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288200000038

第38章 附录二 历史上祭祀的礼仪、礼器(3)

皇帝献将毕,谒者引太尉诣罍,洗,盥手洗匏爵讫,谒者引太尉自东陛升坛诣黄帝著樽所,执樽者举幂,太尉酌醴,武舞作。谒者引太尉进黄帝神座前,北向跪奠爵,兴,谒者引太尉少退,北向再拜。谒者引太尉诣配帝牺樽所,取爵于坫,执樽者举幂,太尉酌醴齐。谒者引太尉进帝轩辕氏神座前,东向跪奠爵,兴,谒者引太尉少退,东向再拜。谒者引太尉进黄帝神座前,北面立,太祝各以爵酌罍福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爵进太尉之右,西向立,太尉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饮卒爵。太祝进受爵,复于坫。太尉兴,再拜,谒者引太尉复位。初太尉献将毕,谒者引光禄卿诣罍洗,盥手洗匏爵,升酌盎齐,终献如亚献之仪,讫谒者引光禄卿复位。初太尉将升献,赞引二人各引献官以次诣罍洗,盥手洗爵,一献镇星,一献后土氏,各诣酒樽所,俱酌进跪奠于坐首,兴,余坐皆祝史助奠,相次而毕。赞引各引献官还本位,武舞六成,乐止。舞献俱毕,上下诸祝史各进跪彻豆,兴还樽所(彻者笾豆各一少移于故处)。奉礼曰:赐胙。赞者唱: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皆再拜(已饮福受胙者不拜),《豫和》之乐作。太常卿前奏称:请再拜。退复位。皇帝再拜。奉礼曰: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皆再拜,乐一成止。太常卿前奏:请就望燎位。太常卿引皇帝,乐作,皇帝就望燎位,南向立,乐止。于群官将拜,上下诸祝各执篚进神座前跪取玉帛祝版,斋郎以俎载牲体黍稷饭及酒爵,兴,各自其陛降坛,南行经悬内当柴坛南东行,自南陛登柴坛,以玉帛祝版馔物置于柴上户内,诸祝又以星辰以下之礼币皆从燎。奉礼曰:可燎。东西面各六人以炬燎,火半柴,太常卿前奏:礼毕。太常卿引皇帝还大次,乐作,皇帝出内□门,殿中监前受镇□以授,尚衣奉御,殿中监前受大□,华盖侍卫如常仪。皇帝入次,乐止。谒者、赞引引祀官,通事、舍人引从祀群官诸方客使以次出,赞引引御史以下俱复执事位立定,奉礼曰:再拜。御史以下皆再拜。赞引引出,工人二舞以次皆出。

第七,銮驾还宫(如圜丘之仪)。

据礼书记载,郊天和五祀中的“黄郊”所用礼器也有一些特点,其中祭品有:(1)牛犊。据《尚书·召诰》,“用牲于郊,牛二。”《论语·尧曰》也引证:“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礼记·郊特牲》和《礼器》都说,郊天应用特牲。《祭法》又云:“燔柴于泰坛,用□犊。”为什么要用□犊?《礼记·郊特牲》解释说:“牲用□,尚赤也,用犊,贵诚也。”但真正用牛祭天帝,在秦汉时期,是自汉武帝始。武帝在郊雍五畤时始用牛燎祭。后来建泰一坛,五帝附祭,除五帝仍用牛祭以外,泰一帝另加□牛。后世俱用牛。(2)酒醴。据《礼记·郊特牲》。“酒醴之美、玄酒明水之尚,贵五味之本也。”酒醴有五齐(剂)之目。一曰泛齐。“成而滓浮泛泛然,五齐之中,泛齐味尤浊重。古贵质,故于大祭用之。”二曰醴齐。“成而汁滓相将,上下一体,犹浊故也。”三曰盎齐。“成而蓊盎然,葱白色。”四曰醍齐。“成而红赤色,稍清故也”。五曰沉齐。“成而滓沉转清故也”。(3)玉。青圭礼东方、赤璋礼南方、黄琮礼地、白琥礼西方、玄璜礼北方、苍璧礼天。(4)帛,用缯,长一丈八尺。(5)黍稷。

