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73300000017

第17章 《尚书》:明仁君治民,明贤臣事君(1)

《尚书》是一部上古史料汇编,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政治历史文献合集,可以称之为古代君臣的政治教科书。《尚书》的内容包括:历代君王对臣民的训诫或誓辞;臣子对君王提出的谏言;上古到夏商周三代的零碎文献记录。

《尚书》里包含了浓厚的民本意识与公天下精神。自古以来,无论哪家哪派,都以公正廉平为执政大德,都以克灭私心为理民之要。“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思想,既在某种层面上论证了设立君主的合理性,又对君主行使权力设置了一些条件。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执政贵公,赢得民心。为了实现这点,《尚书》要求决策者要“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只有保持不偏不倚的中正态度,才能严谨而公平地处理政事,不至于被谣言糊弄,也不会头脑发热冒进求成。

《尚书》则以周人的人文主义精神重新解读上古历史,以新的角度去论述“天命”。最重要的是,《尚书》表面上将天命继续置于玄妙莫测的至高地位,但其指导政治实践的落脚点却转化为了德政与君道。尽管《尚书》处处流露着民本思想,但其本质上还是以君主为真正的总纲。一切民本思想都有个大前提,那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1.《尚书》中的“尚”是什么含义?

一听到“尚书”,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兵部尚书、刑部尚书之类的朝廷命官(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主官)。于是有些人可能会望文生义,把儒家六经之一的《尚书》当成是记录六部尚书言行的书,或者六部尚书的工作规章制度。然而事实上,本文要说的《尚书》,与六部尚书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名字恰好相同而已。《尚书》一部上古史料汇编,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政治历史文献合集,可以称之为古代帝王的政治教科书。那么,《尚书》为何要取名为“尚”呢?

当代学术界对《尚书》的“尚”通常有三种解释。无论哪种解释,都将“尚”视为“上”的通假字。也就是说,《尚书》即《上书》。对“尚”的解释,实为对“上”的解读。

说法一:“上”指的是“上古”,因此《尚书》就是“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史书”。

说法二:“上”指的是“尊崇”,因此《尚书》意为“众人尊崇之书”。

说法三:“上”指的是“君上(即大臣对帝王的称呼)”,此书内容多为臣子对“君上”言论的记载,故而命名为《尚书》。

这三种说法都有道理。因为《尚书》的确是由上古时代记录的文献编辑而成。此书也确实是以记载“君上”言论为主要内容,并且在整个古代都受到了人们的推崇。

《尚书》的内容可大体分为三类:一是历代君王对臣民的训诫或战前誓师之辞;二是臣子对君王提出的谏言与建议;三是上古到夏商周三代的零碎文献记录。

自从西周以来,中原诸夏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其中“书”指的就是《尚书》,也称《书经》。据《左传》等先秦典籍载,上古以来的史料文献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遗憾的是,这些书大约在春秋战国时代先后失传。《尚书》则被保存了下来。春秋许多卿大夫都引用过《尚书》的句子。通过学习与引用《尚书》,各国执政者都继承发扬了古老的王道精神。

研究《尚书》多年的古代文学专家马士远先生,对《左传》引用的《尚书》文字做了详细统计。他在《周秦〈尚书〉学研究》里谈到,《左传》涉及了二百五十六年的历史,先后有四十一人曾经引用《尚书》或其中篇名共计五十三次;而在另一部春秋史书《国语》中,先后有十四人曾经引用《尚书》或其中篇名共计二十五次。《尚书》的文字在流传中发生了不少变化。原版《尚书》在秦朝时已经散佚,后来的各种版本,无论是《今文尚书》还是《古文尚书》都屡次经过辑佚与补充,其内容与原始版本出入较大。

除了《左传》与《国语》作者外,其他引用《尚书》文句的几乎都是春秋各国的卿大夫。据统计,《左传》中有十六名晋国人士,九位鲁国人士(包括孔夫子),四名卫国人士,三名周王室人士,三位楚国人士。《国语》中有七位周王室人士,三位晋国人士,三位楚国人士,一位齐国人士。

