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992600000012

第12章 读书要专一(2)

军械所的重要成就是造出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并进一步造出小火轮,负责这项工作的是徐寿父子、华蘅芳等人。他们凭借自己的数学物理知识,根据书上的一张轮机简图,和对在长江上游弋的外国轮船的观察,克服军械所设备简陋的重重困难,“潜心研究,造器制机,一切事宜,皆由手造,不假于外”,由华蘅芳负责计算,徐寿主持设计、建造,徐寿次子徐建寅“出奇思以佐之”,终于在同治元年(1862年)七月,成功地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曾氏亲自观看了轮机试验的情况,他在日记中描述道:“窃喜洋人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不知矣厂在此基础上,华、徐等人又陆续完成了船体的设计和制造,于同治二年(1863年)正月初,造出我国第一只木壳小火轮,交水师蔡国祥营使用。”这年的十二月二十日,曾氏“出门至河下看蔡国祥新造之小火轮”,给它取名为“黄鹄”,曾氏登上轮船,行了八九里。他在日记中写道:“该船长二丈八九尺,约计一个时辰可行二十五六里”,速度相当于每小时六公里,比人步行快不了多少。但这是光明的起点,曾氏要求“试造此船,将以次放大,续造多只”。

当然,曾国藩的倡办洋务还主要是模仿,还未能脱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框架;但他开办技术学校,设翻译馆传播西学,派出留学生等,为西方进步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相当的基础,对于以后的民主、政治改革实在也起到了开风气的作用。对于曾国藩倡办洋务、冀图自强的良苦用心,世人的看法却是褒贬不一的。曾国藩深知时局的艰难,凡事都谨慎小心,事无巨细。

曾国藩自谓不习洋务,前岁天津之事,论者于责望之余,加以诋议,曾国藩亦深自引咎,不稍置辩。然其所持大纲,自不可易。薛福成在曾国藩去世后评论道:“居恒以隐患方长为虑,谓自强之道,贵于寸铢积累,一步不可蹈空,一语不可矜张。其讲求之术有三:曰制器,曰学校,曰操兵。故于沪局之造轮船,方言馆之翻译洋学,未尝不反复致意,其他如操练洋船、演习军队、挑选幼童出洋肄业,无非为自强张本,盖其心兢兢于所谓绸缪未雨之谋,未尝一日忘也。”

洋务运动始终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原则,推行者勤力躬行,少说实干,这无疑是一种进步。运动虽然最终还是以失败结尾了,但其与时俱进、学以致用的精神还是应该获得肯定和赞扬的。

立人之前,读书明志

人无志向,柔弱无刚。没有志向的人生是盲目的人生。成功人士无一不是按照自己的志向努力拼搏成就辉煌人生的。

俗语说:为人有志,前途有望。做人应先从立志开始,志向也是人生希望的开始。

人生的价值、意义和境界,在对志向的追求过程中有了很好的体现。立志的人和没有志向的人,在人生的各个方面都大不相同。

然而,志向并非出生就有,它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确立的,尤其是在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足中形成的。每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常常感受到现实生活的庸俗,但很多人看到了这一点,却因为更多的原因失去改变现状的勇气和信心,更不能为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立下高远的志向。曾国藩与别人不同之处在于,他不仅仅看到生活庸俗、颓废的一面,还能因自己所处的环境而迅速觉醒过来,为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立下了远大志向并坚定不移地去努力实现它。

曾国藩曾很有感触地写道:“《礼记》中说,君子庄敬日强。我每一天都过着安逸、放纵的生活,在这种环境下人渐渐失去斗志,精神上也慢慢衰颓下来。正如那些草木,志之不立,本之拔矣。”由此番话可知,曾国藩也认为没有志向生活就了然无趣,人也会因此而堕落。人要有成,需先立志。志向是一个人给自己划定的人生境界,它限制着自己人生的道路、生活的内容和成就的规模。由于立志规模的不同,现实的人生也会不同。