祭器:(1)陶匏。《礼记·郊特牲》云:“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据后人解释,荐菹醢器并以瓦爵、以匏片为之,是因为物无以称天之德,故顺天地之性,用最粗糙的器皿来祭天。(2)蒲越蒿□。《礼记·郊特牲》云:“蒲莞簟之安,而蒲越,蒿□之尚,明之也。”以蒲及蒿秸为席,以安置神主。(3)鼎。奇数,以象征阳。(4)笾豆,偶数,以象征阴。

车旗、服冕:(1)素车。《礼记·郊特牲》:“乘素车,贵其质也。□十有二旒,龙章而设日月,以象天也。”(2)衮。《礼记·郊特牲》:“王被衮以象天。”《礼记·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龙卷以祭。”

歌舞:乐有六变。《周礼·大司乐》云:“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簇为徵,姑洗为羽,雷鼓雷鼗,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歌舞也根据乐章有相应变化。

《大唐开元礼》所定岁祀黄帝之礼与武德、贞观年间基本相同。《旧唐书·归崇敬传》记其议郊祀五帝:“汉、魏、周、隋,共行此礼。国家土德乘时,亦以每岁六月土王之日祀黄帝于南郊,以后土配,所谓合礼。”唐代土德,所以更加重视黄帝之祀。

宋代“因前代之制”,黄帝仍作为五方帝之一专祀。《宋史·礼志》记其礼仪:“以四郊迎气及土王日专祀五方帝,以五人帝配,五官、三辰、七宿从祀。各建坛于国门之外:青帝之坛,其崇七尺,方六步四尺;赤帝之坛,其崇六尺,东西六步三尺,南北六步二尺;黄帝之坛,其崇四尺,方七步;白帝之坛,其崇七尺,方七步;黑帝之坛,其崇五尺,方三步七尺。”宋徽宗时《政和五礼新仪》重定礼仪:“五方帝坛,广四丈”,即青帝坛高八尺,赤帝坛高七尺,白帝坛高九尺,黑帝坛高六尺,而黄帝坛高为五尺,坛饰依方色,仍以季夏日祀黄帝,以轩辕氏配,以后土、镇星从祀。

三、帝王祭祀

黄帝被国家纳入中央的历代帝王庙中受祭祀始于隋代。在唐代得到进一步加强。明太祖将三皇庙扩大为帝王庙,并规定春秋二时祭祀,从而提高了祭祀的规格。

隋代以祭祀先代帝王为常祀。在京城立有三皇五帝庙,另立庙祭祀三皇以前诸帝。唐玄宗时详定祭祀先代帝王礼仪,“于京城置三皇、五帝庙,以时享祭”(《旧唐书·玄宗纪下》)。京师致祭黄帝始有专门的礼典。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正月,诏曰:“古圣帝明王、岳渎海镇用牲牢,余并以酒脯充奠。”二十三年(735)正月,诏:“自今以后,明衣绢布,并祀前五日预给。”丁酉,诏:“自今以后,有大祭,宜差丞相、特进、开府、少保、少傅、尚书、御史大夫摄行事。”黄帝作为历代帝王之一在中央的三皇五帝庙中得到祭祀,在唐玄宗天宝六年,即已有比较固定的祭礼、祭器规定,而这些规定一直延续到清代,只有一些细微的变化。其祭时一般是春、秋两次祭祀,据唐玄宗天宝六年(747)诏书:

三皇五帝,创物垂范,永言龟镜,宜有钦崇。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五帝:少皞、颛顼、高辛、唐尧、虞舜。其择日及置庙事,量事营立,其乐器请用宫悬,祭请用少牢,仍以春秋二时致享,共置令丞,太常寺检校(《文献通考·宗庙》)。

唐玄宗天宝七年,又诏三皇以前帝王宜于京城内置一庙,仍与三皇五帝庙相近,以时致祭。历代帝王肇迹之处,未有祠宇者,所在郡置一庙,享祭仍取当时将相德业可称者二人配享。天宝十载四月二十九日,移黄帝坛于子城内坤地,将亲祠祭,坛成而止。据《唐会要》载:“三皇:伏羲,以勾芒配;神农,以祝融配;黄帝,以风后、力牧配。五帝:少昊,以蓐收配;颛顼,以玄冥配;高辛,以稷、契配;唐尧,以羲仲、和叔配;虞舜,以夔龙配。其择日及置庙地,量事营立。其乐器,请用宫悬。祭请用少牢。仍以春秋二时致享。共置令、丞,令太常寺检校。”

