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18200000019

第19章 新形势下如何搞好“中国古代史”的教学

孙 立 群本科教学是高校教学的基础,没有高质量的本科教学,不可能培养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优秀的本科生,也将直接影响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进入新世纪以来,本科生教学遇到了不少新问题,其中之一是:随着科技进步,电脑网络深入千家万户,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便捷,获取知识的信息量空前增多,网络上那些图文并茂、五花八门的东西,使许多青年人流连忘返,而坐下来认真读书的热情减退。一个令人失望的事实是,以前上课常带一些参考书向学生介绍,建议学生阅读,下课后总有学生围拢上来,争相翻阅,问这问那,甚至借回去看。现在,学生对参考书显得很无所谓,看不出有多大兴趣。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现在书出得很多,铺天盖地,目不暇接,对学生的视觉冲击很大,学生对书的热情和好奇心减弱。

2.网络普及,读网文,查资料,十分方便。

3.外语压力大。不少学生认为专业课过去就行,而过英语四、六级考试才是硬道理。这些现象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

怎样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问题呢?

2003年春天,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进行了教学计划调整,经过激烈辩论,决定对大一专业基础课做较大调整。为大一世界史专业开设“中国古代史通论”,每周4课时,一学期讲完;继续为大一历史学、博物馆学专业开设“中国古代史”,每周6课时,一学年讲完(分为“前期史”和“后期史”),并决定由我承担“中国古代史通论”和“中国古代前期史”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经过三年多的教学实践,这两门课都取得了成功。尤其“中国古代史通论”,因其课时较短,重点突出,受到学生欢迎。

照一般理解,“通论”应在通史课学完之后,即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再深入学习。而我们为什么要为世界史专业大一学生开设“中国古代史通论”呢?我认为依据目前学生的条件和世界史专业的课程设置,开设此课还是有必要的。

首先,从当今社会对学生的需求看,有创新意识、复合型的人才十分受欢迎,因此,通才教育十分必要。中国古代史时空跨度大,内容丰富,仅靠课堂教学,难以全面掌握。许多具体的知识,可以通过读书、自学逐步了解。然而,仅掌握知识点,而不能从宏观上把握历史,不具备综合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好专业。历史通识历来为史家重视,著名史学家吕思勉一再感慨“通人之难得”;钱穆先生也说:“现在人太注意专门学问,要做专家。事实上,通人之学尤为重要。”钱穆还对他的学生严耕望说:“学问贵会通。若只就画论画,就艺术而艺术,亦如就经论经,就文史论文史,凡所窥见,先自限在一隅,不能有通方之见。”(《治史三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因此,开设“中国古代史通论”,对于提高学生的识别历史的能力和思维的拓展有一定作用。

其次,从学生的知识构成看,大一新生在高中阶段学习过中国古代史,对基本线索、人物、事件有一定的了解,所缺乏的是对基本历史理论的掌握和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开设此课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一位同学在谈到上课感受时说:“这门课是从总体上把握,不拘泥于细节,开的速度比较快,避免了将初中、高中知识再重讲一遍的尴尬局面,大学里的讲课就应该是这样的。”

再次,从南开历史学院的课程设置看,有较全面、系统的选修课,以中国古代史而言,从先秦到明清,各断代史皆有选修课,学生到大二以后,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断代史深入学习,掌握了基本的史学理论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学起来会兴趣盎然,渐入佳境。

课程结束后,我征求学生对课程的意见,绝大多数学生予以肯定。一位同学说:“‘中国古代史通论’是我院进行的有益的课程改革尝试,它有利于世界史专业的同学在短期内对我国古代历史、古代文明进行初步了解,并为大二以后选修课的开设提供了更多空间。老师讲课省略繁琐的史实,侧重于论,为同学提供了诸多宝贵的治史思路。”

