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18200000036

第36章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本科生“社会大众历史知识调查研究”课题组

本课题受到南开大学“百项工程学生创新基金”的资助,特此说明。

历史学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史学的社会功用和价值,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应该是毋庸置疑的,“读史可以明智”的箴言便是最好的总结。然而,学科本身所具备的功用价值并不等于人们对史学功能的实际了解,更不代表人们在生活实践中能自觉做到以史为鉴。特别是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把精力过分地执著于金钱与利益,言谈更多地偏好于经济和管理,我们似乎很难再寻觅到史学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身影。毕竟比起经济学、管理学等时下的显学,历史学并不那么“实用”。

史学社会“地盘”的萎缩无可厚非地激起了各路学者“复兴史学,让史学回归大众”的共识。近年来,关于历史教育改革和史学社会化的讨论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热点历史教育改革的呼声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显现,9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改革而兴起,世纪之交《中学历史教学新课标》的出台把历史教育改革的探讨推向了一个高潮,《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为此还于2000年推出两个专期(6、7期)来讨论改革问题,不过此一阶段大家关注的主要是中学历史教育,对大众历史教育问题的剖析为数不多。后者的热度上升则主要是这两年来的事情,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改革讨论的重心近来也转到了《历史教学》。总的来说,2004年以来网络和各大刊物有关历史教育改革的内容不断增多,讨论的范围亦不断增广。讨论的总结性成果可参看《新生代历史学者访谈录》(第一辑),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学术界对历史教学方法、功用与定位的建议和方案也可谓层出不穷。从学科本身所处的困境、内在发展的要求和外在环境的变迁来探讨历史教育改革的方向,无疑对学科的建设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但是,纵观时下的讨论,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诸种遗憾。比如,只注重某一群体,特别是学生的讨论众多,而忽视了芸芸众生的需求;过分专注于理论层面的阐述,却脱离了实际调查的支撑在笔者收集的137篇有关历史教育改革的文章中,作者不是从理论的层面进行探讨,就是从中学生这个特定的群体展开论述。从调查实证的角度对大众历史教育的问题作细致地分析,就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似乎并不多见。而这样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免“管中窥豹,只见一斑”、“海市蜃楼”、“空中楼阁”之嫌。

因此,笔者认为要对历史教育改革提出有效的参考性建议,还必须辅于广泛的社会调查,以日常民众为中心,了解他们眼中历史学的面貌,他们对史学认识的程度以及对学科功能的想法。只有抽象于广泛调查之上的实证性分析,才会包含着更多的民众声音和信息,提出的建议才可能更切中实际。正是基于如此之心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社会大众历史知识调查”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试图通过对问卷的分析,粗略地勾勒出社会各阶层认识中的史学面貌,进而总结历史学社会运用的现状与不足,以期求得有益于历史教育改革的可行性建议,争取为推动史学的社会化尽一份绵薄之力。

一课题调查情况简介

本课题的调查采取了问卷的形式,主要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02、03、04级各专业本科生利用寒假回家之机对周围人群进行偶遇调查,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案访谈(访谈笔录附于问卷后)。整个调查过程中,我们共发放问卷973份,回收770份,其中有效问卷530份,占回收总数的68.83%。对于调查结果,课题组则利用Spss/pc+1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了数据处理。

问卷的调查内容由三大部分构成,即:(1)基本情况;(2)兴趣、知识构成;(3)学科功用认识。在各个大类内部又包含若干小题,其中选择题占问题总数的80%。统计数据显示:被访人群中,男性占总数的49.4%,女性为49.8%,两性比例几乎一致(其余0.8%为缺省值);调查人群的地域分布非常广泛,范围涉及到全国27个省份,除了天津数量略多(占总数的23.8%),其他各省的样本数量较为均衡;被访者文化程度囊括了文盲到研究生高学历各个层次,从事职业涉及到了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年龄上,我们的调查年龄分布量不够、代表性不强,间或掺有作假等问题,特别是学生的比重过高(以职业为划分对象学生的比例高达65.1%)、调查对象城乡分布的失衡给我们所得结论的客观性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但无论如何,经过删选整理的问卷文本还是有着一定的可信度和代表性的,基于此项调查的分析,也应能反映一些历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尽管学生和城市居民过大的比例导致我们的调查中城乡和各阶层之间的差距难以甄别,与其在论述中刻意拘泥于两者的差别得出和调查不尽相符的结论,还不如从既定的事实出发,暂且撇开城乡和阶层的差别于两者的共性入手,或许这样的处理能更好的利用现有的资料。因而本着实用的态度,我们的立论将主要从各阶层之间的共性而展开。

