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992600000025

第25章 每月不可荒废旧技能(2)

《周易》说,君子“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曾国藩的一生是在日日严于自律中度过的,他对自我反省和批判严厉而苛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局限,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不同的是所犯过错的大与小,多与少。犯错之后如何用正常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说有过必纠,有错必改才是正确的选择。曾国藩认为,注重颐养德性的人,会经常不断地洗涤自己所犯的过错,并且常常反省、告诫自己勇于改过,这样才会使自己不断走向完善。

圣贤之所以是圣贤,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的过错,从不虚伪地遮掩和找借口,并且可以积极地去改正。心里踏实,纠结也少了,做事也顺利许多。要知道,有多少掩饰就有多少丑态。

在经历了多次磨难后,曾国藩的性格渐渐走向完善,为人处世方面也变得圆通。他认为,人的欲念太重,过分追求某些东西,就犯了通病:太想表现自己就容易言辞不当,惹人厌烦;过于认可自己就容易骄傲自满,自以为是。此二者都应该常加克制,他认为自己仍然没有将这二者清扫干净。

他认为戒除“多言”需要日日检点,戒除自满需要把自己放置于世界之中,把自己摆在一个渺小的位置上,使自己的心态保持平衡。他说:“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叹须臾耳。大地数万里,不可穷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粟耳。”他认为苍穹之中,自己只为沙粒,为尘埃,不足提起。所以一个人成就再大也没什么好骄傲自满的。

为了改掉自己的缺点,曾国藩的决心之大、意志之坚,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他的这种坚定的意志与决心,不仅对他一生的性情修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是他能建功立业的重要原因。他告诫自己一定要谨记三个字:不自欺。他认为人之所以修己不利,做事无恒,就是因为不敢正视自己的错误与不足,人如果能做到不自欺,就可以发现和改正缺点毛病,不断完善自我。他不仅每日自我反省,还主动从亲友处吸取建议,希望从别人那里获得信息,誓做一个内外兼修的人。

曾国藩这种严于律己的思想和行为值得我们去学习,不欺人也不自欺,是修身的必备条件,也是为人处世应该注意的环节。

内外兼修,誓做完人

良好的内在修为与强悍的外在实力相结合,这就是天下人对“完人”的理解。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希望自己越来越好,有为完人之志,也是成大事者雄心的体现。

世上没有完美的存在但却有不断追求完美的人。对这些努力想功成名就的人,我们称之为“完人”。

曾国藩对人的评价表现了他独特的处世风格。他崇尚刚直,认为做就要做充满刚直之气的大丈夫。曾国藩常常写信给他的弟弟、子女们,说曾家后代秉承了母亲江氏的刚猛气质。

其母江氏刚嫁到曾家时,曾家经济尚不宽裕,操持家务更加克勤克俭,家境也渐渐兴旺起来了。特别是江氏贤惠,侍奉公婆十分殷勤,可以说是不怕脏累,任劳任怨。自嫁入曾门后,共生有五男四女,家人的所有衣物都是她亲手缝制的。曾国藩的父亲常以“人众家贫为虑”,而江氏总是用“好作自强之言”相劝。她常对丈夫说:我们家孩子虽然多,但是读书、务农、经商、为官样样可做,我在家里操持家务,孩子们在外面闯荡,还用担心什么贫苦呢?从她的言语可以看出,母亲江氏对曾国藩品性的影响是巨大的。

曾国藩的最高理想就是“立言、立功、立德”,三者他都做到了。立言,他的著述、家书、日记,广为流传,至今仍被天下传阅,尤以《家书》影响最广,成为不少名人雅士的枕头读物;立功,他挽救了清王朝,在列强横行、各势纷乱的局面下恪尽职责;立德,他内外兼修,誓做完人,并事事以身作则,重视身教。正因为如此,后世给他的头衔不胜枚举:“中兴名臣”、“处世楷模”、“湘军创始人和领袖”、“太平天国的克星”、“洋务运动的领袖”、“近代史之父”等。除此之外,曾国藩对志向的追求也很执著。他认为人不能朝三暮四,不能如墙头芦苇,随风摇摆,而要矢志不移,有原则有操守,否则,光阴匆匆,肯定会无所作为。

他认为自己自从军以来,就怀着临讫授命的志向;丙戌年有病时,总怕一下子病死家中,违背了自己的初志,失信于世人。后来复出,意志更加坚定;倘若再有什么不测,也没有留恋和后悔的事情了。在洋人不断入侵的情况下,他早就已经有殉国的念头,但愿战死沙场。

曾国藩主张,本志不可移,并把能否持之有恒看做有成无成的重要体现。他在家信中以自责的方式教导子侄说:“余生平坐无恒之弊,万事无成,德无成,业无成,已可深耻矣。等到办理军事,志向才最终确定,中间本志变化,尤无恒之大者,用为内耻。”事实上曾国藩所改变的只是他“本志”的一些表象,而他从年轻时就要成为不同凡响的人物,要成为“蛟龙”,干一番大事业的“大志”并没有变。但他认为自己从军以来是一次本志的改变。因此,他主张自从军以后“死在沙场”、“以身殉国”的“初志”是绝不可再改变的了。