金代章宗泰和四年(1204),“始祭三皇、五帝、四王”(《金史·章宗本纪》)。元代的三皇庙初由太医官统领,后因“三皇开天立极,功被万世。京师每岁春秋祀事,命太医官主祭,揆礼未称”(《元史·祭祀志六·三皇庙祭祀礼乐》),而改为由中书省臣代祀。元贞元年(1295),命令各郡县通祀三皇,其中“轩辕黄帝氏以风后氏、力牧氏之神配”(《元史·祭祀志五·郡县三皇庙》),每年两祭黄帝,祭时歌黄帝有熊氏之曲云:“为衣为裳,法乾郊坤。三辰顺序,万国来宾。典礼有常,多仪具陈,纯精鬯达,匪籍弥文。”(《元史·祭祀志六·三皇庙祭祀礼乐》)明洪武六年(1373),明太祖始建帝王庙于京师,以祀三皇五帝及汉唐创业之君,每岁春秋致祭。帝王庙的神位布局是,帝王皆衮冕坐,惟伏羲、神农不衮冕。庙同堂异室,中一室祀三皇,东一室祀五帝,西一室祀三王,又东一室祀汉高祖、光武帝、隋文帝,又西一室祀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凡五室十七帝。洪武二十一年(1388)因京师帝王庙火灾,乃改建于鸡鸣山之阳,并规定每岁春附祭历代帝王于郊坛。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多依南郊从祀之礼。嘉靖十一年(1532)复在北京建历代帝王庙,罢废南京帝王庙,依春秋二次行祭礼。清代沿用此庙。

明代京师设历代帝王庙,并在帝王陵寝另行祭祀。据洪武十年(1377)京师帝王庙祭礼,当时奉祀的帝王凡五室十七位,具体礼仪是:

共设酒樽三于殿之东南西向。用祝一设于神之右。初献毕读祝,余礼如旧。祝文曰:

皇帝敬遣某官致祭于□□,曰:昔者奉天明命,相继为君,代天理物,抚育黔黎,彝伦攸叙,井井绳绳,至今承之。生民多福,思不忘报,特祀以春秋,惟帝英灵,来歆来格,尚享。

洪武二十六年(1393),制定遣祭历代帝王庙的礼仪:

一,斋戒。前一日,太常官宿于本司。次日具本奏致斋二日,传制遣官行礼。一,传制。传见仪制司。一,省牲(牛五羊五豕六鹿一兔八)。凡正祭前一日,献官承制,毕,诣本坛省牲。一,陈设。五室十六位。每室犊一、羊一、豕一,每位登一、铏二、簠笾豆各十、簋各二、帛一。共设酒樽三、爵四十八、篚五于中室。东南,西向。祝文案一,于西。东庑第一坛风后、皋陶、龙、伯益、傅说、召公□、召穆公虎、张良、曹参,羊一、豕一、铏九、笾豆各四、簠簋各一、帛九、酒盏二十七、馔盘一、篚一。第二坛:周勃、冯异、房玄龄、李靖、李晟、潘美、岳飞、木华黎、博尔忽、伯颜,羊一、豕一、铏十、笾豆各四、簠簋各一、帛十、酒盏三十、馔盘一、篚一。西庑第一坛:力牧、夔、伯夷、伊尹、周公旦、太公望、方叔、萧何、陈平,陈设与东庑第一坛同。第二坛:邓禹、诸葛亮、杜如晦、郭子仪、曹彬、韩世忠、张浚、博尔术、赤佬温,陈设与东庑第二坛同。一,正祭,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赞引引献官至盥洗所。赞□笏出笏;引至拜位,赞就位。典仪唱迎神协律郎举麾奏乐,乐止,赞四拜(陪祭官同)。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奏乐,执事官各捧帛爵进于神位前。赞引赞诣三皇神位前,□笏。执事官以帛进于献官,奠讫,执事官以爵进于献官。赞献爵,(凡三)出笏;诣五帝神位前,(仪同前,爵五)诣三王神位前,(爵三)诣汉高祖、光武、唐太宗皇帝神位前。(爵三)诣宋太祖、元世祖神位前,(爵二)出笏;诣读祝所,跪读祝。读祝官跪于献官左,读毕,进于神位前。赞俯伏、兴、平身、复位。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奏乐,执事官各以爵献于神位前,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仪同亚献)典仪唱饮福受胙。赞诣饮福位,跪,□笏,执事官以爵进饮福酒,执事官以胙进,受胙。出笏,俯伏、兴,平身,复位。赞两拜,典仪唱彻馔,奏乐,执事官各于神位前彻馔,乐止,典仪唱送神,奏乐,赞四拜平身,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祝,掌祭官捧帛,馔各诣燎位。乐止,赞礼毕。一,祝文。维洪武年岁次月朔日,皇帝谨遣具官某致祭于太昊伏羲、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帝金天氏、帝高阳氏、帝陶唐氏、帝有虞氏、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汉高祖皇帝、汉光武皇帝、唐太宗皇帝、宋太祖皇帝、元世祖皇帝曰:昔者奉天明命,相继为君。代天理物,抚育黔黎。彝伦攸叙,井井绳绳,至今承之。生民多福,思不忘报,特祀以春秋。惟帝英灵,来歆来格。尚享。一,乐章。迎神:仰瞻兮圣容,想銮舆兮景从,降云衢兮后先,来俯鉴兮微衷。荷圣临兮苍生有崇,□诸帝兮是临时,予顿首兮幸蒙。奠帛:秉微诚兮动圣躬,来列坐兮殿庭。予今愿兮效勤,捧礼帛兮列尊,鉴予情兮欣享,方旋驾兮云程。初献:酒行兮爵盈,喜气兮雍雍。重荷蒙兮再瞻再崇。群臣忻兮跃从,愿穆兮圣容。亚献:酒斟兮礼明,诸帝熙和兮悦情。百职奔走兮满庭,陈笾豆兮数重,亚献兮愿成。终献:献酒兮至终,早整云鸾兮将还宫。予心眷恋兮神圣,欲攀留兮无踪。蹑云衢兮缓行,得遥瞻兮达九重。彻馔:纳肴羞兮领陈……望燎:神机不测兮造化功同,珍馐礼帛荐火中。望瘗庭兮稽首,愿神鉴兮寸衷。

