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42300000007

第7章 五、寻找和指引接班人

老板,也有被部属操纵的时候

50年代,当我们着手研究时,“生命循环的各个阶段”碰巧是个热门的话题,其中又以艾瑞克森的《童年和社会》一书的第7章,人生的8个阶段,最引人注意。可惜的是,这本书虽然引起了各方的注意,其中的重点却以童年和青少年的阶段为主,成人阶段的理论不但未臻成熟,也未能与当代企业界人士的实际经验相配合。从一开始,我们就发现这是个值得再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艾瑞克森的论点是,大家都只注意到孩子需要父母的关爱照顾,却忽略长辈其实也很需要年轻一辈的关心。艾瑞克森认为,被需要的感觉是人人都有的,尤其是在年纪较长的时候,这种感觉更趋强烈。这个论点并不新鲜,但艾瑞克森的贡献在于:一、特别指出这种欲望发生在生命循环中的某一特定阶段,二、他将人生分为8个阶段,而他认为在第7阶段时,人们会特别强烈地感受到这种欲望。

艾瑞克森用“培育接班人”来形容这种欲望,他下个定义:“培育接班人”就是“生育”并指引下一代。就事业方面来说,主管既不能亲自“生育”继承人,只好“领养”一个,来接管他的事业。年长的公司主管,不管自己知不知道,常常会非正式的“领养”一个职位较低的青年,来做接班人,而自己除了做老板之外,又多了一层导师的身份。

如果不培育接班人,又会产生什么后果呢?艾瑞克森认为,如果主管不培育接班人,将会导致事业停滞不进和自我为中心。因为他们不关切接班人成长的问题,不需要指引或鼓励任何人,只顾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最后终会变得极端自我为中心。

艾瑞克森的理论,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如果我们逐日观察上班族的生活,马上就会发现他的理论中有两个大漏洞。第一个漏洞是来自年轻人这方面:他们好不容易从学校毕业,进入社会,对学校里教的那一套早就厌烦了,他们觉得,学校生活阻碍了他们赚钱的机会,也延迟了他们成熟的时间。现在一展长才的时刻终于来临了,他们积极的追寻掌权的机会,并从工作中磨练自己的能力。如果要他们再回复学生的角色,听人指导,他们一定极端不愿意,因为对他们来说,这简直是退步。当然,如果公司主管要求他们如此,他们也会这么做,但纵使嘴上不说,心里还是十分不乐意的。

第二个漏洞是来自竞争方面,我们不知道艾瑞克森为什么忽略了这个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对企业界人士行为的影响,的确不容忽视。在50年代,年资的长短可以约束公司内年轻一辈和老一辈员工竞争的现象,所以年长主管如果要想“领养”接班人,或扮演其“导师”的角色,要比最近几年容易得多。

1957年,苏俄发射了第一枚人造卫星,1959年,肯尼迪当选总统,从这个时期开始,美国人的心态已经完全改变了。显然,美国在科技发展上,已比苏俄落后,这表示在军事和商业利益上,美国都受到极大的威胁。一夕之间,科学家和工程师成了最主要的人物。联邦政府投下巨资,从事太空竞争;企业界也极力网罗高科技人才,研究发展高科技产品,于是就读这些科目的毕业生,立即变得炙手可热,往往一出校门,就被重金礼聘。

突然间,人们对年资的尊敬一扫而空;而以年资累进作为考核标准的制度也备受威胁。年轻人,尤其是受过科技训练的年轻人,最受重视。在许多情况下,他们甚至还未开口,就已取得了制定决策的权力。根据我们调查的结果,1964年的时候,52%的主管认为,这些受过科技训练的年轻人掌握了他们公司目前的发展方向,而当1958年时,有这种感觉的人还不到12%。如果说这种新的“高科技心态”威胁到培育接班人的问题,恐怕还太轻描淡写了一点,事实上,这两者完全是对立的。资深前辈怎么可能“领养”并指导一位大家都认为表现会比他还好的后进呢?培育接班人虽然会有极大的乐趣,但在以科学和技术为重的今天,这些接班人时时都有超越他们主管,甚至会成为他们主管的顶头上司的可能。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曾提供了一个解决的方法,不过采用这个方法的主管却是少之又少。这个方法就是,公司主管可以培养没有科技背景的部属来做接班人,这样,部属威胁上司的机会就会大为减少。在公司“领养”接班人的好处,就在于有选择的余地,不像亲生的子女,完全没有选择的余地。不过,由于主管都想选择条件好的年轻人,所以有科学、工程学背景的人,常会屏雀中选,而徒有人文背景的人,则常遭冷落。公司主管就像飞蛾扑火一样地,不能抗拒地选择最可能超越他、也最让他害怕的理工科毕业生,来做接班人。

这也就难怪,在1958年至1963年间,培育接班人的主管人数有显著的降低。艾瑞克森对“培育接班人”所下的定义——“生产并指引下一代”,显然太过简单,并且与事实不符。这种说法不但没有说服力,更忽略了这个阶段的人,每天所经历到最重要的心理问题。60年代末期,政府降低了国防及太空竞争的预算,以致1969年时,科学家和工程师也不再被视为超人。到这时,我们本来以为培育接班人的风气会就此恢复,而接班人的人选也能扩展到人文科学的毕业生。不过,结果又出乎我们的意料,因为一支新的生力军,又把这两种背景的年轻人挤到后面去了——企管人才成了企业界的新宠儿。

70年代企管硕士在企业界受宠的情况,和60年代科学家以及工程师受宠的情况,有诸多相似之处。培养接班人的欲望仍然深植在公司主管的心目中,只是现在他们的目标都放在企管硕士的身上。若以数字来看的话,43%的主管,在1973年都表示企管硕士是公司的中坚,可以左右公司发展的方向,而科学家与工程师只得到11%弱的票,比10年前降低了80%。

然而,这些新的企管“超人”对公司主管的威胁,和理工人才所带来的威胁一样大。同样地,公司主管又不自觉地被这些青年才俊吸引。大家虽然认为他们缺乏经验,却又认为他们可以表现得比现任的主管更好。另外,跳槽的问题也使接班人的培育更加困难。这群70年代的宠儿,跳槽率一直在20%到40%之间(和60年代科学家及工程师的跳槽比率一样高)。接班人的培育于是变成了十分谨慎的工作,而且主管与接班者之间通常也只能维持短暂性的关系。