实践证明,讲好一门课程,如同建设一座楼房,既要有科学、合理的框架结构,又要以优质的材料精心搭建。通过讲授“中国古代史通论”,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课程要有针对性。大一新生正处于奠定专业基础知识阶段,牢固的基础知识,对今后的专业学习极为重要。通论不等于宏观大论,通论必须建筑在实实在在的史实基础之上。针对大一学生的具体情况,我认为通论课不宜专门讲授若干纵向问题。具体做法是,依据所使用的教材,仍以王朝断代为章节,将有关中国古代史重要问题融入各王朝断代之中,每个时期除了讲授基本线索、重要史实外,不面面俱到,重点讲授该时期重要的典型问题,有的问题可跨朝代论述,纵横结合,以点带面。这样涉及到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民族、思想文化等许多问题,都可以结合某一时期历史予以侧重介绍,学生既对王朝断代的基本线索加深了解,也对中国古代史的重要问题有所认识。

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表示欢迎,一位同学说,学习了中国古代史通论,“最大的感触就是一种理性思维的强化,我不再像中学时那样只顾背琐碎的史事,而是更宏观地,站在更高的角度把握全局,探索规律,即有了从点到面的突破”。

第二,开展课堂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近年来,高考实行文科综合考试,不少学校注意了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成效明显,许多学生爱提问题,喜欢讨论。我因势利导,上课时除了介绍史学界对一些历史问题的不同观点,还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讨论的问题涉及到史学理论和人物、事件的评价等,大多数学生都勇于发表看法,为了使讨论深入,我还列出若干问题,学生写成文章,我从中挑选内容充实、有独立见解的,在课堂上做重点发言,由同学点评。不少同学非常认真,不仅文章写得好,发言也很有条理性,一位同学写的题目是“江南六朝文明的生存环境与总体特征”,近8000字,对六朝文明的特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史论结合,文通理顺,显示了良好的专业基础。

开展讨论,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受到锻炼。一位学生说:“教学安排较丰富多彩,既有老师悉心的讲授,又不乏同学之间的论辩式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同学们的思维和历史学习兴趣。”

第三,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近年来,我们制作了一套多媒体“中国古代史”教学课件,该课件的使用,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和互动性,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直接观看到与中国古代史教学有关的人物、器物、地图、遗址、表格、文献资料、思考题等。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是教学手段的一大突破,节省了板书的时间,加快了教学进度,同时也增大了教学内容含量,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受到学生的欢迎。

第四,课程要有时代特点,注入新内容和新信息。近年来,历史研究和考古发掘有不少新成果,选择与课程有关的内容向学生介绍,比如,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秦始皇陵的新发现、民族英雄评价的不同观点、社会史研究的新成果以及教师参加的学术会议等,青年人求知欲强,兴趣点多,讲课中介绍新信息和新成果,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一位同学说:“我记得上第一节课时,老师拿着有关‘人类起源’报道的报纸,使我对人类起源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我觉得特别新奇。”

由于“中国古代史通论”课程注重教学内容的充实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教学获得了成功。一位同学这样评价该课程:“‘中国古代史通论’课程加强了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主线的认识,从宏观上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史有更线索性、逻辑性的认识,培养了学生思维逻辑性和对事物的宏观把握。”还有一位同学说:“学习‘中国古代史通论’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纵贯古今,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世界史专业的同学很容易将中西方进行比较,学了通论课以后,很容易从整体上把握,对事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今后学习断代史、国别史有很大的好处。”

作为新开课程,“中国古代史通论”仍有不少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比如,应编写一本与该课相适应的教材,目前使用的教材分量偏重,对学生不太适应。

至于“中国古代前期史”,这是南开历史学院开设时间最长的课程之一。几十年来数代教师开设此课,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近年来该课程连续获得奖励,1998年获南开大学优秀示范课,2003年获南开大学优秀示范精品课,2004年获天津市精品课。虽然就课程而言,有一些积累和成绩,但在新形势下,必须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自2003年起课时量增加,如何安排增加的时间呢?我的做法是:增加史料阅读和课堂讨论。每次上课我都提前准备好与课程相对应的文献资料,或用课件演示,或当场领读,与学生一起分析、研讨。如讲到秦始皇焚书坑儒一节时,我基本用《史记·秦始皇本纪》为基本材料,边读边讨论,学生争相发言,课堂气氛十分热烈。讲战国百家争鸣,我就印发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让学生写文章,挑选其中一部分,请学生发言。由于学生接触了原始材料,打破了对文献的神秘感,提高了古文的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位2003级同学在谈到学习“中国古代前期史”课程感受时说:“‘中国古代前期史’课程,作为刚进入历史系大一新生的一门必修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专业课学习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帮助。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学会了站在宏观的历史角度来评价历史现象,从中学历史学习中单纯地记忆一个个琐碎的事件,转向能够通过某一时代整体性特点的把握,达到对历史长河中的人物、事件及其前因后果有深刻的认识……老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展示的丰富图片资料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孙老师为我们列出的与课程相关的书目,通过有选择的阅读,我在课本以外的世界更加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前期史’这门课程,我对历史专业的兴趣更浓了,这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还有的同学说:“老师对课本内容讲解十分有条理,使大家能够准确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而且除了教材中的内容外,孙老师还加入了大量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极大地丰富了这门课的内容。例如不同的学者针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这种方法不仅丰富了大家的知识还启发大家进行独立的深入思考,而不是盲目迷信书本上的结论。另外,孙老师还经常给我们带来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拓展了大家的思路,开阔了我们的眼界。”