该部分中,我们主要调查了被访者对历史学的兴趣度、兴趣的具体表现方面和一些史学的基本常识。样本分析表明:社会各个阶层对历史知识感兴趣的居多,从表一的兴趣状况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有41%的人对历史表现出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对历史知识不感兴趣的人群只占了调查总数的7.5%,与很感兴趣和兴趣一般人群的比例总和相差悬殊;其中51%的“中间”人群又恰恰表明史学融入日常百姓家的社会化推广有着极大的活动空间。由此可见,在人们平常生活中,对历史知识的需求还是广泛存在的,只要我们历史教育和普及的方法得当,史学将会与人们生活结合得更紧密,其社会功用也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史学兴趣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受到历史知识来源的制约,对知识来源进行归纳分析,将会使我们对民众史学兴趣形成的机制问题理解得更加透彻。

各项统计数据清晰地显示了社会民众历史知识的基本来源渠道:教科书和老师的传授是大家历史知识最主要的来源,学校在历史知识的传播中起着最基本的普及作用。同时,当今影视传媒对史学知识的传播也功不可没,历史剧、宣传片带来的历史知识在样本中都占到了65%以上;大众历史读物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日益普及,成为仅次于课堂和影视之外民众第三大历史知识来源;博物馆和纪念馆的作用虽然达到了40%,但考虑到样本调查人群学生占多数的情况,它的实际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是被高估的,因而比例的可信度并不高;小说和地方流传故事,尽管存在着先天的历史失真问题,不过它们对历史知识传播分别高达47.7%和37.9%的贡献率,绝对不能小视。由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历史知识的传播,学校、影视、普通读物是主流,此三种渠道传播历史知识的有效与否攸关我国历史教育的成败,抓好了它们就等于把握了我国史学教育的关键。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发挥博物馆、纪念馆和历史书写规范化的小说的作用,让社会大众获取历史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渠道宽泛了,才会容易培养出更多的历史兴趣点。

既然课堂、影视、普通读物是社会民众历史知识的主要来源,那么这些媒介又传播了哪些方面的具体历史知识呢?为此,我们设计了5道简答题,让被访者分别列举若干他眼中印象最深的外国历史人物、外国历史事件、中国古代史上影响最大的历史人物、20世纪中国的最重要人物和20世纪发生在中国的两件最重要的事件。截取出现频率最高的答案,我们制表如下。

我们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社会大众似乎对拿破仑、列宁、秦始皇、毛泽东、二战、十月革命、新中国成立等带有浓厚政治军事色彩的历史现象显得情有独钟。笔者认为,此种状况的产生和当今社会政治、军事仍是历史知识传授主体内容的现实是不无关系的。在“供给”范围的硬性约束下,人们往往只能对历史英雄人物、时代标志性事件进行既定选择并产生兴趣(这正好佐证了前述关于人们对历史知识具体偏好的分析),因而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很容易把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等同于重要历史政治、军事人物或重大政治军事事件。当然,在此我们无意否定人物和军事战争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作用,政治家和战争也确实比其他历史内容更加“耀眼”,更容易吸引人们的眼球,但上述信息中表露出人们史学视野的相对狭窄应当是确定无疑的。

如前所述,社会通过学校、媒体等渠道为大众提供了获取历史知识的多种素材,以上的分析,我们较多地关注其供给内容限定的一面,然而人却是有着很强的主观能动性的,能在既定的范围内自主地选择个人所需的历史知识。了解民众对史学知识的自我需求,自然也就有益于我们对社会大众历史知识构成的现状及趋势作一番更深入的剖解。

接下来,我们以问卷中“是否愿意购买历史书籍”的条目为例,从民众自身的角度,来进一步阐述其历史知识的构成问题。调查表明:是否愿意自己购买历史书籍的人群各占50%。考虑到图书馆等公用设施的因素,这样的比例可以说是相当可观的。在266位愿意自己花钱买书的人中,每年购入历史书籍的花费和种类,又表现为如下状况。

买书人群中,将近一半人每年的花费在50元以下,即相当于一到两本/一年的购入量,是符合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而有26.6%的人每年的史书花费在50元以上,笔者认为数据的可信度是值得怀疑的,极可能是由样本的代表性不强带来的统计偏差所致。如果我们把年史书花费50元以上的人群缩小为学生群体,那么数据的可信度就会大大提高,说明大中小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自主需求是相当旺盛的。购书的类型来看,虽然以人物传记和政治军事为主的选书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但我们也不难发现,文化生活类书籍45.5%的比例,已略高于政治军事的45.1%,史书的流通格局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而且我们据此可以预言:伴随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和自身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书籍消费开支的比重不断加大,生活文化类史书的市场需求还会更加宽广。史学要想更加普及化,必须要重视和把握民众“有效需求”的呼声。

