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83200000008

第8章 中国精神的“中”与“和”

《叶问》是一部能充分反映中华武术文化的电影,影片中的主人公爱武、尚武,但不黩武,注重自我修养而不是争强好胜。这是中国大部分武侠剧作中主人公的共同特点,也是中国文化影响下的中国武术文化的核心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其主导倾向便是寻求自我的发展和超越而非外在的张扬。而恰恰相反,西方文化中,往往崇力尚争,这从古罗马角斗比赛中可见一斑。古罗马时代经过专业训练的奴隶、战俘或是死囚手持武器彼此角斗,有的甚至与猛兽对搏,至死方休。而在台上观看的民众不但对这种血腥的场面不回避,反而会群情激昂,兴奋不已,更会把胜者奉为无上的英雄。《角斗士》这部影片就是借助主人公的故事,再现了古罗马角斗场的真实场景,让我们充分领略了西方文化中争强好胜的一面。

从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不同原则出发,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中西文化在民族性格和社会价值取向上的差异,这便是中国人注重节制、追求和谐与平稳的文化性格与西方人鼓励竞争、追求功利、崇尚力量和进取的价值目标。这一差别不仅体现在两大民族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也充分表现在中西文学艺术的不同风格中,从而为人类文明画廊创造出异彩纷呈的景观。

中国文化从自己的集体价值目标出发,必然把协调人际关系放在首位。所谓“礼之用,和为贵”。要达到“和”,自然需要每个人都“抑其血气之刚”,将实现社会平衡的要求作为调整个人言行的尺度,做到“允执其中”,这便是儒家所说的“修身”。由此生出“中庸”、“中和”的价值原则和人格标准。故《论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何谓“中庸”?宋代理学家程颐解释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熹又进一步解释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可知,中庸的核心便是思想行为的适度和守常。归结到对个人人格的要求,则是要为人庄重、谨慎,节制个人的情感、欲望,反对固执一端的偏激片面,以达到处世通达圆融。“中庸”、“中和”的原则在统治者身上实现,就能做到“隐恶而扬善”。用它来引导百姓,通过礼乐教化可使民不苟、不争、不怨、不乖、不越、不怠、知足、慎德、兴功,从而达到以睦相守。而居于其间的士人君子则应当像孔子那样“温良恭俭让”,并具备五美德“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方能“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当然早期儒家所提倡的“中和”,并非无原则的随波逐流、一团和气,而是强调“和而不同”,即协调中保持差异、个性与原则性,以求相互促进,相互依存补充,以达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至境。

与儒家中庸思想相应的是道家守弱、处下、不争、无为的思想。老子提出了“不敢为天下先”、“知足者富”、“知其荣、守其辱”等思想,在人生态度上的消极因素更为明显。

儒道两家的思想长期影响、铸造了中国人和平文弱的文化性格。一方面,汉民族性好和平,不尚征伐,不喜穷兵黩武的扩张侵略。在处理民族关系中,通常优先采用的是“修文德以来之”、“和抚四夷”的怀柔政策,如“和亲”、“顺俗施化”等。解决民族间冲突时也多采用以防御为主的绥靖政策,或先礼后兵,攻心为上。只要对方不相侵扰,即可不动刀兵。故中国历史上的对外战争大多是被迫抗击侵略的。遇到强大异族侵占领土甚至入主中原时,也多采取退让妥协的战略。宋王朝与辽、金、西夏的关系,便是最典型的例证。虽然历代都不乏挺身御侮的民族英雄、爱国志士,但统治者及士大夫上层集团却常常满足于偏安一隅,因而华夏民族最终战胜异族的方式往往是在忍受统治中利用自己的文化相对优越性同化对方。由此才有了融合众多民族的统一大国。鉴于此因素,中国历代重文轻武成为普遍风气,在一般百姓心目中所崇敬的不是仅有超人力量赫赫战功的一介武夫,或开边拓疆、以武力称雄天下的霸主如成吉思汗、项羽、卫青、张飞之辈,而是能为万世开太平的帝王,以德服人风度潇洒的儒将,贫贱不移忠贞不贰的节义之士,诸如以礼乐治天下的尧、舜、周公,七擒孟获的诸葛亮,牧羊的苏武,过零丁洋的文天祥等人。另一方面,在一般民众的世俗生活中,诚如孔子所言,儒家理想中的中庸之道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于是在很多情况下,人们重节制、求平稳的结果是老成持重、世故圆滑、妥协折中、谦退隐忍、随遇而安成了中国人的立身准则,“明哲保身”、“知足常乐”、“安分守己”、“适可而止”、“退一步海阔天空”、“一争两丑,一让两有”、“出头的椽子先烂”等成语、俗语成了中国人的处世格言。这固然有益于社会保持和谐平稳,但由此衍生出的不思变化、不求进取的文化氛围无疑消融了中国传统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