80年代早期,这阵热潮又过去了,企管硕士到处充斥,市场容纳不下,加上他们无法在景气萧条的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替公司创造奇迹,所以1983、1984年开始,电脑科学家又成为企业界的新宠儿。不过,这一回,他们受宠的情况和前两个阶段的宠儿有戏剧性的不同:调查结果显示,1964年,52%的公司主管认为,科学家和工程师可以掌握公司的发展方向;1973年,43%的主管认为,企管硕士是公司的中坚;但1983年,只有不到1%的主管觉得,可以让电脑科学家拥有决定事情,及左右公司方向的权力。企业界主管要找懂得电脑的员工,但他们却不认为这些人可以掌权,电脑科学家只是拥有特殊技术的人才,就像铅管工或电气技师一样,不同的只是电脑越来越吃香,在1984到1989年,美国将会花费数百亿在电脑工业、硬体、软体的发展,以及电脑人才的培育上,使得电脑科学家像镀了一层金一样,这是铅管工人所不及的。有趣的是,这次疯狂的迷信电脑魔力的人,不再是公司的主管,而是年轻员工和学生。显然,上两个阶段的教训,使得公司主管较知道如何掌握自己的方向了。在这里,我们要研究几个培育接班人的典型。在这些例子中,公司主管往往不知不觉地“领养”某一部属,并在工作上引导他。这些例子是从法律界及公共关系范围选出来的,因为这两个领域的主管较未受到迷信科技及企管人才风潮的影响。

说教的欲望

大家都觉得亚瑟很能吃苦耐劳。一位和他共事甚久的同事这么描述他:“他人不错,又很有韧性,只要想要的东西,一定要得到手才罢休。”另一位同事说:“亚瑟是很有立场的人,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他绝不妥协。”

在学生时代,亚瑟并不突出。中产阶级的父母辛勤工作以送他上大学,但在他大三时,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是他辍学到比利时参战,受伤回家后,又继续学业,大学毕业,又向政府贷款读研究所。他39岁时回忆当时的情形道:“那时父亲去世了,我别无他途可走,所有课余的时间都必须打工来付学费。”他的老同学说:“上课时,他常常处于半昏睡状态,因为前一天工作太累,又熬夜读书。真不知道他怎么撑过来的,要是我可受不了。”

毕业后,亚瑟成了律师界的一员。一开始时,他并不愿意受雇于其他事务所,宁可一个人独来独往,自己开业。但正如他自己说的,他“喜欢美食,可是自己开业赚的钱却吃不起什么好东西”。所以当一家曾和他缠讼败诉,且非常有名的法律事务所来聘请他时,他还是加入了他们。他也许不是什么顶尖的学生,但却是个很尽职的律师,法官和对手们都认为他“辩词有力,反应灵活,准备充分”。由于他的努力,加上合伙人和同事的合作,这家事务所发展迅速,成了全美前50大法律事务所之一。

在亚瑟40岁的阶段,遇到了典型中年人的问题,他同时受到来自上和下的双重压力。当他看到聪明、年轻的法律系毕业生,在事业阶梯上爬得比他快的时候,便毫不客气地表示:“受不了!”43岁的他说:“真讨厌他们!他们轻而易举的就有了成就!”

亚瑟那时是公司的资浅合伙人,因此薪酬也不如那些资深的合伙人。不过他把自己的事业方向掌握得很好,决定专心在保险法上,所以并不像其他年届不惑的人那样容易在事业道路上迷失。

亚瑟52岁时,产生了新的欲望,他想选择一个可资训练的年轻人,他说:“这样我只要教一个人就够了,而不需要每次都告诉别人该怎么做。”亚瑟一直都不是个好相处的主管,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他喜欢发号施令,而不是一步一步的领导别人。不过他又想:“一定是我年纪大了,才会有这种无聊的念头。”所以他又抛开了这种想法。

但在往后的几年,这个念头却不断地出现在他脑海里,寻找接班人的念头越来越强,这可从他对这群年轻人的评语中,看出端倪。54岁的时候,他讽刺这些新进人员:“瞧瞧他们!自以为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不必再学了!”56岁时,他口气已和缓了许多:“我知道他们很聪明,是课堂上顶尖的学生,但他们老是不肯听我的话!”57岁的时候,他说:“我看他们太陶醉在自己的成就里了,根本听不进我的忠告!他们竟说我没劝告过他们!我清清楚楚地记得说过些什么话,他们却什么都记不得!脑袋像漏了一样!”

我们很容易就会认为亚瑟的评语只不过是,自力成功的人年纪大了,脾气暴躁而发的牢骚罢了,这也是近几年和他共事的年轻人所下的结论。他们说:“他把你叫进办公室,只是想说教,谁要听那种无聊的东西!”不过,这个故事的底层还有更深的意义。让我们再看看玛丽的例子。

玛丽的年纪大概和亚瑟相当,但她的工作范围是在公共关系方面。我们第一次见到她时,她39岁,她开自己工作的玩笑说:“没有人一开始就决定做公关的,都是在做了其他工作之后,才忽然发现自己已经一跤跌进这个领域来了。”她原来的兴趣在制作纪录片,希望自己能走入电视界。她以一贯兴奋、快乐的口气告诉我们:“我很上镜头,而且人家都说我很有说服力。”不过很可惜,星梦未圆。

玛丽在大学时,主修的是英文,以为自己会走上写作一途,替妇女杂志写短篇小说,或替连续剧写故事大纲等等,不过毕业后,她才发现,现实与理想间有很大的差距。她最先的几个工作,是在工厂做秘书,她并不喜欢这种工作,但“没办法,找不到别的工作。”

她为这家工厂工作了12年,人家都说她“工作卖力”、“总是超前进度”、“很合作”等等。她渐渐升为公关部门的主任,她觉得这个工作“绝不乏味,这点我可以保证。”但工作余暇,她还写短篇小说自娱。她说:“我已婚,有两个小孩,本来觉得自己可以写写薇薇夫人那种专栏,谈谈厨房啦、孩子啦、邻居啦等等琐事,不过却一点灵感也没有。”

一件发生在她孩子学校附近的车祸却改变了她的命运——一辆车子撞上学校校车,有两个孩子死了,三个受了重伤,而她的孩子却正好在车上!当她听到这个消息时,差点昏倒。幸好她儿子除了鼻子流血、牙齿破裂之外,并无大碍。等到几星期后,痛定思痛,玛丽便着手调查,发现政府虽然为小客车订了许多安全标准,却没顾到大客车乘客的安全,于是她就这个题目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当地的报纸上。

玛丽很得意地说:“这是我写的东西,第一次被登上报纸。”既然已起了个头,她便决定继续写非小说类的评论文章。她现在对自己时间的利用整个改观了,从前她总认为她工作是为了金钱的酬劳,而写作纯粹是自娱,白天是替工厂做非小说类的工作,而晚上则为自己与社会大众写小说,然而现在工作和兴趣这两个领域就更接近了,维持了十几年的分界线也终于消失了。

就在这年,她跳槽到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共关系公司,“天啊!现在整天、甚至整个晚上、整个周末,都要做这种工作了。”她想。接下来,她在这公司工作了7年,一直到她41岁时为止。然后她又带了一批精英,跳槽到另一家小公司,后来就一直待在那里;这小公司也一直保持稳定的成长,终于发展到相当的规模。

