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75800000019

第19章 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

区域中的城市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和交通枢纽。城市发展与人类进步同步,且引领人类社会发展,是创新的密集点。城市是区域经济活动的核心部分,每个经济区都是依靠一系列网络系统连接成为整体的,在系统的布局中必然会出现许多大大小小的结点。其中有的结点是某个系统中几条联系线路的交叉点;有的是多种网络系统中许多不同线路交汇的地点。正是在这些区域网络系统中的结点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城市。这种结合方式使得城市可以凭借脉络贯通的多种网络系统,把它周围的一片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自己的腹地,以加强其自身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可见区域必须依靠城市把区内所有的经济活动凝集成一个整体,从而在国家整体地域分工中单独承担一个方面的任务。

一、城市及特征

城市不仅是区域人口密集地,而且也是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教育和文化的中心。拉采尔在《人类地理学》中指出:“城市是人类及其居住地永续的密集地区,而且位于主要交通道路的中心。城市在狭小的地域上集中了大量非第一产业人口,居民以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城市是其周围地区从事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活动的中心。”简言之,城市是人口和产业的载体,是区域经济活动的核心部分。

城市是村落或田园聚落的对称。从地域结构看,城市是区别于乡村的一种地域单位,它坐落于一定的区位,具有一定规模,形成一定的结构,是由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而形成的地理实体。总之,城市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地域范围内,聚居着大量的城市人口,他们从事各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劳动及活动,执行着某一种或多种的城市功能作用,并对周围地区在经济上起着依托作用,在政治和科学文化上起着中心作用的地域单元。

城市这个复杂的社会经济有机体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城市是一种地域类型。

同乡村相比,城市占地少而人口密度大,经济部门多而效率高,同其他区域或城市联系方便,且常是一定范围的经济中心。城市作为一种地域类型,本身的发展同国家或区域的生产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演进息息相关。城市的兴起主要是由于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所产生的聚集作用。此外它还和与城市产业发展相伴生的政治、文化、宗教、旅游等职能发展关系密切。

2.城市是一种地域网络。

就城市的内部结构而言,它有自己的经济结构、能源供需、道路和市政设施、商业服务、文教卫生、邮电信息和行政管理等所构成的网络。它们各自构成城市整个大系统的子系统,相互联系、协调和制约,使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得以运转。

3.城市是由功能区构成的地域组合。

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如商业区、工业区、仓库区、居住区、行政区、文化旅游区等,其布局格局虽不尽相同,但遵循一定的规律,如经济活动的集约程度自中心向外围衰减,在典型情况下,其分布呈同心带状。同时,各功能区在城市中的分布受自然条件(特别是地形、地下水、气象等因素)及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布局变得十分复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功能区的分布更处于区位地租的强烈影响之下。

二、城市的演化和发展

城市是由于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以及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渐形成的。影响城市成长的一般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是要有高效率的农业系统作为基础和保证。这样才能生产足够的粮食及农副产品使一部分人从事非农产业工作。

第二是动力机械的发明。特别是1830年蒸汽机的发明,促使制造业发生改变,工厂扩大,产生了大工业,并吸引了有关的工业向城市集中,对城市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第三是交通条件的改变。随着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条件和形式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可以直接地大量运输粮食和工业原料,也使产品运出的费用大大减少,工作人员上下班也方便。近150年来城市成长主要与交通运输的改善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1850年后铁路建设逐渐取代了水运的地位,改变了城市布局和分布,随之而来的是汽车出现,对城市的影响相当深刻。

第四是人口与社会因素的影响。如大批的移民使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等。

从世界角度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城市的成长一般经历了前工业城市、工业城市和大都市综合体三个发展阶段。

前工业城市是指自公元前3500-1750年,先后长达5000多年,其间经历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国外又相应的把前工业城市分为早期城市和封建城市两类。早期城市是当时社会的宗教、政治、军事、手工业和科学文化等活动的中心,并从事剩余农产品的征收和分配。与早期城市不同,封建社会城市的粮食和其他必需品的供应,主要不是靠过去那种宗教、政治甚至军事上的征收,而是通过贸易途径,这就使得封建社会的城市,日益变成商品交换的场所和贸易集散的中心。