春秋虽然礼崩乐坏、诸侯纷争,但那也是一个言必称诗书的年代。儒家之所以将《尚书》奉为经典,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承载着周公以诗书礼乐治国的理想。此外,按照当时各诸侯国的传统,诗书既是外交场合极为重要的工具,也是大臣向君主进言的重要论据。

据《国语·周语·太子晋谏灵王壅谷水》载,周灵王二十二年,谷水与洛水争流导致洪水暴涨,几乎要淹掉周王宫。周灵王想堵截谷水,太子晋援引了《尚书》中的典故来劝阻。

在上古时代,共工胡作非为,打算堵截百川,填塞池泽,最终导致天怒人怨,一步步走向灭亡。舜帝执政时期,诸侯鲧以堵截之法治水,重蹈共工的覆辙,招致严厉的惩处。鲧的儿子大禹改弦更张,共工的后裔四岳追随大禹考察地势高下,去除淤塞,疏通九州河道,安定了九州百姓,让四海交往得以沟通。根据历史经验来看,周灵王试图用“堵截”之法治理洪水,只会让问题变得更糟。

太子晋最后指出:“度之天神则非祥也,比之地物则非义也,类之民则非仁也,方之时动则非顺也,咨之前训则非正也。观之《诗》《书》与民之宪言则皆亡王之为也。上下议之,无所比度,王其图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堵截谷水这件事)对天神而言是不祥之兆,对地上的万物而言是不义之举,对千万百姓而言是不仁之政,对时令而言是不顺之行,对前人留下的古训而言是不正之事。若是从《诗》《书》与民间舆论的角度来看,那是亡国之君才会做的事。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衡量,此事都缺乏依据,请大王认真考虑一下!

周朝是礼乐文明体系的缔造者,引用《尚书》记载的史料做论据,是周朝君臣开创的风气。这种风气直到周王室衰弱后,还深深地影响着各诸侯国。

晋国是姬姓诸侯,与周王室同姓,晋文化中带有很浓厚的周文化色彩。故而晋国卿大夫也常借用《尚书》进行交谈。《国语·晋语·智伯国谏智襄子》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

话说晋国执政大臣智襄子从卫国返回晋国。他与韩康子、魏桓子等三位卿大夫在蓝台举行宴会。智襄子为人高傲张扬,不断在宴会上戏弄韩康子,还羞辱了段规。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那么嚣张跋扈。有一回,智襄子向同朝为卿的赵襄子强行灌酒遭拒,结果他直接将酒杯摔在赵襄子脸上。尽管智氏家族权势越来越大,但与其他家族的关系也越来越糟。

所以,智襄子的家臣智伯国听说后,对此十分担忧。他劝谏智襄子说:“主君如果不加强防备的话,必然会遭遇灾难。”

智襄子不以为然地说:“哼!有没有灾难,还得看我的意思。我若是不发难,晋国又有谁敢对我发难?”

智伯国规劝道:“道理不是这样的。当年我们晋国的郤氏遭遇了车辕之难,赵氏因孟姬的谗言被迫害致死,栾盈被叔祁指控想要作乱,范氏与中行氏在亟治这个地方遇害。这些陈年往事,主君您都是知道的。”

上述案例都是晋国过去的内部斗争。许多曾经显赫一时的家族,都纷纷退出历史舞台。其中赵氏的案例,指的就是脍炙人口的《赵氏孤儿》一案。智伯国举这些例子,是为了告诫智襄子不要太轻敌。智襄子平素树敌太多,又小瞧他人,将来迟早要吃大亏的。为了增强自己的说服力,智伯国又引用了《尚书》里的话。

他说:“我听说《夏书》中有句话叫作:‘如果一个人多次犯错,而且结下的仇怨不在明处,就应该在仇怨尚未显露时严加防范。’《周书》中有句话叫作:‘怨恨不在大,也不在小。’君子平时能重视小事,所以才能避免更大的患难。可现在主君在宴会上羞辱人家的主君与国相,又不对他们加强戒备,还说他们‘不敢发难’,这恐怕不是什么好兆头吧?谁不能让人感到高兴,而谁又不能让人感到惧怕呢?就算是蚊子、蚂蚁、黄蜂、蝎子这样的小动物都可以害人,更何况是人家的主君与国相呢!”

