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60400000013

第13章 赤子情怀

从四中回到半山腰上的枫树湾,是10多公里的崎岖难行的山路。汪金权骑着那辆修了又修的自行车,夏顶骄阳,冬迎寒风,披星戴月,在这条路上来来去去走了22年。虽然每月只有三五趟,最多也不过20多趟,但是这条路上的一草一木沟沟坎坎他熟悉得就像自己的毛糙房。沿途的街市,村庄,牛舍,小河,池塘,古树,稻田,水井,还有皱纹满面的老人,蹦蹦跳跳的孩子,调皮戏闹的小狗小猫……至今仍在他的脑海里清晰地浮现。

年复一年的中山装、自行车、解放鞋,年复一年的尘满面、泥裤脚,还有善良的笑容和渐渐发白的头发,汪金权也成了沿途百姓再熟不过的“老熟人”。很多人提起他,会“知根知底”地说:“他啊,是四中到了年纪没有退休的教师。”

这个风尘满面的“到了年纪没有退休的教师”,后来成了沿途百姓亲眼目睹的见义勇为者,成了扶危济困的“活雷锋”。

2002年2月,汪老师回郝子堡枫树湾老屋,途经张榜镇六溪村时,发现一处山林燃起了大火。火情就是命令。他想都没想,丢下自行车,就跑到山上折几根松枝,跟着陆续赶来的村民们一起奋力扑火。因为火势太猛,他的头发、眉毛被火舌舔了不少,几次险些被火海包围。大火扑灭后,汪老师拍拍身上的灰尘,蹲到田沟掬几把水,洗去脸上的污垢烟尘,推起自行车回家了。次日回到学校,同事们见他头发少了许多,左边的眉毛也不见了,问是怎么回事,汪老师只是笑笑,说是烧火做饭不小心被火燎了。

打火的事,是六溪村村民说出去了。几天后,六溪村统计上山打火的人员名单,有人对村干部说:“四中有个老师也打了火。”“哦,是不是郝子堡的那个汪老师啊?”“对呀,就是他!”打火时与汪老师挨得最近的一位村民,还绘声绘色地说了当时打火的惊险场面。于是,村支部经过研究,一致同意授予四中教师汪金权为六溪村“见义勇为、义扑山火”英雄称号。村支部还郑重其事召开见义勇为表彰大会,特意把汪金权请到村里,迎上主席台,为他授发荣誉证书。

十几年来,汪老师先后“义扑山火”5次,每次都是舍生忘死,直到大火扑灭才悄然离开。弟弟见哥哥每次扑火都是烟熏火燎汗浸全身筋疲力尽的样子,不由有些担心起来。有次汪金权扑火回到家里,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弟弟就劝道:“哥,你一个教书的,又不是你的山,何必这样不要命的打?你要是被火烧死了,那这一大家子,还怎么活?”汪金权安慰说:“不要紧的,打火也不是打仗,怕什么?再说了,见火不救,我还有什么脸面去当教师,去教育学生啊?”

重名轻利,是汪金权的为师信条。在他看来,一个连“名声”也不珍惜的人,不配当教师。这么多年来,他把“名”看得很重,甚至重过自己的生命。校内校外,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传道授业的师者;无论何时何地,他都把恪守社会公德当成至高无上的责任。

老校长田铭生回忆说,1988年是蕲春四中最难的日子。因为办学条件落后,又在偏远山区,好老师不愿意到四中来,出身名牌学校的年轻教师更不可能光顾这个偏远的地方。听说有个华师学士要从“黄高”调来,有人以为是在开玩笑呐。后来汪金权真的来了,大家仍然以为那是年轻人的心血来潮,不相信他会坚持多久。

汪金权老师动情地讲述对家乡的热爱(皮曙初摄)

田铭生那时是四中总务主任。一天,校长韩鼎朝召开校务会,说有个年轻教师要从“黄高”调来,还是华师毕业的。校长的意思,是要大家好生侍候,不要让飞到山沟里的“凤凰”又飞走了。汪金权背着行李来到四中,大家都有些好奇,又都有些忐忑,生怕什么地方照顾不周或是话不投机,一不小心把这个来自名校的年轻人给得罪了。田铭生接过行李,把汪金权带到学校提前收拾好了的一间房里,就像迎接从国外归来的贵宾一样。

但是相处一段时间后,大家发现新来的汪老师特别谦虚,特别好“打伙”,一点来自名校的架子也没有。慢慢大家就明白了,汪金权就是一个“山里娃”。他是“自家的人”啊!