玛丽把功劳归于工作本身的性质。她惊叹着说:“你有没有想过,这种行业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根本不存在。看看现在它发展得多快啊!”她21至39岁共事的20几位同事,却都一致称赞她聪明、有信心、专心,所以做任何工作都会成功,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赞扬她的成就。

与部属的摩擦

玛丽40多岁的时候成为公司主管,也很顺利地度过这一段危险期,她天生就是很有原动力的人,而公司发展的速度使她鞭策自己更努力,以在这个阶段毫无困难的居于领导地位。她的部属也不断地指出他们要很卖力,才能跟上她的进度。她从未因为工作停顿而和部属发生冲突。

然而,当她进入50岁的阶段,却无法继续与部属和睦相处了,“她到底怎么啦?”一位助手在她53岁的时候问道。在她55岁生日之前,另一个部属也说:“她好像受够了!”另一个马上接口讽刺说:“受够了什么?我们?还是她自己?”要注意,和亚瑟的情况一样,玛丽并不是由于工作速度降低,或是迷失事业方向,才和部属发生冲突的。事实上,他们在50岁以后,工作得比50岁之前更专心,生产力也更强,他们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要做什么,而且也多半能把这些工作完成。然而,他们和部属的摩擦却越来越激烈。玛丽对部属的评语也越来越不客气,不过她的方向和亚瑟不同。在53岁时,她指责部属说:“这真是世界上最懒惰的一群人了!我真想把自己隐形起来,偷偷地看他们的工作情形,我一定可以抓到他们偷懒。只有我在的时候,他们才假装忙一下子。”55岁时,她说:“他们以为自己很行,我和他们说什么,他们都说好,但却左耳进、右耳出。”57岁时,她很生气地说:“我和他们讲不通,真的讲不通!我要帮他们的忙,他们却只会瞪着我傻看,真是一群蠢驴!”而这时候,玛丽的部属比亚瑟的更相信自己的老板年纪大了,所以情绪不容易控制。真是这样吗?不错,他们年纪大了,身体比较不好,视力衰退,背弯了,牙掉了,关节也有问题。两个人过了中年都发福了。没有人知道玛丽的手和左膝关节都有关节炎的毛病,而亚瑟从前作战受伤的右臀,现在又旧创复发了。有些时候,这些身体上的不适往往会使他们不快,例如,玛丽56岁时参加一项重要会议,结果关节炎发作,痛得根本不能专心听别人在说什么。亚瑟也有类似的经验,55岁的他说:“找不到一个可以舒舒服服坐着的姿势,简直是混球!”他们俩都受不了阴湿严寒的天气。

但是,他们的病痛在大多数的日子里,并不会发作,基本上,他们可算是健康良好而活力充沛的人,虽然平时不常做慢跑、打网球等这类时髦的运动,但每天都不坐车而走好几哩路上下班,平时在办公室也不停地在动,病痛发作的日子也不多。问题是,纵使在身体健康情况良好的日子里,他们仍不停地抱怨部属不听他们的话。

另外一方面,这类的抱怨,并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我们也常常听到年轻的主管这么指责部属。一位33岁的经理就告诉我们,他26岁的助手是个“笨蛋!”,另一位34岁的主管,指责29岁的部属说:“和他说话,简直是对牛弹琴,不如不说!”表面上看来,他们的怨言和亚瑟及玛丽的没有什么差别,不过,基本上有个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不同呢?那就是——竞争。

20岁至40多岁的工作者,常常公开地批评那些可能威胁他们的竞争对手,贬低他们的能力,以抬高自己的身价。他们总不愿把任何到手的资料全部公开,让属下也分享,一定要保留一点儿,使自己知道的较多。他们尤其喜欢强调自己在办事能力和聪明才智上强过部属,其实相对的,也是在发泄他们平时累积下来的挫折感。

不过,玛丽和亚瑟已经50多岁了,这个因素对他们已不再重要,他们所指责的年轻部属,对他们并不构成任何职位上的威胁。也许10或15年前,他们会害怕其他人在升迁的竞争上把他们挤下来,不过当时他们对自己的事业有清楚的方向感,所以不会像盖瑞和爱丽丝一样,到处乱忙。现在,他们终于摆脱了被紧追在后面的部属赶上的威胁,不知不觉地采取了下一步骤,他们现在可以真正诚恳的态度来对待部属了。

跳槽是个现实的问题

所谓的诚恳,是指在教导部属方面,而不是指金钱方面。他们并不会把遗产留给部属,不过他们却很愿意提供自己这么多年来的经验。“在这30几年里,我学到一些千金难买的秘诀,”亚瑟粗声地说:“可是这群蠢才,竟然一点也不想听,他们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那么,究竟为什么会有这种沟通不良的问题,使这么宝贵的经验不能传达给部属呢?有两个因素,其中一个阻碍了主管教导的动机,另一个又妨碍了部属聆听的欲望。让我们先看前一个阻碍因素。

亚瑟和玛丽的权力,包括教导和管理两方面,但真正要与部属讨论重要的事情时,却有个基本问题使他们踌躇不前。亚瑟曾说过:“为什么要告诉他们任何有价值的事呢?他们通晓了以后,就会跳槽。”玛丽更小心,任何有关商业价值的文件或资料,都不让属下插手,她把手一摊说:“他们今天在这儿,明天就不晓得又到那家公司去,在这儿学到什么,说不定过两天到别家公司去,就会拿来对付我。我总不能把他们锁在这里呀!”

跳槽在美国是很普遍的现象,亚瑟和玛丽绝对不能忽视这个问题,亚瑟认为:“这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玛丽也说:“这关系到我的生存,我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他们限制属下所知资料的多寡,而同时也表现出小心谨慎和怀疑的态度。

到目前为止,读者恐怕会以为,亚瑟和玛丽了解自己想教育、培植属下的欲望,不过事实上,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有这种欲望。如果知道,他们就可以安慰自己说:“虽然我很愿意教他们,但目前跳槽率太高,使我不能这么做。”并把他们的怒气发在造成这么高跳槽率的职业制度上了。现在,由于他们不了解自己有教导接班人的欲望,也就无法理性地发泄自己的不满,因此只有把怒气指向他们原想教导的部属了。

这真是双重的讽刺,因为恶性循环,使得情况越来越糟糕。亚瑟和玛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生气、烦恼,于是便不停地责备他们原本最想帮助的部属,使得两者间的距离越来越大。结果是什么呢?是他们有时会对自己不知不觉选出来的接班部属非常挑剔。亚瑟曾对他最喜爱的两名部属大吼说:“你们根本就不——想——听!”但他所负的责任和部属一样多,他这么大吼,让他的学生部属退缩不前,更难接受他的金玉良言了。