遗憾的是,智襄子自鸣得意,压根就听不进劝,而智伯国也无可奈何。果然,在后来的晋阳之战中,智襄子占了三年上风,却在最后关头遭到魏韩两家反水,落得个身死家灭的下场。

这些案例体现出来的经验教训,其实并没有超出《尚书》里的圣王贤臣教诲。奈何前人总结的错误说得再明白,永远都会有人以不同的花式再犯一遍,以至于酿成恶果。所以儒家在礼崩乐坏后,依然将《尚书》奉为治国理民的大经大法,并试图让所有的王朝统治者都按照《尚书》的思想来做人做事。于是《尚书》在古代中国一直享有极高的地位,并在科举时代仍被列为必修教材之一。

由此看来,《尚书》的“尚”的三层含义,对古代各阶层的人而言,都十分重要。

2.为什么周成王说“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话说周成王安抚殷商故地,平定了叛乱的淮夷,回到了沣京,发布了名为《周官》的政论。他在文中规范了西周王朝的典章制度,明确了朝中文武百官的职责,并教育群臣该如何治国理民。

周成王说:“呜呼!凡我有官君子,钦乃攸司,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政乃不迷。其尔典常作之师,无以利口乱厥官。”

这段话的大意是:啊!凡是辅佐我的贵人官长,应该认真对待自己负责的工作,慎重判断自己发布的政令。命令一旦发出,就必须认真执行,而不能拖延敷衍。用公正之心断绝自己的私欲,民众才会对你心悦诚服,从而愿意为你所用。进入仕途前应该认真学习古代的治国之道,议论国事时应当以礼法制度为依据,这样执政才不会犯迷糊。你们应当用我大周朝的典章为法则,而不能用利口巧言扰乱诸位官吏的思想。

在这段天子训示中,“以公灭私,民其允怀”是最关键的内容。自古以来,无论哪家哪派,都以公正廉平为执政大德,都以克灭私心为理民之要。这里面包含了一种源远流长的“公天下”精神。到了战国末期,这八个字又被秦国丞相文信侯吕不韦阐发为“贵公”和“去私”两个命题。他在《吕氏春秋·孟春纪》中用两个历史典故做例证。

一代能臣管仲用“尊王攘夷”的战略帮助齐桓公成为了春秋首霸。管仲临终之前,齐桓公前往探视。他知道管仲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于是问道:“仲父,您的病情已经十分危急,连齐国小民都不忌讳谈论您的生死了。今后我该把齐国托付给谁来打理呢?”

管仲答道:“过去我绞尽脑汁去思考,都还没能想好可以选谁。如今我病入膏肓,危在旦夕,又能说出什么有用的意见呢?”

齐桓公急忙说:“这是关乎社稷安危的大事,希望仲父能指点我。”

管仲反问道:“君上希望任命谁为相国?”

齐桓公试探着说:“鲍叔牙行吗?”鲍叔牙是管仲的好友。人们常说的“管鲍之交”中的“鲍”就是指鲍叔牙。他还是齐桓公的老师,并在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时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论才能,论资望,论功勋,论人品,他都有资格成为齐国首席执政官。

谁知管仲却摇摇头说:“不可以。我与鲍叔牙关系很好,深知他的为人。他廉正耿直,洁身自好。他不愿意同比不上自己的人打交道。如果得知他人之过,一辈子都会耿耿于怀。”

齐桓公又问:“万不得已时,隰朋可以为相吗?”

