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73300000018

第18章 《尚书》:明仁君治民,明贤臣事君(2)

由此可见,当执政者怀有真正的大公无私之心时,就不会从个人得失的角度去对待国家大事。不因为某个人才与自己有仇而排挤他,也不为了刻意避嫌而打压足以胜任岗位的亲属。祁黄羊把《尚书》的“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不仅让晋国获得了两个大才,百姓享受到了贤人执政的益处,还留下了千古美谈。

从根本上说,“以公灭私,民其允怀”这八个字,就是对“天下为公”精神的最好概括。

无论是禅让制时代,还是世袭制时代,古中国人对“公”有一种十分强烈的崇拜。“公”之一字,包含了公正、公平、正义、廉洁等等美好的品格。与之相对的概念是“私”。“私”在中国古典思想语境下,代表着以权谋私、自私自利、见利忘义,甚至是见不得光的幽暗私心。尽管《尚书》成书时,中国早已实行了多年的君主世袭制,天下由一家一姓所有,但“公天下”的意识依然顽强地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

当代有些学人将《尚书》的公天下意识一律斥之为统治阶级粉饰自己的口号。其实,这个观点有失片面。事实上,“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思想,对君主制社会形成了一个系统的指导规范。它既在某种层面上论证了设立君主的合理性,又对君主行使权力设置了一些条件。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执政贵公,赢得民心。

《尚书·泰誓》有言:“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这句话是说,君主是上天意志的代言人,君主的天职是协助上天来治理人类社会,像师长一样养育和教化四海生民。

换句话说,在古人眼中,君主产生于人们对解决无序纷争的社会需求。通过设立一个至高无上的君主,来主持社会正义并维护人们的生存发展。这种高度理想化的表述,不完全符合历史文明发展过程,只是从实用的角度论证了君主制度产生的必然性。尽管如此,这种理念却成为了诸子百家学派的共识,也是《尚书》的主要经义之一。由于将设立君主的作用定位为维护人群有序发展,这种理论让抽象意义上的君主超越了狭隘的地域与血缘,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公共性。

在现实中,君主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人,而不是每分每秒都保持绝对理想的执政机器人。但在理论上(或曰君道),“代天牧民”的君主,以为天下万民谋福利为职业道德。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只要坐在那个位置上,就必须以公心治理天下,而不能以天下奉养自己的私欲。否则,就是昏君暴君,独夫民贼。

周成王没有亲历过父辈讨伐商纣的战争,但他经常从叔父周公那里听到商纣的教训。故而,他在头脑中深深树立了执政为公的概念。

有一回,周成王与弟弟唐叔虞玩过家家。周成王拿着一片叶子说这是给弟弟的封地,唐叔虞也学着大人的样子接受了。此事两个孩子都没当真,但叔父周公得知后,认为唐叔虞应该得到真正的封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这句训诫从此被周成王记在脑海中。周公的话使他明白了,天子执政应当有公心,而不能作儿戏。只有“以公灭私”,才能“民其允怀”,让四方诸侯及百姓信服天子权威。于是成王将弟弟封到了唐地。后来唐叔虞的后人建立了春秋第一大国——晋国。

周公在成王年幼时曾经代行天子大权,直到成王长大后才还政。他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叔父周公旦的全面影响。在周公严格的督导下,周成王终于成为了“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有德之君。而这八字政训,也与《尚书》一同流传后世,将公天下的精神深深嵌入了古代中国文明。

3.“无稽之言勿听”道出了怎样的明君观?

大禹率领各部族历经十三年艰辛,终于制服了滔天洪水。导百川入海的不朽功勋,让大禹的威望空前提高。《尚书·虞书·大禹谟》记载了许多关于大禹与舜帝的事迹。在治水工作结束后,舜帝完整地回顾了大禹的各种贡献,认为天下没人能与之竞争,于是决定将天下共主的位置禅让给大禹。在禅让之前,舜帝苦口婆心地对大禹进行教诲。其中有句话叫做“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所谓“无稽之言勿听”,说的是不要去听那种没有经过严谨稽核的言论;“弗询之谋勿庸”则是指,不要采纳那些尚未征询过众人意见的谋划。两句话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勿要轻信一面之词,应该先查明再决定是否听从;不要草率决策,应当与众人商量之后再决定是否采纳。《尚书》中的这段话,堪称古代明君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舜帝在说这话之前,有一句更加广为人知的格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这句话的大意是:人心是险恶难料的,道心则是微妙深奥的,只有精心察悟世道人心,恪守一以贯之之道,才能走上那条中正不偏的正确路线。