曾国藩出身寒微,曾为了读书四处筹钱。为了买到一部自己喜爱的书,把御寒的衣物典在当铺里,从这里可以看出曾国藩在自己处境十分糟糕的情况下仍是如此自强自立。在他后来功成名就之时,做人更是不忘自强自立。在曾国藩的头脑里,想得更多的是如何“立”。在他看来,一个人能够“自立”,方能于事业上真正有所成就。

曾国藩还认为,一个人整天沉溺于过度的自虐和自责里并非积极的处世方法,其关键在于自身的觉悟,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由“悔”字诀而升华出来的修身智慧。

古语有云:“富贵足以愚人,贫贱足以立志。”也就是警示后人:富足安乐的环境可以让人失去奋发自立的动力,从而消磨自身的斗志。相反贫困艰苦的环境却可锻炼一个人的心志,使其在这种环境中觉醒,从而萌生改变现状的动力。曾国藩处在安适、舒心的生活里,仍念念不忘自立自强是值得后人敬佩和学习的。环境的好坏对于心境是有影响的,但是并非决定性作用。

人的一生应勤于思,善立志,多想想自己要如何生活、如何奋斗。即使某一天身先死了,也能为世界留下点什么。正因为如此,人活在世上都应自强自立,努力追求那些旁人不敢追求的东西,努力去做旁人不敢做也无法做到的事情,有此自强自立之精神才能报效国家,兴旺家业,才对得起自己。

所以,做人的第一根本就是树立志向,以此让自己的精神有所寄托,让自己振作起来,有了目标和方向,人生才不致陷入迷途。只有远大志向才能不断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有所作为。一流的人才不一定能干出一流的事业,但能干出一流事业的人必定是一流的人物。立志是一个人成事之根本。任何欲成就大事业者,就必须要先立志。

我们应该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开始时本来有相当水平,然而多年过去之后,他就是没法与别人比,不是他的智力不如人,也不是条件不如人,而是只懂得一味努力付出而不知道是为什么在付出。没有一个努力的方向,到头来是“竹篮打水”空忙一场。

人无志向,柔弱无刚。人一生如果没有奋斗的方向,便像没有舵的船,只会四处漂流,遇险也不懂避,遇激流也不慎行,终无所成。曾国藩说:“人行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曾国藩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百般苦学,广泛阅读。尤其在翰林院、詹事府任闲散文职时,悉心钻研历代的典章制度和封建各朝治理国家的经验。曾国藩读书如此用功,绝非为了求得高官厚禄,对他而言读书更多是为了“进德”、“修业”。

曾国藩与平常人一样,也有患得患失、斤斤计较、目光短浅的时候。一次,他曾无情地鞭笞自己:“没有人生志向,生活不能保持宁静,不能宁静内心也就无法自由,这一切的一切其根本就在于没有树立志向啊!我对事情常常持有偏见,往往不能容忍小的事情,因此一些微小的事情,也会让我想一个晚上,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没精打采的,这正是我思虑过多的原因。生活没有目标没有方向,自己见识又肤浅,想得到心灵的宁静与自由,简直太难了。更何况想的都是粗陋的拙见。在与人交往时爱往小处计较,而引起自身的大不快,又无时间调整自己,长此以往,就是自己在耽误自己啊。”

从这里可见,曾国藩勇于面对自己心灵中最晦暗的一面,可以毫不掩饰地对待,反省也很彻底,现代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

曾国藩说,人要是立有志向,也就能做圣人,做英雄。没有什么无法做到的事,也就无需求助于人,这就是强才自强。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曾国藩深信自己如深山中不为人知的巨木,终有一日将成为支撑国家的顶梁柱。他也确实实现了心中理想。

