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36400000030

第30章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隐者

从汉末天下大乱,到司马炎统一北方建立西晋(公元281年),到公元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最后,刘裕废晋恭帝司马德文,建立南朝宋(公元420年),这一百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极端腐败落后的时期。由于它的腐败和高压,这一时期的中国文人形成了崇尚玄谈的风气和对文学形式美的追求。文人或以纵酒回避现实矛盾,或以隐遁逃离现实矛盾。所以,魏晋时期的文人,或饮或隐。前文的阮籍、刘伶是以饮为隐者,这里要说的陶渊明,是为隐而饮者。陶渊明是以隐者的身份记载在《晋书》隐逸卷中的,可见在当时,陶渊明的隐者之名大于作家之名。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有人说他字渊明。他私下里封自己的谥号为靖节,别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西南)人。约生于公元365年,卒于公元427年。在世62年。陶渊明生卒年另有他说,此依《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Ⅱ卷》。

东晋是一个讲究门阀的时代。陶渊明的祖上出身寒微,所以,尽管他的曾祖陶侃是东晋的开国元勋,在历史上也享有盛名,但在以门第为主要标准的“九品中正制”的用人制度下,他也常被当时的豪门贵族骂为“溪狗”、“小人”。陶渊明的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陶渊明的父亲死得很早,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也是陶侃的外孙女。因为父亲早得死,陶渊明的生活比较贫困。不过他的父系母系都有较好的家传,生活虽然贫困,但教育仍然良好。他从母亲那里受到好的熏陶,从外祖父孟嘉那里受到好的影响,又从曾祖父陶侃那里汲取家族荣耀的力量。东晋时期,儒学逐渐废黜,老庄之学兴盛。但由于家庭的影响,陶渊明不但学习了老庄之学,也学习了儒家的六经,同时,他还读了一些所谓的“异书”,所以他有比较渊博的学识。

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黑暗的东晋末年,腐败的司马氏统治集团在这个时期,显出了更严重的腐败。它经济上实行“占田制”,即将曹操所实行的“屯田制”,改为了士族根据自己官品的大小占有土地的制度。政治上则实行“九品中正制”,也就是所谓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制度。没有门第就休想做官。政治、经济的大权和势力全部集中在世族豪门之手。门阀制度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庶族出身的人士进入仕途难于上天。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空前激烈。在水灾、蝗灾以及连年战乱的影响之下,广大劳苦百姓结队逃荒,流离失所,形成了庞大的流民队伍。而东晋小朝廷,不顾人民的死活,苟安于东南一隅,过着他们醉生梦死的生活。

少年时代的陶渊明,志向宏大,他“少时壮且历,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拟古诗九首》)。能够游历到偏远的西北和北部的幽州,志向可谓不小。因为他一方面学于老庄,一方面学于六经,所以,他的学识和思想中兼具了儒道两家。因此,他一方面怀着“大济苍生”的宏大志向,积极入世,另方面他也有道家隐遁归田、以保持自己道德完善的出世思想。

陶渊明少年壮志,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愿为苍生干一番伟业。因此,他人生的第一步还是迈向了仕途。不过,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出仕,前后加起来一共也只有短短的13个年头。而这13年也是断断续续,几度出仕又几度辞归。他第一次出仕是在29岁的时候,职务是江州祭酒,这是州府军事长官“阁内”所设的一种相当于今天办公室或秘书班子的职务。但是,不久就“不堪职吏,少日解归”了。这所谓的“不堪职吏”可能是看不惯官场的黑暗和腐败,也可能是受不了一个小官所受到的种种拘束。辞官归家之后,州里又召他当主簿,他婉言辞谢了。从这以后,他就在家闲居了六七年。晋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他到了荆州,在荆州刺史桓玄手下当了一名州府的属吏。在这里,他的职务不明确,只是在桓玄手下干事。桓玄何许人?桓玄乃是大野心家桓温的小儿子。桓温有“大丈夫不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这句名言传世。他的儿子也是一位野心家。当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一带,窥视着东晋的政权。在这样的野心家手下供职,很不称陶渊明的心意,他时时都有归隐的意思。这可以从他的几首诗中找到印证,如“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等等。所以大约在晋安帝隆安五年(公元401年),他就借着母亲去世的原由辞职回家了。