中和思想从古至今已经渗透到各种中国文化之中,在此以武术文化为例。《叶问》这部电影中有一句台词:“武术,虽然是一种武装力量,但是我们中国武术是包括了儒家的哲理,武德也就是仁,推己及人,这是你们日本人永远都不会明白的道理。因为你们滥用武力,将武力变成暴力,去欺压别人,你们不配学我们中国武术。”这是中国武术思想的一个简单表达,但甚得神韵。在中华武术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尚武崇德一直是中国武术家所推崇的习武理念。这种习武理念也逐渐在武术实战中形成了“以柔克刚”、“舍己从人”等顺其自然、保全自己、不与人强争胜负的打法。正如习武者以“以武会友”、“点到为止”的宗旨进行武艺切磋。这种崇尚道德的修养逐渐使习武人养成了与人为善、尊师重道、谦虚谨慎、除暴安良、保家卫国等高尚的道德品质与优良作风。

中华武术既然以追求与天地和谐,万物一体为最终目的,其所表现出来的首先就是“不以己为是,不以人为非”的中和之性,这可被称为中华武术的“柔”。太极等诸多以内功为主导的拳术着重强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破除执我”,正是这种“柔”性的体现。同时,武术的这种“柔”还表现在人们对武德的注重。武德被认为是同武技同等重要甚至高于武技的,否则他就不会被视为一个真正的武术家。但是,中华武术也并未抛弃其“刚”的一面,其集中表现就是练武之人应把“锄暴安良、惩奸扶善、保家卫国”作为其习武准则予以遵循。武术的渊远流长不仅在于其强身健体的自我目的,更在于其能为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起到不可小视的作用。同样,中国武术的这种特性与中华文化精神的外柔内刚也是息息相关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其主导倾向便是寻求自我的发展和超越而非外在的张扬,这正是其外柔的表现。《叶问》这部电影的高潮是叶师傅与三蒲将军的打斗,叶师傅施展最致命的那一招,施展到一半时突然停住了,制服人而不致残、致死,叶师傅的行为充分彰显了他高贵的品质与内在的涵养,充分彰显中华武术崇尚武德,中国文化中的中和意蕴。

同类推荐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1册)(选题报告1)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1册)(选题报告1)

    美文是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在纸上跳跃的心灵文字。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能够在精神上获得启迪和昭示。作家以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创作了无数优秀的美文经典,在人类灿烂的文明史上描绘了一幅幅耀眼夺目的篇章,是人类永恒的印迹。
  • 思想课堂-人物笔记

    思想课堂-人物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俄罗斯文化在中国

    俄罗斯文化在中国

    俄罗斯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作为俄罗斯文化对中国文化影响的一个重要结果,出现了一个中俄混血的族群,这个族群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中国56个民族大家庭的重要一员——俄罗斯族。如果说作为整体的欧美文化在中国已成为历史的话,那么俄罗斯文化在中国却是活态的,仍在传承和延续着。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希腊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希腊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契丹名族史

