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3100000010

第10章 俗臣脸谱(3)

这真是火上浇油,李存勖举剑就要砍。张承业觉得自己这个时候还不能死,上前抱住李存勖,扯着他的衣角,流着泪说:“老奴受先王托孤之命,发誓为本朝效力诛杀梁贼,如果今天因为为大王节省国库财物而斩承业之首,那我死也无愧于先王了,请你杀我吧!”

李存勖是想杀他,但剑太长,张承业死死抱住他,他使不上力气。后梁一位降将叫阎宝的被张承业骂过,他看出了李存勖的怒意和无法下手,就去拉张承业。张承业又骂他:“你当初和贼朱温同流合污,过来后也不尽心效忠我王,现在竟敢阿谀奉承献媚我王!”

说完,他也不抱李存勖了,挥舞着老拳就把阎宝打翻在地。闹成这个样子,惊动了李存勖的母亲。他派人来把儿子和张承业召了去。

这件事情被李存勖的母亲轻松地摆平了,但代价却是,李存勖被骂得狗血淋头。从这以后,李存勖和张承业的关系一直不是太好。张承业自然也感觉到了这一点,但他实在无法改变李存勖对自己的印象。

922年,李存勖在前线因为受众将的劝进,想称帝登基。李存勖当即就答应了众将士的请求。远在根据地的张承业正在生病,一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让人抬着自己去见李存勖。

他对李存勖说:“大王父子血战三十余年,都是为国报仇,复兴唐室,现在梁贼未灭而民财快要用完了,如果再称帝,财力就将要耗尽,这是臣认为不能称帝的第一个原因;臣先前在宫中时,常见国家继位大礼要举办的时候,总是准备达一年之久才能完成。假如大王非要称帝,也不可违背制度,而礼乐现在还没有准备好,这是臣认为不可的第二个原因。凡做事要量力而行,不可听信他人的游说。”

李存勖连听都没有听,拿出一副无辜的样子来跟张承业说,“这是大家的意思,我不能做群众的敌人。”

张承业明知道这是扯淡,但也毫无办法。张承业嚎啕大哭,李存勖仰着脑袋看天空的云彩。这个时候的张承业对李存勖来讲,已经无甚大用。战场上的节节胜利让李存勖看到了曙光,人人都想当皇帝的大时势让他不能不顺应潮流。

在绝望之下,张承业说了他在政坛上最后一句话:“诸侯血战是为李唐王朝,现在我王自取之,误老奴矣!”

李存勖依旧看天,云彩飘来飘去。

一年后,李存勖在抗梁前线魏州称帝,国号大唐。就在这一年,张承业在一个夜里以七十七岁的长寿成绩死掉。

不得不说,在五代乱世,一个正常的人都难以做出正常的事情来,而偏偏是一个在生理上不正常的太监做出了臣子应该做的事情。一直以来,他自认为就是唐朝人,即使唐朝皇帝大杀他的同类,在逃脱之下,他也并没有一丝怨恨。他辅佐李克用,尽心尽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李克用一心想要恢复大唐。其次是李克用保住了他一条命。

他敢和李存勖当面对抗,无非是想完成李克用的遗嘱——好好辅佐这个儿子,让他能成事。但当“乱世已无法,帝王之意便是法,帝王之意便是一切”成为现实的时候,他所做的一切反而成了李存勖的拖累。也正因为这是一种“乱世”的拖累,才印证了他的可贵。

张承业对李氏家族很是友好,但对自己的亲戚却并不怎么样。916年,他在太原任监军时,他的侄子在磁州副使任上杀了一名羊贩子,被人纠告,按照当时法律,当斩。张承业想都没想就把侄子斩了。李存勖当时风一般地跑到张承业处想要救其侄,但还是晚了一步。李存勖很为张承业这种“铁面无私”的精神感动,就任命他另一个侄子为麟州刺使,张承业对这个活着的侄子说:“你本是车度一个草民,曾与刘开道造反,又一惯不守王法,今后若不改邪归正,刚被我砍了脑袋的你兄弟就是榜样。”这个侄子看着太监叔叔,冷汗直冒。

的确难得,但换一种角度讲,如果不是五代那样的乱世,张承业这样的太监并不容易出现。在乱世,一切都扭转过来。该好的人不好,不该好的人反而好。

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不错的太监!