纵使亚瑟和玛丽把他们责备的口气改成温和、劝告式的口吻,也还必须要做其他的补救工作才能让情况和缓下来。唯有先消除主管和部属间的敌意,才能有效地建立老师与学生的情谊。有趣的是,亚瑟和玛丽把“金钱”和“忠诚”当作不能诚恳地扮演老师角色的借口。他们认为,“我是公司的关键人物,当然希望公司事务蒸蒸日上,如果我把工作秘诀和宝贵的经验告诉年轻的员工,他们很可能会挟着这无价之宝离开公司,那我不但对公司不忠,也会让公司财务上受到打击,所以任何牵涉到重要经验的事,都不可掉以轻心。

不过,和其他面临这种接班问题的主管一样,亚瑟和玛丽都无法持续地压抑自己寻找接班人的欲望。他们至少都会找到一个聪明能干的部属,并把自己得来不易的经验传授给他,亚瑟和玛丽忍耐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各自找了个“学生”。虽然学习气氛并不轻松,也不自然,不过他们至少尝试了一下,结果把所谓隐藏性的问题都挖了出来。

现在让我们先看看亚瑟的问题。亚瑟有一天告诉他的得力助手布莱德一件他自觉很宝贵的经验,布莱德却马上把它忘记了,亚瑟简直是哭笑不得,他摇头叹息说:“我真拿他没办法,首先,我不该告诉他这么重要的经验,然而,他竟记不得我和他说过这项经验!”这是因为亚瑟和玛丽平时都严格地控制自己,绝不轻易泄漏任何有价值的经验或消息,所以当他们一违反这条规则,他们便希望听者知道感激,这点对他们极端重要。没想到这些年轻人,不但不知感激,还竟然连整个金玉良言都忘个精光,怎能不教他们觉得部属是蠢才。

他们生气到什么程度呢?他们气到决定以后再也不对公司或自己“不忠”了。他们觉得,如果送钱给人,别人都会感谢,现在他们的金玉良言对听者而言就是一笔小财富,听者当然该感激,而且该大大的感激才对。如果听者没这样做,下次他们什么都不会说了。另外,他们也会根据听者的表现来判断他的能力。上述这种愚蠢的听者,不用说,能力一定会被大打折扣,而这对听者的升迁、工作成就等,都有很大的影响。不知感激,就等于不负责任,所以我们怎么能忽视这个问题呢?

人们在公司中的层级越高,所管理的公司资产就越多——其中包括工厂、设备和人事。最重要的是他们的话在公司举足轻重,可以影响整个公司的员工,如果部属听了他们的金玉良言,却无动于衷,做主管的怎能淡然处之?如果升迁这种人,让他们有更大的权力的话,很可能会危害到公司里每一位同仁的利益。亚瑟后来不管在谈自己的例子,或劝告他人时,都再三警告:“选择接班人的时候,一定要非常小心,否则,选错人的话,一切都会完蛋!”

简言之,亚瑟和玛丽在五六十岁间都为接班人的问题烦恼。他们拼命送礼,但似乎没有人想要这份意义重大的礼,甚至急需他们劝告的人,也拒绝了他们的好意。他们在人生的阶段,原本该十分满足,现在却非常暴躁易怒,工作环境的气氛也被完全破坏了。

部属们的心迹

我们曾提到过主管的经验之所以无法传达给部属,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主管不愿意教,另一则是部属不愿听。那么部属不愿听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其中一个因素的重要性,大于所有其他因素加起来的总合。这个因素与美国人如何衡量他们长辈的工作成就有关。通常,当我们调查年轻人对“长辈”的看法时,随着这个名词浮现在他们脑海中的,是十分抽象的混合物,是65岁以上、该退休的一群老人。但这并不是我们所谓的“长辈”,我们所问的是他们的主管,是十分具体的个人,而且也不到65岁,多半都是50到65岁之间而已,所以让我们称这些人为“事业长辈”,以别于一般所称的“长辈”。

“长辈”只是一个抽象观念,不会构成任何威胁,所以一般人都能同情他们。但是,只要60岁的长辈还活跃在事业上,只要他们还是十分具体的个人,还能促进或阻碍他人的事业,年轻的员工就会以怀疑的眼光看他们,甚至还会轻视他们。

我们很重视20岁到50岁员工对他们超过50岁的主管的看法,也花了不少工夫来研究这个问题,希望能得到他们诚实的答案。通常,我们得等到员工或主管两者中之一离开公司,才能听到他们真正的心声。一位41岁的员工,在他主管离职之后,终于承认他看不起原来的主管,他说:“我以前不说实话是有道理的,我可不希望这些话传到他耳朵里去。”

我们从两件事中,就可看出基本的问题来。第一个例子发生在玛丽身上。有一天,玛丽和38岁的助手露易丝正在开会,一通重要的电话接进来了,于是玛丽压住电话和客户讨论一个广告活动的问题。对露易丝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因为玛丽已做了这么久,累积了这么多经验,成为公关艺术的大行家,纵使她不愿透露任何机密,光看她工作的情形,就已值回票价了。

没想到露易丝毫不感兴趣。虽然在玛丽面前,露易丝不停地奉承玛丽,但私底下却认为玛丽不够稳定,她批评说:“她比气候还善变,晴时多云偶阵雨的我根本不知道她下一步会怎样,她的情绪总有出乎你意料的发展。”在公司4年,露易丝已学会一套应变的方法,她得意地说:“顺着她的脾气就对了,如果她要指鹿为马,我也可以奉陪,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方法很有效,玛丽对露易丝印象很好,觉得她对什么都很专心。“她很努力,做得愈来愈好。”玛丽很满意地称赞。而露易丝更发现,只要乖乖坐在那儿听,根本不必说话,效果也和她真正称赞玛丽一样地好,她后来说,“我就让她不停地唠叨,她这样才觉得舒服。”“这对你有什么好处吗?”我们问。“当然有啊!”露易丝说:“这样,她会以为我很敬佩她。”在公司里,最得亚瑟宠爱的,是年纪比他小12岁的部属泰德。泰德和露易丝一样,是乍看之下工作很勤奋的人,老是忙东忙西的,但实际上他最关心的,是让亚瑟对他有好印象。他面无表情地告诉我们:“这就是最重要的一点:他要别人奉承,我就奉承他一下。他最喜欢摆架子了,大家都认为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老混蛋。”就因为泰德是唯一会奉承亚瑟的人,懂得在亚瑟想说话时,就让他发泄一下,所以亚瑟最宠信泰德,他对泰德的称赞一如玛丽对露易丝的。58岁的亚瑟称赞说:“他真聪明,什么都懂,有远见,真是个头脑清楚的人。”