看到学生对课程的肯定和赞扬,作为教师除了感到欣慰外,更感到巨大的压力和新的挑战。“山外青山楼外楼”,一门课程可能在目前取得较好的成绩,但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比,与其他优秀课程相比,差距依然很明显。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寻找差距,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我认为,无论“中国古代史通论”还是“中国古代前期史”,都要体现历史对于现实的启迪作用。大学生正值人生观、价值观确立时期,大学教育应该通过传授知识培养合格的人才,一门成功的课程(尤其是人文学科)应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便是“教书育人”。在讲授“中国古代史”课程中,我注重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在教学中大力弘扬唯物史观,坚持正确理论导向。如关于人类起源问题,近年有些所谓“新论”,说“人是外星人的试验品”,还说“人类一半来源于猿,一半来源于神”。对这些颇有影响的言论,我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和考古资料进行分辨,使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

2.在教学中,运用翔实史实、资料展示祖国优秀文化,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如春秋战国诸子思想的影响、汉唐文化对周边地区的辐射、闻名世界的文化创造、科技发明等。当然,学习中国古代史,也要对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种种弊端予以认识和清算,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政治和文化中的负面影响至今还未完全清除,学习历史就要以史为镜,分清历史遗产中的精华与糟粕,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中国的国情,更好地建设祖国。

总之,现代化建设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我们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坚持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品德高尚、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和创新意识的合格人才。

同类推荐
  • 欠发达地区县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关键问题研究

    欠发达地区县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关键问题研究

    指出欠发达地区农户参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意愿受社会保障政策、新建或改建住房意愿、职业、家庭收入、家庭住房建造年份、一户多宅、家庭住房结构、土地承包经营面积、拆旧补偿、家庭规模、家庭住房面积以及土地耕作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在统计学意义上达到了显著的水平。其中社会保障政策、新建或改建住房意愿、职业、家庭收入、家庭住厉建造年份、一户多宅、家庭住房结构以及土地承包经营面积等因素是促使农户参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主要推动因素,而拆旧补偿、家庭规模、家庭住房面积以及土地耕作方式等因素则是促使农户不参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主要障碍因素。
  • 安全伴你成长——安全教育简明读本

    安全伴你成长——安全教育简明读本

    亲爱的同学们,学校是传播和延续人类文明的神圣殿堂,是大家求学、求职,以及全面发展的广阔天地,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最活跃的推动力的源泉。学生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力最为旺盛、思维和社会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校园里随处可见莘莘学子洋溢着青春活力的身影;同时,学生时代也是学生生理与心理、个人与他人、理智与情感、专业学习与素质拓展等各种矛盾最集中的阶段,所以,充满能量的释放、交际的矛盾运动和跌宕情感的起伏也不时冲击着校园生活静静的堤岸。
  • 三字经心解

    三字经心解

    贯通古今,拌落七百年的历史尘埃,融汇历史,汲取五千年的人文精粹。
  • 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艺术

    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艺术

    班主任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岗位,但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是未可限量的。正如2006年8月教育部下达的《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中所指出的:“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 谁来为教育买单