斗不过太监的郭崇韬

郭崇韬的大名在五代史上首屈一指,如果不是他后来死掉,李嗣源根本就没有想法和机会称帝。郭崇韬年轻时跟着李克用的弟弟昭义节度使李克修做事,因为廉洁能干,机警聪慧,深受李克修的赏识。李克修临死前向哥哥李克用推荐了郭崇韬,李克用任命他为教练使。李克用死后,李存勖又用他为中门副使,让他参与主管军中机要事务,当时在与后梁的战争中,无论战役大小,郭崇韬都亲自谋划,将士们在他的谋划下战必胜,攻必取。

李存勖称帝后,任命他为检校太保、兵部尚书、枢密使,但军中要务仍旧被郭崇韬牢牢控制在手里。李存勖灭掉后梁后,有两个人的功劳最大,一个是李嗣源,另一个就是郭崇韬。

对郭崇韬的赏赐是赐他铁券,拜其为侍中、成德军节度使、枢密使。其时,朝中大小事宜都要经过郭崇韬之手,由他定夺。可也正因此,他得罪了不少人。由于李存勖是以武力取的天下,而郭崇韬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武将,只以“谋议”位居百官之上,又兼大将与宰相于一身,自然会引得其他官员的愤怒。郭崇韬的性格又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手中有权,谁都不怕。

百官们对他的愤怒也只能埋在心里,毕竟,郭崇韬自己有本事,而且皇帝又非常信任他。他们也只能抱着惹不起躲得起的心态对郭崇韬“敬而远之”。

可当李存勖发生变化后,郭崇韬就开始有危险了。李存勖的变化就是他宠信戏子和太监。这些人可不像那些大臣们对郭崇韬有所敬畏,由于他们没有经过后唐的建设过程,根本没有见过郭崇韬的本事,他们只是见到郭崇韬严重地阻碍了他们想要掌握点权力的道路。于是,他们在李存勖耳边总讲郭崇韬的坏话,也就是说,郭崇韬的真正敌人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并且还不止一个。

郭崇韬不是傻子,他明显地感觉到了危机。特别是宦官马绍宏对他侧目而视的样子,令他不寒而栗。马绍宏本是和他一起被李存勖任命的中门使,但马绍宏在他上面。李存勖称帝后,想要二人都为枢密使,郭崇韬就建议李存勖让马绍宏去做宣徽使,找另外一个人叫张居翰的做枢密使。李存勖当时对郭崇韬言听计从,就答应了他的请求。马绍宏为此大为恼火,从此,就和郭崇韬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太监们永远都是精诚合作的,马绍宏在外,他的伙伴们在内,两股势力结在一起向郭崇韬或明或暗地发起进攻。郭崇韬有些支持不住了,很无奈地跟亲信说,“我当初辅佐天子取天下,今天大功已成,谁想天子跟一群小人在一起,总攻击我。我想躲开这群家伙,归守镇阳。”

亲信们摇头:“您现在位高权重,得罪了不少人,如果一旦放了手中权力,岂能安全?”

郭崇韬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了计策,急忙向亲信问计。他的亲信认为,既然对您的攻击主要来自内部,那么,我们也在内部树立自己的势力。现在皇帝还没有立皇后,大家都知道他宠幸刘氏,您现在就上表请立刘氏为皇后,刘氏成了皇后定会对你感激。另外,您再向皇帝请求辞职,您功劳太大,皇帝不可能放你。这样,您“外有避权之名,而内有中宫之助”,那些太监无论如何都不能搬动您了。

郭崇韬拍手称快,立即就去执行亲信的主意了。一切事情都按照他的预想进行着,他以为自己保住了自己的地位还有性命。谁想,他与李存勖——直接主管他性命的人——发生了矛盾。

第一件事是李存勖想要建避暑楼,在得到太监们的大力赞赏后,他就去问郭崇韬,郭崇韬当然不同意,因为这样很浪费金钱。李存勖碰了一鼻子灰,想来想去,觉得自己是皇帝,要干什么自己难道还说不算吗,就派人建造。郭崇韬力谏。几个宦官见时机来了,就阴阳怪气地跟李存勖说:“他郭崇韬的房子比您住的都要凉快,他怎么知道陛下的辛苦呢!”

