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992600000026

第26章 每月不可荒废旧技能(3)

穆彰阿和曾国藩两人相识于戊戌年会考,两人也算有了师徒情意,之后常有往来。曾国藩有几分才干,对穆彰阿在鸦片战争中的民族投降主义政策十分称赞,所以甚得穆彰阿的器重和赏识,处处受到关照。道光二十三年大考翰詹,穆彰阿为总考官,交卷之后,穆彰阿便向曾国藩索取应试诗赋,曾国藩随即回住处誊抄,亲自送往穆宅。这一次拜访似乎成为曾国藩其后飞黄腾达的起点。从此之后,曾国藩几乎是年年升迁,岁岁加衔,五年之内从七品一跃而成为二品大员。

曾国藩对穆彰阿也能做到“饮水思源”。穆彰阿被罢斥后,曾国藩每过穆宅,总不免感慨一番。二十年后,曾国藩赴任直属总督前进京陛见时,还专程拜访穆宅。

曾国藩的经历证明,成一番大事所需的种种条件达到后,还要利用这些条件为自己增进德行,打开未来。同样,不论什么时代背景下,想成为有所作为的人,都需要这种精神和努力。

心静以修身,不变应万变

当一个人心静如水时,其心犹如明镜一尘不染,面对世俗纷扰都能以平和之心对待。内心的宁静可以忽略外界纷繁复杂的局面,可以为自己保留一份“纯”与“真”。

孔子说:“仁者静。”

老子说:“致虚静,守静笃。”

静不仅是哲学概念,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一种为人处世之道。“静”之一字,蕴含奥妙无穷的人生真谛和成功谋略。儒道释三家都强调一个“静”字。儒家讲求修身、立志、治学皆以静为本;道家讲求“平和冲淡”;释家禅宗讲求静坐以静心。由此可见“静”字功夫的要紧。“静”乃是人生最高境界。

曾国藩在动荡不安、群势交错的险恶处境中,却可保持一颗平静之心,这与他的修养有很大关系。曾国藩生性好动,性情刚狠,在最初静以修身的过程中没少在动与静、恕与忿之间纠结。他把静坐视为每日必做功课,认为“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念来复之仁心”。他的坚持使其内心获益良多。在曾国藩的日记和家书中,也有很多关于精神修养方面的言论。

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人心总会受到羁绊,若想静就能静下来,确实很难得。曾国藩深信静以修身的要点是“制欲窒忿”,所以他以淡泊为皈依,戒除淫思奢欲,能在受诱惑之前就大彻大悟。

曾国藩不断地汲取古代先贤的人生智慧与精华,反省自己以戒除抑郁求得养心保身之法。中年以后,面对许多事情,他一直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胸襟更宽广。

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在籍守丧,奉命编练团练,抵抗太平军。这时候的他在朝野还是平凡之辈,当他在无数个团练中异军突起之时,许多人都惊异于这介儒生在军事上的过人才华,这与他在任京官时能耐得住清静,并且能在清静中奋发有很大的关系,也是对“宁静致远’的最好诠释。在用兵过程中,他也有一套“静”字心得。他认为以静制动是最好的计谋。以稳慎为主,不轻易冒险,不轻易变动,先稳住自己的阵脚,然后再随着形势的变化来改变用兵的策略。

“静”的内涵得到升华后,曾国藩在磨练中逐渐成熟,也变得圆滑老练,头脑越来越冷静。

曾国藩在咸丰八年(1858年)复出之后,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他谨言慎行,凡事必三思而后行,而且把学得的保身之法充分发挥出来。在取得战绩、大功告成之日,他表现得异常冷静,不仅裁撤了五万自己亲手练出来的湘军,还把夺得首功的弟弟曾国荃送回了老家,从而保全了自己以及亲人的安全。

他认为,保持心情舒畅的最好方式就是有一颗平常之心,一颗淡泊名利之心。平常人谈舍得很容易,但一旦身居高位,手握大权还能做到“淡泊”二字实在很难,何况曾国藩身居高位,政务、军务缠身。他能够践行的就是不断提醒自己,以古人心胸开阔者为学习榜样,读他们的诗作文章,体会他们宽广的胸襟。他还懂得去寻乐、求乐:他写诗,练习书法,通过这种方式来调节自己的心理。