至于购买书籍的缘由,我们的调查则表明:随意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和书的内容与现实问题有关,成为大多数人购买历史类读物的主要理由,两者分别占到读者买书原因的71.5%和41.8%,这说明兴趣和实用性仍是大家购买历史书籍的首要考虑因素。同时,调查还显示,有38.4%的被访者把“仰慕史学大家之名”列为他们购买历史书籍的重要原因,这又表明不少人已逐步认识到史书质量的重要性,越来越讲究兴趣、实用和读物品质的结合。民众史学意识的提升,不能不说是对当今历史工作者的史学普及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对于当代史学大家的理解,人们的概念还大多停留在改革开放以前,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史学界的新成果了解甚少。在您所知道的当代史学大家的列举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为:郭沫若(48次)、范文澜(18次)、翦伯赞(16次)、吴晗(16次)、梁启超(15次)、黄仁宇(13次)、钱穆(10次)。其中除了黄仁宇及其作品《万历十五年》从80年代初期来到大陆,以文笔优美生动吸引了大量读者因而被熟知外,其他人物不是新中国时期的革命史家,就是建国前早已成名的史学大师,而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史学界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以说与社会大众是严重脱节的。《万历十五年》的成功不仅说明了大众需要什么样的历史学,而且也给我们现在的史学社会化普及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三学科功用认识的调查分析

历史知识有什么用处?生活中史学的价值如何体现?人们应以何种态度来对待历史学科?社会大众对此一系列问题的回答,直接关系到历史学科的存亡和发展。展现民众眼中史学功用的“原貌”,发现其认识中存在的偏差,进而适当地加以引导,不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更与历史学科繁荣发展的长远大计紧密相连。因而,本部分我们将以学科价值为主线,就大众关心的史学功用、学科就业、历史教育等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展开论述。

历史学的日常功用到底何在,样本的调查显示了如下的结果。

相信历史剧作、相信自己和持无所谓的观点几乎成三足鼎立之势,选“谁错了都不必认真”的人数略多,但优势很不突出,样本的数据难以有力地支持我们上一段最后关于“持无所谓者居多”的推论。造成此种局面的原因,可能还是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学生群体权数较大的状况,影响了调查结论的客观性。如果增加一般居民的被访者数量,使调查群体的分布比重更加合理,抱“不必认真”态度人群的比例将会显著上升,这一点在我们以后的几次调查中得到了印证。若定要在历史剧作所反映历史现象的真伪上做出判断,有69.1%的被调查者认为,宁可相信史学工作者或历史专业的学生,而不愿相信剧作中的情节。从这一点而言,专业学者对历史现象解释的权威性,在社会大众中的认同度很高,人们也比较愿意尊重真实的历史。与此同时,大多数人对所接触过的历史学者和接受过史学系统训练的其他人士,有着“知识渊博,有思想,看问题深刻透彻”的印象。八成以上的被访者甚至还认为,当今社会综合素质好的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据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大众对史学的重要性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他们欢迎生动活泼、趣味性强且带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历史剧作和读物。

然而尊重历史的真相,认识到历史知识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愿意以史学研究为职业,实际上人们对大学历史专业学生的就业和前途并不看好。我们的调查中,只有25.5%人表示愿意在大学期间就读历史学专业。如果再考虑到城乡差距、调查对象的分布不均等问题,选择历史学专业的比例还会进一步下降,最保守的估计也应低于20%。在谈到不愿意读历史学专业的原因时,人们的理由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除了就业前景影响人们对待历史专业的态度外,历史教育的现状也要负很大的责任。其实,民众并不仅仅对大学历史教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状况较为不满,他们对整个历史教育的评价基本上也是否定性的。有11.5%的人认为当今历史教育很不成功,55.5%的人认为历史教育不太成功,而认为历史教育很成功的人只占调查的1.7%,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当今历史教育的偏差究竟何在?我们的调查记录发现,教材问题成为社会大众对历史教学病诟的主要表现形式,44%的被访者认为时下各类学校所用的历史教材并不理想,还有占比重8%的人群甚至认为历史教材很糟糕。因而社会对历史教材的改革,特别是通俗历史读物的需求非常强烈,67.6%的人明确表示,历史学专业工作者应该花大力气编写易懂的历史书籍,以供一般读者阅读。尽管历史教育的现状不甚满意,但可喜的是,问题的存在并没有影响民众对今后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大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历史知识教育的态度,88.7%的被调查者为此投了赞成票,这在一定程度上又说明,公众对历史教学改革的前景是表示乐观的。

综上所述,社会大众对历史学的社会功用有着较为清楚的认识,带有实用色彩的历史借鉴功能成为民众心中史学价值的首要体现,而历史知识的娱乐作用又构成了大家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历史剧和历史小说的盛行即为最好证明。正因为注重娱乐消遣,所以公众对历史剧作反映历史现象的真实性并不非常关心。然而在消遣的同时,公众并没有排斥史学工作者对历史解释的权威性,当历史剧作与史家的解释产生矛盾时,人们更愿意相信后者。对史学工作者,公众也抱着敬仰的态度,认为他们思考问题深刻。在面对就业的压力下,人们不太愿意在大学期间就读历史专业,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与大众对历史学科重要性的认识相冲突。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学科的特性所致,很大程度上与当今历史教育本身出现的问题有关。众多问题之中,对教科书的不满成为公众指责历史教学的集中体现,一般民众对通俗易懂、趣闻性强又带有一定学术水准的历史读物和剧作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高涨。尽管历史教学问题不少,人们对历史教育的前景却是充满期待的,也高度一致地认为应该进一步加强社会各阶层的历史知识教育。这些情况无疑给时下正在进行的历史教育改革带来了无限动力、信心以及机遇和挑战。