公元403年(元兴二年)的春天,陶渊明开始了第一次躬耕生活。这个时期,国家的政局很乱,但陶渊明对此不屑一顾,仍然躬耕不辍。可是,后来他患了“羸疾”(一种类似风痹的病),也许是疾病迫使他放弃劳动,也许是因为东晋大将刘裕讨伐桓玄卓有战绩而聘他出山,这时,他再一次出仕,在刘裕幕府中担任镇军参军之职。但是不久,他就又有了归心,离开了刘裕的幕府,转到了建威将军刘敬宜的幕下。这时,他仍然想归田。不过,他的心情有些矛盾。这种矛盾,可能与他归田后的家资有些关系。他曾对他的亲戚朋友说:“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意思是,我想当一当县令,来为我隐居后的生活准备些资产可以吗?

于是,在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五月他出任了彭泽令。在他出任彭泽令的时候,他没有携带家眷,而是单身前往。这时,他派了一个劳力给他的儿子,并且写信给儿子说:“你每日的生活费用,恐怕你自理有些困难,今天给你派的这个劳力,可以帮你一些‘薪水’之劳。”并且,他对儿子说:“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做了县令就有公田享用。他对儿子说:公田全部都种上高粱,因为他喜爱饮酒,“常得醉于酒足以”。还是他的妻子再三恳请种些粳稻,以解决一家人的吃饭问题,他才同意用2顷50亩种高粱,用50亩种粳稻。这年岁末,郡里派了一个督邮(掌管督察纠举地方违法之事的郡首佐吏)到彭泽县。县吏请陶渊明“束带(整饬衣冠)见之”。陶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儿!”随即解绶(古代系官印的丝带,标志官吏的身份和等级)去职。就这样,他在彭泽仅仅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从此,看破官场,收了出仕的心,与龌龊浑浊的官场一刀两断,做了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取自己自由诚实的生活,在中国历史上,张扬了自己不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的人格。

在最后与官场诀别之时,他写了在中国文学史上光照千秋的《归去来辞》,并作了一个“序”,那序文的内容是这样的:“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满)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尽,心殚(忧虑)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之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收拾)裳宵逝(连夜离去)。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这篇简短的序文,把他出仕和归隐的原因都说得非常清楚了。由此看来,他出仕是因为家境贫困,而归隐是因为个性崇尚自然,饥寒的威胁虽然很大,但也不能因此而违背了自己的平生之志,又加上身在武昌的程氏妹病故,就收拾行李,离任去职,连夜归去了。这里说了挂官归隐的三个理由,但看来看去,这三个理由中,前后两个理由都是托词,最主要的还是“质性自然”,“饥寒虽切,违己交病”。

因为这个原因,陶渊明在《归去来辞》中,首先对自己的为官进行了沉痛的自责。他说:“田园将芜,胡不归?”“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入仕途是“实迷途”,今天慨然归隐是“觉今是而昨非”。这是陶渊明的大彻大悟,是勇敢而坚毅的一步。虽然等着他的可能是劳顿和贫困,但人生不能因贫困的威胁而放弃理想。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似为后退,但却张扬了人格,实是突进。

陶渊明的归隐生活始于东晋元兴二年(公元403年),此后便断断续续,时而出仕,时而归隐。到公元405年末辞去彭泽令,从此,他真正告别了仕途,开始隐遁。

在陶渊明开始归隐的时候,心情是自由解放的。他说“舟遥遥以轻,风飘飘而吹衣。”回家的路上,风送船行,衣随风飘,多么欢畅,多么轻快!这是一种获得大自由的感觉,是一种笼鸟翔空的欢畅。他又说“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看到自己的家园了,他抑制不住地奔跑起来。回到了自己的家园,一切是那样的称心如意:“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除了这么浓郁的亲情和家庭氛围之外,还有怡然的心态:“引壶觞而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人们说,这是他辞去彭泽令后,回家的路上对于躬耕生活的畅想。但无论是躬耕前还是躬耕后所写,都表达了他离官场、归田园的快乐。

