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992600000015

第15章 攻读史书(3)

由此可见,亲自做事,做到小勤并不难,但要做到永勤,除非有绝大毅力和坚定志向,否则是很难坚持下去的。而且这样做对一个人的身体也有消极影响。曾国藩很注意养生但他一生操劳,终患恶疾。因此,“勤”字也要有个分寸。

立人之前,读书明志

人无志向,柔弱无刚。没有志向的人生是盲目的人生。成功人士无一不是按照自己的志向努力拼搏成就辉煌人生。

俗语说:为人有志,前途有望。做人应先从立志开始,志向也是人生希望的开始。

人生的价值、意义和境界,在对志向的追求过程中有了很好的体现。立志的人和没有志向的人,在人生的各个方面都大不相同。

然而,志向并非出生就有,它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确立的,尤其是在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足中形成的。每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常常感受到现实生活的庸俗,但很多人看到了这一点,却因为更多的原因失去改变现状的勇气和信心,更不能为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立下高远的志向。曾国藩与别人不同之处在于,他不仅仅看到生活庸俗、颓废的一面,还能因自己所处的环境而迅速觉醒过来,为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立下了远大志向并坚定不移地去努力实现它。

曾国藩曾很有感触地写道:“《礼记》中说,君子庄敬日强。我每一天都过着安逸、放纵的生活,在这种环境下人渐渐失去斗志,精神上也慢慢衰颓下来。正如那些草木,志之不立,本之拔矣。”由此番话可知,曾同藩也认为没有志向生活就了然无趣,人也会因此而堕落。人要有成,需先立志。志向是一个人给自己划定的人生境界,它限制着自己人生的道路、生活的内容和成就的规模。由于立志规模的不同,现实的人生也会不同。

曾国藩出身寒微,曾为了读书四处筹钱。为了买到一部自己喜爱的书,把御寒的衣物典在当铺里,从这里可以看出曾国藩在自己处境十分糟糕的情况下仍是如此自强自立。在他后来功成名就之时,做人更是不忘自强自立。在曾国藩的头脑里,想得更多的是如何“立”。在他看来,一个人能够“自立”,方能于事业上真正有所成就。

曾国藩还认为,一个人整天沉溺于过度的自虐和自责里并非积极的处世方法,其关键在于自身的觉悟,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由“悔”字诀而升华出来的修身智慧。

古语有云:“富贵足以愚人,贫贱足以立志。”也就是警示后人:富足安乐的环境可以让人失去奋发自立的动力,从而消磨自身的斗志。相反贫困艰苦的环境却可锻炼一个人的心志,使其在这种环境中觉醒,从而萌生改变现状的动力。曾国藩处在安适、舒心的生活里,仍念念不忘自立自强是值得后人敬佩和学习的。环境的好坏对于心境是有影响的,但是并非决定性作用。

人的一生应勤于思,善立志,多想想自己要如何生活、如何奋斗。即使某一天身先死了,也能为世界留下点什么。正因为如此,人活在世上都应自强自立,努力追求那些旁人不敢追求的东西,努力去做旁人不敢做也无法做到的事情,有此自强自立之精神才能报效国家,兴旺家业,才对得起自己。

所以,做人的第一根本就是树立志向,以此让自己的精神有所寄托,让自己振作起来,有了目标和方向,人生才不致陷入迷途。只有远大志向才能不断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有所作为。一流的人才不一定能干出一流的事业,但能干出一流事业的人必定是一流的人物。立志是一个人成事之根本。任何欲成就大事业者,就必须要先立志。

我们应该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开始时本来有相当水平,然而多年过去之后,他就是没法与别人比,不是他的智力不如人,也不是条件不如人,而是只懂得一味努力付出而不知道是为什么在付出。没有一个努力的方向,到头来是“竹篮打水”空忙一场。

人无志向,柔弱无刚。人一生如果没有奋斗的方向,便像没有舵的船,只会四处漂流,遇险也不懂避,遇激流也不慎行,终无所成。曾国藩说:“人行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曾国藩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百般苦学,广泛阅读。尤其在翰林院、詹事府任闲散文职时,悉心钻研历代的典章制度和封建各朝治理国家的经验。曾国藩读书如此用功,绝非为了求得高官厚禄,对他而言读书更多是为了“进德”、“修业”。

曾国藩与平常人一样,也有患得患失、斤斤计较、目光短浅的时候。一次,他曾无情地鞭笞自己:“没有人生志向,生活不能保持宁静,不能宁静内心也就无法自由,这一切的一切其根本就在于没有树立志向啊!我对事情常常持有偏见,往往不能容忍小的事情,因此一些微小的事情,也会让我想一个晚上,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没精打采的。这正是我思虑过多的原因。生活没有目标没有方向,自己见识又肤浅,想得到心灵的宁静与自由,简直太难了。更何况想的都是粗陋的拙见。在与人交往时爱往小处计较,而引起自身的大不快,又无时间调整自己,长此以往,就是自己在耽误自己啊。”

从这里可见,曾国藩勇于面对自己心灵中最晦暗的一面,可以毫不掩饰地对待,反省也很彻底,现代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