曾国藩的志愿,是和他的治学目的论紧密相关的。曾国藩刚到京师时,不免六神无主,心神不静,他认为自己心神不静是因为没有志向,后来他发奋立志,改名为国藩,决心要成为国家之藩篱。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发愤图强,为自己的志向不懈努力!每个人治学都有自己的目的,或想跻身仕途,或想发家致富,或想陶冶性情,或想消遣自娱,或想著书立说以警后人。正如古书所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曾国藩虽然是通过科举考试而获得官位进而得以升迁的,但他对钳制心智、残害性情的科举制度却贬损有加。他主张治学的目的应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给诸弟的信中曾国藩说:“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述,以图自卫其身。”

由此可见,曾国藩认为读书对于国家,对于自身都是有益的,大可以报国为民;小可以修身养性,卫身谋食立足社会;可借此展现志向,拼搏进取。三者相辅相成,并不矛盾。

当然,这里的读书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阅读,而是上升为一种理念上的行为,是治学意义上的读书了。一方面,曾氏继承先秦孑L子、孟子、墨子的观点,认为读书是为了提高品德情操,增长知识才干,使自己成为“贤士”、“君子”以至“圣人”,继而秉承宋朝朱熹之学说,主张读书要“明天理”;另一方面又继宋朝陈亮“经世致用”及北朝颜之推“谋生”之说,认为读书大可报国为民,小可修业谋生,以自卫其身。

曾国藩在为什么读书的问题上,是在继承古代各种观点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客观切合实际的新的读书观。不为个人荣辱得失,不为功名利禄,不为一家之饥饱,而是为志为国为民。因此他认为读书又以报国为民为最终目的:“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毫不相涉,则读书何用?”

时至今日,也还不乏读书为混文凭之人,读书为混官做之人,读书为装饰脸面之人,读书于他们不过是一纸文凭,一块功名利禄的敲门砖而已,是否有获得全不重要。

为了这些俗物而去读书的人,虽有所成,但只会小;为报国为民而读书者,虽路途远,但必将成其大,立其功。把报国立志与读书相结合的人才是有建树的人。

曾国藩不是伟人,他只是一名封建士大夫,在国与己的选择中更多倾向于后者。他的进德修身的延伸便是既成就自己,也成就别人,其明哲保身的思想依然存在。但是他能够提出读书的最远目的是报国为民,且能志在于此行亦如此实属不易。反观现在,有志向的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人少之又少。

立志有恒,匡时救世

曾国藩声名大噪,仕途风顺,十年七迁,这在当时确实少见。对于生长深山,出身“寒门”的曾国藩来说,真可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然而,官身的富贵、声名的荣耀,都没能使他安逸下去,反而促使他锐意进取的精神更趋高涨。他相信自己终有一天,如同云中展翅翱翔的孤风一样不鸣则已,一鸣则引来九州的震动;如同生长在深山中的丈树一样,有朝一日成为国家大厦的栋梁。

曾国藩决心按照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正统士大:的基本人生信条,为维护封建的纲常伦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而大显差手,实现其“匡时救世”的远大抱负。

在曾国藩看来,人不论是在低微鄙陋之时,还是在飞黄腾达之中都要志存高远,砺志不息。因而他首先主张立志以成材。

他认为,立志可以使人有所追求,生活有了方向,人才变得充实。

他自省说:自去年(1852年)十二月二十日后,我常常忧心忡忡,不能白持,若有所失,到今年正月还是如此。我想这大概是志向不能树立时,人就容易放松潦倒,所以心中没有一定的努力的方向。没有一定的方向就不能保持宁静,不能宁静就不能心安,其根子在于没有树立方向啊!

另外我又有鄙陋之见,检点小事,不能容忍小的不满,所以一点点小事,就会踌躇一晚上;有一件事不顺心,就会整天坐着不起来,这就是我忧心忡忡的原因啊。志向没树立,见识又短浅,想求得心灵的安定,就不那么容易得到了。现在已是正月了,这些天来,我常常夜不能寐,辗转反侧,思绪万千,全是鄙夫之见。在应酬时我往往在小处计较,小计较引起小不快,又没有时间加以调理,久而久之,就是引盗入室啊!

