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00500000107

第107章 元代回回画家高克恭丛考(4)

倪渊,字仲深,吴兴人。“五俊”之中,邓文原以外,唯此人的情况我们知道的比较多,这是因为他有两个墓志保存在元人文集中。其一是黄溍为他写的《承务郎富阳县尹致仕倪公墓志铭》,见《金华集》。其二便是前面已经引录过的杨维桢代欧阳玄写的《文静先生倪公墓志铭》。据两志,倪的先辈是开封人,靖康间以武职扈从南迁,遂为南人。他曾经从敖继翁研读《易经》,故治学专长《易》理。晚年以10年之功著《易集说》二十卷,《图说》《序例》各一卷,后皆不传。黄溍也曾游学于倪渊门下,他在《倪公墓志铭》中也讲到了高克恭举荐“五俊”一事,并重点写了高对倪渊的评赏:

高公克恭持风裁,慎许可,时为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闻公名,欲识之。一见与语,降叹不已,曰:“君大才,不可小用也!”及为南台治书侍御史,首以敖先生及邓公文原、陈公康祖、姚公式,与公五人,并荐于朝。未报,而行省调公杭州路儒学正。[64]

倪渊一生其实也是相当平淡的,从来也没有得到过施展“大才”的机会。他在自己的家乡湖州作了15年的儒学教授,“恬然若与世相违”。后来出任当县主簿,颇以廉能闻,王士熙等人表荐于朝,以为可以出任县令。这时候倪已年近七十,心灰意冷,要求归乡养老,于是,朝廷同意他以富阳县令的虚职致仕。

陈康祖,字无逸,吴兴人。陆文圭说他“龙泉世家,侨寓霅上”[65]则本籍是龙泉,后来徙居吴兴。张丑《清河书画舫》卷11录有陈康祖题咏高克恭《夜山图》的长诗一首。他的儿子便是元末以诗文书法享名的陈绎曾,而他本人的情况我们知道的也不算少。

陈无逸是赵孟頫的老乡而兼诗友,赵集中有与陈无逸唱和的诗。赵在《陈子振诗序》一文中说:“予友邓善之、张仲实、陈无逸,皆英爽之士,其语言文字足以雄一时,予爱之重之。”[66]此外,陈与陆文圭也颇有交往,陆的《墙东类稿》中收有《和陈无逸见赠草堂诗韵》一诗,又有《同善之、仲实、无逸游饮夜归得星字》《同善之、仲实、无逸共赋雪中香亭》等诗。可见,陈无逸同邓文原、张仲实过从甚密,无怪乎赵孟頫将他们三人相提并论。陆文圭《送陈无逸赴攸州博士序》一文称,陈赴任前曾访陆,对陆说:“家贫不仕非古之道也,仕而为贫非士之志也,是行也,吾得已乎!”。[67]可以想见,陈无逸的境遇与姚式、倪渊相仿佛,他们都是仕进无路而又不甘贫寂的江南学人,难得有人慨予举荐,但得到的无非是“其位卑也”的儒学教授、博士一类清职,其心境自不难体会。陆文圭《序》云,陈出任攸州博士是第一次出仕,显然也是高克恭举荐的结果。陈与戴表元也有交往,戴表元在《剡源集》卷10《八月十六日张园玩月诗序》中曾记述二人的交往。

需要指出的是,“五俊”多为赵孟頫所熟识,也多为吴兴人。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吴澄由京师返归江南,行前,赵孟頫写了《送吴幼清南还存》一文。[68]《序》中,赵向吴开列了他的吴兴和杭州的一批师友的姓名,希望吴澄与这些人相见。赵开列的名单,第一位就是“吾乡有敖君善,吾师也”。以下多人皆属于“吾友也”,其中包括姚式、陈康祖、邓文原等。由此联想到,很可能早在京师时,高克恭就听赵孟頫介绍过诸人的情况,后来向朝廷推荐这5个人,很有可能是受托于赵孟頫,或者至少有赵的影响。

