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38700000070

第70章 皇帝和石子

——司马光评北魏孝文帝选人先门第后贤才(臣光曰77)

南北朝尽管在学术上有大致的分野,但用人“先门地而后贤才”的弊病,并不因长江之限而有所区别。用旅日华裔作家陈舜臣的话说,就是“门阀乱”。隋唐反叛之,于是有科举,其影响直至清末的1905年。

齐建武三年(496)正月,北魏孝文帝与群臣议论官员的选拔任用。他自矜对门第出身所做的一些规定,效果是很好的。但大臣很不给面子,群起反对。理由有二:一是自古张官列位,是为了治理国家,并不是为了照顾那些膏粱子弟,不当“专取门品,不拔才能”;二是“以贵袭贵,以贱袭贱”,不是用人的好办法。

孝文帝极力为自己辩护。他认为,象傅说、吕望这些特出的人才,几百年才出一个,如果当世有,可以“不拘此制”,“起家为三公”。但正因为这样的“非常之人”,如此稀缺,所以不能为了个别现象而坏了朝廷典制,使“清浊同流,名器无别”。孝文帝说,我所规定的八大士族,虽难免有庸才(无当世之用),但因为他们的出身与熏染,德行方面是没问题的,“朕故用之”。

所谓“八大士族”,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结果。他第一步将鲜卑复姓全部改为汉化的单姓,第二步将北魏功勋之家,如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升格为高门世族,以与北方的汉族卢、崔、郑、王四大姓相匹敌。第三步,将八大士族的名册下达地方,凡八姓子弟不得做职位低微的官,一律提拔。职位低微的官,留给寒门子弟担任。

孝文帝甚至为了争门第第一,而与臣下讨价还价。有人认为河东望族薛氏也应定为大姓。孝文帝不同意,认为薛氏是蜀人,不能成为大姓。薛氏族人薛宗起,当殿反驳:臣之祖先汉末是在蜀为官,但两代以后即回河东,至今已历六代,不应将我视为蜀人;陛下为黄帝后裔,受封于北方,岂可因此视陛下为胡人?薛宗起甚至耍赖说,如果薛姓不能列为大姓,我就不活了(今不预郡姓,何以生为)。并且当着皇帝的面,将随身武器摔得粉碎。孝文帝慢条斯理地说:“然则朕甲、卿乙乎﹖”于是各得其所。

司马光“臣光曰”第77篇说:选人用人,先门第而后才干,这是魏晋时代的一大弊政,历代相袭,莫能改变。君子、小人之区别,不在于出身的高贵与低贱,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然而以孝文帝之贤能,仍不能避免此一偏见。所以说,能够明辩是非而不被世俗所迷惑,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

笑谈往事,或者闲坐说玄宗,多少是有点轻松的味道的。然当置身其间,接触密网,要想避身潜规则,实在太难了,非大智慧大勇气者不能为。一是得有心理准备,不怕被人目为怪异;二是得有思想准备,不怕被人打压。丢官弃职是其次,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就是有这么严重。因为反世俗,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反即得利益集团。而要造即得利益集团的反,不被反噬者太少了。比如崔浩。

南朝政权是掌握在士大夫的手里,北魏也不例外。这是当年立国的根基,谁都碰它不得。世俗之力量一旦形成磁场,人人习以为常,安之若素。则其威力有如钱塘江潮,足以令人丧身。

崔浩被杀,表面原因是修《国书》,将鲜卑祖先的劣迹昭之于众。实则是崔浩“齐整人伦,分明姓族”,使鲜卑贵族跌了面子,相较中原士族,有略低一等的感觉。结果遭致最强烈反对,不但崔氏一族被灭,连累姻亲之卢氏家族、郭氏家族、柳氏家族,也一并族诛。

公元450年,崔浩被诛杀的时候,相当惨。“卫士数十人溲其上,呼声嗷嗷,闻于行路。自宰司之被戮,未有如浩者”(《魏书·崔浩列传》)。

当初崔浩做这项工作的时候,他的外甥就劝说:“夫创制立事,各有其时,乐为此者,讵有几人,宜加三思。”崔浩不听。

曾参与书局,负责《资治通鉴》“两汉至隋”编撰工作的刘攽,对崔浩的死,有一段很中肯的叙述:“拓跋氏乘后燕之衰,蚕食并、冀,暴师喋血三十余年,而中国略定。其始也,公卿方镇皆故部落酋大,虽参用赵魏旧族,往往以猜忌夷灭”(《旧本目录序》)。鲜卑贵族与中原世家,本来就有矛盾,而崔浩恰触了这个霉头,以致于此。

孝文帝尽管有才,汉化也很彻底,可以说完全背叛了鲜卑族的民族性格,却不敢去撼动鲜卑族的民族利益。孝文帝知道,动了贵族们的即得利益,无疑是动了自己的统治根基。再者说,面对根深蒂固的流俗,他也无法去撼动。这正如政以贿成的社会风气,人人都知道交易不好,买官卖官不好,但风气已成,无人能有力回天。敢玩清廉,下场无非有二,一是被排挤出局,一是被自杀。明末的崇祯帝,一个人拼死拼活地干,最终还是煤山的归宿。他一粒石子的份量,在一潭死水里,已引不起大震荡,除非革故鼎新。

附:臣光曰77:选举之法,先门地而后贤才,此魏、晋之深弊,而历代相因,莫之能改也。夫君子、小人,不在于世禄与侧微,以今日视之,愚智所同知也。当是之时,虽魏孝文之贤,犹不免斯蔽。故夫明辩是非而不惑于世俗者诚鲜矣。(《通鉴》卷140)

同类推荐
  • 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民族救亡卷(1937-1944)