而“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这两种做事方法,正是建立在洞察世道人心的基础上。只有保持不偏不倚的中正态度,才能严谨而公平地处理政事,不至于被谣言糊弄,也不会头脑发热冒进求成。

道理虽然简单,但很不容易做到。因为人既有理性也有感性,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误判。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可能轻信一句未经调查的话,不和众人商量就草率做决定。

曾参是孔夫子最杰出的弟子之一,以孝义、诚信、“三省吾身”著称于世。但他也遭遇过流言蜚语的伤害。

有一回,一个与曾参同名同姓的人在外地杀了人,于是有邻居来告知曾参的母亲说:“你儿子杀人了。”曾母当然不信,说:“我儿曾参是不可能犯下杀人这种恶行的。”然而,没过多久,又有一位邻居对曾母说:“你儿子真的在外地杀人了。”曾母没有理会,不慌不忙地继续织布。但她心里已经有所动摇,对此消息的真实性半信半疑。第三个邻居又来对曾母说:“你儿子在外地杀人了。”这次曾母由于内心恐惧,扔掉手中的梭子就越墙逃走了。

常言道:知子莫若母。曾母本应该是最了解自己儿子人品的人。但她在邻居再三重复同一流言时,却怀疑起自己的儿子。以曾参的贤德与母亲对儿子的了解,尚且经不住三人传谣的考验。何况其他人和其他事呢?

在没有互联网与微信、电话、电报的古代,信息传播渠道窄,传播速度很慢。一旦有消息传出,人们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辨别真假。所以,那些消息来源不广的普通百姓,很容易相信邻居再三循环播放的消息。由于缺乏有效的鉴别途径,流言的影响很难预料。正如舜帝所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谁都难以在短时间内确定消息来源是否可靠。这使得有意放出流言的人或轻信谣言的人,往往会主导一时的舆论。众口铄金,纵然曾母熟知儿子的人品,但在众口一词的流言面前,也不得不对曾参产生怀疑。

《尚书》这句“无稽之言勿听”,是舜帝以多年执政经验总结出来的深刻教训。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因误信无稽之言而做出错误决定。尤其是那些帝王将相。虽然他们的消息来源比普通人广,但许多情报真伪混杂,更加考验他们的辨别能力。可惜的是,许多决策者都没能做到这点。《战国策·魏策》里的一个故事,可以揭示无稽之言对君王决策的影响。

在战国某一年,魏国与赵国结为同盟,魏国要派太子去赵国首都邯郸做人质,以示诚意。大臣庞葱要陪太子一同去邯郸,他深知自己远离朝堂,政敌肯定会趁机向魏王进谗言。

于是庞葱问魏王:“大王,假如此刻有一个人跑来说,大街上有老虎出没,您会相信吗?”

魏王说:“不信。”

庞葱再问:“倘若是两个人说街上有虎横行呢?”

魏王犹豫了一下,说:“那寡人就要半信半疑了。”

庞葱又问:“若是有第三个人说同样的话呢?大王会相信街上有虎横行吗?”

魏王说:“这回寡人就相信了。”

庞葱这才正色道:“大王,其实老虎不会在大街上流窜,是一件很清楚的事情。可一旦有三个人说街上有老虎,大家都会信以为真。如今,赵国邯郸与魏国大梁之间的距离,远远超出比朝堂到街市的距离。而诋毁我庞葱的人,恐怕不只有三个。希望大王在有人说臣的坏话时,能明察秋毫。”

魏王说:“你放心去邯郸吧,寡人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魏王,与魏太子赶赴邯郸。

果然,庞葱前脚一走,他的政敌纷纷向魏王诋毁他。后来魏太子结束了人质的任务,回到了魏国。但魏王已经听信了谗言,再也不信任庞葱了。

尽管庞葱在去邯郸前打了预防针,但还是没能避免失信于魏王的结局。在这则典故中,魏王与曾参的母亲犯了同样的错误。他们在听到流言蜚语时,没有去认真调查,而是单方面接受他人的说辞。殊不知,传某个消息的人再多,也未必是真实情况,依然算是“无稽之言”。

判断“无稽之言”的办法有很多。例如,向权威消息渠道求证,结合其他消息来源进行核对,等等。但是对于决策者而言,消息渠道多不等于自身的分辨能力强。舜帝告诫大禹“人心惟危”,就是提醒他要注意不能被他人故意误导。无论听到什么样的情况,都应该先通过多个途径进行核实,核实之后再做决定。而且做决定之前,应该与众人商量商量。也许大家各抒己见,看法不一。但多听一种声音,有助于打开决策者的思路,并帮他们参验相关信息。故而,古人常说要“广开言路,善于纳谏”。

有一年,鲁国发生政变,鲁昭公逃到齐国。齐景公问:“您这么年轻就失掉了国家,原因何在?”