在躬耕的前期,他的生活是充满快乐和幸福的。在他归隐后的第二年春夏之交所作的《归田园居》五首中,充分表现了这种快乐。他说:“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待月荷锄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这里,人们可以看出他初归田园时躬耕生活的一斑。这样的生活,不仅充满了诗情画意,而且,使他格外地满足。

可是好景不长,就在这样的躬耕生活过了三年左右的时候,也就是义熙四年(公元408年),他家遭了一场大火,家里的东西都烧光了。又过了两年,义熙六年(公元410年)故乡浔阳又遭了战乱,成了卢循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和官军的战场。生活显然是困难得多了,他也渐渐地步入了中年,渐渐地感到了山中的霜露之寒,也感到了身体的疲惫。但他的初衷不改,仍然是“但愿常如此,躬耕非所叹。”(《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义熙七年(公元411年)他搬家到了浔阳负郭的南村。在这里,他结交了两位佛教徒周续之和刘遗民,被当时的有些人称为“浔阳三隐”。但是,他与他们的交情都不是很深,远不比与之共话桑麻的农民朋友。

这时,他的精力亦大不如前,岁时的变换感觉也更加敏锐。而且,日月的流逝,也使他感到了时光的可贵。他感慨地写道:“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不眠知夕永……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陶渊明的感时伤岁,源于青年时代的进取精神,而不是感叹于自己没有功名利禄,这一点是要说清楚的。从这里可以看出,陶渊明的隐遁,并不是失去了对生活的追求,而恰恰是那种追求被现实所摧毁。他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只因为“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因此,他更加珍惜时间了。他说:“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陶渊明已经51岁了,艰苦而繁重的躬耕生活,使他过早的衰老。但他还在“贫居依稼穑,戮力东林隈。不言春作苦,长恐负所怀。”(《丙辰岁八月中于下田舍荻》)这个时候,他的劳动收入有些不敷用度,常有饥寒之虞。他体味到了“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的感觉。可以说,陶渊明完全尝到了穷苦农民的辛酸。到他54岁的时候,他的生活越发贫困了。在他写给邓治中的一首诗中说:“……夏日常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鸟迁……”(《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这首诗生动地刻画了他难以度日的痛苦。没有这种经历是绝对写不出这种切肤之感的。

晚年的陶渊明沦落到常常乞食的地步。他在《乞食》中写道:“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饥饿驱赶着自己出门乞讨,但是不知道究竟应该去向那里。“行行至斯里,扣门拙言辞”——到了乞食的人家,又因“屡乞而惭”(王维语),难以开口。主人招待了他酒饭。他“感子漂母惠”,“衔戢(深藏在心)知何谢,冥报以相贻”。这种万般无奈,出门乞讨和受人优待后万般感激的心情,是只有亲历者才能感知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从这种真实心理描写中看出他的痛苦与无奈,想象出这位诗人生活境况之艰难。没有了饭吃,也就没有了酒喝,于是,他“倾壶绝余沥”,这种生活,令人难耐而悲愤。到后来,他连御寒的冬衣也没有了。半百老人,冬日无衣,腹中无食,只好在“凄厉岁云暮”中,“拥褐曝前轩”(在岁暮的寒瑟中,拥着粗布破袄在南窗下晒太阳)。

贫穷至此,但是,他的意志弥坚。当时的江州刺史王弘想见他,但无由得见,就悄悄派遣陶渊明的朋友庞通之带上酒具去邀请陶渊明。陶渊明到了之后,欣然和老朋友对饮起来。但是,一会儿王弘出面了。陶渊明见王弘没有什么举动,也就不说什么,仍然喝他的酒。这是对王弘这样的人。像对檀道济那样的人,他就不客气了。檀道济也是江州刺史,他给陶渊明送酒的时候,进行了一番说教,他说:“有贤德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天下无道,就隐遁山林,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今天,您生活在有道的文明之世,为什么不出来做官,而把自己搞得这么苦呢?”陶渊明对他说:“我哪里敢向往圣贤,我的志向不济啊。”于是把檀道济赠送的梁肉,都扔到外面去了。王弘见到陶渊明没有鞋子后,叫人为他量脚做鞋。他伸脚叫人量度。鞋子做好了之后,他伸脚叫人给穿上。他不通音律,但是,他却有一张没有弦的琴,每遇饮酒高兴的时候,就把这张琴拿来抚弄,以寄托他的情怀。