李存勖眉头皱了一下。这件事让郭崇韬在李存勖心目中的地位突然降了一格,事实就摆在那里,郭崇韬的房子的确很漂亮,虽然比不上皇宫,但也差不到哪里去。这当然不是最严重的,严重的是,他力劝李存勖节俭,他却在奢侈。

第二件事是关于河南县令罗贯的,此人为官清廉,很得当地百姓和郭崇韬的赏识。但此人和郭崇韬一样,对宦官没有好感,后来因为犯了一点小错,宦官们就在李存勖面前鼓动李存勖杀掉他。郭崇韬又是力谏李存勖不可杀,李存勖直接就把屁股留给了郭崇韬,回宫里休息去了。郭崇韬无奈只好杀掉了罗贯,但事后多有怨言,其实都是针对李存勖身边的那些太监的,可太监们把它嫁接到了李存勖身上。

这个时候的李存勖和郭崇韬都感觉到了对方对自己的态度,郭崇韬恨死了那群太监。但他更恨刘皇后,这个臭娘们在李存勖身边不知道天天都干什么,一句好话都不替他讲。所以,他已经毫无办法了。幸好,李存勖在925年决定了一件事,这才稍稍缓和了两个人之间的矛盾。这件事就是讨伐当时盘踞在四川的蜀国。

郭崇韬觉得自己逃脱的机会来了,他建议李存勖让魏王李继岌和自己前去讨伐蜀国。两个月后,前蜀被灭。但郭崇韬的命运并没有好转,反而朝着更坏的方向发展了。

魏王李继岌很年轻,况且又不是从战争中走出来的人。所以,整个灭蜀基本上都是郭崇韬的功劳,也正因此,当叛将来投降时,他们都向郭崇韬投降,把作为总指挥的李继岌晾在了一边。郭崇韬最倒霉的就是,李继岌身边的太监监军李从袭绝对不是好东西,他和其他太监一样都是郭崇韬不共戴天的仇人。

郭崇韬丝毫不在乎,因为这不是在朝廷,他早就做好的了打算,不回朝廷了。他让前蜀的降官们向李继岌请求把自己留下,做蜀地的长官。

李继岌听了那些降官们的话后,就对郭崇韬说:“皇上最器重您了,他怎么会让元老功臣留在边远之地呢?况且这件事我也没有权力做主啊。”郭崇韬觉得也是,但太监们却拿这件事大做文章,他们以一种最无耻的思维思考出来,然后跟李继岌说:“郭公在收蜀地旧将的人心,图谋不轨,大王要时刻防备才是。”

李继岌的思考能力受到了强烈的干扰,又见自己来蜀很像是旅游一样,没有人来理他,也没有人给他送东西,就对郭崇韬愤恨起来。

过不久,李存勖派出太监向延嗣带着诏书命郭崇韬班师回朝,可郭崇韬在向太监到的时候没有按照礼节迎接,向太监对郭崇韬没有迎接他气愤不已,李从袭趁势对同行说:“魏王贵为太子,但郭公却独掌大权,不把魏王放在眼里。昨天刚令人向魏王请求自己做蜀地的长官,他的儿子郭廷诲更是拥众来往,狂妄至极,穿戴做派像王爷一样。和蜀中的豪富奸人们整天狎妓作乐,不分昼夜。军中的将领也全是郭崇韬一党的,魏王一人没什么力量制约自保,万一命郭崇韬班师,恐怕会生祸乱,那我们就不知陈尸暴骨于何处了。”

向太监一听,吓得魂不附体,李从袭又说道:“他还对魏王说,如果您做了皇帝,千万不要任用太监,就如同不要骑摘掉了睾丸的马一样。”

向太监又大怒,带着郭崇韬缴获蜀地财物的报告书回到京师,他先跟刘皇后说郭崇韬可能要对您的儿子李继岌不利。由于向太监全力要把郭崇韬整死,所以,他的谎言编织得惊心动魄,让那个愚蠢的刘皇后相信了。刘皇后就让李存勖赶紧要郭崇韬搬师,李存勖又派出太监去催促郭崇韬搬师,顺便让郭崇韬把在蜀地缴获的物资送回来。

这个时候,李存勖看着郭崇韬的报告书,很不满地说:“人们都说蜀地金银珠宝不计其数,怎么只有这么少?”向太监立即说道:“臣问过很多蜀人,都说蜀地的珍宝都进了郭崇韬的府内,还说郭崇韬捞到黄金上万两,白银四十万两,名马有一千匹,还有王衍的美姬六十,乐工一百犀玉宝带一百条。而魏王府却只得到几匹病马而已。”

李存勖听得脑袋嗡嗡直响,他最近太需要更多的钱财来挥霍了,可郭崇韬不但不满足他,反而先满足了他自己。这真是无耻,他马上命令另一个太监马彦圭火速赶往蜀地去调查郭崇韬是否班师,如果还没有搬师,就送信回来,然后传圣旨,让李继岌除掉他。