四历史教育问题及对策

历史教育问题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课题,由于篇幅和能力所限,笔者不会也不可能对历史教育中存在的全部问题作面面俱到的讨论,只能就本调查中较为集中反映的问题作一番疏理,进而冒昧地提出一些思考后的对策。

“史之为用,为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先哲对史学作用之广早已有着深刻的体悟刘知几:《史通·史官建置》。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待历史学科的态度并没有因循着古人指明的方向前进。在功利主义思潮的冲击下,民众对与现实有关的历史知识表现出了更大的热情,对史学渐进式的修身养性功能似乎并不十分在意。因而,历史教育对纠正社会史学认识的偏差负有责无旁贷的重任。平心而论,在这一问题上,我们现在的历史教学并不能使社会满意,也就无法较好地引导人们对史学认识的走向。所以,直面历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思考解决的对策,应当成为当今史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就史学普及化的角度而言,我们的调查中至少反映了历史教育中存在的如下问题史学的社会普及化概念,笔者认为主要由两个层面构成:基础教育中的历史教学和社会上各种史学读物、影视小说、博物馆、纪念馆等媒介的历史知识传播。基础教育中的历史教育主要是中学阶段的历史教育问题,社会各界已探讨得比较深入,笔者不再涉及。下面的阐述将主要围绕后者展开,不过由于论述连贯性的需要行文中将还会出现一些有关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1.历史教学知识结构的单一化,历史被简单化为政治史。历史知识本应是丰富多彩的,它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的调查却不无遗憾地发现,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历史人物就等同于政治人物,历史事件就是军事战争,两者如此高度的正相关,是很不正常的。而政治史往往和意识形态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对政治人物和军事战争的评价受后者的很大制约,这就容易产生历史认识标准化的现象。当历史现象用其他的视角和方法来进行解释,对已有标准造成冲击时,大众通常会表现出茫然无措。2003年网络关于电视剧《走向共和》是非的热评,大众莫衷一是的“失态”,历史政治化的后果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详情可参考钱乘旦《谈谈大众历史教育的偏失》,《历史研究》2003年第8期。让史学回归内容丰富的原貌,给公众多维的思考空间,应为当今史学工作者编写历史读物的当务之急。

2.历史读本的写作和供给偏离了社会大众的实际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和自身关注的不断提高,对历史读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内容上,社会生活类历史读物成为“新宠”;写作上,趣味性且含有一定学术水准的史书日益畅销。《万历十五年》的成功,形象地说明了民众需要什么样的史学,何种历史读物才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反观国内的学术界,生动活泼、趣味性强、适当吸收学科前沿成果的通俗读物并不多见;供书结构上虽已打破政治军事史一统天下的格局,但以社会史为代表的其他史学仍没有跟上社会需求的步伐,此方面亟待改进然而不多见并不意味着没有,从外国翻译的学术畅销书暂且不说,仅国内这几年的学术读物中还是有一些畅销书的,就笔者管见所及,如沈志华的《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林耀华的《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庄孔韶的《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陈晓燕、包伟民合著的《江南市镇:传统历史文化聚焦》等,随着史学本身的发展,笔者坚信这类可读性强的学术著作还会不断增多。

3.学术前沿的社会化普及有待改进。我们的调查发现,人们对当代史学名家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文革”以前的时代。这从另一方面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取得的新的研究成果并没有传播到社会民众中去,历史学科的发展是画地为牢与,现实脱节的。从根本上来讲,此种做法无异于学科本身的“慢性自杀”,也极易形成“新成果没有传播——人们对现有知识的厌恶、史学兴趣下降——史学被社会孤立——新成果的普及难度和成本进一步加大——史学与社会更加脱离”的恶性循环。因而建立史学研究前沿向社会传播的输导机制,编写相应的历史读物,于长远上来讲是双赢的,不仅拓宽了民众历史知识选择的范围,增加了兴趣的培养点,而且也符合学科发展的宗旨和长远利益。

4.历史教育中存在着本地历史严重缺位的现象。爱国必先爱家,民众对历史知识兴趣的培养离不开生长环境的影响。只懂得宏观的国家史、忽视地方历史介绍的史学教育,事实上并不能很好地起到激发大众爱国主义热情的功能。相比只可“远观”的民族国家史,地方历史对于受教育者而言,更具有现场性和可接触性,身临其境也就更易于形成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我们的调查证明:将近七成的人士认为居住当地的历史和文物古迹能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影响。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历史相当丰富,如能加以有效利用,将会是一笔异常宝贵的历史教育资源。给本土历史在历史教育中的应有地位,因地制宜地分而授之,收获将会是百益的。