管仲答:“隰朋这人有大志向,且能不耻下问。他不会对大小事务事必躬亲,也不会过于严苛要求他人。假如没什么好人选的话,隰朋还是可以的。”

鲍叔牙是管仲多年的知交,又曾经救过他的性命。但管仲以国事为重,没有因为鲍叔牙与自己交情笃厚而举荐他为相,而是如实指出其性格不适合总揽大局。这就是一代能臣的公心。而有个小人把管仲的话转告给了鲍叔牙,谁知鲍叔牙却认为管仲真不愧是自己的朋友,也向齐桓公表示自己的确不适合为相。可见,他和管仲一样怀着一颗报国的公心。

为政必以公心对待,不可以权谋私。这就是《尚书》那句“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第一层含义。能做到大公无私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因为这需要超乎个人得失的气度与全局眼光。有句老话叫“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这句话最初是用来赞誉晋国大臣祁黄羊的。

晋国的南阳地缺少一位行政长官,有一天,晋平公问大夫祁黄羊有没有什么推荐人选。祁黄羊答道:“我认为,解狐能够当此重任。”

晋平公诧异地问:“解狐不是和你有仇吗?”

祁黄羊却一脸淡然地回答:“君上只是问我谁适合做南阳令,没问我的仇人是谁。”

于是晋平公任命解狐为南阳令。果然,晋国朝野都认为解狐非常称职。

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晋国缺少一个尉,寡人想问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可以推荐?”

祁黄羊说:“祁午能够当此重任。”

晋平公惊奇地问:“祁午不是你儿子吗?”

祁黄羊平静地说:“君上只是问我谁适合做尉,没问我的儿子是谁。”

于是晋平公任命祁午为尉,又得到了朝野的一片赞誉。

孔子得知此事后,称赞祁黄羊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真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

同类推荐
  • 传世藏书-晏子春秋

    传世藏书-晏子春秋

    《传世藏书》所选各书均以传世善本、或公认最好的通行本为底本,汲取一切可借鉴的古籍整理成果认真校勘,使其具有极重要的文献价值和极高的收藏价值。历时六年,由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出版,是重振华夏藏书风气、让中华文化永久传递的壮举,是倡导国人大兴读书之风气、振兴祖国公益文化事业的壮举。
  • 山海经(中华国学经典)

    山海经(中华国学经典)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我国古代的独具风格的一部奇书,有着极丰富的内容,关于我国古代地理、历史、神话、民族、动物、植物、矿物、医药、宗教等方面,均有涉猎,真可以说是包罗万象。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最有代表性的神话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不详。
  •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至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既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本书史论结合,充分发挥战争事件对计谋的诠释,让读者能够在故事中理解计谋。
  • 风流悟

    风流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娱乐之枫叶彤红

    娱乐之枫叶彤红

    一个宅了三十年的汉子,因为一朝悟道,高兴过度,被送到平行空间的故事,在那里他注定了辉煌的一声
  • 醉梦天下倾世妃

    醉梦天下倾世妃

    华夏第一杀手被未婚夫亲手杀死,带着一身医术毒功穿越异世,修玄气,驯兽,炼器,炼丹药,刻铭阵。迟早她这个“废物”要让所有人刮目相看!冰颜绝世,天赋妖异!且看冷心冷情的她如何笑看天下;再看冷酷无情的他为她蜕变成……逗逼!漫漫追妻路,男主你自求多福!那个,作者还是小初一,要上学,住宿班,会总断更的哦,表骂我哦,我才是00后。。。
  • 光明战神之昊天纪元