亚瑟和玛丽觉得部属的奉承之言很受用,如果有人胆敢违逆他们的意思,提出不同的意见,那可有麻烦了,他们是绝不会接受的。所以,亚瑟和玛丽自以为已经一一把己身的经验都教给了部属,其实只是自言自语而已。再回到第一个例子,玛丽挂上电话之后,回头对露易丝说:“我觉得这件事处理得不太妥善。”她是喜欢奉承没错,但现在她是在征询露易丝的意见,希望从她信任的助手身上,得到对整个事件的正确印象。然而,她听到的,就像从录音机中放出来一成不变的话:“处理得太好了。”露易丝一点也不犹豫地说,“没什么好担心的,这些客户根本不晓得自己想要什么,只有你才能应付得这么好。”玛丽的经验告诉自己事情并非如此,但听了露易丝的话后,觉得放心不少,就暂时不去理会这件事了。当晚她表示:“有露易丝在,真让我安心不少。”

不错,她安心了一下,不过很不幸地,客户竟然控告她,因为他们觉得玛丽似乎并不把他们放在心上,与其找她抱怨,不如直接上法庭控告她违约。两个星期后,玛丽收到律师的信,终于表示:“当时我觉得事情不太对劲,应该再打一通电话给他们,解释我的做法,真不知道怎么搞成这样的。”实际上,她是被自己的得意门生给害惨了。

亚瑟被部属玩弄得更惨,他被泰德捧得飘飘然,泰德有一次阿谀他后,他得意地向我们自夸:“我是公司的老功臣。”泰德后来说:“他简直得意得要上天了。正如玛丽的情况一样,当亚瑟需要正确的反应却得不到的时候,麻烦就来了。不用说,他还自以为得到了别人真正的意见呢!当时亚瑟正在考虑事务所扩展的问题,亚瑟认为如果要合并其他事务所,动作就要快,他为此征询泰德的意见,泰德的做法,完全和露易丝不同,他常公开反对亚瑟的意见,“当然,态度还是很恭敬的。”泰德说。我们问他为什么老是反对亚瑟呢?“简单的道理嘛!这样他才不会觉得我只会唯唯诺诺。”他解释说。由于年轻人比较了解大众市场的口味和趋势,谨慎的年长主管常会询问年轻的部属的意见,以便维持公司的竞争力。所以,就亚瑟而言,他的做法完全正确,而另一方面,泰德这么做简直叫人胆战心惊,他如果不知道,可以不必回答,但为了要加深亚瑟对自己的印象,他却不假思索的否定亚瑟说的话,使得亚瑟到现在还在为后遗症头痛。

泰德完全否定掉合并其他事务所的提案,他告诉亚瑟说:“这不过是一时的流行而已,支持不了多久的。”结果让许多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抢了先机。亚瑟的合伙人米菲德后来非常不悦,责备亚瑟白白放过好机会,甚至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亚瑟告诉我们说:“我们再起步已太晚了,其他的阵地都早已被攻下来了,我曾问过客户的意见,大好时机已失,根本就没有补救的余地。”

奉承话并不可靠

露易丝和泰德能和主管搭上关系,算是很难得的了,大多数的同事都没有这么好的运气。根据我们的调查,这两家公司63位30至50多岁的员工中,只有11人(不到20%)觉得自己与50到65岁年龄层的主管,有良好的关系。正如亚瑟属下一位33岁的律师说:“不要误会我的意见,我和老板相处融洽,合作也很愉快,但却不能算是“朋友”,绝对不是朋友!他并不完全信任我。”

由于这些公司最注重自动自发,所以这并不碍事,部属甚至觉得这样子与老板保持一点距离也很不错。露易丝的一位同事说:“我倒宁可这样,一星期能和老板见几次面就够了。”

关系疏远可使年资较浅的伙伴和中层经理人有工作上的自由,但也使他们视自己的老板为:一、只是发号施令和分配工作的人;二、升迁的暂时阻碍。(等他退休,我也许就可以接下他的职位。)老板现在很少详细指示或鼓励他们。玛丽责骂露易丝的同事说:“你已不是初出茅芦的小家伙了,什么都该懂啊!”亚瑟对部属也常常有这种态度,他有一次责备泰德的同事说:“难道一定要我每分钟都盯着你才行?早上一来就要看住你,你才不会出错?”

这套逢迎主管的方法,并不是泰德、露易丝和其他更有野心的部属故意发明的,而是在这个环境下,耳濡目染所体会的生存之道。从20多岁起,他们便逐渐领悟其中诀窍,并尽量身体力行,使自己在每个阶段都能得到最大的利益。他们知道自己很难和年长位高的主管建立什么密切的关系,所以也并不这么妄想。他们明白自己如果痴心妄想,一定会尝到失望的苦果。泰德听我们提到亚瑟所扮演的“导师”角色,大声嘲讽说:“导师?不要笑掉我的大牙了,他只是个唠叨鬼,把我们当做听众而已。”

近年来许多人都在研究主管“导师”角色的问题,但实际上,野心大的部属,往往只利用“导师”做他们的赞助人和开路先锋,以及晋升的阶梯而已。学习“导师”的经验根本只是个可有可无的问题。在“导师”这一方面,泰德的嘲讽虽然稍嫌过分了些,但却也有部分实情。事实上,许多主管都只是漫无目的地对年轻部属喋喋不休,所谈的不外是一些自怜自艾的怨言,或是自吹自擂的牛皮,根本没有任何“教育”的意义。

既然如此,年轻部属为什么不能利用这种关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呢?既然这关系没有真正的价值,当然该利用它产生另一功用,作为自己晋升的捷径。这些年轻部属私下都承认此点是他们奉承主管,希望和主管保持亲密关系的动机。从“导师”身上,得不到任何有价值的嘉言或经验,部属索性利用这层关系,让自己在事业上一帆风顺。巧妙地操纵年长主管,利用他们成为晋升的阶梯,已发展为商业圈内一项精练的艺术。在其他国家,尤其是日本,这种手段是公开的;而在美国,中层经理人则熟练地运用许多言词,来掩饰自己的企图。他们最常用来开脱自己的说法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根本不希罕老板的支持。”这成为企业界最新的“独立宣言”,也是最佳的障眼烟幕。泰德和露易丝都常常一边奉承谄媚自己的主管,一边又用这些烟幕来掩饰自己。“这是工作上的需要!”他们一定会这么为自己辩白。在每个公司,最后的主权都在最高管理阶层的手里,不管他们换多少工作,最后一定要找出和主管的相似之道,以利自己的升迁。泰德、露易丝以及大多数人的公司,尤其是中到大型的公司,主管的年龄多半在五六十岁之间。这个年龄的情感需求,配合着部属火急的升迁欲望,恰巧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很不幸地,这两者的配合却经常不尽理想,有时甚至十分悲惨。我们很希望能看到主管能与接班人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并能对公司有所贡献,然而这种例子实在是太稀少了。

陷入困境的主管

我们发现,当人们进入五六十岁的阶段后,培育接班人的欲望常会使他们陷入困境。怎么说呢?由于五六十岁的人有强烈自我表达的欲望,往往会被野心大而态度随和的年轻部属所利用,结果得不偿失。