5.大众历史概念认识模糊,史学教育概念阐述也待加强。课题组在问卷整理的过程中,多处发现,相当一部分民众在受过历史教育的前提下,仍对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混淆不清。如把当代人物当作历史人物来处理、文学作品当作历史著作来看待,等等,这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今史学教育基本功不扎实的现状,我们的历史教育过分注重现象的原因、结果和影响的分析,而恰恰遗忘了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正是建立在对基本概念正确把握基础之上的事实。对概念理解的偏差,无疑会影响到人们对历史现象真实性的客观把握,概念的差之毫厘可能带来结论的谬以千里。因此,加强历史教育中基本功的训练实属必要。

问题如此之多,解决的方案就应该多管齐下。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历史教育的改革和史学的社会普及化工作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改革、普及的路径将是渐进的,一蹴而就的跨越式革命并不符合现实。因而这也就注定了我们提出的改革建议,需要做到前瞻性和可行性的密切结合。还是围绕史学的普及化问题,就增强史学与民众联系的层面,笔者在参考学术界讨论成果的基础上,并融入自身的长期思考,针对历史教育出现的诸种偏失,提出以下的改进建议。

1.创办由历史学工作者主编、撰写并定期发行的历史类通俗刊物,以期刊为媒介,将学术界公认的新的研究成果及时传播到社会民众之中。刊物的文章应当注重趣味性、实用性、启发性和一定前沿性的结合。与刊物相配套,建立专门的信箱、网站等信息交流机制,不断听取并迅速处理民众对刊物的意见,将具有代表性的建议和需求刊出在专门的信息讨论区域,以便史学工作者按照公众的需要撰写相关的文章,使新的学术成果尽快被社会所吸收,进而密切史家与社会的交流。

2.加大对海外学术成果引进、翻译以及向公众传播的力度。对同一历史问题的看法不应只有一家之言,而应该百家争鸣,积极引进海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向公众提供思考问题的多种视角,无论对大家了解历史还是认识现实都是十分有益的。况且国际学术界不少学者非常注重文本的可读性和趣味性,除了上面列举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以外,还有史景迁、孔飞力、魏斐德等一大批学术畅销书的写作高手。学术界对他们著述的翻译、传播,对国内史学普及化的促进作用将是显而易见的,这不仅会给大众带来思维的享受,也会刺激大陆历史学者写作方法的改进。

3.在史学工作者中适当引入关注现实历史教育现状的工作考评指标,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来调节供给和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前述分析表明:历史读本的写作和供给偏离了社会大众的实际需求。其实,“民众对社会生活类书籍的有效需求不能被满足”问题的产生,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与当今史学工作者缺乏写作的激励有关。导入激励机制,无疑会促使历史学者去发现社会问题,创作日常生活需要的历史读本,从供给上消除通俗读物的供需矛盾。不过,履行激励机制的同时,也得配以相应的读物出版监督机制,以避免作品的庸俗化。

4.给予本地历史在历史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如前所述,本地历史在人文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教育中,地方史在历史教学中的缺位现象是极不合理的。因而,在我们初中、高中的历史教育中,应当因地制宜地加入当地史的内容,并把对本地历史的掌握,列为对学生历史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标准之一。在当今高考改革,省一级自主权加大的趋势下,各省历史考试命题组也可适当加入本地历史的考题,借此增加考生对本地历史的熟知程度,于微观具象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和爱国主义热情。

5.加强中小学历史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在现行教育制度之下,中小学历史教师的职能偏重于填鸭式的灌输,而大学历史教师又把精力多投向于科研,两者职能的错位导致当今高中和大学虽只有一步之遥,但完全分属于两套不同的教学体系。体现在教学内容上,双方存在着重复建设的一面,也包含着难以衔接的一面。建立互相沟通交流的渠道,对促进双方的教学意义重大。大学可以举办培训班的模式,让中小学教师在进修中受到学术前沿的熏陶;而中小学可以为历史专业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借此了解基础教育的状况。两者交流的机会与信息多了,自然而然就会推动双方对教学内容的调整,使教学资源优化配置。

6.由文艺界和史学界共同制定标准规范影视历史剧本的写作。历史剧作已经成为时下民众历史知识的重要来源,其对史学知识的社会传播有着无可替代的功劳。然而,现实生活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历史剧作对历史歪曲的现象并不占少数,史学界对此颇有“怨言”,要求规范剧本、小说写作的呼声不绝于耳。考虑到电视剧本是以历史为素材的文学作品,笔者认为,规范的制定应充分尊重此种特性的需要,由文史双方共同商定为宜时下,历史学者对历史剧作的评判较为猛烈,尽管评判的形式不一,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都对历史剧和历史小说对历史的伪造大为不满。对小说影视作品是否尊重历史的评论本无可厚非,但不少学者在批判中所表现出的要以历史学科的标准来代替文艺作品自身标准的意识,笔者认为是要不得的,这种历史学英雄主义式的对影视剧作的讨伐是很危险的,殊不知文学追求的是“神”,不同于史学的“真”。因而笔者也不敢苟同由历史学来制定历史剧作写作的标准的观点,文艺为追求“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牺牲“真”,所以文艺著作只要在大的方面尊重历史真实就够了,我们对它们的批判不必纠缠于细节之上,因此由史学单方面制定写作规范也难免越俎代庖之嫌。当然,此种标准的制定和出台越快越好。