陶渊明一脸隐君子像,不合时宜,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对现实很冷淡;但是,他也有热烈的情怀。有一篇被昭明太子萧统评为“白璧微瑕”的《闲情》就是这样的一篇辞赋。这篇文章,陶渊明以极其热烈的情怀表白了他热烈的爱情。他在抒写了自己强烈地希望与对方交往后写道:“愿在衣而为领,承华手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之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放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东西;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飒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这是一首在现代人的眼中都不为逊色的情歌,只是他更加真挚而深刻。

公元427年的秋天,贫病交加的老诗人预感到自己已不久于人世,于是写了《挽歌诗》三首和《自祭文》一篇为自己送行。在《挽歌诗》的第三首中他写道:“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对于死亡,他看得很平淡,遗憾的恐怕只是“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这一声悲叹,不禁使人喟叹中国历史的深刻悲哀了。一个时代如果容纳不下一些精英,那么这个时代肯定是一个昏聩腐朽的时代。

但是,陶渊明却没有太多的愤世嫉俗,更多的是平和。这是和阮籍、嵇康都不相同的。这种情况完全可以从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看出。正如鲁迅所言:“到东晋,风气变了。社会思想平静得多,各处都夹入了佛教的思想。再至晋末,乱也看惯了,篡也看惯了,文章便更和平。代表和平的文章的人有陶潜。”(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据廖仲安统计,陶渊明给后人留下诗歌126首,文章12篇,其中辞赋3篇,散文4篇,包括流传极广的《桃花源记》等。另外,还有韵文5篇。

同类推荐
  • 细说民国大文人:那些国学大师们(白金增订版)

    细说民国大文人:那些国学大师们(白金增订版)

    本书对十位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的生平逸事进行了梳理,重现了三千年不遇之大变局下,这些大师傲拔的志趣和风骨,以及终归悲悯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命运。他们唾珠咳玉,环佩叮当;学问超绝,而又骄纵自负;性格古怪而又蔑视权贵……本书在天涯论坛连载时,好评如潮,引来百万粉丝疯狂追读跟帖,被誉为关于讲述民国大师逸事作品中的“翘楚之作”。本卷人物: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黄侃、赵元任、刘师培、吴宓、刘文典、陈寅恪、钱穆。
  • 一生家国:李光耀传奇

    一生家国:李光耀传奇

    李光耀是中国人所熟知的名人,不仅仅因为他是华人,还因为他是世界瞩目的政治领袖。但中国人对李光耀的了解但仅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领导的新加坡为什么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他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理念形成有什么样的背景,是什么影响了他的人生?他的治国理念对我们中国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深层次的意义?书中将用客观生动的笔触一一揭示。
  • 习惯就好

    习惯就好

    关于独立,关于偏见,关于成长,田朴珺首次执笔发声,细说独立女人,笑看偏见传闻!不煲鸡汤,只啃骨头!王石不推荐?习惯就好!中国演艺圈最具争议性的人物田朴珺,身兼演员、王石女友、电影制片人、杂志专栏作者等多重身份,首次以作者的身份出版的第一本随笔集——《习惯就好》。主要收录了田朴珺从被中戏退学到跨入演艺圈,转战地产界、到去纽约游学生活等重要的人生阶段所发生的各种奋斗经历、感情经历以及思考感悟等。本书将会首次揭秘田朴珺本人多年闯荡演艺圈以来的各种被大众误解的争议事件,并且第一次回应与地产大亨王石的“红烧肉”事件,力求展现一个不一样的田朴珺到大众面前。
  •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四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四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陈,统一中国;隋的统一,促进了边境同内地、台湾同大陆的联系。然而,隋炀帝奢侈腐化,苛酷无比,弄得民穷财尽,终于爆发了隋末农民大起义。隋唐时期科学技术有很大的发展。唐代的诗歌,在我国古代的诗歌艺术中发展到了高峰。其中最杰出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唐代的散文也有很大成就,韩愈和柳宗元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唐代的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不论在绘画和雕塑方面,都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
  • 千古一帝秦始皇