李存勖有计划,马彦圭当然更有计划,他找到刘皇后,说:“皇上这样做太耽误时间,一旦郭崇韬反叛,您儿子就不保了。”刘皇后一听就慌张地跑到李存勖那里,让他下圣旨就地处斩郭崇韬。李存勖不答应,因为郭崇韬毕竟是功臣。

但刘皇后可不这样认为,他为了保住儿子,就自己写了一道教令(皇后的命令叫教令),让马彦圭交给李继岌,让他先动手杀掉郭崇韬。

李继岌开始还不答应,但架不住那些太监的挑唆,又因为他对郭崇韬怀有成见,就在第二天早晨,以召郭崇韬议事的名义把郭崇韬骗来,等郭崇韬进来后,左右的伏兵出来用铁锤子活活敲死了郭崇韬。一个王朝的朝廷重臣就这样死掉了。

他虽然功高盖世,大权在握,非但没有制约住和他做对的太监,反而死于太监之手,个中原因实在让人如处在云里雾里。

分析其没有斗过太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在政治和为人处世上,他是个弱智。真正的政治天才往往心狠手辣,当机立断。郭崇韬控制着朝中大权,完全有能力也有机会除掉那些太监。如果没有这个魄力,那就要和那些太监处理好关系。可惜,他两个极端都没有走,走得却是中间路线,一方面不肯杀太监,另一方面又不肯跟他们合作。你要么就把敌人打死,要么就变成你的朋友,这是人生的真理。

在与太监的关系上,他是如此,在与朝中大臣的关系上,他也不善于处理。他曾经认唐朝汾阳王郭子仪为祖宗,认了也就算了,在别人那里只能被讥笑为虚荣,可他却要求别人也要有高的门第才能升高官。一些前朝旧功臣要求升职,他便看着天说:“我非常了解你,知道你很有才干,但可惜门第有点低,我不敢提拔你,否则就要让名流耻笑了。”也正是因为这种明目张胆地无耻与愚蠢,使得他没有了人支持。所以,他才沦落到只有靠灭蜀建功想免祸的地步。

但他最后终于失败了,把他直接害死的居然就是他推荐的刘皇后那个臭娘们。他本来是想树立一股帮助自己的势力,可搬起来的石头却砸了自己的脚丫子。五代的人,往往缺少良知,更缺少必要的智慧。

郭崇韬死后,李嗣源就开始造反。李存勖在郭崇韬干侄子郭从谦的兵变中身亡,那些害死郭崇韬的大多数太监们仍然活着。

真的是“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吗?

秃头杨光远的皇帝梦

杨光远的祖先是沙陀人,他年轻时曾在李存勖手下当一名骑兵头,在一次与契丹的作战中,从马上摔了下来,一条胳臂又被马蹄子踩中,从此就再也没有抬起来。但这条废臂却为了换来了幽州军马步军都指挥使的官职,仔细一想,也还算值得。

他虽然不识字,但却善于辩论,逻辑严密,许多人都无法与他争出高下来。李嗣源在位时,他历任四州刺史,在刺史任上倒也称职,因而李嗣源很是器重他。

同类推荐
  • 大江山

    大江山

    新书《万能神笔》正式上传,望大家继续支持!
  • 纨绔大明星

    纨绔大明星

    接受委托,完成有奖?挺好的,但这个“纨绔子弟气息初级”是什么鬼?
  • 大国崛起1467

    大国崛起1467

    十五世纪末,大航海时代前夕。 来自共和国的灵魂穿越为霍亨索伦家族的勃兰登堡选侯腓特烈二世本应早夭的独子约翰。适应了这个时代后,他想起了两件历史大事:第一,波希米亚国王伊日被教皇保罗二世于1466年12月开除教籍后,波希米亚王国再无正统。第二,勃艮第公爵查理一世(江湖人称大胆查理﹙头铁?﹚)于1477年战死于洛林公国首都南锡后,幅员辽阔的勃艮第领地继承权属于其独女玛丽公主,而约翰只比她大了不到五岁。自他穿越到这个世界后,历史的车轮被推向了另一条轨道:未来的勃艮第公爵查理一世成了他的教父。腓特烈二世对勃兰登堡选侯国进行了一些比较大的改革。……
  • 汉倾逐鼎