鲁昭公答道:“在过去,爱我的人很多,可我没亲近他们;劝谏我的人也很多,可我没能采纳他们的意见。到头来再没有人愿意辅佐我,阿谀奉承我的人却很多。这就好比是秋天的蓬草,枝叶茂盛,根系却很孤单。秋风一到,就要被连根拔起。”

闭塞言路,不纳谏言,被小人的无稽之言所迷惑。鲁昭公对自己失败原因的总结不可谓不深刻。由此可知,只有察纳进言才不会轻信那种“无稽之言”。

齐景公认为,鲁昭公的话发人深省。他跟晏子会面时特意提到此事。齐景公感叹道:“假如鲁君能回到鲁国,他难道不会成为像古代圣王那样的君主吗?”

齐景公的赞扬无疑是发自肺腑的。他满以为晏子会表扬自己善于总结他人的经验教训。谁知晏子劈头就是一句:“不对。”

“愚蠢的人喜欢后悔。不贤德的人总觉得自己很有本事。溺水的人事前不问水流深浅,迷失方向的人事后才去问路。这就好比是大难临头才慌慌张张打造兵器,吃东西被噎住了才急匆匆地去挖井,即使再快也来不及了。”晏子再次以犀利的口才批得齐景公恨不得找个地洞钻。

齐景公之所以觉得鲁昭公的话很有道理,大半原因是他自己也有同样的毛病——喜欢溜须拍马之徒。

而晏子却指出事前不能虚心纳谏,事后才悔不当初,于事无补,于己无益。假如真能从一开始就做好,鲁昭公也不至于流亡他国,更用不着总结这份沉痛的教训。如今自己酿成的苦果已经吞下,鲁昭公也根本没有机会再回到鲁国执政,又怎能成为齐景公口中的“古之贤君”呢?

总之,“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是一个了不起的智慧。我们无论处于何种位置,都应该做到慎重严谨,不信谣不传谣,凡事与人多商量,不要主观臆断拍脑袋做决定。这样才能像善于纳谏责实的古代明君那样,提高做事的成功几率。

4.《尚书》体现出的天命观是什么?

在春秋战国时代,《尚书》堪称士子必读书目。因为《尚书》不仅仅记录了上古帝王的事迹,还指明了古典社会应当遵守的大经大法。后人说“读史可以明智”,更多是从相关历史事件中寻找经验教训。《尚书》记载的历史典故并不多,其最根本的意义在于用这些典故来解释王朝兴衰的“天命”。也就是说,《尚书》相当于古代的政治思想启蒙书。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从西周建立以后的整个古代中国社会,都是以《尚书》的天命观为指导思想的。

古中国人将世界化为三大部分——天、地、人。三者统称“三才”,其中“天”的地位最崇高。故而,道家创始人老子有“人法地,地法天”的说法。

在古代人眼中,“天”的内涵十分复杂,既可以指宇宙自然,又可以描述为人格化的“皇天上帝”“老天爷”。对于科学尚不昌明的当时来说,“天”是一种决定性的力量。小到一草一木的枯荣,中到一人一家的贫富贵贱寿夭,大到国家天下的兴衰生灭,都由“天”来决定。人们将其称之为“天命”。

神秘兮兮的天命,主宰着世间万事万物的运动。如果借用现代观点来解释,天命相当于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只不过,古人对世界的认识没那么深入,将其称之为“天命”。

既然“天命”主宰着世间的一切,那么人间的治乱也必然服从于“天命”之下。《尚书》出现时,中国已经进入了君主制社会。当时的人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君主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而是将君主看作是上天治理世界的代理人。

《尚书·大禹谟》有言:“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上天眷顾某个人,故而能让他成为拥有四海的君王。君权来自天命,王朝也有天命护佑。古人将君主称之为“天子”,即上天之子。由这个称呼就可以看出,君权被神化为上天赋予的特权,具有不可颠仆的神圣合法性,不允许群臣万民有所质疑。

同类推荐
  • 春秋左传选译

    春秋左传选译

    本书是中国古代儒家最为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它翔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
  • 墨学十论