    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民族救亡卷(1937-1944)

    《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民族救亡卷(1937-1944)》本书分为“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洛川会议等部分。
  • 四国演义系统

    四国演义系统

    小萝莉说:“苏宁,我是四国演义系统,助你在魏蜀吴之外另立强国!”
  • 尹霍后继有人

    尹霍后继有人

    横死的高开穿越到了东汉桓帝中期,可他一点也开心不起来。“我是造了什么孽。前世不说,穿越的对象竟是个凉州人!”面对即将再次爆发的凉州羌乱,高开只能抓紧时间往上爬。
  • 朕绝不当皇帝

    朕绝不当皇帝

    某个有为青年疯狂的朝着门外砸书,呐喊:“你们就死了这条心吧,这皇帝,谁爱当谁当,我只想守护我的小家,没那么大的心装的下天下人。”一人跑进来在青年耳旁低语一番。青年瞪大眼珠子,急促道:“快,把朕的龙袍拿来,立刻,现在,马上登基,隔壁那两个二傻子要登基了,必须抢到前面。”——朕香!讲的是一个青年只想守护自己的小家,却一步步在皇道上越走越远,直到称霸全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让世界为闻华夏之名而颤抖!!这是发生在平行宇宙的故事,与地球的有着惊人的相似,只是老天爷打个喷嚏,历史发展拐了十八道弯,世界变了。ps:书友群:857541273,喜欢的朋友加进来一起吹吹水,装逼有风险,以防翻车,请文明开车,挑刺者勿入,出门右拐,谢谢! ——一切以本书为主,欢迎一起交流,较真党,喷狗勿入。
  • 热血锦衣卫

    热血锦衣卫

    嘉靖中期,在奉天殿理政的朱厚熜刚刚开始炼丹修道,追寻长生,壬演宫变还未发生;严嵩还只是礼部尚书,而他那个不听话的儿子严世蕃,还只是顺天府治中,羽翼未丰,严党还未成型;刚刚考中进士的胡宗宪还在刑部观政,做实习生;不惧强权的海瑞还在乡间读书;名将戚继光还是个风流倜傥,很有个性的中二少年,而那位和他并称“俞龙戚虎”的俞大猷,刚刚被剥夺了千户之职;才高气傲,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张居正,却意外落榜,倍受打击;而和朱厚熜喝同一个母亲奶水长大的陆炳还未接掌锦衣卫指挥使之职,开启他那权倾朝野的一生。这个故事,就要从一个小小的锦衣卫校尉陆良说起。
热门推荐
  • 初恋,那颗埋在心头的朱砂痣

    初恋,那颗埋在心头的朱砂痣

    苏慕然还记得那天,那个女孩经过操场,天蓝色的百褶裙,高高扬起的长马尾,以及脸上溢出的笑容,苏慕然想,这就是初恋的模样吧。他们对彼此的暗恋跨越了高中,大学,再到步入社会,总共11年。他们保留着内心爱的秘密。同学聚会的到来,会发生什么?苏暮然会结束对梅妆的单恋吗?
  • 啊穿的平凡日常

    啊穿的平凡日常

    突然梦见的小脑洞。随手记一下,免得忘了。
  • 武帝巅峰刺苍天:刺天

    武帝巅峰刺苍天:刺天

    谷雨本是华夏国最为杰出的特工,不想却为国捐躯重生在了天元大陆!这里修仙之风盛行,奈何他却没有灵根!但一个落魄书生的一个疑问为他打开了另一扇门!家传《混元功》修炼到极致究竟是何境界?世间修仙者,多修丹田,但我谷雨却偏偏要修炼气海!气海极致处,武帝巅峰时!武帝怒,云梦出!一枪破苍天!(求收藏!道友的收藏是对青山最大的支持!
  • 屋顶上的数学课代表

    屋顶上的数学课代表

    数学课代表告诉小生的秘密.......花会凋谢,但也有开的时候,小生是怎么才能开朗捏
  • 魔王大大快走开

    魔王大大快走开

    某女一朝穿越,捡了个小娃娃,本以为小娃娃只是个长大了会开挂的小神兽,谁曾料到小娃娃摇身一变,成了个大帅哥,呸,不对是大魔王。“丑八怪,你要离别的男子远些,你要记得你可是有夫之妇。”“我什么时候成有夫之妇了?”“是你说的,等我长大了就嫁给我的。”某个女人拍着自己的嘴,默默懊悔,这嘴欠揍,呸。“不对,北司辰你叫我什么!老子这倾国倾城的容貌你是看不见吗!!”本以为穿越是意外遇见是意外中的惊喜,却不知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只是不一样的身份不一样的开始,结局是否也会不一样。
  • 我带动了这个世界的发展

    我带动了这个世界的发展

    鬼想穿越啊,谁不知道异世界天天打仗。咦。等等。这个世界好像挺和平的。真香。
  • 新世界奇遇记

    新世界奇遇记

    这是一个新的世界,有着传奇的历险和奇遇。
  • 沉沦梦中

    沉沦梦中

    女主,沉沦梦中无法自拔,她做了些什么梦呢
  • 誓不为后

    誓不为后

    嘿嘿,看她如何俘获一个个帅哥,将一个小小屁小孩变成霸主天下,成为天下第一商——本姑娘看过,玩过,要的就是玩转天下!
  • 原莱是宁

    原莱是宁

    明明只是个大三学生的她,因为一场醉酒后的见义勇为,遇见了一个本不该认识的他。本以为是一场奇妙缘分的甜美降临,却不料是一场未知博弈的开始。他与她在一次次相遇中相知,而造成这一场场相遇的背后是缘分还是人为,只有暗处那双眼睛才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