从踏入四中的第一天起,汪金权就把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溶入学校,溶入故乡,溶入了大别山。校内师生是他的亲人,校外乡亲也是他的亲人。

有次回家,汪金权看到一对老年夫妇抬水。大娘又瘦又矮,大爷倒是个高个子,一高一矮的两个人,抬着一桶水,步履蹒跚,很难协调。

汪金权跳下自行车,走过去帮忙。把水送到家后,汪金权看到老人家里的灶垮了半边,便坐下来跟老人拉开了家常。从老人口里得知,老人的儿子常年工作在外,很少回家,老两口的生活有些艰难。

汪金权当即就从身上摸出仅有的一百多块钱,让大爷大娘请泥匠把灶台子修修,两位老人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只是连连点头。

过了不久,老人家里的灶台,修好了。

汪老师出钱为老人修灶这件事,后来传到了村干部的耳朵里。这年,村里组织各家各户凑钱安装自来水。老人家里的自来水管,由村里免费安装。

村支书说:“汪老师都出钱了,我们不帮老人做点事,良心过不去。”

2010年6月,武汉电视台记者阎春来到四中,采访汪老师重点救助的张榜镇六溪村八组贫困学生汪洪奎。阎记者跟着汪老师来到汪洪奎的家,顿时楞住了。小汪的家一贫如洗。走进阴暗的屋,发现有个命若游丝的农妇躺在床上。这就是汪洪奎身患癌症、卧床不起的母亲。汪母见了汪老师,想坐起来,汪老师见她很难的样子就让她躺着。面对儿子的恩人,汪母的泪水在眼里打转。她伸出双手举过头顶,深深地给汪老师作了一揖。

汪洪奎研究生毕业后,原本打算外出谋份职业,想把欠给汪老师的几万块钱早些还了。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汪老师,汪老师却说:“你母亲病成这个样子,在人间的岁月不多了,你还是多陪陪你母亲吧!”其实小汪也不想离开病重的母亲。他就留了下来。

采访结束时,汪洪奎说:“阎记者,您再采访一个人吧,就在我村里。”阎记者也想多采访一些人,就同意了。

为了方便拍摄,阎记者让汪洪奎和汪老师在前面走,他则扛着摄像机跟在后面。刚刚来到一户人家门前,就见一位老婆婆踉跄着脚步来到汪老师面前,一声“汪老师啊”,就跪下了。汪老师始料未及,慌忙扶起。这婆婆正是汪老师捐钱修灶的人。老人姓陈,儿子长年在外,老伴已经逝世。

采访归来的路上,汪老师为陈婆婆意外给自己下跪的事十分不安。他要阎记者把刚才拍到的画面删了,怕传出去“影响不好”。阎记者笑着不吱声。他后来说:“这么真实和感人的场面,我怎么会删呢?如果当时摄像机没有打开,我想拍也来不及啊!”

汪老师乡下的土屋依然破旧不堪(王万军摄)

报恩是一种美德。

汪金权心里,长存着这种美德。即使世风日下,他也不会放弃。

大学毕业之后,汪金权常常抽身看望小学和中学时代的老师。因为家里贫困,加之为学生垫付学费花去了不少工资,他常常囊中羞涩。虽是这样,但他仍要想些办法表表寸心。有些老师因为调动、退休或是电话变更等原因,一直联系不上,汪老师挂在心里,至今念念不忘。

今年66岁的汪金光,是汪金权小学四到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和班主任,退休前还是全县的模范教师。他的高尚品德,对汪金权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老人家住郝子堡村5组,4个儿子都成了家,并都外出打工了。他和老伴现在家里带孙子,还放了两头牛。老人年轻时爱拉二胡。几年前,汪金权特意买了一把二胡,送给了他。现在老人兴趣来了,还会拉拉二胡,自娱自乐一下,日子过得倒也自在。听说学生“上了电视”,他很高兴,说:“好人好报啊,这孩子心眼好,读书时我就看出来了。”

毕业于武汉外语专科学校、已经退休5年的叶年祥,是汪金权的高中英语教师,并且教了两年。那时,汪金权的父亲已经过世多年。前来支撑汪家的,是几年之后又过世了的继父。那时农村孩子时兴学手艺,叫“有艺不愁吃”。继父想让汪金权学“博士”。

“博士”是鄂东方言,就是木匠。叶年祥老师心里明白,汪家是想汪金权这辈子过上一种不被风吹雨打的生活。孝顺的汪金权当然也会同意。因为学“博士”就等于“就业”了,就可以养家了。但是叶老师不干了。他不能眼瞅着聪明好学的汪金权去做“博士”,就好言相劝,愣是打消了汪家的想法。

对于恩师的这段情,汪金权铭记在心。他说:“当时因为家里困难,几次想不读了,都是叶老师坚定了我的决心。生活上有了困难,叶老师就帮助;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叶老师就辅导。没有叶老师的全力相助,我的大学梦也许就是一个梦了。”