    光明战神之昊天纪元

    纪元之初,东方混沌,万族林立,人魔混战,仙魔之争,惊天动地,一时间,天破洪荒,妖魔祸害人间。为了生存,只能战斗。一少年顺天运而生,历经磨难,从一个废才崛起。终驭青龙,持混沌神器,掌握大道法则,成为了救世之主,万族主宰。守护了自己的家园、亲人、好友,世界重新焕生机活力。光明战神开昊天纪元,打破天道规则,成为万族主宰,万族臣服。
  • 绝仙剑帝

    绝仙剑帝

    少年陆川,偶得神石,一朝觉醒,从此走上一道不平凡的道路。为母亲,为红颜,为了守护一切他想守护的人,陆川从此再没有放下手中的剑。一柄残剑在手,诸天谁堪一战?
  • 繁星(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繁星(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扬州城里有条街,街边有一个小摊子,卖的是饽饽糕。摆摊的一家人都是哑巴。哑巴父亲在生活的不堪与重负下,在一个名叫朱莉的女孩身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浪漫,他不经意间发现了朱莉与男老师的私情,偷偷跟踪朱莉,最后被活活打死。儿子在父亲死后开始了属于自己的跟踪,追寻着一个叫阿静的女孩的脚步。在跟踪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人性的温情,对知识的渴慕,以及对父亲的理解……作者的话:几年前,我去扬州旅游的时候邂逅了哑巴一家,因此背景是真的,人物也是真的。回来之后我就扬州印象写了一篇游记,以为就此可以不再对这奇妙的组合念念不忘。今年9月,在异国秋意朦胧的街头等人时,孤儿这个意象突然向我扑来,于是就有了这个纯属想象的故事。
  • 重生成法宝

    重生成法宝

    修真界风起云涌,无数名门正派,亦或者是魔道妖族,联合而起,发动了震惊整个修真界的‘诛灭盗宝贼’行动,声势浩大,影响之广,空前绝后!平静数千年的修真界,再次卷起滔天巨浪!而引起这一切的某人棍,此时正安安稳稳的躺在参与到行动中的某个名门大派的法宝库中,却无人留意到他的存在,因为……他也是法宝!“三元宗的法宝库已经被我掏空了,下一个该谁了呢……”片刻之后,周沉看着空荡荡的法宝库,喃喃自语着:“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想要抓我?哼哼,乖乖的交出你们的法宝吧。”……二十一世纪的四有宅男周沉穿越到修真界,却成为了法宝……一个法宝的修仙传奇!修真者升级练功嗑丹药,周大少升级练功……嗑法宝!
  • 夫人来自山里

    夫人来自山里

    【爽文,虐渣,步步为营,男主腹黑,女主更黑】京都有一传闻,金家最尊贵的两位少爷,金尊玉贵堆砌起的主儿,大少爷英俊儒雅,二少爷漂亮聪慧。可千万别惹了金念真,隐藏在娃娃脸下的是一颗黑透了的馅,睚眦必究,只要感觉吃亏了,必定以牙还牙。碰上守株待兔碰瓷的陈意欢,陈家从乡下找回这个旁系的女儿,就是为了代替陈小姐嫁给一个带了娃的法国商人。她聪明机灵,面上是京都大学的高材生,乖巧懂事,背地里却是金念真的暗线人。陈意欢审视时局抱住这条大腿,眨巴眨巴眼:“金少爷,帮了你这么多,小女子可以求一样东西吗?”“求什么东西?”“求你。”
  • 位面旅游指南

    位面旅游指南

    那一天,他穿越了。那一天,系统出现了。那一天,老家被炸了。郑玄心感觉很无奈,那些三眼人真会玩。就这样,疲于甩锅的三眼人建立了泛位面宇宙管理局太阳系分局。郑玄心踏上了寻找碎片修复星球的道路。勇者的世界龙很恶?苇名国里人均剑圣?不打紧,为了体验战斗的乐趣,系统会强行五五开。...我可以打一整天!
  • 青云者

    青云者

    这是一个从地球穿越到平行世界看一无是处的纨绔子弟怎样慢慢成长一步步的变强吊打对手直至巅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