工业城市是指自公元1750-1900年,也就是从工业革命开始到自由资本主义完结,前后虽只有150年,但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却大大超过了以前的5000年。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制造业迅速发展,贸易不断扩大,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这都是促使工业城市迅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工业城市在西方的发展首先开始于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以后陆续也在其他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起来。亚非拉地区在工业城市时期先后发展起来的一些近代城市,几乎都是和西方的殖民掠夺紧密相连的,因而城市都具有浓厚的殖民地色彩,形成在城市功能上的一个特色。

大都市综合体时期,就是指20世纪初至今世界的城市发展过程。现代城市化的空前进程,也促使城市类型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多种多样。主要有四种:首先是市镇(Town),它是现代都市地区(Urban Place)一个最小的城市单位,是都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分界。其次是城市(City),它一般被认为是现代都市地区的主要单位。第三是大都市(Metropoliean),这个概念是在20世纪才出现的,它是指至少拥有5万人口的中心城市与周围地区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结合。换句话说在大都市内不仅有中心城市,而且还有若干市镇、城市和农村地区,所有这些地区在功能上和社会上又都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第四是城市群体化时期,指一系列相互依赖的、构成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都市体系。城市群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中心和重心,城市群是先进生产力的载体,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城市群是世界城市化发展的新特点。从世界著名的城市群看,纽约城市群GDP总量可以排在世界各国GDP次序中的第14位;日本东京城市群GDP占日本全国总量的19%;韩国汉城城市群GDP占韩国全国总量的26%,可见,各国城市群在各国经济中都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并支配和影响着世界经济。

三、区域经济中城市的作用

城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是人类集聚的一个社会经济实体。它的产生和发展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城市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空间形式,其作用受制于当时所处历史的诸多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政治等的具体条件。城市的作用也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一)城市的基本作用

工业革命前的城市,鉴于经济水平比较低,社会、经济活动不发达,人民日常生活依靠农业和简单的手工业就能满足其需要,城市功能也比较单一,除了居住和防御以外,商业并不发达;工业革命使人类从农业社会推进到了工业社会,然后又进入现代社会。现代工业的发展不断地带动人口、资金、技术、财富向城市集聚,经济、社会活动空前地发展起来,城市功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丰富自己的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近代城市的兴起,几乎都与工业化紧密联系,工业化的结果,使城市功能多元化的同时,也使生产功能跃居城市功能的首位。生产功能跃居城市功能的首位,意味着城市经济的活跃,它必然带动金融、贸易、交通、信息及教育、科技、文化等各种功能的发展和人口的集中。过分的人口膨胀必然又使城市的聚集效益越过“边际”而开始下降。现代城市,应具有多种功能,但是不应当把所有的功能集于城市的核心部分,必须在城市的核心部分和卫星城之间分工:城市核心部分的主要功能应当限制在智能、信息、流通、服务这几个领域,而把生产这个功能分散到卫星城去。

(二)区域发展中的城市作用

1.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

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增长点,各种产业,设施、研发创新组织和管理机构集中于各种等级的城市中,使城市表现为具有不同结构的经济综合体,并形成经济联系紧密和地域分工为特征的开放式、网络型的地域综合体。城市的规模,经济特征是区域发展的表征,是支撑区域发展的关键基石。城市作为区域的经济综合体对整个区域的发展和演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城市的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的关键作用。

2.聚集作用。

聚集经济是城市所具有的独特的效果,这种独特的效果带来的城市聚集作用源于城市具有的农村难以比拟的聚集规模经济效益。从城市角度上看存在内部规模经济——城市规模扩大导致的经济效益和外部规模经济——城市及区域间协同发展产生的经济效益。

从根本上说城市聚集经济效益来源于企业的内部规模经济效益和外部规模效益。一个区域内的多种类型企业聚集在城市,就可以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体系,形成彼此相互依赖的产业链,形成原料-产品供应体系和配套协作体系。这种链条和体系在企业间,减少了运输费用,节约交易成本和时间,并通过基础设施共享提高了共同的收益。另一方面,企业聚集在城市,在克服经济波动、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吸引更多的客源,开拓更大的市场都有决定性的作用。

