,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不过世事多艰,我们在生存过程中太多次违背良知,导致良知被遮蔽,不能发挥它的能量。作者希望读者能从王阳明的智慧中学习到取得成功的正确方法,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灵,修炼强大的内心,在浮……
  • 人文主义地理学:对于意义的个体追寻(译文经典)

    人文主义地理学:对于意义的个体追寻(译文经典)

    “对一个地方生动或逼真的描述,也许就是人文主义地理学的最高成就。”1930年,段义孚(Yi-fu Tuan)出生于中国天津,先后在中国、澳大利亚和菲律宾就读小学和中学,在牛津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别获得地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他在明尼苏达大学执教多年。自1984年至1998年正式退休期间,他曾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分别以约翰·K.赖特地理学教授和维拉斯地理研究教授的身份担任讲座教授。段教授是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是美国地方中心的创始董事会成员,并于2012年获得著名的瓦特琳·路德国际地理学奖,该奖是地理学界的最高奖项。段义孚认为:“对一个地方生动或逼真的描述,也许就是人文主义地理学的最高成就。”段义孚的人文主义地理学并不研究客观的地形、地貌等自然现象,而是以人之生存为核心,研究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把研究重点置于人直接经验的生活世界和环境的社会建构,强调人性、人情、意义、价值和目的,关注人的终极命运,进而发现人类在生态整体中的定位以及人类与环境的本质关系。《人文主义地理学》是他作为地理学家所认识和经历的一切的见证,书中他反思了之前所有作品的内容,并将其重新呈现。
  • 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庄子说:“且无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讲水的积累要多(指聚为海),才能使大船浮起来,才能使大鱼飞起来。庄子这话的意思就是我先前讲的人要获得自由,就必须多多地积累包袱。包袱不够多,你就舍不得扔。当包袱多来压得你喘不过气,你就会一股脑儿全扔掉。所以,朋友,现在你正在做的无用功尽管做下去,迷途还不远时,你会走下去,因为你还能看见身后的熟悉地方,还心存侥幸。当迷途已远,身后不见了熟悉的地方,眼前只见深渊,这时你才会下了决心一定要回去。你回得去吗?你回得去。任何时候只要你倾听心灵,就会有感动、有启发、有指引。
  •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出世时,家道已衰落,是没落贵族的后裔。据说他的父亲名激,在孟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孟轲的主要由母亲抚养成人。孟母很重视对孟子的教育,历史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足见其良苦用心“。在母亲的精心教诲下,孟轲度过了充实的少年时代。本书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热门推荐
  • 乘上苍天

    乘上苍天

    世界初开,光暗交错,元素流转,森罗万千;无尽宇宙中光明与黑暗的永恒之战下诞生的生命郁郁葱葱,“序间”之内,古老的格尔纳大陆上,大国博弈,锈铁斑笼前迎来改变命运的邂逅,远走他方的弟弟,守望故乡的哥哥。银枪破空,穿透胸膛,热血与希望沁入大地,一切似乎已经尘埃落定。暗涌袭来,天空被撕裂,世界支离破碎,风雨过后,星月再无力升起。
  • 我只想再见你一面

    我只想再见你一面

    女主角的爱而不得,那么喜欢去没能拥有。暗恋的卑微。
  • 在末世我有超能书本

    在末世我有超能书本

    楚风是宇宙之主的儿砸,他的试炼世界是被感染上丧尸病毒的地球,试炼成功才能去见他的爸比噢~
  • 亡灵法师

    亡灵法师

    亡灵者,乃邪恶者也,自古于世不容。冰冷的山川,怎能温暖人心。世事多踹,命运堪忧,原本,他有疼爱自己的师傅,爱着自己的恋人,可是当一切提早上演,他又该如何抉择,真若化身阎罗,还是淡然接受。看他如何从一介小法师,逐渐演变成为所有人都惧怕的魔鬼,苍天负我,身成阎罗。
  • 天弃剑主

    天弃剑主

    一千年前,有陨石从天外飞来,自那之后,宗门林立,百鬼夜行,万妖出没……千年之后,莫峰捡到了一个孩子,取名为莫落,十五年后,莫落离开杏花村,闯入了缤纷世界,开启了一段强者崛起之路。
  • 豪门影后之总裁非她不可

    豪门影后之总裁非她不可

    十八线抛外的女星是如何爬上影后拿下一手遮天的总裁的……
  • 实用风水现用现查手册

    实用风水现用现查手册

    风水术是一种传统的文化观,一种广泛流传的民俗,一种趋吉避凶的术数,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的学问,同时也是调整和改造命运的一种玄学。人生活于天地间,不能脱离周围的环境,但环境千差万别,具有不平衡性。客观上存在着相对较好的,适合人们生活的,给人们带来幸运、吉祥的环境,也存在着相对而言险恶,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困苦和不吉利的环境。创造、改变自己周围的环境,使我们有一个更加美好、祥和、吉利的生活空间。
  • 恶千金法则:你小子敢惹我

    恶千金法则:你小子敢惹我

    樱花轻轻飞舞,我站在花海中望着天空……原来生命中拥有的不仅仅是爱……但是,如果我失去了爱……那心还活着吗?那爱就像是彼岸花一般凄美……我在街头,你在巷尾,我抬着头望着天空,蔚蓝晴空浮云万里,你低着头看着脚下,思绪纷飞阴霾依旧,我们便是如此擦肩而过。
  • 听说我的猫喜欢你

    听说我的猫喜欢你

    关于青春的相遇与错过,美好和遗憾,成长与幼稚,最终都会变成所有人记忆里的明媚与怀念。传闻中,学神林嘉树是个融化不了的冰川,浑身都透着女生勿进的气场。 偏偏顾然就喜欢了这样一个人,在她觉得自己必定会情路坎坷的时候,她突然发现林嘉树怎么和传闻中不一样? 一言不合就飚情话,喝醉了还蹭着她哼哼唧唧撒娇的真的是传说中高冷的林嘉树?这是一个关于爱情、友情,关于青春的故事,本文走轻松日常风,高甜,不狗血,无套路
  • 女医生穿越红楼

    女医生穿越红楼

    穿越之前:她是林带玉,绰号“林带鱼”,名牌医科大学毕业,新晋医师,家有哑母及病父,最大的愿望是找份收入丰厚的工作,父母安康!如果二选一,选后者。穿越之后:她是绛珠仙子林黛玉!却不想嫁宝玉,也不想与皇家扯上半毛钱关系,只想平淡安稳的活着,只想医术精良!如果二选一,选前者!本文很清水,相对温情,不想轰轰烈烈,只愿平平淡淡,重口味者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