嘉靖十一年,亲定祭仪:

先期,太常寺预设牲醴香帛乐舞等如仪。锦衣卫设随朝驾,设上拜位于殿中,设御幄于景德门外之左。是日早免朝,上服常服御奉天门,太常寺卿跪奏:请皇上诣帝王庙祭历代帝王。上乘舆,由长安右门出,至庙门,由中门入,至幄次,降舆,具祭服出,导引官导上由中门中道至拜位。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内赞奏就位,上就拜位。典仪唱迎神,乐作,乐止。内赞奏□圭,奏上香,上三上香讫,奏出圭,复位。内赞奏两拜,兴,平身。(传赞陪祀官同)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乐作,内赞奏诣神位前,执事官各捧帛爵跪进于各神位前,乐暂止。内赞读祝,奏跪,(传赞陪祀官同)读祝官取祝读讫,乐作。内赞奏俯伏,兴,平身。(传赞陪祀官同)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乐作,(仪同初献,惟不读祝)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仪同亚献)乐止。太常寺卿进立于坛东,西向,唱答福胙内赞奏诣饮福位,奏□圭,奏跪,光禄寺卿以福酒跪进于上右,内赞奏饮福酒,上饮讫,光禄寺卿以福胙跪进于上右,内赞奏受胙,上受讫,奏出圭,俯伏,兴,平身,奏复位。内赞奏两拜,兴,平身。(传赞陪祭官同)典仪唱彻馔,乐作,执事官于各神位前彻馔讫,乐止。典仪唱送神,乐作,内赞奏两拜,兴,平身。(传赞陪祭官同)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馔,进帛官捧帛,掌祭官捧馔,各诣燎位,乐作,内赞奏礼毕,乐止,导引官导上入御幄,易祭服,□辇,还宫。

乐章。(仍旧)

嘉靖更定遣官祝文(仪仍旧,祝文具年月日遣官各帝称号俱同,但去元世祖)曰:仰惟诸帝,昔皆奉天抚世,创治安民。皇祖景慕不忘,春秋致祭,著在令甲。兹腾特建殿宇,恭修恒祀。时维仲(春秋),谨遣辅臣以牲帛庶品用享列圣,予惟冲昧,敬体皇祖追报之虔。惟诸帝鉴临,来格于斯,庶副予诚之至。尚享。

分献官仪注:典仪唱分献官陪祀官各就位候,行初献奠帛礼毕,唱分献官行礼,赞引引诣东西庑神位前,赞跪,赞笏,上香,献帛爵,出笏。殿内赞跪,分献官跪各神位前,俟读祝毕,俯伏,兴、平身,复位。亚终献礼。(仪同初献)余随遣官行。(《明会典·群祀》)