曾国藩认为,有志者事竟成。他说,人如果能立志,那么他就可以做圣人,做豪杰。还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呢?他又何必要借助别人的力量呢?古书上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就是说,我想得到仁,这仁也就到了。我想做孔子、孟子那样的人,于是就日夜孜孜不倦地攻读,—心—意地去钻研他们的学问,谁能够阻止我成为孔孟那样的人物呢?如果自己不立志,即使天天与尧、舜、禹、汤这些圣人住在一起,那也只能他们是他们,我还是我啊!

曾国藩认为人应该立大志,他说:君子立志,应有包容世间一切人和一切物的胸怀,有内以圣人道德为体、外以王者仁政为用的功业,然后才能对得起父母的生养,不愧为天地之间的一个完人。因此君子所忧虑的是德行不修炼,学问不精通。所以,当顽民得不到教化时,他们就深深忧虑;当蛮夷入侵中原时,他们就深深忧虑;当小人在位贤才受害时,他们就深深忧虑;当天下百姓得不到自己的恩泽时,他们就深深忧虑;这真是所谓悲天悯人啊!所有这——切才是君子所要忧虑的,至于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贵贱和毁誉,君子从来就无暇顾及。曾国藩为他的六弟小试受挫,就抱怨命运不济而大惑不解,说:我私下忍不住要笑他气度太小,志向不高远啦!曾国藩的一生立下极为高远的志向,为了砺志他曾给自己定下了一条座右铭:“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

为了磨砺志向,曾国藩曾两次改名。曾国藩乳名宽一,名子诚,字伯涵。进入弱冠之年,曾国藩自己改号“涤生”,他在日记中写道:“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抒发了曾国藩弃旧图新,发奋自强的理想与信念。

曾国藩改号涤生,说明他能自律。十年以后,他旧事重提,说明他自律严格。曾国藩之所以能有所作为,就在于他能不停地磨砺自己的志向,日日反省,天天自新。他有一种强烈的、热切的洗心革面的愿望,他是自己卑琐灵魂的严厉审判者,他是自己淫邪恶欲的无情拷问者,他是自己羸弱身躯的猛烈抨击者,这使他得以洁身、保身、全身。他的功业,不在于他的道德,也不在于他的文章,而在于他对自己肉体和心灵的永无休止的洗涤和更新。

曾国藩在得到翰林的地位后,又一次改名以砺志。

这时,他将名字子诚改为“国藩”。这时在他为自励所作的五句箴言中,首先一句就是立志,他要荷道以躬,要与之以言。就是要以一身,担当中国的道统。在人生过程中,遭遇任何危险困难,只要神定不慑,谁敢余悔。曾国藩的倔强精神,于此概见。德业之进,全靠有恒,铢积寸累,自然成功。他的箴言,许多人都铭之座右,读之思之行之,并觉受益无穷。

同时,为了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国家之藩篱,他抓住机遇,努力读书。许多人一人仕途,便将书本束之高阁,专在官场中去鬼混。可是他自入翰林院任侍郎后,还在拼命读书。他曾自立课程十二条,悉力以赴。

一个做了高官的人,还要自己规定功课,按日施行,这种自律精神,不仅在今日很少见到;即在古人中,亦很难得。这种自强不息的努力,是曾国藩成功的基本条件。

同类推荐
  • 培根哲理随笔(感悟与求知书坊)

    培根哲理随笔(感悟与求知书坊)

    本书稿辑录了培根的经典哲理随笔,结合鲜活的现实事例,启发读者思考、理解、感悟人生的真谛和意义,正确面对各种挫折和失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积极进取,成就幸福人生。
  • 人生的感悟大全集(超值金版)

    人生的感悟大全集(超值金版)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许多风景我们无法亲自体验,有许多路我们无法一一走过,有许多人我们无法相识相知,有许多情感我们无法细细体会。然而,当你手捧这本书的时候,会马上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拥有一份意外的收获,它将帮助你在古今中外的时空隧道里任意驰骋,在人生情感的喜怒哀乐里信步徜徉。
  • 有画好说