2010年5月22日晚,叶年祥突然从央视新闻联播上看到了自己的学生,顿时激动得泪流满面。当天晚上,他一连给汪金权打了十几个电话。

晚上11点多,汪金权回到房里,住在宿舍里的学生说:“叶老师打电话了。”他一听,连忙就将电话打了过去。这天晚上,师生俩聊了很久……

今年58岁的詹定荣,是汪金权的高中语文教师。他业余时间的最大爱好就是写作。十几年后,汪金权还记着老师的这个爱好。有年学校组织教师去外省参观学习,汪金权从书摊上看到两本书,便买下来,千里迢迢地寄给詹老师。

今年57岁的毓华中学党支部书记周冬开,是汪金权的高中数学教师。这位毕业于武大数学系的师者,是汪金权人生路上又一位导航人。

提起学生,周老师很高兴。“金权学习用功啊,对老师更是尊敬得很,对同学也很好,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他在四中那个艰苦的地方一条道儿走下来,真是不容易。”

76岁的退休教师方中兴,与汪老师共事8年。提起汪金权初到四中的那些日子,老人至今还很激动。他回忆说:“听说金权从黄冈中学调到四中,我当时还不太赞成。那么好的学校,为什么要离开啊,四中这么难,这不是饭锅往粥锅里跳吗?至少他也应该到师范去!”方中兴跟汪金权的恩师顾凤鸣是老朋友,两人都想帮帮汪金权。汪金权酷爱读书,但是钱不够,方老师就找了许多书送给汪金权,让汪金权在贫困的生活中享受了良好的“精神食粮”。前不久,老人特意为汪金权撰联一副:“淡泊名利教书育人烛榜样,一切为了学生;艰苦奋斗低调做人牛精神,为了学生一切。”

在一个多月的实地采访中,笔者曾去过郝子堡,去过枫树湾。

在那崎岖的山路上,驾车多年的司机嘟哝着:“路真不好走。”数不清的急转弯,数不清的沟沟坎坎。坐在车里尚不舒服,那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呢?自行车后要是带着两捆木柴和一袋米呢?而且是夜色朦胧或是雾气腾腾的凌晨呢?

风里雨里,这条崎岖的路,汪金权走了22年。

22年的路,汪金权还要继续走下去。行走中,汪老师突然提醒我说:

“高科长,还有个人对我帮助很大。”

“谁?”

“田建平。他是我的高中班主任,那真是个好老师……”

2009年的7月20日,学校办公室转给汪老师一封信。

汪金权委员:

你提出的《督促中小学按大纲要求开齐课程、不能让应试教育苦了孩子》的建议收悉。你的意见和建议切合蕲春实际,很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对我们加强教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衷心感谢你对蕲春教育的关心和厚爱。县教育局高度重视,要求学校严格规范教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现将有关情况回复如下……

原来,这是县教育局对“县政协委员提案”的一个回复。

倾心教学,大义助学,贫不易志,扎根山乡,让汪老师成了“陋室师尊”。他连续12年被蕲春县授予“优秀教师”、“模范教师”、“廉洁从教模范”等光荣称号。2001年,汪金权被评为黄冈市优秀教师和劳动模范,受到中共黄冈市委和市政府表彰;2003年,被评为全市“三十佳教师”,再次受到市政府表彰;2004年,被选为“省级骨干教师”,并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受到教育部表彰;2005年,被评为黄冈市师德标兵;2006年,被评为蕲春名师……

汪老师在县政协会上作典型发言(四中提供)

荣誉加身,汪金权竟然一点“感觉”也没有。他仍是生火做饭、烟熏火燎的汪金权;他仍是穿着朴素、骑自行车翻山越岭的汪金权;他仍是倾心教学、爱生如子的汪金权;他仍是家贫屋破、两袖清风的汪金权……

看到老汪如此这般,老朋友劝他,趁着现在有点“名气”,早点离开四中这个穷地方。不少“重点学校”的校长,也托人给他捎口信:“非常愿意汪老师加盟,一切调动手续不用操心……”

汪金权没有离开他的四中,仍然走在他走了20多年的山路上。

2006年,他被选为县政协委员。

这个“荣誉”,倒是让汪老师兴奋不已。参政议政,献计献策,他不吐不快,有话要说。

于是,每年的政协会,他都要提前做好准备,串门走访,倾听民声,收集民意,拟好提案,在政协会上“好好说说”。

有人私下劝他:“汪老师,您千万莫把政协委员当回事,那也就是带着两只耳朵听听,吃几餐饭,轻松几天罢了,您何必要提什么议案呢,弄不好得罪人的。”