    墨学十论

    故谓思想文化实乃一个民族进步的关键所在,只要有思想文化的活跃滋长,民族精神可以起衰继绝,民族血脉可以雄劲康健。而文化的发达,首在继承。唯有继承,始有创造。而继承的关键在乎吸收精华,剔除糟粕。
  • 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
  • 汉书(中华国学经典)

    汉书(中华国学经典)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历班彪、班固、班昭、马续而成书,洋洋洒洒,文采风流,记事准确,不偏不向,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历来为史家所推崇。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接续性就体现在有一部贯穿的二十四史,而列朝正史都仿《汉书》体例,可见《汉书》之重。好多的典故出于其中,学术文章层出不穷……不读《汉书》,不知《汉书》的魅力。
热门推荐
  • 烟火永恒

    烟火永恒

    烟火人间,是否有人愿提灯与你作伴。有的遇见,是几世恩赐,有的遇见,是为了错过。17个暖心故事,让你感受不一样的人间。不为谁而点燃烛火,是千千万万次,都只为陷入你。
  • 猎魔魅

    猎魔魅

    纳气蕴筋骨,凝气化丹珠,气珠蜕玄晶,玄晶结九纹,九纹育星辰,星辰衍北斗,北斗凝魂身,魂身掌元素,元素控天地,天地转乾坤,至尊乾坤融!
  • TFBOYS之漫步云端

    TFBOYS之漫步云端

    三位小呆萌与三位美男子PK,谁会赢呢?这场PK,又是什么?
  • 马小欢传奇

    马小欢传奇

    身患绝症少年,回家等死,无意发现祖父密码,从此走上了修真之路
  • 北迹

    北迹

    “你为什么不拆穿我”“因为我觉得你不是坏人”
  • 华伦蒂是龙

    华伦蒂是龙

    这本小说来自于我看完第二遍《希灵帝国》后突然产生的想法在旧希灵帝国刚刚崩溃的时候,那些附属种族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当那些幸存下来的附属文明遇到深渊希灵的入侵的时候,他们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于是想着,要不我也写个同人吧。说说他们的故事。这里讲述的是一个已经几乎彻底遗忘了曾经岁月的幸存附属文明。这种遗忘是被人故意为之的。这个宇宙的背景原型设定是战锤40K的宇宙,因为我也是个锤粉。我对其做了修改,以便更好的和希灵帝国原著的那种气氛相称。不过这文不会偏向搞笑日常,因为它的原型是战锤40K我想讲述的是一个文明挣扎求生的故事
  • 道长息怒让我来

    道长息怒让我来

    男人30而立,正在人生道路上颇为起色的一家之主,在回家途中遭遇车祸而穿越到异界,化身刺客之家小儿子,因走投无路投靠道家,演艺一场不伦不类的异界之旅!
  • 当红影后是锦鲤

    当红影后是锦鲤

    梁辰重生了,放弃了高考状元头衔,转校复读,所有人都说他疯了。而梁辰只不过是想要早一点去到自己妻子身边。保护他那成绩不好,人缘不好,父亲不爱,继母虐待的单纯魅力可爱的小妻子身边。只是,面前这个身后跟着一大帮小弟的女孩子,到底是谁?梁辰重生前,一直以为,很了解自己的小妻子。不,那只可能是因为,她比较会装罢了。只为护妻的男神X逗比小仙女不虐身不虐心,不甜你打我!
  • 至尊神幻

    至尊神幻

    神幻大陆,一个召唤师纵横的异界大陆,轮回者宫南记忆觉醒,从21世纪穿越到神幻大陆,踏上了寻找父母的征程,他是全系召唤师,两大本命神兽更拥有神幻书,天生强大奈何都被封印,25岁的灵魂15岁的身体,看他以呆萌正太形象“坑,蒙,拐,,骗”征服各种美女幻兽。穿越蛮荒,闯荡魔域,世界那么大,哪里危险他去哪!神兽?不是美女爷不要!挡我?那便诛灭,万劫不复!召万兽,驭神兽,战凶兽,一步步踏向神幻大陆的巅峰,走向至尊之位!待爷拯救了父母,就与美女幻兽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跟随表面呆萌内心腹黑的宫南纵横神幻大陆吧。
  • 机器人三部曲

    机器人三部曲

    一位从《全球机器人格斗大赛》上逃跑的机器人0001,拥有超强的格斗能力的0001智商却如同7岁少儿,逃跑的他机缘巧合下遇见了柳飘飘。经历了第一次接吻,恋爱,甚至第一次失恋的0001。最终黑化,踏上了灭亡人类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