光是指责“培育接班人”这种制度,或干脆不理不睬,是没有用的,因为这种培育后进的欲望是无法遏止的。如果年长主管退缩不前,拒绝指引公司里的任何年轻部属,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使情况更糟。但很多五六十岁的主管都采取了这种消极的态度,他们现在唯一能发泄自己欲望的途径,是到各学校去演讲,因为这些听讲的年轻人,不会和他们发生任何关联,更不会成为他们永远的教育负担。但是,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永远不能满足他们这阶段最迫切的欲望。

培育最佳接班人

一般人总认为五六十岁的人该清心寡欲,这种印象其实是错误的。的确,有些欲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但有些欲望反而会更强烈。从我们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主管的成就越大,就越想把自己的经验和秘诀传授给年轻一辈的部属。但是主管和部属间相互的猜忌,以及跳槽的顾虑,造成了沟通不良的问题,使得主管产生了极大的挫折感,而部属除了学会谄媚奉承之外,一无所得。

部属的职层低,所以对这种情况比较无能为力。这时候,身为主管的人就该领头,设法逐渐改善这种状况;他们必须了解,这样做不但对部属有帮助,对他们自己也有极大的好处。我们希望在这简短的一章里,能指出培育接班人这个问题成败的关键所在。

主管的某些特权

如果主管要部属听他们说话,首先该注意自己所说的内容有没有启发性、是不是有用、值不值得听?可是这些年逾50的主管,都没有先检讨自己,反而认为自己有唠叨的特权。只有少数的主管会注意到这个问题,把谈话的重点放在公务上——例如公司的本质和业务的运转等等;但纵使如此,他们谈话中仍掺入不少废话和牢骚。

这些主管往往认为,他们辛勤工作了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拥有一点说话的特权也是应该的。更何况帮助部属本不是他份内的事,他额外地做这份工作,自然该有些酬报。虽然他们不能确定自己的忠告是不是真的对听者有帮助,但至少表面上都显现出这种姿态来,一位经理人就表示:“我累积多年的经验还会有错吗?它们自然是非常有价值的!”接着,他理直气壮地强迫膺选为听众的部属听他对公司的怨言和不满。更有趣的是,他还认为这些言论内容丰富,能“彻底透视企业问题”呢!结果恶性循环,牢骚发得越多,就越觉得自己有权发牢骚。

而另一方面,部属根本不爱听这种唠叨,听半天一无所得,只是白白地浪费时间而已,因此他们决心设法取得一些其他的报偿。事实上,建立这种关系不但没有好处,甚至会演变成恶意的相互利用,比没有关系更糟!

主管想与部属建立友善的关系时,最不该犯的错就是在称赞某人处理某件事的方法之后,又迫不及待地说出“要是我来做的话,会怎样怎样处理”的话来。这种马后炮会使部属认为,主管因为没插手这件事而感到不安,甚至害怕部属的能力会超过自己,才借这种话来夸示和炫耀自己的阶级与权力。一般人只有在失败的时候才需要别人帮助,并希望旁人提供建议,但成功时,没有愿意屈居人下的。

所以,主管特别要避免上述自我中心的行为,并且要谨慎选择聆听他个人、职业及公司秘密的对象。这是教室和办公室中教育气氛差别的最大之处。在教室里,老师有教无类,不能挑选学生,但如果学生表现不好,他可以把责任归于父母、社会、电视、其他学生或从前的老师,所以承受的压力较轻;但是如果部属表现不佳,公司的主管就难辞其咎。毕竟学生和老师一周才相处几个小时,而主管和部属相处的时间,却至少是几小时的十倍,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部属的短处根本不能作为失败的借口,同事更不会因此而原谅你。亚瑟最后对其他八位合伙人辩解自己失误的原因时,终于脱口而出:“泰德把我害惨了,他告诉我不正确的消息,害我判断错误。”其他合伙人听了他的辩词,不但没有息怒,反而火上加油,其中一个非常生气地问:“而你竟会听信他的鬼话!”另一个接口说:“哦!那是谁的错呢?”亚瑟后来表示:“根本没人要听我的解释。”

有意培育接班人的主管,只要肯用点心,往往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一开始,这些主管就会让某一年轻部属知道自己喜欢他的陪伴,但除此之外,他们也会告诉部属,这种陪伴还有另一层深义。一位主管在重要客户快来的前几分钟,告诉得力的助手说:“看我做一次,比一千句话都有用。”另一位主管也有类似的意见,他告诉助手说:“我太忙,恐怕没有办法一步一步告诉你该做什么,但你只要在场,也许就会学到一点东西。”

当然,除了观摩之外,有时让部属亲身参与会更具好处。一位主管就告诉部属:“一定要亲自做,你才能学会。所以这一次到客户那儿,由你来和他谈。”部属一听,马上显得紧张起来,主管带了他10个月,从来没让他独挡一面过!“别担心!”主管保证:“你知道该说什么,而且万一有什么困难,我就在旁边。”另一位主管也让手下的经理实地参与,他告诉经理说:“通常给高阶经理人的报告都是我写你看,这次你来写写看。”我们早先曾经提到,培育接班人并不是一蹴可几的,因为主管与部属双方都还有许多必须学习的地方。举例来说,人们需要花费一段时间,甚至一段很长的时间,才会了解他们已同时被授与责任和权力。一位部属描述自己的经验说:“许多次公司曾想给我权力,但到中途又把它收回去了,我根本不知道他们这次是不是真的会让我放手一搏。”四年后,他终于成为公司的总裁。

培育接班人的技巧并不能速成,所以部属可能要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在事业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如果试图加快这个过程,后果常常很悲惨。有趣的是,往往是部属,而非主管试图加快这个过程的进展。美国人往往急切的希望事业有成,结果反而贪多嚼不烂,不但使主管失望,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会毁了自己的前途。这种情况尤其容易发生在非常有说服力的人身上,他们可能不耐烦长等,且忽视了公司运作的复杂性,认为自己有能力掌权,因而提出种种动人的理由,要求主管让自己执行重要的计划,结果却惨遭滑铁卢。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这种失败也可能是好事;如果这些人能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了解整个公司上上下下各阶层都很重要,那么日后自己成为主管就会更加小心。此外,我们一再地发现,只有外行人和低阶的工人认为现代企业的经营是简单而容易的。

该冒险时不妨冒险

主管最感惊喜的时刻,莫过于面对难题时准接班人能妥善应付,解开困境,做得比主管期盼的还要好。我们的调查显示,事业舞台上的人,往往会有很大的潜能,单看自己如何去开发这种潜能罢了。

企业家都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财务资产、如何冒险、如何投资。虽然并不是每一次的赌注都会赢,但事前的分析、计划,总能帮助他们找出最容易成功的一条路来。而且大家都没有未卜先知的水晶球,所以执行时就必须谨慎小心,以便随时能更正错误,弥补损失。