除此之外,曾国藩还将这种体会诉诸于笔端。后人读他的诗文,其中自有一股雄浑之气与淡定的情怀,但细细品味,又有一种闲淡雅致。他的文章风格,也体现了他的办事风格。

平时与僚佐亲朋相处,他也处处表现幽默,从而使气氛活跃起来。郭嵩焘、郭仓焘、郭昆焘同胞三兄弟与曾国藩的交往甚深。曾国藩这样评价他们:论学大哥嵩焘第一,政则三弟昆焘第一,二弟仓焘两者居其中。因此,他常常戏称这三兄弟:“湘阴三郭,论学一二三,论才三二一。”曾国藩曾写过一副对联:“养活一团喜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这副对联也是他自我修养的反映。他懂得在静中取乐,无论是批阅公文还是写信作诗都是如此。他明白如果一个人不能静下心来,那么即使终日里忙忙碌碌,心思也总是浮浮沉沉的,不会看清事理,更不会踏实地做事,终究无法有所成就只会随波逐流,而且还会影响身体。

养心与养身是本与源的关系。曾国藩的养心学问注重身心兼治,在遭受磨难时,他主张要把心放下,不要因为身处困境而郁郁寡欢,否则永远不会有成功之日。

人生中难免会有诸多不如意之事,在追求功名利禄的道路上,成败得失皆有可能。有时个人的努力并不能达到预想中的结果,受机遇、实力、人脉等条件的约束。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想过得轻松自如,就要想方设法戒除浮躁和抑郁,这样才可以给自己减压,以一颗平静的心对待烦恼,烦恼也不觉得是烦恼了。俗话还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自己的心结终究要自己解开。静下心来反思自身的不足,才能效仿古人,获得内心的升华。

谦而不欺,立身之本

无论一个人有多大的成就,多高的社会地位,谦虚做人的要求都是立身之根本。谦而不欺是一种低调的做人品格。谦是礼,不欺是果,与人为善但并不被人所欺。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

骄傲自满的人,总把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自我满足,瞧不起任何人。而谦逊的人不仅能够发现他人的优点,还能积极、虚心向他人学习。集众人之长,补己之短。

《尚书》中说:“满招损,谦受益。”谦虚作为一种美德,既表现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又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曾国藩说,人若保持谦虚,自可进境无穷。自身的充实和完善皆由好心态开始。所以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够谦虚,才能算做真正的君子。

《说苑·敬慎》中概括出六种谦逊的美德:“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闻多记而守以浅者广。此六守者,皆谦德也。”由此可见,谦逊美德能使人获益良多,拥有谦逊就拥有了福气。

一个谦虚的人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能觉察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永远怀着一颗上进之心。

曾国藩曾经这样说:“人必中虚,不著一物,尔后能真实无妄,盖实者,不欺之谓也。”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态度,使他在不到十年时间里,就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守节闲官,逐渐升阶为权高位重的封疆大吏。他的受益可以用他自己说过的一句话来概括:“谦以自持,严以驭下,则名位悠久矣。”谦虚也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人生谋略,更是修养自我的保身之道。

谦虚之人必为低调之人,不招人厌恶,不引祸端,即使有祸也能避过。

在读书方面,曾国藩认为,“吾人为学最要虚心”,他以切身体验告诫弟子:“读书穷理,必得虚心。”

曾国藩曾经说过一句话:“天下无穷进境,多从‘不自足’三字做起。”他曾打过一个比喻:一个人埋头看书,即使每天不吃不睡不玩,而且坚持看到一百岁,在一般人眼里,可能算是知识渊博了。但是中国的古籍浩如烟海,即使有人认为他已经博览群书,而他所看过的书与整个史籍比较,却是九牛之一毛,大海之一粟。因此,一个人不能自满,天下之大,强中更有强中手。