    契丹名族史

    我开始研究契丹史是在1964年,当时想报考陈述先生的“东北民族历史地理”的研究生,陈先生指定的专业教材是他所著的《契丹社会经济史稿》,并送了我一本,我就认真地学习研究了该书。以后参加了考试,成绩大约还可以,陈先生已经决定录取我,但政审不合格,未能去成。陈先生答应收我为门外生,我开始在他指导下从事东北民族史的研究,契丹史当然也包括在内。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九关

    九关

    人的心中必须有一缕三月春风,一朵寡欢白莲,一截月朗星稀,一份快意行侠,方才对得起这值得的人间。我于人间,是为侠;生后于人间,是为英灵;大道不孤,志在千秋。
  • 高中难忘的青春

    高中难忘的青春

    一篇讲述一个少年高中生活的青春校园故事,没有高中的爱情,有的只是淡淡的情愫和纯纯的友情。
  • 凤霞柳亭

    凤霞柳亭

    寒门草堂中降生的少年,以不出众的才能,在世间游历,遍尝世间的艰辛,却不曾改变心中的那团火焰,随着阅历和能力的累积,他慢慢地开始着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种万事开头难的事物,终究剥丝抽茧的发现一个惊天秘密:竟然有星宿降世。且看他如何奋发有为,拯危救难,怀柔并包,四海咸服,终致王朝屹立世界之巅。
  • 宋杀

    宋杀

    因为一场爆炸,他被送到了异时空的大宋。因为一场争斗,他被一帮海贼抓走。但作为一名高级杀手,他怎能在海贼窝中度过这本该繁华的一生。杀手行于世间,只为刀屠异辈。在这遍地反贼,周遭无数凶恶贪狼环伺的国家,他必须打破国家现今这积弱的局面,以一人的血性,唤起整个大宋的国魂。战场之上,处处回扬着他那铿锵的肃杀之声:“尔等既不愿俯首称臣,那本王便代宋而杀!”
  • 骄傲的焰火

    骄傲的焰火

    【自从卓世研相遇了5年前的那个恋人时,就注定与“那个世界”共舞,如同堕入黑暗的深渊一般,接受着命运的裁决。然而回忆里痛楚的碎片,也因“那个世界”一点一点拼凑起来,他能否承受的住徘徊在生与死边缘的爱情考验?不过,那个恋人不允许他受到任何伤害:“如果那双傲慢的眼睛消失了色彩,我会不择手段去摧毁伤害他纯白灵魂的人。这一次,我会用命运之绳将你牢牢拴住,你只属于我贺千劫一个人!”】BOYLOVE:腹黑霸道帝王攻or禁欲傲娇媚诱受
  • 史蒂夫和史蒂芬

    史蒂夫和史蒂芬

    《史蒂芬和史蒂夫》分为三个章节,插曲、前奏和尾音,其中每个章节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每个完整的故事又分别分为了小前奏、小插曲和小尾音。但每个章节又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合在便构成了整部小说。全文分为152个小段,始终贯穿“有什么样的前奏,就决定着有什么样的尾音与之呼应,中间就算出现再精彩不过的插曲,也难以躲过尾音这一劫”这一思路。《史蒂芬和史蒂夫》没有大起大落的剧情,只是穿插了很多很多的小故事,也正是这些平凡普通的小故事,反衬出了一个面对爱的大大的内心世界。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整个内心的微小变化,是这部小说着重体现的地方。《史蒂芬和史蒂夫》想要引领读者进入最平凡的剧情,体会最不平凡的感情。
  • 梦回末世前

    梦回末世前

    江枫在末世生存了十五年,可是今天江枫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居然回到了末世来临前。
  • 嘿神奇唐少

    嘿神奇唐少

    一夜成名,武功高强?屌丝逆袭之路,这不是梦
  • 灵感管理局

    灵感管理局

    穿越异界的杨子扬,和大部分小说主角一样,没车没房,父母双亡,直到有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