的确,无论何时,要想成大事,非树立远大志向不可,并以这种志向为目标积极进取,内外兼修,有志贵在有恒,坚持不懈地去追求才有功成名就“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时候。

曾国藩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若夫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

由此可知,对于“完人”他有自己的一番理解。同样道理,这世间芸芸众生,想当完人的多了,真正能做到的却鲜而有之,完美在于心,在于志向而不在于一念之间。

心有本源,只在进德

无论古今,只有尊重内心的真实感受才能完善内在的品德修为。做自己心里真正想做的事情,才能获得最大的自我满足。

想掌握自己的命运需要太多条件。勤修身,广交友,遇贵人,求学问缺一不可。这几个方面放在任何一个年代都是一本定律。

素怀平治天下之志的曾国藩在京为官时,在仕途上的发展是颇为一帆风顺的。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两年后授翰林院检讨,过七年即超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过两年又升授礼部右侍郎,并于此后四年之中遍兼并兵、工、刑、吏各部侍郎。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他的经历可以用“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来形容。变化如此之快,连他自己都感到意外。

分析其中原因,首先在于其勤于修身,广交师友,修养品行,切磋学问。其先后师从唐鉴、倭仁,知晓了修身之道,思想也更趋于成熟,理论更趋于完备,并勤于躬行,持之以恒,体悟颇多,如于自强处胜人便是一例。曾国藩以此教育弟弟,大致的意思是说:想做自己命运的主宰就要先相信自己,自立自强。国家想强大必得选贤用人,家业想做大必得有优秀的子孙,一个人想成为强者,与人斗智斗勇,这其中有因为强大而获胜的,也有因为强大而落败的。古人如李斯、曹操、董卓之辈,他们的智力都堪称一流,但自身的灾祸也不寻常。我们只在自我修为上成为强者就可以了,切勿处处逞强。逞强之后结果如何尚无定论,即使暂时获得胜利和安稳也会被人轻视。由此说明曾国藩能够学以致用,把所学之事逐个实行,确实做到了自我提升。

后与刘传莹、吴延栋等治理学之友的交往,不仅使曾国藩增长了各方面的知识,也大大提高了其个人的声名,使其“在京颇著清望”。在与诸友交往之中,不仅将己之志向细化到修身,而且使修身更理论化、系统化。他讲道:“凡事尽性知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阅王夫之所注张子《正蒙》,于尽性知命之旨,略有所会。盖尽其所可知者,于己,性也;听其不可知者,于天,命也。”可见,曾国藩对天命人性的理解已经有了自己的东西。

因此他说:“农夫之服田力穑,勤者有秋,散惰者歉收,性也;为稼汤世,终归礁烂,命也。爱人、治人、礼人,性也;爱之而不亲,治之而不治,礼之而不答,命也。圣人之不可及处,在尽性以至于命。尽性犹下学之事,至于命则上达矣。当尽性之时,功力已至十分,而效验或有应有不应,圣人于此淡然泊然。若知之若不知之,若着力若不着力,此中消息最难体验。若于性分当尽之事,百倍其功以赴之,而俟命之学,则以淡泊如为宗,庶几其近道乎!”

在此之外,曾国藩还把慎独思想置于行事之中,主张凡已有志气之人必敬慎为重,亲贤纳言,自襟度远大、思虑精微始也。十年七迁皆获益于此但仍不完备。曾国藩之所以能够做到,是因其得到穆彰阿的垂青,受其举荐。他们的相遇和相互作用,是对机遇和贵人相助的最好诠释。

穆彰阿,字鹤舫,满洲镶蓝旗人,姓郭佳氏,翰林出身。他深得道光皇帝的信任,是鸦片战争时期有名的投降派。后来有人评论穆彰阿说:他在朝为官二十年,爱才,也不大贪,就是性格奸佞,总是喜欢蒙蔽隐藏一些东西。因其拥有衡文之权,自嘉庆以来,先后主持过三次乡试,五次会试。所有的会试、殿试、朝考,没有一年不是考官之一的。国史、玉牒、实录诸馆,都是主考官。正因为如此方便其网罗党羽,培植亲信,遂致“门生故吏遍于中外,知名之士多被援引,一时号为穆党”。而对于不附于己者,则极力加以排挤。

同类推荐
  • 敬业工作为了谁:敬业才能有事业

    敬业工作为了谁:敬业才能有事业

    敬业可以改变命运,敬业的人总是能够获得成功,因为敬业工作可以提高能力,造就品牌,这样的人永远都是公司的核心人物,永远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价值。本书共十章节,内容包括敬业工作为了谁、尊敬工作,你才能成为工作的拥有者、敬业是一种觉悟,让敬业沉淀到人格中、敬业改变态度,成功从敬业开始等。
  • 片断