德国哲学家亚斯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要培养一代人的精神,必须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从历史中汲取养分。”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历史学提供的精神食粮,是先哲的感悟和告诫,其实不仅仅是个人,民族国家的腾飞也离不开史学的积淀。虽然以历史为代表的人文社会学科的修身养性的教化功能是潜移默化的,但精神中却蕴含着巨大的转化为物质财富的能量。实践证明,近代社会以来任何重大科学发现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和学术环境的支持周光昭:《历史的启迪和重大科学发现产生的条件》,《科技导报》2001年第1期。因而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强国之所以强,就在于其注重对人文环境的塑造。历史学作为人文社会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素质的培养和国家富强的人文铺垫有着当仁不让的责任。联系到我们的国情,中国作为世界上史学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我们没有理由让史学高居于象牙塔的殿堂。比起世界其他国家,中国的历史学科在民众的教化和国家人文氛围的培育上应该发挥着更大的作用。然而审视我们的现实状况,史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国家发展中的功用,似乎与我们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和延绵不绝的史学传统极不相称。造成此种局面的原因多种多样,此时此刻,我们也深深地知道杞人忧天式的抱怨和苛求民众脱离“愚昧”是无济于事的,从历史学科的内部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探寻解决的对策才是直面问题的正道。正是怀着直面的勇气,本课题组尝试用实证的方法再现社会民众对历史学科的“心声”,表达了他们对历史知识的“诉求”,并基于此提出了几点改进的措施。尽管我们的调查中存在着不少弊病,但我们还是衷心地希望我们的建议能对时下历史教育的改革和史学的社会普及工作有些益处。

参考文献

(唐)刘知几撰,黄寿成校点:《史通》,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葛剑雄:《历史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历史教学》编辑部:《新生代历史学者访谈录》,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钱承旦:《谈谈大众历史教育的偏失》,《历史研究》2003年第8期。

周光召:《历史的启迪和重大科学发现产生的条件》,《科技导报》2001年第1期。

张文伟:《关于历史教育的思考》,《史学史研究》2000年第4期。

薛薇编著:《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卢淑华编著:《社会统计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附: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本科生系列社会调查之一

社会大众历史知识调查

亲爱的朋友:

您好!为了了解社会不同阶层人士的历史知识构成,及其对历史知识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以及对史学社会功用及学科发展的看法,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为更好的发挥史学的社会功用出谋划策,我们开展了这项调查。本调查不用填写姓名,答案也没有正确错误之分。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每题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打钩(如没有特别说明,每题都只选一个答案)。遇到有线的问题,就请直接在中填写。

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社会大众历史知识调查研究课题组”

2005年1月

联系电话:(022)23499420负责人:孟黎华

问卷编号:

城市编号:

一、受访者基本情况

姓名__________性别________年龄________职业___________文化程度_________

家庭住址______省__________市(县)__________区(镇)__________村(街道)

联络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兴趣及知识构成

1.您对历史知识感兴趣吗?__________

A。很感兴趣B。一般C。不感兴趣

2.您对以下哪些方面的历史知识感兴趣?(可多选)__________

A。历史人物B。军事战争C。社会生活D。文物掌故

E。政治谋略F。宗教神话G。科学技术H。其他_____

3.比较起来,在以下方面中您最感兴趣的是__________

A。中国古代史B。中国近现代史C。世界历史D。本地历史

4.您的历史知识主要来自(可多选)__________

A。课本和历史老师B。一般历史读物C。评书D。历史电视剧电影

E。广播电视中的历史宣传片F。博物馆纪念馆G。历史小说或武侠小说

H。网络和电脑电子游戏I。聊天J。地方流传故事K。其他________

5.给您印象最深的外国历史人物是(请列举几位)

6.您印象最深的世界历史事件或故事是(请列举若干)

7.您认为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古代历史人物有哪些(请列举若干)

8.您认为20世纪最重要的中国人物是哪几位(请列举若干)

9.您是否知道几位中国当代的著名历史学家和他们的著作?如果知道的话,请列举若干

10.您是否经常阅读历史书籍?如果是,您认为哪几种比较好?