曾国藩说,人要是立有志向,也就能做圣人,做英雄。没有什么无法做到的事,也就无需求助于人,这就是强才自强。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曾国藩深信自己如深山中不为人知的巨木,终有一日将成为支撑国家的顶梁柱。他也确实实现了心中理想。

曾国藩的志愿,是和他的治学目的论紧密相关的。曾国藩刚到京师时,不免六神无主,心神不静,他认为自己心神不静是因为没有志向,后来他发奋立志,改名为国藩,决心要成为国家之藩篱。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发愤图强,为自己的志向不懈努力!每个人治学都有自己的目的,或想跻身仕途,或想发家致富,或想陶冶性情,或想消遣自娱,或想著书立说以警后人。正如古书所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曾国藩虽然是通过科举考试而获得官位进而得以升迁的,但他对钳制心智、残害性情的科举制度却贬损有加。他主张治学的目的应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给诸弟的信中曾国藩说:“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述,以图自卫其身。”

由此可见,曾国藩认为读书对于国家,对于自身都是有益的,大可以报国为民;小可以修身养性,卫身谋食立足社会;可借此展现志向,拼搏进取。三者相辅相成,并不矛盾。

当然,这里的读书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阅读,而是上升为一种理念上的行为,是治学意义上的读书了。一方面,曾氏继承先秦孔子、孟子、墨子的观点,认为读书是为了提高品德情操,增长知识才干,使自己成为“贤士”、“君子”以至“圣人”,继而秉承宋朝朱熹之学说,主张读书要“明天理”;另一方面又继宋朝陈亮“经世致用”及北朝颜之推“谋生”之说,认为读书大可;报国为民,小可修业谋生,以自卫其身。

曾国藩在为什么读书的问题上,是在继承古代各种观点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客观切合实际的新的读书观。不为个人荣辱得失,不为功名利禄,不为一家之饥饱,而是为志为国为民。因此他认为读书又以报国为民为最终目的:“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毫不相涉,则读书何用?”

时至今日,也还不乏读书为混文凭之人,读书为混官做之人,读书为装饰脸面之人,读书于他们不过是一纸文凭,一块功名利禄的敲门砖而已,是否有获得全不重要。

为了这些俗物而去读书的人,虽有所成,但只会小;为报国为民而读书者,虽路途远,但必将成其大,立其功。把报国立志与读书相结合的人才是有建树的人。

曾国藩不是伟人,他只是一名封建士大夫,在国与己的选择中更多倾向于后者。他的进德修身的延伸便是既成就自己,也成就别人,其明哲保身的思想依然存在。但是他能够提出读书的最远目的是报国为民,且能志在于此行亦如此实属不易。反观现在,有志向的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人少之又少。

同类推荐
  • 舍得:人生的必修课

    舍得:人生的必修课

    人人都知道“有舍方有得”,人人都明白“舍得乃人生之大智慧”。但是,仍然有太多太多人不能够做到舍得,不能够做到心安理得地舍得,不知道要舍得什么,不知道该怎么舍得,不知道该怎样舍得其所!本书就来向你细细探讲,让你成为真正的舍得达人,真正地掌握舍得艺术。
  • 二十几岁男人应该具有的7张底牌

    二十几岁男人应该具有的7张底牌

    做男人很难。难就难在男人要同时挑起家庭与事业的重担,不能有所偏废;难就难在男人管了琐事有人说你干不成大事、不管了有人说你是大男子主义;难就难在男人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忍气吞声有人说你懦弱,脾气暴躁又有人说你没风度……二十几岁的男人要想做个完美的男人,就要打好自己的七张人生“底牌”
  • 决胜口才之巅

    决胜口才之巅

    说话有忌讳,说话有计谋,说话需要智慧,许多人吃亏,都是坏在自己的嘴巴上。正因为如此,防止祸从口出,就成了许多人的当务之急。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口才训练亦如此——简话繁说,虚张声势,语言张弛,察言观色,适时抬杠,欲擒故纵,巧布迷阵……诸多法宝,让掌握你修炼口才的十大技巧;言语机锋,让你获得人脉,紧握资源,决胜于无形之间。想要交上对自己人生有帮助的人,就要用口才去撕开这个口子。想不错过千载难逢的珍贵机缘,就要在关键时刻,三两句话展示自己、把握前途、留住黄金局面。
  • 智者的启迪:教育学经典名言的智慧

    智者的启迪:教育学经典名言的智慧

    本书涉及到了三个领域:学校教育、家庭教养和个人成长。针对每一个领域,都有一些理论的阐述、现实的思考和可行性的办法。对于如何培养懂得学习、全面和谐发展的个体,大有裨益,希望每为阅读过本书的人都能有所领悟,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扬弃,从而寻找到教育的本真。
  • 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阅读,是通往人类文明的旅程,100位先行者的心得与感悟,洒播了一路的智慧之光,像路标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沿着满径的书香走来,我们一定会收获人生最丰硕的果实……本书精心擷取了古今中外100位名人、伟人的读书心得,按编年的方式编排,分为上、中、下三卷,力求做到条分缕析,让人读之有轻松之感。
热门推荐
  • 琉言·第一条