清代顺治二年(1645)议定祭祀历代帝王礼,当时规定每年于春二月、秋八月致祭于历代帝王庙,具体礼仪是:

(1)前期十日,太常寺任命承祭官、分献官。皇帝与祭祀文武官员斋戒二日。前期二日,太常官至牺牲所检查牲口。前期一日,太常寺官将写好的祝文捧至历代帝王神库内桌上安放。礼部都察院、太常寺、光禄寺等官朝服上香、监宰牲,并安置历代帝王神主。正殿: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三位一室),帝金天氏、帝高阳氏、帝高辛氏、帝陶唐氏、帝有虞氏(五位一室),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汉高祖皇帝、汉光武皇帝(五位一室),唐太宗皇帝、辽太祖皇帝、金太祖皇帝、金世宗皇帝(四位一室),宋太祖皇帝、元太祖皇帝、元世祖皇帝、明太祖皇帝(四位一室)。两庑:东庑第一坛、第二坛,西庑第一坛、第二坛均供历代贤臣良佐,与明祖之制稍有差异。

(2)正祭日早晨,礼部太常寺官俱官服请正殿神主各于座上安设。两庑不请神牌,只开帐幔。并将祝文安放于殿西祝案上。承祭官、分献官及文武陪祀官就位,乐舞生就位。

(3)迎神。奏雍平之章,行三跪九叩礼。

(4)奠帛、行初献礼。奏安平之章。承祭官至十八位帝王位前上香、献帛、献爵,分献官至东、西庑神位前上香、献帛、献爵。行一跪三叩头礼。

(5)读祝。读祝官读祝文。承祭官、分献官及文武陪祀官俱跪听。读毕,将祝文字安放在正坛案上帛匣,俱三叩头。

(6)行亚献礼。乐奏中平之章。仪如初献。

(7)行终献礼。乐奏肃平之章。仪如亚献。

(8)彻馔。乐奏凝平之章。饮福受胙。

(9)送神。乐奏寿平之章。承祭官、分献官及陪祀官员等均行三跪九拜礼。

(10)燎炉焚供品。乐奏寿平之章。供品焚烧一半后宣告礼毕。太常官负责安放帝王神主(以上参见《古今图书集成·帝王陵庙祀典部》)。

作为上古帝王,在地方陵庙祭祀黄帝,则在秦汉时已有记载。秦始皇在一统天下后,先后五次出巡,在巡游天下的过程中,经过名山大川时,都要祭祀有关帝王。他在九嶷山祭虞舜,在会稽山祭大禹,他的这种做法,为后来帝王所效法。据现有资料记载,最早到黄帝陵致祭的是汉武帝。汉武帝在元鼎元年(前116)听到臣下讲述黄帝升天神话的雄伟场面时,感叹说:“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履耳。”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后来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史记·封禅书》)北魏明元帝拓跋嗣于神瑞二年(415)、太武帝拓跋焘于神□元年(428)分别到涿鹿,在桥山派使者以太牢祭黄帝。

唐玄宗天宝七年(748)发布诏书说:“三皇以前帝王,京城置庙,以时致祭。其历代帝王肇迹之处未有祠宇者,所在各置一庙。”(《旧唐书·玄宗本纪》)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坊节度使上言坊州轩辕黄帝陵同请置庙,四时列入祀典,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从此奠定了在今陕西黄陵县轩辕黄帝陵祭祀黄帝的传统。

据《大唐开元礼》,唐代地方祭祀先代帝王陵庙的一般仪式是:

(1)前享五日,诸享官各散斋三日于正寝,致斋二日于所享先代帝王庙所。无庙者立坛,坛仿州社坛。祭官一般是地方刺史。诸享官致斋之日,供给酒食和明衣(祭祀时的礼服),在斋所习礼。

(2)前享一日,陵庙所在县的县官清扫陵庙内外,整拂神座,安置配祀神座,如黄帝以风后、力牧配。配祀神座安于主神之东南,向西而立,皆以莞为席。又造作瘗坎于陵庙后之壬地。赞礼者为祭官设初献、亚献、终献位。初献位设于庙之东阶东南,亚献、终献位设于初献之南少退,都是面朝西方而设位。为掌事者设位,位在终献位之西南,也是西向。设望燎瘗于庙堂东北,亦西向。又为赞唱者设位,位在瘗坎东北,向南。在南门之外道东,分行设享官以下与祭人员之位。俱西向,以北为上。陈设祭器:每神座前设六尊、十笾、十豆、二簋、二簠、三铏、三俎。县官率其属于庙堂前楹间室户之外设尊。正神座之尊在西,配座之尊在东。另设币篚和盥洗处。