11.您是否愿意自己花钱买书?__________(如选B,请直接跳到15题)

A。是B。否

12.您每年用于购买历史书籍的大约花费__________

A。50元以下B。50—100元C。100元以上

13.您已购买的历史书籍属于哪类(可多选,如不能说明类别,请提供书名)____

A。人物传记B。政治军事C。经济商业D。文化生活E。科技宗教F。其他________

14.您购买书的原因是(可多选)__________

A。随意发现感兴趣的书B。朋友或书友会推荐C。媒体介绍

D。仰慕史学大家之名E。因为书的内容与现实有关F。其他________

三、学科功用认识

15.您认为历史知识有什么用处?(可多选)__________

A。可供休闲娱乐B。有助于认识人生和社会,对现实有借鉴意义C。可以增强爱国主义热情D。能够增加智慧E。能够满足好奇心

16.您最喜欢的历史剧是__________喜欢的原因是

17.您怎样看待历史剧和历史小说?您认为他们__________

A。基本上是胡编乱造出来的B。有一定历史根据,但有很多不符合史实

C。基本上是真实的,但经过了艺术加工D。不清楚

18.如果您观看历史剧或阅读历史小说,发现其中有的地方同您所掌握的知识明显不同,您的态度是__________

A。相信历史剧或历史小说,怀疑自己错了,并想办法搞清楚

B。认为肯定是编剧和小说的作者错了,并且应该提出批评

C。谁错了都不必认真,反正只是娱乐消遣

19.如果您与某位历史专业大学生或历史教师谈论历史人物或故事,他们所说的跟您在历史剧或小说里了解的不一样,您宁愿相信__________

A。历史专业大学生或教师B。历史剧或者小说C。说不清

20.您是否接触过历史教师或与历史有关其他专业人士?如果接触过,对他(她)本人及其所从事的职业的态度是__________

A。知识渊博B。有思想,看问题深刻透彻C。没什么了不起,只是多知道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而已D。他们从事的事业很高雅E。他们的职业也只是个饭碗而已,没什么值得羡慕和特别的地方

21.现代大学日益强调素质教育,您认为综合素质好的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_____

A。是B。不是C。说不清

22.社会各界都有些成功人士是历史科班出身(指大学期间在历史专业学习),或者非常喜爱历史,您认为他们的成功是否与历史知识有关?__________

A。关系很大B。关系不大C。不清楚

23.如果您的孩子(兄弟姐妹)准备上大学,是否愿意上历史专业,如果不,理由请选择:(可多选)____________________

A。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对解决现实问题没什么帮助

B。读历史专业学不到真本事,不像学习其他专业那样能获得“一技之长”

C。历史专业的大学生不容易找到工作

D。现在大学的历史教育,不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不出有用之才

E。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

24.如果您的孩子或兄弟姐妹正在大学历史专业学习,您希望他(她)将来的工作去向是(可多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政府部门B。工商企业C。文化宣传部门D。教育科研部门E。其他部门______

25.您所在的地方是否有著名历史古迹?如果有,请列举一二

A。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没有

26.您认为一个地方的历史古迹对当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是否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A。是B。否C。说不清

27.您对目前我国的历史教育怎么评价?__________

A。很成功B。比较成功C。不太成功D。很不成功

28.您对现在各类学校所采用的历史课本(教材)有什么看法__________

A。很好B。比较好C。不太理想D。很糟糕

29.您是否认为市场上所见到的历史书籍不理想,历史学家应该花大力气编写通俗易懂的历史书籍供一般读者阅读?__________

A。应该B。不应该C。说不清

30.您是否赞成今后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生和社会大众的历史知识教育?__________

A。赞成B。反对C。无所谓

四、采访笔录(由采访人随机进行)

我们的调查结束了,再次向您表示感谢!祝您健康快乐,家庭幸福!

(整理:孟黎华,项目指导教师:王利华、郭伟)

同类推荐
  • 难忘又一年

    难忘又一年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是共和国建国60周年。在党与共和国的历史上.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里程碑的“伟大转折”无疑是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开放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围绕这一事件,作者在深入研究后发现,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整顿是历史转折的前奏;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为历史转折创造了前提;此后的两年为历史转折作了准备。
  •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是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兵库震灾纪念21世纪研究机构共同设立的翻译编辑委员会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灾害特点与行之有效的防灾对策,从日语版的《灾害对策全书》全四卷中精选了39篇文章翻译,集成一册。《灾害对策全书》包含了应对灾害所需的法律、政策、方针,各种应对手段和工作流程,防灾教育和防灾文化等各个方面,为从事防灾减灾工作人员和研究者提供参考,是一本结合了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的灾害对策指南。本书是以真实的自然灾害为案例,对灾后经验教训的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和针对性,提高灾害对策的能力,为构建安全与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今生经视,相伴相知

    今生经视,相伴相知

    本书撷取的主要是该频道人物专访栏目《程程访问》的部分精彩篇章。程程是浙江观众十分熟悉和喜爱的一位资深主持,年轻时就是许多人追逐的偶像,现在是这档知名栏目的主访人。她访问的对象大多是某一时期与热点事件紧密相关的国内精英人物,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演艺、学术各行各界。程程的人物访问,既知性又个性。有人称她的访谈在温婉细腻中不乏深沉透彻,在蜻蜓点水处不失机敏话锋。而且在处理人物信息时重视挖掘事件人物的内心故事、切身感受,善于以事件人物的人格魅力、精神力量来温暖、烛照、激励更多人的心灵。这也使开播仅一年的《程程访问》,在观众中迅速赢得很大的影响和很好的口碑,成为一档很有市场号召力的名牌栏目。
  • 树人文库-机智一生的妙答故事