在治军方面,曾国藩受命组建湘军之后,便常常自责,“惟有敬濯不敢师心,而务要虚心,以收集思广益之效”。这种想法一直伴随着他。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古之得虚名而值时艰者,往往不克保其终,思此不胜大惧。将具奏折,辞谢大权,不敢节制四省,恐蹈覆辙之咎也。”在那个年代,曾国藩能这样想是十分不容易的。他要求湘军内部自将领至兵卒,必须精诚团结,努力作战,有功不能骄傲。受他的影响,湘军虽然屡立战功,但从不自傲,这就是曾国藩作为一代圣贤的过人之处。

在仕途方面,曾国藩年少轻狂,经常轻议时政,因此,遭到了某些官僚的反对,经历过挫折之后,他改变了为人处世之道。在长沙城的绿营中,他主动谦虚地与当地官员交好,不仅给他人台阶下,也缓和了人际关系。

曾国藩视为立身之本的是“谦”字。若要做到以谦立身,首先要戒除骄气,因为,骄傲自满是人生的大敌,盛气凌人是人际交往中的败德。曾国藩认为骄必然会导致败,他经常谆谆告诫子弟部下,不可骄傲。欲求稍有成立,必先力除此习,力戒其骄;欲禁于己之骄,先戒吾心之自骄自满,愿终身自勉之。

谦虚也是一种尊重他人的体现,只有尊重他人,才可以获得他人的尊重。当然凡事皆有度,不夜郎自大也无需妄自菲薄,这两种做法都只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不要过分谦虚,这样不仅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反而令人看轻自己。

谦虚要以事实为依据。本来自己做得不错,却说成一塌糊涂,本来自己很有能力,却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这是一种过谦的表现,也就是虚伪。谦虚不是一种形式,而是发自本心的由内而外的个人素质的体现。

谦虚必须要把握一定的分寸,要分清什么时候该谦虚,什么时候不该谦虚,谦虚的对象和程度都要因人、因时而异。这样的“谦”才是应该提倡和追求的。

曾国藩一生恭谦,他作为长房长孙,给予家族的威仪和他作为三军统帅给予诸将的严厉,谈得最多的,也是他一直最为担心的,便是家族和三军的傲气。家书中劝诫幼辈要戒骄戒躁,军事上亦同。正是因为他的“谦”使他的人生更加辉煌。他也是低调为人高调做事的典型代表。

同类推荐
  • 人生高起点——保持积极心态

    人生高起点——保持积极心态

    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他的心态如何。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差别在于前者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人生,后者则以消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而只有积极的心态才是成功者的法宝。两个具有不同心态的人从牢房的窗口同时向外望着:一个人看到的是暗夜和天空中的乌云。
  • 内向的革命

    内向的革命

    一本书引领一场“内向的革命”!将阿玛斯“钻石途径”的思想精粹排列组合,娓娓道来一代大师所带给人们的灵性的传承!跟随本书脚步,你将会亲身经历一场向内而发的革命,你在其中将会发挥出人性本体的最大潜能,从而活出充满关爱、智慧、慈悲、行动力、至乐、祥和的人生。
  • 会装傻的女人最幸福

    会装傻的女人最幸福

    装“傻”是女人的大智慧——大智若愚。会装“傻”的女人懂得什么时候该撒娇,什么时候该示弱,什么时候该装糊涂,什么时候该放下某些心结。什么时候该给男人面子。什么时候该巧妙地反击…...装“傻”要有度。要看场合、地点,否则,装“傻”就变成了真“傻”。装“傻”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掌握好了这门艺术,就抓住了幸福之门的钥匙。本书共分七章,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论述了女人装傻与爱情、婚姻、家庭、工作的关系和必要性,着重讲解了女人装傻的方式方法,文中充溢着会装“傻”女人的温情与幸福。
  • 有一种心态叫放下

    有一种心态叫放下

    成功只属于坚韧不拔的人。激发斗志,汲取智慧,获得人生的成功,张新国等精心编排《有一种心态叫放下/励志人生》的主旨。《有一种心态叫放下/励志人生》制作精美,内容精彩,涵盖古今中外的励志经典。多层面、多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生哲理。让每一个有梦想的人不言放弃,坚持到底。最终到达人生的胜利之巅!
  • 让身心与梦想齐飞