    琉言·第一条

    《琉言·第一条》由畅销作者琉玄与资深摄影师设计师Fredie.L合作完成,其中收录了琉玄在2010年至2014年之间,发表过的和未曾发表过的散文,以及片段式的网络日志,对童年,对朋友,对爱情,对生活,对欲望进行了真实而又戳心的解读。Fredie.L精心选取和采用的图片在本书中延续了他一贯沉静而富有艺术性的风格,用全新的视角为读者诠释出生活中不易觉察的静谧与美。
  • 冰石恋

    冰石恋

    十几年前,他被她父亲带回她的家。从此他有了爱他的妹妹,有了家;十几年后,他却成为她最亲密的朋友的他,但是她爱他,爱了那么多年。。。。。。她该放弃,还是该坚持?女友表演了一次跳楼,落下去的却是她,尽管折断了几根肋骨,她还是执迷不悟。人世间最远的距离是什么?当然是相爱的两个人不能够在一起。多么伤的离别啊!她说是她欠她的,因为她曾经许下过诺言:什么都给她。为了成全女友,她第一次撤离,为了成全自己,她第二次撤离,当她想再回到他身边时,他却带着对她的深深爱恋也撤离了。几经分分合合,结局是怎样的呢?山谷里有一种小草,它的名字叫“十二月花”,会开出淡淡的浅紫色的小花。但是,它十年才开一次花,只为最真最纯的爱情开放。属于萧冰雨的爱情透着淡淡的持久的水一样的芬芳,一如浅紫色的十二月花,恬淡中的高贵;晦暗中的旷达,清高中的长久隐忍,而且只为爱情盛开一回。
  • 大师兄别送

    大师兄别送

    惊蛰一直认为,自己就是那个手拿龙傲天剧本,跟隔壁山大师兄青梅竹马、心心相印的天之骄女,结果不过下个山,自己大师兄就没了啊啊啊啊啊!!!大师兄整个人都碎成了渣渣,还没来得及伤心,惊蛰就发现,自己,好像有点不对劲。时不时就会变成另一个人,身边还出现了本该成为渣渣的大师兄,惊蛰:在吗,大师兄,领个证先?武力爆表小师妹×除了打架全能大师兄
  • 斗罗之战兔传奇

    斗罗之战兔传奇

    一个不加史莱克,一个单女主文男主:史莱克那是来收购的这是为了怀念斗罗之二哈也疯狂的斗罗同人小说
  • 旷世情缘:愿君始相依

    旷世情缘:愿君始相依

    温文尔雅的腹黑公子与风华绝代的辣手毒妾的旷世情缘!她叫牛小魔,山贼王的嫡女。为了争夺寨主之位,她奉命下山逮压寨夫君,可事与愿违,她斗智商,斗毒技,斗江湖,可第一公子仍不上钩!是鸣金收兵,还是翻云覆雨、笑待惊变?这一张红尘情网,她注定会书写传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浅浅爱过深深痕

    浅浅爱过深深痕

    明明已物是人非为何又情深似海?到底是谁应了谁的情谁又成了谁的执念?阴谋?泪水?仇恨?最终“对不起我们没有如果也没有重来一次”“即使能重来我依然会选择再爱你一次”爱情匆匆开始又寥寥结束懵懂的年纪青涩的爱恋美好的承诺原来都是假的“你是一个很棒很棒的女孩儿,你天真善良,大方可爱,你完美到无可挑剔,可一个人的心,只容得下一个人。。”————杨歌沐诺离愿你无悔————叶晴[作者的话:内容比简介更精彩,你们的支持就是十二写作的动力,十二,加我,和十二一起讨论小说剧情哦,么么哒]
  • 暴力魔法老师

    暴力魔法老师

    现代格斗冠军李长风训练时触电而死,结果莫名其妙穿越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中,原本以为靠着格斗可以混出个名头的他却发现这里人人都会魔法,就算是一个小孩子也能轻松将他击倒;直到有一天,李长风被雷系魔法打伤后却发现自己的右手拥有了破灭一切神迹的异能,所有的魔法在他的面前都失效了;这个时候,为了生计奔波的他看到了一张来自魔法学院的招聘告示……本书是一本描写李长风魔法老师生涯的小说,力求轻松一些,流氓一些,霸道一些,再加点无耻。
  • 靠山是洪荒

    靠山是洪荒

    不一样的洪荒,不一样的天庭。这是一个善良的孩子,行走异域当探子的故事。三年又三年,十年又十年,你们再不来,我就要反了……本书又名《我祸害了一个世界》《如何利用背景靠山当一个祸害》《论一个恶人的自我修养》
  • 惊世神凰

    惊世神凰

    她本是现代隐世家主,一朝穿越,成了异界第一废材?退婚?废材?特喵的睁大你们的钛合金狗眼看清楚!老娘分分钟让你们飞上天,与太阳肩并肩。一柄红扇倾天下,专治各种不服!纳尼?众人敬仰的帝尊大人表示不服?某女认怂,包袱款款,准备爬墙出逃,却被逮个正着。某男笑得风华绝代:“娘子,你是不是忘了,把我带走?”(男强女强+强强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