    片断

    本书分“我的青苹果时代”、“在梦中说话”、“直击心灵的一瞬”、“谁让我如此牵挂”四辑,作者在书中袒露了自己的心灵,读者可以从中体味一个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情怀,感受到“美丽”应该非常脆弱和娇嫩,是转瞬即逝的阳光,带着一点儿微微的青涩,毛茸茸的透明,手指轻弹即破的那种质感。
  • 人生不必太计较

    人生不必太计较

    本书告诉读者一个工作顺利、事业有成的人,不是因为运气多好,而是因为他很少计较。因此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不应斤斤计较。这样你的人生才会更潇洒、更舒畅。
  • 成就大事的83个性格要素

    成就大事的83个性格要素

    性格是指人们在态度和行为上的个性特征,如刚强、懦弱、孤僻等。一个人的性格是在社会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位名人说过:“性格是人们在生命中作为生存能力表现出来的一种姿态。”性格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性格是人生前行的领航灯,同时,性格也能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性格直爽、开朗,那么他就会很容易地被人接受,交往活动广泛,在与他人广泛的交往中学习各种知识,就有可能走向各种成功人生的道路。而性格孤僻的人,他的交往活动就只会在狭窄的范围内,做任何事情都不愿同人们直接配合。这种人往往知识片面、死板,做事情也往往有始无终,半途而废。
  • 箴言化灵魂:能说会道经典

    箴言化灵魂:能说会道经典

    本书箴言包括了修身种德、人生七彩、男女有别、处世要道、友谊莹然、爱情难绝、家庭真趣、幸福自明、哲理思辨、经验方圆、成败取舍11个方面。
热门推荐
  • 奥兰残卷

    奥兰残卷

    英雄的诗时刻吟唱,愚者的剑从不停止,曼尼亚斯的土与水经历了万年血液的滋养,战争孕育的是仇恨还是新生?
  • 青葱岁月有同桌

    青葱岁月有同桌

    高中生莫默意外考上风靡全省的北华高中,却招了个傲娇理科大神同桌韩情,一个非比寻常的班主任将俩人封班长、学习委员,莫默破天荒的结识年度校草风子昱,他对她展开疯狂追求,惹来同桌间的场场风波……
  • 子宫里的羔羊

    子宫里的羔羊

    那年家里的人和事,大政策下的言与行……十七岁的影绰点滴。
  • 梦中得道

    梦中得道

    人生多梦幻,生命本无常,有限的生命,无限的梦想。前路漫漫任你闯,哪怕遍体鳞伤,不走回头路。命运是闯出来的,天上不会掉馅饼。梦是奇异的,也是不现实的,遇到一场造化,会结出怎样的果实,是造化弄人,还是造化助人……
  • 剑海浮沉

    剑海浮沉

    武侠世家弟子在武林中闯荡,从怯弱到坚毅,期间经历了情感纠葛与家族阴谋,从无忧无虑的少年到肩负重任的大侠,他用自己的眼睛看尽世间百态。
  • 民法总则一本通(第六版)

    民法总则一本通(第六版)

    “法律一本通”系列丛书自2005年出版以来,以其科学的体系、实用的内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2018年开始新增民法总则一本通分册。该书以主体法的条文为序,逐条穿插关联的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请示答复和部分地方规范性文件,以方便读者理解和适用,是广大师生及相关实务人士查阅、解决有关法律问题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 兽归

    兽归

    十七年前她一手将他从尸骨里拉出,却阴差阳错擦肩而过。她是因战争而生的悲剧,他是被战争掩埋静止时间的贵族之子。双生花,双生花,缠绕不止纠缠不休,我们是彼此的信仰,无法分离,不可分开。“当血与火燃起的那天,整个世界,都将陷入黑暗。”血族的预言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犹如警钟。阴谋和残酷终于在战争爆发那天起缓缓转动。“阿慈,对我而言你是特别的。”她会抱着他在他耳边低喃,却在战场上手染血腥形同魔鬼。“烛安,你是我最后的救赎,我不能失去你,决不。”战火濒临的城门外,少年一双猫瞳温暖如光,恍若穿透时光,不老不灭。在我双十年华,曾有一人为我双眸失明笑魇如花,哪怕结局会是毁灭,我亦无悔。
  • 首富步伐等等我

    首富步伐等等我

    只想英雄救美好发大财当首富的顾榛居然翻车了!什么?还一不小心穿越到了民国!!!“唐幺幺,你是我一辈子的妻”坐看好戏,细品顾榛如何一步步走上自己的人生巅峰......
  • 修得真人

    修得真人

    游红尘以炼心,阅典籍以明智,破劫难以证法,脱生死以合道,去伪存真,修得真人。
  • 都市诛邪记

    都市诛邪记

    张小九自幼父母双亡,凭孤儿院院长王大龙的五十块钱摆起了地摊。却遇到一群妖魔鬼怪扰乱人间秩序,母子鬼煞,绝世大妖,僵尸之王……且看张小九如何横贯三界,镇鬼诛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