    有画好说

    本书以漫画形式对心态、潜能、创新、定位、智慧、积极思维、换位思考、规则、细节、推销、管理、团队、整体与局部、得失、相对、发展、角度、提升自我、创意等36种影响人生的因素进行了阐释。
  • 现代礼仪教程

    现代礼仪教程

    《现代礼仪教程》以礼仪为主线,从礼仪概述开始,分别介绍了个人形象礼仪、日常交往礼仪、求职就业礼仪、职场礼仪、餐饮礼仪、演讲的礼仪、商务礼仪和国际交往礼仪,以及我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的礼俗。
  • 坚定信心(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坚定信心(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本丛书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著作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付佳精品。
热门推荐
  • 我的铜币能提现

    我的铜币能提现

    突然发现自己玩的三国志,铜币可以提现,来10个648我不虚,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噶
  • 向着崭新的蓝天

    向着崭新的蓝天

    铃木光子偶然加入了索尼旗下的偶像组合,不同年纪的少女因为梦想或其它原因集合在一起,团结,努力,奋斗的故事。(偏个人向,会出现乃木坂46,欅坂46等偶像团体。主要是写日向坂的故事,算是给自己看的故事吧)
  • 乾坤无双

    乾坤无双

    欧阳明龙,一个非常普通的人,却在出生时意外得到大神祝福,幻之气得到大幅提升,还得了份神秘力量后来通过相遇美女月儿,死党王二、张三,还有神秘人——聂如龙,接下深厚友谊但是最后等待他的确是一个惊天阴谋
  • 鱼,跃于渊

    鱼,跃于渊

    小美人鱼的故事123…emmm不小心点错了。。。那就。。。美人鱼登陆参观旅游的那些年?
  • 重生之庶女当道

    重生之庶女当道

    三天三夜的狠虐折磨后,她被休下堂,身无分文,凭着仅存的力气爬回家族,却看见满身是伤死不瞑目的娘亲,三姑六婆鄙夷的眼神,嘲讽的口吻,大笑的表情,顷刻间,仇恨成骨。“我若不死,必定卷土归来!”抱着娘亲冰冷的尸体,仰天长誓狂风肆虐暴雨淋漓中,她踉跄的倒下,疾驰而来的马车将她席卷一捞。
  • 华人十大科学家:钱学森

    华人十大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男,汉族,浙江杭州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1995年5月,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原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更名为钱学森图书馆,江泽民主席为之题写了馆名。2011年,上海交大也建成钱学森图书馆。同年12月8日,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钱学森》由童苏平、邢娓娓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
  • 修罗炼魔

    修罗炼魔

    赵青阳拥着废脉,在学院内被人所欺负,被青梅竹马抛弃,直到他得到一个神秘的玉简,进入修罗炼狱当中,能提升灵脉的神秘基因药,强大的武技,难得的灵器,在修罗炼狱当中如繁星遍地,当然前提是你能活下来。
  • 优秀女孩的青春讲义

    优秀女孩的青春讲义

    青春有太多太多的内容,不论它是甘甜还是酸涩。青春只有一次,不论它长还是短。幸福的人生,优秀的华彩,都将在青春里成就。在青春的岁月里追求梦想追求卓越的女孩子们,本书是你们绽放青春色彩的必读书!
  • 冥月纪元

    冥月纪元

    我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真相,它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平凡枯燥,结果,我穿越了...
  • 男校女生:混乱学院

    男校女生:混乱学院

    给大家推荐新书:宠物公主:GOD,希望大家支持。丽沙公主啊妳跟妳妈打赌关我什么事?为什么要我女扮男装进去那个贵到非比寻常的贵族学校唸书!虽然我长的不是绝世美貌,但我好歹也是个清纯、可爱的美少女好吗?那群饿女是怎么回事?虽然我扮成男生之后是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