(3)享日未明,烹牲于厨。夙兴,掌馔者实祭器。牲体牛羊豕皆有规定,其他供品也有等差。诸享官以下各服祭服。县官率其属将酒剂置入尊罍,并将制帛置于币篚。

赞唱者就位,同时执尊篚者皆就位。赞礼者引享官以下俱就位于庙门之外。少顷,赞礼者引享官以下按秩序就位。赞唱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赞礼者至初献位之左,向有关官员汇报,请谨具行事,并退至原位。捧祝者取制币、掌馔者持馔各自东阶升,至神座前,向北而立。初献者从祝官手中取币,赞礼者引初献入、跪、奠于主神座,起来后出户,再拜。赞礼者又引初献于配神座前奠币,再拜复位。掌馔者各献馔,复本位。赞礼者引初献至盥洗处手洗爵,盛酒,献于主神。祝持版进于主神座之右,跪读祝文。初献者再拜。读祝官进,跪奠版于主神座。赞礼者引初献者至配神座前献酒。祝又读祝文,初献再拜。祝跪奠版于配祀神座。祝率执馔者取酒及三牲之前脚第二节共置于一俎,以授初献,初献再拜受。赞礼引初献复位。

(4)赞礼引亚献诣盥洗处盥手及爵,自东阶升,取酒献于主神,次献于配神。祝取酒饮亚献。亚献饮受。

(5)赞礼引终献如亚献礼。

(6)祝各进神座前跪、彻俎豆。与祭者皆再拜(三跪九拜)。

(7)赞礼者引初献就望瘗位。赞唱者转立于望瘗东北位,初献官拜。祝各进神位前跪取币,自西阶降,诣瘗坎北,置弊于坎。赞唱者曰:可瘗坎。东西面各二人填土。填土至半坎,赞礼者宣布礼毕。引初献以下皆出。祝和执尊者俱复执事位,赞唱者曰:再拜。祝以下皆拜。焚祝版于斋所(参见《通典·礼七十六》)。对帝王陵庙致祭,在唐以后日益受到重视。

宋太祖乾德年间(963—968),曾发布诏书说:“先代帝王,载在祀典,或庙貌犹在,久废牲牢,或陵墓虽存,不禁樵采。其太昊、炎帝、黄帝、高辛、唐尧、虞舜、夏禹、成汤、周文王武王汉高帝光武、唐高祖太宗各置守陵五户,岁春秋祠以太牢”(《宋史·礼志》)。这表明宋代初年也很重视陵庙致祭。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诏令诸州有黄帝祠庙并加崇葺(《宋史·真宗本纪》)。

宋《政和五礼新仪》载坊州朝献圣祖(轩辕黄帝)仪式为:

(1)时日。太常寺前期以仲春择日,朝献圣祖天尊大帝(仲科准北)。关太史局,太史局择日报太常寺,太常寺参酌讫,具时日下本州。

(2)斋戒。前朝献十日。应行事、执事官散斋七日,治事如故,宿于正寝,不吊丧问疾、不作乐、不判署刑杀文书、不决罚罪人,不预秽恶。致斋三日,二日于厅,事惟朝献事得行,其余悉禁;前朝献一日质明,俱赴祠所斋舍。朝献官已斋而阙者通摄行事。

同类推荐
  • 天墓传

    天墓传

    中华五千年历史,源起于何处?当我们站在今天的岁月长河中遥看浩浩历史,却发现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太多。当今天的我们以为自己已经成长为巨人的时候,请不要忽略了我们是站在了先祖的肩上看世界!请不要把所有不知道和未解的谜都叫做“迷信”,当考古的大门一点一点的向人们敞开时,现代的我们也许才会明白自己是多么的无知。
  • 大唐农场无双

    大唐农场无双

    因为无聊,打算把大唐变成现代化,然后又因为无聊搞成了魔幻现代化,接着不想让历史重演,准备当咸鱼的他直接把世界修改了。让世界变大,不是喜欢争霸吗?去跟大自然争夺吧。结果搞着搞着就发现大唐还是大唐,大唐不仅仅是大唐了。那么问题来了,世界上的人都变成神或者继续做人,谁更适合以后的路?
  • 三国之开局签到送李元霸