    千古一帝秦始皇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有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名人活在我们的心里,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伴随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遥远而又亲近。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名赢政,嬴姓,赵氏,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庄襄王死后继承秦王位,后灭六国,统一中国,称始皇帝,是秦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在王位25年,帝位12年,后病死,终年49岁。葬于今陕西临潼东北。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热门推荐
  • 巫道传说

    巫道传说

    抽刀断水,柔水无伤,一颗炸弹将秦天轮回到另外一个世界,因缘际会,入青阳,战苍山,大衍剑诀,剑气纵横。三生石,定姻缘,巫道相济写传奇。VIP群:13448390(只招收VIP读者)书友群:27601750(不限,超级群)
  • 偷龙换凤:殿下是女子

    偷龙换凤:殿下是女子

    她本是将军之女,却不想死亡向她迈进,上天又给了她重生的机会,不料她却重生在了一位女扮男装的皇子身上,她步步为营,一步步成长,一步步走向那帝王之位,欲成为万人之上的王。他身份神秘,只知道他男扮女装只为一人,他妖娆但他的心却不拈花,当他倾心于一个“男人”时,他使出所有办法,却只想得到“他”之时,竟发现“他”是女子后,心中一直想着他的妻子应该不会“惹草”时,却发觉他不仅要和女子争宠,还得跟男人吃醋
  • 机械女仆

    机械女仆

    某宅男某天闲极无聊出门散步,在江边拣了个昏迷不醒的漂亮女孩回家,醒来后女孩竟然自称是来自未来世界的智能女仆机器人,认定他是自己的主人,要为他当牛做马。
  • EXO重生复仇魔女

    EXO重生复仇魔女

    EXO,前世,我惨遭陷害。原以为你们会一直相信我。去没想到,你们因为她的一面之词与陷害。弃我于不顾,让我死不瞑目。今生,我让你们尝尝地狱鬼魅的复仇。
  • 编外教师

    编外教师

    通过代课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反映他们的艰辛。
  • 盘神后传

    盘神后传

    佛月宴,天门现,七曜相合元始前。穿越世界屏障,历经岁月沧桑。悄无声息的守候,只为一丝不灭的残念,这究竟是千古轮回的必然,还是万载算计的开始?三千白发化丝弦,亿万枯骨筑楼垣;孤身抚琴静候此,一曲洪荒天下寒。
  • 能不能不结婚

    能不能不结婚

    刁蛮单纯的2海归硕士夏芒从小到大表面按照父母的期盼生活,内心深处却极度叛逆反抗。留学归国后考取了一所省会大学工作,看似完美优秀的女儿唯一让老两口担心的就是大龄未婚的问题。夏芒在周围的压力下无奈注册了婚恋网站,在见一个又一个陌生相亲对象的过程中偶然邂逅了成长经历迥异,社会感情阅历复杂的运输公司董事长助理刘放。桀骜潇洒的刘放让夏芒暂时忘却了婚恋告急的烦恼,投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而内心深处极度渴望拥有家庭和婚姻的林放,在夏芒的身上看到了温暖和希望。然而,曾被背叛的经历、高傲强势的个性、敏感多疑的内心让两个人越走越远......哭过、笑过、爱过、痛过,被人背叛、背叛别人,他们是否还能走进婚姻?现代婚姻到底又是爱情的保鲜剂还是墓志铭?
  • 重生之军长大大别过来

    重生之军长大大别过来

    她是杀手界的女王。她外表冷漠,冰冷。殊不知,她多么渴望亲情,她是一介孤儿,从小被组织收养,培养成杀手界的女王,一个杀人的机器。最后却因阻挡了组织的道路,竟被组织联合外人将她绞杀。重生之后。商业道路多了一个鬼才,她是黑道的老大,一枚银针玩转整个医界。他外表冷漠,谁知却是一个腹黑的老狐狸,她是一个女神,但遇见了他以后成了一个女神经。
  • 重生之财源滚滚

    重生之财源滚滚

    当重生成为一种潮流,李东也幸运地赶上了重生的马车。上辈子遗憾太多,这辈子且让他一一弥补!看小人物重回2004,亲情爱情双丰收,发家致富两不误!新书《全球高武》已发布,求支持!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