3.辐射作用。

辐射指信息的流动和新思想、新技术的扩散。根据辐射的不同特征,其作用可分为三种形态:①扩张扩散。这种扩散形态又称传染扩散,是指中心城市新技术、新思想、新观念在与二级城市的交流中向外面浸透式扩散。②等级扩散。这种扩散形态是指城市间新技术、新思想、新观念的扩散总是首先在同级城市扩散,然后再向次级城市铺开。③转移扩散。这种扩散形态是指某些有价值的新技术、新思想、新观念在一个城市没有市场,在空间上转移到另一个城市的扩散。

城市的发展必然要对周围区域产生辐射与扩散效应。这是因为城市聚集经济效益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城市规模无限制的扩大。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会由于包括土地、水等环境资源限制、共享的公共设施运行成本加大,难以负担而产生城市外部不经济。这就导致产业及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外围地区扩散,寻求成本的降低。正如前述增长极理论中的扩散效应。扩散效应是指以城市为经济发展的基点,通过其较强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等资源优势,带动周围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等的进一步发展。

从广义形式看,扩散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无形扩散,如智力资本、信息、服务的扩散。智力资本扩散表现为城市教育文化、科学技术、思想观念向区域内农村的传播;信息扩散表现为城市向农村提供及时、准确、适用的各种信息;服务扩散表现为城市为农村提供更广泛意义上的方便、高效的无形资源。二是有形扩散,人才流动、资金信贷、生产设备转移、商品提供等都属于有形扩散的范畴。

城市辐射作用的两种扩散形式是相伴发生,同时进行的。但在城市扩散效应初期以有形扩散为主,随着区域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扩散效应加快速度,无形扩散逐步居于主导地位。城市辐射和扩散作用的强化与发展,最终会促使城市与其影响区域的空间一体化。

4.创新作用。

城市的特征决定创新能力必然积累于城市。城市是新技术、新观念的创新地,是带动区域进步的驱动器。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是区域经济水平提高的动力和源泉,现代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区域有无创新能力是该区域实力强弱以及发展速度高低的关键。

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创新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人力储备和环境条件。先进的技术设备,丰富的图书信息资料,雄厚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创新的基本前提。城市是高素质人口的集中地;城市中发达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电信交通设施,可以使人们很容易地进行信息地变换、存储、提取和利用。城市在自身不断创新的同时,还有将国内外先进技术及时引进、消化和吸收的能力。在财力支持方面,城市中金融机构众多,能为创新活动筹措必要的资金。

5.协调作用。

城市与区域之间通过提供各种各样的商品与劳务进行交流。在一个区域内部,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区域、区域与区域之间不可避免地要产生矛盾与摩擦。这些矛盾集中表现为城市与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会打破城市与区域的交流体系,引发新一轮的平衡重组。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可以主动地与区域建立合理的横向和纵向分工,将初级、中级产品向区域内低梯度地区转移,在区域腹地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适用型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城市则应集中力量发展高技术、强带动型的产业。城市在协调区域发展中,可以相互利用各自的优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区域范围内资源的统筹利用与优化配置。

(三)城市作用的结果

1.促进了城市与区域生产的专业化。

相互作用促进了城市间内部的分化,加强了劳动地域分工。由于城市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从而使城市区位选择的自由度提高,逐渐产生城市和区域的专业化职能。

2.促进了城市与区域空间组织的合理化。

城市间各种迁移、流动和交换,是城市体系内部各种关系相互依赖的表现。由于这些相互依赖的关系,才使一个城市或城市体系某一部分的变化,对其他城市或城市体系的另外一部分的变化产生影响,并使城市之间组织成一个复杂有序的空间综合体。