事实上高克恭举荐过的江南士人远不止于“五俊”,《行状》说,他任江浙左右司郎中时,“择中外有才望之士为守臣,闻诸朝,后经擢用,而不知公所荐也”。只是因为“五俊”影响大,所以传颂甚广,成为佳话。在这件事情上,似乎江南人士对举荐本身比举荐的结果看得更重,念念之情持续了很长时间,我们几乎从元人到明初人题咏高的画作的许多诗中都能领略得到,而黄溍在《倪渊墓志》中的一段话可以举为代表,其云:

高公所荐五人,唯邓公掌制命,侍经幄,仕最显。公(倪渊)虽与有民社,而足以展其材,余三人又仅止于文学缘。然,皆能脱略名迹,而以道义相高。有识之士莫不服高公之知人,嘉五人之不负所重也。

落实儒户政策一事,材料无多,但其影响面相当大。其事当在高克恭任职江浙左右司郎中时,约当至元二十八年间。《行状》说:

前是,籍户口,有司期会火急,文书旁午。濡士例蠲徭役,而故籍漫无可省,执政持论可否,期岁不能决。公主,则凡以儒籍占者,皆定为户。士得自拔于氓隶,皆感激泣下。

元代实行“儒户”制度,凡定为儒户者,蠲免本身差役,子孙可世袭,而且可以拣选子弟一名入官学,享受官费教育。这一制度在北方约太宗窝阔台时代就已实行,以后各朝屡有损益,逐步臻于严备。元灭南宋后,自至元十四年到二十八年间,调查登记江南户口,同时建立江南儒籍。上引《行状》所言,就是说江浙地区的儒户落籍工作被主持者所拖延,直到至元二十八年还未能完成。高克恭出任江浙左右司郎中后,“凡以儒籍占者,皆定为户”,也就是说,一是加快了儒户定籍速度,二是扩大了定籍面积。显然,这是大得江浙士人之心的事情,江浙士人一直到元末犹念念不忘。

元灭南宋后,大批北人南下为官,而身居要津者多由军功与世荫,加上科举浸废,征辟无定制,这对天下士人,特别是江南士人的仕进出路,产生了很大影响。以才名早播于江南的邓文原而论,正是由于科举事废,仕途阻断,乃不得不在杭州“开门授徒”。戴表元曾经说到邓的境祝:

顾单力不可与饥冻抗,则日与其徒歌吟古圣贤之说以自壮。至于寒岩永夜,声同风雨,赤日流汗而挟书,不知此其坚忍强志欲何为耶![69]

后来,因为得到徐琰、高克恭等人的积极举荐,才由杭州路儒学教授起家,逐步成为显宦。然而,邓文原毕竟是少数幸运者之一,其他的江南士人,如姚式、倪渊、陈康祖辈,少数人在国家的儒学或医学、蒙古学、阴阳学谋到一个位置,算是学有所用,聊免饥困。许多人或终老于书院、蒙馆生涯,或干脆弃儒就艺,从事原本为儒者所鄙视的职业。这种现实,极大地冲击了元代儒生的尊严和心志,冲击了传统的士夫结构,甚至影响到整个元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其历史意义究竟应如何评价,不是本文所应讨论的问题。我们的注意点仅在于,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在江南士人发出“九儒十丐”的讥怨声中,高克恭这位来自“九州以外”的回回官员[70]竟能够深切同情江南士人的境遇,尽其所能地为他们办了一些实事。于是,他赢得了江南士人普遍的好感,而这一好感甚至延伸到对他的诗画作品的评价上。了解这一历史背景,对我们深入理解和评价高克恭的艺术成就,是不无意义的。

高克恭喜欢写诗,因为他是画家,故诗风略同于画风。柳贯的评语是:

高公彦敬画入能品,故其诗神超韵胜,如王摩诘在辋川庄,李伯时泊皖舟中,思与境会,脱口成章,自有一种奇秀之气。[71]