汪老师可不管这一套。找问题,说真话,为民代言,替政府分忧,这是他当政协委员的初衷。不然的话,他就不当这个“政协委员”了。

汪老师的参政作风受到政协委员们的好评。

同类推荐
  • 诺贝尔(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诺贝尔(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本书介绍了诺贝尔的传奇人生。
  • 百年诞辰忆萧红

    百年诞辰忆萧红

    《百年诞辰忆萧红》的编选,吸收了《怀念萧红》与《萧萧落红》两书的重要文章,在篇目的排序上分“身世”、“婚变”、“纪念”三辑,同时,还首次将怀念,悼念萧红的诗词选人回忆录中。在涉及萧红、萧军、端木婚变回忆录的选择上,保留各种不同说法,立此存照。
  • 曾国藩智谋全书(新家庭书架升级版)

    曾国藩智谋全书(新家庭书架升级版)

    曾国藩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的封建士大夫的高追求。且不论曾国藩本人在历史评定上的功过是非,单就其避免空谈而注重实践的处世绝学来讲,这些经典著述是其在亲自实践之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他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经验、智慧的总结。曾国藩的独到处世理论和智谋心得在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中依然具有可借鉴价值。
  • 大清体制内的改革者曾国藩传

    大清体制内的改革者曾国藩传

    "曾国藩历来是个受争议的人物。他被冠之以“中兴名臣”、“洋务之父”、“理学大师”的称号,但又有人称他为“曾剃头”、“曾屠户”。他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李鸿章的一生,是悲壮的、凄凉的。他虽然以外交能手自负,但没能改变大清国被动外交,割地赔款的局面。最终,他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曾国藩一生毁誉参半,有人称之为千古一完人,而也有人称他为祸国殃民的败类。纵观曾国藩一生,可以说的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无论毁誉,曾国藩的一生都值得研究。"
  • 印刷工富兰克林

    印刷工富兰克林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有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名人活在我们的心里,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伴随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遥远而又亲近。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1706年1月17日出生在美国波士顿。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山寨蜀山

    山寨蜀山

    蜀山,又是蜀山,但是却是不一样的蜀山!!!山寨蜀山书友群:17414422=========================本书所涉及到的宗教知识仅限于本书使用,如果有与现实冲突与不符的地方,请各位修行高手,宗教达人不要过于计较。
  • 俏公主的彼岸之恋

    俏公主的彼岸之恋

    彼岸花的初见,注定了两人纠缠的一生,小时的记忆破碎,此后能否重拾,重归于好,却又得来病魔的折磨,她是否能挺过艰险,终究圆满幸福?请关注《俏公主的彼岸之恋》。
  • 环魂令

    环魂令

    纵使元神被锁仙体转世为妖也不悔与他之‘爱’,纵使道身焚毁元神被封烈火焚烧灵根转世为人也不悔娶她为‘妻’却恨她为上神之位谋杀亲夫令自己坠入魔道成为真正的魔!千年后再次相遇……
  • 温暖的弦

    温暖的弦

    曾经的开始,她与他在朦胧中左闪右躲,大家犹抱琵琶半遮面。曾经的结束,他转身而去,走得义无反顾,从此萧郎是路人。曾经的错误,她认为下一个男人更好,准备让他悔恨一辈子。但一个崭新的相逢,新的爱恨交织,新的近情情怯,新的视若珍宝,他与她一点点靠近,一点点情根深种,她的爱情还可以得到救赎,回到从前的幸福吗?爱犹如那彼岸花,盛开在不可触及的别处,春来花开,是否能温暖她的心?
  • 霸临天下

    霸临天下

    抢异宝,夺神兽,仗剑行侠走天涯。上刀山,下火海,创立天盟抗魔族。风雨飘,血雨洒,血海深仇终得报。
  • 替天行

    替天行

    一条万人并行的道路,两个公与私、生与义的选择,三位破除阴霾的先行者,两道擎天的阴霾,孤身踏上替天之行。
  • 带着世界树修仙

    带着世界树修仙

    快穿,位面,系统,萌宠,晋级,女强,重生玖幽有一个小树宝!他还是一棵世界树!看玖幽如何逆仙得道,成就一番霸业!毕竟,玖幽是要成为天道那样的人!
  • 灵法秘校:执场太难懂!

    灵法秘校:执场太难懂!

    夕阳的影子被拉了好长好长,留下的足迹,却不知如何寻起……“喂,伪娘,过来!”他招了招手,示意她过来“呃……”(她该说什么,她本身就是女的耶)她一脸不情愿地走过去……我喜欢你,好像是很久很久以前就开始了……古亭下,我愿为你献上一曲来自万年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