    汉倾逐鼎

    拥有坚韧意志的刘备,在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生存了下来,在屡遭失败,寄人篱下,蛰伏到年近五十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之后成功夺下了益州,奠定了季汉(即蜀汉)的版图。但这位枭雄在痛失关羽与荆州后,起兵报仇,却最终饮恨白帝城。那记忆中的梦里桃园,迷梦中得到五句谶语的指引。两失徐州,兄弟离散,处在低谷的刘备是否能悟出其中奥妙。能否留住自己稍纵即逝的强势,守住他奠定的基业,闯荡出更宏伟强盛版图,实现进取中原,图霸天下的野心。
  • 吴国霸业

    吴国霸业

    好多人写三国喜欢写三国早期的故事,刘关张,曹操,吕布这些人,可是我对这些反倒不是很感兴趣,那就谢谢三国后期吧,写写自己YY的男主角诸葛虒的故事!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道士之我师傅是英叔

    道士之我师傅是英叔

    本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农村的小孩如何成为一个道士,拜入英叔门下
  • 庆余年之羽帝

    庆余年之羽帝

    21世纪的宅男叶羽因为熬夜导致猝死,却意外的穿越到庆余年的世界,随他而来的还有一个系统,且看他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一代帝王
  • 2012年中国侦探推理小说精选

    2012年中国侦探推理小说精选

    韩璇选编的《2012年中国侦探推理小说精选》精选了2011年度最优秀的侦探小说作品,尽显年度侦探小说写作之精髓。《2012年中国侦探推理小说精选》中侦探小说的各种风格展现,令人眼花缭乱。比如社会派、本格派、硬汉派、推理派、犯罪心理派,幽默体、童话体,乃至反推理,倒叙推理,悬疑、间谍、叙事性诡计、穿越派等等,甚至出现旅行侦探、美食侦探。风格的多样使侦探小说的主角可在广阔天地驰骋。
  • 海之角

    海之角

    天之涯,海之角,兰舟催发晓月残,轻棹孤橹云帆远。谁忆柴门芳菲事?人面桃花两不见。轻笔浓墨,谁拭泪?天上归雁,叶底寒蝉,秋风千里苦杜鹃,碧水一池冷红莲。茶一杯,酒半盏。苦将怅恨话经年,数度梦里羡蝶仙。却道人间多情处,文似流云生紫烟夜深调墨,伴残漏。弹尽荣辱,笑至断弦。莫道笔冷不伤情,字字句句犹生怜。天之涯,海之角,晨云暮雨湿相思,梦短愁长浸素笺。碧海洪波蓬莱阁,青峰古木巫山猿。潇湘雨疾,谁伴眠?负了三生,空了忘川。七根丝弦弹苍桑,一树菩提化尘缘。
  • 祁临高速企业文化手册

    祁临高速企业文化手册

    本书分为导言、祁临高速的发展历程、祁临高速的企业文化、祁临高速企业文化基本理念、祁临高速……
  • 于夏季盛放于冬季凋零

    于夏季盛放于冬季凋零

    向日葵在夏天找到了她的太阳,又在冬天与太阳做了告别……心动始于燥热的夏季,心死终于冰冷的寒冬。其实初二的那天晚上我就已经明白了,这场感情已经到了穷途末路。而那断断续续半个月的联系,不过是我的垂死挣扎……希望你,可以得到最美好的幸福。
  • 课外英语-心灵伊甸园(双语版)

    课外英语-心灵伊甸园(双语版)

    全书共50册,分为美国各州的小知识,七彩缤纷的音符,优美好看的小散文,开心时分的短文,经典流传的寓言,超级高效的短句,实际有用的词汇等等在这些书中,备有单词解释,相关简介,或中文翻译,便于同学们更好的阅读和理解,真正进入文字的内涵当中,准确地和文字进行交流。本册内容为心情驿站,感悟生命,真情永恒,段段精彩,篇篇感人,是一本人生哲学方面的通俗读物。
  • 逆命女神

    逆命女神

    因一件绝世异宝,宛家上下几百口性命一夜之间尽数被杀,只有一个痴傻的小姐存活下来,当她那无神的双眼看着眼前的满地残骸,吞下那颗用全家性命换来的苍魂灵海,呆傻痴愣不复存在,转身过后,一朵复仇的血莲无声绽放。
  • 小园月夜:最优美的校园美文(时文选粹)

    小园月夜:最优美的校园美文(时文选粹)

    本书编入了百余篇校园散文,或生动活泼,或清新怡人,或优美独特,如雨后树林下湿润的草地,绿得让人称叹,软得让人想去抚摸。这些散文拾缀了校园中一个个优美的故事作为切入点,将校园的美丽和青春往事一一展现,以精简准确的菁菁语丝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散文之后都有思考和回味,乘着青春的列车,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