柳贯以“奇秀”二字评品高诗,而邓文原也说“为诗不尚钩棘,自得天趣”。这些评语,与元明以来各家对他绘画作品的评语很相近,可代表元人对高诗的基本看法。

高克恭的诗文集称《高公简公集》或《房山集》,七卷,明代公私书目犹多有著录,明以后不存。[72]他的诗传存至今者只有20首稍多,其中,前文提到的《吴礼部诗话》存绝句10首,《元文类》存诗6首,这16首来路清楚,又是元人选出来的,应是现存高诗的精粹。此外,清初顾嗣立又辑到约10首,收入《元诗选》二集。顾嗣立辑诗,有的是误选,如《至正己亥四月……与净蓬公》一首五律,一看题目就知道并非高克恭之作。高殁于至大三年(1310年),岂能有至正十九年(1359年)的诗。有的是从传世的高克恭画上或书画著录书中抄录来的。但,凡属题画诗,首先有个画幅本身是否真实可信的问题。明清公私书画著录书中所见高克恭作品,可以说真伪混杂,伪多真少。仅以徐邦达先生《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一书所录高克恭作品为例,有明确纪年者11幅,其中竟有6幅作于高克恭去世以后,伪迹昭著,自不可信,而其他5幅也未必都是真迹。显然录自传世作品或著录书上的诗,在画的真伪没有确认或无从考定的情况下,不可以贸然信从。所以,高诗之真正可信者,实际不到20首。

令人欣悦的是,在残存的800余卷《永乐大典》中,发现有高诗的孑遗。经仔细翻检,居然辑出7首来。这7首诗中有4首被《大典》馆臣标明出自《房山集》,3首未标明来源,但相信出自《房山集》,其可信性应无疑义。这些幸存下来的诗,不仅对我们评价作为画家和诗人的高克恭大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对研究其生平事迹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现依《大典》卷次将7首佚诗刊列如下:

偶 得

《大典》卷九零零

同郭佑之泛舟西湖夜归

《大典》卷二二六四

题山素斋

《大典》卷二五七九

过大名马陵村

《大典》卷三五八一

晚过阳门洞天

《大典》卷一三零七五

寄赵子昂

《大典》卷一四三八三

寄乔仲山

《大典》卷一四三八三

这7首诗同高的其他诗在风格上完全一致,用元人的评语说,都是脱口成章,自得天趣,毫无造作矫饰之气。这很能反映高的精神旨趣,但同时也与他毕竟是一位少数民族的诗画家有关,显然,精设朽构非其所长,信手之作,往往“独具妙思”,诗画都是如此,正是他的本色所在。

与郭佑之游西湖、寄赵孟頫、寄乔仲山3首,对我们了解高克恭的交游大有价值。郭佑之,名天赐,号北山,大同人。曾任镇江路刺官,后寓杭州,与杭州诸诗画家交游甚广。[73]乔仲山,名篑成,字达之,仲山真号,大都人。曾为秘书监秘书郎,后累迁江浙行省员外郎、吏部郎中、翰林直学士、东平路总管等职。郭、乔二人都是书画家兼收藏家,他们的收藏品大都经周密鉴赏并记录在《云烟过眼录》中。据周密记述,郭佑之藏有王维《孟浩然像》,此画原在赵信之处,后归周密属藏,又由周密转归乔仲山,郭佑之又得于乔仲山。一幅好画如此辗转易手,正反映了这些人构成了一个品赏和鉴藏艺术品的文化圈子,彼此你来我往,赏心悦目,相得益彰。高克恭也是圈内人。读他给郭、乔的诗,便可想见他曾流连其中,乐而往返。“明日再来休负约,大家归去莫争先。”正是当时心情的真实而朴素的流露。

寄给赵孟頫的一首尤为珍贵。新编《赵孟頫集》收赵给高的题画诗凡5首,加上另外一些集外的佚诗佚文,赵对高的敬重之情可一览无余,有了这首高给赵的诗,我们对二人友谊有了更真切、更完整的了解。