同样地,投资冒险并不只限于公司的财务方面,也可以用在人力资源上。我们把金钱投资在厂房、设备上,更该把时间投资在得力部属身上,两者相辅相成,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这两种投资都需要耐心,都有许多相似之外,而且也都值得尝试。

如果我们的资本(时间、知识、精力)选对了投资对象的话,将会有极优良的效果。哪一种部属最值得这种投资呢?虽然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也都有自己的长处,但从我们的研究中,可以归纳出培育人才的几个要点:第一就是接班人的年龄不该和主管相差20岁以上,要注意我们是在讨论一种投资,只是重点在个人身上而已。除了少数的特例之外,25到30岁的年龄差距已经太大了。也就是说,50到65岁的主管所找的接班人至少要在30到45岁之间才行。

不过通常30多岁和40多岁的部属之间,仍然有很大的差别。事实显示,五六十岁的主管在这两者当中较喜欢年纪长些,也就是40岁这个年龄层的部属建立师生关系,而且这样也较容易成功。为什么呢?有两个原因。第一,当主管想培育某个部属为接班人时,他们之间的关系会更加亲密,而加在部属身上的责任也就越重,此时,40多岁的部属较能圆满地应付这种情况。30岁左右的人说的比做的多,也较40岁的人喜欢说服主管相信自己的能力,但他们工作的重心往往在自己身上,如果成功,也是他自己个人的胜利,是用来向人夸耀的。而40多岁的部属却把提拔自己的机会,当作是自己这些年来的努力所获得的肯定,虽然值得骄傲,但仍要更努力才行。一位经理人指出了这两个年龄层的不同:“年轻(30多岁)的部属想得到别人喝彩,而年长(40多岁)的只想好好的干!”主管选择年长部属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比较知道感激。在第四部分中,我们了解了许多很有才干的人,进入40岁到50岁这个阶段,往往会有疏离感,因而需要更多的回馈——尤其是赞美——来肯定自己。另外,40岁这个阶段的部属,和五六十岁的主管之间,常常有一种亲密的联盟关系,只可惜这种关系很少被好好利用。

其实只要主管和部属能建立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双方都会得到极大的收获。而这种关系又建立在双方的需要及对另一方的尊重上,在不拘形式、弹性极大的情况下,才会有最佳的效果。如果硬要把双方以特定的形式连结起来,不但不会有令人满意的结果,反而会招来怨恨。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处事方法,勉强别人用你的方法行事,事实上是不可能也不必要的。一位主管说得好:“我现在了解了,如果太挑剔,每一个细节都要过问,是无意义的。每个人有每个人做事的方式,只要最后目的达到了,那一个方式都是可行的。”

选择适当年龄层的部属来做接班人,并不表示就此可以与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并非就此会成功,这点我们可以从亚瑟和玛丽的例子中看出来。主管必须了解能力好和能力差的部属的区别。我们所举例子中的主管,在这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无法区分才能和“紧张”的差别。有些人由于紧张而拼命工作,表面上看来这些似乎是好事,但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紧张是由于对四周环境的敌意所引起的。所以主管若不能分辨出部属究竟是因为很有才能,还是由于紧张才努力工作的话,就会造成严重的错误。

举例来说吧,尼尔也是亚瑟法律事务所的一员,当他一个人独力工作时,万事都很顺利,但只要一想到他的同事,纵使他们不在身边,他也会觉得压力太大而受不了。同事的影响缠着他,折磨、消耗他的精力,他不能甩脱他们的阴影,他们是可怕的竞争对手,他绝不能让他们超越自己半步。

对某些人来说,有几个竞争对手反而可以刺激自己,使自己更努力;但对另一些人来说,自己工作的原动力就已经非常强大了,如果受到其他竞争对手的压力,他们反而不能专心于手头的工作。纵使办公室里没有任何一个人,对手的阴影也会时时笼罩在他们心头,不肯放过他们,成为一种折磨,也因而使他们产生无止境的恶意。

注意“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人

亚瑟却不了解这点。他注意到尼尔很紧张,但他以为这是才智急欲谋求发泄的结果。亚瑟也注意到尼尔老是像小孩一样地跑来,要亚瑟不停地称赞他,而不管有没有得到赞美,他又会转移方向,且愤怒地表示:“我才不需要亚瑟或任何人的意见!一开始我就不该问他的!”玛丽的两个部属也有这种不稳定的状况,而她的结论和亚瑟一样。以为部属是因为工作太努力了,所以才会显得紧张。其实,这些部属之所以会紧张,是由于他们非常恐惧自己在残酷的竞争下落败,所以决定不择手段来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纵使用投机取巧或毁灭性的手段也在所不惜。

亚瑟和玛丽不但不了解这点,反而还十分看重这种部属,时常提拔他们,让他们有许多升迁的机会。而这种人也利用这个机会打击别人,说别人的坏话、进谗言等等。虽然亚瑟和玛丽感觉到他们太不稳定,并没有选择他们做接班人,但后来膺选的泰德和露易丝,也好不到那里去。

现在,我们可以提出这章中最重要的问题来:“究竟谁是最佳接班人?”答案当然不是泰德、露易丝和尼尔这几种人。事实上,表面富有竞争力的人,往往并不是最佳人选,反倒是那些默默努力、赢得敬重的人才最适合。玛丽和亚瑟的办公室里,至少都有一位以上这样的人,他们常常被忽视,但只要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他们就会胜任愉快。

亚瑟和玛丽在选择接班人这个问题上,犯的是典型的错误,他们忽略了沉默苦干的部属,而选择了和他们较亲近的人。究竟他们看中了泰德和露易丝的哪一点?他们的答案是:泰德和露易丝既聪明又努力,不过这并不是真正的理由。真正的理由是:这两个部属是天生的交际家,和他们相处十分有趣,而且他们也了解如何在适当的时机奉承他们的主管,甚至为了自己的前途,不惜信口雌黄。

在调查的过程当中,不论公司大小,我们常为公司错选接班人的现象而惋惜。后来我们逐渐发现,这些主管选择的不是学生,而是心腹;是能相互娱乐的朋友,而非前来学习的接班人。而等他们发现这个事实,往往已经太迟了!因为这种关系的形成,通常要花上几年的时间,而一旦形成,纵使发现裂痕,也很难再改变。亚瑟就这么形容自己和泰德的关系:“我们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啦!”玛丽形容自己与露易丝的关系更是一针见血:“和她相处这么久,我已经在她身上投资不少了。”