    让身心与梦想齐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希望能够实现。但是,有多少人是为了实现理想做好身心准备的呢?
热门推荐
  • 遇见他不负韶华

    遇见他不负韶华

    青春,总是会教人长大青春时期,既遇见又错过,来来回回的人群,有人与你擦肩而过,也有人与你路口相见青春,是形容词,是褒义词,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方式打开青春的方式,可能是遇见他,也有可能是失去她
  • 三国风华录

    三国风华录

    三尺长剑饮仇敌鲜血,一支竹笛吹盛世风华。
  • 重生之修真奇才

    重生之修真奇才

    重生了?好事?坏事?不论是好是坏,这一世我要证明自己不是一事无成的废物。艾白QQ:1134568934,欢迎各位书友添加。能够多给我提一点建议。
  • 雷刑之恋

    雷刑之恋

    为祭奠身边的爱情,相信这一次,我能给妳一个完美的结局!
  • 灵之天道

    灵之天道

    一个普通的学生林青友在一次意外以后,居然能够看到了空气中的鬼魂,而且,还和一个自称是学习鬼的鬼怪成为了朋友。拥有了这种特殊的能力以后,无意争逐的林青友居然成为了一名修灵界中炙手可热的人物,他在胸无大志的情况下开始修习灵诀,而且还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朋友、亲人、爱人逐渐受到伤害,林青友开始思考自己所做到底是对还是错,不过,他已经别无选择,为了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的朋友家人,他必须不停的修炼下去。
  • 徘徊在分岔口

    徘徊在分岔口

    如果说遇见你是一种错,那我宁愿永远错下去。但老天为什么要和我开一个那么大的玩笑?想爱却不能爱,就算看着他绝美的眼睛也要说出违心的谎话。“我不喜欢羽翼之链,就像我不喜欢你一样。”
  • 首席太能装

    首席太能装

    闺蜜领着自己公司新签的首席男模,得瑟的向林安安显摆,怎么样,没见过这么帅身材又这么棒的男人吧,我们老总花了大价钱才搞到的。林安安看着面前眼神深邃迷人的男人和一旁得意又狗腿的闺蜜,面不改色的点点头,心里有一种扭曲的淡定,老子何止是见过,老子还特么的睡过!老子没花钱就搞到了.....首席对她笑得别有深意:”日后多多指教哦。“,林安沫一边点头称应该的应该的,一边迅速在脑子思考,如何把这货打包送回老家。首席磨牙,对不起,一旦拆封,概不退货。
  • 新手奥特曼的漫威之行

    新手奥特曼的漫威之行

    你好我叫艾伦,是一个刚刚得到光之力量的奥特曼。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美好,即使我知道自己生活在漫威也完全不怕。但是现在,我好像遇到了点麻烦。在第三万两千次尝试变身失败后我明白了,我被嫌弃了。对方不但向我比了个中指还朝我丢了几样东西,唉,现在的光都这么没素质的吗?唉?等等,这是什么?这是一个新生的奥特曼连变身都不熟练,不得不靠着其他的力量从漫威开始拯救世界的故事!【“叶一舟和他的书友们的温馨小屋”】君羊号:1087482981详细版:(嗯,首先这是个综漫文,故事主线是沿着漫威电影宇宙时间线发展的,会去往其他世界,暂定的有fate、神奇宝贝、一些奥特曼世界观的世界、圣斗士、一拳超人。其他的没定,大家可以参与进来说说自己想看什么世界。主要是日漫,国漫除了雄兵连,其他的融入进来会很奇怪。你们也可以提小说的世界或者其他你们想看的世界。)
  • 爱迪生

    爱迪生

    爱迪生,美国发明家、企业家,拥有众多重要的发明专利,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家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其工业研究实验室来生产发明物的人。本书主要以其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研究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 喜欢的一直都是你呀

    喜欢的一直都是你呀

    “白桡,为什么你会爱上一个平凡的我呢”“因为只有你”“什么只有我?”“只有你会让我心动,别人都不能,你永远闪闪发光的照亮我的星星,所以,你注定是要做我老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