写诗不是高克恭的家学,他得之于自学和交往。柳贯曾说:“京城有隐者何得之,昔与公(高克恭)及鲜于伯机同学为诗,年近八十而终。尝作诗题公墨竹,亦萧爽可喜。”[74]“隐者”何得之,名何失,昌平人。以织帽纱为业,“日出卖纱,骑驴歌吟道中,指意良远”。[75]当时大都的儒学名臣如虞集、揭(傒)斯、马祖常等,都曾经与他交往,并且荐举他出仕,何失“以亲老不就”。身后诗集散亡,有人据记忆整理出若干,虞集还亲自写了序文[76]。何得之称得上是一位平民诗人,他的诗厚朴平易,明白如话。高克恭曾跟他一起学诗,一则见高的作风确实不同于当时的“色目贵人”;再则他写诗很可能受到何得之的影响,二人身份不同,诗风却大有相似之处。

至元、大德年间,高克恭在杭州为官或赋闲,经常同江南诸诗家相唱答,这时,应该是他诗画创作的高峰期,诗的水平和数量都会有大幅度提高。袁桷《清容居士集》卷24有《仰高倡酬诗卷序》一文,记至元之末,高克恭赋闲杭州,杭州士人以张渊甫、吴成季等为首,凡10余人,结成诗社,曾专门以“房山之贤”为题,相互唱答,争奇斗捷,竟形成了一个《仰高倡酬诗卷》,并由袁桷写了序文。序末云:

房山笔精墨润,淡然丘壑,日见于游艺。此诗之作其所以倦倦不忘者,难与俗子语。姑以见夫思贤之心在于宽闲自得之后,不在于爵禄有列之时也。[77]

这件事真切地反映出了高克恭在杭州士人心目中的地位,也可以看到尽管他的优长首先在“笔墨精润”,而吟咏也是他借以舒张胸怀的方式。而他的身边有一批长于吟咏的朋友,从而为他提供了极好的学习和创作环境。高当时“娱然丘壑”,终日寄情于湖山胜景,以赋诗作画为事,相信必有不少佳作产生。可惜诗文集和《仰高倡酬诗卷》均已不传,我们已经很难全面评价他的诗了。

高克恭从何时开始学画,曾师从过什么人,这些都已无从考知。我们发现他潜心于丹青事业其实是比较晚的,以其后来的成就而言,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大器晚成”的画家。

赵孟頫曾在一则题高的《墨竹卷》跋文中说:

仆至元间为郎兵曹,秩满,彦敬与仆为代,情好至笃,是时犹未甚作画。后乃爱米氏山水,专意模仿,久而自成一家,遂能名世传后。[78]

同类推荐
  • 智谋观止

    智谋观止

    《智谋观止》精心收录了中国古代帝王高参治国安邦、治军用兵、断案决讼、平定动乱、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智谋故事。古代智谋大师从实践中创造和反复运用的那些招儿,不仅适用于当时,更能使今人获取通往成功的力量。本书强调古为今用,倡导积极正向的为人处世哲学,旨在启示今人在现实生活和工作的困局中做出智慧的选择,从而走向人生巅峰。
  • 三国召唤之异界大帝

    三国召唤之异界大帝

    第一次写书,这是我的第一本新书,作为学生党,我不可能天天更
  • 小戏子

    小戏子

    一个建筑工地的小工,被车撞死以后穿越到了宋仁宗年间,以唱戏为生。台上的他是貌艳如花的有才佳人,台下的他是儒雅俊逸风流倜傥的少年郎。有一天他在台上的身份被人知道以后,有人高喊道:“卧槽尼玛,这让我怎么相信这世上还有真的东西……。”
  • 我是董卓之子

    我是董卓之子

    (本书又名:大汉第一权臣!)“董卓祸国大汉倾,王允暗施连环计!”董杭穿越成为董卓之子,搅动风云,逐鹿天下!(本书群号:945435734)
  • 人生至美是清欢