    谁来为教育买单

    在古代中国,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相信,这是改变自身和家族命运的不二法门。殿试试卷一页。在经历了1000多年的考试之后,中国人真的养成了“考试情结”?改革开放之后恢复高考,现在的教育制度深受科举的影响,从而扼杀了教育的内在精神,教育的目的本来是培养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个体,但现在教育的精神都被异化,人人都变成考试人。我们似乎看到这样的身影,清朝状元翁同龢秉烛夜读,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在嘶声呐喊……
热门推荐
  • 冷酷摄政王独宠夫

    冷酷摄政王独宠夫

    她没有名字,只有一个代号,魅。冷心冷情,却唯独爱她的同胞妹妹,只希望她和妹妹能好好的生活。一次任务却打破了她的希望。再睁眼她成为北辰国摄政王独女,可刚感受到了温暖上天却把它从她的生命里夺走,她又回到了冷心冷情的状态。一次意外让她遇见了他,从此天地不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后宫之扈江离与辟芷兮

    后宫之扈江离与辟芷兮

    老天好像个她开了个玩笑。为什么别人穿越就能荣华富贵、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而她除了粗使丫头就是粗实丫头。对个皇子动了心,他却伤她虐她。好,她忍。终于被虐的要逃时,他却断了她的筋。这下,看你怎么逃。
  • 旅行万界吧

    旅行万界吧

    萌新上路,请轻点骂………………………………
  • 愿语四季笙歌

    愿语四季笙歌

    如果不是你,又怎会有现在的我,感谢有你,感谢无论风雨,你都在我的身边……敬请期待我的第一部小说《愿语四季笙歌》
  • 掷剑天涯

    掷剑天涯

    明明是大家族的第一少爷并出生时天地异相呈现特殊的祥瑞但天赋却不比普通的弟子却在懵懂少年时被所在界域第一势力预言选中家族被灭爱人被抓在背负着复仇和重震宗门的责任努力修炼却发现这潭水远比他想的深。
  • 箱子里的心脏

    箱子里的心脏

    因为爱,她把自己的心脏活生生的捐给了自己的恋人,因为有爱,一颗鲜活的心脏在几个人之间流转,然而又是因为爱,她又将自己活生生的心脏捐献给爱人完成他活体心脏博物馆建设。
  • 风苓缘

    风苓缘

    缘生湖畔,水作情物柳为誓,怎奈离别双垂泪。十载寒窗远志,忠心昭昭,不敌他佞言圣意。梦想富贵刻,到头来、无异却添愁思;日盼千金媳,至最终、空历一场好戏。大千多云烟,勿强求,命里无时终须弃。了如何?一片空空归故里。群号:542140926
  • 张问陶及其论诗诗研究

    张问陶及其论诗诗研究

    张问陶以诗得名,书画亦俱胜,画近徐渭,书近米芾。蜀中从清代后期起就有“家无船山画,不算书香门”、“家无船山字,枉为读书人”之说。可见,船山诗书画三绝,风行宇内,“四海骚人,靡不倾仰”。
  • 我的世纪老公

    我的世纪老公

    如果上天没有开玩笑,如果叶城不曾喝过那杯水,于初见相信他们一定会顺理成章的走进婚姻的殿堂,人民教师嫁给了人民警察,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儿。有时候上天偏偏是善妒的,叶城因为一次缉毒任务,误食了一杯参了药的水,与暗恋自己的金雪有了一次错误的交集。错已铸成,叶城原本想私底下解决这件事后,竟意外的发现那一夜却使金雪有了身孕,在事情变得越发棘手之后,于初见竟然发现自己也怀有了身孕。叶城的几度挽回,于初见想再给彼此一次机会,原本以为可以慢慢修复两个人的裂痕的时候,叶城却消失了。于初见以为叶城已主动放弃了自己,过度伤心导致于初见流产,却在于初见以为人生很灰暗的那段时间中,她所任教的单亲学生的家长钟理却对她百般照顾,给她帮助,于初见辞职考上A大研究生,重新开始了新的人生。但是上天并没有放弃作弄他们,在于初见慢慢的放下叶城,开始慢慢接受另一个男人钟理的时候时候,又重逢了曾经消失一年的叶城,他带着一身秘密和伤痛重新回来了........一个是曾经相恋多年的初恋,一个是在自己落魄的时候陪伴自己的男人,向前或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