    树人文库-机智一生的妙答故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本套图片共分为:妙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义勇故事、智慧故事、历史故事、知识故事、妙答故事、成败故事、中药故事、破案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哲理故事、亲情故事、处世故事、战争故事、发现故事、伟人故事,在各方面论述了树人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论。
  • 教师公文包-教师保健

    教师公文包-教师保健

    本书从教师健康保健的实际需要出发,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教师应具备的自我保健的知识和方法,涉及教师自我保健的各个方面。
热门推荐
  • 九龙化神

    九龙化神

    两条不同的路上迎来了两人,在临近不远处相视了一眼;转眼又走入路的尽头,开始了各自征途。一条羊肠小道,不见人影;一条荆棘杂草,一人独行,其后有一道由鲜红脚印形成的路……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两人又是谁?这是哪里?为什么出现在这里?又去往何方?
  • 重生末世后我飘了

    重生末世后我飘了

    第一世,绿衫异域俊世子,春衫桂水骚舞姬。“我们打个赌吧?”“赌什么?”第二世,男子星月多娇弱,女子铠甲多血腥。“不管过了多久,不管去到哪里,你我总有一天,还会再相见的”“好”第三世,红服纨绔王爷,红衣女子俏潇洒。“难…难道你从来都没有对我动过一点点心吗?哪怕一点点也好?”“有”第四世,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你可知我的心?”“知”第五世,锦缎龙纹太子,?前朝罪臣之女。“我心悦你”“我爱你”……这一世,平平无奇两个打怪蛇精病。“你讨厌我么?”“不讨厌。”“不讨厌不就是喜欢!喜欢不就是爱!爱不就是…。”“等等,你刚才问我什么?”“你讨厌我么?”“讨厌。”【1&1甜宠and奇奇怪怪的小伙伴】【甜宠】【双洁】放心入坑哈~(末世文)(=^x^=)有骚上天了的朋友
  • 鎏金王座

    鎏金王座

    众人传说仪国的北公主杀人成魔,嗜血如命。都说北公主是不会成为一个好王的,因为女子是不会让人信服的。所有的兄长千方百计去争夺那个王位,背叛、阴谋、过去、鲜血、忠诚、守护、祭奠。最后当她坐上那个王位的时候,一滴眼泪从金黄的面具中掉落,寂静无声,凛冬来时,是孤寂的。还能够扭转吗?去见一见那个绝美身段,似羽仙的男歌姬,去见一见那个忠心耿耿,一世守护的侍卫,去见一见那个看似聪慧,不懂尘凡的兄长,去见一见那个温柔似水,灿烂如月的长姐,还想去那个约定的地方……见一见救了自己的……人坐在什么位置,就要懂得处理怎么样的感情。当你坐上王位的时候,才会懂得,得到和失去,只在冬樱坠落棋盘的瞬间。——————————————————————————如果有一次机会,女王,你是否还愿意踏上那座鎏金王座?
  • 混世尸仙

    混世尸仙

    看似飞来横祸,却造就半人半尸的传奇故事。貌似暗淡的前途,却结缘各种女神,练就一代男神。这就是落魄大学生赵子荣的逆袭之路。
  • 黑执事之再生

    黑执事之再生

    重生后的夏尔渐渐的恢复了记忆,但是同时他前世的记忆也恢复了,前世的他是生活在那里的,为什么会出现在人界,家族的灭亡,契约的签订又是怎么回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王俊凯:云里梦里遇见你

    王俊凯:云里梦里遇见你

    王俊凯处处和她作对,王俊凯的粉丝团只知道云朵是王俊凯的青梅竹马,每天横追烂打只为求王俊凯照片。某女受够了王俊凯,也受够了他的粉丝团,因此在广播室里说:“从此,我云朵就是王俊凯的黑粉。”却不知自己深陷其中
  • 穿越制造师

    穿越制造师

    林启坐在货车里,长长叹了口气:“呼~~撞完这单我就可以休息了!”
  • 少白帝

    少白帝

    华夏历史发展千万年,古老的大地下不知埋葬了仙佛鬼神,而在那些遥远又令人迷茫的时代,夸父逐日、神农尝百草,古仙宴摆不周山不仅仅是传说!神话占领世界,汇成了这片瑰丽且璀璨的洪荒文明。
  • 剑道独狂

    剑道独狂

    一场席卷九州大地的惊天阴谋,一只看不见的可怕黑手,一个身中奇毒的天才少年。在“鲲鼎之灵”的帮助下,少年穆辰为求长生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极限,最终瓦解阴谋,走上了巅峰!圣鼎夺造化,天剑弑乾坤!这是一个热血、神秘、浩瀚、凶险的仙侠世界!这里,强者破碎虚空,遗世独立;剑仙飞行绝迹,瞬息万里;上古神魔翻江倒海,虎啸龙惊……大千世界,诡谲雄奇,且看少年一鼎在手,剑道独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