主管应该一开始就弄清楚这种师生关系的本质,以免选错了这种人力投资的目标,而回头已晚,搞得无法收拾。他们应当了解,使自己很愉快的心腹,往往不是好学生,而奉承他们的人,根本听不进他们的“教诲”,只会背地里向同事批评主管的愚蠢罢了!不过,很多主管虽然了解这点,还是盲目地听从自己的直觉,让只会阿谀的部属牵着鼻子走。我们认为这是十分不智的。如果主管需要娱乐,该去电影院;如果要听奉承的话,也不该由替他们工作的部属来说。

最后,我们又回到接班人问题的症结——接班人离职的问题。主管必须了解,所有的明星学生都有可能离开,而这对接班人的培育不应有任何影响才对。因为不论对主管自己或对整个世界来说,培育的过程都比结果重要得多,如果接班人不幸跳槽他去,也该马上寻找下一个接班人,而不该只是痛苦怨恨,觉得被部属遗弃了。一位成功的主管说得好:“我的经验被从前的部属散布到各方,流传得越来越广。”

最有趣的是,成功的师生关系下的主管与部属,往往是完全不同的典型,所以常被视为“奇怪的一对”。而在这种例子里,主管很少称赞部属,部属也不善于交际,只是努力耕耘,不问收获。

主管是否找对了适合的接班人,可以从下面的指标看出来——如果选错了人,主管会感觉到自己并不愉快,只是一味地付出,却得不到回馈。如果有这种现象的时候,就该心生警惕了,因为自古到今,教学相长是永不变易的真理啊!

同类推荐
  • 成为企业的核心员工

    成为企业的核心员工

    核心员工是企业乃至所有组织的核心力量,是连接“头脑”和“四肢”的“脊柱”,所以核心员工应该具备超凡的能力,能够在企业中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那么核心员工该如何修炼自己,好让上下都满意呢?
  • 做人活一点

    做人活一点

    成功的机会到处都有,但成功的路上别人对你的阻力和助力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你做人能灵活一点,就能给你带来很多帮助的。如果你懂得与人相处之道,就可以减少很多敌人,多很多朋友。
  • 口才学(历代经典文丛)

    口才学(历代经典文丛)

    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有着很大的不同,书面语言是给人看的,可以反复看多遍;而口头语言是给人听的,它是稍纵即逝的。古语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与那些具有渊博知识和良好口才的人交谈,的确可以让人受益匪浅。良好的话语不仅带给人愉悦和欢畅,帮助我们增加知识和修养,激发人的创造力,也可以增进人们感情。
  • 做单位欢迎的员工

    做单位欢迎的员工

    职工素质教育是指对企业职工从事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教育培训,因此也称为职业技术教育或实业教育。其目的是培养现代企业所必需的学习型、知识型和技能型的员工,因此非常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 大智大勇(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大智大勇(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在田忌赛马的故事中,孙膑用了绝妙的策略;望梅止渴的故事中,曹操略施小计,就解决了将士口渴的难题;孙权断案,明察秋毫,根据一粒老鼠屎探查出事情的原委……这些历史上著名的故事被传为佳话。有智有勇者才能成就大的事业,你能从他们故事中得到灵感和启发,得到勇往向前的动力。
热门推荐
  • 狐吻遍天下

    狐吻遍天下

    小狐仙一招不慎破了功,灵魂穿到一个为爱殉情的弱女子身上。太弱了吧,这女人,靠她恢复元气得等到猴年马月!好在小狐仙还有恢复秘法,秘法是什么?吻,吻,吻,还是吻!看小狐仙吻摇直上,踹渣男,斗渣女,信誓旦旦帮体魄报了仇,却发现这只是人家的小阴谋。呀西,欺负我小狐仙投个人胎脑子转不过来是吧?还想要我的吻,你求我啊!
  • 重生之星途熠熠

    重生之星途熠熠

    前世,她是历经磨难的灰姑娘。父母惨死,沉重的生活压力,失业,失恋,连友情也遭遇背叛。重获新生后,她要做涅槃的金凤,讨回属于她的一切,一步一步,问鼎娱乐圈。始终痴心等待、温柔守候她的初恋男友岳奕;一贯淡漠清冷,却唯独待她不同的矜贵总裁陆浅桓;对她念念不忘的青梅竹马,天王巨星纪梓尘。她该选择谁与她共度新生?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校园护花异能大师

    校园护花异能大师

    此作品为一位苦逼学生的作品,文笔可能会有不足的地方,请大家谅解。本作讲述了一名杀马特青年吴爱国来到了大城市上学泡妞最后成为黑道自尊故事。内容精彩,大家不要错过哦!
  • 道悟

    道悟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子言: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周易》书:一阴一阳之谓道。朔月手执一书《道藏》,转世异界,谈天论道,笑看风云,扭转乾坤。修道士一途,先入道气,铸道身,炼道骨,凝道心,破道门,结道胎,化道果,成道魂,筑道台,构道域,后通六道,控生死,掌轮回,方可证大道。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萌宝来袭:我妈咪说话超灵的

    萌宝来袭:我妈咪说话超灵的

    前世,她被渣男贱女欺骗,落得车毁人亡的下场。重生后获得特殊技能,开始虐渣渣踩贱女,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爹地,你身带紫气,贵不可言却带煞克妻,我这有个不怕克的人选,你要不要了解下?”
  • 骷髅来也

    骷髅来也

    你还在为重要角色意外身亡而烦恼吗?你还在为备选达不到要求而着急吗?不用烦恼,不用着急--骷髅来了!性感小骷髅在线发牌,想打哪个打哪个,好快加入吧!!!
  • 我有一间美食屋

    我有一间美食屋

    时间推移,星际迷航,未来的人们已经不再享受美食,生活速度的加快带来的是食物愈发的浓缩精简......星历1346年,天琴星的主城区中一座美食屋悄然而至,袅袅炊烟,惊动的是整个星际
  • 星有灵犀

    星有灵犀

    这是一个普通人与大明星的故事。沐楚嫣一次偶然与大明星程雨泽相遇,程雨泽便对沐楚嫣一见钟情。经过了娱乐圈的很多考验,他们终于幸福的在一起了!
  • 夏日凉橙

    夏日凉橙

    安倩柔和藤龙御是青梅竹马的一对欢喜冤家,自小便深知藤龙御恶魔一般的个性,安倩柔却无法摆脱这个灾星一次又一次的捉弄与“陷害”。在这种被“压逼”的日子下,安倩柔却爱上了一个神秘乐队的主唱——青岚,并为了再见偶像一面而拼尽全力考进了凌风学院。谁知新生入学的日子就是她恶梦的延续,那个仿佛天生便要与她作对的藤龙御竟然也和她考进了同一所学校,最可恶的是明明自己什么也没有做过却无端为了他而成为了少女公敌,安倩柔的校园生活亦因此而充满着笑与泪、爱与恨、心跳与爆笑……当她终于有机会揭开乐团偶像“青岚”的神秘面纱时,她却发现,原来一直以来让自己梦魂萦牵的本尊竟然是那个自小便欺压着她人生的“恶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