    人生至美是清欢

    “贺氏祖茶”乃贺氏茶祖贺子福机缘巧合之下创造而出,传闻坚持饮用不但可治百病解百毒,延年益寿,还能让人青春永驻,总之神妙无比。但在贺子福过世之后便失传,而贺子福生前也未曾留下关于祖茶的只言片语。最诡异的是,贺子福之后的贺家每一代家主继任者都会突然选择出家为僧,然后踪迹全无。当第九代家主贺安睿在36岁的最好年纪突然的选择了出家之后,其年仅十七岁的长子贺建昀继承了家主之位,开始执掌已经风雨飘摇、千疮百孔的贺家。贺建昀一边肩负着振兴贺家的使命,一边想要解开贺家历代家主出家及消失之谜。而这所有的一切似乎都跟“贺氏祖茶”息息相关。
热门推荐
  • 山海经之洪荒传

    山海经之洪荒传

    我站在高山之巅,只为让你演绎,我为你书写的明天。当山海经里的异兽一个个走出水墨画外,与山海大陆的凡人一起谱写一个个传奇。自此之后,山海经在心里不再是一本神话故事,它变成最美好的传奇仙侠。
  • 糖汁蜜味

    糖汁蜜味

    田蜜薇从很小的时候就和唐之有着很深的缘粪,以至于唐之从记事的时候开始就对田蜜薇怀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心理印象……
  • 人皇凌天录

    人皇凌天录

    起于微末,志比青天。吾虽为人,不比仙,不比神,但却强于仙,强于神。
  • 对你的爱,你不必知道

    对你的爱,你不必知道

    我对你的爱,你不必知道,接受就好。有时候,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却很清楚自己不要什么。
  • 尸乐园I

    尸乐园I

    这里没有救援,没有人类,没有希望。但是没有问题,这里被称之为——尸乐园。PS:不知道有没有人玩过【求生之路】这款游戏,本小说就是按照这个游戏里的套路进行。逃亡一次便是一卷。本书可能有时候更新,有时候断更,因为作者一年后要当兵,岂能把时间浪费在小说上。
  • 大命师王妃是个饭桶

    大命师王妃是个饭桶

    浅琼,一个来自天一谷的大命师,不仅仅可以测算出他人未来的命运,还可以炼药,酿酒,最重要的是她还是一个吃货。美貌如花是她,那个吃得满嘴都是油的就是她。跟她熟识的她,首先印象是这个女子跟个天仙似的,接触之后,我的天她就是一个“猪”,这么能吃,关键还不胖。这就让人羡慕了。“我是猪吗?”浅琼拿着刚出炉的鸡爪子,一边啃,一边泪汪汪对正在桌安前处理事情的龙姿凤表的男子询问着。“不,你不是猪,虽然你是一个饭桶,还是我的人。”“哼。”果然,男人的话不要相信,还是美食最好了。受到伤害的浅琼猛地转头,不再看那个男子。
  • 密宗传说:苯教镇魔录

    密宗传说:苯教镇魔录

    我叫白海都,出生在黑龙江省的一个小城市。我到过很多地方,经历了很多的事情,太多的回忆,我觉得我应该把这些回忆整理一下写成小说。一切事物,因缘而生,渐而败坏,故曰“无常”……
  • 青木涩

    青木涩

    这圈子莫过如此,情侣中总有一方比另一方更爱对方,这圈子恋爱只是为了那段恋爱的过程,结局永远都是分离。能永远在一起的你看到了几个?恋爱的时候他对你说的话不要太当真,因为恋爱中的情侣都很傻,什么话都会说。想要找个永远陪你在一起的他,除非对方可以为了你而出柜。你可以为了他而逃离故乡。不要因为某人而颓废了自己,该吃吃该睡睡该玩玩.痛苦难受的时候.不要憋在心里好好的大哭一场.然后对自己说,谁的青春没遇到过人渣,好好疼惜自己。
  • 极品江湖VS骚包宫廷

    极品江湖VS骚包宫廷

    江湖VS宫廷?极品VS骚包?这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风之恋曲之实验魔法

    风之恋曲之实验魔法

    人类,地球上掌握统治权利的生物,靠着自己无比的科技在宇宙中建立了一个个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但是太阳系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也是有限的,人口的发展逼着人类着眼于银河系。宇宙---星星所在的世界,充满着神秘和未知。而在充满魔法韵味的星球上,人类的科技和魔法相比,谁更强?