    三国之开局签到送李元霸

    重生三国,身负签到系统,开局即送李元霸,装逼的路上没有回路,只能越走越远。最后一个不小心统一了三国,远征蛮夷,纵横四海。历史爆炸爽文,纯属虚构,请勿结合史记。
  • 李绩传

    李绩传

    初唐名帅演义李绩传主人公简介李绩(594年-669年)本姓徐,名世绩,字懋功。因战功卓著被李渊赐皇族李姓,名李世绩。唐高宗即位后,以其名犯太宗李世民名讳,遂去掉“世”字,单称李绩。李绩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后又大破高句丽,成为初唐三大名帅之一{另外二位是:李靖(571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
  • 阎王小密探

    阎王小密探

    此阎王非彼阎王;枉死的猪脚王陆;陷入了现代仙佛的理论混战;看猪脚如何踏破迷雾,走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热门推荐
  • 原来我们就是命中注定

    原来我们就是命中注定

    一见钟情原来竟是命中注定。皓哥哥,有你在,真好。
  • 我在异界种蘑菇

    我在异界种蘑菇

    本以为穿越到所谓异界能够学魔法、造火药,实现异界工业2.0,结果发现法则不同,只能因地制宜,搞出真菌版工业化,从肌肉发动机到湿件处理器,从孢子“气枪”到生物机甲……“大人,蘑菇房里长出了分泌石灰石的杂菌,我们没口粮了!”“混到泥巴里当水泥卖,隔壁的小孩都馋哭了。”“大人,您说的蒸汽机别说马力了,连羊力都比它强!”“你看这菌丝长又白,还有弹性,拿去做个肌肉发动机。”“大人,地里长出了个女人,自称是真菌女王!”“拿到我房间里来……”这是一个微生物学博士被神秘真菌感染后穿越异界,全面建设真菌工业2.0的故事。
  • 踹掉无情冷王爷:废妾难逑

    踹掉无情冷王爷:废妾难逑

    王妃不能孕,她就被“临幸”。坑爹啊!为了他柔弱美丽的王妃,她就必须成为受尽欺辱、呈血侍药的小妾?!生下王爷的孩子,却又被送上一碗绝育汤?你不仁,我不义!破王爷,小心了,就算下地狱也要拉你一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涅槃之路

    涅槃之路

    她出身于一个清末封建贵族家庭,自幼便受到严苛的封建教条束缚,家庭的没落让她不得不嫁给上海滩赫赫有名的范家作二姨太。然而,就在这个与外界格格不入的范府,她遇见了生命里最为重要的一群人。他们渐渐走入她的生活,带给她新的希望,助推她完成人生的涅槃。
  • 从喷子到巨星

    从喷子到巨星

    穿越平行世界,苏扬成了一个一头扎进娱乐圈,数年间除了失败一无所获的可怜虫。正当他想要大展拳脚之际,却悲哀地发现,他不但一无所长,还记不得多少上一世的东西了。这怎么行?还好有系统!喷人就能获得奖励,歌唱技巧,乐器弹奏,导演能力,歌曲小说游戏……应有尽有!天赋不行没关系,只要会喷人,一切都不是问题!
  • 乱世千皇

    乱世千皇

    千封山早已失传已久的千枪杀竟然被一个灵核都没结出来的毛头小子给使了出来!收服青龙的林千羽,竟然与孤月国的开国皇帝有着一脉相承的墨青色兽样图纹。肩负重任,纵横人间沙场,人魔大战,堪当魁首!八荒四海,我林千羽又怕过谁!太平盛世从来没出过什么英雄,英雄只生于乱世!
  • 帝国后裔

    帝国后裔

    十二年前,古老的帝国在内乱中覆灭。十二年后,他在血与火中悄然苏醒。金钱的游戏,权力的厮杀,巨变的时代,暗藏的阴谋。现在,请留意,你曾经说出口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出卖你的秘密。因为他是古老帝国最后的继承者,他可以听到世间万物的回音。(书友群:299958817)
  • 杳杳今朝醉

    杳杳今朝醉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白头。犹记那年,杏花雨下,优雅矜贵的少年白衣翩翩,回眸浅笑,一眼万年。与你的相遇,恰逢花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