3.促进了城市与区域间联系的网络化。

城市之间以及城市与区域间的相互作用的进行,需要借助于各种交通、通讯工具和市场网络。物质和人口的移动必须通过交通网络;信息的转换,必须通过各种通讯网络;生产要素的流动则必须通过各种市场网络。随着各种相互作用的加强,区域内部网络化程度也逐渐提高。

4.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的崛起。

城市与区域之间聚集作用和扩散作用的交织进行,导致了在特定优势区位的大工业配置和贸易中心的确立,即导致了中心城市的形成。同时,大中小规模不等的城市也发展起来,逐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这类城市群大量从区域聚集人口、产业、生产要素,从而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就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经济区。

同类推荐
  • “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开放型经济新阶段(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开放型经济新阶段(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国家战略,是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重大创新,对于中国开发型经济的发展导向、路径选择和“政治-经济”互动形态的对外合作政策安排都带来重要影响。
  • 国际企业联盟研究

    国际企业联盟研究

    本书全面系统研究国际企业联盟的社会背景、经济诱因、功能绩效、形态安排、治理结构等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道路选择。
  • 错觉

    错觉

    我们的生活总是与一种奇怪的错觉相随:我们的眼睛常常不可思议地欺骗自己,我们曾有的刻骨回忆常被自我意识纠正,我们总是自命不凡,即便今天的股票挣了一笔,也认为自己只是小试身手而已。在这本人类行为学的经典之作中,普利策新闻奖得主约瑟夫·哈里南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一些有趣行为——我们怎样思考,怎样看,怎样记忆,怎样忘怀,是什么东西引诱我们的人生抉择变得非理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本书是山东省委党校组织编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列教材之一,这套系列教材回顾和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书中紧密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深入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方针、政策、步骤、途径等。全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国企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等内容进行阐述。
  • 大国经济之路

    大国经济之路

    中国就像一面多棱镜。在外国人眼中,中国是五千年文明积淀和荣辱史造就的数不尽的符号,它们鲜活、灿烂,却充满迷思;在中国人眼中,伟大祖国在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成为东方巨龙再次腾飞的标志。然而,新中国60年风雨兼程、30年改革奇迹的宏伟篇章,不论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如管中窥豹,又如身在庐山,只见一斑而难获全貌。
热门推荐
  • 直播之无敌西游

    直播之无敌西游

    这是一个选择了无敌模式,拥有无敌体质,无敌商场,无敌神通逗逼主播带着一群唯恐天下不乱的直播观众,在插科打诨中玩残西游的故事。
  • 江家有个腹黑少爷

    江家有个腹黑少爷

    年已25岁的韩小简因一场商业盗窃案与江圳相识,开始了一段迷幻的经历.
  • 如我生命爱你

    如我生命爱你

    重生一遭,只想结束她错付的真情,当她决定放下的时候,却发现某个男人对她死缠烂打“林若雅,不要离开我~”某男死死抱住她,不肯让她走“林若雅,你要是离婚我就死给你看!”某男可怜巴巴的等着她投喂“林若雅,你走了我没办法活~”某男生病了也不放过她,简直是上辈子欠了他几十个亿,这辈子朝她要债来了
  • 第一真仙

    第一真仙

    既然踏上了修仙之路,就没有人阻挡我走下去,神不能,魔不能,佛不能,她也不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走进天宫院

    走进天宫院

    本书介绍了阆中市天宫院,收录了“中国风水第一村——天宫院”、“西河老街”、“天宫院罗盘广场罗盘详解”、“麒麟奔日天纲墓”等文章。
  • 不靠谱次元旅行团

    不靠谱次元旅行团

    魔法的存在不过是科学的佐证,而修仙其实是科研的另一种手段。--疯子科学家卡尔达
  • 宙界之始

    宙界之始

    一颗极速坠落至此地的奇异石头,是冥冥中的呼唤还是宿命的安排。
  • 烂牌一手

    烂牌一手

    一手烂牌,打天下,战枭雄。一手好牌,出不去,打不赢。人生好比一手牌,时运来时挡不住,时运不济打不赢。
  • 拭爱如涂

    拭爱如涂

    三年前的那一次,难道真的就过不去了吗?唐夜辰林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